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腮腺混合瘤的诊疗及护理
![腮腺混合瘤的诊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9283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c.png)
腮腺混合瘤的诊疗及护理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
主要表现为腮腺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主要表现】
(1)症状,早期表现为耳垂为中心的肿块,无疼痛,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病史可长达几年至几十年。
如突然生长加速,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的可能。
(2)体征:检查肿块位于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质地中等或硬,表面光滑或结节状,与皮肤黏膜无粘连,可活动。
(3)辅助检查:腮腺造影可见腮腺主导管及分支导管移位,无中断现象,腺泡充盈缺损规则。
细针吸取活检有助于诊断。
【治疗与护理】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多为保留面神经的腮腺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也可行腮腺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腺体区域性切除,或行腮腺肿瘤及全部腮腺切除术。
(2)护理措施:手术者适当进行手术前后护理。
腮腺肿块鉴别诊断
![腮腺肿块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87425f44693daef5ef73de3.png)
腮腺肿块鉴别诊断
1.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来源于唾液腺上皮组织。
生长缓慢,病程长者可达几十年,肿瘤表面多呈结节状,质地中等偏硬,可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2.腺淋巴瘤-病程较长,呈进行性肿大,但少有直径超过3~4cm者。
好发于腮腺下极部位,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肿块柔软,周界清或炎症发作时边界不清。
核素99m扫描为热结节,具有诊断特异性。
3.黏液表皮样癌-临床最多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约占唾液腺肿瘤的10%。
病理上分高、中、低度恶性三类,但低度恶性的较常见。
病程长,质地硬,与皮肤粘连,有压痛。
发生于口腔粘膜小唾液腺者,有时粘膜下呈蓝色。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3c49d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3.png)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SONG Jing;LIU Li;WANG Lei【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4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和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分别将其分为腮腺混合瘤组(40例)和腮腺腺淋巴瘤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检验,结合二维分析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高频超声检查后腮腺混合瘤组的40例患者中38例被确诊为腮腺混合瘤,1例被诊为腮腺腮裂囊肿,1例被诊为腮腺恶性肿瘤,肿块检出率为100.0%,确诊率为95.0%.腮腺腺淋巴瘤组的30例患者中29例被诊为腮腺腺淋巴瘤,1例被诊为腮腺混合瘤,肿块检出率为100.0%,确诊率为96.7%.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形态、囊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的良恶性病变确诊率高,对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率高,虽然偶尔会出现将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相互混淆的误诊问题,但其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9(016)007【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高频超声;腮腺混合瘤;腮腺腺淋巴瘤;诊断【作者】SONG Jing;LIU Li;WANG L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腮腺混合瘤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在35~55岁男女群体中均有一定的发生率[1]。
其中,良性肿瘤通常无明显疼痛、瘙痒等症状,具有病程极长、生长缓慢的特点,但若不能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发生恶性病变率可达10.8%,并与病程长度成正比关系。
而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生与腮腺组织解剖结构有一定内在联系,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38~68岁的年龄为该病高发期,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一般无明显特征症状,具有清晰边界,触感光滑、软柔,其大小在4~6 cm,属于腮腺肿瘤中的良性肿瘤[2-4]。
腮腺混合瘤
![腮腺混合瘤](https://img.taocdn.com/s3/m/402feb2cc281e53a5802ffb5.png)
腮腺混合瘤文章目录*一、腮腺混合瘤的概述*二、腮腺混合瘤的典型症状*三、腮腺混合瘤的病因病机*四、腮腺混合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腮腺混合瘤的并发症*六、腮腺混合瘤的防治方案腮腺混合瘤的概述1、定义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黏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
腮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来源于腮腺上皮。
肿瘤内除上皮成分外,还常有黏液、软骨样组织等。
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腺及颌下腺。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人。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2、别称多形性腺瘤3、发病部位腮腺4、传染性无传染性5、高发人群青壮年人6、科室口腔颌面外科腮腺混合瘤的典型症状1、腮腺混合瘤的典型症状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
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其间有较软的结节。
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
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
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2、腮腺混合瘤的分类无分类。
腮腺混合瘤的病因病机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
具体病因不明。
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
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
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一10%可发生恶变。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ecd74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9.png)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1【概述】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腮腺混合瘤。
因肿瘤中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和混合性,故命名为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70%~80%,多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性别无明显差异,病程较长,生长缓慢,常无意或体检时发现。
预后较好,但如切除不彻底,术后易复发,少数可恶变。
2【病理】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cm,包膜较完整,边界清楚。
切面呈灰白色,可见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半透明的黏液样组织以及小米粒大的黄色角化物,囊变者内含无色透明或褐色液体。
镜下肿瘤由上皮及其产物,即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成,10%可恶变,组织松软易碎,包膜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3【临床表现】早期为腮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
发生在浅叶者易被发现,而发生在深叶者,常在肿物很大时才被发现。
肿物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活动,界限清楚,硬度不一,囊变处触之有波动感。
一般不引起面神经麻痹。
当肿块增大迅速、粘连固定以及出现疼痛或面瘫时,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4【影像学表现】表现为腮腺区肿块影,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分叶状,边缘清楚。
1.X线表现平片一般无阳性发现。
X线造影摄片现已很少应用。
2.CT表现表现为腮腺区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少数可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小时病灶位于腮腺实质内,肿瘤增大可占据整个腮腺。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合并囊变、钙化(图6-17),增强后强化明显。
图6-17 左侧腮腺混合瘤图A、B为同一患者。
A:横轴面CT平扫示左腮腺浅叶类圆形肿块,伴有囊变和钙化,边缘清楚;B:横轴面CT增强示病灶实质部分强化,但囊变部分无强化3.MRI表现 T1WI呈低信号,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常可见周边T2WI低信号包膜影,T2WI信号增高且广泛信号不均匀常提示本病(图6-18)。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31f5a7e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4.png)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腮腺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第2常见的腮腺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10%。
多发于老年男性(50-70岁),多有吸烟史,肿瘤大多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肿块有消长史,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感,常呈多发性,约有12%病人为双侧腮腺肿瘤,也可单侧多发。
注意:腺淋巴瘤与淋巴瘤虽只差一字,但是其良恶性确截然不同,淋巴瘤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
以往认为腺淋巴瘤与男性高龄吸烟者相关,本人认为主要与吸烟有关(与其发病机制有关),以往认为男性高发这应该是得益于男性吸烟比例比较多,对于“否认吸烟史”的,尤其是女性要注意询问其被动吸烟史。
其发生机制其中之一:腮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并异常增殖形成,异位的导管闰管细胞和基底细胞可位于腮腺内或者腮腺周围淋巴结内,烟焦油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淋巴结中迷走的腮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化生。
由于腮腺后下极淋巴组织最为丰富,因此绝大多数腺淋巴瘤发生于腮腺组织后下限,该病基本不发生在无腺内淋巴结的其它涎腺,这是对该理论的有力支持。
超声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圆形或椭圆形,无分叶,内部回声较混合瘤低,分三型:I型囊实间隔型:内见线状强回声分隔,呈网格状(特异性高,敏感性低);II型均匀实质型:均匀实性回声;III型囊性变为主型:表现为I型或者II型内部局限性无回声,囊实性成分境界清晰(蜂窝状无回声: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指标)。
CDFI:大部分肿块血流较丰富,比大部分腮腺肿瘤血供丰富,典型的呈淋巴结样的门型血流:呈分支状走行,从瘤体一极向内部树枝样散开,走行规则无扭曲。
男53岁,双侧腮腺内多发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多发小的无回声,CDFI:见较丰富分支状及边缘血流信号。
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6eddb8871fe910ef12df895.png)
图 4 腮腺表皮样囊肿 . 面团征 ” 示“
3 讨
论
() 1 混合 瘤多为 单发 , 而腺淋 巴瘤 多 发多 见 , 可双侧
3 1 混合瘤是涎腺中最 常见 的肿瘤 , . 占涎腺肿瘤
总数 的 5 % ~ 9 , 8 7 % 发生 于大涎腺 的 8 % 一 0 0 9 %见 于腮腺 ¨ 。腮 腺混合 瘤亦 称 多形 性 腺瘤 , 发 生 于 J 多
料与病 理结果 对照 。
图 2 恶 性肿 瘤 : 出 彩 色 血流 . 1. 1 检 R0 9
2 3 腮腺 其他 肿 瘤 的声像 图 4例 腺 淋 巴瘤 6侧 .
2 结 果
2 1 腮 腺混合 瘤 8例 声像 图 . 二 维 超声 示 : 常单 发, 肿块形 态规则 , 圆形或 椭 圆形 , 界清楚 , 呈 边 包膜
腮腺 混合瘤是 腮腺 最常 见 的 良性肿瘤 之 一 。如
何提高腮腺肿块中混合瘤的诊 断准确率, 及与其他 腮腺肿块鉴别 , 仍是临床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 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 2 例 , 0 分析探讨腮腺
混合 瘤 的诊 断及鉴别 诊 断。现 报告 如下 。
呈不均质性低 回声 , 部分见斑点状钙化灶 , 后方 回声 衰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 : 5例恶性肿块均检 出彩 色血流信号( 见图 2 。 )
侧, 以右侧多见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最小的发病 年龄可 见于新 生儿 , 大者 8 最 O余岁 , 以 4 左右 但 O岁 居多 J 。肿 瘤生 长缓慢 , 多数呈 圆形 或椭 圆形 。
一
胞腺瘤 、 囊腺瘤 , 与腮腺混合瘤在声像 图上较难鉴
别。
32 腮 腺 多 形 性 腺 瘤 与 恶 性 肿 瘤 可 从 肿 块 的 边 .
腮腺混合瘤—搜狗百科
![腮腺混合瘤—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49fc06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a.png)
腮腺混合瘤—搜狗百科
腮腺混合瘤[1]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来源于腮腺上皮。
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
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2]等。
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依据全面的采集病史,以及进行局部体格检查,手术前需要行CT摄片检查,最终病理检查以确诊。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
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
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
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
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
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混合瘤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
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
![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e14de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6.png)
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
腮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形态:腮腺淋巴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2. 内部回声:肿瘤内部回声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可能伴有回声不均。
3. 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可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血流丰富程度可能与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4. 淋巴结情况:检查腮腺周围的淋巴结,观察是否有肿大、异常回声等情况。
5.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肿瘤是否与腮腺内的导管、血管等周围组织有粘连或压迫。
6.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硬度,有助于鉴别良恶性。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诊断仅是腮腺淋巴瘤的初步检查方法,对于疑似病例,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CT、MRI 等,以及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此外,不同患者的肿瘤特征可能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909a84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0.png)
类圆形,界清
信号混杂,T2WI高 弥散受限,囊变多
信号
见
类圆形,界清 易囊变
不规则,界欠清
信号欠均,T2WI信 号多偏低
渐进性强化
“快进快出”
明显持续性
不均强化
年龄及性别 部位 数目
形态及边界 信号 增强表现
腮腺多形性腺瘤
腮腺腺淋巴瘤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腮腺恶性肿瘤
中年,无明显性别 差异
浅叶多见
中老年男性,长期 吸烟及反复消长史
浅叶后下极多见
中老年多见,女性 好发
浅叶多见
中老年多见
深叶或跨深浅叶生 长
单发
可多发
单发
单发
类圆形/分叶状,界 清
医院口腔科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诊疗常规
![医院口腔科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0ddd0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a.png)
医院口腔科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诊疗常规
【诊断】
1.生长缓慢,可长达几年或十几年;短期内突然迅速增大疼痛,甚至面瘫,应考虑发生恶变。
2.多发生于腮腺、腭腺、颌下腺,少见于其它小涎腺;
3.肿块隆起明显,质硬、边界清、呈结节状、与皮肤及基底不粘连,活动性好(腭部除外);
4.肿物大小不一,较大者可有明显面部畸形;恶变者可发生粘连、固定、疼痛破溃甚至面瘫。
5.腮腺造影表现为占位性病变(渐被Ct及b超取代);深部肿瘤,必要时可行CT检查;对小的腮腺混合瘤常与腮腺淋巴结核以及低度恶性涎腺癌不易鉴别,B超检查可能有所帮助。
【治疗原则】
1.对腮腺混合瘤应保护面神经,行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或腮腺全切除。
2.对颌下腺混合瘤应行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3.对腭部肿瘤应同时切除肿瘤区的粘膜及骨膜;
4.对小涎腺混合瘤应在肿瘤外0.5cm作切除。
腮腺常见占位诊断及鉴别诊断
![腮腺常见占位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c659a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6.png)
转移性肿瘤:腮腺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0 3 如鼻咽癌、甲状腺癌等
肉瘤:腮腺肉瘤较少见,如纤维肉瘤、 04 横纹肌肉瘤等
交界性占位
1 定义:位于腮腺浅叶和深叶交界处的占位性病变 2 病因:多种原因,包括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3 临床表现:腮腺区肿块,可伴有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4 诊断: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5 治疗:根据病因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清晰,无浸润性生清晰,有浸润性生长
03
影像学检查:交界性占
位多为低密度影,恶性
占位多为高密度影
04
病理学检查:交界性占
位多为良性病变,恶性
占位多为恶性病变
腮腺占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腮腺炎:腮腺肿大, 疼痛,发热,全身 不适等症状
腮腺肿瘤:腮腺肿 块,疼痛,压迫症 状,部分患者有恶 变可能
04
检、细胞学检查等
尿液检查:尿常规、
02
尿生化等
03
影像学检查:X线、 CT、MRI等
良性占位与恶性占位的鉴别
病史:良性占位病史较长, 恶性占位病史较短
生长速度:良性占位生长缓 慢,恶性占位生长迅速
边界:良性占位边界清晰, 恶性占位边界模糊
质地:良性占位质地较软, 恶性占位质地较硬
活动度:良性占位活动度较 大,恶性占位活动度较小
腮腺占位与其他疾 病的鉴别:根据患 者的症状、体征、 影像学检查等综合 判断,明确诊断。
取材:腮腺 组织活检或 手术切除标 本
切片:石蜡 切片或冰冻 切片
观察:显微镜 下观察组织结 构、细胞形态 和排列方式
腮腺混合瘤检查方法有哪些
![腮腺混合瘤检查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1ed3c0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f.png)
腮腺混合瘤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概述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现在社会的肿瘤疾病越来越多,而且情况越来越复杂,而且种类越来越奇怪,你会发现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病症,很多疾病都是以前未见过的,而且治疗起来非常麻烦,比如这种腮腺混合瘤,这种极品家教就非常的麻烦,由于他的疾病原因比较复杂,而且症状多样,如果大家身边有这样的人,一定要注意,及时的督促他去医院检查,下面会介绍一些腮腺混合瘤的检查方法。
二、步骤/方法:
1、昨天去第一个就是进行ct拍摄,因为ct拍摄,一般是手术前必须要及时的检查项目,通过ct拍摄,能够及时有效的检查出体内肿瘤的形态规则以及变化情况,以及它的发展特征,这些对于病症的确诊都是非常有用的,是强有力的依据。
2、第二种就去血液检查,也就是进行抽血化验,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步骤,很多疾病都会经过这个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血液中是否残留有其他的病毒,尤其是这种腮腺混合瘤病毒,由于它的隐蔽性比较高,所以必须要进行这一步。
3、还有一个就是抽样检查,就是对腮腺部位进行抽样检查,其中包含了非常简单的一些手动检查,比如进行初步的触摸检查,医生可以凭借平时的经验,你用手电筒或其他的辅助措施观察病人的腮腺部位是否有肿大,当然这极具经验。
三、注意事项:
在疾病的治疗期间,一定要加强疾病的护理,尤其这种腮腺混合瘤,这种疾病特别特殊,所以在护理下一定要加倍注意,平时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腮腺混合瘤该如何鉴别诊断
![腮腺混合瘤该如何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28ce3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8.png)
腮腺混合瘤该如何鉴别诊断
一、概述
人们只要听说到肿瘤就觉得非常恐怖,现在,故称混合瘤,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不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实相对于恶性肿瘤疾病来说,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例如腮腺混合瘤就是一种良性肿瘤,它又称多形性腺瘤,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良性肿瘤虽然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及时治疗的话,
二、步骤/方法:
1、肿瘤的生长位置一般于耳垂下方的,腮腺混合瘤疾病的肿瘤
是呈硬结节状的,腮腺混合瘤疾病是多见于青少年的,但有时其中的一部分发生囊性的病变这时候肿瘤也会较软软的结节的,在肿瘤生长较大的时候会延伸到颈部的,
2、大家可以做一些检查来诊断,比如说最常见的检查就是B超了,他可以很好的判断出肿瘤的大小,还可以做一些ct检查,它可
以很好的判断出这种形态的形态,然后再根据这些诊断,做一些相关的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了。
3、然后尽量少使用生硬的食物,有利于之前的创面恢复的,腮
腺混合瘤疾病患者在手术之后的饮食,腮腺混合瘤的患者手术之后,是首先要注意的,生硬的食物可以减少面部肌肉的活动,首先要注意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
三、注意事项:
首次手术是否彻底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严格遵守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原则,一般术后很少复发,混合性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第一次手术的术式对于成功的治疗至关重要,。
腮腺混合瘤及腺淋巴瘤
![腮腺混合瘤及腺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0b2e9b07c850ad02de8041d9.png)
快进快出
混合瘤
女性偏多 30-50青壮年
浅叶
单发
轻-中度 渐进式持续强化
基底细胞腺瘤 女性多见
50-60
浅叶
单发
显著强化
快进慢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2.神经鞘瘤
咽旁间隙的神经鞘瘤多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 感神经,为椭圆形实质性肿块,一般包膜完 整,边界清楚光滑。肿瘤体积较大时,多伴 囊变坏死。 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对 比肌肉为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类似肌 肉信号的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 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坏死区无 强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1/4可发生恶变,以下情况应考虑恶变: 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 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
腮腺腺淋巴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Warthin瘤)
•占腮腺良性肿瘤5-10%
• 临床特点:
病程较长,耳下无痛性肿物 性别 男:女 6.2:1 年龄 老年人(>50Y) 吸烟史 98% 好发于腮腺下极和下颌角区,生长缓慢,瘤体一般 较小。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腮腺混合瘤MR表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 T1 WI呈等、稍低信号;
•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 为主;内见条状低信号胶原 纤维分隔或钙化灶;
•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 强化
影像诊断要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1、CT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楚,实性密度与肌 肉密度相近,囊变较常见
2、血供较丰富,增强动脉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
静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变化不明显,快 进慢出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b9998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5.png)
提高公众对腮腺混合瘤的认识
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腮腺混合瘤 的认知和理解。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其减轻 焦虑和恐惧情绪。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 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 其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日常护理。
颈部神经鞘瘤多见于青壮年,生长缓慢,质地中等,常伴有神经受压症状,与腮腺混合瘤的质地和生 长速度均不同。
与全身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腮腺炎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多 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 细胞计数增高,而腮腺混合瘤则无炎症 表现。
VS
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累及腮腺,导致腮腺 肿胀或肿块,但通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和 实验室检查异常。
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如腺癌、恶性淋巴瘤等生长迅速,常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影像学检查多有骨质破坏等恶性 征象。
与颈部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可有多个淋巴结融合,而腮腺混合 瘤则多表现为单发的、活动度较好的肿块。
颈部神经鞘瘤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
01
02
03
手术切除
腮腺混合瘤最常用的治疗 方法是手术切除,通过彻 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 ,以降低复发风险。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进行 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肿 瘤的性质和边界,确保手 术的彻底性。
术后病理检查
涎腺混合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涎腺混合瘤应该做哪些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0e7e7f275f0e7cd18425369a.png)
涎腺混合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涎腺混合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涎腺混合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涎腺混合瘤如何诊断鉴别,涎腺混合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涎腺混合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涎腺超声检查、头面部触诊、免疫病理检查、CT检查、颅脑超声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头颅平片*一、临床检查首先注意观察两侧颈部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成等现象。
然后进行颈部扪诊。
检查时受检者头略低,并倾向病侧,使颈部肌肉松弛,便于肿块之扪摸。
检查时注意肿块之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并应两侧对照比较。
如前所述,成人颈部肿块应考虑转移性恶性肿瘤可能,因此,应常规检查耳鼻咽喉、口腔等处,以便了解鼻咽、喉等处有无原发病灶。
必要时可作鼻内窥镜或纤维鼻咽喉镜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1).B型超声可作为腮腺肿块的常规检查方法,可测定肿瘤的实际大小,还可根据内部的回声及其与周界的关系大致分辨其良、恶性。
良性表现为周界清楚,内部回声均质,后壁有增强现象;恶性肿瘤周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甚至出现强光团,但定性能力仍不强。
(2).涎腺造影主要表现为导管系统和腺体的推压移位。
(3).CT和MRI检查发生在咽旁间隙者,CT和MRI检查可提供肿物的立体图像,肿物与腮腺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对区别咽旁颞下区其他肿瘤给予帮助。
*三、病理学检查(1)穿刺活检法:以细针刺入肿块,将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
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者,惟其取得之组织较少,检查阴性时,应结合临床作进一步检查。
(2)切开活检法:应慎用。
一般仅限于经多次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时。
手术时应将单个淋巴结完整取出,以防病变扩散。
疑为结核性颈淋巴结炎时,切开活检后有导致伤口经久不俞愈可能,应注意预防。
对于临床诊断为涎腺来源或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者,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术前切开活检有时不易取得阳性结果,却有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困难之弊端,故一般于手术摘除肿瘤后再送病理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左右居多,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具有结缔组织包膜,包膜较完整,可有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黏液样组织,偶可出血、液化、坏死、囊变,有时可见钙化,具有多形性和混合性。
腮腺混合瘤检查:
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依据全面的采集病史,以及进行局部体格检查,手术前需要行CT摄片检查,CT: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一致,周围及皮下脂肪层清晰,咬肌、翼内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等均清晰可见。
最终病理检查以确诊。
腮腺混合瘤鉴别诊断:
1、涎腺部的慢性淋巴结炎
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特别颌下去多见,但皆有感染来源的病史,如面部、口腔或咽部的炎症史,淋巴结炎常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和急性发作史,对抗感染治疗有效。
2、腮腺淋巴结核
主要是腮腺区淋巴结的结核性感染,多数由头颈部皮肤、口咽,尤其是扁桃体部的结核菌经淋巴结引流所致。
肿块增长缓慢,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偶有轻度疼痛或压痛,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明显缩小。
结核菌素实验常为阳性。
如为腺实质性结核,腺体弥漫性肿大、挤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
肿块可硬可软,也可扪及波动感。
3、腮腺腺淋巴瘤
多发于男性,体积较小,一般位于腮腺下极或其后份,常为多灶性。
B超检查其声像图上的特点是有完整的包膜回声光带,内部回声较腮腺混合瘤强,后壁回声多整齐,呈圆形、边界光滑、内部呈网格状和均匀的低回声肿块,有助于与腮腺混合瘤鉴别。
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是其重要鉴别诊断特征。
4、第一颈椎横突肥大
为一硬性肿块,可在乳突尖至下颌角连线的中点被扪及,常为误诊为腮腺深叶肿瘤,肥大的横突位置深在,硬而不活动。
通过X线摄片进行两侧对比可明确诊断。
5、涎腺囊肿
涎腺囊肿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类。
表现为涎腺区无痛性包块。
潴留性囊肿扪诊时肿物柔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囊液,其中含淀粉酶。
B超检查为囊性影像,周界清晰,周围可
见一层明显的强回声包膜光带,内部回声为液性暗区。
在先天性囊肿中,位于涎腺深部的表皮样囊肿有时需与腮腺混合瘤鉴别。
其特点是质地较软,均匀一致,穿刺可抽出皮脂样物质。
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分化良好的表皮样细胞,即可确诊。
原文链接:/kqhmzl/2014/0729/18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