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_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

合集下载

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与模具 。2 0 .5 03
切割丝 自身的刚性 等原因 ,上下导丝模导头与切割丝的倾斜会产生误 差 ,改硬丝为半硬 丝或 软丝进行 加工可减少 因切 割丝刚性 引起 的误 差 。④由于锥度切割时排屑困难 ,导头部的切割 丝拖动力较大 ,容易
[ 沈 洪.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及 走丝 系统 的现 状和 发展 Ⅱ. 工 3 ] 低速 】 电加
割相比低的多,尤其是在锥度很大的情况 下,差别更大。主要是 由于
锥度加工时排屑困难 、 削液的环境不理 想,电参数不合理 等多方面 切 的原 因造成的。以下为从实际经验中 , 针对锥度切割时的具体情况总 结 出来的一些加工要点 :①固定锥度切割前首先要分析零件的锥度 , 判断是否在机床允许的锥度切割范围之 内,若不在范 围之 内可以根据 具体机床 的型号 ,改进部分机床部件结构或购置 专门的机床套件。② 改善喷流状况 ,使用专用喷嘴。采用大开 口朝上增加喷流流量 ,采用 闭合加工 法 , 小z 减 轴高度 ,尽量使两喷嘴之间的距离最小 。③ 由于
断丝 ,因此 ,必须降低加工能量 ,增大放 电间隔时间 , 增加加工中的
平均 电压。
参 考 文 献 【 冯 勇刚 ,谭平 宇. 走 丝 线切 割 加 工 工 艺覆 操作 技 巧 口. 具 工 1 】 慢 】 模
业 .20 0 2.1 2
【 狄 士春 慢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加 工 断丝 原 因分析 及处理 团. 工 2 ] 电加
长,能够将所有的高位削平并且把地位填平。这种假设是理论上 的, 实际中最后是不平的 。如何尽 量的符合实 际情况 ,这就需要 做背景 校 正。背景校正的参数与 ( 从恢复层到标准层 ) 的沉积时间有关 ,沉积 时间越 长,这个系数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如公式 :上 =y + ; 七 其中 :Y 是沉 积后的标准层深度 ;k 为背景 校正系数 ( 者说 补偿系 或 数 ), 是一个经验值 ( 因为地层沉积 的不可模拟性 ,只能通过试验求 取 );d 0 贝是基于层拉平技术恢复出的古地貌 。本地 区所选 的背景 校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一、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是恢复古地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各种地质资料,如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古地磁数据等,判读区域古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演化过程。

地质调查还可以通过采集古地貌化石和古植物化石等,对古代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研究。

二、遥感影像解译法遥感影像解译是一种在人眼观察不到的区域,通过对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古地貌信息的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可以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古地貌图像,可以显示出地表的形态和特征,进而恢复古地貌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三、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数学等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和重建的技术。

数值模拟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模拟古气候、古河道演化等过程,恢复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数值模拟法可以用来预测古地貌的演化趋势,揭示古地貌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四、场地复原法场地复原是指通过修复、保护和再造等措施,使古地貌恢复到原貌或近似原貌的技术。

场地复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保护现有的古地貌,禁止破坏和开发;修复古地貌的形态,如修复侵蚀或冲击等痕迹;再造古地貌的特征,如再造古河道、古湖泊等。

五、综合应用法综合应用法是指将多种方法和技术综合利用,对古地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恢复。

综合应用法可以建立多个模型和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恢复出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古地貌图像。

总之,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准确、完整的古地貌信息。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地貌,为人们认识地球演化历史、人类文明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层拉平技术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_以济阳坳陷东营地区为例

层拉平技术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_以济阳坳陷东营地区为例

随着沉积学理论的发展,对沉积体系的研究由以沉积动力学为基础的单因素分析法,逐渐发展成为以研究古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及古水深度为基础的多因素分析法,既沉积体制研究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地貌学、现代沉积考察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沉积时的地貌特征和基准面升降决定了沉积体系分布规律[1]。

因此对盆地特别是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沉积学分析法以及层序地层学恢复法[2]。

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物探应用新技术(如三维可视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更为简易的方法-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进行了应用实践,对深入分析东营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层拉平技术的原理及适用条件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是以陆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资料和地震资料为物质基础,多因子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方法。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方法主要是进行地层对比,该方法可以将地层进行等时对比,地层对比精度高,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

1.技术原理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设各层序的原始厚度不变(未受压实作用),在三维地震体中,参照沉积基准面或最大洪泛面,选取对比层序的参照顶、底面,将底面时间T2减去顶面时间T1,既将顶面拉平,视为古沉积时的湖平面,就可以得到底面的形态,此时底面的形态就可以近似的认为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也可称为相对古地貌。

2.基本流程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虽然原理及应用较为简单,但是对该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对盆地大量研究基础之上的。

其基本流程是,首先对盆地的古地质背景和古构造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选定对比层序的参照顶底面,利用多井合成记录对参照面标准层进行精细解释;然后利用相关的物探软件(如帕耳戴姆公司的三维可视化软件VOXGEO等)进行顶面层拉平操作,此时得到的底面形态就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相对古地貌。

3.适用条件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得到的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相对古地貌,而要恢复其绝对古地貌,还要涉及到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校正及古水深校正等问题。

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初步恢复及其主控因素

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初步恢复及其主控因素
型 和地层 分 布 ) 究 和盆 内外 构 造学 、 研 地质 历史 学 以
及 它们 的结 合 和相互 渗 透 。恢 复 原始 地层 主要采 用 压 实校 正模 型 、 质 体反 射率 法 、 镜 地质 历史 分析对 比
法、 沉积 速率 法 等 。但 各 方法 误 差均 较大 , 且对剥 而
围地 区广 泛分 布 Nw 向压 性 构造 , 逆 冲构 造 为 主 且
要样 式 。进 入侏 罗 纪 及 白垩 纪 以 后 , 断层 发 生 反 逆
断 裂 和 埕 岛 断 层 等 。 断 层 走 向 NE 5~ 7。倾 向 4 。 5,
S 倾 角 变化 较 大 , 从 浅层 向深 部逐 渐 变小 , 成 E, 并 形
( 1 , 分 析 了原型 盆地 的 一些 展布 特 征 , 也是 图 )并 这
括 原始地 层沉 积 的分 布范 围、 厚度 变化 、 带展 布和 相
盆 地 的边 界 、 型 、 造 以及 控 盆 因 素 等 , 类 构 即把 盆 地
视 为一 个整 体 , 时空 、 积物 质 方面来 认 识盆地 的 从 沉
入成本 也显 著增 加 , 给深 层 油 气勘 探 研 究 带来 了极
大 的 困难 。本 文在 收集 大量 的地震 、 井 、 测 钻井 等 资
料 的基础 上 编制 了 中生 代 J一 西 洼 组地 层 残 留厚 _K 度 图 , 步 编制 了济 阳坳 陷 中生代 原 型 盆 地 分 布 图 初
No 1 .
刘朝露 等 : 阳坳 陷 中生代原 型盆 地的初 步恢 复及 其 主控 因素 济
6 1
的, 只能粗 略 地恢 复 济 阳坳 陷 中生代 原 型 盆地 的展 布特 征 , 深层油 气勘 探圈定 目标范 围时提 供依 据 。 为

济阳坳陷古桩西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

济阳坳陷古桩西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

济阳坳陷古桩西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隋风贵;曹高社;毕磊;林会喜;邢娜娜;陈俊侠【摘要】北西向断层是济阳坳陷成生较早的重要的控盆断裂,并对后期构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济阳坳陷桩西潜山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译的基础上,识别出了一条北西向断层,将其命名为古桩西断层,并分析了该断层的叠加改造过程和改造方式,以及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古桩西断层经历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中期负反转,燕山末期正反转和喜马拉雅期再次负反转,最终被分割成5条独立活动的断层;古桩西断层的叠加改造方式有直接反转、通过应变硬化带反转和被断层错段3种方式;古桩西断层的长期活动控制着北西向桩西潜山的形成以及次一级近南北向雁列状潜山的产生.【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3(059)006【总页数】10页(P1189-1198)【关键词】古桩西断层;叠加改造;桩西潜山;构造反转;济阳坳陷【作者】隋风贵;曹高社;毕磊;林会喜;邢娜娜;陈俊侠【作者单位】胜利油田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东营,257015;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胜利油田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东营,257015;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济阳坳陷为渤海湾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是我国重要的成油坳陷,主要发育NE、EW和NW向3组断裂体系。

其中NW向断裂系统成生时间较早,为盆地重要的控盆断裂(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1993)。

鉴于其对于恢复济阳坳陷盆地原型、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对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意义,NW向断层一直为石油地质学家所重视(宗国洪等,1999;潘元林等,2003;李伟等,2006;张善文等,2009;侯旭波等,2010)。

目前普遍认为,济阳坳陷NW向断裂为成生于晚三叠世的压性构造,受控于亚欧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之后多次反转,于古近纪活动性逐渐减弱。

沉积盆地中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_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为例_王敏芳

沉积盆地中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_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为例_王敏芳

项目资助:中石化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指挥部横向项目《准噶尔盆地中新生界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古地貌、高效储层研究及隐蔽油气藏预测》资助;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实验室资助成果收稿日期:2005-11-04;修订日期:2006-03-14;作者E-mail:wang_minfang@沉积盆地中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为例王敏芳1,焦养泉1,任建业1,由伟丰2,杨江锋3,徐志诚1(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摘 要:古地貌恢复需要借助两类参数,即特征参数(CP)和属性参数(PP).前者主要包括了残留地层厚度参数、剥蚀厚度参数、压实校正参数和古水深恢复参数,后者包括了古湖泊、古物源和古环境参数等一系列沉积学研究参数.单参数的研究仅是古地貌恢复的基础工作,而两类参数的对比分析才是古地貌恢复的核心.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的成功实例证实了本文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关键词:特征参数;属性参数;对比分析;古地貌恢复;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古地貌有助于揭示物源体系、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与空间配置关系,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前对古地貌恢复的研究往往都是以某一地区为例进行古地貌的特征描述[1~4],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用于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笔者在调研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为例,提出了可用于沉积盆地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并提出可用于古地貌恢复的“特征参数”和“属性参数”这两个概念.1 古地貌恢复的研究内容目前对古地貌恢复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阶段,沉积记录资料越多则恢复精度越高.其成果表征是古地貌图,它是指盆地发育某一时期的某个界面上等深度线所表示的此界面表面凹隆状态图.要对古地貌进行恢复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研究参数,笔者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特征参数CP(character parameter),另一类是属性参数PP(property parameter).前者是指与表征古地貌形态特征相关的一系列参数,包括了残留地层厚度参数、剥蚀厚度参数、压实校正参数和古水深参数.后者是指与表征古地貌属性相关的系列参数,常用的有古湖泊、古物源和古环境参数等.笔者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为例,提出了用于盆地古地貌恢复的一般研究方法与思路.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四周为褶皱山系所环绕,西北为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东北为青格里底山和卡拉麦里山,南面是天山山脉的依连哈比尔尕和博格达山,盆地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44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5].现今盆地平面形态大致呈南宽北窄的近三角形,东西长700 km,南北宽370 km,面积约13.4×104 km 2,平均海拔约为500 m,沉积岩最大厚度约14 000 m,是我国西部4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之一.2 古地貌恢复的特征参数2.1 残留地层厚度参数它是古地貌恢复研究中最基础的参数,反映了沉积盆地在经受长期地质历史时期后,现今残留下来的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这一参数的拾取,可以通过对钻孔分层数据的获取来进行平面厚度图的编制.如果研究区钻孔密度过稀,以致无法控制整个研究区的地层厚度展布趋势时,合理利用地震资料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笔者依据准噶尔盆地34条区域二维地震测线资料,结合钻孔分层数据,利用Landmark 工作站平台的Z-map 成图软件编制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残留地层厚度平面图(图2-A). 2.2 剥蚀厚度参数当沉积盆地中存在着较大剥蚀时,必须进行剥蚀厚度恢复.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地层对比法、参考层厚度对比法、沉积速率法、测井曲线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地震地层学法、最优化方法、沉积盆地波动方程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等[6~14].每一种恢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区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进行剥蚀厚度恢复时,笔者采用了地质学方法(地层对比法和沉积速率法).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剥蚀厚度从200~400 m不等,且自北向南剥蚀厚度逐渐增大(图2-B).2.3 压实校正参数现有的压实校正方法都是建立在“地层骨架体积不变”原则上的,这一原则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盆地模拟软件中,如EBM、Basin2、IES等.在古地貌恢复研究中,压实校正一般是通过盆地模拟软件加以实现的.然而,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也可以尝试着考虑直接利用压实计算公式来进行压实校正计算[15].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压实校正过程中,当盆地存在较大剥蚀时,必须先恢复剥蚀厚度.在对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压实校正过程中,就是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进行的(图2-C).2.4 古水深恢复参数目前,人们对古水深或古海面的研究多注重一些岸线的标志物[16],如具有一定水深意义的生物证据,像有孔虫、介形虫、硅藻、孢子花粉、珊瑚藻、珊瑚礁、贝壳堆积、牡蛎礁或其他一些无脊椎动物及一些可反映特定水深的沉积构造和结构,这些研究都为古水深及古海面的确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17].如果研究区古生物资料较丰富时,利用化石群分异度,如简单分异度中的优势度(dm)和复合分异度中的信息函数(Hs),可以对古水深进行研究;若研究区古生物资料不存在或不丰富时,可以利用岩心相和测井相的分析结果,结合盆地古水介质等古地理背景分析,建立起古水深曲线,从而确定各种岩相相对古水深范围.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古水深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冲积-河流相古水深为0 m;扇三角洲相发育区的古水深不大于30 m;滨湖相古水深小于 5 m;浅湖相为5~20 m;深湖20~100 m或更深;滨海相为0~10 m;内浅海相10~50 m;外浅海相为50~200 m;半深海相为200~2 000 m[18].古水深参数对于海相盆地很重要,而图1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Fig 1 Tectonic unit division of Junggar Basin1.构造单元分界线;2.盆地边界328新疆地质图2 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参数平面图Fig 2 Plan view of character parameters for paleogeomorphology reconstruction of J2x in Junggar Basin A——残留地层厚度参数;B——剥蚀厚度参数;C——压实量参数1.剥蚀边界;2.作图边界;3.等值线;4.盆地边界对于陆相盆地则可以省略[19].3 古地貌恢复的属性参数3.1 古湖泊参数古水深参数是古湖泊研究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同位素和古生物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古生态分析和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对古湖泊进行相带划分,最后绘制出同沉积期古湖泊的平面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发生、发展等演变规律,探讨湖相烃源岩形成、保存条件及其时空展布特征.3.2 古物源参数高低起伏的古地貌形态控制了物源区的分布情况.综合利用重矿物分析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20],对研究区目的层的古物源进行分析,可与古地貌形态特征相互佐证,探讨其对沉积体系及油气藏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3.3 古环境参数古地貌形态特征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21].通常编制的砂体厚度平面图、含砂率平面图和沉积相图等都是古环境图的基础图件.为了准确地获得这一参数,要求充分利用露头、钻孔和地震信息,同时结合层序地层、砂分散体系和沉积体系的精细解剖,以期更准确的表征出古环境特征.4 古地貌恢复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古地貌恢复的一般工作方法与思路.基础地质分析包括了研究区、目的层位的选择和基础地质背景资料的获得等.特征参数分析包括上述4个特征参数的获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古地貌的形态特征恢复.在形态特征恢复中,主要应用了网格运算技术,它是指通过网格化方法,对数据进行空间信息插值,使得不同数据体在插值后的数据信息具备点一一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对每一个数据点的网格加运算,获得作图参数值(即原始沉积地层厚度),最后得到沉积期的古地貌.在该思路的指导下,笔者对图2中各特征参数分别进行了矢量化和数字化工作,并利用Surfer地质绘图软件中的网格化模块,分别对各自的数据体进行了相同网格范围和网格间距的网格化工作,使得这3个数据体具备相同的数据点和数据点距,最后通过各点的网格加运算功能,求得每个网格点的原始沉积厚度,并编制了古地貌形态特征图(图3-A).属性参数分析其研究内容本质上就是指通过沉积学方法研究古地貌,主要包括了古湖泊、古物源和古环境的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笔者根据岩心、测井、钻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西山窑组沉积相图的编制(图3-B),据此对西山窑组沉积期的古物源和古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参数对比分析依据特征参数分析获得的盆地古地貌形态特征图,只有与其属性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才最具研究意义.图3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形态特征图(A)、沉积相图(B)和参数对比图(C)Fig 3 Paleogeomorphologic map (A), sedimentary facies (B) and parameters comparison (C) of J2x in Junggar Basin 1.剥蚀边界;2.作图边界;3.原始沉积厚度等值线;4.沉积相边界;5.盆地边界在准噶尔盆地,笔者尝试将西山窑组沉积相图与同沉积期的古地貌形态特征图对比分析(图3-C),发现古地貌对沉积相、古物源和古环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发育了3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它们的展布方向明显受古地貌控制:第一支发育于盆地的西北缘,三角洲推进方向指向地貌较低处(即原始沉积厚度大于500 m处);第二支发育于盆地的西缘,物源供给能力不及西北缘的那一支,但亦是朝地貌低处推进(即原始沉积厚度大于400 m处);第三支发育于盆地的东缘,物源供给充分,自东向西长驱直入,直至地貌较低处(即原始沉积厚度大于500 m处)终止.通过参数对比分析,总结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对古物源和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一般而言,古地貌正向地貌单元控制了物源区的分布,即沉积物总是从盆缘向盆内供给;古地貌微正-微负地貌单元控制了沉积体系的沉积轨迹;古地貌负向地貌单元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终止位置.5 结论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的古地貌恢复,提出了用于沉积盆地古地貌恢复的方法和思路,即在获得古地貌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利用网格运算技术,获取目的层位的原始沉积厚度,以此恢复目的层位的古地貌形态.然而,古地貌特征恢复只是古地貌恢复的基础,其核心是将古地貌特征参数与属性参数有机结合,以此揭示古地貌对物源、沉积体系、油气成藏等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的成功研究实例,不但表明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古地貌对古物源和沉积体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也证实了本文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致谢: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始终得到了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准中联合项目组的大力支持,在此向准中联合项目组所有成员的指导与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参考文献[1] 王家豪,王华,赵忠新,等.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古地貌分析——以塔河油田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28(4):425-430.[2] 拜文华,吕锡敏,李小军,等.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及古地貌精细330新疆地质刻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J].现代地质,2002,16(3):292-298.[3] 徐希坤,刘树根,黎剑,等.和田古隆起海西早期古地貌恢复[J].特种油气藏,2003,10(3):32-34.[4] 宋国奇,徐春华,樊庆真,等.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加里东期古地貌——以济阳坳陷沾化地区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50-354.[5] 徐希坤,沈扬,赵宏亮,等.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中石化区块勘探前景[A].见:刘光鼎,贾承造.准噶尔油气勘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研讨会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3-46.[6] 牟中海,唐勇,崔炳富,等.塔西南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J].石油学报,2002,23(1):40-44.[7] Magara K. Thickness of removed sediments, paleopore pressure, andpaleotemperature, southwestern part of Western Canada Basin[J].AAPG Bull., 1976, 60: 554-565.[8] Henry P. Heasler, Natalya A. Kharitonova. Analysis of sonic well logsapplied to erosion estimates in the Bighorn Basin, Wyoming[J]. AAPG Bull, 1996,80(5):630-646.[9] Dow W G. Kerogen studies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J]. Journal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77, 7(1): 79-99.[10] Katz B J, Pheifer R N, Schunk D J. Interpretation of discontinuousvitrinite reflectance profiles[J]. AAPG Bull, 1988, 72(8):926-931. [11] 郝石生,贺志勇,高耀斌,等.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最优化方法[J].沉积学报,1988,6(4):93-98.[12] 张一伟,金之钧,刘国臣,等.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地区主要不整合形成过程及剥蚀量研究[J].地学前缘,2000,7(4):449-457.[13] 刘国臣,金之均,李金昌.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分析应用之一[J].沉积学报,1995,13(3):23-30. [14] Gleadow A J W,Dudaly I R,Iovering J F. Fission track analysis:a new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rmal histories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J]. APEA Journal, 1983, 23: 93-102.[15] Allen P A, Allen J R. Basin Analysis: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M].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1990,451[16] Badynkov D D. Ancient shorelines as indicators of sea level[J].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1986,2(2):147-157.[17] 邹欣庆,葛晨东.海岸水体中颗石在古水深定量研究中的运用——以黄海辐射沙洲海区为例[J].现代地质,2000,14(3):263-266.[18] 陈亮,甘华军,祝春荣,等.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沉降史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2,14(4):12-17.[19] 杜旭东,漆家福,陆春生.沉降史反演的现状与应用[J].世界地质,1997,16(2):23-27.[20] 赵红格,刘池洋.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03,21(3):409-415.[21] 赵俊兴,陈洪德,向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1):76-81.METHOD AND THINKING OF PALA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EXAMPLE FROM DEPOSITIONAL STAGE OF XISHANYAO FORMATION INJUNGGAR BASINWANG Min-fang1, JIAO Yang-quan1, REN Jian-ye1, YOU Wei-feng2,YANG Jiang-feng3, XU Zhi-cheng1(1. Academ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2. West Depart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INOPEC, Urumqi, Xinjiang, 830011, China;3.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INOPEC,Nanjing, Jiangshu, 210014, China)Abstract:Pala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needs two type parameters: CP (character parameter) and PP (property parameter). The former mainly includes residual stratum thickness, denuded stratum thickness, compaction adjusting and paleobathymetry; the latter includes palaeo-lake, paleo-provenance and paleo-environment, etc. Study of each parameter is the base of pala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and parameters comparison is the core of pala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The successful example in Junggar Basin is the best proof for the method and thinking of pala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character parameter; property parameter; parameters comparison; pala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 Junggar basin; Xishanyao Formation。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5.古地貌—环境建模与可视化表征
信息拾取和数字化、空间信息处理、主要界面及其 地质体建模、现今盆地结构表征、古地貌恢复参数建 模、古地貌参数模型单元叠合集成、古地貌表征、古 地貌与物源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叠合集成、同沉积期盆 地结构表征。
二、古地貌恢复主要内容与技术思路 1)关键技术
样。
2. 技术思路
① 地质测量技术:地质露头测量与取样;岩心观测、测量与取 ② 地震终端反射技术:关键界面追踪与界面闭合。重点是对
主要构造不整合界面进行追踪对比和精细解释。
③ 地球物理压实校正:盆地模拟系统:根据压实前后地层骨架体积不变
原理,或地层骨架密度不变原理,建立压实校正公式,通过迭代法 求解方程,得到原始沉积厚度。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丁文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二O一O年六月
主要内容
一、古地貌概念及恢复意义 二、古地貌恢复研究内容与技术思路 三、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一、古地貌概念及恢复意义
1.古地貌概念
关键界面、关键时期古地貌
关键时期 古地貌 古地貌重建
由剥蚀向沉积的 转换
不整合面演化结束
改造地貌
残留地貌 形态(?)
二、古地貌恢复主要内容与技术思路
2. 技术思路
2)研究思路 在古地貌研究中,基础地质分析、古地貌形态与属性 参数研究,以及古地貌、古物源、古环境三者的集成与 表征是三个必须又重要的步骤。
① 研究目标选择与资料收集 选择关键界面和重点解剖层位。全面收集相应的基础地质资 料和先期研究成果,针对不同区块的勘探程度选择相应的数据采 样密度。 ② 古地貌恢复的关键形态参数选择 古地貌恢复的关键参数有:a.地层残余厚度;b.剥蚀厚度;c.压 实校正;d.古水深恢复。 ③ 参数拾取与数字化 二维地震、三维地震、测井信息、地表地理等信息是古地 貌—环境恢复参数的主要来源。实现不同信息包(数据库)中各界 面及地质体的有用信息方便提取、及其数据融合和数据转换。

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为例

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为例

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为例王晨杰;黄晓波;郭涛;谢京;郭瑞;姚城【摘要】Large scale of lithological-overlap traps are developed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Dongyi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Liaoxiuplift.Development degree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are th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In areas of low exploration prospects,high-precision restoration of ancient landform is utilized in each oil group units.Based on restoration of denudation,burial depth and seismic respondence features,primary strata thickness is restored.Paleo-water depth is recovered via lithology,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ismic reflection.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 area and extending length of valleys,ancient landform of three kinds of incised valleys are recognized.The gradient of ancient landform,cross-section area and sand transporting capacity are reduced from V-shape,U-shape to W-shape incised valley respectively.Shapes and locations of valleys in different periods control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systems.We elaborately depict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features in different periods.%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发育大型岩性-超覆圈闭,储层发育程度以及分布范围是本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以油组为单位在低勘探程度区开展高精度古地貌恢复,通过剥蚀量恢复,结合埋深和地震响应特征对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压实恢复,并运用岩性、沉积相以及地震响应特征等对该地区进行古水深校正.通过对研究区沟谷的横截面积及延伸长度定量分析,下切沟谷沿地貌形态和地形坡度由高至低,依次发育V型、U型、W型,其发育横截面积和输砂能力依次降低,且不同时期沟谷形态和发育位置的迁移控制了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精细刻画了不同时期储层分布和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7(031)006【总页数】9页(P1214-1221,1240)【关键词】辽西凸起;古地貌;沟谷;沉积体系【作者】王晨杰;黄晓波;郭涛;谢京;郭瑞;姚城【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陆相断陷湖盆断裂体系发育,构造复杂[1],且物源供给方向多样化,近源和远源同时存在。

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

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

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赵永刚;王东旭;冯强汉;张栋梁;王少飞;冯永玖;付晓燕;南喜祥【摘要】At present,the paleogeomorph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subjec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ields.Paleog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field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industry,the study on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has relatively obvious progresses in oil and gas fields.These representative new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were analyzed,and the main research progresses in oil and gas fields of China were summarized.①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s diversified.Firstly,the key of sedimentology paleogeomorphic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n paleostructure,paleo-drainage-system,paleocurrent direction,sedimentary facies,etc.;secondly,the core thought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to reflect the palaeogeomorphic form of pre-depositional stage by means of base-level cycle correla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base-level and maximum flood flooding surface;thirdly,the karst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of well area scale has an obvious advantage,which is that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three-level paleogeomorphology could guide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topography;fourthly,the main principle of carbonate rock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on the depositional stage ischosing the isochronous geologic body,confirming platform shoal exposed time and effectively reconstructing microtopography of exposed shoal by means of grainstone gross-thickness.②The practicability of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s better and better.Examples of application in Ordos Basin,Bohai Bay Basin,Tarim Basin and Sichuan Basin illustrate that they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favorable area optimization,while the way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re relatively poor.These methods still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oil and gas fields.③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exist among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methods,while they have a trend to comprehensive research.Sedimentary paleogeomorphic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one of relatively mature methods in its application field at present;the research work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yet at its beginning stage;karst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of well area scale is well applied to the carbonate platform of tidal flat development;carbonate rock micr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appropriate for the carbonate platfor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ach body.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palaeomorphologic reconstruction in oil and gas fields.%目前已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及其领域内应用到古地貌研究成果,古地貌恢复更是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关系密切.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研究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通过分析近些年兴起的代表性古地貌恢复方法,总结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的主要进展.①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多元化:分析古构造、古水系、古流向和沉积相等的综合性研究是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的关键所在;将基准面和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基准面旋回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核心思路;依据三级地貌概念模式指导微地貌精细刻画,是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优势;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原则是寻找等时地质体,确定台地浅滩的暴露时间,利用颗粒岩的厚度对暴露浅滩的微地貌进行有效恢复.②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油气田实例说明,虽然在采用这些古地貌恢复方法时,定量研究的手段均有待加强,但仍然为油气田储层预测和油气富集有利区优选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应用前景广阔.③古地貌恢复方法之间优势互补,趋于综合研究: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目前应用比较成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适合于潮坪为主的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适用于滩体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不同方法的综合研究是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14页(P516-529)【关键词】古地貌;恢复方法;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井区尺度;沉积期;油气田【作者】赵永刚;王东旭;冯强汉;张栋梁;王少飞;冯永玖;付晓燕;南喜祥【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青海事业部,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P531地貌就是地球表面的形态。

利用等效孔隙度法恢复沉积盆地残余地层古厚度——以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为例

利用等效孔隙度法恢复沉积盆地残余地层古厚度——以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为例
深 度关 系模 型。 对此 , 中外 学 者 提 出 了综 合 岩性 孔
1 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 统 的残 余 地层 古 厚 度恢 复 方法 , 一般 认 为 碎 屑岩层 在压 实过程 中孔 隙度 随深度 增加 呈指 数减 小 或 者线性 减小 Im( 者 以孔 隙度 随深 度增 加呈 指 5 笔 , 数 减小 为例 ) 目前 获得 地 层孔 隙度 最 常用 的方 法 。
作者简介 : 郭颖 , 硕士 , 男, 从事构造地质学与盆地分析方面的研究 。联系 电话 :0 3 )6 5 2 1 E ma :y9 l malem。 (5 2 80 7 6 , — i g9 9 @g i o l . 通 讯 作 者 : 金 龙 , , 教 授 , 系 电话 :0 3 )6 5 2 1 E malnj q 13 cm。 倪 男 副 联 ( 52 80 7 6 , — i:id @ 6 .o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自 然科学基金项 目“ 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机制研究” Z 2 0 E 0 2 , 惠 ( R 0 9 Q 0 ) 山东省沉积成矿 作用与沉积矿产重 点实验室 基金项 目“ 营一惠 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剥蚀量恢复及隆升差异研究” D M 0 0 5 , 东 ( MS 2 10 )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 创新基金项 目“ 惠民凹陷中央 隆 起 带 原 始地 层 恢 复 及 构 造 内 涵 究 ” Y B 10 8 。 ( C 10 1 )
地 层 孔 隙度 后 , 合建 立 地 层 的孔 隙 度一 深度 关 系 拟 模型 , 再根据 地层 骨 架 体 积不 变 或 者 地 层估 计 密 度
不 变原 理逐 层 回剥 , 行去 压实校 正 , 复 地层 的压 进 恢
实埋藏 过程 。
为简化模型和便于程序设计 , 传统 的残余地层

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Ⅱ幕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Ⅱ幕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Ⅱ幕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刘士林;林舸;郑和荣;王毅;云金表;高山林;许雷【摘要】采用声波时差、裂变径迹以及地层对比等技术对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Ⅱ幕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从隆起到斜坡再到凹陷沉降中心部位,地层剥蚀厚度依次减小.南部的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相对于北部的车镇、沾化凹陷具有较强烈的地层剥蚀.地层剥蚀厚度的横向差异反映了古近纪末期济阳坳陷内凸凹相间、西南高东北低的构造特征.【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3页(P358-360)【关键词】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地层剥蚀;不整合;地层对比【作者】刘士林;林舸;郑和荣;王毅;云金表;高山林;许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喜马拉雅运动对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沉降、构造发育、沉积充填以及油气成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1]。

尤其是处于盆地由断陷向坳陷过渡时期的喜马拉雅运动Ⅱ幕(在渤海湾地区又称“东营运动”)对诸如渤海湾盆地的幕式生烃、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至关重要,该次运动造成可全区对比追踪的新近系与古近系不整合面、众多次级断层以及局部地区的反转构造[2-4]。

地层剥蚀厚度反映了构造作用的强度,是正确认识和恢复盆地埋藏史、研究含油气系统和成烃演化过程的关键[5],但是目前对喜马拉雅运动Ⅱ幕剥蚀厚度的研究相对缺乏系统的资料。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井-震结合的原则,以地层对比为主线,辅助以声波时差、磷灰石裂变径迹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Ⅱ幕的剥蚀地层进行恢复研究,以期对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断陷湖盆古地貌恢复方法——以濮卫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

断陷湖盆古地貌恢复方法——以濮卫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

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方法创新2021年16期断陷湖盆古地貌恢复方法——以濮卫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田野,曾广平(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对断陷湖盆古地貌进行恢复,并探讨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首先利用厚层盐岩作为重要等时对比标志,确定地貌恢复单元,再根据沉积物填平补齐的原理,并通过压实校正、重力载荷沉降校正和断层缝合,以构造沉降量来反映古地貌。

恢复结果表明:沙三中沉积初期,濮卫洼陷呈东高西低、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濮城断层上升盘受淡水补给影响,不发育蒸发岩,下降盘的深湖区,间歇性的洪水补给,浓缩形成巨厚膏盐层。

沙三中沉积中期,濮卫次洼向北迁移,次洼内发育湖底扇沉积。

沙三中沉积晚期,卫东断裂带与濮城断裂带活动加剧,形成南北两个洼陷带,濮城断裂下降盘具备蒸发岩沉积地貌。

关键词:濮卫洼陷;古地貌;压实校正;构造沉降量;水平断距恢复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21)16-0142-03Abstract:The paleomorphology of the faulted basin is restored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aleomorphology on the sedimentary system is discussed.Firstly,thick-layered salt rocks are used as important isochronous comparison markers to determine the geomorphic restoration unit,and then the paleomorphology is reflected by the amount of tectonic subsidenc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diment filling and patching,and through compaction correction,gravity load settlement correction and fault suture.The recovery results show that,at the early stage of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Puwei Depression is a tectonic pattern of 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with two depressions sandwiching one ridge,and the rising disk of Pu Cheng Fault is influenced by freshwater recharge,and no evaporite is developed;the deep lake area of the falling disk,intermittently recharged by floods,concentrates to form a giant thick gypsum. In the middle stage of the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Puwei sub-depression migrated to the north,and the sublacustrine fan deposition developed in the sub-depression.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activity of Weidong Fracture Belt and Pucheng Fracture Belt intensified,forming two depressional zones in the north and south,and the downthrown side of Pucheng Fracture has evaporite sedimentary landforms.Keywords:Puwei depression;paleogeomorphology;compaction correction;tectonic subsidence;horizontal fault distance recovery古地貌恢复是盆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济阳坳陷西南端沙三段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济阳坳陷西南端沙三段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济阳坳陷西南端沙三段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区域构造意义倪金龙;郭颖;马骁骐;张凯;王志敏;韩帅【摘要】基于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运用地层对比、孔隙度拟合以及盆地模拟的原理与方法,恢复出济阳坳陷西南端沙三段(Es3)剥蚀地层厚度及原始地层厚度,进行构造沉降量和拉张系数计算,探讨沙三段沉积期盆地构造活动特征及主控应力场。

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期,济阳坳陷西南端沉积中心的延伸方向宏观上呈NE-SW 向展布,局部表现为近 SN 向延伸;该时期盆地的伸展强度并不均匀,表现为中部强,向 NW、SE 方向减弱;伸展作用宏观上受控于NW-SE 向伸展应力场,可能受基底断层走滑的影响,局部伸展受控于近 SN 向应力场;济阳坳陷沉积中心展布方位前后经历了不同阶段近 EW 向、近 EW 与 NE 向共存及 NE 向展布的递进演变过程,但最终受控于 NW-SE 向伸展应力场。

%Using th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drilling well data, the eroded and original overbudens during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Es3 ) in extreme southwest Jiyang Depression were estimated with a series of methods such as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porosity fitting and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basin modeling.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exten-sion coefficient were then calculated, and the character of sedimentation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depocenter is NE-SW trending as a whole, but is locally nearly south-north trending during Es3 stage in the extreme southwest Jiyang Depression. Second, the extensional level is not uniform: the center is stronger and it weakens toward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The extension is controlled by NW-SE trending stress field in general, and by south-north trendinglocally resulting from the slip of the basement faults. Last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pocenter in Jiyang Depression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from east-west trending in the early stage, the coexistence of nearby east-west and north-east trending in the middle stage, and north-east trending finally during Es3 stage. The whole sys-tem is however controlled mainly by NW-SE trending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9页(P10-18)【关键词】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剥蚀地层评估;地层古厚度;沉积中心【作者】倪金龙;郭颖;马骁骐;张凯;王志敏;韩帅【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9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590;胜利油田公司临盘采油厂,山东临邑 251507;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济阳坳陷西南端是胜利油田一个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古近系是主要成藏组合的发育层系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地貌恢复及其应用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地貌恢复及其应用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地貌恢复及其应用陈树光;任建业;吴峰;崔灿;张建丽【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采用盆地地史模拟技术,对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近系三级层序进行了古地貌恢复,详细解剖了古沟谷和构造坡折带的类型及特征,分析了古地貌各要素对沉积体系发育的影响,提出了“源、沟、坡(槽)、洼、时”等5个要素的时空耦合对沉积体系展布的控制作用。

其中,古隆起(凸起)指明了沉积物的来源和方向;古沟谷是物源区与沉积区的重要搬运通道;构造坡折带(或断槽)为重要的沉积场所,并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大小;盆底(洼陷)地貌则控制着沉积体形态和产状,并对烃源岩的品质和规模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认为古地貌各要素在时空上的有效配置是准确把握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以及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4页(P52-55)【作者】陈树光;任建业;吴峰;崔灿;张建丽【作者单位】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相关文献】1.层拉平技术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东营地区为例2.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3.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4.层拉平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东营三角洲发育区为例5.济阳坳陷孤北—渤南地区渤古4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 Zheng- long1, DENG H ong-w en2, L IN H u-i x i3, WANG L in1
( 11S chool of M arine, Ch ina Un iv ersity of G eosciences, B eijing 100083, Ch ina; 21 School of En ergy R esou rces, C hina Un 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 eijing 100083, Ch ina;
视厚度 hp计算出地层的真实厚度 h。各点 A值与 深度增加有规律减小, 孔隙度与深度存在以下关系:
该点地层顶面的最大 坡度角一致, 根据地层顶面
5=
5 e( - C# H ) 0
( 2)
构造图可计算出 A值, 即可获得视厚度校正系数。 式中: 5 1深度 H 处的孔隙度, % ; 5 01 地表初 始 桩西地区沙二段视厚度各点的校正系数见图 3, 校 孔隙度, % ; C 1 压实系数, m- 1; H 1 地层埋藏 深
第 5期
姜正龙等: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 ) 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
8 67
以采用压实恢复和古水深校正进行古地貌恢复。 恢复压实量, 后者除 需要恢复压实 量外, 还需 考
111 视厚度校正
虑水深影响。压实恢复对古地貌研究意义十分 重
由于地层埋深的差异, 钻孔与地层往往成斜 大, 不同岩性压实作用有较大的差异, 泥岩、粉 角相交, 而 不是 垂直, 钻 遇地层 厚度 为视 厚度, 砂岩初始 孔隙度约 为 52% 和 50% , [ 11] 而 被压 实
收稿日期: 2009-05-11; 改回日期: 2009-09-03; 责任编辑: 楼亚儿。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 2008D - 5006 - 01- 09) 。 作者简介: 姜正龙, 男, 副教授, 1969年出生,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主要从事盆地综合分析和评价的研究工作。
压实系数、剥蚀 量、分层、岩性、埋 藏深度等 参
h = hpcosA
( 1) 数, 进行地层回剥, 恢复不同历史时期的压实量。
cosA值可视为视厚度 校正系数, 由式 ( 1)可 11211 压实方程建立
知: 只要求得夹角 A值, 就可以根据钻井获得的
根据石广仁等研究成果 [ 11- 14 ], 地层孔隙度随
Ema i:l jiangz @l cugb1 edu1 cn。
86 6
现代地质
2 009 年
0引 言
分析、沉积学分析或 两者结合的方 法。沉积学 分 析方法可进一步引申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法等 [ 5] 。
断陷盆 地内的 断层、断鼻、凸起 ( 或地垒 ) 、 这些方法的研究思路和措施基本相同, 包括沉 积 向斜可构成盆地内主 要的古地貌单元, 一般具有 前古地质图、古构造 图和沉积地层 等厚图、砂 岩
往往大于地层真厚度, 要得到地层真实厚度, 需 后, 孔隙度可降为 10% 以下, 地层厚度相对于原
要进行地层视厚度校正。可以用三角几何方法进行 始厚度可以减少 40% 以上。可利用盆地模拟软件
计算, 设 h 为倾斜地层的真厚度, hp为钻井揭示的 恢复压实作用, 具体操作是输入地层初始孔隙度、
地层视厚度, A为 h 与 hp之间的夹角, 则有:程度的影响 [ 1- 5] 。古地貌分析 是准确预测中 深部储层的关键和基础 [ 5] 。济阳坳陷滩坝勘探取 得较好成果, 为配合 其沉积相研究, 需要恢复沉 积背景, 分析古地貌 对沉积的控制 作用, 建立古 地貌与有利储层发育 的关系, 这对加强岩性圈闭 预测、扩大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研究区位 于济阳坳 陷沾化凹 陷东部 的 / 金三 角 0地区内, 夹持于孤岛潜山、埕岛潜山、长堤潜 山和埕东凸起之间, 勘探面积约 500 km2。
桩西地区沙二段底界埋深在 2 500~ 3 500 m 之 间。从现今构造格局看, 桩西潜山东北部桩西北次 洼和孤北洼陷西侧孤北西次洼埋深较大, 孤北洼陷 东侧孤北东次洼埋深大于 3 000 m, 孤北西次洼和孤 北东次洼之间发育孤北低隆起, 孤北低隆起与南部 凸起之间为一鼻状构造 (图 1) 。由于资料品质原因, 沙二段古地貌恢复范围限于桩南断层以南地区。
摘要: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 段埋深较大, 应用残留厚度 进行古 地貌恢复 存在较 多问题。 介绍了用 压实法 进行古 地貌
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 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 建立、单井 压实厚 度恢复、 原始厚 度图和古 地貌图 编制 4 个步
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造图计算的真厚 度校正系数最小可达 01 83。压实结 果表明压实 率一般大于 30% 。结合视 厚度校
正、压实恢复结果和古水深, 编制了沙 二段基准面上升 期和下 降期的古 地貌图, 桩西地 区沙二 段古地貌 中间高、 东西
两侧低。滩坝主要分布在孤北 古隆起东西两侧, 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古隆起的控制。
关键词: 古地貌; 压实恢复; 滩坝; 视厚度校正; 沙二段; 济阳坳陷
中图分类号: T E121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527( 2009) 05- 0865- 07
M 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Paleo-geom orphologies Rebuilding: An Exam ple of the SecondM 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Zhuangxi A rea, Jiyang D epression
制作平衡剖面, 综合分析古地貌特征 ( 图 2) 。由 于精度问题, 在古地 貌精细恢复中, 地震资料 只
能作为参考。对于剥蚀作用较弱的凹 ( 洼 ) 陷, 可
图 1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顶面构造图 F ig1 1 Structura l contour m ap at top of the Second M ember of
31 Sheng li O ilf ield C ompany, SIN OPEC, D ongying, S handong 257015, Ch ina )
Abstract: T his study applied the princ iple and m ethods o f com paction restorat ion fo r reconstructing paleo-geom orpho logy of the Second M em ber o f Shahejie Fo rm ation in Zhuangx i area o f Jiyang Depression. The ana lyzing processes inc lude four steps: ( 1) correcting o f apparent th ickness; ( 2) estab lishing of com paction equat ions; ( 3) restoring com paction of fo rm ations in each sing le drilling w el;l ( 4) com posing m aps of th ickness of o rig inal layer and pa leo-geom orphology. A s a resu l,t the m in imum va lue of correct ion coeffic ient for the real thickness w as ca lculated as 0183, based on structura lm ap of the top o f the Second M em ber o f Shahe jie Form ation. The com pact ion rates are genera lly h igher than 30% . Furthermo re, the paleo-geom orpho log ica l m aps o f the Second M ember of Shahe jie Form ation during uplift and subsidence sed im entary periods in Zhuangx i area w ere compiled. One h ighland in the m iddle and tw o sags in the eastern and the w estern sides of the Zhuangx i area w ere recogn ized from the m aps. B each bars occurred m ain ly along the tw o sides of Gubei paleo-uplif,t suggesting the form at ion and developm ent o f beaches w ere clearly controlled by pa leo-m orpho log ical uplif.t K ey words: reconstruct ion o f pa leo-geom orpho logy; compaction restorat ion; beach bar; apparent thickness correcting; the Second M em ber o f Shahejie Fo rm ation; Jiyang Depression
在研究古地貌时, 应注 意差异构造运 动的影 响 [ 10] , 如果盆地整体均匀下降, 则保留的埋藏地貌 与沉积前古地貌变化 不大; 如果差异构造 运动强 烈, 则保留下来的埋藏地貌与沉积前原始地貌变化 较大。变化大小与构造差异活动幅度有关, 活动幅 度越大, 古地貌恢复越困难。因此, 采用构造分析 和沉积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主要技术方 法包括: ( 1)压实恢复技术, 即分层系、分岩性建 立压实方程, 利用拟三维盆地模拟, 进行压实、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