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了解北京人体质特征和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3)认识古代化石是历史的无声语言。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认识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感悟到远古人类不断改造自身,创造古代文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人。
2.难点: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再现北京人的生活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导入。
提问:我国大约什么时间出现了人类?是通过什么来知道的?学生快速阅读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而后老师出示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化石图片,并指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讲授——北京人的发现。
提问:在这些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谁最有代表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适度拓展。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及“北京人头胸像图”。教师指出利用化石资料可以复原出北京人的体貌,而头骨最能体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请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北京人头部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教师进而指出,北京人的肢骨化石已与现代人骨相似,说明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三、讲授——远古人类的生活。
提问:我们如何才能再现北京人的生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丰富的考古资料是再现北京人原始生活的证据。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想象;教师出示北京人遗址的古生物化石、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资料,据此指导学生利用古生物化石描述出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还讲解石器的制作、用火等情况。
提问:用火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理解用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板书设计】
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北京人头骨进化程度较肢骨原始。
远古人类的生活:打制石器、使用火。
狩猎、采集。
原始农业的产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分析半坡尖底瓶的结构及制作程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黄泥制作半坡尖底瓶,说明设计构思及原理;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困;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图片进行分析推理、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学会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2.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设情激趣——猜谜语导入新课:
(一)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丁大,却是宝中宝。(打一种植物)
(二)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打一种植物)
师讲:我国的北方人喜欢食粟,南方人喜欢食稻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他们很早就学
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学会了饲养家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
二、讲授新课:
(一)半坡遗址。
我们了解到了半坡原始居民的谋生方式的变化,那么,在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学到的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简单的、粗糙的石器称作是打制石器又叫做旧石器,相对于打制石器(旧石器)而言,磨制石器是什么样子的呢?
归纳:
1.两者使用的时间不同。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仅仅是把天然石块简单加工成型就使用了,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型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
3.劳动效能不同。打制石器比较难用,效率低下;磨制石器精制好用,效率高。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南方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多年前,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我们把河姆渡原始居民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黍,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庄稼是什么呢?河姆渡原始居民所使用的工具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有哪些不同呢?饲养的家畜、家禽有哪些呢?请结合课本进行回答。在让各小组进行发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
(三)原始农耕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内容思考: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单个提问学生之后教师指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人类开始向适宜畜牧的山前、低地迁移,搭建房屋,形成了聚落。
师: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什么?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请同学们回答。
生: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距今有四五千年前。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的原始农耕文化,其中包括了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农耕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涉及了两种农耕文化的种植作物、生产工具、房屋的建筑样式、饲养的家畜家禽等具体内容,我们通过比较,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原始聚落,了解了黄河流域的姜寨遗址。通过本课的学习,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也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