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行波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导行波的概念:
由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场H 都是x 、y 、z 三个方向的函数。
导行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A) 横电磁波(TEM 波):
TEM 波的特征是:电场E 和磁场H 均无纵向分量,亦即:0 , 0==z z H E 。
电场E 和磁场H ,都
是纯横向的。
TEM 波沿传输方向的分量为零。
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中传播的。
(B) 横电波(TE 波):
TE 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磁波”(H 波),其特征是0=z E ,而0≠z H 。
亦即:电场E 是纯横向
的,而磁场H 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 波):
TM 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E 波),其特征是0=z H ,而0≠z E 。
亦即:磁场H 是纯横向的,
而电场E 则具有纵向分量。
TE 波和TM 波均为“色散波”。
矩形波导中,既能传输mn TE 波,又能传输mn TM 波(其中m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x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y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2) 色散波的特点:
由于TE 波及TM 波与TEM 波的性质不同。
色散波就有其自身的特点:
(a) 临界波长c λ:
矩形波导中传播的色散波,都有一定的“临界波长”。
只有当自由空间的波长λ小于临界波长c λ时,电磁波才能在矩形波导中得到传播。
mn TE 波或mn TM 波的临界波长公式为:
2
2
2⎪⎭
⎫ ⎝⎛+⎪⎭⎫ ⎝⎛=
b n a m
c λ (6-2-1)
(b)波导波长g λ和相速V 、群速Vc :
色散波在波导中的波长用g λ表示。
波导内由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而成的合成波,其相平面传播的速度称为相速V 。
群速c V 是表示能量沿波导纵向传播的速度,其关系为2c V V
c =⋅。
因为,波导中电磁波
是成“之”字形并以光速传播的。
所以,波导波长g λ将大于自由空间的波长λ。
同时,相速V 也大于光速C 。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2
1⎪⎪⎭
⎫ ⎝⎛-=
c
g λλλ
λ (6-2-2)
2
1⎪⎪⎭
⎫ ⎝⎛-=
⋅=c
g c f V λλλ (6-2-3)
图6-2-1示出了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的方向。
(3) 反射系数Γ和驻波比ρ:
波导终端接入负载后,由于负载性质的不同,
电磁波就将在终端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
如用
Z c
表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用Z L 表示负载阻抗。
则反射系数Γ为:
L
C L
C j Z Z Z Z e +-=
Γ=Γϕ (6-2-4)
可见,反射系数Γ是个复数。
当特性阻抗c Z 与负载阻抗L Z 相等(即接入匹配负载)时:0 =Γ,
入射波全部被负载吸收而无反射。
图6-2-1 平面波的传播
当终端短路(微波技术中的短路是指系统终端接入全反射负载,即0=L Z )时:1 =Γ,入射波
被负载全部反射。
微波技术中,还经常使用驻波比
ρ来描述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情况。
波导中驻波比ρ被定义为:波导
中驻波电场最大值和电场最小值之比,即
m in
m ax
E E =
ρ (6-2-5)
驻波比ρ与反射系数Γ之间的关系应为:
1 1Γ-Γ+=
ρ (6-2-6)
由此,从图6-2-2中(a)、(b)、(c)可看出电场在波导中的分布情况。
(a) 在负载匹配情况下有:
0 =Γ及1=ρ;波导中传播的是“行波”,其幅值为i
E ;
(b) 在负载短路情况下有:
1 =Γ及∞=ρ;波导中传播的是“纯驻波”,其幅度值为2i
E ;
(c) 在其它任意负载下有:1 0<Γ<及∞<<
ρ1;波导中传播的是“行驻波”,其幅度值为
i
E ) 1(Γ+。
传输线的目的是要无损的传输功率,故常希望工作在负载阻抗匹配的情况下。
(4) 10H 波:
由公式(6-2-1)可知,矩形波导中临界波长c λ的最大值应出现在m =1,n
=0的情况下(此时:
a c c 2max ==λλ)。
这就是H 10波。
H 10波被称为矩形波导中的“主波”,也是最简单、最有用的波
形。
一般矩形波导所激励的都是H 10波。
下面将讨论,10H 波中电磁场的简单结构。
(a)电场结构:
10H 波中电场E 只有y E 分量。
其电力线将与x-z 平面处处正交。
如图6-2-3所示。
在x-y 平面内,
)(0)sin(
z t j y e a
x
E E νωπ-=,说明电场强度只与x 有关,且按正弦规律变化。
在x =0及x =a 处(即:波
导中的两个窄边上)。
y E =0。
在2
a
x
=
处(即:波导宽边中央),由此,max y y E E =。
由于,能量是沿
z 方向传播的。
因此,y E 将沿z 方向呈行波状态,并在2
a x =的纵剖面内,y E 沿
z
轴也是按正弦分布。
(b)磁场结构:
10H 波中磁场H 只有x H 及z H 分量。
其磁力线将分布在x-z 平面内。
由于,y E 和x H 决定着电磁波沿z 方向传播的能量,就必然要求y E 与x H 同相,即沿z 方向在y E 最大处,x H 也最大,在x 方向上,x H 是呈正弦分布(与y E 同相)。
所以x H 在横截面和纵剖面的分布情况也与y E 相同。
l
l
O
λg
λg
12E E i E E i
E E i ΓΓ))E i (b)
(c)
图6-2-2 不同负载情况下电场在波导中的分布图
在讨论z H 分布时,必须注意到,在z =0的截面上,z H 沿x 方向是呈余弦变化,即在x =0及x =a
处,z H 有最大值,而在2
a
x =
处,则有z H =0。
10H 波场的特点可以归结为:
a. 只存在y E ,x H ,z H 三个分量;
b. y E 和x H 均按正弦规律分布,z H 按余弦规律分布。
因而y E 和x H 同相,并与z H 反相。
图6-2-3显示了10H 波电磁场在矩形波导中 (6) 微波频率的测量:
频率的测量是微波测量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实验将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的方法来
测量频率。
(a) 直接测量法
横截面纵截面
顶视图
a) H 10波电场结构图
Hz
Hy
a b
λg
b) H 10波磁场结构图
c) 波电磁场结构总图
图6-2-3 矩形波导中H 10波的电磁场分布图
使用外差式频率计或是数字微波频率计就能直接读出频率的数值。
亦可以使用吸收式空腔波长计,利用空腔做为谐振系统,并通过机械装置进行调谐。
当吸收式波长计的腔体被调节到谐振点时,输入到指示器的功率最小。
此时即可由波长计中的螺旋测微计的读数D ,通过D ~f 曲线查出被测的微波频率。
本实验就是使用这种方法作为直接测量的。
(b) 间接测量法
一般是使用测量线,先测出波导波长g λ,然后由公式:
2
1⎪⎪⎭
⎫ ⎝⎛-=
c
g λλλ
λ
计算出待测微波信号在自由空间的波长λ,最后再由波长λ与频率f 的关系求出频率。
上式中:
g λ − 波导波长;
λ − 自由空间波长;
c λ − 波导的截止波长。
在三公分微波系统中,波导的尺寸:a ×b =22.86mm ×10.16mm 。
对于10H 波而言,截止波长c λ=2a =45.72mm 。
微波系统中接入不匹配负载时,就将出现驻波,使用测量线就能很方便地测量出相邻两个波长点之间的距离:212
g D D λ=-。
图6-2-4示出了通过驻波波节点的位置来找出波导波长g λ的方法:
的分布。
应当注由于在驻波波节处指示仪器的数值很小,且驻波波节处波形的变化很陡,因而就很难找到波节点准确位置。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可利用波节点两侧波形对称的特点,采用“等电位法”进行。
所谓等电位法,就是先在任意一个波节点1D 的左右两侧找出1 及2 两个位置,使指示
仪器微安表的读数均为
1a ,则此波节点的正确位置为:2
211 +=D ;
同理,可在相邻波节点D 2的左右两侧找出3 及4 ,则:2
4
32 +=D ; 所以,2
22/2
14312 +-
+=
-=D D g λ
(6-2-7)
(7) 驻波比的测量:
产生驻波的原因是由于负载阻抗与波导特性阻抗不匹配。
因此,通过对驻波比的测量,就能检查系统的匹配情况,进而明确负载的性质。
本实验一般都是在小信号状态下进行测试,为此检波晶体二极管都是工作在平方律检波区域(检波电
流2
E ∞I ),故应有:min
max
I I =
ρ。
使用测量线测试驻波比,可直接由测量线探针分别处于驻波波腹及波节位置时的电流表读数m ax I 及
m in I ,求出驻波比。
但是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最好还是将微波信号源加以1KC 的方波信号进行调制。
此
信号由选频放大器放大。
在其指示电表上就能读出有关的电流值、分贝值或是直接读出驻波比值。
下面分别叙述以上三种数值的具体读法:
(a) 直读法:
选频放大器电表表盘下方备有“驻波比”刻度,可用来直接读取微波负载的驻波比。
方法是:先将测量线探头置于驻波波腹处,在适当选择放大器“分贝”开关的基础上,调节放大器的“增益”旋钮,使指示满刻度(即:驻波比为“1”处)。
再将探头移至波节位置,此时指针所指示的驻波比数值就是被测负载的ρ值。
(b)分贝法:
同上法;只是在波腹处(选频放大器指示电表在满刻度时)。
应读为“0”分贝。
而波节处的分贝数被读取后即可查阅附录中“分贝与电压比”关系表,得知此负载的驻波比值。
(c)电流法:
在指示满刻度时,电流读数为100μA (Imax 值),而波节处的电流读数即为:m in I 。
再根据平方律检波公式求出ρ值。
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这三种方法都是在测ρ<3.16的负载时是适用的,如被测负载的驻波比
处于3.16<
ρ<10时,还必须将“分贝”开关顺时针换过一挡。
顺时针换过一挡“分贝”开关后,① 对“直读法”:其
ρ值应读取下面一行3.16~10; ②对“分贝法”:应在表盘指示的分贝数上再加10分贝。
③
对“电流法”:其m in I 值应为未换挡时的10
1。
根据同样的道理,你应当能判断出“分贝”开关顺时针转
换二挡、三挡时,该如何读数了。
(8) 功率的测量:
本实验使用GX-2A 型微瓦功率计来测量微波功率。
当功率计探头接入系统终端时,就构成了微波系统的负载。
探头内装有铋锑热电偶,可将微波产生的热能转换成电能,并直接由功率计表头上的读数得知被测功率值。
如果忽略传输线本身对信号的衰减,并假设功率计探头的阻抗Z L 与微波系统的特性阻抗Z C 相匹配(即:Z L =Z C ),则信号源输出的功率将全部为负载所吸收。
但在一般情况下,功率计探头的输入阻抗Z L 不可能做得完全与微波系统的特性阻抗Z C 相匹配(即:Z L ≠Z C ),则一部分功率将会由探头反射回来,它正比于
探头的功率反射系数
2
Γ。
这种损耗称为:“反射损耗”。
此时功率计所吸收的功率应为:
)1(2
Γ-=H L P P ;
其中:
P L − 功率计所测得的功率值; P H − 系统终端输出的真实功率;
Γ − 反射系数(1
1
+-=
Γρρ); 另外,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线本身也会对信号源的输出功率P 0产生一定的衰减,这种衰减称为“插入
损耗”。
它主要是由于系统中的隔离器、可变衰减器等元件对信号功率P 0产生的衰减所致(其他元器件的
衰减可忽略不计)。
隔离器的正向功率衰减为1db (即:经隔离器后,输入功率就有1.259倍的衰减)。
只要可变衰减器的指针是放在“0”的位置,就不会引入衰减。
为此,经传输系统衰减后,系统终端的实际功
率为:
P P K P H ==001259.。
式中,1/K 是以倍数表示的微波元件的插入损耗;
至此,不难得出微波信号源所发出的功率应为:
L P K P ⋅Γ
-=
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