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混凝土】第12篇:混凝土的干燥速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混凝土】第12篇:混凝土的干燥速度
混凝土中的硅酸盐水泥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下才能进行水化反应并获得强度,如果混凝土变干,其强度增长也相应停止。
了解干燥速度,有利于弄清楚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在养护阶段,混凝土必须持续处于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硅酸盐水泥才能不断水化,达到设计强度。新浇筑的混凝土含水量很充分,能保证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但是,干燥过程是由外向内持续发展的,深度不同,相对湿度也不同,只要相对湿度在80%以上,水化反应就能持续进行,强度可以不断增长。
如果混凝土没有及时进行湿养护,表面失水过快,表层的水化反应就可能中断,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形成薄弱的表层,出现起砂等病害。
同时,随着混凝土持续干燥,其体积也不断收缩,即所谓的干燥收缩。干燥收缩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一个主要原因。裂缝的宽度与干燥速度、干燥程度、出现裂缝的龄期等都有直接关系。混凝土的含水量与混凝土的组分、拌合水用量、干燥条件、以及构件的大小有关。混凝土构件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干燥速度。表面积较大的结构,如混凝土地面,其干燥速度要远远大于表面积较小的结构,如墩柱等。
硬化混凝土的弹性、徐变、绝热值、耐火能力、抗摩擦能力、电通量、抗冻能力、抗剥落能力和抗碱骨料反应能力都和混凝土的潮湿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