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
气象局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解读
气象局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气象局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解读前不久,中国气象局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是到2020年全国气象观测业务实现现代化的指南和总纲。
日前,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副司长李昌兴为读者详细解读规划的有关制定背景和发展目标。
针对规划制定的背景,李昌兴表示,一方面随着观测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观测业务稳定运行压力大、观测资料应用跟不上的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随着观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工观测逐步被自动观测取代,观测系统转型发展任务艰巨,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观测内容、时空分辨率和观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的观测自动化水平、综合观测能力、技术装备保障水平、观测资料产品质量与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李昌兴说,为落实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不断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需求,规划在《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基础上,提出了2014年至2020年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明确了主要观测系统的技术体制和布局原则。
提到《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实施情况,李昌兴说,2009年12月,中国气象局批准实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四年多来,中央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近36亿元,在气象卫星工程、新一代天气雷达工程、监测预警工程、山洪气象保障工程、粮食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各系统基本按照部署的时间进度开展业务布局、建设和投入业务运行,到2012年底完成了85%以上的阶段性建设任务。
“可以说,《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实施以来,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了现代气象业务发展。
2018年气象竞赛业务发展政策规划及规章制度重点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1.综合气象观测经过几十年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促进了气象预报预测和气象科学研究重大进步,为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生态气象的发展及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2.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①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大幅提高。
建成区域气象观测站5548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94%,比“十一五”提高约9%。
18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监测覆盖率比“十一五”提高约30%。
风云二号F星、G 星和风云三号C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上下午星组网观测能力,形成了静止气象卫星“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
②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稳定运行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综合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自动站和雷达业务可用性分别在99.8%、98%以上,探空系统连年均无重大故障。
③综合气象观测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全面建设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业务,观测数据的业务可用性平均达到99%以上。
实现分钟级降水产品应用④气象观测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
实施国家级项目52项,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⑤气象观测社会管理依法推进。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以及10项国家标准、36项气象行业标准颁布实施。
出台了150多个规范性文件。
气象观测管理逐步向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过渡。
3. 智慧气象是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智慧气象需要气象观测更加智能、标准化、信息化。
构建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是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要面向业务和服务需求,抢抓智慧业态发展先机,优化布局,创新业务流程,构建地空天一体化、内外资源统筹协作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各类观测资料高度融合,实现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智能化和综合化。
4.基本原则面向未来,面向全球。
关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能力提升的思考
关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能力提升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11-01T07:04:17.84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7月13期作者:黄爱荣蒋春燕[导读] 实现全面自动化后,阿克苏气象观测业务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而当前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制度滞后、观测仪器设备故障问题、黄爱荣蒋春燕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气象局,新疆阿克苏 843000摘要:实现全面自动化后,阿克苏气象观测业务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而当前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制度滞后、观测仪器设备故障问题、观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外界因素干扰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应认清形势,不断完善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制度,提高观测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及仪器装备日常维护,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能力,确保观测业务正常运行。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影响因素;装备维护引言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气象服务的切实保障。
而综合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着重要依据。
阿克苏市位于新疆西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北边缘、塔里木河的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9.9~11.5℃,年无霜期183~228d,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油、畜牧、瓜果生产基地。
本文分析了阿克苏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建设现状,探讨影响观测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增强观测业务能力的对策,旨在为阿克苏的发展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指导。
1 阿克苏气象部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建设现状2020年4月1日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全面自动化建设,到此时阿克苏地区已建成10个国家级气象站、12个应用气象站、13个土壤水分站,完成194个区域气象站,其中包括69个天气站,3个交通站,122个区域站。
所有观测站点的通信方式以移动通信为主,个别为北斗DCP通信,共计229个气象观测站点覆盖了阿克苏地区的各乡镇,不间断的对阿克苏地区开展气象数据观测,并对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预警。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复盘总结 -回复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复盘总结-回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复盘总结】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它通过对大气环境的观测、分析和预测,为社会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我部门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数据质量、设备保障和预报准确性三个方面对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进行复盘总结。
一、数据质量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核心是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而数据的准确性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 观测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观测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由于设备维护保养不够及时,导致一些传感器出现故障或者误差,使得观测数据不够准确。
解决方案: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故障排查,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问题。
2. 数据传输链路不稳定:在观测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传输链路稳定性的影响。
在现有的观测系统中,我们发现有时数据传输链路不够稳定,导致观测数据无法及时传输或者传输过程中丢失。
解决方案:加强对数据传输链路的监控,及时发现和排查链路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同时,可以考虑引进备用链路,以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3. 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障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实际观测中,我们发现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观测环节操作不规范,导致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不高。
解决方案:加强对观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加强对观测操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设备保障设备保障是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的关键环节,对设备的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过去的观测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设备更新周期较长:由于经费和技术等原因,部分观测设备的更新周期较长,导致设备逐渐老化,性能不佳,从而影响到观测数据的质量。
2016-2020年XX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XX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目录前言 (1)一、发展形势 (2)(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2)1. 气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2)2.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3)3. 气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4)4.气象预报预测能力不断增强 (5)5.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显著加强 (5)6.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7.基层工作和气象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6)(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7)1. 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7)2. 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新的压力 (8)3. xx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新的要求 (8)4. 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 (8)(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9)二、总体要求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10)1.坚持服务引领、加快发展 (10)—2—2. 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10)3.坚持重点突出、协调发展 (10)4. 坚持共建共享、集约发展 (11)(三)发展目标 (11)三、主要任务 (13)(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平安xx建设 (13)1. 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14)2. 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 (14)3. 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15)(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15)1.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15)2. 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16)3. 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发展 (16)(三)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6)1.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16)2.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7)3. 优化国防安全与军事气象保障 (18)(四)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18)1. 加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系统建设 (18)2. 加强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 (20)3. 加强信息与装备保障系统建设 (22)(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24)—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4)2. 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26)(六)加强气象台站建设,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26)1. 夯实气象台站基础 (26)2. 推进基层台站综合改革 (26)3. 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27)4. 加强气象社会管理 (27)四、重点工程项目 (28)(一)海西气象监测预警体系 (28)1. 完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工程 (28)2.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29)3. 海洋气象保障工程 (31)4. 应对气候变化气象基础工程 (33)(二)xx省气象防灾中心项目 (35)(三)气象台站能力建设 (35)(四)xx省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网建设 (36)(五)xx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37)五、保障措施 (37)(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任务 (37)(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项目监管 (38)(三)扩大开放合作,突出闽台交流 (39)(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 (39)—4—(五)健全法制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39)(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气象文化发展 (40)附表 (42)—5—前言“十三五”是xx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xx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也是气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试卷(答案卷)
精品文档第七届XX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含答案)(满分19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竞赛工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一、填空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1.《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中规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 1 )、分级管理的原则。
(分类保护)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理念和发展方向,改革调整现有的观测业务流程,建立从原始观测信息获取到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制作的全程观测业务,实现观测手段向综合集成转变,实现观测业务从以原始观测信息获取为主向观测数据质量把关、( 2 )和( 3 )转变。
(观测系统运行保障)(观测产品加工制作)出自《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三)”3.根据《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对拟迁观测站观测资料序列分析主要从资料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 4 )进行分析。
(均一性)出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38页4.大气探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初始阶段是一系列定量测量地面气象要素仪器的出现,其标志性仪器为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的( 5 )。
(水银气压表)出自《现代气象观测》,第一章5.雨是指由云中落下的水滴构成的降水,其直径一般在( 6 )mm之间。
(0.5~6.0)出自《大气探测学》,P75,第四章6.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现代总线技术和(7 )系统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它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硬件包括采集器、(8 )、传感器、外围设备四部分。
(嵌入式)(外部总线)出自《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P27.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是通过对质量变化的快速响应测量降水量,其称重测量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9 ),另一种是振弦技术。
(基于电阻应变技术)出自《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P78.《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 10 ),编制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气象局综合业务竞赛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气象局综合业务竞赛基础理论试卷(答案)(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选题(共50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1.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是 ( )A.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对比B.观测者的视力C.大气2.太阳辐射是()辐射。
A:全辐射B:短波辐射C:长波辐射D:半波辐射3.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重放球应在正点放球后()进行,A:75分钟内B:76分钟内C:77分钟内D:80分钟内4.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以及地面状况主要用于对天气事件的()A.一般B.详细C.定性D.定量5.某日17-00时正点时次的现在天气为霾,则日数据文件文()A. 记录在日界前B.记录在日界后C.日界前后均记录D.日界前后均不记录6.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
B.雪压C.冻土D.电线积冰7. 某气象站,四周积雪已达到记录积雪标准,但因某种原因( )。
A.不测量雪深(雪压),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B.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C.以上均可8.当冻结层的下限深度超出最大刻度范围时,在ISOS业务)A.500B.最大刻度值C.500 最大刻度值D.500-最大刻度值9. 日落后换日照纸,20时至23时45分上传日照数据文件,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前更正上传A.7时B.8时C.9时D.10时10. 新型自动气象站微机终端大风采集数据文件,达到大风标准的数据只保留最近()条的大风记录。
A:40B:60C:80D:10011.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
A.7时B.8时D.10时12. 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报()批准。
A.国务院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省气象主管机构13.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气象台站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失去治理和恢复可能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按照职责权限和先建站后迁移的原则,决定迁移气象台站。
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十一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要点
附件2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十一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第十一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2016年5月目录一、竞赛组织机构 (1)(一)竞赛组织委员会 (1)(二)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 (2)(三)竞赛试题组 (2)(四)竞赛裁判组 (3)(五)竞赛监审组 (3)(六)竞赛后勤组 (4)(七)竞赛宣传组 (4)二、竞赛安排 (5)(一)竞赛地点 (5)(二)竞赛日程安排 (5)(三)代表队及参赛选手 (5)(四)参赛须知 (5)三、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 (6)(一)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 (6)(二)天气预报与服务 (11)(三)技术保障 (11)(四)观测数据综合处理 (14)四、竞赛工作人员职责及工作纪律 (14)(一)赛场纪律 (14)(二)裁判长职责 (15)(三)裁判工作纪律 (15)(四)监考人员职责 (16)(五)评卷人员职责 (16)(六)计分人员职责 (16)(七)监审职责 (17)五、竞赛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17)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技能竞赛为导向,促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水平的提高,推动县级气象机构气象事业发展。
特制定第十一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如下。
一、竞赛组织机构(一)竞赛组织委员会1.人员组成主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副主任: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盛明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袁芳委员:综合观测司司长王劲松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人事司司长胡鹏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宋云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敬枫蓉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竞赛处处长贾伟一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林业气象工作部部长刘季英2.工作职责负责竞赛重大事项决策、竞赛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审定。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1.人员组成主任:综合观测司副司长李昌兴成员:综合观测司地面处裴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人工影响天气处孙锐预报与网络司预报处黄卓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业务处雷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汤志亚四川省气象局办公室汪辉综合观测司地面处张帆2.工作职责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综合观测司),负责协调、落实、检查与竞赛相关各项目的执行情况;负责竞赛组委会的日常工作。
探析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要点及其质量提高措施
探析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要点及其质量提高措施发布时间:2021-03-16T11:38:22.78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作者:张睿李元龙[导读] 气象观测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了解气候变化,并增强他们对大气现象的理解。
使用气象观测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可以为科学研究,气候预测和评估,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服务提供基本支持,对气象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
相关内容比较复杂,属于气象业务的系统性工作。
1.河南开封市气象局张睿 475000;2.河南杞县气象局李元龙 475200摘要:气象观测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了解气候变化,并增强他们对大气现象的理解。
使用气象观测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可以为科学研究,气候预测和评估,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服务提供基本支持,对气象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
相关内容比较复杂,属于气象业务的系统性工作。
气象观测的整体水平直接决定了气象观测的稳定性。
该体系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并提高天气预报服务的整体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得到广泛使用,并且逐步建立了自动气象站等现代气象观测体系,大多数地区通过空基,地基和天基的全面覆盖,逐步提高了气象观测的体整水平。
为了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相关技术人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熟练把握观测技术要点,加强管理和控制,并通过一套完整的系统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为防灾减灾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要点;质量控制;提高措施引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重要部分,其在气候预报预测、农业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气象业务中发挥着特别重要作用。
开封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河南省东部,位于黄河下游南岸之滨。
开封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般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及质量提高措施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及质量提高措施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大气环境进行观测和监测,并利用观测数据进行气象预报、气候分析等业务。
而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气象观测质量提高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质量提高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意义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科学的基础,也是气象服务的重要保障。
通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可以实时监测大气环境的变化,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灾害防范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通过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探空气球、地面气象站等多种手段,对大气环境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观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数据,为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2. 支撑气象科学研究: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产生的大量气象数据,为气象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支撑了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等重大气象科学研究的开展。
3. 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可以为社会公众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保障公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意义不言而喻,只有依靠可靠的气象观测数据,才能有保障地开展气象预报、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
当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观测设备老化:部分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导致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 观测点覆盖不足:部分地区的气象观测点覆盖不足,导致在一些重要地点无法获取准确的气象数据。
3. 观测数据缺失:由于设备故障、人为疏忽等原因,观测数据存在缺失和不准确的情况。
4. 观测数据传输不畅:观测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气象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和利用。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提高。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观测自动化水平: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专业气象观测 实现自动化,观测准确度全面达到WMO业务要求。
综合观测能力:气象卫星具备雷达主动观测和温室气体 观测能力,区域加密观测和全球资料获取时效进一步提 高。
技术装备保障水平:主要技术装备实现技术升级,功能 性能达到或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整体可靠性满足业 务运行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装备保障业务,显著提高 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观测数据产品质量:基本建立观测信息获取、观测数据 质量控制和观测产品加工制作业务流程,观测数据可用 率和观测产品正确率基本满足预报服务需要。
2.2016-2020年
到2020年,建成地基、空基和天基观测综合集成,布 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综合气象观 测系统,全面实现观测业务现代化,观测要素、布局和 时空分辨率适应预报服务需求。观测自动化、气象卫星、 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领域的综合观测能力和主要技 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 综合统筹。 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 开放合作。
一、总体思路
(三)发展目标
1.2014-2015年
到2015年,形成地基、空基和天基观测有机结合,优势 互补,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质量可靠 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观测要素、 时空分辨率和准确度基本满足数值预报服务需求。
观测自动化水平:云量、云高、能见度和主要天气现象 观测实现自动化,观测准确度达到世界气象组织 (WMO)业务要求。高空观测具备自动化条件,专业 气象观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综合观测能力:气象卫星综合观测能力得到增强,区域 加密观测和全球资料获取时效得到提高。
一、总体思路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4.10.24•【文号】气发〔2014〕95号•【施行日期】2014.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2014〕95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中国气象局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为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协调、安全发展,中国气象局组织制订了《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现予印发,请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气象局2014年10月24日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党和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的一项民生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的一项公益事业,是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
现阶段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较成熟的主要包括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人工消雾(霾)、消减雨、防霜等技术应用尚未形成常规的业务,有待不断加强试验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形成相应业务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全面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协调、安全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文件要求,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4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与科技水平,制定本指导意见。
2014年综合气象业务竞赛试题
锡林郭勒盟首届综合气象业务竞赛试题—————————————————————————————————————————————————————————————————————————————————————————————————————————————————————————————————————————————————————————————————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试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100个空,合计50分)1.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的原则。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的气象灾害,是指(台风)、()、()、(低温)、()、()、()、()、()、()、()等所造成的灾害。
3.预警信号由()、()、()和()组成,气象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从重到轻的颜色分别用()、()、()、()四种颜色标示。
4.《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到,2010年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每个乡有一名(),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乡建有(),至少75%的村(屯)要设有()。
每个地(市)至少要有一个县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工作。
5、《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中气象风险等级按()级划分,即()级(有一定风险)、()级()、()级()、()级()。
6.《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的基本原则:(需求牵引,服务引领)(,)(,)(,)。
7.统一仪器的规格指标,安装方法和操作步骤,可使系统性误差的数值比较稳定,使观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
8. 干旱预警信号分()级,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以上的农作物受旱,应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中,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以上。
第十三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有关事项
附件:第十三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有关事项一、竞赛安排(一)竞赛地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二)竞赛日程安排竞赛日期:2018年11月中下旬,赛程3天。
表1 竞赛日程安排(三)代表队及参赛选手1.参赛资格本次竞赛面向各省(区、市)气象局以及气象行业其他部门所有从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观测、预报或服务)的人员。
参赛选手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技能水平。
(2)累计工作时间3年及以上。
(3)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已参加过三届全国竞赛或已在全国竞赛中取得个人全能前三名的人员不再参加本届竞赛。
2.参赛名额各省(区、市)气象局均组队参加竞赛,行业内相关单位可组队参加竞赛。
各代表队领队1名、教练1名、参赛选手3名。
3.参赛选手确定(1)各省(区、市)气象局参赛选手通过单位推荐和竞赛组委会抽取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各省(区、市)气象局推荐两名参赛选手;竞赛组委会在各省(区、市)气象局所有符合参赛资格的人员中再随机抽取两名,其中一人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指定为参赛选手,另一人作为替补。
(2)气象行业其他部门自行推荐3名选手。
(四)参赛须知1.报到注意事项各参赛代表队应按时报到。
报到时,领队、教练、参赛队员应出示本人身份证,确认后发给工作证、参赛资格证。
2.机考注意事项本次竞赛所有科目均采用机考,由竞赛组织单位提供竞赛环境,包括电脑、键盘、鼠标和竞赛系统。
二、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本次竞赛包含四个科目:综合业务理论、监测预警服务、装备技术保障、观测数据处理,总分400分。
表2 竞赛科目及分值(一)综合业务理论1.竞赛内容考查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知识;天气学基本概念及天气分析与预报的基本思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卫星气象应用基本知识、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预警的规定和标准;综合气象观测基础知识、观测自动化相关知识及业务技术规定、数据质量控制与气象资料应用,探测环境保护有关要求,业务发展政策及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2014年上海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试卷a4讲解
2014年上海市气象部门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 综合气象业务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90分)一、填空题(共30题,每空1分,满分30分。
) 1. 下图为某高度层填图资料,共有4个气象要素,请指出风向风速和温度以外其他2个高空观测的要素(包括名称、数值、单位)。
2. 当产生回波的目标物位于雷达最大不模糊距离之外时,将产生距离折叠,最大不模糊距离与 成反比。
3.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 、和 构成。
4. 积雨云在可见光图像上是 色调。
5. 短历时强降水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 毫米的降水;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 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
6.《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规定,发射控制器安全贮存湿度要求小于。
7.固定式作业系统发射火箭弹时操作人员和控制器应在米外的安全区。
8.气象灾害防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9.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时限规定,获知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内要完成首次报告(初报)。
10.干旱、、低温、霜冻等灾害对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1.预计未来6小时内某地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此时应发布预警信号。
1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气象服务”。
13.冬小麦、玉米、水稻生长全过程:播种、出苗、分蘖、停止生长、返青、拔节、、乳熟、成熟。
14.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和。
15.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文字产品包括:灾害种类、、风险等级、防御建议、发布时间、发布单位。
16.山洪地质灾害发布时间必须精确到。
17.更换不同技术特性的气象仪器,应进行对比观测,目的是要消除不同仪器之间的。
18.是指温度、压强、密度等参数随高度平均分布的最接近实际大气的大气模式。
65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三、
围绕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核心目标,加快完善无缝隙集约化业务体系,深入发展客观化精准化技术体系,全力打造智能化众创型业务发展平台,着力构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体系,不断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推进气象预报业务向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方向发展。
气候现象和气候灾害预测:建立ENSO、MJO、AO等全球主要气候现象的客观预测业务;针对干旱、暴雨洪涝、高温、霜冻、沙尘、低温连阴雨等主要灾害性气候事件,建立月、季、年尺度的定量化预测和概率预测业务,重点开展灾害发生时段、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预测。
5
环境气象
海洋气象
航空气象
水文气象
空间天气业务
6.建立全球气象预报业务
3.
以延伸期(11-30天)时段内强降水、强降温、高温、台风、沙尘暴等重要天气过程的转折期预测为重点,加快发展全国精细到县的延伸期重要天气过程预测业务,逐旬制作发布预测产品;发展灾害性天气过程延伸期集合预报和概率预测业务。
4.
台风预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路径、强度预报时效延长至7天,开展72小时内逐12小时的台风大风圈预报和48小时台风生成预报;发展台风强度突变预报业务;加快提升南海台风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建立全球台风监测预报业务,开展北印度洋风暴0-120小时路径和强度预报;加强台风频数、强度趋势和活跃集中期的月、季预测业务。
1.构建
临近预报(0-2小时):开展每6分钟滚动制作、时空分辨率分别为10分钟和1公里的突发灾害性天气落区格点预报。
短时预报(0-12小时):开展每小时滚动制作、时空分辨率分别为1小时和1公里的气象要素格点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落区格点预报,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
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精选》
1.《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涵盖了从原始观测信息获取到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通过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综合集成,全面获取()等相关领域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信息.( ABCD )A 、大气 B、陆地 C、海洋 D、空间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基本原则是(ABCDE)A 需求牵引 B综合统筹 C协调发展 D突出重点 E开放合作3.《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15年,形成地基、空基和天基观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质量可靠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观测要素(AB)基本满足数值预报服务需求。
A时空分辨率 B 准确度 C及时率4.《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15年基本建立观测信息获取、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观测产品加工制作业务流程,观测数据()和观测产品(ac)基本满足预报服务需要。
A可用率 B 及时率 C 正确率 D 准确率5.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20年,完成基准气候观测布局,实现气候区全覆盖,形成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综合观测能力,观测准确度达到(c)技术要求。
A WMOB WOMC GCOSD GOCS5.《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20年, 完成灾害易发区局地天气雷达布局,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重点区加密,基本消除气象灾害(c)。
A.预警盲区 B 警报盲区 C监测盲区6.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从功能结构上由观测信息获取业务、观测信息传输业务、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处理业务和技术保障业务组成。
(x)装备保障业务7.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观测信息获取业务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四级布局。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PPT文档52页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
气象局
日前,中国气象局印发《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国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目标、主要发展任务、专项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观测业务现代化,观测业务整体实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气象现代化和建设智慧气象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发展综合观测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思路是基本实现综合化、初步实现智能化、全面实现信息化、适度实现社会化。
我国将按照空间范围、观测时效、观测要素三个维度对国家综合气象观测网进行布局,通过地空天联合观测,实现对基本气象要素的分钟级全空间覆盖;获得满足预报服务需求的气象要素三维实况场及天气系统实时监测产品。
到2020年,在三维实况场产品方面,温度、水汽、风、水凝物等要素实况场的时间分辨率优于30分钟,垂直分辨率100米,水平分辨率陆地达公里级、海上达10公里级,准确率98%。
《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七项任务:构建新型观测业务体系,统筹布局气象观测站网,建立气象观测标准质量体系,发展智能气象观测能力,提高观测业务稳定运行能力,提升观测数据处理应用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明确指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由观测技术装备业务、观测数据获取业务、观测数据处理业务和观测运行保障业务四部分组成,并确定了每项业务的具体内容,以及业务布局和业务分工。
围绕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规划》提出,按照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空间观测三个层次,实现站网立体设计,逐步形成地空天基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布局。
通过优化陆面和海面观测布局,完善地面观测布局;通过优化大气廓线观测布局、完善天气雷达观测布局、推动飞机气象观测布局,强化高空观测布局;通过强化天基空间观测布局、完善地基空间观测布局,推进空间观测布局。
同时,气象部门将统筹各方观测资源,通过推动社会气象观测、推进部门共建共享、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等方式,鼓励引导全社会和周边国
家参与我国气象观测。
围绕提升观测处理应用水平,《规划》提出,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形成各种观测数据从采集到应用的全程质量控制业务,通过加强设备级质控能力等手段强化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提高观测数据定量应用率。
建立遥感应用体系,综合运用多源观测数据,加工制作描述大气实况及相关圈层真实状态的三维格点产品;形成气压、气温、湿度、风场、云和降水等要素的三维实况场;形成台风、暴雨等天气系统监测产品。
同时,将建立观测数据质量效益评价制度。
实现观测目标离不开高水平科学技术的支撑。
《规划》提出,将提升智能气象观测能力,通过完成地面观测设备自动化改造和提升雷达及探空自动化水平,推进观测设备自动化改造;通过发展智能气象观测装备和实施观测智能化发展行动计划,在观测设备智能化方面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发展天气实况自动判识能力和发展自适应性观测技术,推进观测模式智能化;通过推进地空天协同观测和发展灾害性天气工作模式,发展业务化协同观测能力。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