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代谢和糖代谢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核酸代谢和糖代谢名词解释

核酸代谢和糖代谢名词解释

核酸代谢和糖代谢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分解代谢反应(catabolic reaction):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谢反应。

2.合成代谢反应(anablic reaction):合成用于细胞维持和生长所需分子的代谢反应。

3.反馈抑制(feedback inbition):催化一个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酶受到同一途径终产物抑制的现象4.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ition):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

5.标准自由能变化(△GO):相应于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atm(=101.325KPa),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不是mol/L)下发生的反应自由能变化。

△GO′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6.标准还原电动势(EO′):25℃和pH7.0条件下,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ol/L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7.酵解(glycolysis):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

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8.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Eg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

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9.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10.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

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

11.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AC),Krebs循环。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 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12.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代谢性的名词解释

代谢性的名词解释

代谢性的名词解释代谢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到生命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的过程。

在生物学中,代谢性是指生物体在维持生存和正常功能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代谢性的概念包括新陈代谢、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等多个层面,通过这些代谢过程,生物体能够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合成和分解物质,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通过化学反应将物质转化并消耗能量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基本类型的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例如合成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

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有机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例如分解葡萄糖或脂肪酸以产生能量。

新陈代谢的平衡与调节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2.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代谢性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指的是生物体获取、转化和利用能量的过程。

能量是维持生物体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

生物体通过摄入食物来获取能量。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分解,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等被转化成能量。

这些能量通过细胞的代谢过程,最终以一种称为三磷酸腺苷(ATP)的分子形式储存和利用起来。

3. 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它涉及到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使得生物体能够合成新的分子或者分解旧的分子。

物质代谢包括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等。

蛋白质代谢涉及到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核酸代谢则涉及核酸的合成和降解。

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则分别指糖类和脂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4. 代谢调节代谢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调节代谢过程来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内部稳定的能力。

人体的代谢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协调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控制着某些能量代谢过程,例如食欲和能量消耗等。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在机体发生代谢紊乱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生物学中,代谢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对代谢性过程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生物体内部的运行机制,并在健康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代谢健康知识点总结

代谢健康知识点总结

代谢健康知识点总结代谢健康是指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正常、平衡、稳定的状态。

代谢是指人体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代谢健康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下面将针对代谢健康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维护代谢健康。

一、代谢健康的基本概念1. 代谢的定义: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人体代谢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个方面,能量代谢指的是通过饮食摄取的热量在体内的利用和消耗,物质代谢则是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2. 代谢的分类:根据代谢所涉及的物质类型不同,代谢可以分为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等多种类型。

这些代谢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维持着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3. 代谢的调控:代谢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这些调控机制通过负反馈和正反馈等方式协调人体各种代谢活动,保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二、代谢健康与营养1. 营养对代谢健康的影响: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都需要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的支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对维持代谢健康至关重要。

2. 营养失衡与代谢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失衡,进而导致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

因此,科学合理地膳食结构对于维护代谢健康至关重要。

三、代谢健康与运动1. 运动对代谢健康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能量的消耗和身体脂肪的燃烧,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体各种代谢活动,提高代谢率,促进身体内部环境的健康稳定。

2. 运动与代谢疾病的预防: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代谢性疾病,如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稳定性。

四、代谢健康与生活方式1. 生活方式对代谢健康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会对人体的代谢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加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糖代谢

第七章糖代谢一、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2分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过连续两次脱羧和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和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进行一次释放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经过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被氧化分解成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核酸化学一、名词解释1、核苷:是由一个碱基和戊糖通过糖苷键连接的化合物。

2、核苷酸:是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3、磷酸二酯键:是两个核苷酸分子核苷酸残基的两个羟基分别与同一磷酸基团形成的共价连接键。

4、核酸: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储存遗传物质和传递遗传信息。

5、核酸的一级核苷酸结构:是指DNA分子中各种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6、DNA二级结构:是指构成DNA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链间氢键卷曲而成的构象。

7、碱基互补规律: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

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环化核苷酸:是指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的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成为环化核苷酸。

9、Tm值:是指DNA热变形时,增色效应达到50%是的温度。

10、增色效应:DNA从双螺旋的双链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的卷曲状态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增加。

11、减色效应:是变形的核酸复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降低甚至恢复到未变形时的水平。

12、分子杂交:是使单链DNA或RNA分子与具有互补碱基的另一DNA或RNA 片断结合成双链的技术。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一、名词解释1、构象:是指具有相同结构式和相同构型的分子在空间里可能的多种形态。

2、构型: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立体结构体中取代基团在空间的相同取向。

3、肽平面:是指多肽链或蛋白质分子中,组成肽键的C、O、N、H4个原子与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共处一个平面。

4、α—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

糖代谢客观题带答案

糖代谢客观题带答案

糖代谢(客观题带答案)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酵解(glycolysis):一个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换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2.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例如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在乳酸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3.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ˊ-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

这种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无关。

4.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Krebs 循环(Krebs cycle)。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5.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

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6.磷酸解(作用)(phosphorolysis):在分子内通过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酯键而使原来键断裂的方式。

7.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7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须利用另外4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

生物化学总结下生科第八章糖代谢一名词

生物化学总结下生科第八章糖代谢一名词

⽣物化学总结下⽣科第⼋章糖代谢⼀名词⽣物化学总结下————By ⽣科2005 狐狸Z第⼋章糖代谢⼀、名词解释:糖酵解途径: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分解⾄⽣成丙酮酸的阶段。

是体内糖代谢的最主要的途径。

糖酵解: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在⼈体组织中,经⽆氧分解为乳酸和少量ATP的过程,和酵母菌使葡萄⽣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同,故称为糖酵解作⽤。

糖的有氧氧化: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和⼆氧化碳的过程。

巴斯德效应:指有氧氧化抑制⽣醇发酵的作⽤糖原储积症:是⼀类以组织中⼤量糖原堆积为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病。

引起糖原堆积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代谢有关的酶类。

底物循环:是指两种代谢物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的单项互变过程。

催化这种单项不平衡反应的酶多为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

乳酸循环:指肌⾁收缩时(尤其缺氧)产⽣⼤量乳酸,部分乳酸随尿排出,⼤部分经⾎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作⽤和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糖,⾎糖可在被肌⾁利⽤,这样形成的循环(肌⾁-肝-肌⾁)称为乳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代谢⽣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称为⼰糖磷酸⽀路。

糖蛋⽩:由糖链以共价键与肽链连接形成的结合蛋⽩质。

蛋⽩聚糖:由糖氨聚糖和蛋⽩质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别构调节: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以次级键结合,使酶分⼦的构想发⽣改变,从⽽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指⼀种酶在另⼀种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结合或⼀曲某种集团,从⽽改变酶的活性,由此实现对代谢的快速调节。

底物⽔平磷酸化:底物⽔平磷酸化指底物在脱氢或脱⽔时分⼦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的⾼能磷酸根直接转移ADP给⽣成ATP的⽅式。

激酶:使底物磷酸化,但必须由ATP提供磷酸基团催化,这样反应的酶称为激酶。

三羧酸循环:⼄辅酶A的⼄酰基部分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为⼆氧化碳和⽔的。

(完整)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完整)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去水分子后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2. 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成点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3. 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特殊的功能,称为模体。

4. 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多个结构紧密的区域,并行使特定的功能,这些区域被称为结构域.5。

亚基:在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肽链所形成的完整三级结构。

6. 肽单元:在多肽分子中,参与肽键的4个原子及其两侧的碳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称为肽单元。

7.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称之为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空间构象破环,双链解链变成两条单链,但其一级结构仍完整的现象称DNA变性.2。

Tm:即溶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核酸在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在Tm时,核酸分子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

3. 增色效应:核酸加热变性时,由于大量碱基暴露,使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增色效应.4. HnRNA:核内不均一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的mRNA初级产物比成熟的mRNA分子大得多,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hnRNA在细胞核内存在时间极短,经过剪切成为成熟的mRNA,并依靠特殊的机制转移到细胞质中.5。

核酶:也称为催化性RNA,一些RNA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催化自我拼接等反应,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叫做核酶。

6. 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核酸分子杂交.第三章酶1.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基础生物化学6 糖代谢 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6 糖代谢 答案

第七章糖类分解代谢&第九章糖的生物合成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glycolytic pathway):在细胞质内,糖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经磷酸化和裂解,逐步分解为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

2.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 A→TCA循环(CO2,ATP)→电子传递链(H2O,ATP)。

3.糖异生(gluconeogensis):指由非糖的有机物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

4.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细胞质中,由6-P-G直接氧化脱羧,生成二氧化碳、NADPH和5-磷酸核酮糖,并进行单糖磷酸酯相互转变再生6-P-G的过程。

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直接偶联ATP的形成,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6.三羧酸循环:在有氧的情况下,丙酮酸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在线粒体内逐步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NADH和FADH2,并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

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亦称为柠檬酸循环。

由于它是由H.A.Krebs(德国)正式提出的,所以又称Krebs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二、填空1.细胞质,线粒体,胞质(液),线粒体内膜。

2.2,30或32。

3.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4.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a。

5.A TP,柠檬酸。

6.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7.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

8.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9.磷酸果糖激酶。

10.3-P-甘油穿梭,苹果酸穿梭,FADH2,NADH。

11.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6。

12.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NAD+,FAD,琥珀酰硫激酶,GTP。

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控

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控

第十一章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节控制I 主要内容本章重点讲了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生物体内不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二是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调控。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四大物质代谢途径,不同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中体现为各有所重,相互转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代谢调节的一般原理代谢的调节控制方式有分子水平调节、细胞水平调节、激素水平调节和神经水平调节四种,其中神经水平调节是高等动物所特有的,细胞水平是所有生物体共有的,各种类型的调节都是由细胞水平来实现的。

细胞水平调控是一切调控的最重要基础,细胞水平调节主要分为酶的区域化分布调节、底物的可利用性、辅因子的可利用性调节、酶活性的调节、酶量调节五种形式。

(一)酶的区域化分布调节(二)底物的可利用性(三)辅助因子的可利用性(四)酶活性调节酶活性调节是通过对现有酶催化能力的调节,最基本的方式是酶的反馈调节,亦即通过代谢物浓度对自身代谢速度的调节作用,反馈调节作用根据其效应的不同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反馈是结果对行为本身的调节或输出对输入的调节,在物质代谢调节中引用反馈是指产物的积累对本身代谢速度的调节。

反馈抵制调节包括顺序反馈调节、积累反馈调节、协同反馈调节和同功酶调节四种。

(五) 酶量的调节细胞内的酶可以根据其是否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

组成酶是催化细胞内各种代谢反应的酶,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

诱导酶则是其含量可以随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一些酶类。

它的产生或消失可以使细胞获得或失去代谢某一种物质的能力。

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操纵子学说是F. Jacob 和 J. Monod 于1961年首先提出来用于解释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转录调控单位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四个部分,其中操纵基因加上它所控制的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构成的转录调控功能单位称为操纵子。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名词解释:01.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名词解释:01.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一、名词解释:01.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泛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也是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它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

02.合成代谢(anabolism):又称同化作用。

微生物从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在细胞内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和贮藏物质,并储存能量,建立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的过程。

03.分解代谢(catabolism):又称异化作用。

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供给同化作用、机体运动、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用,产生中间代谢产物,并排泄代谢废物和部分能量的过程。

04.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

05.呼吸作用(respiration):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的电子交给电子载体,再经过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06.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以分子氧作为氢和电子的最终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好氧呼吸或有氧呼吸。

07.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又称为厌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微生物以无机氧化物作为最终氢和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08.发酵(fermentation):狭义发酵:在无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细胞有机物氧化释放的[H]或电子交给某一内源性的中间代谢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即电子供体是有机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

广义发酵:泛指任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09.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 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键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8.动态生物化学练习题

8.动态生物化学练习题

第八单元动态生物化学练习题一、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糖酵解途径是指在细胞质中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并伴有少量ATP的生成的过程。

2.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即在线粒体中,糖、脂、氨基酸等有机物代谢的共同中间体——乙酰辅酶A首先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再经过脱氢、脱羧等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将乙酰辅酶A转变成CO2并生成NADH和FADH2的过程。

它是生物体内糖、脂、氨基酸等有机物代谢的枢纽3.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乳酸、甘油和丙酮酸等转变为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的异生作用。

(二)填空1.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2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 2 摩尔ATP, 而 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摩尔ATP 32 。

3.组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二氢硫辛酸脱氢酸、五种辅酶是 TPP 、硫辛酸、 CoASH 、NAD 、 FAD 。

4.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周,共进行 4 次脱氢,其中第三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NAD+ 、第一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 FAD 。

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H+必须依靠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或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 FADH 和NADH 。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 B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E.以上都不是2.糖原分子中1摩尔葡萄糖残基转变成2摩尔乳酸,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 CA.1B.2C.3D.4E.55.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个反应不可逆? EA.柠檬酸→异柠檬酸B.琥珀酸→延胡索酸C.延胡索酸→苹果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E.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7.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武汉大学2001考研题)A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酶(四)判断题1.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受F-2,6-BP的抑制。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绪论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2.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的各种基本物质在生命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多样复杂的、又有规律的化学变化,其结果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称为新陈代谢。

通过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更新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这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

3.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现代生物学的带头学科,它主要研究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和生物大分子的人工设计与合成,以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等。

第二部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1.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

2.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微量元素是指人体中每人每天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虽然所需甚微,但生理作用却十分重要,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

3.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s):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

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B族维生素以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

4.脂溶性维生素(lipid soluble vitamin):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

5.维生素原(provitamin):某些物质本身不是维生素,但是可以在生物体内转化成维生素,这些物质称为维生素原。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下)

第五章 糖 代 谢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2.Q 酶:Q 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

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3.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4.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

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5.变构调节: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变构调节。

6.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7.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8.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9.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10.D-酶:一种糖苷转移酶,作用于α-1,4 糖苷键,将一个麦芽多糖的片段转移到葡萄糖、麦芽糖或其它多糖上。

11.糖核苷酸: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是双糖和多糖合成中单糖的活化形式与供体。

第六章 脂类代谢1.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α-氧化:α-氧化作用是以具有3-18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经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由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D-α-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3.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14.代谢途径名词解释

14.代谢途径名词解释

代谢途径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种化学过程,它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分子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实现能量的释放、储存或利用,以及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这些过程通常涉及到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这些反应按照特定的顺序发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在生物体内,代谢途径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所涉及的酶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

根据所涉及的器官和系统的不同,可以分为消化系统代谢途径、内分泌系统代谢途径等。

根据所涉及的生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能量代谢途径、物质代谢途径等。

在糖代谢中,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被转化为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为葡萄糖氧化分解。

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等。

在脂代谢中,脂肪酸被分解为乙酰CoA,并进一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物体利用。

在氨基酸代谢中,氨基酸被分解为氨和相应的酮酸,氨被用于合成尿素,而酮酸则被进一步代谢或用于合成其他物质。

在核苷酸代谢中,核苷酸被分解为核苷和磷酸,核苷进一步被分解为碱基和戊糖,或用于合成新的核苷酸。

除了这些基本的代谢途径外,生物体内还有许多其他的代谢途径。

例如,在植物中,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它通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利用这个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在动物体内,还有许多其他的代谢途径,如嘌呤碱基合成、嘧啶碱基合成等。

总之,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的重要过程,它涉及到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以及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生物化学第9章 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9章 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9章糖代谢生物化学第9章糖代谢第九章糖代谢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为乳酸的过程成为糖酵解。

2、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3、糖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

4、三羧酸循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过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TAC,或Krebs循环)。

5、糖异生:由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6、糖异生途径: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7、乳酸循环:在肌肉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种代谢循环途径成为乳酸循环。

8、糖原:是机体内糖的贮存形式,是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贮备。

9、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10、活性葡萄糖:在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UDPG中的葡萄糖基称为活性葡萄糖。

二、符号辨识1、EMP酵解途径;2、TCA/Krebs环三羧酸循环;3、PPP/HMP磷酸戊糖途径;4、CoA辅酶A;5、G-1-p1-磷酸葡萄糖;6、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三、填空1、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的代谢过程被称为(合成)代谢,而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则是(分解)代谢。

2、唾液中含有(α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

淀粉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降解形成寡糖。

3、二糖在酶作用下,能水解成单糖。

主要的二糖酶有(蔗糖)酶、(半乳糖)酶和(麦芽糖)酶。

4、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葡萄糖)。

糖的贮存形式是(糖原)。

5、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

糖的合成代谢途径包括(糖原)的合成以及非糖物质的(糖异生)作用。

6、人体内主要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核糖,它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7、由于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能量几乎全部由(糖酵解)途径提供。

核苷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核苷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核苷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一、引言核苷酸代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其在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与核苷酸代谢密切相关的还有其他物质的代谢,这些代谢过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核苷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二、核苷酸代谢1. 核苷酸结构及种类核苷酸是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的化合物,包括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两类。

其中,腺嘌呤核苷酸包括AMP、ADP和ATP三种;而鸟嘌呤核苷酸包括GMP、GDP和GTP三种。

2. 核苷酸合成途径核苷酸合成途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合成途径和脱氧核糖基(dNMPs)合成途径。

其中,dNTPs合成途径主要通过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NR)酶催化核苷酸的还原反应完成;而dNMPs合成途径则主要通过核苷酸合成酶(NS)催化反应完成。

3. 核苷酸代谢的生物学作用核苷酸在生物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包括能量转移、信号转导、DNA和RNA合成等。

此外,核苷酸还能参与一些重要代谢途径,如糖原分解、脂肪代谢等。

三、其他物质代谢1. 糖代谢糖代谢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代谢途径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和碳源。

糖代谢过程包括糖原合成和分解、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等。

2. 脂质代谢脂质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脂质代谢过程包括脂肪合成、脂肪分解等。

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其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氨基酸代谢过程包括氨基酸合成和分解等。

四、核苷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1. 核苷酸代谢与糖代谢之间的联系核苷酸代谢与糖代谢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糖原分解过程中,AMP能够促进糖原分解,从而提供能量;而ATP则能够抑制糖原分解,从而维持生物体内能量平衡。

此外,在三羧酸循环中,ATP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2. 核苷酸代谢与脂质代谢之间的联系核苷酸代谢与脂质代谢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 蛋白质: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由氨基酸序列构成。

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催化、结构支撑、运输等。

2.核酸:构成生命体系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大分子,由核苷酸组成。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带有遗传信息,RNA参与蛋白质合成。

3.酶:一种催化剂,加速生化反应。

酶可以分解分子,促进分子结合,或改变其化学结构。

4.代谢:生物体的一系列内部化学反应,通过消耗能量以及其他物质来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5.细胞膜:生命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细胞周围形成一个类似“皮肤”的物理屏障。

细胞膜通过选择性渗透控制物质在细胞内外之间的转移,从而维持细胞功能。

6.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储存个体遗传信息,并控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一个基因是由一段DNA序列编码的。

7.信号转导:一种细胞内转导机制,通过细胞内或细胞外的信号分子,传递一些特定的信息以及信号,最终影响不同生命活动。

8.代谢通路: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以特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从而将小分子代谢产物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

9.生物分子:构成生命体系中的主要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它们提供能量、储存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以及维持生物体的结构。

10.生物催化:生命体系中一种特定的催化过程,通过酶促进生化反应。

生物催化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从而节省能量和资源。

11.糖代谢: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分解为能够提供能量的产物,并在代谢通路中继续进行。

12.氧化还原反应:一个常见的生化反应类型,涉及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

在这种类型的反应中,被氧化物失去电子,而被还原物获得电子。

13.葡萄糖:一种重要的单糖,通过糖代谢的过程来提供能量。

葡萄糖是糖类的代表,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和食品工业。

14.ATP:三磷酸腺苷,细胞内最常见的高能化合物之一,承担能量传递的重要功能。

15.脂质: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分子,参与许多生命活动。

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联系 -回复

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联系 -回复

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联系-回复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是两个与生物体能量和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重要代谢途径。

糖代谢包括糖的降解和合成过程,而核苷酸代谢涉及核苷酸的合成、降解和利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之间的联系,并逐步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糖代谢糖代谢是生物体中最主要的能量供应途径之一,其包括糖的降解和合成两个过程。

在降解过程中,葡萄糖通过糖解途径产生ATP,释放出能量。

而在合成过程中,生物体通过糖异生途径将非糖前体转化为糖,以供能或用于合成其他生物分子。

问题1:糖的降解途径是什么?它与核苷酸代谢有什么关系?糖的降解途径主要有糖酵解和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两个过程。

在糖酵解中,葡萄糖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产生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这些丙酮酸分子可在细胞质中经过柠檬酸循环和线粒体中的逆反应,进一步氧化产生辅酶还原剂NADH和ATP。

而无氧或有氧呼吸则将这些NADH通过细胞色素系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更多的ATP。

核苷酸代谢与糖的降解有密切联系。

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进入线粒体内,在线粒体中被氧化成NAD+,为有氧呼吸中细胞色素系统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氢离子和电子。

而这些电子最终将被用来合成ATP。

此外,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也可以作为柠檬酸循环的初始底物参与核苷酸的合成。

问题2:糖异生途径是什么?它与核苷酸代谢有什么关系?糖异生途径是指生物体通过将非糖前体转化为糖分子的代谢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从非糖类物质中提取碳源生成糖类分子,以供能或合成其他生物分子。

糖异生途径通过合成核苷酸底物参与了核苷酸的代谢。

在核苷酸合成途径中,生物体利用糖异生途径产生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如磷酸核糖、磷酸葡萄糖等,作为合成DNA和RNA的前体分子。

这些核苷酸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生物合成作用,如DNA复制和转录。

第二部分:核苷酸代谢核苷酸代谢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涉及核苷酸的合成、降解和利用。

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联系

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联系

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联系《糖代谢与核苷酸代谢的联系》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是生物体内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和调节细胞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对糖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产生能量的过程。

在糖代谢中,葡萄糖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经过三羧酸循环产生ATP,这是细胞能量供应的重要途径。

然而,葡萄糖还可以通过糖基化反应合成核苷酸。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与核苷酸前体相结合,生成新的核苷酸分子。

核苷酸代谢是指细胞内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核苷酸是DNA和RNA的组成单位,也是许多重要生物分子的前体。

核苷酸的合成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和多个底物。

核苷酸借助糖类分子作为底物,通过磷酸化和核酸合成途径生成。

磷酸化过程中需要时间和能量,而磷酸基的供应源来自于糖分解过程中释放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此外,一些糖类物质也直接参与到核苷酸的合成中。

例如,葡萄糖-6-磷酸和核糖-5-磷酸是核苷酸的直接前体。

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首先,糖代谢提供了核苷酸合成所需的底物和能量,保证了细胞内核苷酸的稳定供应。

其次,核苷酸代谢过程中一些中间产物也能参与到糖代谢中。

例如,鸟苷酸和腺苷酸可以被还原为鸟糖-6-磷酸和腺糖-6-磷酸,进入糖分解途径供能。

此外,核苷酸代谢还涉及到催化核苷酸降解的酶,这些酶的活性和存在与糖代谢的调节机制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糖代谢与核苷酸代谢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糖代谢为核苷酸代谢提供底物和能量;核苷酸代谢中的中间产物参与到糖代谢过程中;同时,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之间的酶和调节机制也存在相互影响。

这些联系使得糖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紧密交织的代谢网络。

对于深入理解这个网络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揭示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代谢和糖代谢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分解代谢反应(catabolic reaction):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谢反应。

2.合成代谢反应(anablic reaction):合成用于细胞维持和生长所需分子的代谢反应。

3.反馈抑制(feedback inbition):催化一个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酶受到同一途径终产物抑制的现象4.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ition):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

5.标准自由能变化(△GO):相应于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atm(=101.325KPa),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不是mol/L)下发生的反应自由能变化。

△GO′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6.标准还原电动势(EO′):25℃和pH7.0条件下,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ol/L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7.酵解(glycolysis):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

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8.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Eg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

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9.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10.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

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

11.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AC),Krebs循环。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 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12.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13.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收乙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14.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re parhway):那称为磷酸已糖支路。

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15.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从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开始,经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坏血酸的途径。

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坏血酸的动物体内,才可以通过该途径合成维生素C。

16.无效循环(futile cycle):也称为底物循环。

一对酶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

Eg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净反应实际上是ATP+H2O=ADP+Pi。

17.磷酸解(phosphorolysis)作用::通过在分子内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脂键而使原来键断裂的方式。

实际上引入了一个磷酰基。

18.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

19.尾部生长(tailward growth):一种聚合反应机理经过私有化的单体的头部结合到聚合的尾部,连接到聚合物尾部的单体的尾部又生成了接下一个单体的受体。

20.糖异生作用(gluconenogenesis):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21.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的电子受体分子氧(O2)22.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

23.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notic theory):一种学说,主要论点是底物氧化期间建立的质子浓度梯度提供了驱动ADP和ATP和Pi形成ATP的能量。

24.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Eg2,4-二硝基苯酚。

25.P/O比(P/O ratio):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成ADP的摩尔数。

电子从NADH传递给O2时,P/O=3,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2。

26.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compound):在标准条件下水解时,自由能大幅度减少和化合物。

一般是指水解释放的能量能驱动ADP磷酸化合成ATP的化合物。

27.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或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将CO2转化为的机化合物的过程。

28.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在叶绿体ATP合成酶的催化下依赖于光的由ADP和Pi合成的ATP过程。

29.乒乓反应(ping-pong reaction):在该反应中,酶结合一个底物并释放一个产物,留下一个取代酶,然后该取代酶再结合第二个底物和释放出第二个产物,最后酶恢复到它的起始状态。

30.核苷酸磷酸化酶(nucloside phosphoryal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磷酸酯的酶。

31.核苷水解酶(nucloside hydrola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酶。

32.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例如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33.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34.痛风(gout):是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泻不充分引起的尿酸堆积造成的,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关节处。

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

35.别嘌呤醇(allopurinol):是结构上烦恼于黄嘌呤的化合物(在嘌呤环上第七位是C,第八位是N),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常用来治疗痛风。

36.自杀抑制作用(suicide substrate):底物烦恼物经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变成了该酶的抑制剂,例如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就属于这种类型。

37.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syndrome):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

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

38.激素(hormone):一类由内分泌器官合成的微量的化学物质,它由血液运输到靶组织起着信使的作用,调节靶组织(或器官)的功能。

39.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40.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响应外部信号(第一信使),例如激素,而在细胞内合成的效应分子,例如cAMP,肌醇三磷酸或二酰基甘油等。

第二信使再去调节靶酶,引起细胞内各种效应。

41.级联放大(cascade amplification):在体内的不同部位,通过一系列酶的酶促反应来传递一个信息,并且初始信息在传递到系列反应的最后时,信号得到放大,这样的一个系列叫作级联系统。

42.G蛋白(G protein):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

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

43.激素效应元件(HER):指内固醇甲状腺素等激素受体结合的一段短的DNA序列(12~20bp),这类受体结合DNA后可改变相邻基因的表达。

44.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

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45.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Y字型结构,在复制叉处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同是合成新的DNA链。

46.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以DNA为模板,催化核苷酸残基加到已存在的聚核苷酸3ˊ末端反应的酶。

某些DNA聚全酶具有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可用来校正新合成的核苷酸的序列。

47.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E.coli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

该片段保留了DNA聚合酶I的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性。

48.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49.滞后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50.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这是ReijiOkazaki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51.引发体(primosome):一种多蛋白复合体,E.coli中的引发体包括催化DNA滞后链不连续DNA合成所必需的,短的RNA引物合成的引发酶,解旋酶。

52.复制体(replisome):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包含DNA聚合酶,引发酶,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和其它辅助因子。

复制体位于每个复制叉处进行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聚合反应。

53.单链结合蛋白(SSB):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紧密的蛋白,它的结构可以防止复制叉处单链DNA本身重新折叠回双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