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外界为进、出入蒙自市区的主要通道,实现了文澜片、雨过铺片两个片区之间交通转换;红河工业园区与蒙自市区的交通转换;,蒙自市区与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

项目起于红河大道与原蒙蚂线交叉处,为既有蒙蚂公路改建工程,路线顺原蒙蚂线向东延伸,经过观音庙村、红河钢铁厂、云锡机械厂、鑫源给水公司,顺接现状天马路西延线终点,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路线里程长为5228.606米,道路规划断面为四块板,双向十车道(含二个公交专用道),红线宽度65米。

本项目沿线自然情况如下:

(1)气候、气象

蒙自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项目所在的坝区年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4.9℃;年降雨量712~81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冬春季较为干旱。项目区总蒸发量大于总降雨量,雨过铺一带年干燥度最大(2.10),属干旱地区;蒙自坝(文澜片区)年干燥度为1.81,属半干旱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洪涝和倒春寒、冰雹等。

(2)水文

项目附近湖泊有长桥海和大屯海。

长桥海:位于项目东侧,原名矣波草海,为古代湖泊的残留。1956年兴建东坝和加高南坝后,长桥海成为蓄水4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现有水面10.2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61.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3米。

大屯海:位于项目西侧,为古代湖泊的残留,原有水面24平方公里,1965年修建北坝和西坝后,水面缩小为17.6平方公里,成为容量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项目大部地处大屯海与长桥海间分水岭上,地势较高,据本次对沿线少量取水井调查情况,地下水埋深约10~30米,基本不需特别处理。

(3)地形、地貌

蒙自地貌可分为盆地(坝子)、山地和岩溶三种类型,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盆地位于县域西北,包括蒙自坝、大屯坝和草坝三个坝子,坝子之间为低缓的丘陵带分隔。本项目大部分位于蒙自坝与大屯坝之间的丘陵带上,地势较为平缓,海拔1300~1400,相对高差小于50米。

蒙自地处康滇古陆边缘,昆明凹陷南端,区内古生界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界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新生界仅有零星出露。全县总面积的75.04%为碳酸盐类岩石,23.99%为碎屑岩类,岩浆岩占0.97%。第四系松散层可分为湖泊相、河流冲积相和残坡积相等,厚度变化较大。

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膨胀土和软土。膨胀土主要分布在十里铺、龙头寨、大台子、土官村、雨过铺一带,主要由上第三系湖相泥灰岩风化产物及第四系湖积粘土构成,厚度3~7米。颜色为褐红、褐黄或灰白色,上部硬塑至坚硬状,下部可塑至硬塑状,粘粒细腻,网格状裂隙发育。

软土分布于雨过铺东侧,主要为湖泊相淤泥质土,压缩性较高。

5、工程地质

本工程暂无地勘,借鉴临近道路(天马路西延线改扩建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间报告》为依据,进行设计。

根据勘探资料显示:

5.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概况

拟建天马路西延线延伸段位于蒙自县西北部,道路总体走向为自西向东,起点接现状红河大道,向东接已建成的西延伸段。地貌上处于蒙自盆地西北部凸起的低丘缓坡地带。地面高程介于1293.30~1341.69m之间,高差为48.39m。

5.2勘察场区的气象特征

拟建天马路西延线延伸段位于蒙自县。蒙自地区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根据红河州中心

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相关的气象指标分述如下:

(1)气温:多年平均温度为18.5℃,最高温度36.0℃,多在5月前后出现,平均最低温度8.5℃,多在12月或1月出现。

(2)相对湿度:旱季平均为61~71,雨季平均为76~81。

(3)降水量:年降水量在507.9mm~1189.9mm之间,多集中在 6~8 三个月内,这三个月的月降水量为100~322.5mm,其余季节雨量甚少。

(4)蒸发量:年蒸发量为2126.5~2744.2mm,蒸发量最大的是3~5月份。

(5)年平均干旱度(蒸发量/降水量)为2.9,多年变化在1.5~5.4之间,一年之内可以划分为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

5.3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收集的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区区域上处于扭动构造体系与北西向构造体系组合型交接地带,位于小江深部大断裂的南端。断裂构造以草坝东山和古山两条压扭性断层为主,在其主干断裂的旁侧尚发育着次一级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受其影响形成了现今的断陷盆地。由于区间断裂构造切割破坏,使其地块完整性差。盆地间大部分被第四系松散土层覆盖,故在盆地间未见断裂构造。

拟建道路沿线地段未发现断裂及构造,整个工程场区属基本稳定区。

5.4沿线地层结构

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较为简单,地表普遍被结构松散的耕殖土、素填土所覆盖,其下依次为坡残积粘土、冲湖积粘土及残积粘土,基底为新第三系泥灰岩。现将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按地质单元层代号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堆积(Q ml)及植物层(Q pd)层:

(1)素填土①

1

:由褐、褐灰色粘性土混含10-20%的角砾、碎石和砂组成;结构松散。厚度为0.60~2.90m。

(2)耕土①

2

:由褐、褐黄、褐红色粘性土混含10%左右的植物根茎、碎石和角砾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为0.40~1.30m,除局部地段缺失外,整条道路沿线均有分布。

2、第四系坡残积 (Q dl+el) 层:

(1)粘土②

1

:褐黄、褐红、褐灰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和碎石等,局部含量达30-40%,硬塑状态,稍湿。层顶埋深为0.40~2.20,厚度为0.50~3.60m;除局部地段缺失外,整条扩宽道路沿线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

(2)粘土②

2

:褐黄、褐灰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和灰岩风化残块,局部达10-20%,可塑状态,湿。层顶埋深为1.60~4.70,厚度为0.60~6.70m。

3、第四系冲湖积(Q al+l)粘土③:灰绿、褐黄夹深灰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局部夹薄层细砂;可塑-软塑状态,湿。层顶埋深为0.80~2.50m,厚度为6.40~8.40m。

4、第四系残积(Q el)粘土④:褐黄、褐灰色,含少量灰岩风化残块,硬塑~坚硬状态,稍湿。层顶埋深为8.30~9.30,厚度为1.10~2.60m。

5、新第三系(N)泥灰岩⑤:褐黄、褐灰、灰白及浅灰等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全~强风化;原岩结构基本被破环,钻探岩芯多呈土状、碎块状和碎石状,少部分呈短柱状,岩块用手可折断。岩面埋深为0.60~10.20m,厚度为1.90~9.40m;除局部地段缺失外,整条扩宽道路沿线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

5.5线路地基岩土的特性

(1)胀缩特性指标

场地内的地基土具有以下特性:坡残积粘土②

1

、②

2

及残积粘土④的液限多大于40% ,具有较高的塑性;其自由膨胀率均大于40 %,具有弱-中等膨胀潜势;根据国家《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112-87)的有关规定,应判别为膨胀土。其余岩土层的自由膨胀率均小于40%,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可判别为非膨胀岩土。

(2) 地基分级变形量计算及胀缩等级划分

场地内地基的分级变形量介于18.56~77.55mm之间,其地基分级变形量平均值为48.91mm;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的规定:该场地地基的胀缩等级大多为Ⅱ级,少量为Ⅰ级或Ⅲ级,建议按Ⅱ级膨胀土地基进行设计。

5.6地下水条件

蒙自盆地位于红河与南盘江两大水系分水岭以北,拟建道路则位于盆地中部,属蒙自盆地的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水位埋深为在2.70~8.10m之间,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