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
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大事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一起看看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欢送查阅!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1【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猎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力量与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观看力量;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育再造想象力量;通过比拟北京人、猿类、现代人,挂念同学学习运用比拟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疏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生疏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同学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要求同学初读课文,观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肯定的时间挨次)。
调动同学的参与爱好同学阅读课乐观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挨次。
二、元谋人要求同学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月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觉,有何重要意义〞老师小结。
过渡:已经开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同学阅读,认真争辩,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同学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月、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拟体质特征(观看真人比拟)。
旧石器与自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看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猎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老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本教案共包括七个单元,分别为:
第一单元:认识历史
主要内容涵盖了历史的概念、历史的分类、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意识等。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
主要内容涵盖了古代文明的概念、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世界各古代文明国家的简介等。
第三单元:人类的探索与发展
主要内容涵盖了人类简史、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介绍、中外发明家简介、工业革命等。
第四单元:宋元明清——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
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与科技等。
第五单元:康乾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主要内容涵盖了康乾时期的政治背景、皇帝的文化爱好、康乾
艺术的特点、宫廷制度等。
第六单元:古代丝绸之路
主要内容涵盖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历史、丝绸之路的经济、文
化传播等。
第七单元:世界的发展
主要内容涵盖了世界的地理、经济基础、人口、政治等。
以上七个单元共同构成了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意识与历史思维
能力。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宽河1147由分享时间:2023-12-01 16:25:58 教材中的内容起着“导”的作用,若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点滴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师,应鼔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一起看看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设想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索,提倡课程的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人人参与。
2、教材中的内容起着“导”的作用,若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点滴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师,应鼔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如《二十四史》、《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丰富历史的知识,同时更突显本书的导向作用。
3、《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设计有大量的让学生进行即时表演的活动情景。
如“理发师的儿子”、“商鞅立木取信”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表演经历,但只局限于部分学生。
4.以故事为点,以串词为线,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脉落。
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由学生自愿组合,每组约4-6人,并确定要表演的故事,分配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
(2)根据故事情节写好台词,商定角色应有的表情、动作对故事进行排练,熟悉故事的过程。
(3)推选主持人,由主持人写好并熟悉串词。
(4)各组准备相关道具。
2.教师准备(1)对学生确定要表演的故事进行选择,主要是看是否适宜学生进行表演。
(2)指导主持人写好串词,注意准确简洁和连贯性。
(3)指导学生写好台词,注意要体现故事主旨和易于表演。
(4)参与学生的排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来传达人物的情感。
(5)根据故事发生的顺序做好多媒体课件。
3、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选择故事的问题。
借助于课本或课外书籍中易于表演的片断,经小组协商后确定。
(2)所选故事与他组重合。
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节,提供参考意见。
(3)准备过程中同组成员不够配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的更迭,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特点。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诸侯争霸的过程。
(3)了解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认识秦朝的灭亡原因。
(4)了解汉朝的建立,掌握刘邦、项羽兴亡的原因。
(5)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认识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商周的更迭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原因。
(4)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
(5)运用地图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2)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暴政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的更迭及其历史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过程。
(3)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
(4)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5)三国鼎立的局面及其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1)夏商周的更迭原因分析。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原因。
(4)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更迭过程。
(2)学生合作探讨夏商周更迭的原因,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夏商周的更迭过程,分析其历史特点。
(2)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教师讲解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4)教师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刘邦、项羽兴亡的原因。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半坡聚落概貌、半坡人的彩陶艺术;通过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比较,发现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插图来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学会使用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取得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征服挫折的意志。
〖教学重点〗能够简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提问:中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有哪些?(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人类诞生之后,由于生产力低下,生存问题始终是问题。
提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点?(讨论后回答)衣:主要穿兽皮、树皮制成的衣服。
食:捕渔、狩猎后的食物,都是天然食品。
住:住在树上或洞穴中。
行:靠近大江、大河流域,很少到较远的地方。
提问: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群居生活。
人类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我们叫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我们称为氏族。
引出新课: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看图P7 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提问:氏族聚落在分布上有哪些特点?(数量众多,星落棋布)今天我们就重点介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看图提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半坡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提问:谁能描述一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处位置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自由发言)简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历史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原始农耕生活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
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要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
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
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
)――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讲授新课: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阶段。
2.掌握周、秦、汉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重点1.周、秦、汉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代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同古代文化的区分和理解。
•学生对于文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基本情况。
–旧石器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商代古文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活动1.举办文明起源知识竞赛。
2.向学生展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的实物或图片。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研究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古文化等课程内容。
第二课时:周代教学目标•掌握周代的基本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了解周代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情况。
教学重点•周代的基本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周代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情况。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周代政治制度的了解和理解。
教学内容1.周朝的建立和历史背景。
2.周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迁。
–周天子、封建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迁。
3.周代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情况。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贸易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活动1.班级中学生按照周朝的封建制度模拟民营经济运作。
2.带领学生上山下乡,让学生亲自体验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的生产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范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1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了解北京人体质特征和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3)认识古代化石是历史的无声语言。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认识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感悟到远古人类不断改造自身,创造古代文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
2.难点: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再现北京人的生活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导入。
提问:我国大约什么时间出现了人类?是通过什么来知道的?学生快速阅读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而后老师出示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化石图片,并指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讲授——北京人的发现。
提问:在这些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谁最有代表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适度拓展。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及“北京人头胸像图”。
教师指出利用化石资料可以复原出北京人的体貌,而头骨最能体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请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北京人头部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
教师进而指出,北京人的肢骨化石已与现代人骨相似,说明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三、讲授——远古人类的生活。
提问:我们如何才能再现北京人的生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丰富的考古资料是再现北京人原始生活的证据。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想象;教师出示北京人遗址的古生物化石、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资料,据此指导学生利用古生物化石描述出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
还讲解石器的制作、用火等情况。
提问:用火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理解用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北京人头骨进化程度较肢骨原始。
远古人类的生活:打制石器、使用火。
狩猎、采集。
原始农业的产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夏朝、商朝的建立和发展。
3. 了解古代的文字发展,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夏朝、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难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过程;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人类化石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展示相关文物图片。
3. 课堂讲解:讲解夏朝、商朝的建立和发展,分析其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4. 知识拓展:介绍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展示甲骨文样本。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夏朝、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的时间线。
2. 深入了解甲骨文的特点,尝试分析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周的政治制度,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
2.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了解诸侯国的兴衰。
3. 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掌握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 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诸侯国的兴衰;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西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西周时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西周的政治制度,讲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
3. 课堂讲解: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讲解诸侯国的兴衰。
4. 知识拓展:介绍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展示秦始皇的功绩。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时间线。
2. 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分析其对诸侯国的影响。
3. 研究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探讨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相关知识点,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相关知识点,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重点:学生对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教案、PPT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历史事件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共同讨论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合作交流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理解和分析。
2. 活动重点:学生对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后拓展延伸,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点,提高历史知识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主学习环节二、合作交流环节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我将其安排在自主学习之后,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讨论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并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
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商西周【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 盘庚迁都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6.禅让制的依据是( ) A. 财产 B. 武力 C. 德才 D. 门第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C. 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 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 商汤灭夏B. 武王伐纣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盘庚迁殷9.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 郡县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中央集权制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华东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大全15篇
华东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大全15篇华东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1800年前的东汉、三国时代。
新课探究一、群雄逐鹿说战争(一)官渡之战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
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2、官渡之战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3、4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
(2))出示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商鞅变法》教学目标: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难点: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二、教学过程(一)秦孝公求贤(为什么要实行变法?)1、原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秦国相对落后(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
2、办法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商鞅来到秦国。
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二)商鞅主持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内容: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分明。
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4、变法的影响: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取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国的变化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四)小结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取得显著成果(强大)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五)板书设计1、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2、变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样的办法?社会进步(社会):铁器、牛耕(标志)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商鞅) 秦国落后(自身):鄙视、挨打3、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4、变法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见小字部分)?经济: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触犯贵族的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重农抑商—奖罚分明取得成效——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政治: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5、变法取得怎样的成果?6、变法成功与否?(性质: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分析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变法图强,建立了新制度,军队战斗力提高,经济得到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掌握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2. 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3. 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掌握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1. 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2.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甲骨文的特点。
3.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2.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甲骨文的特点。
3.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2. 通过比较法,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具体实施情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人类的生活状况。
2. 讲解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3. 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甲骨文的特点。
4. 讲解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分析具体案例。
5.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权更迭,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特点。
2.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3. 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权更迭。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3. 秦朝的统一六国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权更迭。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3. 秦朝的统一六国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时间线索法,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权更迭。
2. 地图法,让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2. 讲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权更迭。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掌握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神话传说中的历史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三课古代文明曙光【教学重点】1.黄帝、炎帝的传说。
2.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3.青铜器的出现。
【教学难点】1.黄帝、炎帝传说中的真实性。
2.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
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帝内经》片段,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帝和炎帝吗?他们分别有什么传说?二、新课讲解1.讲解第一课《神话传说中的历史》(1)介绍黄帝、炎帝的传说,强调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分析神话传说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2.讲解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介绍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分析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
3.讲解第三课《古代文明曙光》(1)介绍青铜器的出现。
(2)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三、课堂讨论(1)黄帝、炎帝传说中的真实性。
(2)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
(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补充。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2.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黄帝、炎帝的传说和原始农耕生活。
3.结合所学内容,思考青铜器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神话传说中的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和古代文明曙光,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神话传说中的历史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讲解第一课《神话传说中的历史》(1)介绍黄帝、炎帝的传说师:同学们,关于黄帝和炎帝,我们知道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第一章: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人类的形成:进化历程、智人的出现。
1.2.2 古代埃及:金字塔、法老的统治、宗教信仰。
1.2.3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
1.2.4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
1.2.5 古代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人类的形成过程。
1.3.2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1.5 教学步骤:1.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进化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形成的兴趣。
1.5.2 讲解人类的形成过程,介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1.5.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四大文明古国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古代希腊与罗马2.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古希腊: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奥运会。
2.2.2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伯里克利改革。
2.2.3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扩张历程。
2.2.4 罗马帝国:屋大维的统治、基督教的兴起。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2.3.2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2.5 教学步骤:2.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希腊、古罗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兴趣。
2.5.2 讲解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
2.5.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古希腊、古罗马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欧洲3.1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
3.2 教学内容:3.2.1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封建领主的权力。
3.2.2 基督教:教会的权力、宗教改革。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掌握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4.掌握刘邦和项羽起义的相关史实。
5.了解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运用史料分析法,探讨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采用比较法,分析刘邦和项羽起义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统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2.理解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刘邦和项羽起义的相关史实。
4.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2.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秦朝的统一。
然后提问:“秦朝统一后,国家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呢?”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意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史料分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分析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史料,分析秦朝暴政的原因是什么?”5.比较法分析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刘邦和项羽起义的异同。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刘邦和项羽起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课堂小结7.布置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让我们深入探讨秦朝到汉朝的历史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了解北京人体质特征和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3)认识古代化石是历史的无声语言。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认识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感悟到远古人类不断改造自身,创造古代文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
2.难点: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再现北京人的生活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导入。
提问:我国大约什么时间出现了人类?是通过什么来知道的?学生快速阅读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而后老师出示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化石图片,并指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讲授——北京人的发现。
提问:在这些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谁最有代表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适度拓展。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及“北京人头胸像图”。
教师指出利用化石资料可以复原出北京人的体貌,而头骨最能体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请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北京人头部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
教师进而指出,北京人的肢骨化石已与现代人骨相似,说明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三、讲授——远古人类的生活。
提问:我们如何才能再现北京人的生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丰富的考古资料是再现北京人原始生活的证据。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想象;教师出示北京人遗址的古生物化石、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资料,据此指导学生利用古生物化石描述出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
还讲解石器的制作、用火等情况。
提问:用火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理解用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北京人头骨进化程度较肢骨原始。
远古人类的生活:打制石器、使用火。
狩猎、采集。
原始农业的产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分析半坡尖底瓶的结构及制作程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黄泥制作半坡尖底瓶,说明设计构思及原理;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困;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图片进行分析推理、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学会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2.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一、设情激趣——猜谜语导入新课:(一)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丁大,却是宝中宝。
(打一种植物)(二)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种植物)师讲:我国的北方人喜欢食粟,南方人喜欢食稻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他们很早就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学会了饲养家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
二、讲授新课:(一)半坡遗址。
我们了解到了半坡原始居民的谋生方式的变化,那么,在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学到的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简单的、粗糙的石器称作是打制石器又叫做旧石器,相对于打制石器(旧石器)而言,磨制石器是什么样子的呢?归纳:1.两者使用的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把天然石块简单加工成型就使用了,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型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
3.劳动效能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难用,效率低下;磨制石器精制好用,效率高。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南方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多年前,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我们把河姆渡原始居民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黍,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庄稼是什么呢?河姆渡原始居民所使用的工具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有哪些不同呢?饲养的家畜、家禽有哪些呢?请结合课本进行回答。
在让各小组进行发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
(三)原始农耕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内容思考: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单个提问学生之后教师指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人类开始向适宜畜牧的山前、低地迁移,搭建房屋,形成了聚落。
师: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什么?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请同学们回答。
生: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距今有四五千年前。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的原始农耕文化,其中包括了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农耕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涉及了两种农耕文化的种植作物、生产工具、房屋的建筑样式、饲养的家畜家禽等具体内容,我们通过比较,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原始聚落,了解了黄河流域的姜寨遗址。
通过本课的学习,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也进一步的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了我们对原始农耕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重要的知识点和不解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示出来。
四、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补充,梳理,形成共性问题展示如下:(一)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二)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三)比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农业有什么不同?(四)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五)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五、合作解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小组代表宣布本组答案。
如有不同再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书关键词到适当位置。
六、感悟收获。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知识、能力、情感任一方面均可)教师总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的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神话与历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炎黄联盟,涿鹿之野等黄帝与炎帝的传说故事;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以及禅让。
理解炎帝与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自学归纳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的传说。
2.难点: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代表的地区和特点等。
二、导入新课:我们中国人平常以什么子孙自称?(生:炎黄子孙)为什么我们会称为炎黄子孙?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板书:神话与历史。
三、新授:(一)炎黄的传说。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炎黄联盟: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和两个部落最为强大,世代互通婚姻,关系密切,后来,一同由西北发展到中原,结为。
2.涿鹿之战:(1)爆发:炎黄部落联盟与一个以为首领的东方大部落大战于。
(2)结果:蚩尤被擒杀,部分部落成员退到了南方。
此后,中原的部落推举黄帝为的首领。
让学生讲述涿鹿之战的经过。
3.人文初祖:提问:(1)你知道黄帝时代有哪些发明吗?学生看课本找出。
让学生看图说史,掌握皇帝时代的发明。
生:传说黄帝发明了船和车;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黄帝时代还发明了弓箭、衣服、宫室、历法、音律、医药等。
(2)我们为何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明确炎帝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拓展:学生朗读毛泽东《祭黄帝陵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升:通过议一议,讨论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包括联系与区别)学生能依据课本答出:神话传说或多或少能帮助我们复原那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别。
(二)神话中的历史1.出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尧舜禹以及禅让。
(1)你知道现在我国国家主席是谁吗?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国家主席的?(2)你知道我国古代推荐首领的方式吗?(3)你知道尧舜禹的故事吗?能否讲述一个他们的故事?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自学,并阅读小字内容,说出尧和舜的故事,禹的故事讲出治水即可。
2.挑战自我:让学生尝试翻译课本《史记•五帝本纪》,进一步理解禅让的本质和天下为公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中华初祖是炎黄,炎帝曾把百草尝。
黄帝曾经造宫室,车船兵器和衣裳。
炎黄涿鹿败蚩尤,华夏主体渐兴旺。
五、课堂训练:(一)传说中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领袖的惯例史称“禅让”,此惯例的第一位实践者是()。
A.黄帝;B.尧;C.舜;D.禹(二)相传创造文字的是()。
A.尧;B.仓颉;C.黄帝;D.炎帝(三)你认为黄帝时代的发明的哪些内容是可信的?哪些具有神话色彩?请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神话与历史一、炎黄的传说:(一)炎黄联盟: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
(二)涿鹿之战:炎黄联盟→蚩尤。
(三)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二、神话中的远古历史:(一)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联系和区别)(二)尧、舜、禹的传说。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教学目标】1.了解大禹治水的背景、经过及结果。
2.知道启建立夏朝的史实。
3.掌握国家产生的过程及标志。
4.通过夏朝建立的史实,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启建立夏朝。
(3)“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难点:(1)禹治水过程。
(2)禹治水成功原因。
(3)国家产生的标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老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