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环境统计公报
2017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嘉峪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措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着力培植新经济和新动力,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99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96.99亿元,增长4.4%。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8.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2.3%,房地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7.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126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39.3:57.8调整为2.2:51.8:4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1.8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6.1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数22426人,增长9.01%;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38436人,增长5.45%。
年末就业人数10.19万人,增加1262人,增长1.25%;年末登记失业率为2.7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44人,增加119人,增长1.48%;下岗职工再就业1605人。
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二、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1.29万吨,增长1.21%。
其中,夏粮产量0.28万吨,增长8.67%。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uizhou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惠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2018年3月22日2017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830.58亿元,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59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4.62亿元,增长7.7%。
2017年,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
图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08亿元,增长8.8%。
其中,教育支出106.8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96.21亿元,增长20.1%。
税收总收入941.81亿元,增长21.5%。
其中国税收入728.35亿元,增长19.5%;国税中的国内税收收入552.12亿元,增长18.5%;国税中的海关代征税收入176.23亿元,增长23.1%。
地税收入213.46亿元,增长28.9%。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4.2%。
分类别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6涨2降”:医疗保健类上涨11.7%,居住类上涨2.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沧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7
沧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沧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沧州调查队(2018年3月7日)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质量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支撑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07.7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04.5亿元,增长 4.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04.7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为8.1:49.9:42.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6.5%。
2013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3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8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万人,消除零就业家庭222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以下。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9.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6亿元,同比增长9.4%。
国税收入335.3亿元,同比增长18.2%;地税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8.9%。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40.8亿元,比年初增加342.1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3200.6亿元,比年初增加241.1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98.54亿元,比年初增加323.8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973.79亿元,比年初增加178.39亿元。
存贷比60.1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沧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较上年扩大0.3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1.0%,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5%,医疗保健上涨11.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下降0.3%。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3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8亿元,增长3. 2%;第三产业增加值12362.1亿元,增长5.0%。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45元,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千公顷。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81.7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79.7千公顷。
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7千公顷。
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8.3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4.7千公顷。
全年果园面积36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2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36.7万吨,比上年增加36.1万吨。
其中,水稻产量498. 4万吨,玉米产量1448.9万吨。
全年油料产量81.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 048.0万吨。
全年水果产量809.2万吨,比上年增加6.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44.2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4.0千公顷,育苗面积27. 5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
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76.7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0.3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220.9万吨,牛肉产量25.1万吨,羊肉产量9.5万吨,禽肉产量164.8万吨。
全年禽蛋产量289. 9万吨。
全年生牛奶产量140.1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2627.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308.0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20.9万吨,比上年下降0.1%。
其中,淡水捕捞5.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淡水养殖99.6万吨,增长1.9%;海洋捕捞1 00.0万吨,下降7.5%;海水养殖315.9万吨,增长1.8%。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052.8千公顷。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5.5万吨。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9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45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0.3:4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金融业增长6.0%。
全市人均GDP达106327元(折15748美元),增长5.7%。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10.17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5%。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06.32亿元,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85.62亿元,增长8. 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10.11亿元,增长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3%。
民营经济增加值1799.82亿元,增长5.7%,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8%和2.8%;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1.7%、1.3%、1.2%、0.9%和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61073人,城镇登记失业105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2.73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220.84亿元,增长13.6%。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3.23万亩,增长3.8%;经济作物种植9.10万亩,下降0.4%;蔬菜种植34.93万亩,增长4. 7%;水果种植8.88万亩,下降6.3%。
粮食总产量14.56万吨,下降8.0%;蔬菜产量50.53万吨,微增0.04%;水果产量17.0万吨,下降6.9%。
浮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浮梁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浮梁县统计局(2018年5月3日)2017年,全县上下围绕“打造生态样板,建设旅游胜地,做美山水城市,努力把浮梁建成对话世界的后花园,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12.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5.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2.7%。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3.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1%。
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为316386人,比上年末增加19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4938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22%,比上年末提高1.81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4724人,出生率为14.98‰;死亡人口1987人,死亡率为6.30‰;自然增长率为8.68‰。
全年财政总收入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下降4.5%。
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12.97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比88.8%。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889公顷,比上年减少176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329公顷,与上年持平。
油料种植面积6794公顷,增加33公顷。
糖料种植面积304公顷,增加15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96337吨,比上年增加7156吨,增长3.8%。
谷物产量179816吨,增长3.7%。
其中,稻谷产量170129吨,增长3.6%。
稻谷产量中,早稻产量23432吨,下降5.7%;中稻产量114205吨,增长8.1%;二晚产量32492吨,下降3.7%。
河北省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2月28日)河 北 省 统 计 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支撑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5964.0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7.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7416.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5039.6亿元,增长11.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8%。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985元,比上年增长6.0%。
图1 :2013-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13-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7519.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47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3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3.4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01%,比上年末提高1.69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89%,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出生人口98.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2‰;死亡人口49.4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比上年提高0.54个千分点。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2.0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8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
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4%。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标
术数 (万 人 ) 比重 (% ) 681.79 100.00 395.33 57.98
5 2Ol7 £北 , 产 嚣 ㈣ 价 格 和 购 避 价 格 鞠 强黢 瓤 艘
*啼一 ‘链{*} ’●啼 蹲 %j
乡村
286.46 42.O2
其 叶J:【n1族
247.57 36.31
提 高 1.69个百 分点 。全年 全 ff{生人 口 9.12万 人 ,
…生 钙为 l3.44%e;死 亡人 H 3.22万 人 ,死 亡 率 为
4.75%。;自然 增 长牢 为 8.69%
表 2 2017年 年 末 全 区 人 口数 及 其 构成
指 年 术总 人 门 其 lll:城 镇
∞# 辩
篡 : 、 州●_ 一 薄 鬻 %
, ,
值 1580.53亿 元 ,增 长 7.0%;第 了产 业 增 加 值 1612.33亿 元 ,增 长 9.2%。第 一产 业增 加值 占地 区牛 产 总 值 的 比重 为 7.6% ,第 二 产 业 增 JJu值 比重 为 45.8%,第 j产 业增 加 值 比重 为 46.6% ,比 I 年 提 高 1.2个 百分 点 。按 常住 人 口计算 .全 区 人均 生产 总值 50917元 ,增 长 6.7%
一 、 综 合 初 步 核 算 ,全 年 全 区 实 现 生产 总值 i3453.93亿 元 ,按 可 比价格 计算 ,比上 年 增 长 7.8%。其 中 ,第 一 产 业 增 加值 261.07亿 元 ,增 长 4.3%;第 二 产业 增 加
4∞ 0
l 2013- 20l7 全 区 生 产 总 及 疑 增 款遵 鹰
权威发布 i
康定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康定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是决战精准扶贫、坚持融合发展、壮大培育特色产业、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民生事业、打造新型城镇、专注绿色发展、狠抓社会治理、坚持依法行政的一年。
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进中趋快的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摘穷帽各项工作,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全面小康决战期、矛盾交织凸显期“三期叠加”的情况下保持了社会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一、综合2017年,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康定地区生产总值697742万元,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170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63191万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283381万元,增长5.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81.5%、16.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12.3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1357元,增长25.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8.8:44.2:47调整为7.3:52.1:40.6,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去年提高7.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21880万元,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93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74901万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86万元,增长8.9%。
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7.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GDP 的贡献率达48.3%,比去年下降5.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
①2017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4610.78万元。
(其中:省内:50153万元;省外:374457.78万元;)万元,完成州目标任务的111.74%。
土地经营管理。
②今年已完成雅康高速公路、鸳鸯坝工业园区、青少年户外登山基地、新都桥雅砻江防洪堤等项目的土地征收及补偿兑现工作,补偿兑现金额1.46亿元,长期征收和临时使用土地面积约1144.6余亩;启动康新高速征地前期工作;完成甲贡路、新都桥核心区、榆林应急排险、头道桥滑坡治理、318线土地整治等项目,约1100余亩土地实物指标调查工作。
2017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175.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039.7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为4.8:48.6:46.6。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7.0%、50.2%。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6931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8.5%,折合13361美元。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208.9亿元,增长5.1%。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50.1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340.1亿元,增长9.8%。
地方财政支出875.7亿元,增长13.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0亿元,下降3.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8.7亿元,增长1.8%;交通运输支出49.1亿元,增长126.3%;农林水支出101.4亿元,增长76.5%;住房保障支出30.2亿元,增长14.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看,医疗保健价格上涨9.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0%,居住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0%,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8%;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5%,衣着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升0.39%,涨幅比上年扩大0.82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2.8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34%;轻工业产品价格下降0.64%,重工业产品价格上升0.5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升0.82%,涨幅比上年扩大2.54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3.2%;林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4%;牧业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4.8%;渔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3%。
2017年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市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续打出“1+5+N”政策组合拳,实施企业培育“四百计划”,扎实推进“项目年”工作,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1.44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3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3.39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214.75亿元,增长8.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69.5%和24.6%,分别拉动GDP增长0.5个、5.6个和2.0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48元,增长8.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5:46.6:36.9调整为15.5:48.8:35.7。
415.94456.66501.34544.66601.4410.79.0 8.67.88.1610141822263002004006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亿元图1 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57.6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GDP 的比重为59.5%,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59.2%,拉动GDP 增长4.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86.13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34.18亿元,增长7.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6万人,比上年增长0.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7万人,比上年增长4.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1万人,比上年下降2.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与上年持平。
广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元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元市统计局2018年3月2日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项目年”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总体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3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1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27.01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91.95亿元,增长9.6%。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46.9%、45.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3.8、3.7个百分点。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653元,比上年增长7.4%。
图1 2012—2017年广元市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468.66605.43660.01732.12518.75566.1913.88.18.010.59.28.6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亿元246810121416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1:46.6:37.3调整为15.4:44.7:39.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6.4%、39.4%和37.0%,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快47.9、20.9和18.5个百分点。
“三新”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新技术与双创服务活动投资增长286.1%,节能环保活动投资增长37.4%,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投资增长34.4%,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投资增长30.1%。
规模以上物流业和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5 %和24.9%,比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快20.7、12.1个百分点。
专题13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
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
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
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明什么?
材料一表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 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 2018年7月10日发布的《2017年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新出生婴儿数 为1 758万人,比2016年减少88万。这表明 ( D )
A. 人口基数大不再是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B.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过时
C. 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特点
D.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增速趋缓的特点
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日起,中国首部以环境保护为目标 的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环保税 的征税范围为直接向环境排放的大气、水、固体和噪声 等污染物。在具体征收标准方面,环保税法规定,大气 污染物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 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固体废物按不同 种类,税额标准为每吨5~1 000元。噪声按超标分贝数, 税额标准为每月350~11 200元。 材料二 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 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 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违反法律 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
阅读下面图表,据此回答3~4题。
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静安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不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一、综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3.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9.97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1603.71亿元,增长7.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1%。
按当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5.98万元,较上年提高了0.53万元。
表1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完成情况至年末,静安区工商登记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59225户,注册资本合计4326.59亿元。
其中,内资企业4238户,注册资本1729.01亿元;私营企业30542户,注册资本2096.72亿元;外商投资企业3485户,注册资本497.52亿元;个体工商户20960户,注册资本3.34亿元。
全年经工商登记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5953户,比上年增长10.9%。
其中,新设内资企业139户,占2.3%;私营企业2978户,占50.0%;外资企业189户,占3.2%;个体工商户2647户,占44.5%。
表2 2017年企业登记分注册类型情况表3 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增长速度全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区级税收收入213.38亿元,增长5.5%。
全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17亿元,比上年下降9.6%。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0.5%。
其中,基建和技术改造60.37亿元,增长53.6%;商品房投资256.44亿元,下降7.1%。
商品房投资中,住宅投资134.46亿元,增长8.2%;商业办公用房投资121.97亿元,下降19.6%。
2017年重庆荣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重庆市荣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荣昌区统计局2018年2月28日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荣昌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实现“三高五新”宏伟蓝图,坚持“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47947万元,比上年增长9.2%。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505771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638346万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003830万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6%,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7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657元,比上年增长8.5%。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1.00万人,比上年增加0.57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8.92万人,增加 1.64万人,城镇化率54.82%,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49562人,比上年减少1053人。
其中城镇人口398937人,乡村人口450625人。
分性别看,男性人口433368人,女性人口416194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
户籍户数310873户。
全年出生人口11685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出生率为13.7‰;死亡人口10356人,死亡率为12.2‰;自然增长率为1.6‰。
表1 201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指标名称年末数比重(%)常住人口(万人)71.00 100其中:城镇人口(万人)38.92 54.82农村人口(万人)32.08 45.18户籍总人口(人)849562 100其中:城镇人口(人)398937 47.0乡村人口(人)450625 53.0其中:男性(人)433368 51.1女性(人)416194 48.9就业形势良好。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为基准,生态环境部依法组织对2016—2019 年污染源统计初步数据进行更新,依据《生态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生态环境统计管理报表制度》,现将相关全国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
一、污染源统计(一)统计范围污染源统计调查对象为全国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简称集中式)、移动源。
各类污染源的调查范围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范围有所不同。
工业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行业代码为06—45 的40 个大类行业以及行业代码为4610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农业源包括畜禽养殖业中的大型畜禽养殖场(生猪设计年出栏量≥5000 头、奶牛设计年存栏量≥500 头、肉牛设计年出栏量≥1000 头、蛋鸡年设计存栏量≥15 万羽、肉鸡年设计出栏量≥30 万羽)。
生活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第三产业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源;此外,生活源废气污染物排放包括农村生活源。
集中式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处理)单位。
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污染源。
(二)废水污染物2016—2019 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658.1 万吨,下降为2019 年567.1 万吨,下降13.8%。
其中,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逐年下降,2019 年分别为77.2、18.6、1.4 万吨;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体持平,2019 年为469.9 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56.8 万吨,下降为2019 年46.3 万吨,下降18.5%。
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氨氮排放量均逐年下降,2019 年分别为3.5、0.4、42.1 万吨。
废水中总氮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123.6 万吨,下降为2019 年117.6 万吨,下降4.8%。
2017年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兴市统计局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96亿元,同比增长7.0%(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4.9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40.22亿元,增长4.6%。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8.0%、43.3%和38.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0.3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65.3%和25.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738元,增长5.7%。
图1:2013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图2:2013年—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4.96万人;常住人口15.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2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70.6%,比上年末提高0.74个百分点。
年度内人口出生率13.8‰,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10.6‰。
全年新增就业人数3890人。
年末登记失业人员286人,比上年减少1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13.16亿元,下降10.6%。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5亿元,下降15.7%,其中,税收收入6.54亿元,下降17.3%;非税收收入4.01亿元,下降13.0%。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50亿元,下降7.4%。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30.67亿元,增长3.3%。
其中,农业产值3.98亿元,增长1.0%;林业产值0.42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1.88亿元,下降1.6%;渔业产值23.89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9亿元,增长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环境统计公报忻州市环保局
忻州市2017年环境统计年报
2017年共调查重点调查工业企业594家,大型畜禽养殖场1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17座,生活垃圾处理厂14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厂1家,并对我市生活污染物排放情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统计。
附表1:忻州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
附表2:忻州市工业主要统计数据分析表
附表3:忻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情况
附表4:忻州市垃圾集中处置情况
附表1:
附表2:
各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表号:综101表
附表3:
附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