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气、司呼吸 主传送糟粕 主宣发、主肃降 肺通调水道 主 …

合集下载

中医学关于“肺主通调水道”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肺主通调水道”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肺主通调水道”的概述
肺主通调水道,出自《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一、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指通过肺气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其作用机理:一是肺气宣发,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膜,并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二是肺气肃降,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向下向内布散,下输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可见,肺通调水道是肺宣发肃降的作用,是通调水道生理功能的中心环节
二、肺为华盖
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津液代谢,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如果肺的宣发或肃降失常,水道失于通调,均可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出现痰饮、尿少、浮肿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临床上对津液输布失常的痰饮、水肿等病证,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气利水”治法进行治疗。

宣肺利水法是采用宣通肺气、发汗利水之方药治疗肺失宣降所致皮水、风水等病证的治法,即《内经》所谓“开鬼门”之法;提壶揭盖法是采用宣肺或升提之方药通利小便的治法,《医学源流论》称之为“开上源以利下流”。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1:中兽医学:就是中国传统兽医学得简称,就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动物病证防治与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得一门综合性科学。

2:阴阳:就是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得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得概括。

3:五行:“五”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就是指这五种物质得运动与变化。

4:脏腑:即内脏及其功能得总称,就是动物体得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得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得学说,称为脏腑学说、4、疫疠一种具有强传染性得外感致病因素“疫”,指瘟疫,有传染得意思,“疠”指天地之间得一种不正之气。

5:气:习惯上,把弥散无形得气称为气,就是不断运动得、极其细微得物质。

6:血:就是一种循环于脉中含有营气得红色液体。

7:津液:就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得总称。

清而希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8:经络:就是动物体内经脉与络脉得总称,就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与运行气血、调节功能得通路,就是动物体组织结构得重要组成部分、9:病因:即致病因素,也就就是引起动物疾病发生得原因。

10:病机:就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得机理、11:七情,指人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2:辨证论治:就是中兽医学得基本特点之一,也就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得概括、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论治:就就是根据辨证得结论,确立相应得治疗原则与方法、13:八纲辨证:就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得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得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得证候类型。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4: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得四种趋向、15: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得选择性作用。

即主要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她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16: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得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17: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但就是治疗目得一致得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为辅,能提高主药功效、18:相畏:即一种药物得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

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

动 形
含义——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
式 肃降
吸入清气于体内
生理体现 降下津液于膀胱
使血液聚会于肺
一升一降


一出一入
在宣肃过程中,肺完
关 系
相反相成
成众多的生理功能
相互协调
病理意义: 外感引动内饮,肺气失宣,则胸闷气急或发为哮喘。 肝火上炎,耗伤肺阴,肺失肃降,则喘咳气逆。
(一)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
肺燥——鼻干
(五)与秋气相通应
含义:五脏与自然界阴阳相通应,肺主秋。
生理意义:
肺 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
气 肺与秋同属五行之金
同气相求,故以肺应秋。
通 肺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
于 秋季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养生当顺应秋气而使人气渐
秋 收。
病理意义:
秋季气候凉燥,肺体清虚,喜润恶燥,秋季易见秋燥之 证。

于心而肺应之。

损伤肺中精气

悲易伤肺
肺气耗伤而呼吸气短无力
病理意义
影响宣降运动
肺病生悲——肺气虚,气机消沉——易悲伤。
(四)肺在液为涕
含义: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
肺气宣发,促进肺津至鼻窍而为涕。
在 液
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下,鼻窍得润而涕不外流。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义 肺热——流黄浊涕。
肺为五脏之天 ——明 ·绮石《理虚元鉴》

一、概述
解剖位置: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外应胸膺,谓之“华盖”。 形态结构:分叶器官,其叶白莹,质地疏松,谓之“娇脏”。 主要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

附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

附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

❖ 生 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理 2、主水 功 3、主纳气
❖ 惊骨 慌(齿)

耳, 二阴


1、肾不藏精:
腰膝酸软,或疼痛
常见 病理 表现
阳痿遗精,精少不育、经闭不 孕
2、肾失气化,水液代谢失常
水肿
附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3、肾不纳气
齿摇
发脱
耳鸣 耳聋

二便 异常
第33页
肾病辨证
虚证
1、肾 阳虚
寒滞
•寒邪侵袭,凝滞肝经
肝脉
❖ 辨证关键点
常见症状
舌象
肝经所循行部位(少 腹、前阴、巅顶)冷 痛(疼痛遇寒加剧, 得热痛减) + 实寒症(恶寒肢冷)
苔白润
脉象
脉沉紧 或弦紧
附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
第31页
肾病辨证
附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
第32页
肾生理病理
肾 ❖ 主要功效
❖ 联属功效
在志 在体 其华 开窍 在液
7
心脉 痹阻
附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
烈,突 然发作, 得温痛
脉象 脉细涩 或结代 脉沉滑 或沉涩 脉沉迟 或沉紧
第11页
病因病机
8
痰蒙 神窍
病因: 湿浊酿痰,阻遏气机 情志不遂,气郁生痰 痰浊内盛,夹肝风上扰
病机: 痰浊上蒙,神明失司
9
痰火 扰神
病因: 气郁化火,炼液成痰 热邪煎熬,灼津成痰
病机: 痰火交结,扰闭心神
舌淡胖,苔 白滑或白腻
5
内生寒湿停滞
寒湿内盛症(头身困
寒湿
内生湿浊,困阻脾阳 重,或浮肿、尿少,
困脾 病机:
身目发黄晦暗,妇女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肺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肺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肺中医上肺的生理功能包括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

肺脏五行属金,肺脏喜润恶燥(这一点对于普通人对于肺脏的养生很有指导意义)肺主气,司呼吸肺脏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脏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脏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交换,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脏相结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

并且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宣发与肃降肺主宣发与肃降肺主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生理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三是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

在病理情下,“肺气失宣”,可见鼻塞、喷嚏、恶寒、无汗呼吸不畅、胸闷、喘咳等症状;“肺失肃降”,可见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状;两者又常相互影响,可见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等病症。

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血液的正常循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正常敷布和调节,即肺气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

肺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二是治理调节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动;三是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

由此可见,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心 肝 脾 肺 肾 各主什么

心 肝 脾 肺 肾 各主什么

心肝脾肺肾各主什么?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主神志。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心藏神。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肺藏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藏意。

肝:主疏泄,主藏血。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肝藏魂。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肾主生殖。

肾藏志。

1,【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2,【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主皮毛)】【在窍为鼻】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4,【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5,【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答:阴阳五行学说, 是我国古代人世界是自然的论理工具, 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星是怎样运行于中医临床的?答:中医借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分属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生、克关系, 生就是互相促进和助长;克就是是相互抑制和制约。

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的互相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答: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5、⑴整体观念:①人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 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同时, 人生活在自然中间,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⑵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概括, 以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 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诊法与治则学说及预防。

6、什么是阴阳?答: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内容有哪几个方面?答: ⑴阴阳相互对立: 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⑵阴阳相互依存: 就是说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7、⑶阴阳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处于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相互转变: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 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 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答: ⑴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⑵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⑶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⑷用于诊断疾病;⑸用于指导治疗;⑹用于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⑺用于指导防病养身。

中医入门精华:五脏功能篇【一点资讯】

中医入门精华:五脏功能篇【一点资讯】

中医入门精华:五脏功能篇【一点资讯】1、心脏功能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围护于外,心主脉,为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

又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一心主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是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故心脏功能强弱和血液的盛衰,能影响全身情况。

如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可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无华。

二心与思维活动现代医学认为,是大脑功能,但中医认为,与五脏有关,其中特别是心,称谓心主神。

内经说,心者神之舍,血者,神之气也。

故心的气血的充盈,则神识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

如心血不足,常导致心神的病变,可见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

如血热扰心,还可见谵语、昏迷不省人事等。

三心主汗液汗乃津液发散于肌腠部分,汗是津液所化生。

由于血是心所主,汗又为津液血所化,故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的说法。

所以在治疗疾病时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原则。

出汗是津液通过阳气鼓动,蒸发所致。

故有阳加于阴谓之汗。

因此汗多不仅伤津血,而且耗散正气。

心的气血也随之受损。

而见心慌、心悸等,严重的可见大汗亡阳的危候。

四心开窍于舌心经的别络上行与舌体相联系,心的气血瘀舌相通,故心脏病变可在舌体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呈现淡白色。

如心火上炎,则舌质呈红赤色,甚至舌体糜烂。

如心经有热或痰迷心窍,可见舌卷、舌硬、语言不清等。

如心气虚,心血瘀滞,亦可现舌青紫或紫斑等。

心的病理变化,直接影响到舌,故有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之说。

五、心包是心脏外围组织心包又称心包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故邪气犯心,常先侵犯心包。

心包受邪,必然影响心脏功能,而出现心脏病变。

如温邪内陷,出现神昏、谵语等,称为热入心包,就是这个道理。

2、肺脏功能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

肺主要功能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气,有宣发与肃降的作用。

外合皮毛,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

另,有肺为五脏之长之说。

一、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西学中考核参考试题

西学中考核参考试题

临床类别医师考核参考试题一、中医药基本知识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6.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1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4.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摂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15.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1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2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2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心肝脾肺肾在体内各起着什么作用

心肝脾肺肾在体内各起着什么作用

心肝脾肺肾在体内各起着什么作用可可逗 12级 2010-03-03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形如倒垂未开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主血脉,主神志。

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与四时之夏相应。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的功能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在脉内周流不息,营养全身,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

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就会形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甚至发生气血淤滞,血脉受阻,面色灰暗,唇舌青紫。

2、主神志:神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在各脏腑功能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都必须在心的统帅调节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生命活动。

肝位于腹腔中,膈肌之下,右胁之内。

肝主疏泄,主藏血。

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的功能1、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气在体内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叫做气机。

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都依赖气机的调畅。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脏腑功能就正常。

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会出现不适。

如果是气郁就会有胸胁、少腹胀痛;气逆就会出现头痛、面红耳赤,甚至喀血、晕厥等。

(2)促进脾胃运化:脾主升、胃主降,肝的疏泄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正常的重要条件。

如果肝失疏泄,可以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3)调解情志:精神情志的活动有赖于气血的运行,气机调畅则精神愉快;气机失调则会抑郁不乐。

2、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解血量的功能。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有血海之称。

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的时候,肝将贮藏的血液向外疏布。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藏象学说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藏象学说

气 生理表现——呼吸均匀,气息平和通畅。
病理表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新课讲授
2.主宣发和肃降
二、肺
(一)肺的生理功能
含义: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生理作用。
主 生理体现 宣
呼出体内浊气 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和汗液排泄
向上向外。

呼吸不畅——胸闷、喘咳。
恭喜你!你答对啦!
C.皮毛的润泽 D.水液的吸收
哈哈!你答错啦!
E.宣发卫气
综合测试
【A型题】 4.肺的生理特性是 ( ) A.肺为娇脏 B.肺为刚脏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 E.主封藏
恭喜你!你答对啦! 哈哈!你答错啦!
综合测试
【A型题】 5.肺开窍于( ) A.鼻 B.耳 C.口 D.目 E.舌
2.心在体合脉 3.心其华在面
4.心在窍为舌 5.心在志为喜 6.心在液为汗
课堂小结
藏象、藏象学说的定义
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 2、主神志
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火脏而恶热
心的生理联系
1、心合小肠 2、在体合脉 3、其华在面 4、开窍于舌 5、在志为喜 6、在液为汗
综合测试
【A型题】 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
A.五脏六腑的形象
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
恭喜你!你答对啦!
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
哈哈!你答错啦!
D.藏于内的脏腑器官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综合测试
【A型题】 2.“泻而不藏”,用于概括谁的生理功能( )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肾

中医对肺的详细理解分析

中医对肺的详细理解分析

中医对肺的详细理解分析肺居胸中,上通喉咙,开窍于鼻。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助心行血而贯通血脉,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表。

(1)肺的部位和形态①肺的部位:肺位于胸腔,上连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的器官,在人体脏腑之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论》)、“肺者脏之盖也”(《素问·病能篇》)。

“心肺独居膈上”(《难经·十二难》)。

“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医贯》)。

指出了肺在人体中的位置。

②肺的形态:肺为白色分叶状,质地疏松,“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难经·四十二难》)。

“肺得水而浮”,“肺熟而复沉”(《难经·十三难》),“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医宗必读》)。

这里的“虚如蜂窠”,“得水而浮”,就是说肺脏本身是质地疏松的含气的器官。

至于重量问题,《难经》记载心肺重量之间的比例与现代解剖学讲的心和肺之间的比例,也十分相似,说明古人对肺确有较深刻的了解。

(2)肺的生理和病理“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相傅”,傅同辅,有辅佐、协助的意思,是和心为君主之官的君主相对而言的,意即肺对心脏有协助作用。

所谓“治节”,就是“治理”、“调节”。

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

“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权衡”,就是调节作用,说明了肺与全身器官的关系。

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所以说:“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

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

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
以下是一个简洁的五脏生理功能口诀:
心肺脾肝肾,五脏各有功。

心主血脉气,肺司呼吸通。

脾主运化水,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与水,阴阳互生中。

具体来说,五脏的生理功能如下:
1. 心:主血脉,主神,开窍于舌。

2.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开窍于鼻。

3.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4. 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5.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你记忆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版本,对于深入理解五脏的生理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中医理论。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建议向专业的中医师学习。

肺部疾病的中医治疗原理是什么

肺部疾病的中医治疗原理是什么

肺部疾病的中医治疗原理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中医对肺部生理功能的认识肺主气司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主宣发肃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朝百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主通调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肺部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外感六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伤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食不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逸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久病体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基本原则扶正祛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阴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本兼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时因地因人制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灸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拿按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罐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疗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中医对肺部生理功能的认识中医认为肺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肺主气司呼吸,即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清气,排出浊气,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俞小儿肺论课件

俞小儿肺论课件

01
02
03
04
治疗原则
01
辨证论治: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
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整体观念:注重患儿的整体状况,包括体质、
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综合治疗。
03
内外兼治: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如中药内
服、外敷、针灸等,提高治疗效果。
04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加强患儿的保健,提
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书籍传承:俞小
2 儿肺论通过书籍 的形式,传播给 更多的人
学术交流:俞小 儿肺论通过学术
3 交流的方式,与 其他医学理论相 互借鉴
现代教育:俞小 儿肺论通过现代
4 教育的方式,让 更多人了解和学 习
现代研究进展
俞小儿肺论的现代
1 研究:对俞小儿肺 论的理论体系、临 床应用、治疗方法 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俞小儿肺论的治疗 方法:现代研究对
3 俞小儿肺论的治疗 方法进行了改进和 创新,提高了治疗 效果
俞小儿肺论的临床
2 应用:在儿科临床 实践中,俞小儿肺 论的理论和方法得 到了广泛应用
俞小儿肺论的传承 与发展:现代研究
4 对俞小儿肺论的传 承和发展进行了深 入探讨,提出了新 的点和方法。
发展趋势
俞小儿肺论的传承: 从传统中医理论到 现代医学实践
肺脏病理变化: 气虚、气滞、气 逆、痰饮、血瘀
02
03
肺脏与五脏六腑的 关系:心、肝、脾、 肾、胃、大肠、小
肠、膀胱、三焦
肺脏与疾病的关系
肺脏是人体的重要 器官,负责呼吸和 循环功能
01
肺脏与疾病的关系 密切,如肺炎、哮 喘、肺气肿等
02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s 5 viscères Organes stockent l'Essence et le Qi et n'excrètent pas ;
ils peuvent être remplis, mais pas à l'excès.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Les 6 Entrailles transforment et digèrent, mais ne stockent pas ; elles peuvent connaître l'excès sans être remplies.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Fei 肺 (Poumon)
1) Il gouverne le Qi et la Respiration 主气、司呼吸
2) Il contrôle les fonctions de Diffusion et de Descente 主宣发、主肃降
3) Il gouverne la Voie des Eaux 肺通调水道
4) Il gouverne la Surface du Corps ou contrôle la peau et le système pileux 主皮毛
5) Il s'ouvre au nez 在窍为鼻
Pi 脾 (Rate)
1) Elle gouverne le transport et la transformation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部分)
2) Elle contrôle le Sang (retient le Sang dans les Xue Mai) 主统血
3) Elle contrôle la "force d'élévation du Qi" 主清升
4) Elle contrôle les muscles et les quatre membres 主肌肉、主四肢
5) Elle s'ouvre à la bouche et se manifeste dans les lèvres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Xin 心 (Cœur)
Le Cœur gouverne le Sang et les Vaisseaux 主血脉
2) Il abrite le "Shen" (activité mentale, conscience, mémoire, sommeil) 主神志
3) Il se manifeste dans le teint 其华在面
4) Il contrôle la transpiration 主汗液
5) Il s'ouvre à la langue 开窍于舌
Shen 肾 (Rein)
Le Rein stocke l'Essence et gouverne la naissance, la croissance, la reproduction et le développement.
2) Il produit la Moelle, remplit le cerveau et contrôle les os 主骨、生髓、通于脑
3) Il gouverne l'Eau 主水
4) Il gouverne la réception du Qi 纳气
5) Il se manifeste dans les cheveux 其华在发
6) Il s'ouvre aux oreilles et contrôle les deux orifices inférieurs 在窍为耳及二阴
Xin Bao 心包 (Maître du Cœur)
Il joue un rôle de protection externe du Cœur contre les attaques des facteurs externes
Gan 肝 (Foie)
Le Foie stocke le Sang (n régularise le volume du Sang en fonction de l'activité physique
o règle les menstruations) 主藏血
2) Il assure la libre circulation du Qi 主疏泄(主要表现在情志和消化两方面)
3) Il gouverne les Tendons 在体合筋
Il se manifeste dans les ongles 其华在爪
5) Il s'ouvre aux yeux 在窍为目Da Chang 大肠 (Gros Intestin)
Le Gros intestin gouverne le transit des déchets 主传送糟粕
Wei 胃 (Estomac)
Il gouverne la réception, contrôle le "mûrissement et le pourrissement" de la nourriture 胃主受纳、主腐熟水谷
Il contrôle la Descente du Qi 主通降
Xiao Chang 小肠 (Intestin Grêle )
Il contrôle la réception et la transformation 主受盛和
Il gouverne la séparation des liquides impurs et purs 泌别清浊
Pang Guang 膀胱 (Vessie)
1) Elle gouverne la réception et l'élimination de l'urine 贮尿排尿
2) Elle expulse l'Eau grâce à l'action de transformation du Qi
津液化尿的气化作用(津液化尿的作用以肾为主,但也是膀胱的职能)
San Jiao 三焦 (Triple Réchauffeur)
C’est la Voie du Qi originel 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气化,为水液的通路
Réchauffeur supérieur (Poumon, Cœur) gouverne respiration, diffusion et descente.
上焦主呼吸,主宣发
Réchauffeur moyen (Estomac, Rate) gouverne transport-transformation. 中焦主化、主运Réchauffeur inférieur (Rein, Vessie, Intestins) gouverne la séparation des liquides impurs-purs et l’excrétion 下焦分别清浊,主出
Dan 胆 (Vésicule Biliaire)
Il stocke et libère la bile
Il contrôle le jugement et donne du courage à l'Esprit 主决断,与人勇祛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