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课件
2024版学前教育史课件
01学前教育的定义02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前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经历了从家庭式教育到专业化、机构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的定义与发展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变革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研究意义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当前和未来的学前教育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
资料来源学前教育史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获取更丰富的史料资源。
起源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特点古代学前教育注重德育和礼仪教育,强调对儿童的早期启蒙和全面培养,同时也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教育目的中西方古代学前教育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品德、知识和能力,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所不同。
教育内容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注重蒙学教育,强调对儿童进行基础知识和道德规范的传授;而西方古代学前教育则更注重宗教教育和自然教育,强调对儿童的宗教信仰和自然探索的培养。
教育方法中西方古代学前教育都采用了讲述、示范、模仿等教育方法,但具体的教育手段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及代表人物儒家教育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仁爱”和“礼义廉耻”,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礼仪规范。
同时,儒家也提倡“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儿童自主学习和思考。
道家教育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教育思想强调“自然无为”和“道法自然”,注重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和发展。
道家也提倡“不言之教”和“无为而治”的教学方法,强调教育过程中的自然性和自发性。
《学前教育学》精品课件学前教育学第六章
《学前教育学》精品课件学前教育学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学》第六章内容,主题为“幼儿的认知发展”。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6.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6.2 幼儿感知与注意发展,6.3 幼儿记忆与思维发展,6.4 幼儿语言发展,6.5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2. 掌握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学会运用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教育策略的实践运用。
教学重点: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彩纸、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幼儿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幼儿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第六章的各个小节内容,结合PPT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每个小节内容,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学》第六章幼儿的认知发展2. 主要内容:6.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6.2 幼儿感知与注意发展6.3 幼儿记忆与思维发展6.4 幼儿语言发展6.5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2)分析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运用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
31
三、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发展
◆公立幼稚园 1.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下设的幼稚园 2.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
.
32
◆私立民办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
2.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5.上海大同幼稚院
6.上海劳工幼儿团
.
33
四、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
◆公立幼稚师范教育 1932年《师范教育法》 1933年《师范学校规程》
.
41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
42
二、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创办人民 大众、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建设省钱的幼儿园 ◆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
.
43
三、创造教育思想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
18
二、儿童教育思想 ◆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要求慎择师友 ◆教育内容上学“眼前事” ◆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 ◆提倡正面教育
.
19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
20
第三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一、我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
54
(三)家庭教育原则 ◆以身作则 ◆教养态度一致
.
55
二、幼稚园教育 (一)幼稚园教育的要求
◆1927年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 中,他提出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
.
56
(二)幼稚园的课程——活动课程模式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影响
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为当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有助于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03 学前教育制度与 政策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清朝末期的学前教育制度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开始建立学前教育制度。当时的学前教育主要 由蒙养院等机构承担,教育内容以传统蒙学为主。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学前教育
02
各种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存,如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等
。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
03
经历了学习苏联、探索中国化道路、改革开放后多元化发展等
阶段。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受西方影响,不断探索中国化道路;
多种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存;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 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 情和儿童发展特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06 学前教育实践与 探索
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
清朝末年的学前教育
模仿日本,设立蒙养院,作为学前教育机构。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受西方影响,出现幼稚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并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 。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
政府重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1942年,撤离到新四军淮南根据地,任江淮大学秘书长。
1943年到延安,任延安大学教育系副主任,被评为陕甘宁边区模范文教工 作者。
1947年后任北方大学文教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教研室主任、北平军管会教 育接管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等教育部计划财 务司副司长、司长,注重教育质量和教育体制旳建设,明确表达不同意机械照搬 苏联经验。
1957年,因在高级党校学习会上提出建立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等意见, 被错划为“右派”,分配到教育部图书馆管理资料。1970年起,下放安徽凤阳 干校劳动。1972年因病回家,1976年10月14日卒于上海。1978年12月,教育部 党组对错划“右派”案予以改正,在追悼大会上,赞扬他“是我们党旳一位好党 员,教育战线上一位老战士”。
Part 1 Part 2 Part 3
活旳教育
•活教育旳课程论 •鉴于老式教育旳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 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活教育旳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到 大自然中去学习。但是,应该看到,陈鹤琴并没有否定课 本在教学中旳地位。
Part 1 Part 2 Part 3
我国当代著名幼教教授张雪门提出旳一套有关幼稚园 课程旳理论和实践体系。
他以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旳孩子们在幼稚园生 活中旳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以为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 合在小朋友旳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动,并把生活和行动 看作相互联络旳整体。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旳两大 原因。
学前教育史第六章课件
2.突出各个时期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比析,强化学生的认识;
3.结合实践案例,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具体明确,便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2.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学前教育史第六章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第六章《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第二节国外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第三节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教育理念。
2.熟悉国外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异同。
3.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学会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和拓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国内外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
重点: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国外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笔记本、教材、参考资料。
5.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幼儿教育理念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7.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学前教育史第六章《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2.板书内容:
第一节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学前教育史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
[学前教育史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教材的第五章和第六章。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等阶段。
第六章则重点阐述了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包括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重点: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内容,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分析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国内外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2. 第六章: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概况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分析欧美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3)谈谈你对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看法。
2. 答案:(3)学生可结合自身观点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前教育史课件
古代儿童教材
封建社会对于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
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 秦时李斯著有《苍颉篇》,赵高作《爰历 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 《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 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 家姓》,简称“三、百、千”,则是古代蒙 学字书编写的代表作,它们流传极广,甚至 为朝鲜、日本所学习。
主要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第五节 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生平:
(1611-1674年),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 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家境贫寒,勤
奋好学;开馆设教,教人子弟。 有关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散见于《愿学 记》、《初学备忘录》、《训子语》及《训 门人语》中。
(二)方法
1.游戏 2.讲故事 3.体罚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前 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象)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 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学前教育界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 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4.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 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
生平: (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
明代中叶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
家。隐居修道、授徒讲学。 王守仁为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 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学前教育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前教育具有基础性、启蒙性、 全面性和生活性等特点,对儿童 身心发展、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等 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学前教育 的思想、制度、实践及其发展规律等 方面。
任务
学前教育史的任务是揭示学前教育发 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为当 前和未来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 借鉴和启示。
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趋势
综合性
注重儿童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等方面。
多元化
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趋势
• 游戏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学习。
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趋势
国际化
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 实践,推动学前教育的跨 文化交流。
力。
华德福教育法
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通过艺术 、音乐和自然教育等方式,培养 儿童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能力
和环保意识。
05 学前教育史的重要人物与思想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育顺应自然
尊重儿童天性,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自动”发展
倡导让儿童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发展,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观察者。
古代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 教育成果与影响: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 认可和传播,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 理念和方法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代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 案例二:朱熹的《童蒙须知》 • 背景介绍: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
03
认为通过感觉训练,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判断力
第六章-近代学前教育思想PPT课件
1.论儿童的体育
《教育漫话》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 体”。意思是说,一个绅士要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达到 个人幸福的目的,就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在西方教育史上, 洛克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洛克 特别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绅士的意志,尤其是“忍耐劳 苦”的精神。为此,他以医学知识为依据,拟定了一个使未 来绅士保持健康体魄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三个方面:
1.反对娇生惯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加强身体锻炼。
10
2.论儿童的道德教育
➢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可以说是最重 要的内容,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儿童的道德教育 。洛克提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儿童坚强 的意志和性格,以及养成遵守道德纪律的习惯。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洛克提出了一些在当时来说 有进步意义的主张。
(2)论教学方法 ➢ 要注意培养儿童形成爱好知识和尊重知识的精神。 ➢ 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儿童的好奇心。 ➢ 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 ➢ 把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
12
总结:
洛克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是: ➢ 1.有关儿童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其
中有很多精辟的见解。 ➢ 2.十分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使用
4
(二)绅士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社会政治观:社会契约论 ➢哲学思想:“白板说”---他认为在人的意识里
没有先天的思想观念,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 白板,人生下来是一片空白,一切思想观念都 是后天获得的。
5
(三)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1.关于教育的作用 洛克从反对天赋的“白板说”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
作用。他认为,既然观念不是先天的,那么儿童就在本 质上有别于成人。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 教育的过程。因此洛克认为,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史第六章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六章课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史第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2. 使学生掌握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3. 培养学生对教育史实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难点:对教育史实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学前教育机构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变迁。
2. 教师详细讲解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学前教育机构和教育思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了哪些教育思想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板书设计: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作业设计:1. 请简述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请详细介绍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3. 请分析一个实际案例,阐述其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和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式,丰富了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前教育史精品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
[学前教育史精品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特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变革。
2. 第六章: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政策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改革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
2. 分析各个时期学前教育政策影响,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史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个时期学前教育政策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重点: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改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近现代学前教育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结合PPT课件,让学生对各个时期学前教育有更直观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各个时期学前教育政策影响,并提出自己观点。
4. 例题讲解:针对重要知识点,设计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特点抗日战争时期:变革解放战争时期:变革2. 第六章: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政策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特点。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改革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3)谈谈你对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认识。
2. 答案:(1)特点: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注重家庭教育,实施普及教育。
(2)措施: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加强师资培训等。
影响: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3)认识: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经历从重视家庭教育到国家政策支持转变,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学前教育体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第六章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精品PPT课件
(二)绅士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社会政治观:社会契约论 ➢哲学思想:“白板说”---他认为在人的意识里
没有先天的思想观念,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 白板,人生下来是一片空白,一切思想观念都 是后天获得的。
(三)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1.关于教育的作用 洛克从反对天赋的“白板说”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
作用。他认为,既然观念不是先天的,那么儿童就在本 质上有别于成人。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 教育的过程。因此洛克认为,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基本任务:身体的保健和养护,使身体 健康发展。
教育要求:“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反对 捆扎和束缚儿童,认为这样会剥夺儿童的活动自由, 阻碍其血液循环,影响其性格与气质。
在具体的养护方面,合乎自然: (1)用母乳喂养孩子,并由父母亲亲自养育孩子, 反对将孩子交给保姆抚养。 (2)儿童食物的口味应清淡,应多食素食。 (3)衣着应该宽松,以便于四肢自由活动;被褥要 轻软,使婴儿容易转动;衣服不宜过暖,锻炼其适 应天气变化的能力 。不要给婴儿戴帽、穿鞋、穿袜, 以培养其抵抗能力。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渊源于古希腊,形成于文艺 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并对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重要影响。教育上的自然 主义一般分为两类:客观自然主义和(主适观应自然主发 义展。的顺序)和主观自然主义(儿童主观中的自然 本性)。
一、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洛克的主要教育活动
约翰·洛克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的主要著 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 ➢ 洛克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他所处的那个英国绅士的世界,从而形成了自 己的绅士教育理论。 ➢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教育漫话》这本书里,这是继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洛克详细阐明了 自己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他的关于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PPT课件
第3章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前教育
第3章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及特点;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掌握21世纪初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并对 后续的学前教育改革做好知识储备。
林娜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法》,以及有关幼儿卫生学、语 言和认识环境、游戏、体育锻炼、3岁前集体教养等几十种
书籍,它们成为我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用
书,对我国学前教育界影响极大。
第一节
3. 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1956年2月,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
《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以下 简称《联合通知》),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2) 幼儿园的培养目标:①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注意其营 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②培养幼儿正确运 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 ③培养幼儿具有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 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④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 力和创造力。 (3) 幼儿园的教养活动项目:①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 操、游戏、舞蹈和活动等);②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状况
(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的学前教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育也进入了一个
NO5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5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鲁迅的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5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标
了解蔡元培的儿童公育主张和学前美育思想; 了解鲁迅的儿童本位思想及其影响; 掌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了解陶行知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观点,掌握 陶行知的解放儿童理论及“艺友制”理论。
第一节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拓展阅读
出掌北大前的蔡元培与北大
1906年7月,蔡元培接到北京友人的来信,信中被告知清政府计划 派遣部分翰林院编检出国留学,并敦劝他尽快回京登记。出国游学这一 心愿在蔡元培心中深藏已久,得到此消息后他就火速返回了北京。到达 北京后,蔡元培就立即向政府提出了赴德国留学的申请。但是,事情的 发展却没有那么顺利,蔡元培得到的答复是翰林院编检各员愿去西洋者 寥寥,于是一律改派去日本。这对蔡元培来说不无失望,因为他一心想 要去德国,也只能再等待合适的时机了。
鲁迅关于儿童素质的看法,与他对人性的看法 密切相关。
第二节
鲁迅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 鲁迅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在封建时代,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和小农社会经济形 式的影响,中国家庭追求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忽略了对儿 童的教育,鲁迅对此进行了批判。他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出 发,认为生命是要发展、要进化的,父母要认识到孩子与成 人是不一样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要 把孩子当作“成人的预备”或“缩小的成人”。鲁迅认为, 儿童童年时期的成长与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家庭、学校和社会肩负着教育儿童的重要使命。
第一节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一)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 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努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需要充分的营养 保证儿童身体健 康,这是创造力 发挥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习 惯,创造力向 高层次飞跃须 有良好的生活 习惯
因材施教 儿童各有特点, 须根据自身特 点进行教育
发扬民主 民主是创造力 发挥的条件
4). 发展学前教育应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 研究
陶行知,先创办了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之后又陆续创办了晓 庄幼稚园,等,并带领学生和同事开展学前教育试验。
1.学前教育的意义及服务方向
1)意义
1.学前教育为个人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2.学前教育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2)服务方向
1.学前教育的“三大弊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 三是富贵病。
2. 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的新大陆”
2.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艺友制
(一)“艺友制”的涵义 艺友制是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学生与有经 验的教师做朋友,在幼稚园的实践中学习如何当教师,方法 是边干边学。 (二)“艺友制”师范教育最大特点 1,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 象。 2,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亦能培养有质 量的师资。 3,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毕业,缩短幼师三年毕业期限。
他还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 究刊物《幼稚教育》、《儿童教育》。
1940年10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陈鹤琴出 任校长,全面进行“活教育”实验,并创办《活教育》月刊, 任主编。
1945年9月,任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校长,继续实验活 教育,建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2)在真实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3)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普通大众的基本权利。
育理论的三大基本 原理或“三大基 石”。
3.“教学做合一”
(1)“教学做”是一件事,以“做”为中心,立足于实际生活。 (2)强调“在劳力上劳心”和“行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始”。
(3)有力地克服注入式教学
三、论学前教育
(二)课程论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
大社会学习。活教育的课程有如下特点:
l)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
活知识,是自接的经验。
2)各科混合或互相关联
3)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分节的时间表,时间倒为功课所支配。
4)内容丰富
5)生气勃勃
6)儿童自己做的 7)整个的,有目标的
二、活教育理论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他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活教 育。其表述为:
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以及教学原则等。
(一)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幼儿“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儿童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儿童的创造力是人的才能 的精华,培养并加强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的任务。 1). 要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放进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 当中的一员,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只有这样才可以认识小孩 子的创造力。 2). 要真正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1)解放儿童的眼睛 使学生能多观察现实社会,了解社会生活,独立发现问题。 (2)解放儿童的头脑 使学生从迷信、盲从、成见、曲解、幻想中摆脱出来大胆探索, 独立思考。
8)有意义的
9)儿童了解的
活教育课程编制有两个原则:一是根据颁布的课程标准;二是根据
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三)方法论 “活教育”的方法,既是生活法,也是学习法,还是教 学法。 陈鹤琴将此概括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与“死教育”在教学上的不同:
前者幼儿多在户外活动,老师领导学生自动研讨,是启 发式、诱导式的,学生是自动的,老师是在教儿童;
后者幼儿整天待在室内,教师只会照着课本呆讲,是注 入式、填鸭式,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是在教书。
(3)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而不像 传统教育那样“非礼勿动”,动手则打手心。主张成人应向爱迪 生母亲学习,让孩子有充分动手的机会。 (4)解放儿童的嘴巴。传统教育一般是不许小孩子多说话,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指出应鼓励孩子大胆说话,他们 有了“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 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 然大社会里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 6)解放儿童的时间。
P0A12RT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陈鹤琴(1892~1982),浙江 上虞人。幼年丧父,读了几年私塾 后靠亲友资助进入基督教浸礼会办 的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考 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秋季又转考入 清华学堂高等科。1914年8月,他 前往美国留学。
教育活动
1923年春,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 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开创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之先河。此后,
1926
开展“普及 教育”工作
1931
在上海创建山海工学
团,开创“小先生制” 和“传递先生制”
1932
1923
发起“平民教育”运 动,关注面向农村和 工厂
1927-3
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幼儿师范学 校晓庄学校,并创办中国第一个 “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乡村 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二、生活教育理论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目录
1
陶行知
2
陈鹤琴
3
张雪门
4
张宗麟
P0A1R1T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实践
陶行知(1891~1946), 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浚,因欣 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 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 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改 名为“行知”。
教育实践
倡导开展乡 村教育运动
1.“生活即教育”
(1)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源于生活。
(2)教育作用于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主 (3)教育与生活不可分离,要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
要包括: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这三个命题通常被 视作陶行知生活教
2.“社会即学校”
(1)生活教育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生活,而应当包含 所有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