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规划概论
城市分区规划概论
城市分区规划概论引言城市分区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城市进行空间划分和功能布局的规划活动。
它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城市分区规划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规划过程。
城市分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分区规划是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措施。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通常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区、教育区、文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要求,以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1.优化空间结构:通过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域,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2.促进城市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3.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合理规划居住区、文化区等人居环境,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住质量。
4.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规划保护区域、绿化带等生态空间,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城市分区规划的过程城市分区规划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研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对城市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这包括对人口、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了解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规划目标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城市分区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这些目标和原则应该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并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3. 划定功能区域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些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每个功能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规划要求和发展目标。
4. 制定规划措施阶段在这个阶段,规划师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措施,以达到规划目标。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第二章城乡规划总论
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 用是在 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 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2. 城市建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 功能,城市的辖区—“市区”。 广域型市制
第二节 城市与乡村
城市聚落 vs 乡村聚落
• 1.集聚规模的差异:
– 空间集中程度的区别。 紧-松
• 2. 生产效率的差异:
– 城市的高效率,组织程度高,社会化的生产、消费、交换过程。乡 村相对缓慢,低效率,依托土地的初级生产要素。
5. 城乡联系
5. 我国城乡差异
1. 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向城市偏移。 2.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3. 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集中。 4.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严重失衡。财权、 事权的失衡。
城乡二元经济 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
• 统筹城乡经济资源、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增长和 良性互动
• 统筹城乡政治资源、实现城乡政治文明共同发 展
• 权力维系与防御说
– 由于统治者为了保护自身既得场中心, 源于贸易和集市。
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 城堡、城邦
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厂体系)。 工业城市、大城市
当代城市: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
与途径;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
这种作用的结果。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
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 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 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 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 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 的一种工具。
•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
(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
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
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6. 规划管理(开发控制)体系
•6.1 通则式规划管理 •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 较具体,作为规划管理的唯一依据,规划人 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几乎不享有自由 量裁权,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的优点,但在 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如美国的区 划制度。
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
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 例》; • 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 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与区域规划论文范文
城市与区域规划论文范文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及挑战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机会与资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度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有效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1. 引言城市与区域规划是指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城市和区域是至关重要的。
2.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规划能够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2 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面临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住房短缺等问题。
通过规划,可以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政策和住房供应计划,以解决这些问题。
2.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与区域规划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规划可以合理布局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
同时,规划还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挑战然而,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3.1 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贯彻规划需要有科学的制度和法律来支持,但在一些地方,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贯彻并不完善。
这使得规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3.2 利益的博弈和冲突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要求考虑多方的利益和诉求,但不同利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例如,土地开发商可能追求经济利益,而环境保护组织可能关注自然生态的保护。
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
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第一篇: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04459区域规划概论绪论:区域规划的作用:①合理配置生产力,提高布局的经济效益。
②合理配置城镇居民点体系,提高布局的社会效益。
③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1956年国家建委制定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
增长极核理论: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
区域规划基本原则:①全国“一盘棋”原则;②承认和自觉地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③因地制宜;④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过进一步加工的原料(如金属、水泥、木材等)称为材料。
两者统称为原材料。
动力因素:对于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与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劳动生产了《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1981年4月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开展国土整治工作的指示。
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置国土局。
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创始人之一霍华德的著名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1898年)其后,盖迪斯在他的《演变中的城市》(1915年)一书中,确定了霍华德的理论,强调城市的发展要同周围地区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规划(强调规划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在雅典通过的《都市计划大纲》(简称雅典宪章),明确地指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1944年艾伯克龙比参照巴洛的建议主持编制了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此规划非常有名。
区域规划的理论依据: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和聚团原理。
1978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和1981年的华沙宣言,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中心地”理论:199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首先使用,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
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 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2、总体规划期限
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
限一般为五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 则》中规定为3-5年)。
3、总体规划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 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 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
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
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 》; • 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 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2 专项法 •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 ,如《上海市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条例》。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
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 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 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 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 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规划概论范文
城市规划概论范文首先,城市规划要遵循城市的层次性原则。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同时,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城市的不同层次上进行规划,如市中心区域、城市边缘区域和郊区等。
其次,城市规划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城市规划还需要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城市规划要具备综合性。
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如交通、住宅、公共设施、绿地等。
综合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具备可塑性。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动态和未来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城市规划要有革新精神,不断更新和优化规划方案,使城市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和需求的变化。
最后,城市规划要注重公共性。
城市规划要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要,引导城市的发展朝着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鼓励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城市规划概论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法规和规划案例等。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城市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等。
规划法规是指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规范了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规划案例是指实际城市规划项目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概论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师和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概论,可以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为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城市规划概论的研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如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相关挑战和解决方法。
一、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追求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
区域规划是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对城市和乡村地区进行整体规划,以实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是对城市规划的有机扩展,旨在实现城市与乡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目标1. 合理的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致力于优化土地利用,将不同功能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和规划,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规划将人们的需求和福祉置于首位,通过合理布局城市设施、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产业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4. 创建可持续城市: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发展,通过增加绿地、改善交通系统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原则1. 统筹协调: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实现各项规划的统一协调。
2. 公众参与:规划的制定需要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能够反映大众的需求和意愿,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3. 灵活适应: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和地区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规划措施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4. 可持续发展: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早期城市(前工业时期) 现代城市(工业革命) 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
早期城市
动因: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结果:作为政治中心 或军事中心、 文化中心的城市
现代城市
动因: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特点: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 制度的建立。 结果:工业城市、大城市
(二)、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的主要成果
1.《雅典宪章》1933年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华沙宣言》1981年 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1992年
1.《雅典宪章》1933年(25页)
1950年代以前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主导思想。主要现代建筑运 动的建筑师制定,反映了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日本(强调技术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 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 动环境。
英国: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 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
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二、城市规划的特点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 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进行建设。)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
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
四、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
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急剧扩张,造成居住设施不足, 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缺乏,公共厕所和垃圾站等严
重缺乏现象,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2.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代表人物:霍华德
区域与城市规划_01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 一
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工业比重有上升
章
时期,或也有停滞和下降,第三产业
城 市
比重增加
与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
城 市
长成正比,是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生
发
活水平高低的表现
展
:区域与城市规划
三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与城市化阶段
城
市
稳定阶段
第
化 水 平
后期
一
章
初期 缓慢增长
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工业和生活污染对环境的负效应
与 城 市 发
聚集效应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展
城市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中心和文化中心
:区域与城市规划
城市用地扩展 工业用地
商贸用地
产业革命 加速 工业发展 带动 商业贸易
吸收大量农业人口
城市人口集聚
第
一
伦敦城市自发发展图
章
城
市
与
城
市
发
展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左2000;右2002)
四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历程目前正进入加速期
第
30%
一
章
城
市
与
城
中国的城市化模式
市 发
地方推动型:地方乡镇企业,如苏南地区
展
市场推动型:私营企业和民间市场,温州
外资促进型:外资企业,珠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与城市规划
国家差异: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
第
已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多数发展中国家
一
包括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已进入了中期阶段
章
城 市 与 城 市 发 展
城市和区域规划概述区域空间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特定地区控制规划
21
4.4 区域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
4.4.1 目标与战略 4.4.2 空间组织引导 4.4.3 产业发展引导 4.4.4 综合交通规划 4.4.5 区域性设施规划协调 4.4.6 资源保护与利用 4.4.7 生态保护与建设 4.4.8 空间管治(管制)协调 4.4.9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4.4.10 近期行动计划
13
4.2.1 发展目标
第三次纽约地区区域规划——经济、环境、公平
问题:
经济增长缓慢、波动不定 过于依赖前人的投资 对基础设施、社会、环境新的投资不足 社会分化 空气与水污染 郊区蔓延
对策:提出区域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经济(economy)、 环境(environment)和公平(equity)的协调。
3. To make London a more prosperous city with strong and diverse economic growth 4.To promote social inclusion and tackle depriv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消除排外和歧视) 5.To improve London’s accessibility 6.To make London a more attractive, well-designed and green city
省外: 马鞍山、芜湖、 滁州的全部以及巢湖的 部分地区。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 要求,报江苏省政府批 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 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考虑, 提出发展预测与建议。
案例
25
案例
例:南京都市圈规划
1.1 南京都市圈现状概况
城市与区域规划概论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1、城市的基本概念一种聚落形态早期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军事防御市:商品交换城市的特征非农业职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民从事二三产业。
高密度的空间高人口建筑密度,受开发成本与空间限制。
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古代的城墙城池,现代的用地增长边界公共的人工环境与景观建筑、交通、绿化。
齐全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学校、金融、商贸、燃气。
2、区域的定义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属性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其范围有大有小,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城镇体系(城市、省、长三角地区等)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3、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规划区,目前城市规划包括乡村规划)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技术手段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对未来具有导向性,但不是简单的模拟未来一系列选择行为后的结果,是一种优化方案不是由原因到结果的循序过程,而是以未来事件或目标作为组织现在行动和过程的原因、依据,并成为事件演进的规范(控制和引导)4、什么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城市与区域规划概论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2.2 区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计划:包括短期的年度计划,中期5年规划和 10 年以上的长期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一般由部门规划体系和 地区的综合规划体系交织而成。重点是放在该地区怎样 发展上,对生产力布局和居民生活的安排,只作了一个 轮廓性的考虑。
区域规划则要将这些考虑落实到地面的布局上,并且使 它们各得其所,能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产的发展,以及 适应城镇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在规划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对计划项目提出修改和补充。
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11个五年规划[2006-2010] 第12个五年规划[2011-2015]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 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1 区域规划的任务与地位
区域规划的任务 区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 区域规划与经济区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大范围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进行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包括其定义、目标、方法和相互影响等方面。
二、区域规划的定义和目标区域规划是对一个相对大范围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旨在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目标包括: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交通规划,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 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三、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标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内部进行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目标包括:1. 合理城市布局:通过科学的城市布局规划,实现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生活质量。
2. 优化交通系统:通过交通规划,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
4. 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通过规划和建设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影响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整体框架和指导方针。
区域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等内容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
城市规划必须与区域规划相协调,遵循区域规划的总体要求,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两个密切相关且互相影响的概念。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规划工作,而城市规划则是指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网络等进行有序安排的规划工作。
本文将详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定义及特点1. 区域规划的定义与特点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规划工作。
它包括对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规划。
区域规划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利益,制定出综合性的规划方案。
(2)长期性:区域规划是为了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需要考虑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期的发展需求。
(3)整体性:区域规划需要考虑整个地理区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个特定地区的问题。
2.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特点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网络等进行有序安排的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局部性: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城市内部的问题,如土地利用、建造布局等。
(2)短期性:城市规划普通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具有较短的时间范围。
(3)具体性:城市规划需要具体考虑城市内部的各种要素,如道路、建造物、绿地等。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资源配置:区域规划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基础条件。
(2)发展方向:区域规划确定了一个地理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发展的指导。
(3)交通网络:区域规划规划了交通网络的布局,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依托。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影响(1)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规划中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具体的分配。
(2)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对区域规划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城市与区域规划概论
定义城镇的标准
➢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 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具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
➢ 区域的基本属性
1. 地 球 表 面 的 一 部 分 , 并 占 有 一 定 的 空 间 ( 三 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
➢ 区域的特点
会的⋯⋯
➢ 结构性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其范围有大有小,是 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而划分出来的;
➢
差异性
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 ➢ 整体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超级城市(Supercity) 400万人口以上 据联合国 巨型城市(Megacity) 800万人口以上 据联合国 城市集聚区(City Agglomeration) 大都市带(Megalopolis)戈特曼,1957
而不是完整的或带有群体联系的个 性特征.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 ➢ 按照区域内在的聚合和结构分
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 ➢ 单相区:如坡度、农田.
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 多相区:具有密切关联相的或多或
➢ 按区域性质
少的组合。如气候、土壤、农业、 资源、自然和经济组合成的区域,
➢ 自然区域
农业区即是。
村的一种政体.
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 到
➢自治市结成同盟以保护自己的政治与 40 万,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 商业利益,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国 展水平.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是指对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
面内容。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城市发展包括城
市化进程、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等方面。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它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用于
指导城市和区域的发展。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可以帮助研究城市和区域的特点、问题和需求,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理论可以为城市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合理的城市
规划可以优化城市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2.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
面因素,以实现城市的综合发展。
3.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可以对城市和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合理分
配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城市规划理论可以为城市和区域的交通规划提供指导,优化交通网络,
提高交通效率。
5.城市规划理论可以保护城市和区域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科学的城市与区
域规划理论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推动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讲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述
第一讲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述第一讲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本章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来整体性地认识城市和城市规划,使学生能够确立起正确的城市观和规划观,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掌握城市、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的本质和特征,城市规划的特征和内涵。
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本质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条件:(1)前提——定居(2)经济基础:剩余产品的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商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分工)(3)文化因素——文字的发明与使用2、发展(1)城市发展阶段: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工业革命)(2)建城目的:古代:西方:君主统治、捍卫和维持市民生活和活动权利、宗教设施中国:至高无上的皇权、宫殿、官府衙署近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3)城市职能古代:政治职能:军事防御、政治统治、宗教信仰、商品交换近代:政治职能、经济和文化职能(4)城市规模古代:较小、较少近代:较大、较多(5)城市形态按规划意图建立: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几何形的城市平面自然发展起来的:依山傍水,道路迂回曲折(6)城市规划依据欧洲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具有承传关系的体系中国:《周礼、考工记》礼制思想以及阴阳五行、易经、风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二、城市的概念1、古代: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敌人的侵袭。
最早的城还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厂等一般城市应该具备的物质要素。
“市”:商品交换的场所。
最早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固有“市井”之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方便,“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有事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至此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产生。
2、现代:不同的学科基于对城市不同的观察角度,对城市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1)城市是怎样一个地方:地理学: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城市与区域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影响因素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本文对城市规划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为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影响因素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城市越来越向着多层次、多系统、多功能、高度复合的综合体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演进。
城市规划的视野日益扩大,观念也越来越丰富和提升,关注焦点也正在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以求得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探讨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无疑会对我们的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1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是政府在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公共政策,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不同的途径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2];如不同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长远发展和眼前利益的矛盾、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矛盾等,还对于具体的建设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追求公关利益的最大化.2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内涵城市规划有其本身的基本理论平台和思维方式,但它绝不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字模式和几何方法去机械思维,也不是可以用某种公式化的东西去对待所面临的一切城市问题,城市规划需要科学的、发展的、极具创意的思维,特别21世纪现代的城市化是天、地、人的融合发展,要以人和自然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对话,创意的思维尤其显得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1、城市的基本概念一种聚落形态早期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军事防御市:商品交换城市的特征非农业职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民从事二三产业。
高密度的空间高人口建筑密度,受开发成本与空间限制。
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古代的城墙城池,现代的用地增长边界公共的人工环境与景观建筑、交通、绿化。
齐全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学校、金融、商贸、燃气。
2、区域的定义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属性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其范围有大有小,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城镇体系(城市、省、长三角地区等)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3、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规划区,目前城市规划包括乡村规划)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技术手段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对未来具有导向性,但不是简单的模拟未来一系列选择行为后的结果,是一种优化方案不是由原因到结果的循序过程,而是以未来事件或目标作为组织现在行动和过程的原因、依据,并成为事件演进的规范(控制和引导)4、什么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主要环节,是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区域规划均超越城市范围,否则都归入城市规划范畴5、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城市发展背景的转变(为什么?)城市发展正在从片面追求数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从单纯考虑物质需求转向满足全面需求;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建设三个文明;从城市本位转向城乡和区域协调;从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转向可持续发展;从传统体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社会契约(如何体现?)城市规划正在经历的转变内容:从单个城市转向区域;由单纯物质规划转向综合规划(社会、经济、实施)思维:从蓝图式转向过程式,重点在于控制与引导方式:从精英规划转向公众参与(参与的热情,参与的方式)6、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分为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对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非基本职能是城市为城市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在总体规划编制与审批阶段:字斟句酌,简短精炼城市性质是城市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发展的最高战略目标,其作用在于对城市发展进行引导,在这个意义上,城市性质需更强调对自身发展的前瞻的定位。
★7、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内容)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发展政策城市带(群)1、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最早诞生于美国,是指“一个较大的人口中心以及与其具有高度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地区的组合,通常以县为基本单元。
”它是一个超越行政区划范畴的功能区域。
1960年代,日本也效仿美国的做法,提出了“都市圈”和“通勤圈”的概念。
我国的都市区: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纽约,伦敦,东京三大都市区)2、城市带(群)、城镇密集区(1)城市带(群)由一组规模较大、地域相邻、彼此关联的城市沿交通干线分布而形成的带状城市密集区。
(2)城镇密集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多个大中城市为核心,城市之间和城市与区域之间发生着密切联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连续性分布的密集城镇地域。
3、世界六大城市带(群)(1)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大都市区为核心(2)英国英格兰大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和众多小城镇(3)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
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4)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包括东京-横滨都市圈、大阪-神户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是日本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日本新干线的开通,促进了都市圈之间人口、资本更加便捷、高效的流动(5)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北美的制造业带(6)中国长三角都市带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
是中国最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投资中心城市化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进步过程,包括了:地域景观的变化;城市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农村型生产、生活形态向城市型转化城市人口:本意:从事非农产业的、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现在的含义: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实际居住人口,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居住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城中村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结论1:城市化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城市人口的增加结论2: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农村人口或者外来人口流入城市(聚:大学生、农民工)城市建设用地向外围的乡村扩展(扩:城市规模扩大)★3、城市化的动力和原因?(展开)关键词:机会+经济收入+设施+眼界+。
多样化的城市职能→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外企、私企、国企;事业单位;三产服务业、建筑、交通);比务农更高的收入;便利、多样化的公共设施、娱乐设施;不一样的眼界;其他。
4、城市化的正面影响(展开、补充)推动了经济发展2009年中国GDP增长8.7%,实现保八目标,增速位居全球前列加快了城市建设交通(从高铁、高速公路到地铁、BRT);新城、园区建设;各项设施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内需收入的提高,物质、文化需求的提升,商品的充足供应提高了居民收入农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年提高其他。
上海等特大城市年轻人跳槽。
杜拉拉升职记:给有潜力肯奋斗的年轻人提供的机遇(接触前沿的信息)《蜗居》海萍的台词:东方明珠、大剧院5、城市化的现状问题环境污染(轻视了环境)交通、工业: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辐射污染。
交通拥堵(偏爱了汽车)一层一层的环路,越修越堵的城市道路。
破坏历史(委屈了文化)破坏性建设、割裂历史文脉、推倒重建、造假古董(北京的老胡同、南京的老城南街巷)农田减少(侵占了农田)短视政治,农田的无序占用,国家的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其他(内城衰落、人口老龄化、房价上涨)。
某省级文保单位变城市建设用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阶段1958—1978年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1979—1999年城市化稳定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水平尚低、非户籍的待遇和服务);城市规模不足(特大城市所占比例较低,不只人口,更是经济);城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土地、能源、水);城市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医疗、教育、文化的国际差距);专业化分工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制造业为主,三产偏低);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及中等收入陷阱6、逆城市化(郊区化)时间:二战后至今现象: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动力:高速公路的普及、汽车的普及过程:(1)住宅郊区化:70年代初,美国费城、底特律、波士顿、华盛顿等城市,新建住宅的80%分布在郊区;巴黎1960年代后期320万个居住单元,有200万个位于郊区(2)商业服务部门迁往郊区:郊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2)工厂向郊区迁移:中心城市制造业比重下降(3)办公事务部门外迁:地价较低,通讯发达思考:逆城市化(郊区化)带来了哪些问题?自己展开、补充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被快速消耗城市中心衰落,死城依赖汽车:通勤交通的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削减了社区交往,改变了人与人相处的方式2、再城市化(一种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时间:1980年代后现象:城市人口开始回迁,恢复增长动力:国际移民增长;积极有效的城市更新内容:人口构成以中产阶级为主(又称中产阶级化)旧金山:独特的老街区成为雅皮士追求的场所格拉斯哥:举办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营销实现旧城更新卡迪夫:以棕地改造为旗舰项目实现旧城更新巴黎、上海、巴尔的摩等:改造旧厂房为艺术中心、LOFT西方城市规划思想1、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文明基石)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雅典:公民大会参与国事;体育、演说、音乐会、诗歌会等公共活动;城市是自由生活的社区;卫城成为宗教与公共活动中心;混合居住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有神话,但人神同形同性;没有强大政权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相信人、重视人;卫城以及奥林匹亚宙斯圣地实际上是公共活动中心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缺乏城墙防御体系,狭小简朴的住宅,发达的广场、宏伟的卫城2、古罗马的城市生活形态(1)古罗马的城市建设特征(帝国理想)世俗化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等世俗建筑大量出现,规模与奢华军事化修建了大量“罗马营寨城”、桥梁和道路、城墙,解决军队和物资运输君权化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空间的焦点,连同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2)繁荣背后的“罗马病”城市物质的繁荣与精神的空虚将城市铸造成一个享受容器,忽视了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2、资本主义初期的时代特征(先驱探索)产业革命导致城市的急剧“爆炸”解放生产力,城市成为经济生产与生活中心,人口、用地急剧增长例:伦敦恶化的生态环境,退化的城市景观环境污染、居住条件恶劣、交通阻塞、公共卫生设施缺乏相对滞后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匮乏的规划理论无法应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问题社会矛盾逐渐激化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工人的剥削3、霍华德与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思想的主要内容: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具体体现为: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的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限制单一城市的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停止增长,过量的人口由邻近城市来接纳(新建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的增长)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经营者掌管土地,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一部分留给社区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近就业4、恩温与卫星城卫星城的概念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受到中心城市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