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两性结合形式(1) 3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串讲1-3章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串讲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1dac5ad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0.png)
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串讲1-3章婚姻家庭咨询师鉴定考试方法理论鉴定考试由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组成判断题20题,单选题50题,多选题40题组成判断题每题0.5分;单选题和多选题每题1分。
命题比例: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25%,相关知识65%鉴定时间:90分钟技能鉴定考试由10个案例组成,分客观题和主观题。
命题比例:客观题60%;主观题40%。
八个案例为客观题,每题有5个问题,由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每题1.5分;二个案例为主观题,每题有4个问题,要求简答,每个问题5分。
鉴定时间:120分钟本书的结构:1、职业品德2、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3、性别平等理论4、婚姻家庭伦理5、家庭社会学6、婚姻与家庭心理7、婚姻中的性学8、婚姻家庭理财9、家庭教育10、婚姻家庭心理咨询11、家庭社会工作12、咨询礼仪与程序13、婚姻家庭法律知识职业品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举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工具、职业与员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干系。
随着当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水平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部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见地、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愈来愈高。
——《公民品德扶植实施大纲》第一章职业道德第一节品德基本知识一、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品德是人类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干系决定的,依靠心里念、社会舆论和风尚习惯等体式格局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干系的特殊行为标准的总和。
二、道德的三层含义:第一,道德的性质与内容,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第三,品德的履行是依靠社会舆论、心里念、传统的思想和教育的气力来调节的。
三、道德的表现形式(三大领域):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第2节职业品德基本知识一、职业道德的内涵:一般认为,职业品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举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心里念来坚持的行为标准的总和。
社会学 家庭PPT课件
![社会学 家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a1a4fb58fb770bf68a55cb.png)
授课:XXX
6
二、婚姻
❖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按照习 俗和法律的规定结合及由此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是男女社会成员相结合的最普遍、最基本的两 性形式。
❖ 从形式上看,婚姻是男女两性生理上的结合; 从本质上看,婚姻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 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 婚姻是社会力量使然的产物,婚姻绝非仅是恋 爱双方的个人事情,实为两个家族的结合。
❖ 自原始社会以来,家庭就是组织生产和消费 的基本单位,生产、分配、继承、消费等都 要通过家庭才得以实现。
2021/3/25
授课:XXX
22
2. 情感功能
❖ 人,不仅要能生存,更要会生活。除了基本的物质 需求之外,人类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人的 情感。家庭所能给予人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其他 机构所不能随意替代的。
8
2. 恋爱与择偶
(1)恋爱 ❖ 爱情,是以性欲为生理基础,交往双方彼此
倾慕而在两性关系中产生的高于自然性关系 的心理情绪。 ❖ 爱情来源于人类进化中灵魂与肉体的冲突, 在二者合一的过程中,人类完成了自我发展。
2021/3/25
授课:XXX
9
(2)择偶
❖ 择偶的同质原理 择偶双方彼此间交换相同的内容,或者是 通过双方自身的同质性来使彼此的交换达 到平衡的关系。
•包括单亲家庭 、空巢家庭 •丁克家庭 、隔代家庭
授课:XXX
16
二、家庭关系
❖ 家庭是最早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成长的摇 篮,是一切社会组织或社会结构的起点和基 础。
❖ 家庭关系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关系, 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婆媳 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一系列产生于家庭成 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性恋同异性结婚的后果及危害-推荐下载
![同性恋同异性结婚的后果及危害-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4f9effde6294dd88d0d26b87.png)
同性恋同异性结婚的后果及危害马克思说: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按理说结婚是双方感情升华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类繁衍子孙的合法方式。
可以说:好的婚姻可以带来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社会稳定。
但随着社会进步,妇女独立,对婚姻的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上离异、单身、重组家庭、同居等现象越来越明显,是多元化生活的必要表现。
同性恋作为一种正常现象最近几十年越来越给全世界普遍认可和接受,这是对传统婚姻方式的冲击。
在目前我国同性婚姻尚未受到保护,因此,同性恋在过去一直隐藏和掩盖,同异性结婚就是主要方式。
但在当今社会,婚姻生活已经相对不稳定和趋向多元化,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人们对感情的要求,婚姻的位置同过去的要求完全不同。
(同性恋在今天不是新鲜事物,多少也已经被社会接受和部分认同,很多国家甚至允许同性恋者结婚,而不允许同性婚姻的国家里多数同性恋者会选择独身,很少介入异性婚姻。
)在目前环境下同性恋仍采取婚姻的方式掩盖身份,或者迫于无奈而进入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可以预料的人生悲剧,社会悲剧。
(中国就有着太多不一样,其中的“传宗接代”和“男大当婚”是横在人数众多的男同性恋者面前的大山,现实中的冷言热语要回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舆论要面对,所以很多男同性恋者选择与女性结婚,目的只有一个:掩人耳目。
)同性恋同异性结婚的后果及危害:1、违背天理,从感情和肉体上无法相互吸引,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被迫生活在一起。
寓情于理都不可理喻。
各自的痛苦不言而喻。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也就是明显的死亡婚姻。
“同性恋不可耻,牺牲另一个人的幸福来掩盖自己的行为和取向,很可耻。
”2、形成一种悲惨的群体:同妻人群的悲剧人生。
无辜伤害不知情的女人。
在不知情或情况下结婚形成的一个人群。
无法享受肉体及情感的满足,还要承担家庭婚姻的责任和义务,在无希望甚至绝望的情况下无奈地生活;充满怨恨的一群人。
有些人抱着死亡的婚姻几十年,如果不愿清醒和脱离,整个一生都比较悲惨。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题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4ff9d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a.png)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家庭: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
2、核心家庭: 是指夫妻与未婚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
3、家庭网:把家庭看作是一个有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的有序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4、代际关系: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辈或祖父母辈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关系。
5、血亲与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6、冷暴力:一般是指当夫妻之间或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武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侮辱等,如不理睬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程度、夫妻间停止或者敷衍性生活、不做或者尽量少做家务,或者冷嘲热讽、侮辱对方人格等,从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
7、主干家庭:是指夫妻与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
8、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与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
9、“代沟”: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10、“六礼”:古代的婚姻礼仪。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1、“家本位”:强调家庭的利益与意志,个人要服从家庭。
12、家庭暴力: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行为,暴力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可能是妻子、丈夫、父母、兄妹等所有的家庭成员,而不仅仅是指家庭妇女。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家庭中对妇女的暴力。
二、简答题1、简述家庭的本质:答:①家庭是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统一;②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③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④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2、如何理解婚姻的本质?答:①从表现形式上看,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
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形成了婚姻的自然基础与生物属性。
国开(山东)01233-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一-答案
![国开(山东)01233-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11a2efad6195f312ba6df.png)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一-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1题
1.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a. 伽莫夫
b. 哈勃
c. 爱因斯坦
d. 康德
正确答案是:伽莫夫
第2题
2.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俄语
b. 英语
c. 汉语
d. 阿拉伯语
正确答案是:汉语
第3题
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化上的不适应
b. 瘟疫流行
c. 政治动荡
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正确答案是: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第4题
4.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
b.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c.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
第一章 婚姻家庭法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婚姻家庭法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0b8f2d7fd5360cbb1adb02.png)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5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婚姻家庭关系 是以两性结合为前提,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
社会关系,它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自然性。前 者是它的性质,后者是它的特点。 (1)婚姻家庭关系的社会性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于社会 的生产关系,并受社会上层建筑各个因素的影响 和制约。 (2)婚姻家庭关系的自然性 它是一种血缘关系,但不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根本 属性。
两性的结合。
4
心理学家的观点
• 一个人的爱情成长,类似于爬山,婚 姻可能坐落在山的某个地段,你需要去 寻觅。如果你一个人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会很累,很痛苦,可能摔跤、迷路、孤 独和害怕,但内心体验很深,刻骨铭心。 沿途的风景也能一一浏览,你也不会错 过真正属于你和适合你的好婚姻。遇到 了婚姻,不等于你到了峰顶,你和他还 要继续攀登,继续体验爱的磨炼直到身 心合一。这样登山的感觉会是你终生绵 绵不绝的享受。
本身所包含的自然规律。 • 婚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其以男女两性的生
理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为生理基础。 • 家庭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其以人种繁衍和血
缘联系为生物功能。
11
• 自然属性对婚姻家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 为:
• 1、对法定婚龄的要求; • 2、禁婚亲的规定; • 3、将出生作为亲属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婚姻法 第一章 婚姻家庭法概述
1
关键术语
婚姻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群婚制 对偶婚制 一夫一妻制
2
第一节 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家庭概说 (一)婚姻与家庭
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两性结合形式(1) 3
![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两性结合形式(1) 3](https://img.taocdn.com/s3/m/336b268fb9d528ea81c77929.png)
非婚同居文献综述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两性结合形式。
然而,近代社会以来,非婚同居的数量逐渐增多,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对非婚同居持宽容态度的西方国家,婚姻家庭在所有家庭形式中所占的比例己经大幅下降。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非婚同居现象逐渐凸现,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如何应对两性关系的这一变化,是限制非婚同居,保护婚姻家庭,还是保护非婚同居,让两性关系自由发展、法律必须及时对此作出回应。
一、非婚同居概念及法律地位的界定(一)我国学界对非婚同居概念的界定王薇在《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一书中对非婚同居定义是在中文语境和我国法律框架下,非婚同居,顾名思义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两人之间的同居,这是广义的非婚同居,即婚外同居。
狭义的非婚同居可以界定为:均无配偶的双方当事人,自愿不进行婚姻登记,而继续公开共同生活达到一定期间。
非婚同居的实质是两人在不因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在感情、经济和性等方面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家庭生活共同体,但没有选择婚姻的方式。
何丽新在《我国非婚同居立法规制研究》一书中,对非婚同居的理解是:非婚同居与事实婚姻是非常相近的两性关系,都具有公开性和持续性的生活共同体,若回避当事人主观意图和社会承认等含糊的判断标准,将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共同生活关系概括地、客观地统称为非婚同居,则非婚同居范围是广泛的,理解为所有法律婚之外的同居,包括符合事实婚姻条件的同居和不获得事实婚姻关系评价的同居,这时的事实婚姻只是非婚同居的一种形式。
非婚同居是非婚同居男女共同生活体,它与事实婚姻在基本性质、当事人合意的内容、对外公示的内容、产生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是不同的。
非婚同居当事人没有达成相互一致的结婚的意思表示,对外公示的内容只是同居关系而非夫妻关系,没有婚姻内核,不论该同居关系是否符合结婚实质要件,非婚同居当事人主观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婚意愿,强调的是同居关系。
从该意义上探究,此时的非婚同居是狭义的。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与社会形考作业一(1-5章)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与社会形考作业一(1-5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0627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6.png)
(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备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把字母填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25分)1.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A.伽莫夫B.哈勃C.康德D.爱因斯坦2.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B.阿拉伯语C.汉语D.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动荡B.瘟疫流行C.文化上的不适应D.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廉价性、实用性B.再生性、广泛性C.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人力资源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森林资源8.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A.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B.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C.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D.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9.“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A.《世界自然保护大纲》B.《我们共同的未来》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京都议定书》10.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183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A.巴西里约热内卢B.法国巴黎C.英国伦敦D.日本东京11.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社会组织。
婚姻有哪些基本本质及主要形式
![婚姻有哪些基本本质及主要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673ff5c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a.png)
婚姻有哪些基本本质及主要形式婚姻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
婚姻的前提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本质的。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婚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婚姻的概念婚姻,是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
根据观念和文化的不同,结婚,通常以一种亲密或性的表现形式被承认,这种结合通常以婚礼的方式来对外宣告其正式成立。
结婚的具体原因很多,比如法律、社会、情感、经济、精神和信仰的需要。
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
婚姻双方家长互称“亲家”或“姻亲”。
现代婚姻普遍认同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形式,同时已有不少地区认同同性婚姻。
但在部分地区过去的文化历史及许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现今某些地区或宗教的法律亦承认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婚姻。
世界上多数国家与地区采用婚姻登记制,在满足其他条件下不限制结婚次数。
目前,世界上婚龄最长的夫妇已经结婚80年。
婚姻的本质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
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使双方结合趋于规范化的主要手段是风俗、伦理和法律;现代社会主要是依据法律。
婚姻成立的主要动机不只是在于满足性需求,还有更复杂的动机。
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曾归为三种动机,即经济、子女和感情,并认为在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
古代社会,婚姻的主导动机源于妇女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工具,娶妻是为了增加劳动力,人的性欲在婚姻之外可以得到满足。
人类婚姻史的第二时期,妇女劳动范围逐渐变小,财富及继承问题日趋突出,于是关于个人至亲骨肉的后代观念便成了婚姻的主导动机。
婚姻是为了生育合法的儿女和照管家室。
第三时期,妇女社会地位起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爱情成了婚姻的主导动机,其次才是生儿育女和权衡经济。
但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子女这两个因素在婚前考量和婚后占有的比重仍然占重要地位。
电大专-各科答案库(85分以上)-婚姻与家人关系y
![电大专-各科答案库(85分以上)-婚姻与家人关系y](https://img.taocdn.com/s3/m/fa909b3ab84ae45c3b358cd9.png)
判断题:5道,每道5分,总分251.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冲突意味着家庭危机开始出现(错误)2.“父慈子孝”的境界可以用家庭交换理论解释(正确)3.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婚前所购得的住房可以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错误)4.在家庭系统中,整体的家庭系统就是家庭成员的总和(错误)5.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针对于男女两性的(错误)2.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可能源于家庭中某些次系统出现问题,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而影响了孩子成长(正确)1.在婚姻市场的规范中法律的强制力最高(正确)2.女性在味觉、嗅觉、触觉与高音的听觉方面较男性迟钝(错误)3.登记结婚后,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但男方不可以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错误)4.两性关系与两性角色已逐渐迈向平等化,而女性角色的改变比男性校(错误)5.商品市场和婚姻市场交换的都是价值(错误)1.由于生育是中国传统的婚姻功能,因此孩子必须从父姓(错误)2.在被动选择不为父母的人群中都是因为女性的生育障碍(错误)3.老年人丧偶后最常出现的人际关系冲突是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正确)4.一般而言丧偶的女性较男性适应能力更强(正确)5.沟通中的倾听即消极的毫无反应的倾听(错误)1.孩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责任等等(正确)3.人到中年孩子长大离家对女性而言意味着生活失去重心,即中年仅仅意味危机时刻的到来(错误)4.家庭的建立可以断然从结婚开始(错误)4.离婚并非处理婚姻危机的唯一最好方法(正确)1.“同志”一词在台湾和我们大陆的含义不同,台湾指同性恋者(正确)2.继亲家庭中子女不会影响夫妻关系(错误)3.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只能因为原家庭的解体而恶化(错误)4.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继父—继母家庭(正确)5.依国外的研究单亲家庭和独亲家庭的父母都没有婚约(错误)1.婚内无性暴力而言(错误)2.家庭暴力仅指对家人造成的肢体伤害(错误)3.学校并不是人一生中学习的唯一场所(正确)4.老年人没有发生外遇的可能(错误)5.无论军人是否有过错,军婚离婚必须经军人同意(错误)5.协议离婚无须经申请。
婚姻家庭咨询师理论试卷试题及答案
![婚姻家庭咨询师理论试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e09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a.png)
婚姻家庭咨询师理论试卷试题及答案1.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它是()。
[单选题]*A.是经济的产物B.是原始人类的产物C.是社会的产物(正确答案)D.是法制的产物2.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是()提出的。
[单选题]*A.妇女权益保障法B 。
1980 年婚姻法C 。
2001 修改后的婚姻法D 。
1950 年婚姻法(正确答案)3.“女性头发长见识短”的看法属于()范畴。
[单选题]*A. 自然现象B.社会性别(正确答案)C.政治性别D. 生理性别4.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根本目的不包括()。
[单选题]*A.消除性别的不平等B.消除性别歧视C.实现社会性别平等D.实现无差此外一切平等(精确答案)5.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上强调()。
[单选题]*A.观察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方法C.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正确答案)D.政策研讨方法6.我国男女平等根本国策提出的根本意义在于()。
[单选题]*A.推动男女两性平等的和谐开展(精确答案)B.解决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C.建立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D.优化妇女发展环境7.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婚姻的第一位的基础应是()。
[单选题]*A. 当事人的志同道合B.爱情(精确答案)C.配合的经济地位D.忠贞专一8.对恋人之间的婚前性行为应以()为主。
[单选题]*A.引导、教育(正确答案)B.打击、压制C.鼓励、倡导D.听之任之9.老龄化问题主要是()的研究课题。
[单选题]*A.家庭社会学(精确答案)B.家庭理财C.婚姻家庭生理学D.家庭教育10.家庭社会学的功能阐发论主要存眷()。
[单选题]*A. 矛盾性B.冲突性C.一致性(正确答案)D.变革性11.恋爱的心理效应有( ) 。
[单选题]*A.浪漫之爱B. 同伴之爱C.一见钟情(正确答案)D. 空洞之爱12.婚姻适应的根本因素有:( ) 。
[单选题]*A.夫妻角色期待B. 恋爱时间C.浪漫程度D.对配偶的适应(正确答案)13.仳离抉择中的生理有:( ) 。
自考《婚姻家庭法》-(2012年教材)-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全)
![自考《婚姻家庭法》-(2012年教材)-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5c77a632eefdc8d376ee325f.png)
第一章婚姻家庭法概述一单选题1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这是指()。
A.婚姻的自然属性B.婚姻的社会属性C.婚姻的一般概念D.婚姻的法律概念【答案解析】:所谓婚姻,是指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共同生活互为配偶的结合。
(P51)2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______成为主要的、典型的婚姻家庭形态。
()A.对偶婚制B.群婚制C.一夫一妻制D.伙婚制【答案解析】: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一夫一妻制成为主要的、典型的婚姻家庭形态。
(P53)3 . 群婚制的低级形式是()。
A.亚血缘群婚B.非血缘群婚C.血缘群婚D.氏族外群婚【答案解析】: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这一阶段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两性关系,即只有同辈分的男女才可以结为夫妻。
(P54)4 .按照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后来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加以肯定的婚姻家庭进化模式,群婚制的高级形式是()。
A.血缘群婚B.普那路亚家庭C.杂婚D.交换婚【答案解析】:亚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高级阶段,又称为伙婚制或普那路亚家庭。
(P54)5 . 亚血缘群婚制时期的两性关系是()。
A.直系血亲间的集团婚B.同行辈的集团婚C.同行辈的集团婚中排除了兄弟姐妹D.一男一女的结合但并不牢固【答案解析】:在亚血缘群婚制阶段,两性结合的禁忌进一步扩张,同辈旁系血亲间的同婚被禁止,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外的同辈男女可结为夫妻。
(P54)6 . 古罗马是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也是同时代的婚姻家庭法制最为完备的国家。
其中罗马家庭是宗法家长制的家庭,关于家长权的规定,最初载于()。
A.《十二铜表法》B.《法学阶梯》C.《萨利克法典》D.《里普里安法典》【答案解析】:古罗马时期,婚姻家庭规范散见于诸多法律文件中,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十二铜表法》就已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肯认了“家父”所享有的权威和利益。
(P56)7 .在罗马法上,只有_____才有主体资格。
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考试复习题
![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fabea0daef5ef7ba0d3c38.png)
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三级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团体。
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把社会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3、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4、爱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5、爱情情绪二因素理论认为,作为特定的情绪,爱情是生理唤起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6、性学的三大支柱学科是性医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
7、男性外生殖器分为阴茎和阴囊。
8、按咨询方式的不同,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9、爱情的发展要经过晕轮期、认知与磨合期和理性与平淡期。
10、夫妻关系是指男女两人通过了合法的结婚手续在性生活、社会生活及经济等方面过着共同生活的关系。
11、健康的夫妻关系存在七个共同的要素,分别为尊重、宠爱和友谊,紧密和情感联结,高质量的沟通,共同、有效的冲突处理方式,接纳、包容的心态,明确、长期的承诺,以及一致的价值观和目标。
12、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伦理基础是爱情与义务的统一。
13、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14、人类性行为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5、以侵害目标划分,可以把家庭暴力分为针对心理的家庭暴力、针对生理的家庭暴力和针对性的家庭暴力。
16、交换理论指爱情发展大致要经历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四个阶段。
17、婚姻家庭理财规划主体为因婚姻而形成的家庭。
18、目前我国采用的紧急避孕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另一类是放置带铜墙铁壁IUD。
19、性咨询与性治疗的成败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夫妻之间的配合,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配合。
20、家庭发展周期中的六个阶段是单身青年脱离家庭、通过婚姻缔结家庭、孩子诞生进入家庭、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孩子长大离开家庭、晚年家庭生活。
21、在婚姻生活中,过分地委曲求全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国开(宁夏)01233《人类与社会》第三章 自测练习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宁夏)01233《人类与社会》第三章 自测练习复习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fb86c3f524ccbff021844c.png)
人类与社会-第三章自测练习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
1、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的,由国家所认可的男女结合的合法形式。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2、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制度的婚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3、性是婚姻的基础和全部。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4、功利型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5、内涵型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6、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组织形式。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7、核心家庭的最主要特征是人数少、规模小。
对
错。
《人类与社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类与社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1cda137aaea998fcc220e23.png)
《人类与社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商业贸易能够产生的前提是(生产的社会分工)。
2、古典宗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首次使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在(1990年)5、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洋务运动)6、以下哪一项因素不是文化类型的划分依据(文化冲突)7、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康德)8、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追求更好经济生活条件)9、资源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是(社会效应性、稀缺性)10、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11、社会阶层划分的基础是(职业划分)12、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是(公元前3000年---1500年)13、知识技术资源是指人们可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现实知识技术和潜在知识技术)。
14.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痕量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15、功利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
16、内涵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17、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是(战争的正义性和分正义性)18、16世纪以来,西欧通常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19、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是(独立的产权)20、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动力系统)的突破性变革21、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23、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24、在人类文化起源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劳动)25.在人类社会的家庭发展历史上,对偶家庭是(C第三种家庭形式)26.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于(A公元前3500到3000年)27.一般来说,乡村社会的习俗风情,总是产生于特定的(农业文明)28.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 ? 悉达多,它于公元前6—5世纪时兴起于(印度)29.文化类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 林顿的( D《人的研究》)30.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于(A 1995年)31.民俗学的英文名为Folklore,这一名词是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创造的,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对这个词原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D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32.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婚姻咨询师试题 (2)
![婚姻咨询师试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108959e2f61fb7360b4c6560.png)
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试卷(第一套)一、单选题(每题0.5分,80道题,共40分。
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它是()。
A.经济的产物B.原始人类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D.法制的产物2.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是()提出的。
A.妇女权益保障法B.1980年婚姻法C.2001修改后的婚姻法D.1950年婚姻法3.“女性头发长见识短”的看法属于()范畴。
A.自然现象B.社会性别C.政治性别D.生理性别4.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根本目的不包括()。
A.消除性别的不平等B.消除性别歧视C.实现社会性别平等D.实现无差别的一切平等5.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上强调()。
A.观察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方法C.社会性别分析方法D.政策研究方法6.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根本意义在于()。
A.推动男女两性平等的和谐发展B.解决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C.建立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D.优化妇女发展环境7.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婚姻的第一位的基础应是()。
A.当事人的志同道合B.爱情C.共同的经济地位D.忠贞专一8.对恋人之间的婚前性行为应以()为主。
A.引导、教育B.打击、压制C.鼓励、倡导D.听之任之9.老龄化问题主要是()的研究课题。
A.家庭社会学B.家庭理财C.婚姻家庭心理学D.家庭教育10.家庭社会学的功能分析论主要关注()。
A.矛盾性B.冲突性C.一致性D.变革性11.家庭结构包括()。
A.代际结构B.居所结构C.经济结构D.从属结构12.单身家庭是指()。
A.单身父亲或母亲和孩子组成的家庭B.有单身成员的家庭C.无子女夫妻离婚后各自组成的一个人的家庭D.未婚或离婚后且无子女的一个人的家庭13.核心家庭是指()。
A.同辈亲属组成的家庭B.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C.新婚夫妇组成的家庭D.没有长辈亲属参与的家庭14.多数情况下,离婚对当事人的影响()。
2017年最新电大《婚姻家庭法学》期末考试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汇总包过80分(小炒)
![2017年最新电大《婚姻家庭法学》期末考试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汇总包过80分(小炒)](https://img.taocdn.com/s3/m/a821fd38482fb4daa58d4b93.png)
2017年最新电大《婚姻家庭法学》期末考试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汇总包过80分(小炒)选择:1.小李和妻子的哥哥是(B)。
A.直系姻亲 B.旁系姻亲C.旁系血亲2.按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我和叔叔是(B)。
A.二亲等B.三亲等C.四亲等3.按寺院法的计算法,小张和叔叔的女儿是(A )。
A.二亲等B.三亲等 C.四亲等4.视为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况包括下列中的(AC )。
A.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B.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三年,确无和好可能的C.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的5.我国有关政策法规规定不得同外国人结婚的中国公民有(AC )。
A.外交人员B.预备役军官C.服刑人员5.小王和他的哥哥的妻子是(BC)。
A.直系姻亲 B.旁系姻亲 C.血亲的配偶 D.配偶的血亲2,按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我和叔叔的女儿是(C)。
A.二亲等 B.三亲等C.四亲等 D,五亲等3。
按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我和姑姑的孙子是(B)。
A.二亲等 B.三亲等 C.四亲等 D.五亲等4.我国有关政策法规规定不得同外国人结婚的中国公民有(ABC)A.现役军人B.公安人员C.机要人员 D.预备役人员5.我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包括(AC).A.直系血亲 B.直系姻亲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D.三代以内旁系姻亲8.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AB)弟、妹,有抚养的义务。
A.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 B.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C.父母已经死亡的、生活困难的D.不能独立生活的9.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的情形有(ABCD).A.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B.实施家庭暴力或遗弃家庭成员的C.有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D,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10.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
双方必须到(B)申请离婚。
A.各自工作单位 B.婚姻登记机关. C.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一)单项选择题1.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B)。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C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D 以上都不对2.下列关于重婚说法不正确的是(D)。
婚姻家庭法填空题
![婚姻家庭法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1a44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9.png)
婚姻家庭法填空题第一篇:婚姻家庭法填空题填空1、广义的监护包括亲权的内容,是指对一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2、离婚合意的性质决定了它以真实性、自为性、包容性内涵层次性为主要特征。
3、聘娶婚是中国古代通行的结婚制度,它以“婚礼”为形式,是一种注重形式要件的有偿婚。
4、血缘群婚制的特点是原则上排除了不同辈份间男女的结合;血缘群婚制的特点是进一步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群婚关系。
5、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也称夫妻保留财产,分为法定个人特有财产和约定个人特有财产两种。
6、根据收养法的规定,下列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作为送养人:1)孤儿的监护人;2)社会福利机构;3)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7、涉外婚姻概念中所讲的外国人是指一切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及无国籍人。
8、婚姻法律关系主体一般称作“婚姻当事人”,包括结婚当事人和离婚当事人。
9.群婚制可分为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两种。
2.婚姻法的法律规范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三类。
10.婚姻法的特点是普遍性、伦理性、强制性。
11.婚姻家庭关系具有社会性,又具有自然性。
12.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
13.旧中国将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妻亲三种。
14.现代各国的立法一般将亲属分为血亲、姻亲和配偶三种。
15.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法律来看,结婚程序可分为仪式制、登记制和仪式与登记结合制三种主要类型。
16.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17.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18.父母不履行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19.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扶养义务。
20.我国婚姻法规定了两种离婚程序,即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
21.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22.离婚后,哺乳期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婚同居文献综述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两性结合形式。
然而,近代社会以来,非婚同居的数量逐渐增多,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对非婚同居持宽容态度的西方国家,婚姻家庭在所有家庭形式中所占的比例己经大幅下降。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非婚同居现象逐渐凸现,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如何应对两性关系的这一变化,是限制非婚同居,保护婚姻家庭,还是保护非婚同居,让两性关系自由发展、法律必须及时对此作出回应。
一、非婚同居概念及法律地位的界定(一)我国学界对非婚同居概念的界定王薇在《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一书中对非婚同居定义是在中文语境和我国法律框架下,非婚同居,顾名思义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两人之间的同居,这是广义的非婚同居,即婚外同居。
狭义的非婚同居可以界定为:均无配偶的双方当事人,自愿不进行婚姻登记,而继续公开共同生活达到一定期间。
非婚同居的实质是两人在不因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在感情、经济和性等方面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家庭生活共同体,但没有选择婚姻的方式。
何丽新在《我国非婚同居立法规制研究》一书中,对非婚同居的理解是:非婚同居与事实婚姻是非常相近的两性关系,都具有公开性和持续性的生活共同体,若回避当事人主观意图和社会承认等含糊的判断标准,将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共同生活关系概括地、客观地统称为非婚同居,则非婚同居范围是广泛的,理解为所有法律婚之外的同居,包括符合事实婚姻条件的同居和不获得事实婚姻关系评价的同居,这时的事实婚姻只是非婚同居的一种形式。
非婚同居是非婚同居男女共同生活体,它与事实婚姻在基本性质、当事人合意的内容、对外公示的内容、产生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是不同的。
非婚同居当事人没有达成相互一致的结婚的意思表示,对外公示的内容只是同居关系而非夫妻关系,没有婚姻内核,不论该同居关系是否符合结婚实质要件,非婚同居当事人主观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婚意愿,强调的是同居关系。
从该意义上探究,此时的非婚同居是狭义的。
狭义的非婚同居是指没有同居障碍,包括没有违背两性关系的个性体,即当事人既没有婚姻关系,也没有较为稳定的其他同居关系;而广义下的非婚同居是指无配偶男女在合法有效的法律婚姻之外结合的两性关系。
即不获得事实婚姻评价的无配偶男女的非婚同居关系。
李明舜在《婚姻家庭继承法学》一书中,从非婚同居的内涵和外延对非婚同居的定义:广义上的非婚同居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双方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结合,既包括同性同居,也包括异性同居;既包括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也包括有配偶者与他人的婚外同居。
狭义的非婚同居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而共同生活的两性结合。
秦志远在其论文中建议将事实婚姻和非婚同居纳入一体保护,统称为“非传统家庭”体系。
日本学者我妻荣在《日本民法·亲属法》一书中对非婚同居的定义是这样认为的:非婚同居实质就是未经婚姻登记的事实婚姻关系,是具有社会公认的夫妻共同体。
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将非婚同居与事实婚姻等同。
(二)我国学界对非婚同居法律地位的界定只有对某个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才能正确区分其与相似概念的异同,进而确立适合的法律规范加以规制。
在我国,由于《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同居现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加之历史上法律对“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的态度曾经经历过几次重大的转变,理论界对非婚同居法律地位的界定一直未能达成一致。
长期以来,有两种主流观点:1、认为非婚同居等同于非法同居。
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老百姓长期认为,如果男女双方未经“明媒正娶”就公开居住在一起,长期被看作是不道德甚至是伤风败俗的行为。
而在2001年新《婚姻法》颁布之前,我国司法领域也长期坚持这种观点。
其代表有: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三条明确规定:“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之日起(即1994年2月1日),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对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越来越遭到各方的质疑。
首先,非法同居,是指不合法的男女同居行为。
《婚姻法》并未明文规定禁止婚前同居行为,仅凭司法解释认定非婚同居都为非法同居是不符合法理的。
其次,新《婚姻法》颁布以前,司法解释以是否以夫妻名义同居作为判断非婚同居行为法律性质的依据,仅对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做出规定,却不规定有配偶且与他人不以夫妻名义的同居行为,这样只会为姘居、“包二奶”等真正的“非法”同居行为放行。
2、认为非婚同居就是事实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在1989年11月21日的司法解释中认为,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双方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
由此解释可以看出,事实婚姻的当事人是有婚意的,社会上也承认其为夫妻,只是没有履行婚姻登记手续,其实质是“婚姻”。
事实婚姻必须得到国家立法的承认,在国家承认事实婚姻的前提下,非婚同居中的一部分有可能转化为事实婚姻,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因为当事人无结婚意愿而不能转化为事实婚姻。
两者虽可以转化,但毕竟不是相同的法律概念,其区别在于事实婚姻侧重于同居行为的效力,其效力等同于婚姻,事实婚姻当事人适用法律关于夫妻之间权利义务的一切规定;而非婚同居强调的是男女结合的方式,与婚姻的效力有着本质的区别,同居双方不产生亲属身份,不能完全适用婚姻的法律制度。
我国在1994年2月1日之前是承认事实婚姻的,而1994年2月1日之后,不再承认事实婚姻。
笔者认为,首先,无论无配偶的男女双方是否以夫妻名义同居,都应当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
法律不应该强行禁止或者是回避规范当事人的这种行为,而应当研究这种社会现象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规范和引导,将其纳入法律的轨道。
其次,非婚同居缺乏婚姻的形式要件,不论同居时间的长短,自始自终都不构成婚姻,因而不能将非婚同居关系定义为无效婚姻。
第三,是否具备婚姻的形式要件是非婚同居和合法婚姻的最关键区别所在,也就是说,是否履行结婚登记手续,得到社会的承认,是区分两者的决定因素。
所以,在我国《婚姻法》不再承认事实婚姻的现状下,非婚同居应当取代事实婚姻这一提法,成为与婚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二、国内外对非婚同居的研究现状及理论立场(一)国内对非婚同居的理论立场如何对待非婚同居,首先涉及到的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目前社会普遍认同非婚同居的扩大会削弱传统婚姻家庭的社会基础。
在这个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是宽容非婚同居,还是保护传统婚姻家庭、围绕这个问题,学界的声音分为两派。
第一派学者认为传统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法律应提倡婚姻家庭,抑制非婚同居。
中国婚姻法学研究会会长巫昌祯教授在谈到该问题时,态度比较隐晦,她认为非婚同居是一种个人生活的选择,不涉及到公共利益,并指出非婚同居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现象。
然而她在谈到女性在非婚同居中处于不利地位时,实际上表明了她对非婚同居的否定态度。
她指出,在非婚同居中,女性受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影响,往往处在更为不利的局面,建议女性把婚姻看得重些,不要轻易同居,并呼吁社会和媒体对年轻人少做误导性宣传。
在非婚同居立法上,她认为由于纠纷必将大量存在,因此法律应给出具体的处理办法。
巫昌祯教授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上,给出了一个实用主义的处理方法。
然而不足之处在于,她的观点中仍然存在男权主义思想的痕迹。
北京大学夏学鸳教授的观点较为鲜明,他指出,作为国家政府和立法部门,绝不能让非婚同居行为合法化。
因为,非婚同居破坏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建立的合法性基础和当事人的社会认同,实际上是对代表人类文明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挑战。
他认为,非婚同居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不是时髦而是腐朽,不是自立而是堕落。
这个先例一开,作为人类文明基石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就要受到动摇和破坏,封建社会三妻四妾的历史沉渣就会乘机泛起,社会上就会出现更多被弃而又无合法申诉权的女子,出现更多以玩弄女性为目的的“性瘾君子”,出现更多无双亲关爱的边缘青少年。
第二种观点对非婚同居持宽容态度,认为这是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杨立新教授在《论准婚姻关系》一文中将非婚同居定义为准婚姻关系,并认为这种两性关系形式不存在法律的谴责问题,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未婚男女选择的一种新的婚姻关系形式。
它满足了人们对两性生活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高留志博士在其《论非婚同居的立法规制》一文中,认为非婚同居具有合理性,并且因其引发的纠纷不能在当事人间化解,因此有必要对非婚同居进行立法规制。
从尊重个人生活自由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出发,立法应当以双方均不具有配偶的非婚同居行为为对象;规定非婚同居当事人间不具有姻亲关系,但当事人有日常家事代理权;在非婚同居关系中止时,若为公平考虑,一方当事人应当对另一方予以经济补偿或经济帮助。
(二)国外对非婚同居的理论立场对于国外婚姻、同居关系研究情况,主要从学者译著、麻省理工大学开放课程、Lexis Nexis Academic,美国婚姻家庭保护网等其他互联网站了解。
其中较有学术价值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一绮教授翻译的《同居关系会替代婚姻吗?美国的最新研究报告》一文,其原著者是美国婚姻研究计划的参加者们。
该文在研究了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指出:尽管近年来未婚同居被年轻人广为接受并显著增多,但它并不符合儿童及社会的最佳利益,甚至不利于个人幸福感的提高。
证据显示,同居生活方式削弱了婚姻制度和完整的、父母双全的家庭,因而损害了社会福利,特别是殃及妇女儿童的幸福。
专家们认为,应当努力提倡男女平等的婚姻,而不是男人主宰的旧式婚姻,从学校教育做起,帮助青年人建立一夫一妻的长期婚姻关系。
同时为非婚同居实践提出某些指导原则并严肃审视这种新的家庭形式如何进一步制度化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999年2月,美国新泽西州罗杰斯大学大卫波·彭诺(David Popenoe)和巴拉巴·D·特赫德(Babara Dafoe Whitehead)两位教授在对同居关系做了长10年的研究后,发表《我们需要同居吗》一文。
该文有四个要点:第一,尚无任何证据表明非婚同居关系或“试婚”会带来牢固的婚姻;相反,统计资料表明,婚前同居更容易导致婚后离异。
实际上,美国60年代以来的离婚率上升是与非婚同居关系盛行同时并举的。
第二,认为可以从同居关系中学到良好的婚姻调适经验,那是不符合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