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器械检查内镜检查

器械检查内镜检查
结石、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等 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经ERCP证实的胆汁淤滞、胆
汁引流延缓和胆总管与括约肌压力增高 壶腹部肿瘤,引起胆管与胰管梗阻的姑息治疗 胆道蛔虫病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 患者全身情况极差,不能耐受内镜检查 食管、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狭窄,十二指肠镜无法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局部喷洒药物止血 内镜下对出血灶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
压素、凝血酶、孟氏液进行局部止血。 激光光凝治疗
内镜下导入激光,组织吸收激光的能量后将 其转化为热能使出血凝固,一般用Nd:YAG激光。 缺点:仪器体积大,价格昂贵,操作技术难度较 大。
电凝治疗
目前应用的电凝疗法包括热探头、单极、液性 单极和多极电凝治疗。利用电热凝固出血血管。由 于电热凝接触性的机械压力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 在凝固前即压迫出血血管,这就使其明显优于非接 触性热凝治疗。
结肠镜检查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 的价值。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组织学改变主要 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因此活检标本易获取。 病理组织学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克 隆病(CD)的诊断较困难,肠镜的确诊率为77.3%。 克隆病为肠壁全层炎,一般活检不能获全层标本, 有报告仅10%的标本能取到肉芽肿。
全身重症疾病难以耐受检查者。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是结肠镜检查的严重并发症。 部分患者术后有腹痛,术中有恶心、呕吐等。
结肠镜检查的诊断价值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的有效方法,对 大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都优于x线钡剂 灌肠检查。
结肠镜直视下观察粘膜,取病理活检和刷取 细胞学检查等,对诊断粘膜浅表和微小病变较为 准确,对于小癌和小息肉的诊断也优于x线检查。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指通过内镜,对人体消化系统进行检查和治疗的一种医学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诊疗也不断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从消化内镜诊疗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医学界已经开始使用沿用至今的硬式胃镜。

1901年,气腹法的发明,标志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开始。

后来,随着内镜和光源等设备的不断发展,1955年,日本医生小野田富二郎成功地使用腹腔镜达到了腹腔内的观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先进的胃肠道内镜成像设备相继诞生,如纤维内窥镜和统一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图像。

二、消化内镜技术的创新现代消化内镜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刚性胃镜,发展出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具,包括迷你内窥镜、高清晰度内窥镜、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直视下内窥镜下剪切术(ES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镜(OCT)等。

这些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的发展,诊疗质量的控制和保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此方面,德国的S3指南、日本的JGES指南、美国的ASGE和ACG等国际和本国的机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标准。

同时,内镜师的专业技能和医德也是保证内镜诊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的消化内镜诊疗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定制化。

未来可能涌现出更加先进的器械和技术,对于一些传统难以处理的问题,穿刺外科手术、激光技术、微波技术等也可能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同时,消化内镜与大数据融合将成为方向,病例数据的共享将推进内镜技术的快速进化。

总之,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并且不断增加。

消化内镜诊疗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消化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消化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 •


二.内镜的结构和原理 (一)纤维内窥镜 纤维内镜具有许多附件和某些必需的机械装置,以 提高其性能。如目镜可以进行屈光调节,使视野清晰; 镜头的方向可以向上、下、左、右地随意调节,以扩 大视野范围,基本上消除了盲区:有送气送水孔,可 以给气给水;通过吸引孔可以吸取腔内液体或气体, 使视野更清晰;还可以进行活检及照像。采用冷光源 照明,对粘膜不致引起烧伤。纤维内镜是目前诊断胃 肠等疾患的重要器械之一。

• •
7.有中度以上的心肺功能障碍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患者;
8.急剧恶化的结肠炎症(肠道及肛门急性炎症,缺血性肠炎等)、急性腹膜炎等; 9.怀疑有胃肠穿孔者,肠瘘、或有广泛严重的肠粘连者;
• •
10.怀疑为手术后腹膜炎或胃肠道肿瘤有广泛肠粘连的患者; 11.极度衰弱,不能耐受术前肠道准备及检查者;
• •

(二)、电子内窥镜 基本结构:主要由内镜(endoscopy)、电视信息系统 中心(videoinformation svstem center)和电视监视器 (televisio monitor)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成像主要依 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CCD就象一台微型摄侮机将图像经过 图像处理器处理后,显示在电视监视器的屏幕上。比 普通光导纤维内镜的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 高,而且可供多人同时观看。 电子内镜的基本结构:电子内镜的构成除了内镜、 电视信息系统中心和电视监视器三个主要部分外,还 配备一些辅助装置,如录像机、照相机、吸引器以及 用来输入各种信息的键盘和诊断治疗所用的各种处置 器具等。
(二)纤维内镜(1957~)
• 光纤的不断发展,为纤维胃镜奠定了基础。 1957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纤维内镜,从而 开始了纤维光学内镜阶段。80年代日本把 目镜图象传输到屏幕上观看,类似“电子 内镜”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通用课件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通用课件

指导治疗
超声消化内镜技术还可以 用于指导治疗,如确定病 变的位置和深度,为手术 提供参考。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无创检测消化道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是一种无创的 检测方法,通过发射激光束到消 化道表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
光信号,进行分析。
高精度检测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能够检测到消化 道表面的微小变化,如微小隆起、 凹陷等,并且能够测量出这些变化 的深度和形状。
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消 化内镜的操作,减轻医生的工作 负担,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病理分析
人工智能可以对消化内镜获取的 病理组织进行自动分析,帮助医
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情。
远程医疗技术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1 2 3
远程诊断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医生可以在线对消化内镜图 像进行分析和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 高效的服务。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通用课件
• 消化内镜技术概述 • 消化内镜技术新进展 • 消化内镜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消化内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消化内镜临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 消化内镜临床应用的前景展望
01 消化内镜技术概 述
消化内镜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消化内镜
第二代消化内镜
第三代消化内镜
诊断准确性提高
由于图像清晰度的提高, 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病 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患者体验改善
高清消化内镜技术能够减 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提高患者的体验。
放大消化内镜技术
观察消化道黏膜细节
放大消化内镜技术可以将图像放大,使医生能够观察到消化道黏 膜的微小细节,如微小血管、表面结构等。
诊断早期病变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 检查方法,通过口服 胶囊进行胃肠道检查。 胶囊内镜具有无痛、 无创、安全、便捷等 优点,适用于不愿接 受传统胃镜或肠镜检 查的患者。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一、消化内镜的发展内镜一词的英文为“ endoscopy ”,起源与希腊语,系由字母“ endo ” ( 内部之意) ,与动词“ skopein ”(观察之意)组合而成,原意为窥视人体深部腔道的一种方法。

自1805 年德国Bozzini 首创利用蜡烛光作光源,应用一根细铁管窥视泌尿道以来,医学内镜有了飞速发展,其过程可大致分为 4 个时期。

早期硬式内镜(1805-1932 )早在1805 年,德国Bozzini 首先提出了内镜的设想,利用烛光,通过内镜看到了直肠、泌尿道的内腔。

1826 年法国Segales 制成了膀胱镜与食管镜。

1853 年法国Desormeaux 利用以酒精和松节油混合液体作为燃料的煤油灯伟光源,观察尿道、膀胱、直肠、子宫等器官。

1868 年德国Kussmaul 在表演吞剑术的启发下,制成第一台直管内镜。

他是由一根尖部装有软塞,粗1.3cm, 长47cm 的金属管制成,利用Desormeaux 灯照明。

由于硬性部太长,加上照明不足,因而无法清楚的看到胃腔。

1880 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就出现了用电灯或小电珠作为内镜的光源。

1881 年Mikulicz 制作了一根长65cm,14mm 直径的硬管视胃镜,在胃镜中下1/3 处做成30 ?弯曲,尖端装一小灯泡,并有空气通道供注气用。

它的这一想法使内镜初步具有实用价值。

但这类硬直的内镜查到管腔弯曲多变的上消化道中去,不仅操作上相当困难,而且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与损伤。

加上小电珠或钨灯丝外部反射光源照明度很低,因而窥视中存在较多的盲区。

半可曲式胃镜(1932-1957 )1923 年Wolf-Schindler 研制出半曲式胃镜(semiflexible lens gastroscope ), 它是由近段的硬性部和远段的软管组成,由26 块段棱镜构成。

由于镜身大部分可弯曲,从而使胃粘膜可视面积大为增加。

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内镜检查的种类包 括胃镜、肠镜、十 二指肠镜等,不同 种类的内镜检查可 以检查不同的消化
道部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常见的内镜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通过口腔进入 胃部,观察胃部病变
肠镜检查:通过肛门进入 肠道,观察肠道病变
十二指肠镜检查:通过口 腔进入十二指肠,观察十 二指肠病变
食管镜检查:通过口腔进 入食管,观察食管病变
胆道镜检查:通过胆道进 入胆囊,观察胆囊病变
腹腔镜检查:通过腹腔进 入腹腔,观察腹腔病变
内镜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内镜检查:直接观察 消化道内部,准确度

X光检查:只能看到 消化道外部,无法直
接观察内部
超声检查:只能看到 消化道外部,无法直
接观察内部
核素扫描:只能看到 消化道外部,无法直
接观察内部
内镜检查与其他检查 方法相比,具有更高 的准确性和直观性。
05
食管异物:异物卡在食管内,影响 食物通过
食管癌:食管黏膜增厚、粗糙、溃 疡、出血等
02
食管狭窄:食管壁增厚、狭窄,影 响食物通过
04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端括约 肌功能障碍,影响食物通过
06
胃部疾病的内镜表现及诊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胃炎: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胃溃疡:胃黏膜缺损、溃疡形成,可伴有出血、穿孔等 胃癌:胃黏膜增厚、溃疡形成,可伴有出血、穿孔等 胃息肉:胃黏膜隆起,可伴有出血、穿孔等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交界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 胃部疾病的内镜诊断:通过内镜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结合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1930年,德国 医生恩斯特·库 尔特·冯·海登堡 发明了结肠镜

消化内镜的结构与分类

消化内镜的结构与分类
❖ 疑似早期食道癌 ❖ 疑似早期胃癌 ❖ 早期上消化道癌症筛查
俗称Z型肠镜或可以注水的肠镜
适应范围
❖ 肠道早期癌症的诊断 ❖ 肠道EMR、ESD术 ❖ 肠道出血止血术 ❖ 疑似出血或需注水的情况下 ❖ 阑尾支架置入
俗称肠镜大镜子
适应范围
❖ 主要用于肠道支架植入术
十二指肠镜
十二指肠镜
❖ 包括:JF-260V、TJF-260 JF-240、TJF-240
1957年 至
1983年
纤维胃镜:随着纤维光学系统的建立,美国人制成了第一台 纤维内镜。
1983年至今
电子胃镜:1983年美国Weloh Allyn公司首先开发了世界上第 一台电子胃镜,经视频处理器处理在监视器上成像。
消化内镜的分类
1
按检查部位
2
按成像原理
3
按结构性能特点
按检查部位
1
胃镜
2
十二指肠镜
俗称J型镜或注水镜
适应范围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治疗 ❖ 内镜下EMR、ESD术 ❖ 疑似胃内出血患者 ❖ 内镜下止血术 ❖ 内镜术后可能出血患者 ❖ 超声内镜
俗称小镜子
适应范围
❖ 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 内镜下肠道支架植入前备用 ❖ 疑似食道肿物患者 ❖ 儿童内镜检查
俗称放大染色内镜
适应范围
5 经过影像信息中心将这些电信号经过贮存和处理
6 最后传输到电视监视器中在屏幕上显示出受检脏器的彩色粘膜图像
超声内镜
❖ 超声探头结合内镜检查, ❖ 通过超声发生器驱动超声探头,应用超声技
术在腔内进行扫描,可以发现黏膜下的许多 病变, ❖ 通过超声扫描获得消化道管壁各层的组织学 特征及周围邻近器官的超声影像,

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有 150 多年的历史

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有 150 多年的历史

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有 150 多年的历史,在 2000 年以前,经历了硬式内镜 (1868~1932 年) 、半曲式内镜 (1932~1957 年) 、光导纤维内镜 ( 1957 年至今) 、电子内镜 ( 1983 年2000) 4 个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后,胶囊内镜的出现标志着消化内镜技术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之诞生。

1、胶囊内镜的发展史胶囊内镜 ( capsule endoscopy) 又名无线胶囊内镜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是由两个独立研究组联合攻关完成的 1 。

伦敦研究组 1994 年发布了研究意向,1997 年用电荷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技术无线照相机获得第一张胃内镜图像。

Idden 等于 1997 年描述了这一无线内镜视频系统。

而以色列研究组首先认识到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 (complemen2 tary metal oxide silicon,CMOS) 在胶囊内镜中的价值,并制造出可用于人的 CMOS 装置。

1999 年 8 月经伦理委员会的允许,进行了第一例志愿者研究。

2000 年 4 月由以色列 GIVEN 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正式面世,其商品名为杰文诊断图像系统,并于 2001 年 8 月获FDA 认证,准许运用于临床2 。

胶囊内镜的问世,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也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了新的革命,最重要的是它为不宜行有创性检查的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2 胶囊内镜的构造及性能杰文诊断图像系统由 M2A 胶囊内镜、无线接收记录仪、工作站三部分组成。

M2A 胶囊内镜,因其外形似药用胶囊而得名,目前使用的胶囊,大小为 11mm ×27mm,重约 3. 7g3 。

胶囊外壳由防水、抗腐蚀的特殊材料制成。

胶囊前端为光学区,内置短焦镜头、发白光二极管、CMOS 摄像机,中部为电池,尾部为发射器和天线。

消化内镜发展史

消化内镜发展史

消化内镜发展史1发展前景消化内镜是一种现代医疗技术,是通过对患者消化系统内部进行检查和诊断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可以发现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病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这些疾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升级,为人们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为你介绍消化内镜的发展史。

2起步阶段20世纪初,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病史以及外科手术。

直到1918年,德国内科医生Kelling通过引用电的原理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胃镜,开始了消化内镜检查的历史。

这台胃镜主要由一根金属管和一枚小灯泡组成,可以向上和向下转动以便于观察胃壁。

但这台胃镜存在着很多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灯泡光照度不足、进入胃腔的长度不够以及操作不便等。

虽然它的出现缓解了人们对消化系统疾病检测的需求,但实际上相对于现在的消化内镜技术而言,它更像是一种简单的观察工具。

3兴起的原因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消化内镜技术也得到了高速发展。

1965年,日本医师伊夫曼在研制胆道镜时,首次提出了纤维胃镜技术。

在纤维胃镜的内部,细直观镜通过光纤传递光信号,被人眼可见。

这样消化内镜的观察角度变得更加广泛透彻,这为医疗工作者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撑。

另外,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医疗设备制造的技术进步。

医疗器械制造公司纷纷进入消化内镜市场,提供更先进的材料和工艺,使纤维胃镜的质量和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今,消化内镜已成为了现代医疗检查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技术升级1985年,美国洛克希德研究所开发出CCD摄像机技术,这项技术使内镜的成像质量任是大大提升,能够直观地观察细微的病变部位,对诊断提升了极大的帮助。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先进的放大气球技术应用于胃肠道疾病诊断,再次促进了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

此外,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在屏幕上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内镜检查中的病变部位,使诊断和治疗更为精准和安全。

有图有真相!消化内镜功能竟如此强大

有图有真相!消化内镜功能竟如此强大

有图有真相!消化内镜功能竟如此强大1内镜设备的演变消化内镜从硬质内镜到纤维内镜,最后发展到电子内镜最早的胃镜是德国人库斯莫尔在1868年借鉴江湖吞剑术发明的库斯莫尔管,它其实就是一根长金属管,末端装有镜子。

但因为这种胃镜容易戳破患者食道,因此不久就废弃了。

1932年,Wolf和Schindler共同研制成功半可曲式胃镜,能观察到大部分胃黏膜,为胃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胃镜的雏形—硬质胃镜1950年,日本医生宇治达郎成功发明软式胃镜的雏形——胃内照相机。

1957年,美国HirschoWitz研制成了第一台纤维胃镜,利用冷光源和光导纤维进行传像。

1984年Olympus 公司推出大钳孔全防水内镜系统,标志着纤维内镜的发展趋于成熟。

软式纤维胃镜1983年美国Welch Allyn公司首先研制出电子内镜,通过CCD 经光敏集成电路摄像系统,将图像清晰显示在监视器上并可通过电脑视频处理系统对图像储存、编辑和传输,使内镜的应用进入全新时代。

全新一代蓝激光内窥镜系统新的内镜设备1. 超声内镜系统1980年美国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与普通内镜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此后超声内镜器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超声内镜检查以及镜下介入治疗是消化内镜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2. 胶囊内镜最早由以色列开发研制,形如胶囊,属一次性用品,含有闪光装置和摄像传感器。

吞服后通过整个消化道,所拍摄的图像经腹部的遥控接收器存于电脑加以分析。

胶囊内镜则随粪便排出。

胶囊内镜对小肠检查价值较大,患者痛苦少。

由中国学者发明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实现全消化道的观察、诊断。

胶囊内镜我国学者发明的磁控胶囊内镜3. 放大内镜1990年代,日本Olypus公司和Fujinon公司先后开发出放大内镜。

其工作原理是在内镜头端接近目镜的地方安装可以移动的凸镜,能将局部病变黏膜放大10~100倍,可观察到胃小凹和结肠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特征。

消化内镜护理的发展历程

消化内镜护理的发展历程

消化内镜护理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准确和无创的诊疗手段。

消化内镜护理作为一门专业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消化内镜护理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等方面来探讨其发展历程。

一、消化内镜护理的起源消化内镜护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还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领域。

当时,内镜技术仍处于萌芽阶段,医务人员对内镜的认识和应用都相对较低。

消化内镜护理的工作主要是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护士主要负责协助医生完成内镜检查和操作。

二、消化内镜护理的发展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消化内镜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镜技术的作用,消化内镜护理逐渐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首先,在内镜护理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了护士在内镜检查中的角色和责任。

其次,为了提高内镜护理的专业水平,专门的内镜护理培训机构和课程应运而生,使得护士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内镜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此外,还建立了内镜护理学会等专业组织,为护士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三、消化内镜护理的现状当前,消化内镜护理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

消化内镜护理师成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负责协助医生完成内镜检查和治疗。

消化内镜护理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熟悉内镜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此外,消化内镜护理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与医生和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协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诊疗效果。

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消化内镜护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消化内镜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简单的检查到复杂的治疗,从早期的诊断到术后的随访,消化内镜护理正逐渐涵盖更多的内容。

未来,消化内镜护理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30年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30年

消化镜技术发展30年过去30年,技术飞速发展30年来,消化镜的发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消化镜及其手术器械的更新促进了消化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诊断镜“多样化”、治疗适应证“扩大化”是当前消化镜的发展趋势。

1 电子镜为新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消化镜技术肇始于1868年,当时德国人库斯穆尔(Kussmaul)受江湖艺人吞剑表演的启示,研制出金属管状式胃镜。

历经硬式镜、半可屈式镜、纤维镜(软式镜)三个发展阶段后,消化镜技术在30年前迎来了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1983年,美国一家公司应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镜光导纤维导像术,宣告了电子镜的诞生。

电子镜的成像原理与传统镜截然不同,其通过安装在镜顶端微型摄像机的CCD,使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视频系统处理后转换为监视器上的图像。

因此,电子镜显像失真性小、清晰度高,为诊断和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也为此后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消化镜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 超声镜成为镜医师的“第三只眼”为克服超声波本身对骨性及气体界面不易通过的特性,弥补体表探测时出现盲区及镜检查的局限性,镜、超声探测仪联合装置——超声镜(EUS)登上历史舞台。

1980年,美国马格诺(Magno)和格林(Green)最先使用镜与超声结合的电子线型超声胃镜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

随着超声探头的微型化,超声镜的临床应用变成现实。

30年的迅速发展已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镜诊断技术,使镜医师的视野超越肉眼限制、拓展到表层组织以下。

目前,超声胃镜、超声肠镜及腹腔镜下超声系统已成功用于临床,尤其是超声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术(FNA)等技术可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对肿瘤TNM分期、黏膜下肿瘤以及胆胰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极大提高了消化系肿瘤诊断率。

近年,EUS在镜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提高,EUS引导的引流术、腹腔神经节阻滞、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术和顺行胆胰管手术等技术蓬勃发展。

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

早癌
胃镜下见一浅表凹陷性早期胃癌(活检证实为高分化 腺癌)
C.在注射生理盐水后内镜下见肿瘤隆起(可见电凝标记了 病灶边缘)
D.内镜下高频电切肿瘤
E.胃黏膜切除术后胃镜下所见
良恶性狭窄的内镜治疗
一、扩张术:
1.概念:
强力伸张狭窄环周的纤维组织,使局部扩张,使狭窄部一 处或几处的黏膜撕裂,强力使黏膜下肌层撕裂
治疗内镜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治疗 1.喷洒止血术 2.注射止血术 3.金属钛夹止血术 4.氩离子电凝止血术 5.电凝止血术 6.微波止血术 7.光凝止血术
内镜下注射药物
金属钛夹止血术
一、适应症:
1.急慢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直肠孤立性溃疡出血 2.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3.Dieulafoy病变出血 4.非门脉高压性胃底静脉瘤并急性大出血 5.肿瘤出血——血管残端可见性出血 6.结肠憩室出血 7.内镜治疗后出血 8.带蒂息肉切除前预防出血 9.直径小于0.5cm的穿孔并出血
超声内镜
在内镜前端安装发射超声波的振子的“超声内 镜”,这样就不仅仅是对消化道的黏膜表面,对 黏膜表层以下的状态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了
胶囊内镜:
小肠胶囊内镜 食管胶囊内镜 结肠胶囊内镜 磁控巡航胃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原理:
胶囊内镜实际上是一种一次性 使用的型数码照相机,它的大小 与感冒胶囊相近。胶囊内有一个 小型彩色照相机,患者在接受检 查时,就像吃药一样将胶囊吞服。 胶囊一进入食管就开始工作,即 以每秒钟拍两张照片的速度开始 照相。胶囊随着消化道的不断蠕 动而被向前推进,这样消化道内 的情况也就通过放大的照片被传 送到挂在患者腹部的一个小盒子 接收传感器上。医生从传感器上 下载图像数据,在电脑上进行观 看、处理,并对五万多张清晰的 照片进行分析,最终做出诊断。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咽部麻醉: 术前10~15分钟用2%的利多卡因或地卡 因喷雾,每隔1~2分钟再重复1~2次;或于术前 吞服麻醉糊剂及去泡剂(二甲基硅油)各10ml, 使咽部麻醉,以减少进镜时咽部反应。对个别精 神过于紧张者可给安定10mg及654-2 5~10mg或阿 托品0.5mg肌肉注射。
病人体位: 解开领扣及腰带,头略低向左侧,下 肢弯曲以松弛腹肌, 如有单个义齿应行取出。患 者取左侧卧位, 头-颈成直线. 于口侧垫上消毒巾, 上置弯盘,以盛接分泌液。再嘱患者轻轻咬住口 垫。
息肉切除术后随访观察。 5、体检
禁忌症: 严重的心脏病 如严重心律紊乱、心肌
梗死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 严重肺部疾病 哮喘、呼吸衰竭不能平
卧者; 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急性重症咽喉部疾患、腐蚀性食管炎、 胃、肠炎急性期;
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急性期。 脊柱畸形
胃、肠镜操作前准备
适应症: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止血
2、出血的预防
病例一
李某某 女 52岁 主诉:反复呕血3年,复发半天入院。 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 肝硬化失代偿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急诊套扎术
2015-10-16
第一次套扎
2015-10-30 第二次套扎
2016-04-10
适应症:
1、食管良、恶性狭窄至食管梗阻
2、胃癌晚期因肿瘤至胃窦梗阻
3、肠道恶性病变至梗阻、术后狭窄
病例三
翟某某 男 58岁 诊断:胃窦腺癌 胃窦、幽门梗阻 镜下治疗:胃窦、幽门肠道支架安置术 时间:2014-01-17
三、ERCP技术
适应症: 1. 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 (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 2. 胰腺疾病:急性胆源性胆源性胰腺炎、 胰腺 肿瘤、慢性胰腺炎 3.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4. 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胶囊内镜是通过图像无线传导技术,将腔内的图像储 存在随身携带的记录器中,然后导入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 和分析。由于胶囊内镜的体积小(直径10mmX 长30mm的圆 柱体),进入腔内时病人无痛苦,而且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有较大的帮助,但不能取活检和治疗,因此使用时有一定 的局限性。
第十三页,共77页。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各种新型功能各异的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胆 道、放大、超声等电子内镜以及胶囊内镜推出,显
著提高了消化系疾病的诊治水平。
第三页,共77页。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消化内镜的发展历史
硬管式内窥镜 半软式内窥镜 纤维内窥镜 电子内窥镜 超声内窥镜 胶囊内镜
第四页,共77页。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消化内镜的发展历史
1、硬管式内窥镜 1806年德国法兰克福的Bozzini制造了一种以蜡烛为
光源和一系列镜片组成的器具,用于观察动物的膀胱和 直肠内部结构,虽然未用于人体,仍被誉为第一个内窥 镜的发明人。
1879年柏林泌尿外科医生Nitze制成了第一个含光学 系统的内窥镜(即膀胱镜),其前端含一个棱镜,该内窥 镜仅被用于泌尿系统。
2、头一天禁止吸烟、饮酒,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需先做免疫四项化验检查,以避免交叉感染。 4、带心电图(60岁以上者必须有)及相关化验检查。
第十页,共77页。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窥 镜
第十一页,共77页。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镜 影 像



第十二页,共77页。
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
消化内镜的发展历史
5、胶囊内镜 由以色列Given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研制开发出一种

消化内镜应用

消化内镜应用

(五)胶囊内镜(2000年至今)
1994年消化病学家Swain在洛杉矶的世界胃肠 病学大会上论述了消化道“腔内机器人”的 可行性,并在1996年在猪胃上进行微波传输 获得成功。 1996年以色列工程师Iddan开发出无线内镜的 原型并在猪胃上得到实时图像。 1999年第一台实用型无线胃镜诞生并进行了 首例人活体试用。 2001年美国FDA批准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200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胶囊内镜通过验收并 进入临床实验。2005年正式临床应用。
(四)电子内镜(1983 年以后)
1983 年美国Welch Allyn 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电子内 镜并应用于临床。它即非通过棱镜也非通过光导纤维传 导图像,而是通过内镜顶端被称为“微型摄影机”的电 荷 耦合装置(CCD) 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视频处理 器处理后将图像显示在电视监视器上。电子内镜可与计 算机连接,进行图像处理、数据处理和打印报告。 优点: 色调再现逼真,细微病变诊断率高,图像处理高效 快捷,器械耐用。
胃镜
禁忌症: a.有严重心肺疾患者。 b.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 c.疑消化道穿孔急性期。 d.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e.口咽喉急性炎症者以及腐蚀性食管炎。
IIa
十二指肠镜
适应症: (1)疑有胰腺肿瘤而临床难以诊断者; (2)临床疑慢性胰腺炎或有复发性胰腺炎病史者; (3)肝内外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困难者; (4)胆囊或胆道疾病手术后症状复发者; (5)疑有胰胆管解剖畸形者; (6)疑有胆道肿瘤、结石而常规检查不能确诊者; (7)上腹痛疑胰、胆疾病者。
结肠镜
小肠镜
超声内镜检查的适应症
– 消化道与毗邻器官 • 恶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 累积,手术 • 粘膜下肿瘤起源和性质 • 静脉曲张程度和栓塞治疗的效果 • 十二指肠壶腹肿瘤的诊断 • 胆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胰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腔外组织 • 纵隔肿物与淋巴结的诊断 • 周围血管的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固有一死
上帝也创造了消化道肿瘤,那其实只是为了限制人 类无限繁衍,保持物种平衡,自然和谐。。。
无孔不入
最后,上帝也不忘为消化道留下了与外界相通的进 口与出口。 那正是对抗肿瘤恶魔,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起航的 地方。。。
心中的痛
尽管我们已拥有了染色、放大等诊断内镜技 术,尽管我们已掌握了EMR、ESD等治疗内 镜手段,但离美梦成真尚差一步——那就是 如何实现内镜下的实时病理诊断,以跨越 “活检+病理”这一分割内镜诊断与治疗的鸿 沟。
窄带成像(NBI)
此种技术的使用旨在观察消化道粘膜的细微结构变化,如消 化道粘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从而发现一些 在普通内镜下难以发现的病灶,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以提 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而与色素内镜相比,无需染色便可清 晰地观察粘膜腺管的形态,因此称之为“电子染色”。
NBI
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观察中上咽 部早期癌、食管上皮内癌、Barret食管、 胃结肠早期癌、炎症性肠病等。
放大内镜诊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质的诊断:鉴别正常上皮、过形成上皮、组织 异形程度和上皮性肿瘤(腺瘤和癌)。
2.量的诊断:判断癌浸润深度和范围。放大内镜 为EMR、ESD或外科手术的界定,提供了一个较 为客观的依据。
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内镜窄带谱成像术(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 技术,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 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 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的一门内镜技 术。
为4型(早癌高度可疑)。 随即进行ESD治疗。 病理结果证实为粘膜内癌,断端无癌细胞浸润。
梦想成真
内镜下独立完成早癌的诊断与治疗全过程是 内镜医生的终极梦想!
要求不高,3秒钟的掌声
3 21
合作愉快
2011
EST
NOT’S
消化内镜源于魔术世界, 在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 变化多端的飞速发展后, 实现了从诊断到微创治 疗的飞跃。现在,它又 在带领我们走入另一个 神奇的魔术世界—— NOT’S
致敬
永远怀念伟大的内镜先 驱,胃肠病学家, Rudolf Schindler!
SOS
展望2019,面对着肿瘤的肆虐,谁将成为拯救人类 的诺亚方舟?
染色内镜
我们通常所说的色素内镜,也叫染色内镜,常 用靛胭脂、乙酸、卢戈氏液等作为染色剂,可 以在任何一台内镜上应用,操作简单,价格低 廉,值得广泛推广。
染色内镜
1.粘膜结构比未染色时更加清楚 2.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得到加强,轮廓更加明显。
从而提高癌病灶、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超声内镜
内镜与超声技术的完美 结合则使体腔内的超声 检查成为可能,从而能 获得被检查部位分辨率 极高的清晰的超声图像, 弥补了体外超声检查的 部分不足,提高了超声 诊断的水平。
行了完美的结合。 ECS也不是单一的染色,而是利用美兰和Crystal violet进行 双重染色,其效果接近组织切片的HE染色。
2019的某一天
一位主诉上腹痛的老年患者来消化科就诊。 某内镜医师为其做了常规胃镜检查,在胃体
部发现隆起性病变。 随即进行Endocytoscopy检查,结果ECA分级
ESD
近20年来迅猛发展起来 的经内镜介入治疗技术, 使微创治疗的概念得以 极大的提升,也改变了 部分传统的外科手术概 念。
EST
心灵手巧的消化内镜医 生能经由内镜对患者进 行各种消化道病变的微 创治疗,使患者无需进 行传统的外科开刀手术, 经自然的消化道途径便 能完成微创的治疗目的, 从而真正实现创伤最小, 恢复最快。
一切皆有可能
放大永无止境!—— 让Endocytoscopy带领我们走进内镜下微观世界, 那里的景色很精彩! 让Endocytoscopy带领诊断内镜技术走进新时代— —内镜世界的2019,令人期待的诺亚方舟!
Endocytoscopy
让我们对Endocytoscopy来一次近距离的感性接触! ECS并非简单地增加了放大倍数,而是将染色与放大技术进
如何用最小的创伤,最小的风险,最精准的 切除病灶,同时又能保留尽可能多的正常胃 肠道及其机能,这才是21世纪胃肠肿瘤治疗 的目标与挑战!!!
我们的目标
梦开始的地方
消化内镜,正如2019的诺亚方舟,承载着人类抗击 胃肠肿瘤的希望与寄托。。。
消化“通道”
上帝创造了人类,设计了结构巧妙、功能完美的消 化道,让人类畅享美食的同时又可以吸收营养,排 污纳垢。。。
此外,普通内镜和NBI两种工作模式的 转换过程简单易行,只需要按动一个按 钮即可。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
胶囊内镜(也称无线内 镜)则突破传统的内镜 概念被有选择地应用于 可疑小肠病变的诊断。
胶囊内镜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技 术不断完善。但无论是上消化 道还是下消化道均采取机械插 入式的方法,给患者带来不适 或痛苦,有时甚至需在麻醉下 进行。如今,胶囊内镜一改传 统机械插入方法,首次做到了 在患者毫无痛苦的状况下获得 整个小肠的影象资料,是消化 道系统无创伤性诊断的一种革 命性的技术创新,是消化内镜 技术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只有药丸大小(26×11mm) 重量仅3.7克)
大刀阔斧,怎一个“残”字了得
面对胃肠肿瘤,传统的外科手术,面对一个0.5cm 的胃癌与一个3cm的胃癌,选择的是几乎一样的胃 大部切除。患者的命保住了,但却要带着残胃,经 常在返流性食管炎、消化吸收障碍等的折磨中度过 余生。
内镜、微创、Normal
医学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医生的使命不能 仅停留在“救死扶伤”!我们在挽救生命的 同时,更要保证生命的质量。
无痛技术
无痛胃镜与无痛肠镜技 术,包括清醒镇静技术 及静脉麻醉技术,使被 检者的舒适性大为提高 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 应用。
常规武器
目前胃、肠镜检查已成 为具有消化内镜技术医 疗单位的常规的诊断手 段。
小肠镜
双气囊小肠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使弯 曲细长的小肠的内镜检 查成为可能。
小肠镜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 官,成人全长约5~7米,占消化 道全长的75%,曲曲折折“盘踞” 于人体中下腹部位,距口和肛门 都很远,小肠管腔长而游离、迂 曲,使内镜进镜和观察很困难。 传统的胃镜只能观察到食道、胃 和十二指肠降段,结肠镜只能观 察到结肠起始处回盲部,对于整 个小肠而言,属于盲区。双气囊 电子小肠镜在内镜构造和进镜方 式上都进行了改良,它不仅能够 观察全部小肠,还能在检查过程 中进行活检、止血、息肉切除、 注射等治疗,从而弥补了小肠疾 病内镜诊治的空白。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EUS)可以清楚地显示消化道管壁三强 两弱的回声结构,可以鉴别病变是来源于黏膜层、 黏膜下层,还是壁外生理性或病理性压迫,使鉴别 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并且能进行肿瘤 术前国际癌症病期(TNM)分期。
放大内镜
放大内镜
放大内镜
目前的电子放大内镜放大倍数可达100倍左 右,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可以 清晰显示消化道粘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等微 细结构的变化,结合染色内镜或窄带成像, 能进一步提高消化道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