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张玫

一、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运用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带着“你眼中的优秀摄影作品”的问题,上网查找优秀摄影作品,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品。这样做,一是让学生提前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二是通过查找、甄选优秀作品,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思考并形成探究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三是提交的作品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注的方向、兴趣点、认知面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教师共同欣赏优秀的、有特色的摄影作品,分析摄影创作的几大要素:主体与主题、取景与构图、用光与工具等,思考、体会作品传达了怎样的视觉效果与主题思想,从而渗透摄影艺术的基本知识与审美。第二课时通过用相机进行摄影实践,学习利用摄影知识与技法捕捉生活之美,中间渗透主题思想与审美情趣,并进行分享评价;课后要求学生拍摄风景或纪实题材的作品,上传至信息平台,分享交流与评价,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本课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整个过程从赏析、体会、分析,到发现、捕捉、记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能够引发学生对更广泛题材的拍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的审美追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摄影艺术题材分类与创作原则;

了解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

了解相机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摄影创作中的要素:取景、构图、相机使用、用光等知识,进行摄影实践。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的审美追求。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

2.了解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

将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与相机的使用方法结合,运用于摄影实践。

五、教学方法

任务实践法、信息化教学法、演示法等。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演示

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

音乐素材若干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摄影艺术

【课程导入】(约5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摄影图片,这些图片具有不同的题材、光感等。

通过刚才的欣赏,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使得摄影作品成为优秀的、成功的作品?(答有:光线、拍摄角度、取景构图、拍摄内容、瞬间捕捉精彩等。)

那么这些因素在摄影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和运用呢?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作品共同分析学习。

【新课讲授】(约35分钟)

摄影即用光描绘,是19世纪重要的发明之一。摄影既是一门影像技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

摄影表现的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等,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加拿大艺术家杰夫·沃尔说:“摄影术创造了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现代摄影是用纪实手法,再现世界;用艺术手法,表现世界。

摄影是利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运用摄影技术和摄影技巧创作作品。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意外,还须讲究构图、用光、影调或色调、曝光等摄影造型要素,以及后期制作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艺术的特征。

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情与教学设计有侧重地选择讲解)

摄影创作原则

1.主题突出原则

2.突出重点原则

3.创新原则

分别通过作品来感受、分析、说明。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理解。

摄影用光

光是摄影的重要因素,也是造型手段之一,没有光就没有影。摄影常用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光的作用:光是表现被摄对象外形特征的因素;光是表现主学生思考并回答:

光线、拍摄角度、

取景构图、拍摄内

容、瞬间捕捉精彩

等。

欣赏、体会、思

考、分析。

欣赏、体会、思

考、分析

欣赏、体会、思

考、分析

欣赏、体会、思

考、分析

带着新知识进行实

践体验。

鼓励学生发言的同

时也再次强化其对

重点知识的理解。

欣赏、体会、分

析、理解

欣赏、体会、分

析、理解

记录准备

回忆并回答。

观察、理解并记

录。

分组拍摄、交流。

上传组内推荐作

品。

展示、评价(自评

与互评)。

直观分析摄影要

素,引入学习内

容。

交代摄影的总体

思路。

了解光对摄影效

果的重要影响。

体会摄影的构图

美及其要义;

难点初涉。

从最贴近自己的

人物着手学习与

体验;

重点突出。

利用手机,通过

最简单、便利的

方式将摄影重点

知识加以实践和

巩固,实践重点

知识与技能,推

进对难点的进一

步学习与掌握。

拍摄题材拓展。

拍摄题材拓展。

为下节课的摄影

实践做好准备。

根据不同学情与

条件,选择不同

形式的教学实践

活动。

回忆已有知识,

为接下来学习新

知识与实践做好

知识的链接准

备。

了解相机的基本

题的因素;光是营造环境气氛的因素;光是表达感情的因素。

分别举顺、侧、逆三种光源的摄影作品进行赏析理解。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光源与作品效果的关系。

三、摄影构图(分别通过作品赏析理解。)

摄影构图是指摄影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的安排,是作品艺术美学的重要方面。

构图的原则:

1.突出拍摄主体,揭示作品主题思想;

2.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3.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知识链接:构图的基本规律

根据构图的原则与要求,若想构图有视觉冲击力就必须选择高视点拍摄大场面,即俯视。

为了使被摄体突出往往需要尽可能地靠近被摄体,即利用透视关系。为了使被摄体显得高大,则需要使用低视点,即仰视。

为了取得独特的效果则可能要用窄视角(望远镜头)来使被摄主体充满画面或压缩透视关系,或者使用广角镜头充分包含被摄体,或夸张透视关系。

运用透视关系和景深效果,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在构图时常用的做法是把景物的视觉中心(趣味中心)安排在画面的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

构图中常用的还有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十字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形式。

摄影基本题材(教师可根据时间、学情,选1-2种题材做重点讲授与实践)

(一)人物摄影

人物摄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为拍摄主体,通过描绘其外貌形态来反映其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或表现人物在某些特定场景中的姿态容貌,是人们接触得最广泛的摄影题材。

人物摄影拍摄原则:(结合作品赏析、体会)

1.扬长避短,也就是说要利用拍摄技巧,突出被摄者外貌上的优点,而掩饰其缺陷。

2.抓取生动的自然姿态和表情。

3.构图新颖。

4.突出主题。

5.不要在很近的距离上拍摄头部特写。

知识链接:光线(顺光、侧光、逆光)的运用

1.顺光就是光线直射到人物的正面,让人物面对阳光的方向,或使用结构与功能,以便实践操作。

明确实践任务及要求;突破教学难点。

及时分享、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巩固知识与技法,同时鼓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评价标准(实践目标)。

闪光灯进行正面补光。顺光拍摄使得人物面部明亮。

2.侧光是光线从人物的左前方或右前方射到人物的面部,在人物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人物脸部有立体感。

3.逆光是人物背对光源,逆光拍摄容易造成人物面部曝光不足,面部表情无法看清楚。逆光拍摄人像时,要对着人物面部测光或用反光板、闪光灯进行补光,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曝光效果。

练习与体验

人物摄影:请同学利用手中的手机在教室内寻找不同光源下的人物、静物或小情景进行拍摄,体验不同效果。

要求:

1.捕捉你认为最生动的人或事物;

2.注意运用构图原则;

3.注意光源角度与变化;

4.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作品进行分享展示;

5.5分钟内完成上述活动。

6.分享并说明自己的拍摄想法。

(二)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是展现摄影艺术魅力最好的表现形式,风光摄影主要是以自然风光和园林风光为主,还包括城镇风光、乡村风光、工业风光等。

拍摄表现方法:(结合作品赏析、体会、理解)

1.选定拍摄主题,选择拍摄主体,然后实现构思好的主题。主体的确定要反映作者所选择的主题。

2.明确主体,确定画面关系。明确主体之后,要从取景的方向、角度、距离等方面来确定被摄主体与陪体、背景和整个画面的关系。

3.运用色调表达思想感情、烘托主题。色调在彩色风光摄影中占有主导地位,是画面的基调。不同的色调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4.选择光线、用光造型、强化主题。

5.一年四季的变化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些题材也是风光摄影最具表现力的主题。

思考与探究:

一样的风景,为什么有人拍得非常出色,而有人拍得平淡无奇?想一想是否与拍摄的位置与角度有关?

对于草原、沙漠、海洋等景观,利用什么角度,可以更多地反映出它们的雄伟与壮丽?

拍摄雪山以及高大的建筑物,使用什么角度拍摄,更能体现其原有的风貌?

(三)纪实摄影(选修)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目的的摄影方式,其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具有纪录、保存历史的价值。摄影最原始的功用便是纪录。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集中讨论和实践具有纪实风格的摄影。

纪实摄影大致分为:社会纪实类(报道式)、文化记述类(文献式)、人文纪实类(日记式)三大类。

社会纪实类(报道式)主要是反应社会问题及突发新闻事件,关注弱势群体,包括饥饿、贫困、疾病、战争等社会题材,以期引起世人的关注,进而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纪实摄影。

文化记述类(文献式)关注即将消失的文化遗存和传统民俗,以为后人留存历史资料为目的的摄影作品。

人文纪实类(日记式)是以人与生活为主线,讲述人的故事,表现人的情态,揭示人性本质,体现人文关怀,凝固生活细微,并以小见大见证社会变迁的摄影作品。

【课堂小结】(2分钟)

【作业布置】(3分钟)

1.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好照相机。

2.可提前尝试用相机拍摄,将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

第二课时摄影实践(根据学情与学习条件进行选择和设计)

形式一:讲解相机及相关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用带来的相机或手机,在教室环境内以同学或环境为素材,拍摄人物或场景。

形式二:如果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如校园一角或公园,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捕捉更加生动的素材,扩展拍摄的内容及题材,如景物、植物、昆虫、或正在专注拍摄或讨论的同学与老师等。

【知识回顾】(5分钟)

1.摄影的题材主要有几种?

2.光的运用形式有几种?

3.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任务布置】(3分钟)

使用数码照相机中不同的设置进行拍摄,观察其中的变化。

任务要求:

1.分组到不同地点进行捕捉拍摄;

2.使用数码照相机中不同的设置进行拍摄,观察其中的变化;

3.如在户外拍摄,一定在安全地带活动;

4.20分钟实践,之后选择优秀作品上传、分享、评价。

【讲授与实践】(10分钟)

一、相机的种类

照相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另一类是数码照相机(数字照相机)。胶片照相机是利用胶片来记录影像,而数码照相机则一般是用CCD感光元件来捕捉影像,将影像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记录在存储卡上。

二、相机的结构(课件与实物结合展示、讲解)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是由机身和镜头两部分组成。机身即暗箱,机身上有快门、取景器、测光装置、自拍装置及闪光灯连接装置等。

镜头:镜头是照相机的重要光学组成部件,它由透镜组成,起着透光成像的作用。照相机中的胶片或感光元件之所以能够感受光线而形成影像,就是因为镜头有汇聚成像的能力。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影像的质量。

光圈:转动镜头光圈调节环,可调节光孔的大小,控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大小有一个指标刻度,标注在光圈调节环上,我们称为光圈系数。光圈系数用f表示,由1、1.4、2、2.8、4、5.6、8、11、16、22等数字组成。在同一快门时间内,光圈系数大,光圈小,进光量少;光圈系数小,光圈大,进光量多。

三、照相机的基本拍摄技术

照相机的主要功能就是根据被摄景物的明暗情况,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量,使景物在底片上成像。所以,摄影基本技术就是掌握好光圈和快门的时间搭配(曝光)以及对距离的调节(聚焦)。曝光的作用使胶片或数码感光元件得到恰当的感光,以便获得清晰、色彩还原正常、影调层次丰富的图像。

四、实践与辅导(17分钟)

学生分组实践。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

五、评价与交流(8分钟)

选择室内学习,可将作品上传多媒体电脑;选择户外实践,可携带笔记本电脑传载作品,以便及时分享、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巩固知识与技法,同时鼓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评价标准:

1.题材与内容较有创意,视角独特;

2.主题突出、重点突出;

3.构图取舍得当,把握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