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主体。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创新。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将自己视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潜力。
例如,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安静地听,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以友善、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应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其纠正,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
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兴趣,比如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在建筑设计、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并非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工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着直接影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思考来寻找答案;合作式学习则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项目式学习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这些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培养学生整体发展的核心,也是未来人才最基本的特征。
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在具有主动选择、能动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有积极创新的精神等方面。
然而,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的束缚,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体系,教师、书本、课堂“三个中心”始终在教育的时空范畴内运转,导致了人格塑造的畸形化和心智发展的偏狭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却难以发挥。
鉴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几条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对策。
1以学生主体观念冲击教师中心众所周知,本世纪40年代以后,作为极端的教师中心说与极端的儿童中心说已经不多见了,但两派学说中的合理内核并没有被掩埋,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二者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
这种趋势表现在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属于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教师心目中要有学生的位置,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对学生的素质与蕴藏的潜能有清醒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也决定着不同行为模式,并对师生问的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是教师热爱学生,其次是教师关注在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地研究学生的潜能与发展。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要求。
2以学生主体活动冲击课堂中心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组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
班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策略之一:班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发动学生,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由老师包办代替。
例如:四(1)班《相亲相爱一家人》主题班会相识环节:教师提问:怎样做才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先小组里讨论一下,请大家将想到的关键词写在题板上。
生1:互助、关爱。
生2:团结、友爱。
生3:信任、团结。
师:大家的话中都有一个爱字。
接下来就是两人朗诵小诗《四年前我们相识》。
相知环节:主持人:四年来在我们相知相伴的岁月里(m..),有过欢笑、有过曲折,有过感动,让我们来回味这难忘的一幕。
请看小品《侯小跳的故事》(侯小跳很调皮,早操队伍中排在最后懒散、拖拉、讲话;一天,班主任出差,广播操比赛训练的重任特意落在了侯小跳的身上,通过当临时班主任侯小跳深刻体会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最后以身作则,大家团结一心,最终班级获得了胜利。
)小品在侯小跳生气放弃不干一幕定格。
主持人: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帮助侯小跳?学生争相出主意:帮助他练习广播操、让他明白任务的重要性等等。
女同学送给大家的十颗心,男生送上十六点儿。
用一个小游戏考验一下大家的团队精神!相惜环节:统计汇报学生课前完成的《班级贡献调查表》。
看到周围这么多热情、热心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来一个真心话大公开。
拿起手中的笔,把想要表达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贴在温暖之手上。
在本节班会课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核心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
即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困境中解脱出来,还给其主动权。
使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勤于探索、积极思考,不断经历成功体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人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优劣,很大程度
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
师生关系建立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阶段,教师要从思想上重树正确的观念,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关爱、帮助,同时也要展示才华,树立威信,同学生平等交往,尊重他人,承纳异己,宽厚待人,增强责任意识,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
二、深入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既要依照课程标准、按照教学要求
教学,又要把握学生身心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满足其心理需要。
人人各异,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个性特征、优缺点、思想习惯。
要设法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取长补短,使教学去适应学生的要求。
三、紧密联系实际,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
用
教材,但不是教教材,应站在考虑使学生终身受益。
为其幸福人生打基础的高度进行教学。
要因地制宜,充分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实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使学生真正得以实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部动力机制,培养兴趣和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是主导,学⽣是主体。
我们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的同时,必须注意发挥学⽣的主体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学⽣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极强的内驱⼒,激发⼀种⾃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那么,如何发挥学⽣的主体作⽤呢?⼀、更新观念,树⽴“以⼈为本”的管理思想观念是⾏动的灵魂,观念不转变,⽅式转变就没有了⽅向,没有了基础。
⽬前公布的中国教育与⼈⼒资源问题报告《从⼈⼝⼤国迈向⼈⼒资源强国》中提出,在全⾯建设⼩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学习型社会相⼀致的教育观念:“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为本”、提升“教育品质”。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新的教育观:“我们的教育⼀定要以⼈的发展为本,要服从、服务于⼈的全⾯健康发展。
”它的核⼼理念是:“⼀切为了每⼀位学⽣的发展”。
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就应与时俱进,提⾼⾃⾝信息素养,明确教育是⼿段、管理是⽅式、尊重和发展⼼灵的质量是教育的⽬的。
管理者要从管理“专制”⾛向民主平等,从封闭管理⾛向个性开放,树⽴“以⼈为本”的管理思想。
班主任应把学⽣放在主体地位上,关⼼学⽣、关爱学⽣。
在重建管理制度、制订班级⾏为⽬标、班规以及对学⽣的个⼈管理教育上,要考虑学⽣的独⽴性、⾃主性、思想感情、⼼理特征、⾃⾝责权及⾝⼼发展等,真正做到让学⽣意识到⾃⼰的存在,体验到⾃⼰作为⼈的种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在班级建设中,建⽴平等融洽和谐的师⽣关系。
班主任⼯作应适应学⽣⾝⼼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关⼼爱护每⼀个学⽣,尊重学⽣的⼈格,平等对待每⼀个学⽣,营造⼀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氛、让每个学⽣真正从⼼⾥感到集体是温暖的。
这种和谐健康的⽓氛使学⽣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理研究证明:⼈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差异化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探究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通过评价制度的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应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并提升自我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这与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及目标密不可分。
本文就这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兴趣学习品质课堂艺术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运用直观手段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所用的直观手段形式多样,有投影、幻灯、录像,模型演示等等,对于教学内容采用哪种直观形式,什么时候在哪个教学环节上运用,如何运用”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
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由的想象,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联想。
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发展学生想象力,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决定了学习的过程及最后的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习的自主精神是良好的学习品质的一个方面,这种意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而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一个重要前提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教师教给学习方法后,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在正确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支配下,自觉完成或逐步加深学习内容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过程中常常提到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否则这将是一句空话。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的重要作用,不顾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这种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强迫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
在讲每节课之前,我都先把自学提纲发给学生,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本节要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课前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上课时可以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我常跟同学们说:“请你勇敢地把你的见解说出来,不论对与错。
”这样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各抒己见,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害怕教师。
亲其师就信其道。
二、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课程改革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主动参与。
一些学生不会参与,不习惯参与。
为了激励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和动脑的习惯,教师要发挥启发、点拨的主导作用,创设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学生对于镜子都很熟悉,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再根据问题确定需要的器材,让学生自己试着进行实验,看会遇到什么问题,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让学生给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举棋不定,我就不断鼓励: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对错没关系。
在不断鼓励下各小组都有同学站起来说出本组的设计方法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想出的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的结论。
相信他们,让他们亲自经历实验过程,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实施难点与对策》读书笔记——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焦天强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落实和体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和主动建构中学习,做自己学习和行动的主人。
(一)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主要在于学生本身。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学生的发展终究还要靠自己的努力。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
任何缺乏学习主体性的知识都是没有生成性的,更谈不上创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方法,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究,把握过程,得出结论,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讲得十分起劲,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却昏昏欲睡。
对此,老师感叹:一日三餐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堂角色、地位的错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能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容。
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教学的基础。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指南。
教材的设计与使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力,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思考、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外的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等,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教材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思考和理解,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教材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运用教材进行学科交叉、跨学科的学习。
现实生活是多学科交叉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教材的指导下,实现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交叉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鼓励学生通过教材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问答、演讲、实验报告、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构建者。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记录。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则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和能力去主动学习。
只有教师从心底里树立这样的观念,才能在教学行为上做出改变。
其次,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即使这些想法可能不成熟或者存在错误。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批评。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认可时,他们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和探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述学科的前沿知识、组织小组竞赛等。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金融投资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合理的教学设计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又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望而却步。
教学环节要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实验的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师所期望的。
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然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支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注。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例如图书馆、电子设备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设定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其次,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小组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合作中发挥主动性。
最后,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例如图书馆、互联网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选择和发展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演讲、讲解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扮演主动的角色,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
首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积极性。
过去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
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学生的主体作用还需要在学校管理和组织中得到充分体现。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的社交、参与和实践的地方。
学生在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中,应该能够参与到决策、规划和组织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会或者其他形式的组织,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将得到锻炼和发展。
此外,教师的角色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安排。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学生主体作用还需要在评价和考核中得到体现。
传统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往往偏重于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评价和考核应该是全面的,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和考核。
例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教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愉悦和温馨。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调整座位、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将课堂布置成学习角、创作角、探究角等不同的学习区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其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问题导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和帮助。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此外,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他们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发展。
最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一)老师亲和同学,同学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老师首先必需成为同学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同学剧烈的主人意识,让同学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同学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同学熟悉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主动参预的活动。
同学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预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同学由被动变成主动,训练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老师解放同学,同学勇于实践。
要让同学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同学,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同学,逼得同学在老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争论问题,而不是打闹。
有时很宁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
老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掌握得住。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汲取的过程。
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同学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同学把所学的学问,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
同学通过实践,借助肯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有的老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同学读,见解让同学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同学议,规律让同学找,总结让同学写。
这是值得可取的。
(三)老师妙用非智力因素,同学激活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
假如说,智力因素是人们熟悉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熟悉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同学学习力量的形成、智力的进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023年,教育的重心将会更加倾向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教育界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首先,学校应该创造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热情和求知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内容和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探究中。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学习,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外活动和科技创新实践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外教来进行交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英语的发音、语法等方面;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加亲身体验的机会。
在科技创新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己的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造空间。
此外,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为自我意识明晰的主体。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针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形成一种持续不断地自我反馈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综合能力。
最后,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交空间和交流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社团组织和社会服务等方式,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社交机会。
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结交新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潜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
总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教育界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提供广泛的社交空间和交流机会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体。
如何在大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大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大学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是未来社会中重要的知识产生、接受和传播的机构,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行动,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在大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培养其主动性、创新性、探究精神,提高其学习和生活的综合质量,也是推进教育教学、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1.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和学生会议办法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和学生会议办法,确立学生会议作为学校校园民主管理机制的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鼓励学生投身公共事务、参与讨论,在校内各项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2.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书院制、班级管理制、寒暑假社会实践制、学生管理服务制等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讲座等,能够促进学生自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强化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队伍建设。
同时,针对性地开展民主评议教职工、督促整治风化问题,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改变传统教育模式1.探索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大学应该把学生放到发现问题和创造问题的位置,通过开展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例如拓展组、实践训练等,激励学生的自我驱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学生将在这样的实践中完善自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学会自我管理和沟通协调。
2.提供多元化教育和发展空间教育需要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和受教育程度,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建立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渠道,例如课程多样性、兼纳各类兴趣小组、组织创新设计比赛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梦想打造主动而精彩的人生。
四、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1.加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化课程的安排内,加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感性教育和认识力的发展,教育学生思想认识和素质提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让学生在思想、文化、思维等方面全面提升,激发学生的思想探究和创新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动力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做一些探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
这种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能力并愿意独立的、自觉的、批判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实践和自主评价学习成果。
这种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对学习的责任心和担当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呢?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制学习等。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学生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他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满足和愉悦,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差异化的个体发展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自由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师更应该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积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那么,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影响非常大,苏霍姆林斯基在100
条建议中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
”我们要成为真正的、合格的教育者,就要用自己的爱心来点燃学生心中那盏追求真理与进步的明灯,满足学生那种求知的渴望。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看作自己的合作伙伴,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奴隶”。
同时,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是“引领者”、“唤醒者”、“研究者”而不是“表演者”。
只有教师把爱洒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才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师,所教的知识是复杂的知识,涉及古今中外,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可以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但是,切忌在学习方面降低要求。
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要把握好“度”,注意把“爱”与“严”有机地结合。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
只有主动的,才是有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动力,抢答问题、课堂辩论、自编自演历史短剧等活动是比较好的适宜大家参与的方法。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多多提供材料,还要在方法上提供指导,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不同,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
如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又喜欢画画,就可以鼓励他们画一些历史漫画,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以达到巩固历史知识和加强历史认识的目的。
另外,学习历史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离不开记忆,所以可以布置加强记忆性的灵活性的作业,如让学生用诗歌、口诀、猜迷语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加强记忆。
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才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
重视问题情境,是因为它符合中学生本来就有的学习心理特征—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渴望发现。
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各种疑问,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所在。
所以,历史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用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材每课正文前都有“探究的主要问题”。
但有的思考题并不适应学生的层次,所以教师要另谋良策。
笔者所用的方法就是在讲每一课
的前一天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案”,在“学案”上,写出难度适合的、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在“学案”上给出一个板块:质疑天地,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上课时学生口述出来,教师鼓励其它学生回答,然后再予以补充、总结。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把竞赛引到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与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为了学生更好更快地进步,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把竞赛引到课堂。
在这方面笔者是这样做的: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座位离得较近)并设组长,课前一天将各组组长召集到一起开会,布置学习任务(课上要讨论的问题、课上要提问的问题),上课时鼓励各组回答问题,采取加分制度。
这样,为了本小组的荣誉,各个小组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
如此,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结果大家集思广益,把问题讨论得比较透彻,同时也找到了较好的答案,也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第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明,非谓教学滔滔演说,学生默默聆受。
”当今信息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必须将大批的学生从“苦学”、“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我校的“学案导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案”上有四部分内容:一是教学目标,二是知识梳理,三是问题探究,四是质疑天地。
学生在上课前把“学案”都预习一遍,掌握了重点,还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一段时间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编出一份学案,上课时让几个优秀者给大家展示,讲解,教师予以鼓励性评价。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互相小测验,然后将测验结果告知教师,教师再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再找学生对症下药。
历史知识复杂多样,还需要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如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教师先让学生概括为三个阶段,提问后再加以总结,然后告知学生为: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方面。
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书,然后让他们概括为三个方面,学生很快就概括为:国内、世界意义、思想三个方面。
第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将走在社会的前列。
因此,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它包括洞察力,求知力、想象力、综合力等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动机,意志等因素,因为这其中含着可贵的创新精神和萌芽。
课堂教学体现创新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确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善教者,授人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是生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着作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叙述时有时语言可能会过激,但教师不能训斥学生,扼杀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而是应该用鼓励性的,肯定性的语言加以评价,这样才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国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使命。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全新课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历史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为了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为了顺应历史教学改革的潮流,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前途,每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