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
新写实小说
在最初的批评文章中,有的批评家把这种创作 倾向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这期间出现的名 称还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等。而“新 写实小说”的概念使用最为广泛。
新写实小说之“新”
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改变了小说 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写实 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 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2)先锋小说的一些特质也被新写实小说所吸 纳。 首先,一些由“先锋”转向“新写实”的作家 在写实的大框架中,探究写实的多种“新”的可 能,力图产生新的效果。 其次,有些新写实作家虽然没有写过先锋小说, 但他们受过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作品中表 现出与先锋文学的亲缘关系。 再次,由于对作品观照和解读的眼光不同,即 便是从最具“生活流”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现 代主义”因素。
1989年:《一点正经也没有》《玩的就是 心跳》(获89年度最好的小说)《千万别 把我当人看》 1990年后:《你不是一个俗人》《动物凶 猛》《我是你爸爸》
王朔是一种文化现象
王朔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1)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2)大众文化兴起;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 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 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 化产品。 大众文化的功能特征是:娱乐、消费、通 俗。 (大众文艺是指通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大量复印、供大众阅读、 消闲、欣赏需求的各种文艺制品的总和。如畅 销书、通俗小说等。)
程,由纯情幼稚的“少女式”叙事,转而关注普通 市民的日常生活,细致入微地展示普通人生活中的 卑微、琐屑、烦恼和无奈。主要作品除了“人生三 部曲”,还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汉口, 永远的浪漫》等,行文平实细琐,轻浅唠叨,构成 了池莉在艺术上的基本特色和主要标志。 三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延续至今的都市言情期。 这时的池莉不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底层市民的生
新写实小说
池莉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被批评
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 文本之一。这篇小说与此后发表的《不 谈爱情》、《太阳出世》,被称为“新 写实三部曲”(或“人生三部曲”)。 她以关切、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俗世形 态的生活,写普通人(主要是武汉市民) 的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状况。
34
36
池莉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80年代初期的学步期。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成名期。
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都市言情期。
37
叶兆言(1957-),南京市人,
祖父为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后获文学硕士学位。出版的小 说集有:《艳歌》、《夜泊秦 淮》、《枣树的故事》、《路 边的月亮》、《绿色陷井》、 《采红菱》等。
6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
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 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 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 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 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 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 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 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虚证》:郭普云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23
艺术特色
1.对人类生存现实及其困境的深切关注 2.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探讨人物心理
3.把温情的悲悯和苦涩的幽默糅为一体
24
刘震云
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
《官场》,和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另 出版有《刘震云文集》。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塔铺》、 《一地鸡毛》、《单位》、《官场》、《官 人》等,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 在社会结构中人的处境。他对于“单位”这 一特殊的当代社会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对人 所产生的规约,作了具有发现性质的描述。
新写实小说
2、方方《风景》(1987)
▲残酷还原生存本相——以死者 视角展示生者的生存景观 “我宁静地看着我的哥哥姐姐 们……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 殴斗……我对他们那个世界由衷 感到不寒而栗。”
▲不回避粗鄙丑陋的生存景象描 写,不对生存态度和方式进行价 值评判。
七哥 人下人 人上人 二哥: 为摆脱困境而死
1、刘震云《一地鸡毛》(1991)
▲《单位》(公共空间):理想抱负、青
春个性……在单调乏味、沉闷压抑的 日常工作中委顿、流逝、磨损。 ▲《一地鸡毛》(私人空间):人生意义、 生活热情……在琐碎庸俗、烦恼厌倦 的日常生活中消解、减退、麻木。 ▲小林的梦(精神空间):上面盖着一堆 鸡毛,下面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
【3】关于“性”
◆对于“三恋”和“三垛”中大量充斥着的性描写, 曾招来尖锐的批评。如果按照一惯指导我们文学创 作和批评的“认识论”去审视这些性描写,必然就 会因为这些性描写孤立于社会环境、现实关系和道 德力量而指责作品的失真或缺乏典型意义。 ◆由于中国女性历来受到更为残酷的礼教束缚和人 性压抑,在屈辱的生存环境和非人的命运摆布中, 形成中国女性卑贱的奴仆心态和畸形的性爱意识, 因而在两性关系中,“女为男用”“传宗接代”就 成了女性身份的定义
(三) 对丑的展示及批判之凌厉
大转变始于1986年。
《他有什么病》
《鱼饵》《横过马路》 《日
子》 ◆早期优雅的语言形成她的风格,但渐渐粗 糙,凌厉,最后转向尖刻、恶毒。 ◆以歇斯底里的情绪发泄。狠狠的控诉方式 挖掘人心陷入贪婪、卑污的根源。
(四)大音希声——《无字》
◆《无字》对20年前震撼文坛的成名作《爱,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和描写,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与此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以一种探索性的态度去挖掘和表现人物心理、思想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局限,尝试从更多元的维度来呈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它不拘泥于叙事的线性结构,常常运用多重叙述、多角度观察和意识流的手法,试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有机的社会图景。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注重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力求通过语言的纯熟运用来传达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在主题选择上,新写实小说注重对于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和反思。
它关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常常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困境。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关注和反思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窘迫和失落。
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式。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框限,使文学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中更加立足于现实生活,具备更高度的价值。
总之,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学流派,它以真实和深入的刻画为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选择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五、新写实小说的局限与走向
局限
因为新写实悬置人生理想,停止生命意义终 极价值的追求,使人陷落在一种虚无、阴暗的境 地,感受不到生活意义与价值。 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较为琐碎—让 人怀疑文学终究是什么? 新写实小说家的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导向是 审美,而是审丑,实质是让读者的审美视野、审 美趣味下移。
现实主义经典化特点
是不断选择,不断排斥的过程 是革命与政治理念不断放大,被泛化到文艺批评 理论的过程
是文学样板不断推出、引用、模仿、复制的过程
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构型,体现了特定权力
关系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作用
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下,文学价值不 在文学本身而在于政治。政治介入现实 主义,使现实主义本身政治化了,也把 现实主义表现的生活政治化了。
过程
这是指在诸多艺术创作方法中,现实主义被
认为最具典范性的;在现实主义诸形态中,革命 现实主义被认为最能为某一主体群体发挥某些可
望和被指望功能的,最足以发挥和体现该功能的
作品再被当作典范、样板而选择出来,标举出来, 被理论批评家不断评论、阐释、引用,被其他作 家不断学习、借鉴、模仿,于是就有了一种生存 的直接有利条件,使得这一类艺术形态在文化方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
(一)对“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反拨
1.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2.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特点及作用
3. “写实”与“现实”的来源
4.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二)除幻、还原
1.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经典:指特别出色的为某一社会主体群体发挥
某些可望和被指望功能的事物或人工的制品,在那
新写实小说名词解释
新写实小说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New Realistic Fiction)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社会化大生活为背景,以尖锐的社会批判与深入的人性探索为特点,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种种问题与矛盾。
下面就新写实小说常见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1. 写实主义(Realism):写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创作方法,主张对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进行客观、准确、深入的描写,力求使作品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沿袭了写实主义的传统,通过真实的描写手法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生活的现实。
2. 创伤记忆(Traumatic Memory):创伤记忆是新写实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作品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让读者重新回忆起个人和社会的创伤性经验。
新写实小说常将个人故事与社会事件相联系,使读者能够通过叙述中的个体经历来理解和体验社会的创伤。
3. 文化记忆(Cultural Memory):文化记忆指的是新写实小说对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现象的记忆和再现。
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和对文化的探索,新写实小说试图重新审视过去,呈现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冲突。
文化记忆成为新写实小说重要的创作主题,使作品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批判。
4. 伦理关怀(Ethical Concern):伦理关怀是新写实小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伦理问题。
新写实小说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个体遭遇的描写,探讨人性的善恶、正义与道德,对社会现象和道德困境进行批判与思考。
伦理关怀使新写实小说具有了一种道德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5. 历史批判(Historical Critique):历史批判是新写实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的深入剖析和批判。
新写实小说常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分析,对历史的记忆和再现进行剖析,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对历史进行思考和评价。
6. 地方叙事(Regional Narrative):地方叙事是新写实小说的一种特点,指的是以特定地方为背景进行叙事创作。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是近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新写实”现象最早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
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就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大部分作家们感觉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希望反映这种转变,但[1]又无法把握这种转变。
而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
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
而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只能有沙龙化的效果。
一部分作家感觉到先锋小说的这种局限,期望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局限。
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
所以也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现象的世界。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文艺理论,从总体上讲,它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
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
电影新写实主义又叫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其特点在关怀人类对抗非人社会力的奋斗,以非职业演员在外景拍摄,从头至尾都以尖锐的写实主义来表达。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特点“非典”新闻是故事的源泉高群书曾说:“我的影片基本都是一个新闻事件来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的。
”其实,以新闻事件来作为故事背景的影片数不胜数,然而高群书的新闻事件却都是非典型的新闻事件。
如其以前拍摄的《金豌豆》、《中国大案录》所选的事件都是一些对国家历史影响不大的事件,包括《东京审判》。
这些新闻事件虽不是当时的代表性历史事件,但是这些事件、这些非典型性新闻却蕴含着很深的内容在其中。
因此,与《三峡好人》的大故事背景相比,高群书从一个并不起眼但很有意思的故事开始下刀,这样的角度,最能够贴近生活。
有个性的角色高群书所选的事件不仅很有特点,而其中的人物也很具个性,这是“新写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一大不同。
新写实小说
3.语言质朴简洁、富有诗意。“新写实小说”的大 部分作品语言质朴优美、生动形象,蕴涵着浓郁的 诗意。这些语言与作品描写的旨趣相吻合,表现了 作家们驾驭语言的内在功力。
六、“新写实”小说的局限性
Hale Waihona Puke 1.近乎自然主义的对生活“原貌”的叙写,抽取了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理想与崇高精神;那种对社会环 境的无奈与认同,也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2. 文体中充溢的“零度情感”,使读者容易误解自 己的生存目的,真正认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的人生目标。 总之,“新写实小说”对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淡 化,对人生及存在的终极意义的遗弃,显然是有悖 传统、有损文学作品的存在价值的。
为达到这一效果,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式上有意瓦 解了文学的典型性,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来掩藏 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可以说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 首先就在于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作品 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于人 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及生存中感性 和生理层次 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其中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 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由此,也就使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含有明显的为政治 权力服务的特征,比如要求通过塑造“典型”来宣 传具体的政治路线,要求明确体现作家的政治倾向 性,要求深刻地表达出一定思想含量,把某种“真 理”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等等。新写实小说是对含 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的拒绝和背弃,它 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或者说是在作 品中表现出生活的“纯态事实”。无论是还原生活 本相,还是纯态事实,其实都只能看作是作家故意 选择的一种相对“客观”的创作态度,但其意图 所 在却明显是要清除观念形态(尤其是政治权力意识) 对现实生活的遮蔽,消解强加在生活现象之上的所 谓“本质”,以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 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基础写作关于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写作,是一种平民化的写作,也称平民美学。
代表作如《手机》《中国式离婚》、《蜗居》等,新写实主义的立足点是当今社会,源于作家对社会生活落差的敏感度。
新写实主义小说开端于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直到90年代中期仍有影响,它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
刘震云《一地鸡毛》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描写小林的一家生活中的琐碎的生活,把小林的一家的生活面貌,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表现出来,在刘震云的笔下,生活也非由平庸、琐碎的事构成的。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组成了生活的全部,什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愿望,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已慢慢磨化,甚至消失,从整个作品画面来看,有点乏味、世俗之感。
这便突出了其写作特点:一是写平凡人生活的艰辛;二是强调对客观描写的真实,在叙事原则上,描写所谓的生活的“原生态”时。
“新写实'把它的创作视线与叙事目标不仅移在普通人的身上,而且更热衷于去描写这些普通人的生存处和状态,写精神、物质的贫乏,也写世俗的沉落,也写人际间的挤压,写人在这些环境困扰下的焦躁与无奈、变异与扭曲。
作者对此所做的描写大多保持一种冷静的、不动声色的态度,显示出局外人的超脱,不热衷于去做判断,做情感上的宣泄。
作者们对于不合理现象的激愤和对于人的正常发展的期望往往潜藏于故事的深处或反讽的手法,让读者去领悟和体味。
意义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它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原生态”的生活,这样对其他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写实小说这种文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有迎合大众文化及其趣味的冻结,但在深层次上,也包含了对当代文学创作“反映现实”方式的反思。
它打开了一个关注当代现实生存状况的新的写作空间。
作为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新写实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内涵,并较为直接地开启课后来的新生代写作。
新写实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变化及意义分析(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会的“人”的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正如《钟山》1989年第2期“新写实小说大联盟、卷首语”中所说: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它们“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在这个大旗的号召下,80年代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作家推出了一大批新写实小说,并形成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最后一个高潮和热点。
80年代中后期发端“新写实小说”,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情感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有人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1、粗糙朴素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景。
新写实小说——精选推荐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新写实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当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向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经营者阶层逐渐兴起。
这个对生活采取极为实际功利态度的阶层的出现,对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疏离社会政治、消解理想主义、关注现实人生的世俗化倾向。
对物质利益和世俗生活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新写实小说就是这一社会意识在文学上的体现,是文学世俗化倾向的发展。
从横向上看,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融汇了各种新的哲学、历史、文化、心理等思想潮流的产物;从纵向上,它既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更是对过去那种虚假的理想化和英雄化的一种强烈反叛。
二,新写实小说“新”在何处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应方式。
它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成规的“革命性”因素最重要在于,否定和抛弃了传统的人物“典型化”方法,不再去追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情节的重视让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摹和对生活细节的兴趣,不再追求对生活的提炼、加工、集中、提高和升华,而是致力于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生的原生状态,以及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再现当代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状态。
三,“平民意识”和“生活流”的价值去取向和艺术特点1,新写实小说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它主要表现的是普通人的世俗日常生活,表现他们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困顿,反映普通人生状态的本色真实,展现生存的真相和还原生活的本相。
新写实小说所描写的是底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家庭婚姻,是对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肯定、关注与凝视。
新写实小说反映了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倾向,疏离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
它把注意力放在普通人的世俗生活的表现上,并且把视线降落到普通人的视点上。
论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文化特征
论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文化特征摘要: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文化特征是该流派的重要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文化特征。
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深入分析,揭示这些形象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包括对现实批判、对知识分子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知识分子形象;文化特征引言新写实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其以真实、客观的笔触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其中,知识分子形象是新写实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描绘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独到见解的人物,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其言行和思想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一、知识分子的定义与特点知识分子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社会群体,通常具备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在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通常被描绘为对现实批判、对人性探索以及对社会进步的追求。
除了对现实批判和对人性探索之外,知识分子还追求社会进步,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同时,知识分子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
二、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学者型知识分子学者型知识分子通常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致力于科学研究,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
其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写实小说中,学者型知识分子形象通常表现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不仅关注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以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态度面对问题,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发现新的知识。
学者型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体现了其个性和人格魅力。
新写实小说.doc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1989年形成热潮,影响波及1990年代。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钟山》等一些杂志的有力倡导,促成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热潮。
1987年方方的《风景》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
最初有人称为:新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1989年,《钟山》文学丛刊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经过作家和批评家的联手协作,“新写实小说”才正式出炉,并获得认可。
新写实小说也成为继寻根和先锋之后的一个文学运动。
二、代表作家作品:方方《风景》、《白雾》、《桃花灿烂》、《埋伏》,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称为人生三步曲)、《懒得离婚》、《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三、新写实小说兴起的原因:新写实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中世俗文化的萌动有一定的关系。
社会要求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生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者和批评家对纯形式、观念抽象的过度实验日益感到不满。
(寻根文学疏远社会和现实,对历史和文化的抽象思考,使文学走向远古僻地、走向寓言;先锋小说使文学沉湎于语言游戏、叙述圈套等形式技巧因素,放逐精神维度,回避现实,远离中国读者的审美和欣赏习惯。
读者于是日渐1疏远文学)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文化兴起,这时的图书、出版、杂志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转轨。
市民阶层的读者迅速增长与扩大。
表现世俗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容易获得市场、读者的青睐。
新写实小说与1980中后期中国改革的困境,知识分子的日渐边缘化,理想主义激情、浪漫因素的消退,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盛行有关。
四、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品解读:《塔铺》: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愿。
正国动心了。
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去年落榜的学生。
9新写实小说
• 2、艺术上,改革文学突出典型人物形象的 塑造,突出改革者的个人魄力;而“现实 主义冲击波”小说写的是群体性的人物形 象,人物缺乏个性。
• 3、改革文学深入到影响改革的民族文化心 理等深层因素,而冲击波小说表现的是肤 浅的社会现实,缺乏现实穿透力,无力上 升到理论高度。
(三)官场小说
• 一、官场文学的概念 • 官场文学既不同于近代谴责小说那种以小说揭露、
• 《狗日的粮食》表现出对于“食”的关注。《伏 羲伏羲》则从性原欲的角度来探讨“性”对于人 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七、刘震云的小说
• 1、作者简介 • 刘震云,男,1958年生于河南省延津县。1973年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 文系,分配到《农民日报》社工作。1982年开始 文学创作,198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 说《塔铺》,引起文坛注目。1988年之后发表中 篇小说《新兵连》、《单位》、《官场》、《一 地鸡毛》等,多次荣获各种文学奖。90年代后, 刘震云转向长篇写作,先后出版了长达三百万言 的“故乡”长篇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 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及《手机》 等。
四、主要表现内容
• 1、表现得最多的是国有企业的艰难。 • 在“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中,国有企业
的艰难最突出地表现于企业工人的生存窘 迫上,而其中,最尖锐的就是企业工人的 失业下岗问题。 • 2、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提出了“分享艰 难”的文学策略。
• 3、对“分享艰难”文学策略的表现。
•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中,这种“分享 艰难”的文学策略表现为企业领导、企业 工人,乃至那些劣迹斑斑的私营企业老板 或不义小人对企业“艰难”的“分享”。
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 刘震云的《官场》、《官人》、《单位》 等、田东照的《跑官》、《买官》、《卖 官》等、张平的《抉择》、王跃文的《国 画》、李佩甫的《羊的门》、陆天明的 《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周梅森的 《中国制造》、《绝对权力》,以及张平 的《天网》、《法撼汾西》、阎真的《沧 浪之水》等作品
新写实小说
池莉的小说创作
❖ 池莉的小说分为三类: ❖ 一类是新写实小说: 《烦恼人生》、《不
谈爱情》、《太阳出世》; ❖ 第二类是都市言情小说: 《来来往往》、
《一去永不回》; ❖ 第三类是历史题材小说: 《你是作
❖ 池莉的小说主要取材于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以 冷静客观的笔 调来描绘生活的原生状态,被誉为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池 莉的笔下,生 活是琐碎而充满温情的,平淡如水却又不乏命运 的峰回 路转;人物往往远离英雄主义的光辉,在 事业爱情、婚姻家庭的凡俗 里品尝着生活的酸甜 苦辣。池莉的作品,语言朴实晓畅,具有独特的 平民风格 。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
❖ 小林 ❖ “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
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 度日如年。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 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 2、表现出一种讽刺精神。
池莉的小说创作
❖ 池莉(1957— ),湖北武汉人。高中毕业后 下乡插队,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后就读于武 汉大学中文系。1978年开始散文、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来来往往》、《小姐你 早》、《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其中 《烦恼人生》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出 版有《池莉文集》等。
(二)新写实小说的命名
❖ 主要作家刘震云、方方、池莉、刘恒、叶兆言等。
❖ 代表作:
❖ 池莉《烦恼人生》(《上海文学》1987.8) ❖ 方方《风景》(《当代作家》1987.5) ❖ 刘恒《狗日的粮食》(《中国》1986.9) ❖ 刘震云《一地鸡毛》(《小说家》1991.1)
二.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征
方方的《风景》
❖ 汉口河南棚子的一个码 头工人的家庭,全家11 口人挤在13平米的小屋 里
第十四章:新写实小说
一、概述
1、新写实小说的概念: 80年代中期小说界的又一重要现象,就是新写 实小说的出现。对这一创作现象,最初曾有 “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新写 实小说”、“新小说派”等称谓。而“新写实 小说”的概念使用最为广泛。在新写实小说的 宣扬和推广上,南京的《钟山》开展了一系列 活动。1988年10月,它与《文学评论》联合 召开了“现实主义与先锋派文学”的讨论会。
《故乡天下黄花》:权力成为支配历史 的法则。他用权力法则消解了“阶级斗 争”的经典模式。
4、刘恒的新写实小说: 《伏羲伏羲》:男女主人公因辈份问题而终生 只能是偷情关系。小说并不以传奇视点叙述乱 伦故事,而是通过这场被传统伦理逼为“乱伦” 的悲剧,展示人物悲惨的命运。作家在叙述中 似乎被某种宿命的意绪纠缠,小说散发出令人 压抑的气氛。 《狗日的粮食》:恶劣的生存环境,使人性和 生命卑贱到令人心碎的地步。
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 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 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 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 术上的长处。”(1989年的《<钟山> 刊首语》)
2、几个相关问题: 新写实小说概念的确凿性:新写实小说概念的 提出与批评和文学杂志的活动密切相关,它既 是对一种写作倾向的概括,也是批评家和文学 杂志“操作”文学的一个典型范例。因此,对 它的界定以及被列入的作品一直存有争议。尽 管“新写实”的存在与批评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有独特征象的创作现象, 却不可否认。
4、反悲剧:反讽及其价值标向 (1)“大写的人”变成“小写的人” 新写实小说在表现无所作为的平民生活的同时, 有意识地表现出反英雄特征。 (2)“权力”与“反讽”的结合 描写性反讽的使用使新写实小说作者通过重写 历史故事而嘲讽了经典历史以及许多根深蒂固 的观念。 新写实小说本身也是通过它讲述的故事以及它 对故事的讲述而确立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现当代文学第七节 新写实小说
池莉《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四与猫子在认识生活上的分歧,表达了对 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的瓦解和讽刺。 作品选P321
3)爱情神话的崩溃
爱情神话的崩溃
新写实小说中,爱情的诗意 光辉和理想光环被淹没在琐碎 的日常生活世界中。
池莉《不谈爱情》P290
庄建非 吉玲 婚姻是“生理欲望加上人工创作”
1三)、理新想写被实放小逐说的创作特征
• “新写生实活小是说严之峻“的新,”那,严就在峻于不它是更让新你了上刀 山是下那传 义 以火个统 文 及海日的学由,复写作此上一实品引刀观对发日山念 现 的,下, 实 真年火即 生 实复改 活 观海一变 的 、并年了 理 人不的传 解 物严日统和塑峻现认造常。实识与生严主,情活峻琐的
菊豆
杨金山 杨天青
杨天白
小说展开了人性扭曲和搏斗 的惨烈场面,揭示了传 统文化超稳定的顽固性、延 续性和恒久性。
3)刻画人物的方法
新写实只有“类型”,没有典型;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3、采取“非人格化“叙述
追求一种冷静、中立式的叙述风格。尽量不 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直接的价值评判,以达 到最大限度的对生活本相的呈现和展示。
4、生活流程式的情节设置
新写实通过生活的流程来安排作品。生 活的流程式是指情节的安排组织上是以 时间的自然流程来组织情节,按各种事 件在生活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来进行。
池莉《烦恼人生》
1、对精英文学中的宏大叙事的拒绝和背 弃,清除了观念形态对现实生活的遮蔽。
探究
2、重视日常生活的世俗性价值, 体现出回归人本身的 生存意识。
2)对崇高的调侃和解构
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崇高是人的精神的深度和力 度的内在标志。 新写实小说向我们展示了 崇高在日常生活面前,在 生存境况中如何的苍白与 乏力。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方法。
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力求回归到真实生活的自然状态,通过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向读者展示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新写实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追求了“真实”和“新颖”的结合,以“发现生活的艺术”为宗旨。
新写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全新思潮,尤其是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运动与社会改革,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写实主义于是迅速兴起。
它提醒人们意识到现实主义诗意性和形式感的缺失,主张文学要回归实事、实人、实物,要以真实的语言来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普通人的真挚感受和情感体验。
新写实主义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鲜明的现实形象,这种形象是合情的、合理的,是真正符合生活与生命的形象。
新写实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真实揭示。
它试图通过真实客观地展示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传达出对真实世界的深刻认识。
新写实主义强调表现个体的正常与平凡,不谈英雄,不取巨大新闻事件为题材,让普通人和普通事成为文学创作的对象。
新写实主义还追求语言和艺术的真实性,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避免虚构和夸张的成分。
新写实主义的另一特点是注重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
它试图发掘出社会中各种不同又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社会层面和多元化的生活状态。
在表现形式上,新写实主义弥补了之前现实主义文学对经验感知的片面性,并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和形式变种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新写实主义运动的最大成果是将中国的写实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现实的透视和揭示,它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社会,为文学进一步拓展了表现空间。
新写实主义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创作方法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
新写实小说
• 新写实小说消解传统现实主义的理想、崇 高和爱情这三大美学原则并不是自己的最 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浮现生活的本 色本相——平庸。琐碎与争吵则是平庸的 两种具体表现形态。
• 二、新写实小说的真实观 ——人生本相乃平庸 • 在对真实的理解上,新写实小说不追求传 统现实主义的“本质真实”,它所追求的 真实是经过个体生命体验过的原生形态的 真实,是未经提炼与升华的、具象化的经 验真实,是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
• 新写实小说认为,生存就是崇高。这体现了一种 新的崇高理念,具有更多的世俗生活意蕴。
• (三)爱情神话的轰毁 • 传统现实主义对爱情与婚姻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其 宏大主题,新写实小说则是为了传达日常生活的 精髓与神韵。 • 传统现实主义的爱情被还原为新写实的婚姻。
如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烦恼人生》
• 三、人物描写与情节组织的非典型化原则 • 在人物处理上,通过诸多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 来体现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将传统现实主义的 “典型”人物做了深度消解:从英雄到普通人, 从大写的人到小写的人,从抽象的个体到具体的 个人的蜕变。 • 新写实小说没有典型人物,只有“类型”人物, 这种类型往往是某一行业、某一阶层的生活写真,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 “爱情是什么?它在生活中仅仅是一种人生装饰, 一旦生活暂时蒙上一层阴影,它总是最先被牺牲 掉。” ——池莉 《不谈爱情》
• 在我们看来,爱情在这儿,一个郎才,一个女貌, 一件礼物便是一座价值连城的花园别墅。说实在 的,穷人有什么爱情?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好的 结局不过是不吵不闹相依为命罢了。人与人出于 人怕孤独的本性结伴过日子这决不叫爱情。 站在幽深的美庐前,仿佛看见绝代佳人宋美龄从 林荫小路上款款而来。如果说她没有得到爱情那 还有谁得到了爱情? ————池莉 《绿水长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延续了寻根文学的精神内核,如把目光 向‚下‛看、向‚后‛看,热衷于对生存本 真状态的关注; 另一方面又摈弃了寻根文学的浪漫化期待,它 更关注的是人们窘迫的物质生活现状以及与 之相应的性格与生理状态,而嘲弄各种超越 于现实的崇高理想和人生目标;它放弃了对 生活背后是否隐藏着‚意义‛和‚真谛‛的 探询,而把生活的意义规定在对生活本相的 描写过程之中,回避对日常生活现象作出明 确的价值判断。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新写实小说展示的大
多是一种不如意的悲哀人生,在这种人生中 徒劳的挣扎与奋斗,从中或显示出无可奈何 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或表现出自嘲自慰的 无谓与看破,这使新写实小说总体上呈现出 一种悲婉的审美风格,一种独特的悲剧意味。
作
家
池莉 1957年生于湖北仙桃人。当过知青、 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1983年到武汉大 学进修。2000年起任武汉市文联主席。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数量较多。 已出版《池莉文集》(修订版)(江苏 文艺出版社2006)
1)最贴近平民生活,最贴近时代变迁, 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 2)‚汉味‛小说:泼辣、粗鄙的武汉 方言,南北杂糅,刚柔相济的市民性格, 地道的武汉景观。 ?90年代中后期以后,新写实作家都面临 一个转型问题。一部分作家开始试图超 越现实人生,如方方、刘震云等。而池 莉则把视点再次下移,对当代都市生活 的复杂性,对世俗生活的认识有所调整。
B 与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继先锋小说的潮流而后起,也是对 先锋小说疏离读者大众的一种反拨。 从思想层面上看,先锋小说是反大众趣味和大 众成规的,表现出出世高蹈的姿态,为一般 大众所难接受,而新写实则表现出对世俗人 生、大众趣味的亲和; 从技术层面上看,先锋小说刻意于技巧上的翻 新,表现出对大众阅读习惯的对抗,而新写 实小说则以传统的写实为基础,表现出对大 众阅读习惯的认同。 然而,经过先锋小说的熏染,先锋小说的一些 特质也被新写实小说所吸纳。
卷首引用了波特莱尔的诗‚……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 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 界……‛。 十一口人全都拥挤在肮脏鄙陋、只有十三平米的一间 板壁房子里过活,七哥从小到大只能睡在暗湿的床底, 父亲无故地以毒打自己的子女取乐时,母亲则若无其 事地坐在一旁翘着大腿剪脚皮;棚户里的床板上两个 男孩粗暴地轮奸一个女孩,人的廉价的生命力全都消 耗于自然本能的宣泄。在这生存状态中看不出任何文 明和理性的痕迹。死者视角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 “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风景》以一种极端强化 的方式为我们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由于这还 原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 叙写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先锋小说把‚意义‛规定在小说的叙事 形式,新写实小说则把‚意义‛规定在 描写现实生活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 ‚文化寻根‛小说所展示出来的被政治 权力话语和知识分子精英话语遮蔽的民 间世界的信息,在新写实小说里得到了 进一步的渲染,民间的日常生活场面正 式地充斥了小说的主要画面。
三、“新写实”与传统现实主义
意义:
填补了为革命现实主义所忽略的一部分 现实,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更加贴近 现实生活。
?对现实的无奈和屈就,有的作品有对平 庸心态的迎合,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人们 在理想、激情等方面的失落。
四、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①拒绝和背弃传统现实主义的认识、反映方 式,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表现 ‚纯态事实‛。 ②瓦解文学的典型性原则,描写人的现实生 存处境与生活过程,展示生存中感性的、生 理层面上的基本人性。 ③压制到‚零度状态‛的情感,主体缺席式 的叙述——“零度写作‛,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采取客观呈现、自行体现的方式,认同、迁 就于生存现状。
4)传统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义式 的真实‚细节‛所取代: ‚原生态‛、新写实小说不避粗俗、猥琐的场 景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卑污、鄙陋、 晦暗但又闪烁着真实火焰的细节。 如方方的《风景》、苏童的《米》、余华的《 活着》等。 5)传统现实主义的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为冷静 的客观主义态度所取代: 新写实小说作者回避激情,避免主观介入, 抑制对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作出直露的评价, ‚零度情感‛观照人物和情节。 如李晓的《相会在K市》、叶兆言的《枣树的 故事》、《日本鬼子来了》等。
1)用小写的‚人‛取代大写的‚人‛: ‚新写实‛小说描写的是各类小人物的 生存困境,表现他们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烦恼,以对人的行为和生活境遇的描述 替换关于生活的终极价值判断,放弃对 人生意义的追问和正面阐说。 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池莉的《烦恼人生》
2)传统现实主义中的‚生活的故事‛为‚活着 的故事‛所取代: ‚新写实‛小说表现人的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本 能冲动,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来阐说 生存的意义,消解政治和文化的阐说。 如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等。 3)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为零散化所取代: 传统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新写实小说罗列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断 和细屑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作不 厌其烦的现象描绘以图还原‚生活本相‛, 拒绝向典型化提升和向生活的纵深切入。 如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等。
新 写 实 小 说
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
1、兴起背景 (1)社会背景: 80 年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社会阶层各个 成员的文化色调在重组,知识分子的启蒙精 神淡化,一部分人认同普通市民立场,这是 一个自觉的文化立场的选择,对日常生活采 取近距离写实性的扫描。
(2)文学背景: A、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学面临着由国 家意识形态话语向民间话语、由公共话语向 个人话语转变的问题。 B、许多仍在坚持‚写实‛的作家不断调整 文学观念和艺术方法,从而出现了一批与现 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成果。 C、文学界的一些人对被过分渲染的‚先锋 小说‛不满,认为其‚疏离‛了中国现实生 活处境和读者大众。
《烦恼人生》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描写了武汉钢铁厂 职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在24小时内浓缩了 他整个烦恼的生活状态。 小说‚生活流‛的写法呈现了一种‚毛茸茸的 原生态‛,让人似乎亲身感受到了主人公的 ‚烦恼人生‛,引起读者共鸣。从小说结构 特点上看:沿着印家厚的脚步把所有的情节 都串起来,当下烦恼经验和过往的浪漫经验 交织起来表达了一个主题:生活就要认命, 普通人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池莉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出身、职业、教养、 性格不同,但人生态度的转变却有许多相似 之处,几乎都是通过家庭生活的磨合而改变 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追求。 小说的模式化,也反映了池莉文学观念与审 美观念的变化与局限。 较为单一的审美风格:无论何种题材,都是 以絮叨的语言讲述故事,对世俗生活进行细 腻精致的描绘,迎合当下世俗化、物质化的 现实人生和读者的心理欲求。
二哥和七哥
二哥是家庭中的一个例外,他由于遇到少女杨朗一家, 懂得还有另一种美好文明的生活方式,于是在心中便 埋下了追求文明和美善的理想。二哥成了一个真诚的 理想主义者,但事实上那种文明在生存中也有着极残 酷无情的一面,而他的热烈的理想最后遭到粉碎,使 他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的自杀就象征着理想 主义在真实生存境况中的失败。 七哥理想却是生成于生存中恶的根芽中,他的生存哲 学是:干那些能够改变你的命运的事情,不要选择手 段和方式。在七哥的心目中,没有善与美或文明与理 性的余地,他的全部为人原则只有一个基点,就是生 存本身
方方驾驭题材的能力是不凡的。在她的小说 中,无论是市民题材、知识分子题材,还是 爱情题材、公安题材,都处理得娴熟自如。 市民题材小说:《风景》、《黑洞》、《落日 》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行云流水》、《祖父在 父亲心中》、《无处遁逃》《乌泥湖年谱》 爱情小说:《船的沉没》、《随意表白》、《 桃花灿烂》《暗示》 公安题材小说:《行为艺术》、《埋伏》、《 过程》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按照生活时间的先后 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常常是杂乱 而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而庸常的生活事件。
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是采用了十分典型的 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小说以尾随主人公猫子行踪的 叙事方法叙述作品。
新写实小说这种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使作品 读来自然流畅、真切生动,充满了生活的真实, 显示出生活的丰富与复杂。
?认同、迷恋、赞美
?文体上:都市言情、通俗小说? ? 反崇高、反浪漫、反精英
?缺乏对人性的深度刻划和文化底蕴
方方原名汪芳。原籍江西彭泽县,1955年生于
南京。1957年随父母迁至武汉。1982年发表小 说处女作《大篷车上》。着重描写底层人物的 生存景状,善于刻画卑琐丑陋的病态人生,以 冷峻的眼光剖析人性的弱点,探索生命的本真 意义。
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不避粗俗不避罗嗦, 常常以通俗之语叙写世俗人生、世态人情。
池莉的《太阳出世》中,作家描写“太阳出世”时的场景: “杀了我吧!”李小兰在待产室绝命地嘶叫。一切都顾不上了。 这里哪有什么女人?哪有什么羞耻?进来的都是生育机器。司 空见惯的医护人员对痛不欲生的惨叫充耳不闻,她们用熟练工 种的职业表情操作一台台生育机器。抓下她们的裤子,量骨盆, 摸宫口,剃阴毛……这些都使人疼上加疼。“求求你们……杀 了我!”李小兰听见自已变了调的声音在空中冲撞。体内的什 么东西在撕裂,汗水把她浮了起来,枕头被她抓破了,她并不 真想死,但此时此刻她宁愿一死了之。一个护士在她牙齿之间 塞进了一块消毒纱布,说:“乱叫什么!怕疼就不和男人睡觉 嘛。” 这一段描写以俚俗之语不加掩饰地展示产妇生育时丑陋的凡俗 场景。
猫子在公用厨房里大汗淋漓边炒菜边与女人们 聊天, 猫子和燕华在门口放好竹床摆上饭菜, 猫子与燕华父亲边喝酒边说体温表爆了的奇 事, 燕华父亲和街坊们讲毛主席吃豆皮说的构思, 凌晨燕华开车见猫子摊成个大字睡在竹床上。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关注生活的真实性,
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
方方的《风景》发表于1987年,被誉为‚新写 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新写实小说‛ 中最富于现代主义色彩的一篇。 小说叙述框架、视角都带有很强的虚拟性。但 经验又是很现实的、近距离的。它选择了一个 出生后不久就死去的鬼魂‚小八子‛作叙事主 体,叙述了‚汉口河南棚子一个十三平米的板 壁屋子里‛,一对夫妻和七子二女的家庭生活。 作者的叙述语调是平静的,但却并不是所谓 ‚零度情感‛,而是对‚恶‛的生存法则,以 及这类法则拒斥文明的无可奈何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