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 触觉的发展 (1)视触觉的协调。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触觉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展起来,如对软硬、轻重、粗细等的辨别。 4. 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
练一练
尝试编制训练学前儿童视觉、听觉、触觉的小游戏,并分小组分享交流。
想一想
1. 除了上述讲的感受适应性的例子外,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感 觉的适应性现象?
2.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行为是利用了感觉的对比? 试 举例说明。
3. 儿童在幼儿园进餐时,教师经常会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试说 明这一现象的原理。
三、学前儿童感知规律与教育
(二)知觉规律 1. 知觉的选择性 人的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虽然可以接触许多刺激物,但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 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并把它们从中区分出来,对它们的知觉也显得格外清晰,这就是知 觉的选择性。
思考以下列内容分别体现了知觉的什么规律: 1.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2. 万花丛中一点绿 3. 黑板上用白粉笔写字 4. 测试色盲用的图案 5. 白天和夜里我们都会认为煤炭是黑的
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一)观察的目的性 (二)观察的精确性 (三)观察的持续性 (四)观察的概括性
五、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知识链接
2. 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 ,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 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 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 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 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等 。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特点及规律反思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特点及规律反思【精选】学前儿童的各种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立体知觉)虽有明显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对空间关系还不能完全理解,各种能力发展也不适应,常常分不清周围事物的方位、形状,以及物体的远近,做出许一多引人发笑的事。
儿童的形状知觉也是随年龄逐步发展的。
所谓形状知觉就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2岁的幼儿,意识中还不存在一个单独的整体空间,而是一个互无联系混沌一片的世界。
物体的各种形状并没有和幼儿的活动或其它的感觉通道相联系。
因此,幼儿分不清物体的形状。
如果让他们画画,他们就会以游戏的形式任意画线。
有图形线、单一线、横、竖、斜、弧、踞齿、螺旋线等,杂乱地纹在一起,他还能自言自语地给各条线起名。
这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涂鸦期”。
由于幼儿的手发育还不完善,眼动轨迹杂乱,手、眼、脑不协调,感知能力差,所以这些无秩序、不成形的线条,就反映了他们认识的物体形状。
一般说,儿童在军岁时才能较准确地辨别物体的形状,分辨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5,6岁的孩子能准确地辨别圆形、菱形、椭圆形及其它平面和立体知觉。
儿童对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地一般都能区分出远近,但对于较廷的距离则不能正确认识。
所以4岁的儿童画画时会将很多东西直线式地排列在纸上,对于水底的动植物、水面的轮船、天空中的飞鸟及天气变化,只能用单个物体或粗略的构图来反映。
这说明儿童对远近透视和物体大小比例关系的观念都很模糊,目测很不准确。
所以他们画出的物体也是远近大小不分,没有反映出物体的空间特性。
儿童长到5,6岁,处理空间关系的能力有所提高,譬如,这阶段的儿童常这样讲自已的画:“水中有鱼,水面有荷花.陆地有汽车,天空中有太阳。
”如此看来,儿童随着感觉运动水平的发展、主客体之间彼此的联系日益协调起来。
对其间关系的认识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一般说,儿童的2度、3度空间概念是在4-6岁时形成的。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A。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的基本概念:①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知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③感觉与知觉的联系:a。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b。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2)幼儿感觉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视觉发展的主要特征: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a。
视敏度视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b。
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规律: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级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③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c.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幼儿视力受遗传和环境影响。
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
光线照明较差、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较少、坐姿不良等都会造成视力减退。
d.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的表现。
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弱4种.②听觉发展的主要特征:a.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听觉是幼儿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幼儿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的熏陶。
此外,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听觉对幼儿智力、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b.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并且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课件
四、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随 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痛觉 感受性逐渐提高。
儿童的痛觉与其情绪状态也 有密切的关系。
Thanks 平顶山 学前教育专业
• 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 • 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亦
行,儿童出生就有本能触 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
觉反应。儿童出生后,有 动的出现,是生后头半年
本能的触觉反应,比如, 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
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 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
表现 。
索的开始。大约出现在生
后5个月左右。
•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 和触觉的协调。 不满6个 月的婴儿,其听觉对手的 动作的指导比视觉记忆更 为正确。
(*^__^*) ……
这朵花摸起来软软的!
第一讲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感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痛觉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一)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
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 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 说是触觉的表现。
儿童的触觉主要分为口腔触觉和手 的触觉
1、口腔的触觉 孩子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
5.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
(二)颜色视觉(辩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区别细微颜色差异的能力的发 展
再认和正确命名不同颜色能力 的发展
这两种能力都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三、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发生的指标
大动作反应
机体内部变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胎儿听觉的发 展
新生儿听觉的 发展
幼儿听觉的发 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第二讲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课件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Thanks
幼儿形状 知觉的发
展
12个月能 根据有限 信息建构 图形;
3~4个月 能知觉到 形状;
9个月能 把近似轮 廓的光点 知觉为形
状;
• 上:出生三周的儿 童喜欢看左边构图 简单的大格子棋盘, 出生8-14周的儿童 更喜欢看右边构图 复杂的小格子棋盘。
• 下:左边的有黑白 格,右边是一个灰 色、无对比性的图 形,出生几周的新 生儿明显地喜欢看 左边那个像棋盘的、 对比性大的图形。
4.儿童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 正相关。
如较小幼儿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生活中,常会看 到这样有趣的事情:妈妈告诉孩子时钟走到六点半就可以打开 电视看了,孩子等的不耐烦,就要求妈妈把钟拨到六点半。而 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大约要到7岁左右。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意
物体的过程中,自发用语词来称呼它们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必须依靠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知觉形 状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物体比较容易,知觉形状差异较大的物体比困难 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比较容易,判断椭圆、长 方形和菱形的大小比较困难。 苏联的研究认为,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在一定背景条件下,婴儿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3岁的儿童能按照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和小皮球。 6~7岁的儿童大多数能用视觉从一堆积木中指出大小相同的。
经验对距离知觉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小婴儿常常爬到床边,并掉在地上,大婴儿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 是与经验有关。 又如学前儿童常常分不清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的远近,或常常以为掩 盖者是大的,被掩盖者是小的。当经验增加之后,才知道实际上两个 物体大小相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前儿童是 否听得清楚,以便于及时发现
学前儿童在听觉方面的缺陷。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三)触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通过触觉探索来认识
事物,这种探索方式有两种,即口 腔探索和手的探索。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
的主要手段。在安全的前提下, 成人应该允许学前儿童用自己 独特的方式来探索世界。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3.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距离远近的
知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
设计“视崖”实验发现,6个月大的婴儿 已有深度知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幼儿园老师帮助幼儿认识方位时,要和实物对应起来。 幼儿园老师排练体操、舞蹈动作时要,面向幼儿,镜面示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2.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它依赖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观察力的培养
可可上幼儿园小班了,但是可可总是把鞋穿反,这让 可可妈妈很是疑惑,她认为可可都这么大了,都是上幼儿 园的孩子了,还总是穿错鞋子,怎么就这么笨呢?左脚和 右脚明明就不一样,穿反了肯定也很不舒服。用眼睛稍微 观察一下就知道哪个应该穿在左脚上,哪个应该穿在右脚 上。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可每次穿鞋绝对是反的。 可可每次穿鞋都拿着鞋子看来看去,可怎么也看不明白是 怎么回事。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的视觉发展说到孩子的感知觉,第一时间肯定是得提到视觉了。
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啊!一个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眼睛可不怎么好用,最多能看到1020厘米远的东西,这距离刚好能看清妈妈的脸。
要是妈妈躲在远处,那简直就是“隐形人”。
这时候,宝宝主要靠其他感觉来了解这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能力逐渐提高,大概到6个月的时候,宝宝能看得更清楚,颜色也能分辨得出来,最初看见红色和绿色会特别兴奋,真的是“看到心都暖了”。
那时候,他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切都变得新鲜又有趣。
再过一段时间,孩子的视力越来越敏锐,眼睛的协调性也变强了,开始学会“追”物体了。
看到移动的小球,他会伸手去抓,不仅学会了“看”,还开始了“动”。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五彩斑斓,仿佛一张张动人的画卷在他们眼前展现出来。
二、学前儿童的听觉发展接着说说听觉,这个也不容小觑哦!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能听到外面的声音了。
妈妈说话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会有些微微的反应,尽管那时他们的耳朵还没有完全发育好。
到了出生后,宝宝的听觉开始飞速发展,一开始,他们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音调或者小声的声音,他们听不太清楚。
你可能觉得,怎么孩子这么小,声音这么大,为什么不害怕呢?婴儿听到的世界,是模糊而充满混响的,像是身处一个超大的回音室,反应也比较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识别不同的声音来源,到一岁左右,宝宝对父母的声音特别敏感。
如果爸爸妈妈一开口,他们就像是听到了“呼叫令”一样,马上转过头来,尤其是他们听到自己的名字,那眼睛一亮,仿佛世界突然安静了,所有的注意力瞬间集中。
孩子的听觉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直到三岁左右,他们才会对声音有比较精准的分辨力。
像什么狗叫、猫叫,甚至是电视里的某个广告,他们都能辨别得一清二楚,真是“小大人”了!三、学前儿童的触觉发展再来说说触觉,这也是孩子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 理解。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阶段、影响因 素、促进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通过感受和理解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它对儿童的认知、语 言和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刺激
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感 知刺激,如触摸、听力 和视觉刺激,以促进他 们的感知觉能力。
2 创造有趣的体验
通过创造有趣的活动和 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促 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
3 提供适当的挑战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 水平,提供适当的感知 觉挑战,帮助他们逐步 提高感知觉的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部分。通过深入了解感知觉的定义、 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感 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丰富的刺激和经验可以促进感知 觉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感知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能会继承特定的感知觉能力,如对音乐、颜 色或形状的敏感性。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感知觉发展产生着影响。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颜色、形状和模式有 不同的偏好。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1触觉Biblioteka 发展婴儿时期,触觉是感知觉的首要形式,通过接触探索周围物体。随着年龄增长, 触觉能力逐渐细化和提高。
2
听觉的发展
婴儿能听到声音并对其作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逐渐分辨声音的来源 和区分不同的声音。
简述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幼儿心理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基本条件。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幼儿的认知、学习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视觉发展特点幼儿的视觉在诞辰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新生儿的视力非常有限,只能看到近距离的物体,且看到的图像是模糊的。
随着芳龄的增长,幼儿的视力逐渐提高。
在 1 个月左右,他们能够注视较亮的物体,并开始尝试追踪移动的物体。
到 3 个月时,幼儿的视觉聚焦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细节,对颜色也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
4 个月到 6 个月之间,幼儿开始对形状有初步的感知,能够区分简单的几何图形。
到了 1 岁左右,幼儿的视力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可以分辨出较为复杂的物体和场景。
幼儿的视觉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偏好鲜艳、明亮的颜色。
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是对动态物体更感兴趣。
幼儿更容易被移动的物体所吸引,他们会主动追踪移动的物体,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是具有视觉偏好。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视觉对象,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图案、形状或颜色。
四是视觉发展与手的动作密切相关。
幼儿通过手的触摸、抓取等动作来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视觉刺激来促进幼儿的视觉发展。
给幼儿展示色彩鲜艳的图片、玩具,安排各种形状的积木等活动。
要注意环境的布置,保持室内光线明亮、柔和,避免过于刺眼的光线。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二、听觉发展特点幼儿的听觉在诞辰后也迅速发展起来。
新生儿已经能够听到声音,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较弱。
随着芳龄的增长,幼儿的听觉敏感度不断提高。
在 3 个月左右,幼儿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语音和语调。
到 6 个月时,他们能够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的声音。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四)痛觉的发展 【案例分析】 威威不小心摔倒在客厅里,正爬起来的时 候,奶奶看到了,连忙大呼小叫地跑过去, 一副担心、紧张的神情。看的奶奶后,已 经快要爬起来的威威又一屁股坐在地上, 撇了撇嘴,哭了起来。 【提问】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1、方位知觉
(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2)空间关系的掌握
(二)听觉
1、胎儿的听觉 2、新生儿的听觉 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 高低、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新生儿喜 欢听柔和的、高音调的声音。 3、婴幼儿的听觉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儿 童的听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12—13 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 年以后,听力逐渐有所降低。
(二)观察幼儿的观察力 1.观察时机 (1)以观察活动为主的教学游戏。 (2)科学领域活动中的观察活动。 (3)语言领域活动中的看图讲述活动。 (4)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中的美术意愿画活动。 (5)参观、郊游活动。 2.观察形式和记录 (1)在活动中抓住时机,围绕目标进行观察。 (2)做轶事描述。
轶事描述法是观察者对可以表现儿童个性或某方面的发展并 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情景所做的记录。轶事记录不受观察 时间、地点的限制,无需连续跟踪观察,运用起来简单方便 。以下是一位教师记录的实例: 观察对象:岩岩(男)4岁1 1个月 贝贝(男)4岁8个月 观察者:教师 观察时间:11. 18 观察地点:中班活动室 岩岩和贝贝在玩“医院”的角色游戏,贝贝做“病人” ,找岩岩“大夫”来看病。岩岩说:“你的病很重,要打针 才行。”说完,拿起针管就要向贝贝胳膊上扎。贝贝急忙躲 开,并说:“我不打针。\"岩岩说:“怕什么?又不疼,是 假装的。”贝贝还是拒绝:“让我假装大夫,给你打针吧。 ”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3-6岁)的知觉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多感官参与:学前儿童在感知世界时,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以获取全面的感知经验。
2. 感知的综合性:学前儿童开始将多个感官输入整合起来,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和认知。
他们能够同时利用视觉、听觉等感官信息,建立起物体、人物和环境的整体认知。
3. 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逐渐发展,能够更长时间地专注于感知任务,更好地过滤干扰信息,并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对象或活动上。
4. 平面视野逐渐增大:学前儿童的视野逐渐扩展,能够注意到更广阔的视觉范围,不再局限于狭窄的焦点,而是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物体。
5. 触觉和运动发展:学前儿童通过触摸和运动来感知世界。
他们喜欢用手触摸和探索物体的形状、质地和温度,并通过运动探索空间、距离和方向等概念。
6. 形状和颜色辨识:学前儿童开始学习辨识和命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能够将视觉输入与语言表达相结合,逐渐形成概念的建构。
7. 感知细节和整体:学前儿童开始注意和辨识物体的细节,并将细节整合成整体形象。
他们能够注意到细微的差异,如大小、形状和位置等。
这些特点反映了学前儿童在感知发展方面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世界的感知和经验积累,他们逐渐建立起对物体、人物和环境的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是指在学前阶段,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儿童在学前阶段的知觉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感知到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将从感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以及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和解释,并符合标题中心扩展的要求。
学前儿童的感知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感觉器官逐渐发育完善,能够感知到更多的外界刺激。
例如,他们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和颜色,并逐渐能够感知到更复杂的外界信息。
其次是感知能力的逐渐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和区分外界事物,能够更深入地观察和体验。
再次是感知范围的扩大。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知的发展,儿童的感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他们能够感知到更多的事物,并能够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和归纳。
最后是感知和表达的整合。
在学前阶段,儿童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并通过表达来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感知。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将自己的感知传达给他人。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也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是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外界事物。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等方式,积极地探索和认识世界。
其次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调整。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处理信息。
他们能够将新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认知更加准确和完善。
再次是符号思维的发展。
在学前阶段,儿童逐渐掌握和运用符号,如语言、数字、图形等,来进行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通过符号的使用,进行抽象思维和概括总结,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认知。
最后是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有些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较为成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而有些儿童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学前心理学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2、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 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的知觉和 自我知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知觉现象即错觉。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幼儿思维受感知觉制约第一节幼儿感知觉概述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趋势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外部刺激自主选择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图形配对测验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第二节幼儿感觉的发展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1、婴儿早期的无条件反射 2、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 手段。 在语言、思维出现之前,儿童主要依赖于 感知觉获得各种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 (三)感知觉在幼儿(2岁以后)的认识活动 中仍占主导地位。 幼儿思维受感知觉制约
back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 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 就握住不放,甚至 可以悬挂起来。大 约到第二个月时, 这个反射就消失了。
第二节 幼儿感觉的发展——视觉
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 色力。 颜色视觉的发展 3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 种颜色的偏爱。(颜色偏爱法) 4个月儿童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暖色更能引发 儿童兴奋。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的远近程度的知觉。 距离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 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设的“视觉悬崖”。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 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三、学前儿童的时间知觉
(一)知觉时间的特殊性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的特殊性:1.时间没有直观的形象;2.人
思考:婴儿听觉和触觉出现协调了吗?
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成人对于幼儿触觉的发展特点应注意:
(1)过小的玩具
(2)坚硬的玩具
(3)不卫生的玩具 教育: 动口不动手
四.味觉和嗅觉
(一)味觉: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二)嗅觉:能辨别不同的气味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握名 称 3、将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 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知觉认同—归入标准—塑造模型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大小知觉的正确性和难易程度与知觉对象 的形状特征有直接关系。
苏联的研究认为,6个月前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鲍厄(1966)研究说明在有一定背景的条件下,婴儿
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口腔的触觉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 动进行的手的触觉探索。 通过口腔的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 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 一种探索手段。
手的触觉探索: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二)视触的协调 (三)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
本身没有专门感知时间的分析器。 (二)感知时间的媒介 生理上的变化 生活事件 自然界周期轮回(环境信息) 记时工具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
件发射。
幼儿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
(1)出生不久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出现视觉
偏好; ( 2 )同为彩色, 4—8 个月的孩子表现出不 同的态度; (3)了解儿童识别颜色的能力(1岁半以后) 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 (4)色盲(先天遗传、后天性疾病)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 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 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4.半聋半哑的孩子
5.注意事项:疾病、噪音、大声喧哗
幼儿听觉的发展
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 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三、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
第一阶段:( 5— 7岁)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
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 7— 9岁)开始初步、具体地掌 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掌握 左右概念 近年来的重复性试验指出,当代儿童左右辨 别能力较上述发展的早。
(二)深度知觉(距离知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
二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
新生儿的视觉能力表现:
1.对光的察觉;
2.视觉的集中 (1)新生儿的理想的视距:20.3厘米 (2)三个月:4—7米处; (3)6个月:注视飞鸟、飞机等。
(二)视觉的发展
视觉敏度的发展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 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 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参考答案: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
听觉、触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 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发展。此案 例中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以及 词语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 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 地认识物体。单一地使用视觉或触 觉,会造成儿童知觉的准确率降低。
正相关;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从中 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 相关。
注意 : 幼儿经常以空间关系代替时间关系。
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在
此基础上形成幼儿的时间 观念,养成遵守时间,有效 利用时间的习惯,是幼儿期 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 知觉发展的特点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 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
本手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主导
地位
扩展知识: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 趋势和主要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四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一、儿童的活动
二、知识经验
三、词语
案例分析: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
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方 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次摸到拐 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 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 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1.发生
(1)婴儿听觉定位的能力强于视觉定位;
实验 (2)盲婴依靠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很强。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听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
向定位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1.发生 (1)婴儿听觉定位的能力强于视觉定位; (2)盲婴依靠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很强。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儿童的视力障碍有:远视、近视、弱视等。 早期矫正有效果。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从幼儿期开始。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一)颜色视觉的出现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 力,也称辨色力。 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 几个月即已出现。
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杨期正等的实验(1979)说明,幼儿用词概括形状的 能力,比知觉的概括发展晚。
2.5——3岁是儿童大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二、学前儿童空间知觉(方位、距离)
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
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包括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狭义)
补充:痛觉和动觉
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 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
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物体知觉
二、空间知觉
三、时间知觉
一、学前儿童的物体知觉(形状、大小)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鲍厄对50—60天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 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范兹的实验,说明婴儿已能区别两种水 不同的形状。 文格尔等的研究说明,4个月以内的婴儿 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 有程度上的差异。
颜色视觉的障碍有:色盲、色弱
二、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1、胎儿的听觉反应
2、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1)能听见
(2)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品质和持续时间
(二)听觉的发展
1.对声音辨别——偏爱;
2.听力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儿童期);
3.听觉的个别差异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
进行方向定位。
2. 方位知觉的发展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
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 后才会辨别左右。
我国:
3岁辨别上下
4岁辨别前后
5岁后逐渐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国外的研究:
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