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外拓展与课后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知识分享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372ee1271fe910ef12df8ae.png)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文言文摸底检测一。
基础练习1.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还柱而走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8.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10.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焉用亡郑以陪邻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且焉置土石二。
课内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97d5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b.png)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想要学好高考语文科目,那么在学完每篇课文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是关键,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同学们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1.对加点字音、义解释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A.氾(fàn)南缒(zhuì) 越国鄙(当作边邑)远B.佚(yì)之狐肆其西封(名词活用为动词) 共(ɡōnɡ)其乏困C.许君焦、瑕(xiá) 何厌(满足)之有逢(fénɡ)孙D.阙(quē,损害) 行李(出使的人) 以乱易整,不武(威武)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失其所与,不知3.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邻之厚,君之薄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晋军(驻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③以乱易(交换)整④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⑤焉用亡国以陪(陪伴)邻⑥朝济而夕设版(用夹板筑的土墙)焉⑦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⑧失其所与(亲附的国家)A.①②③⑧B.①④⑥⑦C.②③④⑤D.⑤⑥⑦⑧5.请你说说下面语句有什么深层含意?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子犯请击之”,句中的“之”,课本注:“指秦军”;本资料注:“指郑国”。
你认为怎样理解才是正确?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①国危矣。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行李之往来。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⑥唯君图之。
⑦共其乏困。
⑧是寡国之过也。
A.①②⑤⑦⑧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⑧8.烛之武在说服秦撤军之后,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郑国虽然避免了晋国侵略的灾难,却招致了秦国派来驻军,请问:秦国趁隙而入,这是不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9.请你就独之武的说辞写一则五六百字的短评,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自拟。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97408583d049649b665882.png)
7、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海内存知己,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以若所为, (4)天若有情天亦老 ) (5)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时有军役若水旱,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7)曾不若霜妻弱子 ) (8)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求剑若此, (9)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山有小口, 7、若(1)像、如、好像 、 ) (2)你、你的 ) (3)指示代词,此、这个 )指示代词, (4)连词,假如、如果 )连词,假如、 (5)连词,“或” )连词, (6)如果 ) (7)比得上 ) (8)好像 ) (9)好像 )
2、之 (1) 唯君图之 、 )
(2)子犯请击之 )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4)辍耕之垄上 ) (5)臣之壮也 ) (6)君将哀而生之乎 ) (7)何厌之有 )
2、之 (1)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 ) 代词,
(2)代词,代秦军 )代词, (3) 助词“的” ) 助词“ (4)到、往 ) (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6)我 ) (7)宾语前置的标志 )
5、与 、
(1)与之璧,使行 )与之璧, (2)失其所与,不知 )失其所与,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军霸上, (6)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 )赞许、帮助: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汉书》 (7)无乃尔是过与 ) 5、与 、 (1)给予、授予 )给予、 (2)结交、亲附 )结交、 ):“ 比较, (3):“跟……比较,哪一个 ): 比较 哪一个……” (4)给予,授予。 )给予,授予。 (5)介词。和,跟,同 )介词。 (6)赞许、帮助 )赞许、 (7)句末语气词,相当于“欤”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高中语文2_4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2_4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8c1dfc5022aaea998f0f59.png)
烛之武退秦师一、语用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厌:讨厌B.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共:通“供”,供给D.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解析】选A。
厌: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C。
连词,因为/介词,用。
A项,语气助词,表陈述;B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D 项,代词,它。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晋军.函陵A.越国以鄙远.B.邻之厚.,君之薄也C.既东封.郑D.以乱易整,不武.【解析】选C。
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成为边境”和“驻军”。
A项是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B项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
D项是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名词。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选C。
有益,有好处。
古今义相同。
A项,夫人,古义是那人,今义是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B项,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是请客的主人。
D项,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门所带的箱子、包裹等。
5.下列对本文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B.“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名,上古婴儿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
称名是对人的尊称。
D.最后一段的“公”是指晋文公,晋国国君。
【解析】选C。
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称字是对人的尊称。
6.(2017·重庆高一检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42d24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f.png)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47ab1d1f34693daef3e73.png)
4 烛之武退秦师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氾.南/侵犯.辞.别/城池.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C.赏赐./驱驰.卑鄙./比.较闲暇./瑕.不掩瑜D.执.事/明智.陪.伴/赔.偿既.然/亟.待解决项,分别读fán/fàn,cí/chí,zhuì/zhuì;B项,分别读què/jué, sì/yì,shù/shǔ;C 项,分别读cì/chí,bǐ/bǐ,xiá/xiá;D项,分别读zhí/zhì,péi/péi,jì/j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项,“陪”,增加。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②夜缒而.出,见秦伯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A.①与③都是顺承连词。
B.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①②③④都不必翻译。
D.④和⑤都是转折连词。
,是顺承连词;⑤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3650007)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唯君图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夫晋,何厌之.有⑧将焉取之.⑨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A.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B.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C.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D.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②⑤⑥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⑦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作业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作业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d288ddbe23482fb4da4c94.png)
1. 对下列各句中加黑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 对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夜缒而出(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著作,相传为______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所作,又称_________。
《左传》与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为配合解说《春秋》而作,史称“春秋三传”。
(2016 大庆实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颂,字子雅,广陵人,世为名族。
颂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
察孝廉,举秀才,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
累迁中书侍郎。
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
迁议郎,守廷尉。
时尚书令史扈寅非罪下狱,诏使考竟,颂执据无罪,寅遂得免,时人以颂比张释之。
在职六年,号为详平。
会灭吴,诸将争功,遣颂校其事,以王浑为上功,王浚为中功。
帝以颂持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不行,转任河内。
临发,上便宜,多所纳用。
郡界多公主水碓,遏塞流水,转为浸害,颂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
寻以母忧去职。
服阕,除淮南相。
在官严整,甚有政绩。
旧修芍陂,年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戮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
及赵王伦之害张华也,颂哭之甚恸。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doc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d15cf0813b3567ec102d8af6.png)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敢以烦执事敢:冒昧的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 •C.尝为晋君炀矣蜴:赏蜴D・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 •B. 夜缱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C. 越国以鄙远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 •4•下列句中加词的意义和用法,和同的一项是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 •B. 夜缱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c.臣Z壮也,犹不如人行李Z往来,共其乏困• •D.以其无利于晋吾其还也• •5. 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A.共牙乏困,君亦无所害B.既东封郑,又欲肆苏四封C. 君知其难也D.失其所与,不知•• •6.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i)南夜纟追(zhui)而岀佚(yi) Z狐• • •B.共(g&ng)其乏困若不阙(juQ)秦• •C.秦伯说(yu©)杞(qi)子、逢孙、■杨孙戍(shb)之■D.微夫(fu)人Z力不及此失英所与(y u),不知(zhi)• • •许君焦瑕(xia)7、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Z力而敝Z (损害)• •C. 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 夫晋,何厌Z冇(厌:厌烦)微夫人Z力不及此(微:略微)• •8、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Z力不及此B.行李Z往來,共其乏困• • • •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 • • • •9、下列句子屮,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Z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091c4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5.png)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通假字①无能为也已(“ ”,同“矣”,句末语气词,了)①共其乏困(“共”,同“ ”,供给)2.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一)①杜甫隔户②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①公元757年,杜甫45岁,正值年富力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59年夏,杜甫来到成都,定居草堂。
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
①户:门。
①作意:如意。
3.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谓谁朝来不作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D.“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E.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1d358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d.png)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言辞技巧,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知识链接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背景介绍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 632 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 632 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三、文本解读1、字音字形汜(fàn)南佚(yì)之狐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逢(páng)孙2、实词积累(1)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2)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3)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4)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5)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6)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7)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9)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3、虚词积累(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②敢以烦执事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3)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到4、句式积累(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省略句①(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2 烛之武退秦师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2 烛之武退秦师 (2)](https://img.taocdn.com/s3/m/a5a1cd8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3.png)
2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是.寡人之过也是:表判断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代词,这。
2.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君知其难也③共其乏困④又欲肆其西封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失其所与,不知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⑦C.③④⑥⑦D.②④⑤⑦,同“矣”。
③共,同“供”,供给。
⑤说,同“悦”。
⑥知,同“智”。
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⑥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⑤是代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项为副词,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②⑥形容词作名词,④⑤名词作动词。
6.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A.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敢以烦执事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A项,宾语前置句。
C项,省略句。
D 项,省略句。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秦晋殽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含答案
![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bc164ba300a6c30d229f2e.png)
4 烛之武退秦师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氾南/侵犯辞别/城池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闲暇驱驰 /瑕不掩瑜卑鄙/比较 C.赏赐/既然D.执事/明智 /亟待解决赔偿陪伴/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fán/fàn,cí/chí,zhuì/zhuì;B项,分别读què/jué, sì/yì,shù/shǔ;C项,分别读cì/chí,bǐ/bǐ,xiá/xiá;D项,分别读zhí/zhì,péi/péi,jì/jí。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思路解析D项,“陪”,增加。
答案D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②夜缒而出,见秦伯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A.①与③都是顺承连词。
1B.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①②③④都不必翻译。
D.④和⑤都是转折连词。
思路解析④不是转折连词,是顺承连词;⑤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答案D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53650007)④唯君图之③是寡人之过也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何厌之有⑥行李之往来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⑦夫晋⑨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⑧将焉取之⑦③⑥A.①④⑧⑨/②⑤// ⑦B.①④⑧⑨/②⑤⑥/③/ ②⑤①④⑧⑨//③/⑥⑦C. ②⑤⑥/③/⑦/D.①④⑧⑨/⑦宾语;,的③助词思路解析①④⑧⑨都是代词;②⑤⑥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前置的标志。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bd51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a.png)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fán) 栖.息(qī)游说.(shuō) 跌宕.多姿(dànɡ)B.函.陵(hán) 官宦.(huàn) 更.改(ɡènɡ) 摇曳.生姿(yè)C.宫阙.(què) 窥.视(kuī)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D.涕唾.(tuò) 翁媪.(ǎo) 沟壑.(hé) 恃.才傲物(shì)解析:A项,“说”应读shuì;B项,“更”应读ɡēnɡ;D项,“壑”应读hè。
答案:C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许.之(答应)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解析:B项,易:替代。
答案:B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是助词,的;⑧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加点的词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肆其西封.B.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D.烛之武退.秦师解析:A项,“封”是疆域的意思;C项,“鄙”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退”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前,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
烛之武退秦师课外拓展与课后练习47页PPT
![烛之武退秦师课外拓展与课后练习4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cb7d0fa45177232e60a243.png)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烛之武退秦师课外拓展与课后练习共47页文档
![烛之武退秦师课外拓展与课后练习共4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40327c9c5da50e2534d7f29.png)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Hale Waihona Puke
统编版高中语文 高一 必修下册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后练习 (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 高一 必修下册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后练习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db2bf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6.png)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下册第二课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乙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烛之武退秦师》巩固与拓展小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巩固与拓展小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9a5824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0.png)
《烛之武退秦师》巩固与拓展小练习一、基础题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流露出烛之武对年华逝去的哀叹,对自己无法胜任这个任务的失落与悲哀,不禁让人为他明珠蒙尘的命运而感慨。
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围攻,情势十分危急。
但这一句也同时点明两军分驻,为下文故事作了铺垫。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B.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王》)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荆轲刺秦王》)3.下列子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烛之武退.秦师A.越国以鄙远.B.秦兵旦暮..渡易水C.邻之厚.,君之薄也D.若不阙.秦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B.若不阙.秦C.群臣怪.之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拔剑撞而破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项伯杀人,臣活之7.“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鄙”译为“把……当做边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 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 ..
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 不同 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 也相同 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 相同 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
亡郑危秦 地理 舍郑益秦 利益 晋言无信 历史 晋贪无餍 逻辑
•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 音词为主。解释课文中下列单音词,体会 这一特点。(课后思考和练习二)
朝 亡 辞
厌
国
戍
夕
危
师
及
• 朝──早晨 亡──灭亡 厌──满足 国──国家 戍──戍守 夕──晚上 危──危险 师──军队 及──达到 辞──推辞
课堂讨论 智慧碰撞 如何用今天的 眼光来看待这则故 事以及故事中的人 物呢?
课 后 作 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二、熟读并背诵全文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介词结构 “于楚”后置做动词“贰”状语)
佚之狐言于郑伯(佚之狐于郑伯言)
亡郑而有益于君(亡郑而于君有益──介 词结构“于君”做后置状语)
虚词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才,连词,表顺承)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虚词
一词多义
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29页,①陈述,解说;② 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 ,说服,音shuì ;④同“悦 ”,喜欢、高兴,音yuè。
一词多义
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9页, ①口供;②言词, 词句;③讲话,告诉;④推 辞,不接受;⑤告别;⑥文 体的一种。
一词多义
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2页, ①边疆,边远的地 方;②庸俗,浅陋;③看 不起,轻视;④谦词,谦 称自己。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 词)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之”是宾语 前置的标志之一,加重语气, 不翻译。)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介词 结构“于晋”做后置状语)
一词多义
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93页, ①隐蔽,藏匿;不显 露;暗暗地,悄悄地;②深奥 ,微妙;③微小,轻微;④稍 微;⑤旧时指地位低,卑贱; ⑥衰败,衰弱;⑦如果不是, 如果没有;非,无。
特殊句式
(
(
省略句
)辞曰:“臣之壮也”
)许君焦、瑕夜缒而出
敢以( 晋军(
归纳总结
通假字
通假字指的是文言中两个 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互相通 用和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同音相代:系向牛头充碳直 “直”同“值” 2.声母相同:如“亡”同“无” 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通 假 字
D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的字的意义 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③既东封郑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词类活用现象
用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且贰于楚 ( 数词作动词,对……有贰心) 3.秦伯说,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 4.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 词,变得雄厚,削弱、变得弱小)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夜缒而出
3.朝济而夕设版焉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 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C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子犯请击之 C.行李之往来,工其乏困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何厌之有
通 假 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 失其所与,不知(智) 何厌之有(餍)
古 今 异 义(古/今)
贰于楚也 今有急而求子 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 亦去之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词典
第一部神话集
《尔雅》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 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 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春秋 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 秋》。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 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代词,之)
(兼词,于此)
虚词
4、之 ①辍耕之垄上 到,动词 ②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代词 ③是寡人之过也 的,助词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助词, 不译
知识点检测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A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 的地方)
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3.阙秦以利晋 动词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边邑)
一词多义
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47页,①如,好象;②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③指示代词。此,这个 ;④连词。假如,如果; ⑤连词,或;⑥至,至于 ;⑦奈,怎样。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 、 2.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词类活用现象
动词→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词类活用现象
动词→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
1.臣之壮也
2.越国以鄙远 3.共其乏困
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
1.臣之壮也(壮年)
1,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晋文公逃亡时郑 1.以其无礼于晋 晋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国 遇接待他) 2.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烛之武说服秦君所用的事实和事理:
一、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君 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今有急而求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儿子)
古今异义(古/今)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
物品)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的动作)
词类活用现象
用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且贰于楚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课外扩展与课后练习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你知道吗?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汉书》等。
积累语文小知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诗歌总集 《资治通鉴》 《史记》 《诗经》
6.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 一组是( )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 不应与之共事。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 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c
A、①③⑤ C、①②④
B、②④⑤ D、①②⑥
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 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 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是不 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 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 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 算是武勇。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虚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