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

1、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第一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在本节课前设计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是不均匀的,导致了地面受热不均。在课前准备好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现象,体会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辅助计算机模拟风的形成及分布情况,难度相对降低。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及所受的力。

4、通过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5、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出发,发现问题,结合课本的内容,提出问题,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并会绘图。通过对力的分析和动画的观看,让学生体会风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热力环流实验”的现象和风的形成,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课下实验的准备和课上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3.通过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理论知识和现实具有重要的联系,很多生活问题可用地理的原理来解释,激发学习的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等压面的弯曲方向。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绘制地理示意图。

[教学过程]

和多媒体演示风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在这节课上非常积极,勇于动手,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基本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课堂上有较多学生小组活动时,要很好地控制好讨论时间;设计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并且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引导,否则学生的头绪会比较混乱,思维过于发散。[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教学内容是该章地理学习甚至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之一,是今后学习大气环流的重要基础。本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态画面,将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立体化环境;整个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乐于其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另外,本节知识要应用物理学科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同时,课堂秩序要掌握好,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