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习: 基本认知过程[50页]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dd0eb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a.png)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倍的认识》教学课例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和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以乘法的意义为知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新教材把这部分内容从二年级后移到三年级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
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的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
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7d4c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9.png)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一、引言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感知、记忆、思考和推理等心理活动的全过程。
它是人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核心,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人类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思维和意识的能力。
二、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接收和加工的过程。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觉知、形成感知的心理经验等。
学生应理解不同感官的特点,对感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进行初步了解。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和信息的存储和再现。
记忆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等环节。
学生应了解记忆的不同类型,如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并学会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记忆能力。
3. 思维思维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新的概念、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涉及逻辑、创造力、问题解决等方面。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思维方式,如归纳、演绎、批判性思维等,并学会灵活应用不同的思维策略。
4. 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思维表达的主要形式。
学生应掌握语言习得的基本原理和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了解语言对思维和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
三、认知过程的模型1. 认知神经科学模型认知神经科学模型以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研究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学生应了解大脑不同区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如前额叶皮质在决策和计划中的重要性,海马体在记忆形成和检索中的作用等。
2.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将认知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不同环节。
学生应了解信息加工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信息加工能力。
四、认知过程的实证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生应了解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如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的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等。
【教师资格证】认知过程
![【教师资格证】认知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a7ac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9.png)
【教师资格证】认知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认知过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对于准备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朋友们来说,深入理解认知过程更是必不可少。
那么,什么是认知过程呢?认知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理解世界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多个方面。
首先来谈谈感觉。
感觉就像是我们认知世界的“触角”,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让我们接收到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
比如,我们看到美丽的花朵,听到悦耳的音乐,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尝到酸甜可口的水果,触摸到柔软的布料,这些都是感觉在发挥作用。
感觉让我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最初的认识。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脸,不仅仅是看到了眼睛、鼻子、嘴巴等各个部分,而是能够综合这些部分,认出这是一个熟悉的朋友。
知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意义和关系,把零碎的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记忆在认知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通过记忆存储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
记忆有不同的类型,比如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就像是一个临时的“便签本”,只能保存有限的信息,而且时间很短。
而长期记忆则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且保存的时间相对较长。
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需要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部分。
它让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当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写一篇文章或者做出一个决策时,都需要运用思维能力。
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想象则为我们的认知增添了创造力和可能性。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构想出从未见过的事物,或者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想象能够让我们突破现实的限制,拓展思维的边界。
在教育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知觉和记忆能力还在发展中,教师就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心理学《认知学习的过程》归纳总结
![心理学《认知学习的过程》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5e2e16f18583d049645974.png)
第二节认知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将学习的过程概念化,探讨信息是如何接收、组织、贮存和提取的,并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以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可看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贮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
学习过程涉及:刺激-> 感觉记忆-> 注意-> 知觉->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认知学习过程一、早期加工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四、元认知早期加工一)感觉记忆•进入视线的=知觉的?•进入视线的>知觉的?感觉记忆的性质★感觉记忆也称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信息保存时间非常短暂,大约0.25-2s,大部分迅速消退。
如果延迟回忆,成绩迅速下降。
★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容量较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选择性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注意的转移•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分心)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的,使人发生兴趣的或强烈地影响情绪的刺激也会引起注意分散。
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08e2086c85ec3a87c2c53a.png)
第三讲 学习的基本过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明确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2、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概念。
3、使学生理解感觉的一般规律和知觉的基本特性4、使学生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
5、使学生了解思维的一般方法和思维的品质,掌握人类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
6、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和问题解决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基本知识难点: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三、教学时数:6学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五、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们出版社,1994年;彭聃聆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董操等主编《新编心理学》,教育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John B.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六、复习思考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2.简述感觉知觉的主要规律。
3.简述记忆的过程。
4.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5.论述如何提高记忆效率。
6.思维主要有哪些形式?7.哪些因素影响人的问题解决?七、基本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意义: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人的所有心理现象的基础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声音、颜色、软硬、重量、温度、气味、滋味等等。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的运动、姿势以及内部器官的工作情况。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基础心理学-认知过程PPT课件
![基础心理学-认知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0087e383d049649b665872.png)
借助的器官不同
★
对经验和知识的依赖不同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形状
颜色
眼
大小
滋味
舌
气味
鼻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脑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知觉
一、什么是 知觉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 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 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素锦和素素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上面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三、感 觉 一般规律
★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 ★ 感觉阈限:一种物理量,即人要想感觉到刺激的存在或变化, 刺激本身的强度和强度的变化需达到一个起码的量值,这个临界值 就叫感觉阈限。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
三、感 觉 一般规律
★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 ★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思考
1.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音量越大效果越好?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应该放大音量讲课,这样效果会很好? 3. 由于婴幼儿很脆弱,所以要尽可能减少声音、颜色、陌生的人和环境 等对他(她)的剌激?
02 知觉 26
PART TWO
一、什么是 知觉
★ 知觉的定义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第二讲 认知过程
主讲:张艳萍
1
01 感知觉 02 记忆 03 思维过程与问题解决 04 注意与想象
2
01 感觉 3
PART ONE
感 觉 sensation
★“感觉”是什么吗?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ba48c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png)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给我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它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比如我们看到太阳,而不仅仅是看到红色的、圆形的,这就是知觉现象。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通过感觉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而通过知觉能够把由各种感觉通道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以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三、记忆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四、思维思维是人脑间接的概括的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其中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包括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性的认识和对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五、想象和表象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他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形式。
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象。
表象是想象的素材,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第五章认知过程简版
![第五章认知过程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8ae6dc1a37f111f0855b49.png)
一、思维的分类
内涵:思维是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 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和 概括的认识。
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一、思维的种类
(一)按方向分 —— 我向(联想)思维; 现实性(导向)思维 幼儿说:“我还没有午睡,所以还不是下午。” (二)按指向性分——[美] Guilford,1967
第二节 记忆
一、记忆概述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 四、长时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老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 物的反映。
(2)新界定: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 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识记
信 息 输
编 码
入
基本环节
保持
再认(或回忆)
信 解息 码输
出
存 储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环境 事件
个体在每次的刺激觉察过程中会发生微小的 变化(由于注意、疲劳等因素)
个体没有觉察到刺激也进行反应(期望的作 用,如虚报)
(二)差别阈限:刚好被觉察到的两个刺激的 最小变化量。
在实验测定中,呈现一个基线刺激,然后
再呈现一个强度改变同类刺激,要求报告是否 发生变化。当两个刺激的强度差刚好达到50% 的觉察时,这一最小强度差称为差别阈限。
感觉 内部感觉:运动和平衡(本体感觉 ) 内脏感觉(机体感觉)
感觉、适宜刺激和基本感觉体验
种类
适宜刺激
感觉体验
视觉 380-760毫微米电磁波 色调、明度、饱和度等
听觉 20-20000赫兹的声波 音高、响度和音色等
皮肤觉 伤害性刺激,紧接皮肤的 痛、触、压、冷、热等
压力和位移,高或低于体
温的温度变化
嗅觉 化学气体
各种气味
第五章 学习: 基本认知过程[50页]
![第五章 学习: 基本认知过程[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67385e0628ea81c759f57895.png)
本章概要
目录
CONTENT
第一节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第二节 学 习 的 认 知 观 第三节 知 识 表 征 第四节 知 识 的 获 得
01
信息加工过程
第一节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第一节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加工是指人脑对信息的接收、转换、 存储和提取。
三、表象
三、表象
表 象 个 体 对 当 前 不 存 在 的 物 体 或事 件 的 外 观 、 结 构 或 其 他 物 理 特 性的 心 理 表 征。
图 式 有 关 某 一 主 题 的 有 组 织 的 知识 结 构 。 它 是 在 个 体 记 忆 中 有 关 一个 物 体 、 事 件 、 概 念 或 者 技 能 的 重复 发 生 的 经 验 模 式 , 是 用 来 组 织 相关 概 念 的 认 知 框 架 。
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使它 具 有 一 定的 意 义 。
( 3) 知 觉 整 体 性 指人倾向于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知觉。
( 4)知 觉 恒 常 性 指 当 知 觉 的条 件 在 一 定 范
围内发生改变时,人对同一 事 物 的 知 觉 仍然 保 持 相 对 不 变。
(二) 知觉特征与学习
三、注意与学习
五、产生式
04
知识的获得
04 知 识 的 获 得
一、知识的分类
陈 述 性 知 识 关 于 “是 什 么 ” 的 知识 , 是 对 事 实 、 定 义 、 规 则 和 原 理等 的 描 述 。程 序 性 知 识 关 于 “怎 么 做 ” 的 知识 , 如 怎 样 进 行 推 理 、 决 策 或 者 解决 某 类问题等。
四、图式
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
![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7e0d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c.png)
推理与决策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或结论的推 理方式。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根据一般规律或结论推导出具体事例的推 理方式。
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方案 评估和方案实施等步骤。
问题解决
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性 质、目标和限制条件。
策略选择
01
03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 的感知、思维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04
在某些情况下,感觉和知觉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例 如在阈下知觉中,人们可能无法意识到某些感觉信息, 但这些信息仍然会影响人们的知觉。
02
CHAPTER
记忆过程
记忆系统
感觉记忆
也称为瞬时记忆,是信息首次进 入意识时的短暂停留。例如,我 们看到的图像在视线离开后仍然 在脑海中短暂停留。
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
目录
CONTENTS
• 感知过程 • 记忆过程 • 思维过程 • 语言过程 • 意识过程
01
CHAPTER
感知过程
感觉
01 02 03 04
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基础,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 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每种感觉都有其特定的 感受器和大脑处理区域。
思维对语言的塑造
思维的结构和逻辑会影响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语言的运用和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思 维的结构和方式。
语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语言和认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的发展和运用能够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认知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语言的认知结构
心理学基础 认知过程122页PPT
![心理学基础 认知过程12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936539856a561253d36f80.png)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心理学基础 认知过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注意与学习
2. 短 时 记 忆 的 容 量
三、注意与学习
(二) 长时记忆与学习 1. 长 时 记 忆 的 种 类
三、注意与学习
(三) 注意的分类 注 意 包 括 无 意 注 意 (不 随 意注 意 、有 意 注 意
(随 意 注 意 ) 和 有 意 后 注 意。
四、记 忆 与 学 习
四、记忆与学习 (一) 工作记忆与学习 1. 工 作 记 忆 与 短 时 记 忆
工 作 记 忆 是 个 体 对 信 息 进 行 暂时 存 储 并 加 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另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即人根据情 境 和 先 前 知 识 经 验来 察 觉 事 物 的 特 征 并 将 它 们 组合起来,建构信息的意义。
二、感知觉与学习
(二) 知觉特征与学习
( 1)知 觉 选 择 性 指 人 有 选 择地 把 某 一 事 物 作 为
知觉对象。
( 2) 知 觉 理 解 性 人 根 据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来
三、注意与学习
(二) 长时记忆与学习 2. 遗 忘 (1)记忆衰退。
三、注意与学习
(二) 长时记忆与学习 2. 遗 忘 (2)干扰 (3)提取失败。
02
学习的认知观
当你听一节课、读一本书、解一道数学题 时 , 你 在 头 脑 中 经 历 了 接 收 、 加 工 、存 储 和 提 取信息等一系列的过程。那么,完成之后,你 的头脑中产生了什么变化呢?
一、认知结构与编码系统
认知结构 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 内 在 的 编 码 系 统 。 编 码 系 统是 一 组 相 互 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二、认知同化
二、认知同化
有 意 义 学 习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符 号所 代 表 的 新 知 识 能 够 与 学 习 者 认 知结 构 中 已 有 的 适 当 观 念 (如 表 象 、有 意 义 的 符 号 、 概 念 或 命 题 等 ) 建立 实 质 性 的 、 非 人 为 的 联 系 。下 位 学 习 又 称 为 类 属 学 习 , 是 指将 概 括 程 度 较 低 的 新 概 念 或 命 题 ,归 属 到 认 知 结 构 中 概 括 程 度 较 高 的 适 当 概 念 或 命 题 之 下 , 从 而 获 得 新概 念 或 命 题 的 意 义 。 上 位 学 习 新 概 念 或 命 题 具 有 较 高的 概 括 水 平 , 新 知 识 通 过 把 一 系 列已 有 的 观 念 包 含 于 其 下 而 获 得意 义 。
第五章 学习: 基本认知过程
本章概要
目录
CONTENT
第一节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第二节 学 习 的 认 知 观 第三节 知 识 表 征 第四节 知 识 的 获 得
01
信息加工过程
第一节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第一节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加工是指人脑对信息的接收、转换、 存储和提取。
二、认知同化
03
知识表征
(二)自我认识和个人成长的经历
当 你 听 到 “鸟 ” 的 时 候 , 在 你 的 头 脑 中 出 现 的是什么意象?是长有羽毛的动物,
还是一只鸟的形象,或者飞行、下蛋, 或者麻雀、乌鸦、鹦鹉,或者… … ?
一、概念
一、概念
特 征 表 理 论 认 为 概 念 是 由 定义 特 征 和 概 念 规 则 两 个 因 素 构 成 的 , 定 义 特 征 是 指 概 念 所 包 含 实 例 共 有 的 特 征 , 概 念 规则 指 用 来 整 合 定 义 特 征 的 规 则 , 原 型 理 论 认 为 概 念 是 由 原 型 和 与原 型 有 相似性的成员构成的。
感 觉 登 记 器 刺 激 作 用 于 感 觉 器 官所 产 生 的短暂的记忆。
第一节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二、感知觉与学习
(一) 感知过程与学习
感 觉 是 人 脑 对 直 接 作 用 于 感 觉 器 官 的客 观 事 物 个 别 属 性 的 反 映 。 例 如 , 光 线 引 起 视 觉 , 声 波引 起 听 觉 , 气 味 引 起 嗅 觉 , 等 等 。 知 觉 是人 脑 对 直 接 作 用 于 感 觉 器 官 的 事 物 的 各 种 不 同 属 性 、 不同 部 分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的 整 体 反 映 , 是 在 感 觉 的 基 础 上 对事 物 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活动过程,是觉察 刺激 并 赋 予 刺 激 意 义 的 过 程 。
(一) 注意的概念 注意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
定事 物 时 的 状 态 。 注 意 本 身 并 不 是 一 种 独 立 的 心 理 过 程 , 而 是感 知 、 记 忆 、 思 维 和 想 象 等心理活动所共有的积极状态。
(二) 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
瞬间内人能清楚把握人在知觉事物时经历了双向加工的过程。 一 方 面 是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 即 人 把 事 物分 解 成 元 素 或 特 征 (如 圆 的 、 橙 黄 色 等 ), 获 得 事 物 的 具 体 特 征 , 然 后 将 它 们 组 合 为 可 识别 的 模 式 (橙 子 )。
三、注意与学习
注 意 的 稳 定 性 是 指 注 意 保持 在 某 种 事 物或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注意的转移 是指人有目的地、主动地 把 注 意 从 一 个 对 象 或 活 动转 移 到 另 一 个 对 象或活动上。
三、注意与学习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 一 时 间 内 对 两 种 以 上 的 刺 激进 行 注 意 或 将 注 意 分 配 到 不同 的 活动中的现象。
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使它 具 有 一 定的 意 义 。
( 3) 知 觉 整 体 性 指人倾向于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知觉。
( 4)知 觉 恒 常 性 指 当 知 觉 的条 件 在 一 定 范
围内发生改变时,人对同一 事 物 的 知 觉 仍然 保 持 相 对 不 变。
(二) 知觉特征与学习
三、注意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