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1951年欧洲煤 1967 关税同盟 钢共同体 2、欧共体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
年 的?它的合作内容有哪些? 共同的农业政策 欧 1958年欧洲经 合一 洲 发展 济共同体 共 趋向货币一体化 同 1958年欧洲原 体 加强科技合作
子能共同体
材料一: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口 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 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的 77.7%。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 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 度来很好的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 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材料三: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 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讨有关政治行动、 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 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地位。”
(1)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 长率达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1.3%。 (2)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1419亿美 元,超过西德,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位。 (3)1986年,日本黄金储备达421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二。 (4)1988年,日本国民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 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
尼 克 松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 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 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 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 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
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
尼克松的演说反 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 映世界格局发生了 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 怎样的变化?你知 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 道尼克松所认为的 五极分别指谁吗?
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 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四、中国的振兴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国的振兴 冲击了两极格局
五、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 2、日本的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小结
西欧的联合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实力迅速上升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分析不结盟运动的背景。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A.背景: ⑴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政治前提 ⑵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国际环境 ⑶一些新兴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⑴诞生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⑵宗旨原则: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⑶不结盟的含义: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 背景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 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政治原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 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 实现欧洲的联合。 3、经济因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 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5、关键因素:法德的和解。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具体原因: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与抗衡。①欧共体 的成立及发展壮大;②日本迅速崛起。 (2)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 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美苏争霸使双方实力都受到削弱。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 • • 1、原因 (1)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 (2)美苏形成两极格局 2、概况 (1)主要发起人:南斯拉夫总 统铁托 • 铁托在发表演说
• (2)标志:1961年,不结盟会议 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 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 (3)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 、不结盟 • (4)含义: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不 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 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 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 裁军,销毁核武器。不结盟并非真 的不结盟,而是与不同美苏两大军 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结盟 与不结盟都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 • (5)发展:1996年,成员国已达 113个国家(地区),1992年中国 成为其观察国。
• 材料四 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 间,法德之间的大仗、小仗加起 来73次,这意味着每15年就打一 仗。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消除 法国和德国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 敌对与矛盾。把法德的全部煤钢 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 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理之下 …… • ----法国外长舒曼
2、进程
3、影响
四、中国的振兴
•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
的重要力量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 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了解世界 古巴导弹危机 • 马歇尔计划
一、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1、原因 • (1)欧洲衰落 • ---求发展 • (2)美苏影响 • ---保安全 •
2、原因
3、表现
• 1956—1972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日 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位。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①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 增强。
②对美国: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 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③对世界: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冲击了两极格 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背景:二战以后的国际国内状况如何?
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
A. 经济领域
C. 文化领域
B. 政治领域
D. 经济和政治领域
5.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①建立了关税同盟 ②实现了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 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了科技合作 ④实行了共 同的外交政策 A.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A
B. ①②④
D. ②③④
6.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 有利条件是: A. 扫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程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课标解读: 重点:欧洲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及 其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构成。
一、欧洲的崛起——欧共体的形成
两幅图片反映了西欧 面临着什么困境?
新闻解读:体会欧洲新地位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 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 从而共谋合作。” 材料四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在一系列 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在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和 国际会议上采取联合行动,使得欧洲在国际政治讲坛 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美国的政策、两极格局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宏观把握本章线索:▪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美苏实力下降,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注意: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现在还未真正形成。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 背景:遭到轰炸后的英国著名大教堂——考文垂大教堂,只留下了建筑物的框架。

英国人千疮百孔的欧洲民在清理战争废墟。

1945年,一位难民正伏在她房舍的瓦砾上哭泣。

战后的欧洲“二战”后苏联势力的扩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了一项大规模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以上图片反映了“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面临的什么困境?A.二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面对苏联的威胁,欧洲不得不依靠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第三种力量。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A.二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B.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C.马歇尔计划客观上为西欧的联合开辟了道路D.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联系加强——根本原因E.共同的区域地缘关系:共同的文化底蕴和心里认同感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经过形成发展1951年1958年1967年(1)经济领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2)从经济领域开始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解读】1. 知识点: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重点: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3. 难点:欧洲一体化对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一、欧共体的形成1. 原因:(1)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依附美国恢复经济,对抗社会主义国家。

(2)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要求从______的阴影下走出。

(3)各国实力无法与美苏相比,需要_______起来保障安全,发挥作用。

2. 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________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3. 一体化措施:建立________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________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4. 影响:(1)促进了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实力增强;(2)西欧在经济上成为_______的竞争对手;(3)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4)美国的霸权地位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1. 原因:(1)二战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则采取了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冷战后, ________扶植日本,成为反共桥头堡。

(3)日本推行____________改革,铲除封建因素。

(4)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定经济计划,利用_________________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 水平:1956-1972,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3. 影响:(1)改变了向美国一边的政策,实行以日美为轴心的__________外交;(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_______、________三足鼎立局面;(3)经济______________挑战美国霸权;也是对美苏两级格局的冲击。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1. 背景:(1)二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原因(学案) 影响(学案)
扶植、
改革、 科教、 国家政权
全方位外交
三足鼎立
冲击两极格局
材料1:二战后美国为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力量,削弱垄断 资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民主化改革。不久,时局发生了变化,前 苏联与美国对峙。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方针,将其纳入美国在远东 的反共战略体系,从而放松对日本的限制,而改为扶植,希望日本 成为抗击共产主义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样,日本从1946-1951 年以各种方式获得美国援助21.8亿美元,还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期间得到大批军事订货,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 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 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 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大棋局》
苏联
美国
日本
西欧
不结盟 中国
三.不结盟运动(1961年) 1.背景 2.含义 3.意义
四.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归纳:以上四点的共同影响?
冲击两极格局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60多年 来,新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悟那 没有硝烟的战争。
材料3: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 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早在 17世纪,法国亨利四世就曾提 3.思想:统一思潮——有渊源。 出过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近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如 伏尔泰、康德、雨果等也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
材料4: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间,法德之间,几乎每隔15 4.直接:法德和解——是基础。 年就打一仗。 1963年,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 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 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联合的“发动 机”。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背景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 二战” 二战 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结合当时的世界格局, 结合当时的世界格局,你认为不结盟运 动的背景有哪些? 动的背景有哪些?
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 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
铁托
尼赫鲁
归纳: 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和 原因
(1)经济发展的需要 冷战” (2)“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3)欧洲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
2、欧洲共同体形成过程
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形 成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 19 展 年欧洲共同体 同 体 共同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两个法国人的功劳较大: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两个法国人的功劳较大: 法国前总理罗贝尔·舒曼与让·莫内。 法国前总理罗贝尔·舒曼与让·莫内。他们一起倡导 欧洲建设,并于1950 1950年 日提出舒曼计划, 欧洲建设,并于1950年5月9日提出舒曼计划,奠定了 欧洲煤钢联营和防务共同体的基础。 欧洲煤钢联营和防务共同体的基础。
1.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1.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A. 1951年 年 C. 1958年 年 A. B. C. D. B. 1957年 年 D. 1967年 年
D A
2.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2.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发展步伐
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

第25课 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多极化趋势(知识体系)寄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窦庠多极化趋势出现于六七十年代,但多极化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仍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原因: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1、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迅速壮大2、美、苏: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拖累,实力相对衰落;两大阵营各自分化瓦解。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背景①历史教训: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②现实需要: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不得不依附美国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20C50S,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恢复发展,为摆脱美国控制、应对苏联威胁,走上联合发展之路。

③联合基础:西欧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实行资阶代议制,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④根因: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0C50S,西欧生产力迅发,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形成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年,条约生效,正式成立;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简称欧共体。

发展①经济政治一体化: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成员增加:英国长期亲美,开始时抵制欧共体,后于1973年与爱尔兰、丹麦一起加入。

影响①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政治: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对欧的政策,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

③世界格局:西欧的崛起,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①美国扶植(原因是冷战爆发后,美将日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②民主化改革:铲除明治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③政府重视科技教育:④日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1964年日本举办第 18届东京奥运会。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 会的标志 。
多极化趋势是“好”还是“不好”? 它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 响?
(1)缓和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平与发展逐 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3)加快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 化。 (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 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供了挑战。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和下面材料回答:欧洲为 什么走向联合?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 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 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 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 一体化的过程。 ——摘自课本(人教版)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 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 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 阿登纳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
指的就是多个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 且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力、作用力和协 调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日本、 中国等。 20世纪60、70年代,促使世界多极化因 素 1.欧共体的形成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兴起 4. 中国的振兴
材料三: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 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 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 友爱关系……” ——维克多· 雨果 材料四: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 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 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 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 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 能。 ——《舒曼计划》(1950年)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
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时代周刊》人物专访
材料三
特征:“一超多强”
影响: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
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
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No Image
No Image
N 思o 想自由 行为有序
概念点拨
世界多极化的含义
世界多极化往往指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 更多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对峙
开始出现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六 七十年代
多极化趋势 加强
20世纪90年代 初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 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 曲折中发展。
治经济的一体化
4.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
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
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
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
想?( )
A: 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 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A
C: 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 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5.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
A 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
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 是( )。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使西欧国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3)扩大: 1993年11月欧盟成立; 欧盟成立,使西欧国家从最初的经济合作转为政治、 经济一体化
思考三: 欧共同体的成立,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 展产生什么影响?
3、欧共体形成的影响:
(1)对西欧:经济发展,实力增强;政 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对美国:成为美国经济上的竞争对 手;使美国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3)对世界:冲击两极格局 ;促进世界 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3.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兴起——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 兴起。 (2)宗旨原则(特点)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3)影响 : A、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 舞台; B、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 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级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走自己的发展的道路,经济持 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经济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 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强国。 政治上,中国政局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军事上,中国被看作是世界第三大核力量,常规力量也比 较强大。但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不会对其他国家形成 威胁。 从目前情形看,中国成为一个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 各方面都名列前茅的世界性强国,将不可避免、无法阻挡。这 将对美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单极独霸的主导地位构成比俄罗斯更 大的挑战。“9.11”事件后,中美在反恐方面加强接触与合作, 为改善两国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所有这些接触与合作在客观 上都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与强大。
欧共体总部大厦 (设在比利时布 鲁塞尔 )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级对立的世界格局。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地区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

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于是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这六个国家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和尝试,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英国地处欧洲,却长期亲美,抵制欧共体,结果不利于自身经济发展,转而申请加入欧共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欧共体成立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口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的77.7%。

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它们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位“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政府则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时代》周刊
• 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之一; • 创立于1923年; • 内容广泛; • 站在美国立场上对国际
重大问题与事件进行跟 踪报道并发表主张。
20世纪40、50年代的《时代》周刊封面
1945年:杜鲁门
1947年:马歇尔
1948年:杜鲁门
1950年:斯大林
1951年:克里姆林宫的铁腕 1953年:独裁者斯大林
细节二:从1961/1962年度到1972/1973年度国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设计工作拨款总额由593亿日元增加到3740亿日元,增长了约六倍;喊出了 “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的口号。
重视科技与教育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时间
战略计划
1956——1960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评价 “神武景气”
日本的民主化改造
去除封建化残余, 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
年份 1950年 1953年 1965年 1968年
“特需订货” 1.49亿美元 8.09亿美元 3.2亿美元 5.86亿美元
占出口比重 18.7% 62.7% 3.8% 4.5%
两次战争接受军事订货
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
细节一:二战后,日本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人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5%,20世纪70年代为6%〜7% ,1980年达到7. 2%。日本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荷兰纸张 德国墨水 法国印刷 比利时装订 意大利飘带
2.过程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法、德、意、荷、比、卢)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
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货币体系、科技合作

第25课《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

第25课《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影响
(1) 经济: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
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政治:力图推行独立自主 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严
重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阅读教材第 111 页思考题: 1974 年,出任欧洲共
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在‘九
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平均增长率 1950 ~ 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国名 增长率 (%)
联邦德 国 6.7
意大 利 5.6
法国
英 国 2.9
日本 美国
5.3
9.6
3.5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发展
1970年 工业产值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 备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37.8 15.2 15.5 9.45 6.9 5.2 10.1 12.2 14.6 6.5 6.4 5.3
与美、西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分化出独立的国际力量,如中国 冲击两极格局 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不结盟运动兴 起
根本原因
一、选择题 1.1967年欧共体成立。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 不包括(D)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2 . (2014· 山西晋中第二次诊断 )1983 年 7 月日本 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演讲中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 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
3.影响
(1)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 ____________ 的政策,
一边倒
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感受日本
谈崛起
原子弹爆炸后,广岛一片废墟
在战后最初几年里,美国每天要 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 每天要运来6000吨的大米,以保 证日本尽可能地少饿死人。
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 都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情景,满 街都是爆炸后留下的残砖碎瓦,一片满目疮 痍,眼睛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 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 汽车把我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相机和 松下的空调……
上课啦!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话联合
•走进欧洲
•感受日本 •第三世界 •再看中国
谈崛起 论兴起 新发展
一、走进欧洲 话联合
战 后 的 欧 洲
(一)联合的背景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 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 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1、战争创伤,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于美 国以恢复经济。
110亿 美元
1979年
2000亿 1万亿 美元 美元 1975年 8.3%
1950年 1.5%
8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
2009年12月26 日,武广高铁 正式运行
日本新干线列车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 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 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82年上台的中 曾根康弘首相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 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正在积极争取 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结合上面材料思考,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对 其外交、政治、和世界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外交:日本改变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 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政治: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3、世界局势: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形成,冲击两极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缝中的西欧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一)背景
1、二战后西欧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 得不依附于美国。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 快发展,经济联系加强。
3、在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 威胁,只有联合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一)背景
(二)过程 1、形成 ①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更上层楼: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 为欧洲共同体。 2、发展
课堂小结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资本主 义阵营 社会主 义阵营 新兴力 量出现 美国:遇到挑战 欧洲:走向联合 日本:迅速崛起 苏联:众叛亲离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中国:走向振兴 亚非:不结盟运动兴起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出 现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 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 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 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 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 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 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 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课堂练习:
1.(2012· 海南单科卷· 23)1970年,联邦德 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 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 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答案】D
发展壮大:
新华网埃及沙姆沙伊赫7月15日电(记者杨敬忠 马文博) 第15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5日在埃及红海 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元 首或政府首脑出席大会,共商不结盟运动今后3年 的政策纲领和行动计划。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 非率团出席会议。
四、中国的振兴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恢复了合法席位,中国代 表团笑逐颜开
中国的振兴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冲击两极格局。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 大会上,由于第三世界 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 冲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 碍,恢复了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 请思考:这件事情说明 了什么? 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 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2010年福建文综)1961年,为寻求 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 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 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B
3、 (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951年,欧洲 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 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 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 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 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D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1965—1972年 1972年在资本主义 出口增长率 出口总额所占比重 美 国 欧 共 体 80% 150% 13.4% 33.7%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 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 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 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想一想,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这时候的美欧 关系和“二战”后初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说明: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 政治上力图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要求 摆脱美国的控制。 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控制西欧,西欧唯美 国马首是瞻。70年代初:西欧政治上要求摆 脱美国控制;经济上同美国竞争。
(二)原因
战后的日本
日本新干线电车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繁华的东京银座商业区
(二)原因 1、美国的扶植 2、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 3、重视科技和教育 4、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采取制定经济计 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 5、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军军事及后勤物资订 货,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1、时间、地点: 2、内容:①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 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②不结盟的含义是积 极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 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 核武器。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二)标志 (三)意义 1、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 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美苏和西 方国家决定世界事物的局面; 2、冲击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 势。
2、发展
①经济一体:建立关税联盟,实行共同农业 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②政经一体:1993年成立欧盟。 ③扩展之路:至今已拥有27个成员国
根据欧共体形成、发展的过程,概括其特点。 ①经济领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 ②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经一体化
• 1950年至1964年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 的国民总产值增长率分别为7.1%、5.6%和 4.9%,而美国的国民总产值增长率只有 3.5%。美国在自由世界的黄金中所占的份 额已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所占的份 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经济上与美 额则从15%上升到44%。 国竞争。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
50年代初 110亿美元 1970年 2000亿美元 1979年 1987年 突破万亿美元 2.3万亿美元
日本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
1950年
1975年
1982年
1.5%
8.3%
13.6%
1、1956—1972年高速发展;
2、8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 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 分析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什 么变化? 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日本首相小泉在联合国 大会报告要求入常
日本准航母” 日向”号
﹙四﹚影响
1、对日本:
①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 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 2、对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 面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 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以史为鉴,你认为今天中国的发展,能从西欧、 日本的崛起中获取哪些有益的启示?
坚持对内改革 1、民主化改革 2、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政府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政府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 经济发展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5、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战争创伤严重,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严重下 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
战 后 的 欧 洲
1948年4月16日,欧洲经 济合作组织成立,其任务是分 配美国援款,欧洲人从此走上 了合作之路。欧洲的联合,也 将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 欧洲经济的发展。 —德尼兹等《欧洲史》 欧洲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 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 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 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国 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困境:在美苏两极格局 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 苏联的威胁,没有任何 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和美 苏抗衡.
温故而知新:
概述“冷战”的表现。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 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 折中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阅读教材P110——111“欧洲共同体的形 成”子目,思考欧共体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欧共体的形成有何影响?
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情况: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就已达到99%。 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 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有23.6%。教育的发 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三)表现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二战后亚非拉许多新兴的独立国家诞生; 2、在两极对峙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处于 弱势地位; 3、为了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铁托
尼赫鲁
纳赛尔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二)标志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一)背景 (二)过程 (三)影响 1、对西欧: ①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成为 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政治:力图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对美国: 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3、对国际格局: 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 势的发展。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一)背景 1、国内:国土荒芜,经济衰退,民不聊生。 2、国际:美国占领制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