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波普尔二者知识观的差异性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 第4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0 No.4 2011年4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Apr. 2011

30 文章编号:1008-8717(2011)04-0030-03

柏拉图与波普尔二者知识观的差异性比较

段 庆 刚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柏拉图和波普尔都认为存在一个超验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人类知识的对象,柏拉图将其称为理念的世界,波普尔称其为“世界3”。理念世界和“世界3”的思想虽有共同之处,但两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差别,二者之间的差别造成了柏拉图和波普尔知识观的差异性。

关键词:理念世界;世界3

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

当西方哲学摆脱了宗教神话的束缚,以理性的目光注视自然之时,他们除了对自然感到敬畏和赞叹外,也产生了困惑和惊异。人类生活的周围世界千变万化,那么在这流动不居的现象背后,是否有恒定不变的东西存在呢?古希腊的先哲们通过其思辨的理性智慧,把对恒定不变东西的把握深化成了哲学史上的认识论问题。柏拉图把人类世界二重化,世界由此被划分为可知的理念世界和可感的事物世界。其中理念的世界是认识的对象,是知识存在的寓体。波普尔则把世界分为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人类精神活动产物的世界——“世界3”。波普尔特别关注的是“世界3”问题。波普尔在其著作《客观知识》中提到:“无可否认,我讲的‘第三世界’(即客观知识世界)与柏拉图的形式论即理念论有很多共同之处。”

[1](P114)

但是波普尔也承认他

的“世界3”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有着实质的区别,“我的理论在某些决定性的方面与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理论根本不同”。[2](P115)本文基于柏拉图理念世界和波普尔“世界3”的差异性来探讨二者对于知识观的不同意见。

一、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波普尔“世界3”的内涵不同

柏拉图受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说、埃利亚学派的存在理论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理论的影响,建立了理念论哲学体系。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万物的本体、共相、模型,是事物追求的目的,而处于实在和非实在之间的可感事物则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是由于分有或摹仿同名理念而派生的。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通过对知识论的探讨而确立的。那么,何谓知识呢?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的,是真实的,也即不容许有任何矛盾和错误,是永恒

不变的。由此,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接触到的“可见世界”并不完全真实,不是我们知识的对象;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因为理念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是真实存在的。只有认识到理念,才能说是获得了真正的知识。比如,只认识到美的东西而不认识美本身的人,就只能说具有关于美的“意见”,而不能说具有美的知识;只有认识到永恒不变的美本身的人,才能说具有关于美的“知识”。柏拉图所谓的理念实际上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谓知识也就是对一般概念的认识。”[3](P145)由此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人心的,理念世界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永恒的真理在人类存在以前就必须是真的。

波普尔的客观主义知识论是建立在批判传统的常识知识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自笛卡尔、洛克、巴克莱、休谟以来,“关于人类知识的理论基本上是主观主义的:知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可靠的人类信仰,科学知识则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可靠的人类知识”,[4]即把知识等同于对知识的信念。波普尔认为,这种主观主义知识论错误之处就在于它以为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由此他提出了客观主义知识论。波普尔提出,对人而言,存在着三个世界。物理的世界,精神的世界,人类精神活动产物的世界,也即思想内容、客观知识的世界。“我们可以称物理世界为‘世界1’,称我们的意识经验世界为‘世界2’,称书、图书馆、计算机存储器以及诸如此类事物的逻辑内容为‘世界3’。”[5](P78)“世界3”的客观内容是“在合理的良好翻译中保持不变的东西,它可处于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之中,包括逻辑等价性、可演绎性、可相容性、不相容性等关系。它还可以成为一个可能的批判对象,引起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去行动。”[6](P87)“世界3”是

收稿日期:2010-10-26

作者简介:段庆刚(1980—),男,河北邢台人,山东师范大学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哲学。

由说出、写出或印出的各种陈述所组成。如科学知识是由问题及其情况、假说、论据等组成,这其中有些是人们到目前未知还没有发现的,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但这不能因此就说它们不存在。波普尔把人生产知识比做蜜蜂酿蜜,认为知识象蜂蜜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他提出了两个思想试验来论证“世界3”的存在。试验一是假设人类所有的机器和工具,连同所有的主观知识都被毁坏了。然而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图书馆还存在。在遭受到重大损失之后,世界会再次运转。实验二是如果这次连图书馆也被毁坏了,这样一来,以至于我们从书籍中学习的能力也没有用了。由此确定了“世界3”的客观存在。

由上可知,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神圣的、不变的,而波普尔的“世界3”是人造的、可变的。柏拉图的绝对理念提供一种终极解释,而波普尔的客观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柏拉图以他的绝对理念世界来统一整个世界,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一元论的;而波普尔则主张多元论哲学,认为“世界至少包括三个在本体论上泾渭分明的次世界。”[7](P164)

二、人类知识增长的方式不同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波普尔的“世界3”在理论上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导致二者在人类知识获得的途径问题上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柏拉图提出了“灵魂回忆说”,而波普尔则认为知识的增长存在自主性。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变动不居,并不完全是真实的,感性知觉并不是真正的知识,这些认识仅是“意见”,只有理念的世界才能提供真正的知识。那么人类何以能达到理念的世界,获得真实的知识呢?柏拉图吸收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死”,“灵魂转世说”,提出了自己的“灵魂回忆说”。他认为,人的灵魂和理念一样是先于肉体而存在的,是不朽的。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已经先居于理念世界之中,对于知识早已有了认识。知识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真实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中,只不过灵魂投到人体后,由于受到肉体的玷污,暂时遗忘了这些知识。柏拉图认为,通过学习,也即通过灵魂的回忆,知识显露在人的面前。在《美诺篇》中,他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循循诱导一个不懂任何几何学知识的小奴隶最后获得了正确的解释。由此证明人的灵魂中先天具有知识,在人出生之前就被心灵所认识了,在降世为人时暂时遗忘了,通过不断地回忆,人类就能获得这些先天知识。柏拉图的“回忆说”可以说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8](P152)后来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

波普尔认为,“世界3”是人造的,但它一经出现,就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自主性思想是他“世界3”理论的核心思想。“自主性观念是我的第三世界理论的核心:尽管第三世界是人类的产物,人类的创造物,但是它也像其他动物的产物一样,反过来又创造它自己的自主性领域。”[9](P126)正因为“世界3”存在自主性,一个全新的、可能性或潜在性的宇宙才能不断地出现。“它是人的创造物,却有着自己一经形成便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论据,它们之间有逻辑关系,把这些逻辑关系揭示出来即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10](P91)“世界3”所包含的问题和论据,有许多是人们尚未揭示,或许永远也不会发现的。一本书中所包含的客观知识,可能连作者本人也未必全知道,它是自主地进化的,是没有认识者的知识,是没有认识主体的知识。波普尔认为客观知识的自主进行是通过猜想进而试错来实现的。“世界3”自主地创造出新的预想不到的问题,人们接着提出试探性的解决问题方法,最后利用批判性讨论来排除错误,如此往复,人类知识得到了增长。波普的知识增长模式图P1→TT →EE→P2……向我们显示了这一点。波普尔认为,理论的进步性是通过对理论进行批判性讨论和试错实现的。一个试探性理论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作用,则可认为这个理论是进步的。由此,通过批判和试探性理论对旧问题的解决到新问题的发现,“世界3”得到了不断的进化。

综上所述,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理念世界,是知识的对象,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回忆,才能获得曾经寓于在人的灵魂中的知识。他认为通过感觉经验得到的认识,是不真实的,不是真正的知识。感觉经验只是人通过理性达到理念世界的一个诱因,通过感觉的不断刺激,人的理性不断进行回忆,进而获得真正的知识。波普尔则认为,客观知识在本质上是猜测性的,知识的进化是通过猜想进而试错来实现的。人们通过批判和试着提出试探性理论,解决旧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增长。柏拉图的知识增长是一个累积过程,而波普尔的客观知识增长是批判进行的。

三、理念世界、“世界3”与其他世界的关系不同 柏拉图将世界二重化为可知的理念世界和可感的事物世界,由此在二者之间设置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有无关系?关系如何呢?对此问题的回答,柏拉图先是吸收了前人的“摹仿学”,后又提出了他的“分有说”。柏拉图认为,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摹本,原型,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创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来制造桌子。其他的事物亦同样。”[11](P323)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分有了同名的理念“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没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美自身,每类事物都是如此”。[12](P265)至于个别事物怎样分有同名理念,柏拉图则含糊其辞。“无物使一个事物变成美,除非以某种方式分有美或共享那个美,无论它是否获得。用什么方式分有我现在还不能作出明确的阐述,但我要坚持认为:由于美,美的事物才美丽。”[13](P265)柏拉图所认为的理念,首先是指事物的共相,是事物的本质。其次,理念是个别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由于分有或摹仿理念才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了事物的存在。最后,理念也是事物追求的目的。个别事物分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