最新我县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农村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农村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农村宅基地执法监管事关耕地保护。
目前,农村宅基地执法监管体系存在执法界限不清、部分地区没有合理规划宅基地等实际问题,农村宅基地执法监管体系亟待理顺,现就我县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析如下:关键词:宅基地现状;执法存在问题;建议浅析1宅基地管理现状目前我县宅基地建造标准偏低,建房质量不高,未批先建,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屡有发生。
近年来我县受党中央惠农政策影响,尤其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新建、改(扩)建房数量、面积、层层数有所增加,作为旅游大县,以自建房为依托的住宿、餐饮等农家休闲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农家自建房政策上较为宽松,建房标准不一,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制度落后,致使大部分农户自建房只发放了单一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无房屋所有权证,加之农村村民经济状况相对落后,自身缺乏建筑和质量安全意识,所以其自建房屋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质量上不好约束管理。
随着农村自建房(宅基地)管理职能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央各部委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如《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
按照职责县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我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自建房(宅基地)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组织,积极部署、出台方案、先后出台了《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和不违法相关法律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支持返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住宅发展乡村产业。
(2)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宅基地管理法律条款,在法律管理约束方面督促建房户守住法律和政策底线,严禁利用农宅违建私人别墅和私人会馆,强迫农民“上楼”,进一步落实《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审批流程、手续,充分赋予了乡镇宅基地管理在选址、许可、验收、监管等方面职能;(3)落实层级管理责任,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职责清单》、《省乡镇和街道综合执法条例》,《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宅基地、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督导各乡镇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和违法问题查处工作。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1. 土地闲置浪费:许多农村宅基地被闲置或仅用于种植庄稼,未能充分发挥其
潜在价值。
对策包括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将宅基地出租或出售给有发
展意愿的农民或企业,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建设规划不合理:一些农村宅基地建设缺乏规划,导致杂乱无章、空间浪费。
对策是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制定合理的宅基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建筑面积和
布局,确保农村宅基地的有序发展。
3. 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许多农村宅基地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如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
对策包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4. 缺乏创新的利用方式:一些农村宅基地利用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对策是鼓
励农民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农村旅游和农业产业,提升农村宅基地的经
济价值。
5. 土地承包问题:一些地方存在宅基地承包经营权不明晰、流转困难等问题,
限制了宅基地的有效利用。
对策包括完善宅基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明确权益归属,简化流转手续,鼓励农民流转宅基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宅基地利用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加强规划管理、推动土地流转、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鼓励创新利用
方式以及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宅基地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宅基地闲置问题农村宅基地闲置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农户不再居住在宅基地上,导致宅基地闲置;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明确、流转困难等问题,许多农户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宅基地。
对策一: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为了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需要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首先,要明确农户对宅基地的使用权,确保农户有充分的使用权,可以自由支配宅基地的使用权。
其次,要加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保护,建立健全宅基地产权登记制度,确保农户的宅基地使用权得到法律保护。
同时,要加强对宅基地流转的管理,鼓励农户将闲置的宅基地流转给有需要的农户或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
对策二: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为了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益,需要加强宅基地的规划管理。
首先,要制定宅基地规划,合理规划宅基地的用地结构和布局,确保宅基地的合理利用。
其次,要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建立宅基地管理机构,负责宅基地的规划、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宅基地的巡查和检查,确保宅基地的合法合规使用。
同时,要加强宅基地的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宅基地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吸引农户回到宅基地上居住。
问题二:宅基地违法建设问题农村宅基地违法建设是当前农村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农村宅基地的规划管理不严格,许多农户在宅基地上违法建设,导致宅基地的合法性和规划性受到严重影响。
对策一:加强宅基地规划审批为了解决宅基地违法建设问题,需要加强宅基地的规划审批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宅基地规划审批制度,明确宅基地规划审批的程序和要求。
其次,要加强对宅基地规划审批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宅基地的规划审批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
同时,要加大对宅基地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恢复宅基地的合法性和规划性。
对策二:加强宅基地管理和监督为了防止宅基地违法建设的发生,需要加强宅基地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摘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村庄规划和宅基地规划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力度等。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对策1 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村庄规划滞后长期以来,农村村庄建设布局和村庄内宅基地选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许多地方没有村庄规划,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大,乱搭乱建的现象严重,村庄布局杂乱,房屋排列无序,造成了耕地破坏和宅基地闲置并存的不合理现象。
农村的“空心村”问题日益严重,建房户纷纷向村外扩张,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外延伸,村庄四周新楼林立,村庄内部破破烂烂,形成“空心村”。
也有些地方制订村庄发展规划,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的规划起点高、标准高,不太符合实际,在实践中无法操作,或是由于基层政府、组织和群众认识不够,规划大多观念老化,缺少整体、长远的考虑,效果不明显。
1.2 宅基地的使用不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但由于基层政府对农民建房缺乏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加之由于宅基地为无偿取得,无成本留置,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1户多宅、超标准占地、闲置等问题比较严重。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1996-2008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29亿人,但居住用地增加超过7万hm2,人均居住用地从193m2上升到229m2。
1.3 针对宅基地违法建房行为执法难当前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少,且较宏观、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农村宅基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调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调整农村宅基地利用和管理方面的法律。
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最基层、最前沿的工作,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本文就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管理;不足;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集体土地流转等新方针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农村宅基地管理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一、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不足1、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规定滞后,加大了宅基地管理难度,关于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数量少,且效力层次低。
宅基地的分配、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调整,其中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的规范性政策文件数量就更少。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民事法律。
2、在农村中,存在着抢占宅基地的现象在一些城乡结合部以及公路两侧交通较为方便的地区,存在着抢占宅基地现象。
一些村民在没有获得依法批准的情况下,私自花钱购买土地,或者与他人私自交换承包地建造房屋,用于个人居住或者出租,收取利润,有的甚至用来经营赚钱。
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房价的不断上升,带动了农村民房的增值。
3、违法占地现象多,查处屡陷困局由于受各种观念影响和条件限制以及现实需求与土地法规政策约束之间的矛盾,农民想建、能建的地方难批,能批的地方又建不了或不想建,只能铤而走险;有的相互攀比,一户多基,少批多占;有的私自转让宅基地和买卖房屋;还有的就是能批、能建的地方,农民不等批准“先斩后奏”。
这些都导致农村违法建房案件易发多发。
4、农村宅基地建设规划不合理在很多城乡地区,农村民房的宅基地缺少整体的规划,村庄的平面布局与空间结构缺乏科学性,宅基地布局比较随意,缺少科学布置,见缝插针的现象比较突出。
如此的布局往往会导致农村内部道路通行不畅,或者引发不必要的宅基地纠纷,使邻里之间产生矛盾。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原创版)目录一、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宅基地使用权证和地籍档案不齐全2.宅基地转让限制3.空板无房的宅基地买卖禁止4.成为村民的条件和程序复杂二、农村宅基地利用的对策1.完善土地登记制度2.健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3.严格宅基地申请和审批程序4.简化成为村民的条件和程序正文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宅基地使用权证和地籍档案不齐全。
有些农村宅基地虽然有土地使用证,但却没有相应的地籍档案。
这种情况被称为“有证无档案”。
由于国土局作为土地管理部门,机构合并及业务承袭,国土局应该负起责任,不能忽悠老百姓,说没档案就一推了事。
其次,宅基地转让限制严格。
农村宅基地转让只能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进行转让和买卖,而不能对外部人员转让。
这意味着宅基地的流通性受到很大限制。
再者,空板无房的宅基地买卖被禁止。
土地不能买卖,只能跟房屋一起转让。
因此,空板无房的宅基地是禁止买卖的。
最后,成为村民的条件和程序较为复杂。
需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三分之二票同意后,由村里出证明,到乡派出所开户口准入证,凭此证办理户口迁移证,回来落户。
这一过程较为繁琐,限制了农村宅基地的充分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宅基地使用权证和地籍档案的管理,确保宅基地的合法性和流通性。
其次,健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政府应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宅基地的转让提供便利。
再者,严格宅基地申请和审批程序。
对于申请宅基地的村民,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批,确保宅基地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最后,简化成为村民的条件和程序。
政府可以适当放宽村民身份的申请条件,简化申请和审批程序,方便更多人享受到农村宅基地的政策红利。
农村宅基地基本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宅基地基本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住宅的用地,宅基地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宅基地的管理和利用情况与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宅基地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分析1.宅基地规模有限。
由于宅基地是农村集体土地的一部分,宅基地面积有限,很难满足农村居民住房建设需求。
2.宅基地规划不合理。
在一些地方,宅基地规划不合理,地块分割过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3.宅基地管理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宅基地闲置、流转不畅等问题,导致大量宅基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4.宅基地权属不明。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宅基地的权属不明,造成纠纷难以解决。
二、对策建议1.优化宅基地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规划,合理划定宅基地面积和数量,解决农村居民住房建设需求。
2.强化宅基地管理。
加强宅基地使用权管理,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宅基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确保宅基地权属明晰。
加强宅基地权属登记工作,推进权属确权工作,解决宅基地权属不明问题,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4.提高宅基地建设质量。
加强宅基地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农村居民住房的安全和舒适。
5.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
通过宅基地流转,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6.加强宅基地规划的统筹。
在规划宅基地时,要考虑到农村发展的整体需求,合理划定宅基地的位置和数量,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总之,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存在的问题还不容忽视。
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改善宅基地规划,确保宅基地的合理利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宅基地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宅基地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宅基地作为中国农村土地利用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民居住和生产所需的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宅基地的合理利用,还妨碍了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促进宅基地制度的良性发展。
一、宅基地审批中存在的问题1. 审批流程繁琐。
当前,宅基地审批涉及多个部门、环节众多,导致整个审批流程异常复杂。
农民在申请宅基地时必须履行繁重的手续,包括提交土地使用证明、设计图纸等材料,申请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办事的难度。
2. 审批周期长。
由于宅基地审批流程复杂,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不足,导致审批周期长。
农民在等待审批结果的过程中,一方面无法及时开展农田开发和住房建设,另一方面可能面临被第三方侵占的风险。
长时间的审批周期严重侵犯了农民合法权益。
3. 审批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于宅基地审批的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农民在不同地方的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
这种不统一的标准给农民带来了困扰,也增加了宅基地审批的不确定性。
4.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在一些地方,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存在着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缺乏关注。
在审批过程中,一些部门可能会忽略对宅基地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了农田水源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二、宅基地审批中问题的整改措施1. 简化审批流程。
相关部门应加强协同配合,优化宅基地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可以通过整合审批流程、推行在线申请等方式,实现流程的简化和信息的互联互通。
2. 缩短审批周期。
各相关部门应划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并加强监督,确保宅基地审批时间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推行平行审批、并行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周期,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3. 统一审批标准。
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宅基地审批标准。
关于农村宅基地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农村宅基地的建议和意见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用于建造住宅的土地,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于农村宅基地的建议和意见:1. 合理规划: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宅基地规划,确保每个农户都能拥有足够且合适的宅基地。
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需要,避免浪费土地和破坏环境。
2. 完善宅基地分配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宅基地,防止出现权贵占用过量宅基地的现象。
建立合理的宅基地流转制度,让宅基地能够有序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加强宅基地管理: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防止非法占用、乱搭乱建等现象。
建立宅基地使用证制度,明确宅基地的权属关系,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4. 推动宅基地节约利用:鼓励农户在建造住宅时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多层住宅、共享院落等方式,减少土地占用。
5. 强化宅基地环保意识:在宅基地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注重环保,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可以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农业等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6. 提高农户法律意识:加强宅基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法律意识,让农户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7. 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对于不再需要宅基地的农户,应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避免宅基地闲置浪费。
同时,为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措施。
8.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宅基地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例如,可以吸引企业投资农村旅游、农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9. 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情况不同,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宅基地政策。
例如,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可以适当限制宅基地的分配数量和面积;在人口稀疏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宅基地的供给。
10. 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市场的监管,防止出现违规操作、权钱交易等现象。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应依法严肃处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总之,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面广、复杂性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才能解决。
关于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文章标题:探讨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引言宅基地执法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建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宅基地执法的问题2.1 宅基地执法不规范在宅基地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规范的情况。
有些地方政府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程序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执法不规范,影响了农民的正当权益。
2.2 宅基地执法存在的权力滥用在一些地方,宅基地执法部门存在着滥用职权的情况。
一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将宅基地执法用作打击政治对手、挑拨民众关系等目的,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3 宅基地执法存在的监管不力在一些地方,宅基地执法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了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监管不力严重影响了宅基地执法工作的开展,也给农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3. 建议3.1 加强宅基地执法的规范化建设为了解决宅基地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应当加强宅基地执法的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3.2 加强宅基地执法监管为了解决宅基地执法监管不力的问题,应当加强对宅基地执法工作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宅基地执法工作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3 宅基地执法部门应加强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宅基地执法存在的权力滥用问题,宅基地执法部门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4. 总结通过对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宅基地执法工作在规范化建设、监管力度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改进。
只有不断加强宅基地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监管和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当前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用地规划不合理导致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农民随意建造房屋影响了整体景观。
宅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规定不明确容易引发纠纷。
宅基地违法建设现象严重,缺乏监督机制导致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宅基地管理规划,合理规划用地布局。
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规定,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法建设行为。
也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宅基地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中的问题,促进农村建设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用地规划、管理制度、违法建设、监督机制、规划、执法力度。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依法获得的用于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和乡村振兴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宅基地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农村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用地规划不合理导致宅基地过度集中或分散,使得农户不便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或建设。
现行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监管不严,导致一些农户违规占用宅基地建设房屋或开展其他活动。
宅基地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违法建设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整治。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宅基地管理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宅基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督机制,制定更加严格的执法标准和措施,确保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维护农村宅基地管理秩序。
2. 正文2.1 宅基地管理问题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是当前农村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宅基地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宅基地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农村的宅基地用地规划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和地籍档案不齐全2.宅基地转让限制3.宅基地分配不公4.宅基地使用违规二、农村宅基地利用对策1.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宅基地分配机制3.规范宅基地使用审批流程4.加强宅基地使用监管正文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和地籍档案不齐全。
有些农村地区的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没有加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章,使得其合法性受到质疑。
另外,地籍档案的管理也不完善,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确认和转让存在困难。
2.宅基地转让限制。
农村宅基地只能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进行转让和买卖,不能对外部人员转让。
而且,宅基地与房屋之间不能分离转让,即必须是房屋和宅基地一起转让。
3.宅基地分配不公。
有些农村地区,宅基地的分配受到家庭背景、权力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分配不公。
4.宅基地使用违规。
有些农户未经批准,私自改变宅基地用途,或者超面积使用宅基地,导致宅基地使用不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1.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和地籍档案的审批、发放和管理制度,确保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2.建立健全宅基地分配机制。
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宅基地分配原则,确保宅基地分配的公平性。
3.规范宅基地使用审批流程。
建立严格的宅基地使用审批流程,防止宅基地使用权的滥用和违规操作。
4.加强宅基地使用监管。
对宅基地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管,对违规使用宅基地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处罚。
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工作交流|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年6期|>>>1管理现状以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为标志,我国农村宅基地进入了规范管理阶段。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宅基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批,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
但宅基地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包括审批、规划选址、分户建房等方方面面,政府管理部门不仅涉及农业农村部门,还涉及自然资源部门、公安部门等。
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起草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使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指导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纠纷仲裁管理和宅基地合理布局、用地标准、违法用地查处,指导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等;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土地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土地整理复垦、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拟订国土空间规划并监督实施等;而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农村户口分户。
2存在的主要问题2.1缺失专门的宅基地法律法规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没有专门性法律法规,与宅基地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款,散落于《宪法》《民法典》《物权法》《土地管理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关于我国农村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可使用的法律规范数量则更少,且层次不高,主要依靠政策调整。
从长远来看,宅基地立法的缺失,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2.2执法职能边界不清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78条明确“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虽然《土地管理法》明确农业农村部门为农村村民宅基地执法部门,但纵观整部法律,都没有进一步明确宅基地的认定和违法查处范围。
同样,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版)》和自然资源部门印发的《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也未对农村村民违法占地(特别是占耕地)建住房的查处作更进一步明确规定。
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问题,嘿,真是个让人心头一紧的话题。
想当初,大家都盼着能有个自己的小窝,谁不想在广袤的田野上,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过上那种诗意的田园生活啊。
可惜,现实往往没那么美好。
宅基地的事儿,有些人觉得是个家,有些人觉得是个累。
这其中的纠结,真是一言难尽。
你看,宅基地这东西,按理说是我们农民自己的事儿,应该说了算。
然而,真到了落实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农村的宅基地分配,往往是个“按谁家喜好来”的游戏。
谁家关系好,谁家就能分到好地儿,真是让人心里一阵不平衡。
想当初我家邻居,光凭着跟村干部的关系,宅基地就像变魔术一样,飞了过去。
心里那个羡慕呀,简直想立马去拜个码头。
可我们这些“守规矩”的人,偏偏就成了那个被落下的。
再说了,宅基地的管理常常形同虚设,村里有些规章制度,大家听听就算了。
谁还真去执行啊?一到闲暇时分,几个大爷大妈在村头闲聊,宅基地的事儿就成了他们的“八卦话题”。
“哎,你听说没,老李家的地又圈了!”大家笑嘻嘻地说,没谁去管。
像我这种不太懂规矩的人,真是看得云里雾里。
宅基地的手续复杂得像八股文,真心搞不懂啊。
搞得我一头雾水,感觉像在打麻将,一直在等牌却永远摸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宅基地的利用率不高,真是让人心疼。
明明有那么多地儿空着,村里却一个个跟宝贝似的保护着。
说是要“保持原貌”,可是,长年累月没人住,倒是成了小动物的乐园。
这些年,老虎、野猪什么的都跑来做客了。
想当初,宅基地是希望的象征,现在倒成了动物的天堂。
谁家有个狗,恨不得都得带着看地,别让那小动物们闯进来。
不禁让人感慨,农村的宅基地管理,真得好好整顿整顿。
怎么说呢,我们得有个明确的分配原则,别再让关系户独占了。
这事儿不能光靠村里的领导拍脑袋决定,得让大家伙儿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商量,才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
宅基地是咱们的家,得像做饭一样,大家一起动手,才能做出一桌好菜。
利用率也得提上日程,不能让空地变成荒地。
完善宅基地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有哪些

完善宅基地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有哪些近些年,⼀些地区在城乡⼀体化的实践中探索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和退出路径,改变了了原来的散居模式,使国⼟空间布局得到了优化。
但是,实践中还存在⼀些问题,以下便是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度不健全1、宅基地取得的⽆偿性、使⽤的⽆限期性以及⽆留置成本,使村民更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占有宅基地,⽽⾮集约⾼效利⽤⼟地。
2、由于现⾏法律政策仍然限制农民住房的⾃由转让,农村不存在合法公开的房地产市场,所以闲置农宅⽆法在城乡流转和循环利⽤,造成农村⼟地资源的巨⼤浪费。
⼆:政府资⾦投⼊⼤。
农民出于传统观念以及房屋产权保护意识,不愿轻易⾃⾏退出闲置宅基地,如果退出,必须给予⼀定的经济补偿。
但这部分补偿资⾦如何解决,是制约宅基地退出的⼀个重要因素。
(⼆)完善宅基地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优化完善政策规划体系。
1、尽快形成镇村建设规划体系,全⾯组织实施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留村庄组团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保留村庄综合整治控制性(修建性)详规、村级⼯业⽤地整合优化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修编)⼯作。
确保规划建设的相对统⼀,道路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涉及到规划调整的要提前谋划,尽量⼀步到位,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同时着⼒推进“多规合⼀”,努⼒做到各项规划有机结合⽆缝对接。
2、尽快出台综合整治村庄宅基地的管理意见,促使全市区域的宅基地管理都能有法可依并根据分类区别对待。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
未来,可探索把城乡⼀体化⽰范⼩区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进⾏整体打包,纳⼊政策性银⾏特惠政策的途径;积极尝试商品房回购、货币化安置等办法,多措并举解决资⾦瓶颈问题,并深⼊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组建业主委员会、推⾏居住地管理等⽅式全⾯提⾼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平,提升集镇承载和集聚能⼒,有效推动农民居住⾃愿向集镇集中。
三:引导农民⾃愿退出宅基地。
在引导农民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向中⼼村(镇)集聚、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应尊重农民意愿。
农村宅基地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宅基地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宅基地改革,嘿,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关系着每一个乡亲的生活。
我们先说说宅基地,这可是咱们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没了它,哪里去找家的感觉?不过,现如今宅基地改革真的是一个麻烦事,问题一堆。
咱们的宅基地分配不够公平。
许多人家在农村混得风生水起,宅基地就像他们的私人领地,结果其他人只能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心里那个急啊,有时候就像是看着别人家过年,而自己只能啃冷饭。
这么一想,真是让人心里不爽。
再说了,宅基地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很多地方的规定就像那风中飘荡的纸片,随便吹一吹就变了。
什么“先来后到”、“按户分配”,听上去不错,但执行起来就像在抓一条滑溜溜的鱼,根本捉不住。
宅基地不但得有用,还得让人放心。
可现在,不少人家盖起房子,分分钟变成了“违建”,结果一来检查,没准连个住的地方都得搬走,真是让人心凉。
很多农民朋友年纪大了,家里一片热闹,结果新一代却纷纷往城里跑。
宅基地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放在那里也没用。
再加上年轻人都喜欢追求城市生活,那宅基地就成了“鸡肋”,有也不知怎么用。
真是让人觉得有点可惜,乡下的好地儿啊,应该被好好利用起来呀。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得想点对策。
得公平分配宅基地。
就像咱们过年,人人都有份,不能让几个富贵人家把好地全占了。
可以考虑建立一个透明的分配机制,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公平的基础上,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宅基地。
这样大家心里也能舒坦,眼看着自己的小家小院,心里就踏实多了。
得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
各地方的规定得统一,让大家都清楚明白,不要让人觉得宅基地的使用就像在玩摸不着头脑的游戏。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建立一个管理平台,大家都能在上面查看自己宅基地的情况,这样一来,谁都能心中有数,不用再担心自己无缘无故就成了“违建”。
然后,咱们也得考虑如何激活这些闲置的宅基地。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回乡,怎么办呢?可以推出一些,鼓励大家利用宅基地创业,搞些农家乐、民宿之类的,这样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为乡亲们带来收入,简直一举两得。
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问题 [我县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问题 [我县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77e9b96bd64783e08122b9e.png)
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问题[我县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加上人口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新建、翻建住宅成为农村现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
但是,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非法占地、不按统一规划擅自建房等各种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局面。
呈现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庄规划不到位。
近年来,各镇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但是村庄规划执行相对滞后,许多村民建房随意性强,多数选择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道路两侧建房,哪里地势好、交通方便就在哪建,致使部分村庄房屋横竖不齐,朝向不一,杂乱无章,村内道路七拐八弯,阻碍交通并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而且,该县镇、村两级普遍存在历史债务包袱重,村庄规划资金的筹集十分困难,主要依靠省、市专项资金划拨和县级投入。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偏低。
(二)建房占用耕地现象比较严重。
现在农村部在搞道路“村村通”工程,一些或穿村而过的硬质水泥路两侧都是耕地或者是基本农田。
一些农民把建房地点选在水泥路边,导致公路、村道两旁部分耕地被占用。
一些地方为把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合法化”,通过规划修编调整改变了耕地性质的做法,部分耕地在这种不知不觉的蚕食中消失了。
(三)“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明显。
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有的地方在道路沿线搞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住到这些所谓的新农村集中居任点,有些是“小产权房”。
而村内旧宅又不拆除,大多为破房、危房,无人居住,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一些农户在集中居住点建了新房不拆旧房,“一户多宅”现象比较普遍。
(四)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国家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无偿划拨,一部分村民就钻法律的空子,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
关于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敬爱的读者: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关于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一些看法。
这个主题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
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为我们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土地管理中,宅基地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些农村居民存在着对宅基地的过度利用和滥建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宅基地违法建设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另一些地方政府在宅基地管理上存在着执法不力、管理混乱的现象,导致了一些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
2. 宅基地执法问题的根源分析为了更好地解决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源上进行分析。
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宅基地执法问题的根源之一。
当前的宅基地管理存在一些制度性漏洞,例如对宅基地使用性质和范围的界定不清晰、宅基地管理责任部门不明确等,导致了管理和执法的困难。
一些地方政府在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着利益腐败和执法不力的问题,导致了一些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利益集团。
3. 关于宅基地执法的建议针对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我们需要完善宅基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宅基地的使用性质和范围,规范宅基地管理的程序和标准,为宅基地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需要加强对宅基地执法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宅基地管理责任体系,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一切违法行为。
需要加强对宅基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进行。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宅基地执法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治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问题。
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对宅基地执法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农村环境的良好生态,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是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国土资源管理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管理直接关系到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国计民生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新建、翻建标准化住宅成为农村现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农村宅基地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现就我县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及建议做如下汇报:一、我县宅基地管理的基本情况我县辖16个镇(办),85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1.8万人,约18万户。
土地总面积12.5万公顷,其中耕地约7.2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8%,人均耕地面积0.095公顷,略高于全国0.093公顷的人均耕地水平。
宅基地总面积4887公顷,现有宅基地194171宗,登记发证168733户,发证率86.9%。
(一)提高认识,规范审批程序。
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因宅基地纠纷等问题引发的农民上访案件,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一直是国土资源工作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工作的重点。
(二)成立机构,健全制度,将宅基地审批管理纳入国土管理的日常工作。
宅基地审批程序理顺后,2001年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农村宅基地管理股,抽调4名业务骨干负责全县宅基地的审批及日常管理、材料归档等工作,全县宅基地管理纳入国土资源日常工作。
在审批和发证过程中,我们坚持“五不批”和“三到场”制度,即不看现场不批、用地不合理不批、与四邻有纠纷不批、申报程序不合法不批、材料不齐全不批,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农村宅基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目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庄规划得不到执行。
各乡镇虽然制定了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的规划起点高、标准高,在实践中难以一步到位;有的规划调整频繁,加之执行力度不强,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人的眼前利益,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农民建房不按村镇和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使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旧村庄与新建房混在一起,农民房屋零乱无序。
许多村庄出现“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布局的势态,形成“空心村”。
另外,许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有的在城市和小集镇买房置业,农村的房屋和土地无人居住使用;农村部分居住农民考虑到劳民伤财不愿意拆除现房,以至集体无法将闲置宅基地进行再分配再调整,实施旧村改造难。
原来的村庄房屋和土地闲置,长期以往,整个老村庄成了“空心村”。
2.农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
部分农民对惠农政策在认识上产生误区,片面理解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对农民建自用住宅的收费,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需要交纳几元钱的工本费,耕地保护与己无关,于是滥占土地乱建住房,导致农民建房用地处于无序状态。
3.一户多宅普遍存在。
相当部分农民在新的地点建造住房,但旧房又不肯拆除,很多成为了破房、危房,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一户多基和超占面积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户都有两处或多处以上的宅基地。
二、加强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的措施1.加大土地法律和法规宣传。
国家关于农村土地的新政策、新法律、新规定不断推出,只有始终不懈的坚持宣传各种新政策新法规,让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知晓,营造良好的合法用地依规管理环境,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落实到位,贯彻到位。
在农村土地政策法律法规宣传中尤其要注重“三性”。
一是突出宣传形式的多样性。
要针对乡镇村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
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强化大局意识、依法管地意识、教育农民惜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县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加上人口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新建、翻建住宅成为农村现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
但是,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非法占地、不按统一规划擅自建房等各种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局面。
呈现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规划不到位。
近年来,各镇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但是村庄规划执行相对滞后,许多村民建房随意性强,多数选择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道路两侧建房,哪里地势好、交通方便就在哪建,致使部分村庄房屋横竖不齐,朝向不一,杂乱无章,村内道路七拐八弯,阻碍交通并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而且,该县镇、村两级普遍存在历史债务包袱重,村庄规划资金的筹集十分困难,主要依靠省、市专项资金划拨和县级投入。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偏低。
(二)建房占用耕地现象比较严重。
现在农村部在搞道路“村村通”工程,一些或穿村而过的硬质水泥路两侧都是耕地或者是基本农田。
一些农民把建房地点选在水泥路边,导致公路、村道两旁部分耕地被占用。
一些地方为把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合法化”,通过规划修编调整改变了耕地性质的做法,部分耕地在这
种不知不觉的蚕食中消失了。
(三)“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明显。
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有的地方在道路沿线搞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住到这些所谓的新农村集中居任点,有些是“小产权房”。
而村内旧宅又不拆除,大多为破房、危房,无人居住,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一些农户在集中居住点建了新房不拆旧房,“一户多宅”现象比较普遍。
(四)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国家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无偿划拨,一部分村民就钻法律的空子,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
主要表现是部分村民在宅基地批准后,用宅基地建小型工厂、商业房、农家乐等,还有一部分村民借宅基地之名搞房地产开发,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城乡结合部和集镇所在地,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申报,统一建房,向社会出售,或者未经批准,以新农村建设为名占用大量土地建住宅向社会出售。
通过这些方式,村民、集体可获得高额利润,严重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定。
(五)建房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该县农村建房行为点多面广,基层单位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巡查力度有待加强。
面对众多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力不从心,与新形势下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六)用地规模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宅基地使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村民需使用宅基地建房,因我县山多地少,
原宅基地多属山边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占用农田的条件下方可申请农村宅基地,而目前用地规模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宅基地需求。
(七)国土资源管理所人员严重不足,管理效率低下。
广宁县国土资源管理所人员基本为2-3个,但在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任务繁重,缺机构、缺编制、缺人员、缺设备,保护管理机构和队伍相对薄弱,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二、关于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虽然已经出台了《土地管理法》等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的规定,但比较宏观,操作性不强,建议上级部门制定出台可操作性、指导性强的有关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民建房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强化各级监管责任,严格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二)建立严格的宅基地监督管理制度。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户一宅”、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堵疏结合,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增加农村建房专项用地规模,保障农村宅基地建设需求。
对村民建房用地切实加强控制管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结合旧村改造,鼓励村民拆旧建新,严格控制村民超标准用地建房。
(三)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
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
对一些违规建房、占
用耕地建房的,一经发现,立即查处,按照镇、村“六项规定”进行处理,做到严格执法,依法办事,该罚的就罚,该拆除的依法拆除,加大处罚力度。
探索对违法占地的简易处罚程序,从法律角度予以规定,对初期的违法建筑物可以先行强制拆除,以防违法占地建房既遂后难以执法。
发挥镇、村级监管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
对乱占与滥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国土、住建、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坚决依法查处。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建议省、市加强对执法车辆、执法仪器设备等投入,使违规建房的现象能够早发现、早处理,从而可以减轻工作的压力和阻力,促使村民建房进入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依法用地意识。
大力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土地管理基本国策教育,进一步引导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用地、依法建房意识。
(六)增加用地规模,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
为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集约化、合理用地原则,强化宅基地规划管理,规划是龙头,是搞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基础,将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地,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用地、生产用地、道路用地和宅基地,因地制宜,制订科学合理村庄发展规划。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科学预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结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修编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总纲,主动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完善编制优化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从严控制农村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七)增加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编制,同时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所日常工作效率。
为广宁县的国土资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队伍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