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30T16:59:58.5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作者:陈利伶

[导读] 衡阳市中心医院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行全麻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期护理中,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率和血压的平稳,减少其躁动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陈利伶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行全麻手术患儿10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麻醉复苏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对比,并对比苏醒后小儿躁动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SBP、DBP、MAP和HR存在显著差异P<0.05,SpO2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行全麻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期护理中,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率和血压的平稳,减少其躁动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观察与护理

小儿行手术治疗时一般采取全身麻醉,但是这种麻醉方式容易使患儿因术后疼痛和创伤而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麻醉过程中维持机体平稳,降低应激反应,是麻醉科急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探讨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有效护理方法,本文选取行全麻手术患儿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颇为明显,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行全麻手术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共计50例,其中男孩24例,女孩26例;年龄3岁-8岁,平均年龄(6.25±1.36)岁;体重12kg-30kg,平均体重(21.45±4.56)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0例、大专15例、高中18例、初中7例。观察组患儿共计50例,其中男孩25例,女孩25例;年龄2岁-9岁,平均年龄(6.33±1.41)岁;体重11kg-32kg,平均体重(21.58±4.63)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9例、大专16例、高中17例、初中8例。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帮助患儿完成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术中配合麻醉师摆放体位,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复苏期严密观察患儿体征,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增加巡视病房的频次,对患儿的血压、心率值和呼吸频率等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在出现异常时可即刻联系主治医师处理。(2)呼吸系统护理。气管插管患儿需要被保持气管通畅,防止出现滑脱,并及时清理分泌物,确保氧气供给。无气管插管患儿应将头偏向一侧,稍微后仰,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避免出现误吸。(3)安全护理。术后在麻醉苏醒期帮助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因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引起窒息,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嘱患儿家长注意看护,防止因躁动、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自伤等意外事件[2]。(4)体温监测。麻醉苏醒期注意将室温控制在25-28摄氏度,避免患儿着凉,可给予棉被保暖。对于术后体温升高患儿,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发生高热惊厥和酸中毒。(5)循环系统检测。加强对患儿心音检测,如出现心率减缓,可能是迷走神经亢进或严重缺氧,需要在明确原因后及时给予纠正[3-4]。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对比,并对比苏醒后小儿躁动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家长满意度调查表为我院自行设计,其内容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在护理人员不在现场情况下由患儿家长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并采用率表示;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P<0.05确定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SBP、DBP、MAP和HR存在显著差异P<0.05,SpO2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一。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1.迎接安置病人,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了解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名称、术 中情况、术后诊断等。交接皮肤及输液情况。填写护理记录单及病人交接卡。 2.接监护仪连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必要时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动脉血压等,视病情设定报警上下限,及时处理各项报警。 3.视病情予鼻导管给氧,必要时面罩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 氧流量和氧浓度。上呼吸机者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4.麻醉未醒前,注意约束病人肢体,加床栏,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发生坠 床、管道脱落、输液针头脱出、自行拔管等意外、 5.将强巡视病人,注意有无术后早期并发症: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血压、 低血压、呕吐、疼痛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准确及时记录各项参数,苏醒前每15分钟记录生命体征一次,清醒拔出气管 导管后,每30分钟记录一次,抢救病人随时记录。 7.专人护理,评估病人病情(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及肌力),掌握拔 管时机,配合医生拔出气管导管,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并协助病人咳嗽排痰。 拔管后常规吸氧并观察病人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 8.正确及时执行各种医嘱并记录,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9.冬季保暖,夏季防暑,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低温病人复温时防止烫伤。 10.保持输液通畅,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外渗,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必要 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 11.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避免脱落。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与性状,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正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及时送检。 14.对留置动脉置管者,应注意保护,防止脱出、堵塞。转出PACU前拔除,并按 压5分钟以上。 15.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可转出PACU,并与病房医护人员 详细交班,有术后镇痛泵患者应与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16.做好患者入室前床单位的准备、出室后床单位的整理以及病房终末消毒处理。

耳鼻喉科患者全麻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3169586.html, 耳鼻喉科患者全麻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作者:叶桃红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全麻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 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扁桃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在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d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22.13±1.32)分和(28.67±2.02)分,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关键词】耳鼻喉科;扁桃体炎;全麻;护理;并发症 在当前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中,扁桃体炎比较常见,扁桃体切除术是目前根治扁桃体炎最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改善预后,起到疾病根治的作用,但是在手术中采用全麻的麻醉方式对于护理的要求也相应的较高[1]。随着对综合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术前术后护理的作用得到了广 泛重视,也逐渐在临床上得以推广。本文以在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扁桃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对其进行全麻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进行诊治的扁桃体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 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0~70岁,首发病例,初次行手术治疗完毕;术中病理确诊为扁桃体炎,适合进行全麻;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长期酗酒、滥用精神类药品患者;患者伴有视力、听力障碍或语言无法交流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为(48.21±3.19)岁;平均手术时间为(44.24±17.1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4.32±13.11)mL。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麻醉药物剂量:丙泊酚1.5mg/kg、利多卡因1mg/kg、舒芬太尼0.3μg/kg、咪达唑仑0.5mg/kg、罗库溴铵0.4mg/kg。 对照组:在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遵医嘱进行日常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是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由护理部督察员、病区护士长、病区责任护士等组成,所有成员均经受过心理护理基础理论培训,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

小儿外科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护理

·专科护理· 小儿外科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护理 金波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1.034 随着麻醉技术的进展和麻醉药物的更新,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过去有所降低,但仍为术后常见并发症[1]。全麻术后呕吐也是患者对麻醉处理不满意的常见原因之一[2]。尤其为小儿外科全麻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3]。术后呕吐不但增加患儿痛苦,影响伤口愈合,甚至是引起电解质紊乱、误吸、窒息等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加强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安全护理十分重要。笔者就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1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进行全麻后手术的206例患儿,其中男144例,女62例。年龄2个月 14岁,其中0 2岁35例,3 7岁73例,8 14岁98例。腹部手术98例,头面部手术31例,四肢手术27例,尿道手术28例,包皮手术22例。全麻术后3h之内呕吐发生情况为:年龄0 2岁27例,占13.11%;3 7岁40例,占19.42%;8 14岁44例,占21.36%。全麻术后4 8h呕吐发生情况:年龄0 2岁35例,占16.99%,3 7岁49例,占23.79%;8 14岁56例,占27.18%。 2护理 2.1胃肠道护理术前胃肠道准备不充分,术后胃肠道蠕动减弱,禁食、禁水时间短是引起术后呕吐的原因之一。婴幼儿术前禁食4 6h,小儿术前禁食6 8h。胃肠道及胆道手术、经腹手术、肝脾手术等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幽门梗阻患儿术前应洗胃。非腹部手术术后应禁水4h,禁食6h;腹部手术患儿应禁食禁水至肠蠕动恢复。 2.2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固定良好患儿呕吐时应注意防止呕吐物污染切口敷料,避免呕吐时切口张力过大引起切口裂开。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一旦发现切口出血或敷料污染应及时处理。 2.3妥善固定引流管和输液管道由于患儿呕吐时常伴有腹压增大,烦躁不安等症状。术后应对各种引流管加强固定,并做好标记,以便观察管路是否脱出。选择非关节部位置静脉留置针,否则易导致输液不畅通或导管脱出引起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用透明输液贴固定,既便于观察又可以防止呕吐物污染穿刺处。 2.4防止患儿坠床呕吐患儿往往伴随躁动、意识不清,应给予床档保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约束患儿。使用约束带时要松紧适度,加棉垫防止损伤患儿皮肤,将肢体约束于功能位。此类患儿视为坠床高风险人群,加强宣教并于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识,提醒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引起重视。 2.5减少各类刺激如必要尽量避免搬动患儿或反复进行吸痰,以免刺激患儿咽部引起呕吐。应有计划的安排,将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减少对患儿的干扰。2.6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一旦患儿发生呕吐,患儿平卧时应将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一旦出现紧急危险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2.7加强心理护理手术会对患儿的身心造成创伤,引起生理紊乱现象,会使患儿的心理受到干扰,而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多关心患儿的心理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医院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应加强对护理安全教育的重视,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预案管理,防范为主,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意外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降至最低。为患儿提供高效、安全、舒适、优质的护理服务。术后呕吐是手术后患者的不适感受,主要表现为干呕、恶心或呕吐[4],常伴有腹痛、腹胀、不排气等症状。目前普遍认为小儿全麻术后呕吐是由于术中胃液及吞入涎液、血液和气体潴留致胃扩张,达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胃内脏传入神经活动。麻醉时由于肌肉松弛,不会呕吐;清醒后在上述扩张刺激下,对上腹部的恶心不适感增加,而引起呕吐。术后呕吐还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5]、患儿年龄、恐惧心理、术前胃肠道准备不充分、术后胃肠道蠕动减弱、手术部位和方法等都有密切关系。恶心呕吐伴随的感觉使患儿难以忍受,其引发的并发症导致患儿的生命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护士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护理安全意识,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章杭,张帆,李丰.联合应用止吐药物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21-122. [2]于玲,薛富善.小儿术后呕吐的预防和治疗[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8,29(1):85-89. · 56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1期(上半月版) 作者单位:110032沈阳市儿童医院 金波: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567(2013)05—0048—02 胸腰椎骨折可由直接暴力,如枪弹伤,弹片伤,打击脊柱所造成的骨折或脱位称为直接暴力为脊柱骨折或脱位。暴力由前或后,或左或右,或任何方向打击脊柱均能引起不通的脊柱骨折或脱位。根据脊柱骨折脱位发病机理分为:屈曲型、过伸型,直接暴力脊柱骨折和脱位[1]。脊柱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5~6%。脊柱分成前、中、后3柱。中柱和后柱包裹了脊髓神经和马尾神经,该区的损伤可以累及神经[2]。本组报道的胸腰椎单纯性屈曲型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中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方法仍以卧床休息,功能锻炼和精心护理。如果采用腰垫练习的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7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18~82岁,摔伤12例,车祸33例,高处坠落伤2例,单个椎体22例,双椎体45例,T12-L1损伤最多,占74%。 2结果:本组47例经精心治疗及正确护理,经随访半年~ 16年全组恢复满意。 3护理要点: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感觉、大小便情况以及患者情绪变化。 3.1卧姿护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需平卧在硬板床上,伤椎垫枕,并需要早期功能锻炼,(可采用3点复位法,五点复位法或飞燕点水复位法),采用腰背肌锻炼,重力和杠杆原理,使脊柱保持稳定的背伸,使压缩的椎体扩张以矫正骨折畸形,垫枕需要适应的过程,要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垫枕在其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保持脊柱生理水平位置,接触对椎体的压力。功能锻炼主要以腰背肌练习为主,腰背肌锻炼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极为重要。通过锻炼牵引椎体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使压缩部位复原,防止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和避免遗留性腰痛的发生,可避免远期椎体再度塌陷而导致椎体畸形。在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用手扶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伤体局部固定,保持躯体上下一致。防止腰部扭伤,侧卧后腰背部可用枕头,避免上下身的不一致。因长期卧床,故护理极为重要,护理巡视时,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卧硬板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合作,要注意垫软垫处衣服拉平,防止皱褶,防止发生褥疮,使患者处于舒适姿势,积极配合治疗。 3.2并发症的护理:腹胀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和褥疮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1)腹胀便秘: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出血,多引起后腹膜血肿,刺激胸腹腔交感神经,使胃肠功能减弱,晚期可由于神经麻痹引起肠蠕动减慢,而致腹胀便秘[3]。护理时可轻柔热敷腹部,指导患者进行腹肌的收缩锻炼,帮助患者养成床上排便或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腹胀便秘严重者可给予新斯的明肌注,或口服番泻叶或原朴三物汤加减。(2)泌尿系感染:患者卧床后,由于体位变换使膀胱长期处于固定位置不动,尿内碱沉渣积于底部,不易随尿液排出,久之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对于不适应体位改变患者,在护理上要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情绪,引导其放松,可采取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热敷及按摩下腹部等方法,促进排尿,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保持尿道口和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女性患者每天清洁会阴1~2次,对于诱导无效者给予导尿,一般留置时间不超过2天,每天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以预防泌尿系感染。(3)坠积性肺炎:患者卧床后因体位改变和呼吸深度不够,可使肺部内分泌物积留,形成肺部感染,故要经常变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促进肺内分泌物和积痰排出。(4)褥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由于骨折疼痛,患者不敢翻身,腰骶部及双侧肩胛部长期受压,局部缺血而产生褥疮。护理师要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翻身,取舒适体位,建议隔30分钟左右,定时按摩肩部、背部、腰骶位部及足跟等骨突出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在使用便盆时应抬高患者臀部,再将便盆放入,不要硬塞,以免损伤皮肤导致褥疮。 3.3心理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背部疼痛较严重,需卧床休息,严重影响各种生理活动,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由于担心治疗效果及后遗症影响家人的工作等,而表现出情绪消沉、失落、恐惧、焦虑等,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症状较轻者尽可能解释本病的严重性和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使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4饮食护理:伤后患者饮食下降,加之大便不畅,早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油、生冷食物。中期可清补,吃富含高蛋白及锌、钙、磷等微量元素食物,可食瘦肉、牛奶等。后期处于恢复阶段,可多食滋补强筋壮骨的食物。 3.5出院指导:加强饮食调护,合理功能锻炼,注意站、坐、行的正确姿势。伤后6~8周下床行走,需佩戴腰围固定腰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避免劳累。3个月内禁止弯腰,不可负重,不可做跳跃性动作,坚持睡硬板床,坚持垫枕,定期复查。 讨论 胸腰椎单纯性屈曲性压缩性骨折,一经明确诊断,必须精心护理、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运动功能,正确卧姿护理,伤椎垫枕,维持脊柱于水平位置,解除对椎体的压力进行腰背肌锻炼,同时观察并发症可能发生迹象。早期及时处理,都能顺利恢复健康。降低并发症尤其避免椎体再度塌陷而导致椎体畸形至截瘫的发生。可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天津医院曾科主编.临床骨科学[M].人民出版社,1992.12.466. [2]曾伟新等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一版.任命卫生出版社,2006. 6.550. [3]刘继贵.魏清.护理干预对熊瑶追骨折并腹胀影响的探讨[J].中 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8).29. Key words Thoracolumbar;Simple flexion compression fractures;Body movement;Lumbar muscle exercise.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梅燕丁玉辉罗宇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探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全麻手术患儿术后苏醒期躁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一、小儿全麻方法 1.全麻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小手术可在面罩吸入麻醉、静脉或肌肉麻醉下完成,较大手术应气管内麻醉。 2.部位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臂丛阻滞及其他神经阻滞) 二、全麻药物。 ?氟烷(Halothane) ?恩氟烷(Enflurane) ?异氟烷(Isoflurane) ?七氟醚(Sevoflurane) ?地氟烷(Desflurane) ?氯胺酮(Ketamine) ?丙泊酚(Propofol) 一般像斜疝等小手术就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就可以了,大点的手术需要用肌松要,再用芬太尼、七氟醚、丙泊酚等维持。 1、七氟醚 (1)无色透明、芳香无刺激液体;容易为小儿接受。 (2)麻醉起效快,苏醒迅速,术中麻醉深度容易调节,不良反应少,麻醉过深时有诱发全身痉挛的可能; (3)对心率影响不显著,动脉压的下降与心脏抑制、心输出量减少以及血管扩张所致;对脑血流、脑供氧几乎没有影响。 (4)气道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对肌松药的强化作用比异氟醚、恩氟醚强。 (5)停药后患儿苏醒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不超过10分钟,清醒完全,很少有再次入睡现象,无明显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咳嗽、喉及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并发症。 2、丙泊酚 (1)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 (2)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 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率无明显变化。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 (3)呼吸系统:丙泊酚可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表现为潮气量减少,

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5-01T00:01:08.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陈济丽[导读]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陈济丽 (广西岑溪市中医院手术室广西岑溪 5432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39-02 利用麻醉药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以达到意识及痛觉消失,反射活动减弱,有的可使肌肉松驰,称为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中枢抑制深浅程度可以控制,整个抑制过程也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无后遗症。我院规定全麻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在手术室清醒后,才能送回病房。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对256例病人实施全麻手术,术后需麻醉复苏的23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麻复苏病例232例。男120例,女112例,年龄5岁—86岁。麻醉复苏时间最短0.5小时,最长3小时。经过精心护理,232例手术麻醉病人全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一天做好术前访视,给合作的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方法,术前准备,注意事项,配合的重要性等;术后我们要求患者所做的动作,如点头、握手、睁眼等,消除其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未行气管插管的护理 未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后我们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注意舌头是否后坠,后坠的应托起下颌,使其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保持血氧在正常范围。随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注意固定好患者,专人看护,以免清醒前烦躁,坠床、跌伤、呕吐物倒流至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并注意术后各种管道通畅,以免被患者抓脱。 2.2.2气管插管的护理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按医嘱给予麻醉拮抗剂,使病人尽快清醒,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密切观察口唇、指端颜色以判断有无缺氧,观察其胸廊运动是否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清痰对使用呼吸机通气的病人,随时注意是否有痰液瘀积,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应给予吸痰:病人咳嗽出现呼吸窘迫征;听诊胸部有痰鸣音;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时;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突然降低时。准备吸痰前5分钟应给100%氧浓度吸入,待血氧饱和度达到99%以上后,在呼吸机接头处断开,用适当的吸痰管由内向外快速抽吸。吸痰时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低于87%应接上呼吸机接头,待血氧饱和度升至97%以上再进行下一次的抽吸。吸痰最多连续抽吸3次,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0秒,吸痰完毕后再给予患者吸纯氧,将氧浓度调至80%,2分钟后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浓度。吸痰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以防肺部感染。 雾化有时病人的痰液非常稠密,不易吸出时,按医嘱配制雾化液,倒入呼吸机雾化糟内,雾化后如有积液或瘀痰咳出,应及时给予抽吸。 氧气的更换呼吸机所接氧气瓶中氧分压用至5kpa时,就应更换氧气。先把满压氧瓶推至呼吸机旁边,不用人机分离,但呼吸气囊中所贮存的氧气只能供病人1分钟内氧气所需,所以应在1分钟内熟练完成氧气瓶的更换。应注意的是,当断开呼吸机氧气接头时,呼吸机会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当完成更换氧气输入正常后会自行停止报警。 拔管的护理病人清醒达到拔管指征时,脱氧观察5—10分钟,若血氧在正常范围,我们准备了吸痰机,气管插管用物,向病人解释拔管过程。把固定导管的胶布撕开,把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吸痰,一边把导管从气管拔出。拔管后再给予面罩给氧,观察血氧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通过上述护理,232例全麻手术病人全部清醒后送回病房,无并发症。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和护理,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是我们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进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还未完全清醒的转运过程中,手术护士如何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手术成败最后的关键。根据我院近年来临床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患者在术后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分析其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和规范。 1 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1.1 呼吸系统 常见有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呼吸抑制是麻醉剂残余作用对呼吸的影响而致,主要表现在:肌松剂的残余作用,可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胸腹交替运动的呼吸;芬太尼麻醉后,虽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但呼吸中枢还处于抑制状态,呼吸极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表现为呼吸遗忘。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术后意识尚未完全复苏,舌肌松弛易致舌后坠;颈部敷料包扎过紧也易致呼吸困难,导致呼吸道梗阻。 1.2 循环系统 患者术后从手术间被搬运到病房需经过一段路程,搬运时体位的变动可导致循环系统功能改变,正常人通过机体自身调节可以代偿,但麻醉后患者由于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以及血管舒缩等代偿功能被抑制,因而改变体位所致的心脏功能变化更明显。突然改变体位,使血液在脑、心脏、动静脉及肺血管床异常分布,重要脏器短时间内得不到供氧,极易诱发循环虚脱,甚至循环停止,尤其易发生于手术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1.3 坠床 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致使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全复原,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尤其是使用了拮抗剂与催醒剂的患者可迅速引起躁动,或因其他不适而挣扎,在返回病房途中未将床档立起,对患者照顾不周极易造成患者坠床。 1.4 意外伤害 较大手术后患者往往带较多的管路(胸管以及各种引流管),手术后从手术床转到手术转运车上或转运车转到病区床位可能造成脱管的意外伤害,如移动患者时不能协调一致,致使引流管牵拉造成脱落,最严重的是胸管脱落,许多时候需要重新手术方可解决问题。 2 护理对策及交接流程 2.1 防止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的护理对策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并发症护理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并发症护理 发表时间:2017-05-13T16:01:55.3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 1商杰袁媛媛通讯作者[导读] 应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对其加强监测,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使患者尽快康复。(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摘要]目的:对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中选取106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 (16.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根据患者情况,对其加强监测,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关键词:麻醉复苏期;针对性护理;并发症医院治疗疾病的种类多样,收治的患者也各不相同,不同患者病情有所不同,药物过敏史不同,麻醉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患者手术后可能存在麻醉药物残留,患者可能在复苏室尚未清醒,就已经被护送回病房,若处理不当则患者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3]。为了使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减少,保证患者预后,本文对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53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8例(5 2.83%),女25例(47.17%),年龄介于20岁和70岁之间,平均年龄(35.12±4.3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50.94%),女26例(49.06),年龄介于21岁和72岁之间,平均年龄(36.28± 3.86)岁。干预组患者中有18例行骨科手术,12例行妇科手术,13例行腹外手术,10例行胸外手术;对照组中17例行骨科手术,11例行妇科手术,14例行腹外手术,11例行胸外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因素上差别不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麻醉复苏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舌后坠、喉头水肿、喉头痉挛、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呼吸遗忘等。干预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喉头水肿、喉头痉挛:这类并发症在气管插管或者易对呼吸道造成损伤的相关操作之后,术中动作需轻柔、谨慎,不能暴力操作,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采取面罩加压吸氧法,同时应该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注射液体为地塞米松。(2)舌后坠:在体内残留麻醉药物,易使患者肢体控制能力减弱,让患者取仰卧位则很容易使舌根在动力作用下向呼吸道后坠,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把舌头牵拉至唇外,同时应该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因舌后坠使呼吸道堵塞,让患者因氧分压较低影响患者呼吸功能。 (3)呼吸遗忘:在麻醉复苏期内的有些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是会出现呼吸暂停,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监测,尤其是一些发生鼾声的患者,应该对其做到经常呼唤,让其做一些简单动作例如举手、摇头等,让患者保持清醒,若患者呼吸异常,则应该及时作出处理。(4)心血管并发症:苏醒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电监护,对一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十分熟悉,以免患者心电图异常时无法及时作出判断。患者血压变化也应注意,苏醒期患者在疼痛刺激的作用下,血压会升高,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让患者疼痛减轻,从而让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若血压成明显的下降或者上升趋势,则应及时查明原因,有针对性采取对应措施。 1.3评价标准本次研究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护理效果越好,反之,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护理效果越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 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一、小儿全麻方法 1.全麻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小手术可在面罩吸入麻醉、静脉或肌肉麻醉下完成,较大手术应气管内麻醉。 2.部位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臂丛阻滞及其他神经阻滞) 二、全麻药物。 ?氟烷(Halothane) ?恩氟烷(Enflurane) ?异氟烷(Isoflurane) ?七氟醚(Sevoflurane) ?地氟烷(Desflurane) ?氯胺酮(Ketamine) ?丙泊酚(Propofol) 一般像斜疝等小手术就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就可以了,大点的手术需要用肌松要,再用芬太尼、七氟醚、丙泊酚等维持。 1、七氟醚 (1)无色透明、芳香无刺激液体;容易为小儿接受。 (2)麻醉起效快,苏醒迅速,术中麻醉深度容易调节,不良反应少,麻醉过深时有诱发全身痉挛的可能; (3)对心率影响不显着,动脉压的下降与心脏抑制、心输出量减少以及血管扩张所致;对脑血流、脑供氧几乎没有影响。 (4)气道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对肌松药的强化作用比异氟醚、恩氟醚强。 (5)停药后患儿苏醒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不超过10分钟,清醒完全,很少有再次入睡现象,无明显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咳嗽、喉及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并发症。 2、丙泊酚 (1)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 (2)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 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率无明显变化。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 (3)呼吸系统:丙泊酚可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表现为潮气量减少,清醒状态时可使呼吸频率增加,静脉注射常发生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平滑肌无明显影响。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老年病人,术前有合并症的病人以及复杂手术比例的增加,麻醉方法上全麻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紊乱未彻底纠正,全麻后的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及镇静镇痛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若术后未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死亡。 全麻手术患者复苏管理工作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情况分手术室复苏、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ICU复苏。 一、手术室复苏 在手术室没有连台手术及监护患者复苏医务人员保障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苏,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复苏。患者苏醒后,监测患者呼吸循环情况许可,由相应人员送入病房或ICU。 二、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 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接受手术室中当日未苏醒的全麻病人,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监护和治疗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如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麻醉科医师与受过专业培训,知晓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的护士进行复苏工作。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观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原则上每个手术间的最后1台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内恢复,拔管。 三、直接转入ICU (一)、下列手术患者术后直接进入ICU进行苏醒观察: 1、在手术室苏醒时间超过1小时未苏醒或苏醒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2、重大手术、经医务科审批手术患者; 3、年龄超过65岁或小于3岁的全麻插管术后患者; 4、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5、术后需呼吸支持者; 6、全麻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 7、术前有以下合并症者: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者;⑵有糖尿病合并症者;⑶有脑卒中病史者;⑷高血压Ⅱ期以上者;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8、其他临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入ICU监护者。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30T16:59:58.5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作者:陈利伶 [导读] 衡阳市中心医院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行全麻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期护理中,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率和血压的平稳,减少其躁动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陈利伶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行全麻手术患儿10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麻醉复苏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对比,并对比苏醒后小儿躁动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SBP、DBP、MAP和HR存在显著差异P<0.05,SpO2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行全麻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期护理中,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率和血压的平稳,减少其躁动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观察与护理 小儿行手术治疗时一般采取全身麻醉,但是这种麻醉方式容易使患儿因术后疼痛和创伤而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麻醉过程中维持机体平稳,降低应激反应,是麻醉科急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探讨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有效护理方法,本文选取行全麻手术患儿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颇为明显,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行全麻手术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共计50例,其中男孩24例,女孩26例;年龄3岁-8岁,平均年龄(6.25±1.36)岁;体重12kg-30kg,平均体重(21.45±4.56)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0例、大专15例、高中18例、初中7例。观察组患儿共计50例,其中男孩25例,女孩25例;年龄2岁-9岁,平均年龄(6.33±1.41)岁;体重11kg-32kg,平均体重(21.58±4.63)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9例、大专16例、高中17例、初中8例。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帮助患儿完成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术中配合麻醉师摆放体位,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复苏期严密观察患儿体征,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增加巡视病房的频次,对患儿的血压、心率值和呼吸频率等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在出现异常时可即刻联系主治医师处理。(2)呼吸系统护理。气管插管患儿需要被保持气管通畅,防止出现滑脱,并及时清理分泌物,确保氧气供给。无气管插管患儿应将头偏向一侧,稍微后仰,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避免出现误吸。(3)安全护理。术后在麻醉苏醒期帮助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因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引起窒息,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嘱患儿家长注意看护,防止因躁动、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自伤等意外事件[2]。(4)体温监测。麻醉苏醒期注意将室温控制在25-28摄氏度,避免患儿着凉,可给予棉被保暖。对于术后体温升高患儿,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发生高热惊厥和酸中毒。(5)循环系统检测。加强对患儿心音检测,如出现心率减缓,可能是迷走神经亢进或严重缺氧,需要在明确原因后及时给予纠正[3-4]。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对比,并对比苏醒后小儿躁动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家长满意度调查表为我院自行设计,其内容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在护理人员不在现场情况下由患儿家长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并采用率表示;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P<0.05确定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SBP、DBP、MAP和HR存在显著差异P<0.05,SpO2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一。

小儿全麻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全麻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加强对全麻患儿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 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饮食护理等,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的机率,避免意外 事故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观察护理 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全身麻醉的原理是利用麻醉药物使患 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为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全麻结束后,对患 儿的影响并未全部消除,一些保护性反射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如:呼吸、循环、 体温、吞咽反射等,很有可能发生意外,甚至危急到患儿的生命。因此,全麻手 术后要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及护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儿570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男356例,女214例;年龄10天~12岁;体重 2.4公斤~48公斤。其中372例行静脉麻醉,手术结束,麻 醉未醒即送ICU;198例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 后拔除插管,送回病房。 1.2 治疗结果:手术后发生相关护理问题的患儿,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和相关护理干预后,均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康复出院。 2 观察 (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和循环的变化:和麻醉医生做好患儿的交接,了解全麻方式及麻醉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方式(胸式或腹式)、有无呼吸困难的征象如鼻翼煽动、三凹征等。观察皮肤、粘膜的颜色。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保证氧气的供给。(2)注意观察各种引流管是 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量;静脉通路是否通畅,特别要注意观察静脉点滴速度。 (3)注意观察患儿手术部位情况,通过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来判断手术部位有无 渗血渗液现象发生,若发现渗血渗液多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要在手术前开始。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他们对手术缺乏认识。因 此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 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 医学知识,讲解手术后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绝望感,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 合治疗。 3.2预防意外损伤的发生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全麻术后的患儿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精神症状, 如躁动不安、目光呆滞、意识模糊、哭喊、挣扎,因此,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儿 躁动做到有预见性护理。常规用约束带制动四肢,且固定要牢靠,但以不影响局 部血液循环为限。各种引流管、敷料、输液管道应妥善固定,防止因患儿躁动而 发生坠床、自行拔出口咽管、引流管、尿管等。因此,护士应正确分析引起躁动 的因素,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 3.3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3.3.1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对645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45例全麻患者在复苏室均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各项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严密临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平衡地度过复苏期的关键。 【关键词】全麻;复苏期;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领域的不断扩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越来越多被手术患者选择,大部分手术病人术后需尽快苏醒,以便于观察手术疗效及进行护理。麻醉复苏是指病人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由于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麻醉后并发症,若临护不够,将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健康,因此,复苏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共有全麻患者645例,男393例、女252例,年龄2个月至92岁,平均年龄43.5。其中妇产科70例、泌尿外科116例,普外科250例、神经外科105例、耳鼻喉科58例、口腔科46例。麻醉方法为静脉复合全麻,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除手术时间短的小儿科外,所有全麻患者均停留尿管。 1.2复苏期并发症呼吸道梗阻18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10例、低血压30例(术后出血2例),低氧血症8例、低体温15例、尿潴留10例、苏醒延期2例。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患者至复苏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呈备用状态,调节好室内温度、备好保暖设备。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连接临护仪的各条导线,要注意保暖。安置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以防病人苏醒期躁动时使输液针头及引流管脱出。将输液输血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置,保持静脉通畅。如有留置尿管应固定好,及时倾倒尿液并记录尿量。对未清醒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眼睑反射及对呼吸的反应程度,正确判断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意识状态,每1~15分钟临测记录1次。根据临测指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或血压)用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控制输血输液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出血现象。密切临护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若伤口渗血较多或有休克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2.2保持呼吸通畅主要是预防和及时解除梗阻,防止窒息的发生。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呛咳、吞咽反射微弱,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发生,患者应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有呕吐物及时吸出。若出现喉头水肿,抬高头部。全麻患者苏醒前容易舌后坠,堵塞咽喉气道,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道。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充分加压给氧。 2.3保持循环系统稳定全麻药物的作用及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

全麻患者术后护理

复苏室护士继续教育培训 计划 全 麻 患 者 术 后 护 理 主讲人:孙慧 讲课时间:2011.1.24

全麻术后护理 一、物品的准备:安装好吸引器,并协助麻醉医生准备及检查麻醉用 具,包括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等,协助麻醉师做好整个麻醉过程,保持输液通畅,以确保各种静脉用药及时而准确的进入体内。 二、全麻术后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 (1)协同医生将病人平稳的搬移至病床上,使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稍向后仰,颈部伸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病人周围皮肤及术区情况,安置好病人的输液及身上所带的各种引流管。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并与麻醉医生核对血压有无因搬动而致的变化。(2)查看遗嘱及麻醉单,了解麻醉所用的药物。听取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介绍病人,术中病情及特殊注意事项,重点了解通气功能及呼吸道通畅的状况,认真执行术后医嘱。 (3)病人未完全苏醒前,护士应守护在床旁,一般15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如有波动应持续测量及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可改为1—2小时测一次。(如发现血压波动,应注意有无出血或内出血,还应考虑是否由于血容量不足或麻醉过深,心功能不全等原因所致,此时应迅速通知医生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止血、调节输液、给氧、输血等)。待医生检查之后,再根据医嘱作进一步处理,并做好

记录。 (4)应观察术后病人的排尿情况,有留置尿管者,要按时观察记录尿量。无留置尿管者须观察膀胱充盈情况,过分充盈其他处理仍不能自行排尿,应给予导尿,留置尿管。 (5)恶心呕吐。乙醚全麻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故麻醉未清醒前,病人应平卧头侧向一边,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采取头低位,使声门裂高于食道入口,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从口角流出,此时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的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6)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反应和不正确的吸痰方法,刺激喉部,均可引起恶心,呕吐,当发生呕吐时应头偏向一侧并用吸引器吸出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7)加强基础护理:术后6h禁食水,尽量不让病人睡觉,6h过后且病人清醒者,可给予流质饮食,注意保持床单的整洁干燥以及病人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注意营养。 (8)对呼吸的观察和护理:护士观察病人呼吸道的通畅度,有无异常呼吸,一般用指(趾)端脉搏血氧仪通过检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来判断呼吸的效率。 (9)麻醉清醒前,病人可出现躁动不安,如拔管、坠床等危险,守护者必须注意安全,可按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保护病人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