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技巧全攻略

合集下载

资料分析常用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常用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常用解题技巧技巧一:尾数法、首数法——尾数、首数判断选答案尾数法,主要指由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常被运用于和、差的计算中,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

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

一般运用于加、减、除法中,在除法运算中运用最广泛。

例题1:经初步核算,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A.139862亿元B.147953亿元C.148632亿元D.151429亿元解析: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025+70070+57767,观察选项发现后两位数据完全不同,可以根据后两位的尾数来判断答案,尾数相加为25+70+67=1(62),选A。

技巧二:范围限定法——限定算式数据范围选答案范围限定法是指通过对计算式中数据进行放大或缩小,将计算式的数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选项或其他限定条件来选择正确选项或进行大小比较。

在使用范围限定法时,要注意放缩的一致性。

技巧三:乘除法转化法——除法化乘法简化计算乘除法转化法是只在计算某一分式的具体数值时,如果除数的形式为(1+x),其中|x|10%,且选项间的差距大于绝对误差时,可以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从而降低计算难度。

【例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18.3元。

其中,工资性收入9830.6元,增长10.66%;转移性收入4674.2元,增长18.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增长7.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2.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9.9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1.9平方米,分别增长1.5%和4.0%。

7个技巧帮你搞定资料分析(附公式汇总)

7个技巧帮你搞定资料分析(附公式汇总)

7个技巧帮你搞定资料分析(附公式汇总)很多⼩伙伴跟图图哭诉,资料分析题量⼤不易得分,更不会灵活运⽤答题技巧。

马上要上战场了,别慌!为你精⼼整理了7个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及常考的公式汇总,助你⼀臂之⼒,快来看看吧!资料分析考场策略近5年资料分析基本上均为4篇材料共计20道题⽬,试卷上给出的参考时限为20分钟。

但由于资料分析整体题⽬难度适中,极少出现偏题、怪题,考⽣拿分⽐率较⾼等特点,建议⼤家适当增加作答时间,整体维持在25分钟左右为宜,但⽤时不可过长,避免超过30分钟。

⼆、做题顺序资料分析模块是⾏测试卷的第五部分也是最后⼀部分,因为考试题量⼤时间紧,导致很多考⽣做到资料分析时,时间已所剩⽆⼏。

建议⼤家将整个模块顺序提前,从⽽确保三⼤重点拿分模块(⾔语理解、判断推理与资料分析)的题⽬全部完成。

资料分析为复合选择题,根据⼀篇材料提出相关问题,除2016年以外,均为每篇材料包含5道⼩题。

作答时建议先⽤时30~60秒略读材料,再依次作答各个⼩题,尽量保证在5~6分钟完成5道⼩题。

三、舍弃原则(⼀)拒绝精确计算很多考⽣觉得⾃⼰计算能⼒较强,⾯对任何题⽬都尝试精确计算,这不仅影响作答速度,⽽且容易带来紧张的氛围。

建议⼤家在熟练应⽤速算技巧的基础上强化计算练习,从⽽在资料分析计算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要专啃“硬⾻头”20道题⽬中⾄少会有1~2道题⽬难度较⼤,考⽣在作答中切忌埋头苦算,在短暂思考没有思路时可以暂且搁置,等完成剩余题⽬后再回头看看。

如果题⽬理解上仍存在问题或计算难度很⼤,则可选择放弃。

(三)巧⽤排除法对于⼴⼤考⽣来说资料分析模块最费时间最难作答的就是综合分析题,4个选项更像是4道⼩题,其实不然。

对于综合分析题,建议⼤家不要严格按照A、B、C、D的顺序依次计算,⽽是优先挑选难度较低的选项验证正误,采⽤排除法巧妙解题。

资料分析常规算法⼝诀1. 尾数法:加减法计算中,若选项较为接近但尾数不同时,可忽略整体数据,优先计算尾数。

资料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资料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资料分析的步骤和技巧资料分析是一种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过程。

在各个领域,如市场调研、学术研究和商业决策中,资料分析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资料分析的适当步骤和运用有效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和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采取相应的行动。

本文将探讨资料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一、数据收集资料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如调研问卷、市场报告、统计数据、采访记录等。

在收集数据时,应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并且数据样本具有代表性。

此外,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二、数据整理和清洗在资料分析之前,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

这包括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标准化。

对于大规模的数据集,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专业软件进行整理和清洗。

此外,还需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排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

通过整理和清洗数据,可以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三、数据探索和描述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探索数据并进行描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视化和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到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这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绘制柱状图、折线图和散点图等。

通过数据探索和描述,可以对数据的分布和关系进行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四、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数据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是资料分析的核心。

在这一步中,可以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巧,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文字分析等。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理。

通过数据分析和解释,可以揭示数据中的潜在关系、趋势和结果,进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五、结果验证和评估在得出结论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比较数据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一致性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敏感性分析和模型评估等方法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果验证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为进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资料分析题十大速算解题技巧全解

资料分析题十大速算解题技巧全解

资料分析题十大速算解题技巧全解★【速算技巧一:估算法】要点:"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要点:"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要点: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 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一、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大)另一个乘数因子;二、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大(或缩小)除数。

资料分析技巧大全

资料分析技巧大全

资料分析全攻略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完整)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完整)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完整)资料分析速算技巧资料分析是指对所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归纳,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资料分析来解决问题、做决策或者做研究。

然而,对于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是一个耗时且繁琐的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帮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资料。

首先,对于大量的文本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使用关键词提取的方法。

通过识别关键词,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题和重点。

例如,对于一篇新闻报道,我们可以通过提取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关键词来了解报道的要点。

在提取关键词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方法,例如词频统计、TF-IDF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发现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其次,对于数值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来加快分析的速度。

例如,对于一组数字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方差、标准差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离散程度和稳定性。

这些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理解和描述数据。

另外,图表和图形是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工具。

通过将大量的数据转化成图表和图形,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等。

在制作图表和图形时,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形类型,清晰地标注坐标轴和数据,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电子表格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

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图表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通过使用公式和函数,我们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筛选和排序操作。

同时,电子表格软件还支持数据可视化,可以方便地制作各种图表和图形。

因此,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是进行资料分析速算的重要技能。

最后,良好的时间管理和有效的笔记方法也是进行资料分析速算的关键。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解析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解析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技巧,很容易在这部分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影响整个考试的进度和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的一些实用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多样,包括文字型、图表型、表格型等。

在阅读材料时,要有重点、有方法,不能逐字逐句地读。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先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了解段落主旨,圈画出关键的时间、指标、名词等。

同时,要特别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总分、并列、因果等,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图表型材料,要先看清标题、坐标轴、单位、图例等,了解图表所展示的主要内容。

对于表格型材料,重点关注表头,明确各项数据的含义。

二、准确识别题型资料分析的题型主要有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准确识别题型是选择正确解题方法的前提。

计算类题目,通常会直接要求计算某个具体的数值,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等。

比较类题目则是要求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

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是判断多个表述的正误。

三、掌握速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由于数据较大,进行精确计算往往费时费力,因此掌握一些速算技巧非常重要。

(一)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选项的差距,对式子进行大致的估算。

比如,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选项差距较大,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近似取整进行计算。

(二)直除法直除法是通过直接相除得到商的首位或首两位来确定答案。

当选项的首位或前两位数字不同时,使用直除法能够快速得出答案。

(三)化同法化同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的数,然后比较大小。

(四)差分法当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且分子分母的差值相差不大时,可以使用差分法。

用大分数的分子分母减去小分数的分子分母得到差分数,然后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的大小。

四、巧用排除法在一些选择题中,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使用排除法快速缩小范围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技巧解答资料分析题的方法

技巧解答资料分析题的方法

技巧解答资料分析题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资料分析题。

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课堂上,掌握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答资料分析题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一、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资料在解答资料分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和所给的资料。

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要求解答的问题,这将帮助我们在阅读资料时更有针对性,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所给的资料,要仔细研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关联。

二、归纳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划线、做笔记等方式,将重要的观点、数据、事实等进行标注。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资料的整体把握,提高解答问题的准确性。

同时,也方便我们在解答时快速回顾关键信息。

三、建立逻辑框架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建立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所给的资料,确定解答的主旨和结构。

可以根据问题的相关性或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也可以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分类。

建立逻辑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将所得信息有条理地展示出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清晰。

四、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适当的思维方法,提高解答问题的效果。

例如,可以运用对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对所给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梳理资料,从而给出更准确、全面的答案。

五、准确表达观点并给出详细论证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我们要尽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提供具体的论证和支撑资料。

通过引用数据、事实、案例等,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此外,也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使用模糊或不恰当的词汇,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六、答案的概括和扩展在解答资料分析题的结尾部分,可以对主要观点进行概括和扩展。

对于解答的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同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或观点,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部分题目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快速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一、数据处理技巧(一)快速阅读材料在开始做题之前,首先要快速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标题、图表的表头、注释等信息,这些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数据的主题和类型。

同时,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单位等关键要素,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因为这些细节而出错。

(二)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的数据和信息,可以用铅笔进行标记。

比如,涉及到问题中的数据、同比或环比的增长率、占比等重要数据。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数据,提高解题效率。

(三)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资料分析中的数据往往存在着各种关系,比如比例关系、增长关系、平均关系等。

要善于分析这些关系,通过一个数据推导出其他相关数据。

例如,知道了某一时期的总量和增长率,就可以计算出该时期的增长量;知道了部分的占比和总量,就可以求出部分的具体数值。

二、快速解题技巧(一)尾数法尾数法适用于简单的加减运算。

当选项的尾数各不相同时,只计算算式中各项的尾数,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123 + 456 + 789 的尾数为 8,选项中只有一个尾数为 8 的,那么就可以直接选择。

(二)首数法在除法运算中,如果选项的首位数字不同,可以通过计算商的首位数字来快速选择答案。

比如:4567÷123,首位商 3,选项中首位是 3 的即为正确答案。

(三)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接近的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25%可以转化为 1/4,167%可以转化为 1/6 等。

在计算时,将百分数替换为对应的分数,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

(四)有效数字法对于复杂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据进行取舍,保留一定的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概念理解有障碍资料分析中材料、文字及图表众多,许多考生由于心理恐惧以及平时缺乏练习而不愿读材料或读不懂材料,致使考试过程中解题效率并不高。

特别是一些陌生、不常见的概念足以让考生在阅读中停滞不前,比如“增加值”、“百分点”等。

2、材料阅读无技巧许多考生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都喜欢先入为主地看数据,实际上材料当中数据众多,不容易记住,即使记住了在解题过程中也不一定用得上。

因此,读数据是一个误区。

建议考生先阅读问题中的关键名词,并把关键名词在材料中出现的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在做好标记的位置附近快速地找出相应数据,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3、速算技巧没掌握资料分析部分数值大、计算量大,耗费时间。

事实上,资料分析部分对考生的考察重点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推理和分析能力。

考生们熟练掌握了速算技巧后,在资料分析这一部分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

比如:5432112.5%/(1+12.5%)可以转换为:54321/9。

4、地理位置处劣势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通常是最后一部分,而考生习惯性的做题顺序是从第一道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

显而易见,按这个顺序做题到最后所剩时间不会太多,做资料分析这部分就会很吃力,从而造成不得不放弃或者做不完的情况。

因此,在行测考试中,考生不一定要按照卷面题型排列来依次做题中教育版权,可以先做自己擅长的题型,将难度最高的数量关系放在最后解答,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有助于考生提高分数。

二、注意事项:1、时间注意点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应对措施】时间注意点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注意点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逆向思维的原理,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判断是否真实可信,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例题:材料:“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我们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一部分的题目通常数据较多、计算量较大,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很容易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行测资料分析的快速解题技巧,并结合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材料有技巧先略读材料: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了解所涉及的统计指标、时间范围和数据类型。

标注关键信息:对于重要的时间、数据范围、关键词等进行标注,方便后续查找和使用。

2、分析题目抓关键明确所求:读懂题目,确定要求的是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具体指标。

提取关键数据: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准确提取相关数据。

3、计算方法要灵活估算法:适用于选项差距较大的题目,通过对数据进行粗略估算得出答案。

直除法:将除法运算转化为直除,快速比较商的首位或前两位来确定答案。

特殊值法:记住一些常见的特殊值,如 1/2 = 50%,1/3 ≈ 333%,1/4 = 25%等,将复杂计算转化为简单计算。

4、选项分析有窍门先看选项差距:差距大则大胆估算,差距小则精确计算。

排除法:根据题目特点和数据性质,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二、练习题与解析【例 1】2019 年,某地区的 GDP 为 5000 亿元,2018 年为 4000 亿元,求 2019 年该地区 GDP 的增长率。

A 20%B 25%C 30%D 35%解题思路: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即(5000 4000)÷ 4000 × 100% = 25%,答案选 B。

【例 2】2020 年,某企业的营业收入为 800 万元,营业成本为 500 万元,求该企业的毛利率。

A 375%B 30%C 25%D 20%解题思路: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 100%,即(800 500)÷ 800 × 100% = 375%,答案选 A。

资料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技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资料分析技巧越发重要。

准确而高效地分析和解读大量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提升工作效率,甚至帮助我们获取竞争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资料分析技巧,并提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

I.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成功的资料分析需要良好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1. 确定分析目标:在收集数据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分析目标。

这有助于你筛选出真正相关的数据,避免陷入信息过载。

2. 使用多种来源: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数据源。

尽量收集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以获取更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3. 整理数据:在进行分析之前,确保数据整洁有序。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专业的数据整理工具来进行数据清洗和整合,以消除错误和重复。

II. 数据可视化一旦数据被整理好,接下来就是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或表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交流数据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数据可视化的技巧:1. 选择合适的图表:根据数据类型和要表达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例如,折线图适用于显示趋势变化,而柱状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2. 简洁明了:确保图表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和复杂的图形。

清晰而简洁的图表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添加标签和标题:为图表添加标签和标题,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图表的内容和背景。

准确的标签和标题能够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解释。

III. 数据分析方法一旦数据被整理和可视化,就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分析方法来识别趋势、寻找关联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可以对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和推断。

2. SWOT分析:通过评估组织内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为项目或决策提供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3. 趋势分析: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趋势分析常用于市场研究和业务预测。

IV. 解读与应用最后,成功的资料分析还需要能够准确解读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一些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先略读材料:在开始答题之前,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题,了解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信息: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关键信息,便于在答题时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数据处理技巧尾数法:当选项尾数不同时,可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适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快速判断选项。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简化计算。

例如,将 25%视为1/4,50%视为 1/2 等。

3、估算技巧截位法:对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减少计算量。

可以根据选项差距和数据特点选择截位的位数。

放缩法:在计算过程中,适当放大或缩小数据,以快速判断结果的范围。

4、分析选项技巧排除法: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提高答题效率。

特殊值法:代入特殊值进行计算和比较,快速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二、练习题目及解析【例题 1】2019 年,某地区粮食产量为 12345 万吨,比上年增长56%。

上年该地区粮食产量为多少万吨?A 11691B 11782C 11856D 11928【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基期量的计算。

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列式为:12345÷(1 +56%)≈12345÷1056。

可以使用首数法,12345÷1056 的首位数字约为 11,排除 C、D 选项。

然后计算12345÷1056 ≈ 11691,故选 A 选项。

【例题 2】2020 年,某企业销售额为 5678 万元,同比增长 18%,利润为 890 万元,同比增长 25%。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题量大,而且分值较高,是考生们在考试中必须要攻克的一个难关。

然而,很多考生在面对资料分析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因为时间紧张而无法准确解答。

那么,如何在国考行测的资料分析中取得高分呢?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资料分析涉及到众多的概念和公式,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考生必须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和计算公式,这是解题的基础。

例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比重的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量÷总量 × 100%。

只有对这些公式烂熟于心,才能在看到题目时迅速反应,准确列式。

二、快速阅读材料资料分析的材料通常包括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等。

在阅读材料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取关键信息,比如时间、主体、数据等。

对于文字材料,可以先快速浏览每一段的首句,了解段落大意,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有重点地阅读具体内容;对于表格材料,要注意表头的信息,包括行标题和列标题,明确各项数据的含义;对于图形材料,要读懂图形的标题、坐标轴的含义以及数据的趋势。

通过快速准确地阅读材料,可以为后续的解题节省时间。

三、学会估算和简化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而是通过估算和简化计算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计算变得简单;在计算乘法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数近似地看成整数进行计算。

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分数值来进行估算,如 1/2 = 05,1/3 ≈ 033,1/4 = 025 等。

通过合理的估算和简化计算,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

四、多做练习题熟能生巧,要想在资料分析中取得高分,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通过做练习题,可以熟悉各种题型和考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必考科目之一,而资料分析则是行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资料分析是一个能够通过掌握正确技巧和方法来大幅提高分数的模块。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的高分技巧。

一、熟悉题型和考点在开始备考资料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常见的题型和考点有清晰的了解。

资料分析的题目类型通常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倍数等。

每个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计算公式和解题思路。

例如,增长率的计算可以通过现期量减去基期量再除以基期量得到;比重则是部分量除以整体量。

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才能在做题时迅速找到解题的方向。

二、快速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资料分析的材料通常篇幅较长,数据众多。

因此,快速阅读并准确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阅读材料时,要先浏览题目,明确需要查找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

对于文字型材料,可以重点关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汇,如“其中”“占比”等;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坐标轴、单位、图例等关键要素。

同时,要学会用铅笔标记出关键数据和信息,以便在后续计算时能够快速找到。

三、熟练掌握计算技巧资料分析中的计算往往比较复杂,如果采用常规的计算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

因此,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技巧是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的关键。

1、估算法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适当的估算。

例如,将百分数近似转化为整数,或者将复杂的数字四舍五入简化计算。

2、直除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直除来快速判断商的首位数字。

3、特殊值法记住一些常用的特殊值,如 1/2 = 05,1/3 ≈ 033,1/4 = 025 等,在计算时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这些特殊值进行计算。

4、分数比较法对于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可以采用通分、交叉相乘等方法快速得出答案。

资料分析做题技巧

资料分析做题技巧

资料分析做题技巧?答:资料分析做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浏览材料:- 在开始答题之前,先快速浏览一遍所给的资料,大致了解资料的内容、结构和数据分布。

- 注意资料中的时间、地点、单位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与后面的题目紧密相关。

2.审题要仔细:-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避免因为误解题意而导致答案错误。

-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范围、比较对象、计算方式等细节。

3.定位关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在资料中快速定位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 可以利用资料中的标题、段落首句、图表标题等来帮助定位。

4.掌握估算和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题目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计算,因此掌握一些估算和速算技巧非常重要。

- 例如,可以利用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转换来简化计算;利用四舍五入、取整等方法来估算结果。

5.注意数据单位和量级:-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量级是否一致,避免因为单位或量级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差。

- 如果遇到单位或量级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先进行单位换算或量级调整。

6.比较和排除法:- 在做选择题时,可以利用比较法和排除法来提高答题效率。

- 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选项之间的差异来缩小答案范围;排除法是指根据题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7.练习和总结:- 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资料分析的做题技巧。

-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8.注意时间管理:- 资料分析题目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 如果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等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来解答。

资料分析 应试技巧

资料分析 应试技巧

资料分析应试技巧:
1、做题口诀。

读问题,看时间,判题型,找数据,列式子,先别算,要想快,看选项。

2、考场做题顺序。

不要在考试的最后阶段做资料分析,首先是因为资料分析并不难,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耐心与细心,如果还有二十分钟就要交卷,必然失去做题的耐心,还会因为紧张犯很多低级错误。

其次,在12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大脑不可能全程高速运转,越到考试的后期,越难集中注意力,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也会下降。

3、题目取舍。

对于做题速度较慢的学员,考试的时候,尽量先把每篇资料的前四道题做完,保证正确率,最后再做综合分析题。

因为综合分析一道题目近似于四道小题,比较耗时,可放在最后完成,并且在已经做完绝大多数题目的基础上再做综合分析,压力较小,更容易提升正确率。

同时注意综合分析的做题顺序是先看CD选项,再看AB选项,遇到难题直接跳过,利用排除法解题。

4、养成草稿纸工整的习惯。

草稿工整可以减少因为马虎或笔误造成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减少计算量,比如做综合分析题目的时候发现答案和四个选项对不上,还可以观察是否计算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用全算一遍。

5、带好考试必备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若遇到柱形图的题目,要比较增长量的大小,可以通过用尺子量高度差来快速解决;或者对于饼形图的题目,若要求比重,可直接利用量角器量出“部分”的角度,再除以“整体”的360度即可。

6、提高数字敏感性。

记住常见的特征百分数与分数的转化表,常考的多次方数(比如1至25的平方,1-10的立方等),进而提高数字敏感性。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与计算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知识点和计算技巧,能够在考试中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资料分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实用计算技巧。

一、资料分析知识点(一)统计术语要理解和解答资料分析题目,首先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等。

1、增长率: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占基期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增长量: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

3、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4、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5、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二)统计图表资料分析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需要掌握从图表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数据的大小、趋势、比例关系等。

(三)材料类型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多样,常见的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以及综合材料。

不同类型的材料有其特点和阅读重点,例如文字材料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表格材料要注意表头和行列的信息;图形材料要关注坐标轴和图例等。

(四)计算指标1、同比和环比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

2、顺差和逆差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出口小于进口为逆差。

二、资料分析计算技巧(一)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各不相同,且计算式为加减法时,可以只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345 + 217 128 =()A 434B 444C 454D 464只计算尾数:5 + 7 8 = 4,所以答案为 B 选项。

(二)首数法在除法运算中,当选项的首位数字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确定答案。

例如:4567 ÷ 123 =()A 30B 37C 40D 47先计算首位:45 ÷ 12 = 39,所以答案为 B 选项。

(三)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特征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也是很多考生想要攻克以取得高分的部分。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还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确资料分析的特点。

资料分析的材料通常包括文字、图表、表格等形式,内容涵盖经济、人口、资源等多个领域。

题目主要考查对数据的查找、计算和分析能力。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1、熟悉统计术语要熟练掌握诸如增长率、比重、倍数、平均数等常见的统计术语,明确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就有多种方式,包括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等。

2、掌握基本公式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比重=部分量÷整体量×100%等这些公式,必须牢记于心,能够在看到题目时迅速反应出应该运用哪个公式。

二、高效的阅读方法1、略读材料在拿到资料分析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去看具体的数据,而是先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主题、时间范围以及各部分的大致关系。

2、标记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时间、指标和段落结构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做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比如,不同年份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不同类别的指标用不同的颜色笔进行区分。

三、准确的数据查找能力1、按照题目顺序查找通常情况下,题目顺序与材料的信息呈现顺序是相对应的,按照顺序查找数据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混乱。

2、注意数据的单位和范围有时候,题目中的数据单位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数据的范围有所限定,一定要仔细看清,避免因为粗心导致错误。

四、巧妙的计算技巧1、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加法或减法时,只计算尾数就能排除错误选项。

2、首数法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选项的首位数字不同,可以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确定答案。

3、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接近的分数,如 25%=1/4,125%=1/8 等,能大大简化计算。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必考科目之一,而资料分析则是行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和方法。

一、熟悉题型与考点首先,了解资料分析常见的题型和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题型包括文字型资料、图表型资料(如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和综合型资料。

考点主要涵盖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对于增长率,要熟练掌握其计算公式,如: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增长量的计算则要明确其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公式。

比重问题中,要清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比重或者根据比重求出部分或整体的值。

平均数的计算也有特定的公式和方法,需要准确把握。

二、快速准确阅读资料在考场上,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快速而准确地阅读资料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拿到资料后,不要急于看问题,而是先快速浏览资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对于文字型资料,要关注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汇,如“其中”“但是”等,这些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对一些关键的数据要做好标记,比如年份、数据的名称等。

对于图表型资料,要先看清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含义、单位以及图例等。

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图表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解题提供便利。

三、掌握速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计算量往往较大,如果采用常规的计算方法,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出错。

因此,掌握一些速算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估算法。

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大胆的估算,以减少计算量。

直除法也是常用的技巧,通过直接相除得到首位数字来判断答案。

此外,还有特殊值法,记住一些常用的特殊值,如 1/2 =05,1/3 ≈ 033,1/4 = 025 等,可以将复杂的计算转化为简单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全攻略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

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

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

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 200米一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 500米一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

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

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一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A.56.2%B.27.8%C.24%D.29.5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A.0 —200 米B.200 米一500 米C.500 米一1000米D.1000 米以上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A.10%B.8.2%C.11.6%D.9.3%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A.我国的拉萨B.南美洲的安第斯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D.日本的广岛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A.56.2%B.27.8%C.72.2%D.29.5%[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A ;3.B ;4.C ;5.C。

第1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第2题,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第3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o第4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

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T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o[例题2]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

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

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

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 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A.23.8%B.17.6%C.6.2%D.6.3%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A.1/2 弱B.1/2 强C.1/4 弱D.1/4 强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A.310.29亿元B.288.29 亿元C.32亿元D.22亿元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A.12%B.19.7%C.30.3%D.8.7%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A.9545.46 亿元B.6495.66 亿元C.4592.38 亿元D.310.29 亿元[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B ;3.D ;4.D ;5.C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

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

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

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b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 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 1% ;国库券占8. 4%。

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

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

1 •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

A.股票B •商业和服务业C •国库券D •不能确定A. 2451 元B . 4954 元C . 4594 元D . 3728 元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A. 16.1 % B . 8.4 % C. 10.1 % D、11.1 %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A. 50.7 % B . 26.2 % C . 34.6 % D ; 42.3 %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A. 8491B. 13445 C . 849.1 D . 7641.9[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 . C; 2 . B; 3 . C; 4 . A; 5 . D。

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 %,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 %,国库券占8.4 %, 比较一下,可得比重最小的为国库券。

第2 题,13445-8491=4954(元)。

第3 题,26.2 %-16.1 % =10. 1%。

第4题,26.2 % +16.1 % +8.4 % =50.7 %。

第5 题,8491x(1-10 % )=8491x90 % =7641.9(元)。

三、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强化训练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78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1.84%;共批准外商投资4320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0亿美元,占全国13.2%;进出口总额达886亿美元,已占全国的18.7%。

1.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多少亿元?()A.11.84B.3109C.368D.3862.2000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为多少亿元?()A.460B.3485C.2167D.32693.假如经济特区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那么全国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A.13478B.20459C.17683D.154964.2000年,全国的进出口总额为多少亿元?()A.1886B.3246C.1903D.47385.如果经济特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87亿美元,那么外资的实际利用率为多少?()A.81.5%B.51.9%C.42.3%D.49.7%[资料2]2000年,亚洲总计钢产量达3.2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日本钢产量达10644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新日铁的钢产量占日本钢总产量的26% 2000年韩钢产量4310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浦项钢产量在2600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