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59202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概述高警示药品是指由于其特殊性质,容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药品。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高警示药品的使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审查审批、销售使用等方面阐述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法律法规1.1 高警示药品的定义根据《药品管理法》,高警示药品是指那些因治疗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性质,容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或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药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对这类药品进行特别的管理。
1.2 相关规定针对高警示药品,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包括药品准入许可、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管理体系2.1 高警示药品管理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立了专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机构,负责对高警示药品的审查审批、监管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确保高警示药品的合理使用。
2.2 信息共享高警示药品管理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高警示药品的最新信息,以便医疗人员和患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审查审批3.1 严格审查对于高警示药品,审查程序更加严格,需要医药专家进行专业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符合规定。
3.2 限制销售高警示药品的销售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在合格的医疗机构内开具凭医师处方购买,以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用药指导。
五、销售使用4.1 用药指导医疗机构在使用高警示药品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醒患者随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4.2 不良反应监测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语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应共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严格审查审批程序,加强信息共享,确保高警示药品的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制定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保证高警示药品的合理使用,从而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
三、定义:是指当使用错误时对患者有很高的造成明显伤害的危险的药品。
四、标准(一)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危险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医院新引进高警示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药学部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三)药学部各部门(药库、药房)严格根据本制度的规定,严格管理高警示药品,设置专门的区域单独存放,粘贴专用警示牌;药品放置按照效期实行左右手原则;高警示药品调配严格实行双人复核。
(四)药学部药库、药房以外部门(如病区)存放高警示药品,专柜存放,粘贴专用警示牌。
静脉用药时注意输液巡视,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五)临床医师开具使用高警示药品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六)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七)制定本院高警示药品专用标识,该标识制成标贴粘贴在高警示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识别高警示药品。
(八)药师要加强对涉及高警示药品处方的审核,按有关规定做到“四查十对“,调剂过程有第二人核对,独立值班时双签字复核,确保调剂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确保安全有效。
(十)高警示药品必须在有确切适应症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必要时需要进行安全性论证。
电子处方应有明确警示。
(十一)高警示药品(特别是高浓度电解质)不得超说明书用药。
(十二)高警示药品在使用时,严格执行给药的查对制度。
(十三)加强病区高警示药品管理,合理控制高警示药品备用种类和基数。
五、相关文件《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药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高警示药品误用、滥用,参考国家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制定该制度。
二、适用范围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内的药品的购进、存放、使用和管理适用于该制度。
三、人员职责(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批准高危药品目录,指导高警示药品使用和管理。
(二)药剂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定期对药剂科各部门及病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三)宣传统战部负责按规定制作醒目的高警示药品警示标识和白底红字高警示药品专用标签。
(四)药剂科各部门组长、各病区护士长为药剂科各部门、病区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所管理部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
(五)药品库房采购员负责对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进行更新,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在审批通过后将高警示药品目录发放至医院各相关部门。
(六)医师负责在确定高警示药品治疗使用方案前,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
四、制度正文(一)高警示药品的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高警示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高警示药品的存放管理按照如下规定执行:1.设置专用存放区域、药架或药柜等,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药品储存处放置有明显高警示标识。
3.药品标签上应有高警示药品标识。
麻醉、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者,按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执行,不在本制度所述之列。
(二)药品引进及药品目录的制定1.高警示药品须经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入院。
2.药品库房采购员根据我院《药品目录》整理出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草案,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采购员将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发放至医院各相关部门。
3.药品目录更新时,药品库房采购员应在一周内及时更新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后,采购员应在一周内将更新后的《高警示药品目录》发放至医院各相关部门。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二、参考文件《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T/CMEAS 012-202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三、名词定义高警示药品:一旦使用不当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危及其生命的药品。
四、内容(一)高警示药品目录的制定参照《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中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推荐目录,修订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二)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高警示药品实行 A、B、C 三级管理模式,其中:1.A 级风险最高,一旦发生用药错误可导致患者死亡,应重点监护和管理;2.B 级风险中等,一旦发生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较 A 级低;3.C 级风险最低,一旦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较 B 级低。
(三)警示与存放标识高警示药品使用统一的警示标识;A 级高警示药品警示到最小包装,警示标识见图1。
A、B、C 三级分别使用红、橙、蓝色作为底色的标识进行储存标识管理,见图2。
图1 高警示药品警示标识图2 高警示药品存放标识(四)高警示药品管理1.A级高警示药品专区存放、专人管理,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应有警示标识;并对相似药品进行物理隔离和标注。
2.高警示药品调配、发放、使用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3.病区备用药品、操作用药品中的高警示药品储存管理遵循专区存放、专用标识、专人管理原则,严格做到基数管理和交接班管理。
4.高警示药品使用时,应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含量。
在核对药物名称时,如发现印字模糊不清,不能确定药品名称时,应拒绝使用。
5.应严格执行高警示药品说明书要求、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注意事项。
6.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7.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完整)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根据高警示药品的安全级别,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B级和C级高警示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一、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1. A级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粘贴专用标识,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核查备用情况。
2. 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3. 病区调剂室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须使用高警示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药单上签字。
4.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5. 临床科室应在药学部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级高警示药品使用标准浓度和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6.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警示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调剂室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1. 药库、调剂室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3. 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根据高警示药品的安全级别,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根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等。
第二条药剂科负责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更新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在信息系统进行设置,使医务人员在处置高警示药品时能及时获取高警示信息,以提高使用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意识。
第三条高警示药品应规范放置专柜或专区,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存放环境要取放方便,光线充足,原包装存放,药名、剂型、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定位放置,需冷藏的高警示药品放入冰箱中定点放置。
第四条本院高警示药品警示标志统一如下图标,该图标粘贴在高警示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警示药品:第五条医务人员在信息系统操作时,收到高警示药品提示,应提高警惕,避免事故的发生:1、医生应认真核对说明书或者药典,避免在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上出现错误;2、护士应认真执行处方或医嘱,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用法用量;3、药师要严格审查处方,对不符合规定的高警示药品处方,拒绝调配。
高警示药品的处方调配要认真仔细并严格执行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第六条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处方医嘱,医生需双签字负责。
第七条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第八条应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事件监测,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医院2017年12月05日****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为了切实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参照《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年版),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更新目录,具体包含药品如下:2019年7月30日修订。
药学部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保障用药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3、范围:适用于医院药学部药库、药房以及临床病区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
4、职责:药品质量管理室、药品采购室、各药库、各药房、临床病区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5.1.定义:高警示药品是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全麻药、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物、胰岛素制剂等。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5.2.高警示药品的存储:5.2.1、高警示药品实行专区、专柜、警示标签管理。
药库、药房、临床病区对高警示药品实行严格的定位管理,每个高警示药品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实行专区、专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执行人员不得随意改变固定的位置,而且做到标识统O5.2.2、需要冷藏保存的高警示药品应放置冰箱冷藏处存储,冰箱内需设有明显的高警示药品标识,并做到分类存放。
冰箱应保持在适当的温、湿度,温度(2-8℃),湿度(35%-75%),药品养护员、护士每天检查和登记冰箱温、湿度二次。
5.2.3、药库应专区存放高警示药品,并标有高警示药品警示牌,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存放。
5.2.3、药房有条件应设专柜/区存储高警示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专柜标识醒目,设置高警示药品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5.2.4、因临床救治需要,原则上允许急诊科、手术室、IClJ等个别临床科室备用高警示药品基数。
其他病区需备用基数的,应由病区负责人与护士长议定品种和数量,向药学部、医务科、护理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存放。
5.2.5、临床病区须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单独存放,标有高警示药品警示标识,有安全措施,以保证药品使用安全。
5.3.警示标识管理:在高警示药品存放区域处、药柜、药架粘贴醒目的“高警示药品”标识,起警示作用。
高警示药品的处方/医嘱开具以及处方/医嘱打印标签时,处方/医嘱与标签上要印有“高警示药品”警示字样;药品和容器上(药袋、针管、输液袋)粘贴“高警示药品”警示标识,确保在各个使用环节都有警示。
(word完整版)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附目录)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第一章:目的和定义第一条目的:为加强我院高警示药品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用药安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预防和减少用药差错《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第二条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
第二章组织和制度第三条组织: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要组织医务护理药学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成立我院专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组织,具体负责我院高警示药品的遴选监督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的制定。
相关临床科室与药学部成立相应科室的药品管理组织或者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或者本科室的高警示药品管理。
第四条制度:结合我院实际制定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警示药品的储存调配使用以及相关管理。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原则上定期维护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第三章药品目录与分级第五条药品目录:结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以及参考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高警示药品金字塔分级管理原则,结合我院药品管理实际,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分级。
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分级见附录1.第六条药品分级: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C级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第七条临床科室药学部以及相关部门根据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分级分别有针对性的统一制定本科室或者部门的高警示药品目录。
第四章高警示药品警示标志第八条警示标志:根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统一标识设计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警示标志,具体如下:第九条信息标识:根据上述高警示药品警示标识在医院信息系统高警示药品目录名称前分别添加相应标识。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
为加强医疗风险管理,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和药物治疗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警示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警示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警示药品存放药架应设置醒目警示标识,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警示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警示药品调配发放要严格查对,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使用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七、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临床医护人员作有效沟通,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八、新引进高警示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
1、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10%氯化钾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
2、肌肉松弛剂:
氯化琥珀胆碱、维库溴铵
3、细胞毒化药品: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奥沙利铂、顺铂、表柔比星、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吡柔比星、多西他赛、长春新碱、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丝裂霉素、平阳霉素、阿糖胞苷、羟基脲、异环磷酰胺、博来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米托蒽醌、替加氟、羟喜树碱、卡铂
4、其他:
胰岛素制剂、地高辛、阿托品。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2023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
本制度规定了高警示药品的标识、储存、使用、发放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以确保高警示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使用的高警示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国家规定的高警示药品。
三、职责
1. 药学部门:负责高警示药品的采购、储存、发放、调配和使用监督,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 医护人员:负责高警示药品的使用和患者监护,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高警示药品的质量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四、管理要求
1. 标识:高警示药品应当有明显的标识,标识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生产批号、有效期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2. 储存:高警示药品应当专库专柜储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确保药品安全。
3. 使用: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开具的处方使用高警示药品,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
4. 发放:药学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发放高警示药品,
并对使用后的药品瓶罐进行回收和处理。
5. 监测:药学部门应当定期对高警示药品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在使用高警示药品过程中应当做好观察记录,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五、处罚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
对于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药学部门负责解释。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上传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为加强高警示药品的规范管理,促进临床安全、合理应用,避免用药损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订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二、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物等。
三、高警示药品品种遴选,参照中国药学会《中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版)》,同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与药品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具体品种见附件)。
四、管理制度:1、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对高警示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和新药引进,新引进高警示药品时须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2、高警示药品在满足药品使用说明书的储存要求的基础上,存放处应相对集中,避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警示药品存放药架应有醒目的标识,设置红色白底标签提醒医务人员注意。
4、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药品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对超常规使用时应再次核对确认。
电子系统在显示高警示药品时,均以黄色背景、加粗字样显示,起到警示作用。
5、高警示药品在使用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及正确的给药途径。
),使用中严格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对使用高危药物的病人,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主诊医生交流及时处理。
6、高警示药品调剂和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
7、各科室应加强对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药剂科每季度盘点,病区护士站每日清点。
8、护理工作站不存放高警示药品,抢救药品单独存放且固定位置,存放处有醒目标志,并定期(每季)核查。
9、各科室应加强对高危险药品的养护工作,严格控制药品存放条件,严格按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所列贮存条件存放。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高警示药品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使用不当易造成对患者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药品。
包括细胞毒化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等。
必须严格落实高警示药品存放、使用、限额规定,定期检查。
(二)高警示药品分级A级高警示药品:属高警示药品管理最高层级,使用频率高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属医院重点管理和监护品种。
B级高警示药品:属高警示药品管理第二层级,使用频率较高,用药错误,会造成患者严重伤害,伤害等级较A级低。
C级高警示药品:属高警示药品管理第三层级,使用频率亦较高,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伤害风险等级又较B级低。
(三)高警示药品采购1.高警示药品须经医院药事委员会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引进。
2.药学部门加强高警示药品信息及安全使用宣教,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3.加强高警示药品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四)高警示药品存放1.高警示药品应设置专用的存放区域、药架或药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需要冷藏高警示药品的应在冷库或冰箱的专用区域存放。
2.高警示药品存放应标识醒目,应有“高警示药品”的标识牌,设置黑色警示牌。
提醒药学人员、医务人员注意。
药房发放高警示药品时应单独发放,并用专用药盒存放,药盒醒目位置标注“高警示药品”。
病区通常不存放高警示药品,如必须存放应按照高警示药品存放要求管理。
A级高警示药品有专用药柜或专区存放,设置明显标识;B级高警示药品可在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处存放,应有明显专用标识。
3.严格控制高警示药品的备用种类,临床确需立即要用的药品才列入备用目录。
药库、各药房及病区应对高警示药品每周盘点,目与实物数量一致。
对特殊高警示药品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做到每日清点账物相符。
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五)高警示药品使用和监督1.高警示药品使用须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高警示药品处方/医嘱实行授权管理。
高警示药品使用及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那些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了确保这些药品的安全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警示药品使用及管理的基本要点:1. 药品分类:根据药品的潜在风险,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药品风险最高,包括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药品。
B级和C级药品的风险依次降低。
2. 存储管理:高警示药品应单独存放,有明显的标识,并且在药房、药库和病区小药柜等储存处应有醒目的专用标识。
药品存放架应标识醒目,提醒医护人员注意。
3. 使用管理: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A、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用药交代: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警示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确保患者了解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5. 不良反应监测: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定期总结汇总,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6. 效期管理: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7. 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高警示药品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高警示药品风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8. 紧急处理:制定高警示药品使用错误的紧急处理流程,以便在发生用药错误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9. 记录与报告:建立高警示药品使用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药品的领取、使用和剩余情况,以及任何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报告。
10. 定期审查:定期对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警示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使用、调配、退药等环节。
三、高警示药品的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具有强烈毒副作用或药理作用迅速的药品;2.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死亡的药品;3. 具有潜在滥用风险的药品;4.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频率和给药途径的药品。
四、管理制度1. 采购管理(1)医院药学部门应根据临床需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医院药品采购流程,选择合格的高警示药品供应商。
(2)采购高警示药品时,应详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质量。
2. 储存管理(1)高警示药品应储存在专用药柜或专区,药柜应加锁,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2)药品储存处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光,符合药品储存条件。
(3)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
3. 使用管理(1)临床医生开具高警示药品处方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合理用药。
(2)护士执行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确保用药安全。
(3)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防止用药错误。
4. 调配管理(1)药房药师在调配高警示药品时,应认真核对处方信息,确保药品正确无误。
(2)药房药师在调配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药品污染。
5. 退药管理(1)高警示药品一经调配,不得退回药房。
(2)患者因特殊原因需退药时,应由临床医生提出申请,经药房药师审核同意后,方可退药。
五、监督检查1. 医院药学部门应定期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高警示药品的监督管理,确保药品安全。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一、高警示药品定义
高警示药品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的多。
二、高警示药品的分类及品种
根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7月27日发布的高警示药品目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三、具体管理制度
(一)药剂科对高警示药品定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单独存放。
并在高警示药品存放药架处设置明显警示性提示牌。
(二)高警示药品调剂和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
(三)高警示药品使用前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四)高警示药品在使用时,严格执行给药原则,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项内容。
(五)加强病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并建立对账制度,住院部药房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病区护士定期对账。
(六)护理工作站原则上不存放高警示药品(抢救药品除外),如确实需要,须单独储存在固定的地方,储存处有醒目标签标志,限量存放,并定期(每季度)核查备用情况。
(七)临床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对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药剂科定期对高警示药品目录进行更新,新引进高警示药品须经过充分认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为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医疗差错和用药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1.将原有制度中的高危药品统一改称为高警示药品,高警示药品的定义为“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
2.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
专业委员会推荐的高警示药品目录,结合本院实际,建立高警示药品管理目录;
3.HIS系统中高警示药品名称为红色斜体标识,起到警示作用;
4.西药房各部门应对高警示药品设置专门存放区域,单独存放,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
5.护理工作站原则上不存放高警示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实需要,须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贮存处有醒目的警示标识,限量存放;
6.药师调剂高警示药品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7.临床使用高警示药品时,实行双人核对制度,严格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及给药途径等内容,无误后签字;
8.对使用高警示药品的病人,根据药品风险因素和监测要点加强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主诊医师交流及时处理;
9.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高警示药品合理用药的方法、药
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10.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通过并执行,解释权归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结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二、标识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标识用于管理。
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警示药品储存处,有条件时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警示药品。
三、分级管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分为A, B, C三级。
一)A级高警示药品(红色标志)
1, A级高警示药品的分类
A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有如下几类: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蔡洛尔);
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
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5硫酸镁注射液;
6浓氯化钾注射液;
7100m1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8硝普钠注射液;
9磷酸钾注射液;
10吸入或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等);
11静脉用强心药(如地高辛、米力龙);
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
13浓氯化钠注射液;
14阿片配等。
2、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①应有专用药柜或区域贮存,药品贮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并用黑底白字的品名标签与普通药品相区别。
②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需须加强核对,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③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并在输液卡及输液瓶用红色“G”作标识。
④A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⑥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⑥护士在巡视时对高警示药品要加强关注,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或用药的起初30分内,做到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发
现异常及时或并报主管医生。
二)B级高警示药品(黄色标志)
1、B级高警示药品的分类
B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二层级,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 1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
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液;
3心脏停博液、
4注射用化疗药;
5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6全胃肠外营养液((TON);
7静脉用异丙嗦;
8依前列醇注射液;
9秋水仙碱注射液;
10静脉用催产素;
11静脉用中度镇静剂(如咪达哇仑);
12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剂(如水合氯醛);
13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
14凝血酶冻干粉等。
2, 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①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贮存处有明显专用标
识。
并用黑底白字的品名标签与普通药品相区别。
②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并在输液卡及输液瓶用红色,"G”作标识。
③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浓度的医嘱医生必须加签字。
④医生、护士和要是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⑤护士在巡视时对高警示药品要加强关注,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或用药的起初30分内,做到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及时或并报主管医生。
三)C级高警示药品(蓝色标志)
1, C级高警示药品的分类
C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三层级,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有如下几类:
①口服降糖类;,
②甲氨蝶吟片(口服、非肿瘤用途);
③阿片类镇痛药,口服;
④脂质体药物;
⑤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澳钱);
⑥口服化疗药;
⑦腹膜和血液透析药;
⑧中药注射剂等。
2, C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①医生、护士和要是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并用黑底白字的品名标签与普通药品相区别。
并在输液卡及输液瓶用红色“G”作标识。
②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警示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③护士在巡视时对高警示药品要加强关注,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或用药的起初30分内,做到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及时或并报主管医生。
四、分级管理标示签
高警示药品A级高警示药品B级高警示药品C级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
2018. 10. 23修订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