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思考

凤凰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是凤凰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凤凰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必经途径。为此,我专题研究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课题,并有提出了针对性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凤凰县县城区现状

近年来,凤凰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推进古城保护、旧城提质和新城开发,实施了g209绕城线、城北旅游专用通道、城北连接线等新区路网竣工通车,红旗大道、大众路、王家寨大道、边寨路、镇竿大道等新区路网建设,城区骨架拉大到20平方公里。实施了森林公安业务用房、档案馆、法院审判庭、县委党校搬迁、公安技术业务用房、职业中专、南华中学等政府主导投资项目,推进了国际现代城、鸿景铭苑、凤凰世纪城、凤凰星城、红旗旗小区、美食城步行街等新区地产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城区路面“白改黑”及人行道改造、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实施

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有一些小区(沃福花园),物业管理混乱,小区垃圾城堆,居民怨声载道。沱江河上游两岸房屋建设参差不齐,影响城市整体景区,站在堤溪桥上观看沱江河面,一点也不让人赏心悦目。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体制不顺、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的原因,也有人员素质的问题。

(二)城市文化展示不够。凤凰古城始建于唐朝,有近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汉、苗、土家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婚嫁等民族民俗文化,诞生了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名人艺人。凤凰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城市,虽然有很多人物历史文化,但在文化挖掘展示方面落后于云南和贵州等地区,文化资源尚未真正转化为主要的旅游产品,难于成为游客来凤凰观光休闲度假的核心吸引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升。实际上,凤凰县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苗族为主,苗族有着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跟汉语、英语等主流语言不能相互融通,游客比较难以难参与进来,领略不到苗族文化的深髓。跟其它旅游城市相比,我县的各交通要道和重点区域没有大型公共的标志性建筑,没有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符号,特别是一些景区景点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也不够大气,游客很难体验到凤凰文化的薄大精深。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当前凤凰正在开展旅游创“5a”工作,要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力争把凤凰城区建成现代化的滨江山水宜居旅游城市,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一)要突出高起点规划。凤凰城区沱江两岸区位条件优越,自然景观秀丽,中心城区依山傍水,具有建成现代化滨江山水宜居旅游城市的优越条件。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以战略思维、精品意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科学确定城市风格,充分体现现代特色、生态理念和滨江风貌。要突出“山水园林城市”这一定位,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园林街道、花园式小区,改善沱江两岸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岸线,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空间,提高城区的可达性和亲水性。通过整体设计,使建筑物、绿化和公共空间有机协调,保持青山永秀、绿水常清、人景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将沱江两岸建成凤凰县城建设的新亮点,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宜人的人居环境,使凤凰城区发展更具实力。

(二)要突出高标准建设。根休闲旅游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全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快进慢出”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全覆盖,优化公交线路,全面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高标准推进沱江上下旅游整体开发、青山抱古城、南华山整体开发、金水寨凤凰传奇、城北五星级酒店群、古

城保护设施、商业街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区空间。加快发展餐饮、娱乐等与高端旅游相配套的服务性产业,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凤凰城区新业态。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主干道和大街小巷清扫保洁力度。完善燃气供应设施、通信设施、污水设施建设,规范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城市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使凤凰城市发展更具魅力。

(三)要突出文化元素。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广告宣传、街道命名、公园建设、商业冠名等方式,将楚巫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苗族文化要素融合到县城建设中,扩大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借助博物馆、文化馆、演艺队、社会团体和各类民间文化精英的力量,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利用节庆、集会、比赛、竞赛、专业展示等方式,传播和弘扬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