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
武则天与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隋唐进入黄金时期,从武则天执政走向鼎盛阶段,这一盛况显然是与武则天分不开的。
武则天从光宅元年(684)执政到长安四年让位唐中宗李显,20年中对佛教给予了大力支持让中国佛教出现了前所罕见的局面。
武则天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她出生于奉佛世家,母亲杨氏乃是信佛的居士,她崇尚佛教 ,从小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教贯穿于她一生的命运当中 ,成为她登基和巩固统治的舆论工具和精神支柱。
中国封建社会是依靠儒家思想维系的,则天称帝被认为是一件不忠不孝非仁非义大逆不道之事,依靠佛教大造舆论来建立武周政权是武则天发展佛教的主要原因。
三教之中儒教与其对立而佛教经典中却能为她找到理论根据。
690年10名高僧编撰《大云经》“有一天女当王国土得转法轮”,7月高僧法郎等人在《大云经疏》中提到武则天为弥勒降生应主宰天下,同年武则天下诏称帝改国号“周”,佛教为治国指导思想。
武则天要篡李改周,彻底消除李氏政权的影响就必须在政治上和思想领域上打击和否定道教的地位。
武则天从执政开始一反高祖、太宗的政策极力抬高佛教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天授二年,下令“释教宜在道之上,尼处道士之前”。
从此,佛教一跃变为武周时期的“国教”,很快占据了统治地位,此时佛教能很快繁盛起来,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武则天打破汉魏崇儒排佛和唐初崇道抑佛的局面,彻底解决了佛教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她发展佛教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武则天抬高佛教地位,对僧侣特加尊重和优待。
天授二年,亲自请禅宗大师神秀入京行道,神秀肩舆上殿,则天亲加跪礼,丰其供施。
武则天积极发展佛教事业,其中最突出的是大建寺院庙塔,武则天时期,天下诸州寺院林立,仅天授元年,令“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就建有寺院358座。
另外,大力提倡翻译佛经,武则天时译经兴盛,并涌现出大批著名译师。
史载唐代翻译大师有26人,生活在武则天时期的就有十五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武则天为什么大兴佛教?
武则天为什么大兴佛教?武则天(624年-705)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652年二度入宫,655年大唐出现“双悬日月照乾坤”,664年40岁时武则天临朝听政,与李治合称“二圣”,从此正式走上大唐最高层,67岁登基废唐,改国号为周,武周王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武则天的母亲是佛教虔诚徒,她从小就深受佛教影响,长大后也成为佛教徒,649年李世民去逝,按照惯例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近三年时间里,她每天度日如年,都在菩萨面前祈祷,希望菩萨让李治早日将自己接回宫中,当如愿所偿后,武则天对佛祖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40岁就已问鼎、早已沉陷权欲之中的武则天自然梦想登基称帝,但面临巨大的礼制压力和政治压力。
政治压力可以任用酷吏铲除异己,但礼制压力更大。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牝鸡司晨”,还从没有女人做皇帝,这就是不可破除的祖宗之法,只有依靠佛等外力或许能破除礼制的束缚。
武则天把东都洛阳改名“神都”,大兴土木建明堂,武则天在明堂祭祖,每次祭祖时都会穿上帝王服饰,给人她已掌控了唐朝的天下的印象,还让武承嗣伪造“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献给武则天,全国各地也纷纷上报各种“祥瑞”,群臣上书请求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在全国大肆营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氛围,为称帝奠定基础。
690年9月9日,武则天在“多次拒绝”百官群众请求她称帝的要求后,终于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
什么年代都有会来事的人,691年法明和尚编纂四卷《大云经》,号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为天下主人”,武则天立即就坡下驴立刻下令把《大云经》颁行天下。
武则天为当皇帝,杀伐太多,当年萧妃曾要变鬼也不放过她,她有时整夜无法放睡,迁都洛阳也有这一原因,她尊崇僧尼,可以让她的内心得到平静,得到解脱。
李唐王朝把道教定为国教,排在各种教派之首。
武则天为了打击李唐宗室,极力崇佛抑道,把佛教排在第一位,和尚们自然鸡犬升天,因此在外人看来就是武则天喜欢佛和和尚。
武则天与唐代佛教
武则天与唐代佛教
赵云旗
【期刊名称】《五台山研究》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隋唐进入黄金时期,从武则天执政走向鼎盛阶段。
这一盛况的出现显然是与武则天分不开的。
所以,研究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仅是揭示武周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可从中深入了解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一、武则天对佛教的发展武则天从光宅元年(684)执政到长安四年(704年)让位唐(?)宗李显,二十年中对佛教给予了大力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赵云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相关文献】
1.河北正定广惠寺唐代玉石佛座铭文考释——兼议唐代国忌行香和佛教官寺制度[J], 聂顺新
2.唐代佛教的化世与俗化:佛教庶民化与庶民化佛教 [J], 纯一
3.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基础--试论武则天与泾川佛教文化之关系 [J], 方喜涛
4.唐代诗学对唐代南岳佛教诗歌创作的影响 [J], 全华凌;岳可欣
5.唐代佛教建筑文化对唐代家具的影响 [J], 王晓利;赵子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生姓名:吕隆豫学号:200602020045系别:政法系专业:历史学指导老师:张守权职称:副教授摘要:唐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至武则天时期为之一变,由唐初的“道先佛后”而变成“佛先道后”。
由于武则天个人的宗教信仰及在位时期利用政治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并大力提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兴盛的局面。
武则天对佛教的信仰是比较虔诚的,作为政治家有必要运用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对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原因;宗教信仰Abstract:Tang Dynasty Empress Wu ruler's religious policy to the period of change, from the early Tang Dynasty's "Road after the first Buddha," which became "the Buddha after the first Road." Since the reign of Empress Wu during the individual's religious beliefs and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Buddhism, and strongly advocated, in this period, Buddhism flourished in the situation there. Empress Wu of the Buddhist faith is more pious, as a statesman has to exercise social influence of Buddhism to achieve political purposes, the flourishing of Buddhism in Tang Dynas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Key words::Empress Wu;Buddhism;causes;religious beliefs 前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强盛时期,在隋唐思想领域中,儒道佛三家合流是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佛教的社会影响有盛过另两家之倾向。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690年至705年在唐朝半统治。
她执掌朝政期间,社会发展繁荣,宗教与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佛教的兴盛佛教在武则天时代达到了巅峰。
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佛教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武则天本人信奉佛教,她积极地支持佛教的兴盛,并亲自下令修建许多佛教寺庙。
同时,国家亦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赞助修建寺庙、印制佛经以及支持佛教组织的运行。
这些举措使得佛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吸引了大批信徒加入佛教。
二、道教的发展在武则天时期,道教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虽然道教在唐朝早期曾遭受到排斥和压制,但在武则天上位后,她对道教持较为宽容的态度。
据记载,武则天本身具有信奉道教的习惯,她对道教的兴盛持着支持的态度。
她下令修建了许多道观和道场,并且鼓励人们信奉道教。
武则天时期的道教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道教传统。
三、其他宗教与信仰除了佛教和道教,武则天时期还存在其他宗教和信仰,其多元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在当时,众多民间信仰和土地信仰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地区,人们普遍信奉土地神、山神等信仰,他们相信这些神明可以保佑农作物的丰收和家庭的幸福。
此外,在西域和边疆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信奉独特的宗教或神灵信仰。
四、多元化原因武则天时期宗教与信仰的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政府支持:武则天壮大了皇权,并主动支持和发展各种宗教和信仰。
政府提供的资源和资金大大促进了各宗教的兴盛。
2. 文化交流:随着唐朝的繁荣,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频繁开展。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不断传入中国,进一步丰富了多元化的宗教面貌。
3. 民众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于宗教和信仰的需求各不相同,但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促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与影响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与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朝代里,佛教迅速获得了皇家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对中国社会、文化以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唐代的兴起,追溯到太宗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期间,提倡善政和和谐社会,看重佛教的教义和修身养性的价值。
他亲自迎请高僧鉴真来中国传教,并在洛阳建造了著名的白马寺。
随着皇家的支持,佛教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拥护。
佛教在唐代得到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别具风格的寺庙建筑和宏大的佛像雕塑,它还与许多其他方面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唐代佛教文化。
佛教艺术在绘画、雕塑和文学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绘画艺术中,佛教的题材和造型成为了主要的表现对象,壁画和手卷中常常描绘佛陀的生平和佛教教义。
佛教雕塑则体现了唐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富有创造力的表达能力。
同时,许多唐代文学作品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其中包括大型史诗《长恨歌》和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禅宗和佛教的修行思想。
佛教在唐代社会发挥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了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批判,为底层民众带来了信仰的支持和安慰。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
佛教的传播给了无数人另一种寻求心灵安宁和人生救赎的途径。
佛教强调慈悲和普度众生,呼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修行的道路。
这种教义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痛苦,成为底层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同时,佛教在唐代也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代政权倚重佛教,尤其是武则天在位时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佛教的坚定支持者。
佛教的兴盛加强了皇帝与僧侣之间的紧密联系,佛教往往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之一。
此外,佛教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寺庙的兴建和维护,僧侣的生活需要给产业和商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佛教寺庙不仅成为信仰和修行的场所,还是商业和社交活动的中心。
总的来说,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论武则天与佛教
论武则天与佛教<论武则天与佛教>唐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统治天下的女皇。
她不但是唐代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成就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唐代佛教事业的重要保护者和赞助者。
本文旨在分析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并通过五个具体例子,阐明其佛教敬重和支持的具体表现。
一、武则天的佛教信仰首先,需明确的是,武则天确实是一位佛教信徒,而她的佛教信仰亦影响了她的政治决策和人际交往。
她曾在岳墓山上宣读《楞严经》、在李家村三宝寺对《大般若波罗蜜经》展开演讲等等。
二、武则天的信教态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并未像其他佛教徒那样过于崇拜禅师和觉者,她曾直言“道术孤才,禅家专车,冷落他人;而佛法普及,人人可参”。
武则天在佛教中的地位是信教但不迷信的,更加注重的是佛教所涉及的社会改革和人类利益。
三、武则天加强佛教教育在社会改革方面,武则天对于佛教教育的重视不容忽视。
她曾经在唐太宗时期曾经设立的“戒律院”基础上,建立了“戒律寺”,即培养僧尼引导士人文明、道德建设的地方。
在其统治期间,她还供养佛寺、修建佛塔、建设佛学院等,大力发展佛教文化。
四、武则天保障佛教事业合法运作在政治方面,武则天不仅仅强化了佛教的文化地位,同时积极保障和推动佛教事业的合法运作。
她下令在洛阳设立了寺库官,负责管理官府捐助佛寺的物资,保障佛教僧侣得到优待和治安保障。
同年,她又下令颁布《两税法式》、《农民丁男集解》等一系列法令,压缩贵族权利,消弱地主私益,调节佃租关系,使数万农民得以解民困。
五、武则天推动佛学的繁荣在卓越女强人的统治下,佛教教义和文化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
她推动佛学的繁荣,使一些优秀的僧侣顿悟高度的创造力和智慧,如智度论治、唯识论、法华经等实现了新的发展和更新,同时对逐渐深入人心的禅宗作出了更为好的注解和推广。
总结:通过以上五个具体例子,我们能够发现武则天与佛教关系十分密切,在她的统治下,佛教得以繁荣发展,并给后人留下了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武则天和佛教的因缘
武则天和佛教的因缘女皇帝。
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时间是很长的,若从显庆五年(660)十月参预朝政算起,到神龙元年(705)正月退位,前后将近半个世纪。
若从文明元年(684)临朝称制算起,独自控制最高权力的时间长达21年。
即使从天授元年(690)改唐为周算起,当皇帝的时间也有15年。
在她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内政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是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她不以天下为私,就足以表现其无心篡唐。
和平渡过政权更迭阶段,传唐朝天下延续到以后290年。
既不用武力夺取别人天下,也不因缘时篡取唐朝江山。
一个掌权者,要主持朝纲,治理国家,处理军政大事,独揽神州大权,没有聪明、智慧、气魄、胆略和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女人,就更为困难。
这些与武则天长期坚持信佛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全面考察了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为何与佛教结缘,又如何重佛。
一、武则天如何重佛佛教自从东汉末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全面兴盛。
其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周武帝的灭佛,梁武帝的佞佛、以及唐初的抑佛,直到武则天时期,佛教才勃兴起来,其影响波及后世,从而形成了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她是如何提升佛教的地位呢?(1)交结僧人,厚礼相待跪拜神秀。
神秀,博学多闻,拜谒禅宗五世祖弘忍,求教佛法真谛,深为弘忍所器重,被称为“神秀上座”。
弘忍死后,神秀在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
武则天久闻神秀盛名,于久视元年(700)派遣使者迎至洛阳。
武则天用肩舆把神秀迎入太殿,“亲加跪礼”,见面后首先问道:“所说之法,谁家宗旨?”神秀回答说:“蕲州东山(即双峰山东山寺)法门。
”此后神秀往来于长安、洛阳两京,受到朝野信徒的崇奉。
当时神秀已90多岁,武则天对他十分敬重,神秀所在道场的一切需用,均由朝廷供给,十分丰厚。
武则天和佛教的因缘
武则天和佛教的因缘女皇帝。
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时间是很长的,若从显庆五年(660)十月参预朝政算起,到神龙元年(705)正月退位,前后将近半个世纪。
若从文明元年(684)临朝称制算起,独自控制最高权力的时间长达21年。
即使从天授元年(690)改唐为周算起,当皇帝的时间也有15年。
在她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内政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是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她不以天下为私,就足以表现其无心篡唐。
和平渡过政权更迭阶段,传唐朝天下延续到以后290年。
既不用武力夺取别人天下,也不因缘时篡取唐朝江山。
一个掌权者,要主持朝纲,治理国家,处理军政大事,独揽神州大权,没有聪明、智慧、气魄、胆略和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女人,就更为困难。
这些与武则天长期坚持信佛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全面考察了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为何与佛教结缘,又如何重佛。
一、武则天如何重佛佛教自从东汉末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全面兴盛。
其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周武帝的灭佛,梁武帝的佞佛、以及唐初的抑佛,直到武则天时期,佛教才勃兴起来,其影响波及后世,从而形成了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她是如何提升佛教的地位呢?(1)交结僧人,厚礼相待跪拜神秀。
神秀,博学多闻,拜谒禅宗五世祖弘忍,求教佛法真谛,深为弘忍所器重,被称为“神秀上座”。
弘忍死后,神秀在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
武则天久闻神秀盛名,于久视元年(700)派遣使者迎至洛阳。
武则天用肩舆把神秀迎入太殿,“亲加跪礼”,见面后首先问道:“所说之法,谁家宗旨?”神秀回答说:“蕲州东山(即双峰山东山寺)法门。
”此后神秀往来于长安、洛阳两京,受到朝野信徒的崇奉。
当时神秀已90多岁,武则天对他十分敬重,神秀所在道场的一切需用,均由朝廷供给,十分丰厚。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勃兴的原因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勃兴的原因
崔佳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佛教自从东汉末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在唐代达到全面兴盛,唐朝初期实行抑佛政策,在武后掌权时佛教才逐渐全面兴盛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武则天加封皇后的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一直到唐中宗复位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佛教达到了巅峰状态.基于历史角度针对该时期佛教勃兴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强调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思想渊源的复杂属性,而且还探究了当时政教关系、统治者个人思想状况等方面因素,从而阐述出这一时期佛教兴盛的根源所在.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崔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魏晋时期道家勃兴、异变之原因初探
2.试析武则天时期士族地位变化的原因——从宫廷斗争的视角
3."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勃兴的原因
4.试析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经济城市勃兴的原因及类型
5.浅析佛教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没有成为国教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盛行的原因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盛行的原因 ----提纲如下一、武则天在位之前佛教的发展状况
(一)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分期
(二)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
(三)论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增多的事实及唐初佛教地位低于儒教和道教
二、武则天的个人宗教信仰
(一)、家庭背景影响
(二)、个人生活行动中的表现
1、在位时期大量施舍财物修建寺庙
2、论据其母卒
3、创建新的禅宗,钻研佛法
三、武则天在位时期政治与佛教互动
(一)佛教为政权服务
1、论据修建佛像
(二)佛教对政权的促进
1、佛教影响统治者的思想
2、让僧人干预政治决策。
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
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兰州大学杜斗城杜赟清)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崇佛的四位皇帝——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都在其统治期间将抬高佛教地位、广建佛塔寺院、翻译佛经等佛事活动推向了高峰。
他们之所以如此崇佛,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他们获得皇位的方式都是不符合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
关键词: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明成祖;阿育王;转轮王;佛教信仰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很长时期内形成了中国儒、释、道三家并立互存的格局。
但对于这种外来的宗教思想,中国历代统治者们对其态度是不同的。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后周世宗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也有过诸如被称为“皇帝菩萨”的梁武帝,数次分送舍利、广建佛塔寺院的隋文帝,自称“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及编纂《神僧传》的明成祖朱棣等这样极力崇佛的皇帝。
然这几位对佛教表现出异乎寻常态度的皇帝,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虔诚的信仰,还是有某种目的?本文将试探讨之。
一、梁武帝梁武帝萧衍,于梁天监元年登皇帝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崩,在位四十八年。
萧衍本为齐武帝萧赜的族弟,史载其人才艺兼备、文武双全,在数次征战中都有功,遂在朝野中有了相当的权威。
公元499年,齐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出于巩固中央皇权和自身统治的需要,开始大肆残杀各方权势王侯,并派兵袭杀时为雍州刺史的萧衍。
萧衍此时便应齐和帝萧宝融之命,出兵声讨东昏侯萧宝卷。
在击败并斩杀萧宝卷后,于公元502年逼迫和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即皇帝位。
梁武帝在位期间,是南朝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
在即位之前,梁武帝信仰的并不是后来影响了他整个统治时期的佛教,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
天监三年(公元504年),也即是他做上皇帝的第三年,梁武帝即下《舍事道法诏》一诏,正式宣布他不再奉事道教,而改奉佛教。
《广弘明集》(卷四)中录有此诏书,摘录如下: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法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若不逢值大圣法王,谁能救接……弟子痴迷,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
武则天为何崇佛?揭秘武则天与佛教的前世今生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武则天为何崇佛?揭秘武则天与佛教的前世今生
缘
导语:提起武则天的大名,不论信不信佛教的人士,都知道这一位大名鼎鼎的女皇帝。
不过谈到武则天时,大家就会想到她是个淫秽不堪的坏女人,因为历
提起武则天的大名,不论信不信佛教的人士,都知道这一位大名鼎鼎的女皇帝。
不过谈到武则天时,大家就会想到她是个淫秽不堪的坏女人,因为历史记载和小说的描绘,对武则天皆是极尽侮辱之能事。
如果这时有人出来说武则天是好人的话,我想很快就会遭到口诛笔伐的围攻,难道她是一无可取?一点好的地方没有吗?也未见得。
童女捧沙献佛
相传佛陀在世时,有一天托钵行化,在路上遇见一位太妹型的女孩子,与一班小孩子在路中堆沙嬉戏,她远远看见释迦佛率领弟子们鱼贯而来,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了一棒土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世尊钵内一放,世尊居然接受她的沙土供养,大弟子舍利弗实在看不下去,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向世尊开玩笑。
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就问世尊道:“世尊,刚才那个女孩子,把沙土放进你钵内,你为什么让她胡闹?”世尊微笑的说:“你们不知道,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如不受她沙土供养,她将会破坏佛教的,这样让她种此善根因缘,她将来做皇帝时,会保护佛教弘扬佛法的。
”有此因缘,所以在武则天王朝,对佛教尽力推动与弘扬。
笔者不愿为她的人格辩护,可是她对佛教的贡献,也不能因此就缄默。
生活常识分享。
唐朝的佛教繁盛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起
唐朝的佛教繁盛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唐朝的佛教繁盛: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佛教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和推广,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信仰之一。
特别是大乘佛教在唐朝达到了巅峰,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朝的佛教繁盛以及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起。
一、唐朝佛教的背景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起初受到社会的冷漠和排斥。
然而,在唐朝武则天的统治下,佛教逐渐受到重视和支持。
武则天公开接受佛教,将佛教寺庙兴建在宫廷附近,并派遣僧人前往印度求取佛经。
这些举措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皇帝的支持与推广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对佛教的崇尚更甚于武则天。
他批准建造了金光明寺、法门寺等著名佛教寺庙,并聘请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学者和高僧前来讲经说法。
太宗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印度取经,以丰富中国佛教的教义和经典。
唐玄宗时期,佛教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玄宗崇尚佛教,不仅修建了法雨寺、大般若寺等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还亲自撰写佛经和题字。
在这种背景下,佛教逐渐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
三、大乘佛教的兴起唐朝是大乘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大乘佛教以其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广博的教义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大乘佛教强调普度众生、悲愍一切众生,并通过修行达到觉悟和解脱的境地。
其核心思想是般若智慧,强调“如实观察”和“彻悟真理”。
这些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和崇尚智慧的传统相契合,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接纳。
2. 大乘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唐代的大乘佛教在文化、艺术、文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佛教艺术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塑造了许多著名的佛像和佛塔。
唐诗中也充满了对佛教的赞美和崇敬,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写过与佛教相关的作品。
此外,大乘佛教的传播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佛教兴起后,寺庙建筑兴盛,僧侣的生活也更加富裕。
佛教的慈善事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例如修建桥梁、设施医院等,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隋朝历史】对隋唐时代佛教兴盛的论述
【隋朝历史】对隋唐时代佛教兴盛的论述历史佛教在隋唐时期有极大的发展,从总的方面看,在各种宗教中,佛教信徒最多、势力最大、影响也最深。
隋文帝生于佛寺,长于尼姑之手,受佛教影响极大,在北周武帝禁断佛教之后,隋文帝大力提倡佛教。
开皇元年(581年),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
而使“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隋炀帝也同隋文帝一样崇佛。
佛教在隋朝兴盛起来了。
唐朝佛教更为发达。
唐初虽尊道教,也不排斥佛教。
武则天为争夺权位,极端崇佛,佛教臻于鼎盛。
唐玄宗限佛,而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唐代宗又很崇佛。
佛教势力膨胀,不仅有相当实力的寺院经济,而且大批百姓遁入寺院,影响了封建国家的税收和兵源,加之有的僧侣干预政事,佛教与政权发生了利益冲突,唐武宗会昌(841年~846年)年间下令灭佛,“其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
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数字有误差),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使佛教势力遭到空前沉重的打击。
但唐宣宗即位后,立即在全国复兴佛教,佛教势力卷土重来,至唐懿宗时,再次出现崇佛高潮。
在五代后周世宗时,佛教再次遭到打击。
佛教在唐朝的发展,表现在大量佛经被翻译过来,通过对佛经的钻研,中国佛学的水平超过了佛教的诞生地印度,其重要标志便是贞观年间玄奘在天竺曲女城大会的胜利。
又表现在,经过从东汉至南北朝的发展,佛教中国化了。
由于新的佛经不断传入和大量翻译,以及人们对教义的不同解,至唐朝逐渐形成了许多佛教宗派。
当然,各派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都进行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迷信说教,劝说和引导人们逆来顺受。
他们都是为维护封建剥削制度服务的。
佛教各派主要有:崇奉《法华经》的“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着重宣传一切“皆由心生”,世界本是空无的,故又称“空宗”。
在隋统一之后,南方佛教重理论,北方佛教重禅定,逐渐合流,天台宗提出定、慧并重。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被视为唯一的女皇帝,她执政的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武则天时期”。
在这一时期,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尤其是佛教、道教以及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对社会文化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佛教的兴起与融入政治佛教在武则天时期迎来了兴盛的发展。
武则天本人对佛教信仰极为热衷,她不仅自己皈依佛教,还修建了大量的佛寺,推动佛教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武则天下令在国家各地兴建寺庙,并且以国家的财力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受到了官方的高度重视。
佛教的兴起与融入政治还表现在佛教与朝廷的紧密联系。
武则天时期,佛教律宗与政府关系密切,佛教僧侣享有法律上的特权。
武则天还任命了许多高僧担任国家重要职务,他们在政治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佛教的这种政治渗透使得佛教在社会中扩大了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佛教思想的传播。
二、道教的崛起与在宫廷中的地位与佛教一样,道教在武则天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武则天将道教视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国家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培养。
她亲自修建了太清宫,还下诏将道教列为国教。
道教在宫廷中的地位得以提高,武则天信奉道教的同时,也特别赐予道士以封号和金帛之赏。
同时,她还充分利用道教的神权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自己塑造为神灵的化身。
这种将政治权力与宗教崇拜相结合的做法,使得道教在宫廷中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三、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与影响武则天时期,宫廷宗教活动异常兴盛。
宫廷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帝后亲临寺庙,亲自参拜神佛。
这些宗教活动在宫廷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宫廷中的各种宗教活动,不仅彰显了皇室对宗教信仰的支持,也进一步加强了佛教、道教在社会中的威望。
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与影响还可以从宗教文化的繁荣中窥见一二。
武则天秘史 武则天支持佛教竟是迷恋和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武则天秘史武则天支持佛教竟是迷恋和尚?导语: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
唐代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名曌。
14岁时,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以黯慧获宠。
达宗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
唐代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名曌。
14岁时,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以黯慧获宠。
达宗死后,依制削发为尼。
李治即位后,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74),被立为皇后。
自当上皇后之后,就开始参预朝政。
高宗晚年,武氏大权在握,专决政事。
高宗崩后,她先后废中宗、睿宗。
天授元年(690)改国号为周,自称则天皇帝,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
武则天颇有才干,富于权略,善于用人,执政长达40余年之久。
这样一个女皇帝,与佛教又有什么区别?她为什么支持佛教?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在早年只是她被迫削发为尼的那一段经历。
而当她准备篡位登基的时候,她便开始大力地利用佛教。
武氏称帝,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
当时已有代表天意的“秘记”和代表民意的“劝进”,如果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一,这已经足够了。
但在当时,佛教颇为繁荣,影响很大;而武则天又自称“佛弟子”和女菩萨,因此,武则天要当皇帝还必须有佛的旨意。
在这种情况下,《大云经》便应运而生了。
据《旧唐书》记载:“载初元年(689),……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
”另据敦煌残卷《大云经疏》(《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说:“经曰:‘即以女身,当王国王'……者,今神皇王南阎浮提一天下也”。
将佛经里的女王解释成为当时的“圣母神皇”武则天。
武则天得到《大云经》后,如获至宝,立即“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生活常识分享。
武则天崇佛原因浅析
武则天崇佛原因浅析作者:位文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5期【摘要】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开始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本土化的宗教。
同时又开始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且在不同的朝代,佛教兴衰又有所不同,特别在唐朝佛教几经兴衰。
文章主要从政治需要,以及佛教自身发展二个方面来论述武则天崇佛原因。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崇佛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在公元前8年西汉之际传入中国,其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魏晋之际经历了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
一直到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昌盛。
本文就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的繁荣,提出了一些自己理解的原因。
一、政治上的需要隋朝建立之初,隋代的统治者们以崇信佛教为主。
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曾说:“朕于佛教,敬信情重。
”又多次说:“朕尊崇三宝,归向情深,恒愿阐扬大乘,护持正法。
”《隋书·经籍志》亦说:“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已经被统治者所重视,这也间接说明了隋末之际,受统治者重视的佛教不可能帮助唐朝或者说是有望推翻唐朝的李氏家族。
同时,李氏家族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选择了道教,当然,在道教看来这也是一种必然。
因为道教始终认为自己有洞观天机的能力。
隋末之际的岐晖就是这样的一个道士。
岐晖,京兆(今西安)人,13岁入道,不久,因北周武帝沙汰释老,所以还俗。
后来,隋朝建立,重返道观。
据《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及《仙鉴》卷二十九载:岐晖师苏法师于通道观,传授《三洞经法》。
隋大业七年,隋炀帝亲驾征辽时,岐晖就对弟子说:“天道将改,吾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
……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但恐微躯不能久保耳!”不久,隋大乱,李渊起兵,岐晖又预测其是“真君出世”,便立刻投靠于他。
《混元圣纪》载此事曰:“唐高祖皇帝初起义兵于晋阳,帝女平阳公主柴绍妻也,亦起兵应帝,屯于宜寿宫。
晖逆知真主将出,尽以观中资粮给其军。
【隋朝历史】对隋唐时期佛教兴盛的论述2
【隋朝历史】对隋唐时期佛教兴盛的论述2历史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酝酿和发展,到隋唐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由于唐代独特的社会人文背景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前无古人”的契机,使其很快风靡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再局囿于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亦达到了它的辉煌程度。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大量佛教典籍被翻译,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流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宗派。
隋唐时期也是佛教宗派形成的重要时期。
隋朝僧智创立了天台宗,僧吉藏创立了三论宗,僧信行创立了普法宗。
唐朝建立后,先后出现了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密宗等宗派,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佛教的重要宗派已大体形,只有禅宗的一些小的支派如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出现于晚唐和五代时期。
大批佛教宗派的形成建立和发展往往需要一些宗教以外的因素。
东晋高僧道安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宗教活动的成功需要得到政治势力、朝廷的强有力的支持。
唐代的僧侣深谙其中的奥秘,与前代许多高蹈出世、粪土王侯的名僧表现出了颇为不同的风范。
隋唐时期各教派的领袖中除禅宗的创立者六祖慧能而外,都与朝廷有着密切往来,有的甚至积极地参与政治。
著名高僧法相宗的创基人玄奘就不仅是一位精通佛理的佛教学者,而且主动与唐廷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
玄奘从天竺游学归国后,唐太宗将他“别敕引入深宫之内殿,面奉天颜,谈叙真俗,无爽帝旨,从卯至酉,不觉时延,迄于闭鼓”他还30多次上表唐太宗、唐高宗父子,或感谢御制《大般若经序》和大慈恩寺碑文,并呈递译著,甚至还颇为媚俗地在《贺皇子为佛光王表》中写道:“当愿皇帝,皇后百福凝华,齐辉北极,万春表寿,等固有山。
罄娱乐于延龄,践萨云于遐劫。
储君允茂,绥绍帝猷。
宠番惟宜,翊亮王室。
襁褓英胤,休祉日繁,标志节于本枝,嗣芳尘于草座。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经常深入禁中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生姓名:吕隆豫学号:200602020045系别:政法系专业:历史学指导老师:张守权职称:副教授摘要:唐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至武则天时期为之一变,由唐初的“道先佛后”而变成“佛先道后”。
由于武则天个人的宗教信仰及在位时期利用政治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并大力提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兴盛的局面。
武则天对佛教的信仰是比较虔诚的,作为政治家有必要运用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对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原因;宗教信仰Abstract:Tang Dynasty Empress Wu ruler's religious policy to the period of change, from the early Tang Dynasty's "Road after the first Buddha," which became "the Buddha after the first Road." Since the reign of Empress Wu during the individual's religious beliefs and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Buddhism, and strongly advocated, in this period, Buddhism flourished in the situation there. Empress Wu of the Buddhist faith is more pious, as a statesman has to exercise social influence of Buddhism to achieve political purposes, the flourishing of Buddhism in Tang Dynas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Key words::Empress Wu;Buddhism;causes;religious beliefs 前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强盛时期,在隋唐思想领域中,儒道佛三家合流是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佛教的社会影响有盛过另两家之倾向。
从中国哲学发展史来看,有先秦百家争鸣,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唯独在封建文化处于高峰的隋唐时代,中国本土哲学没有典型形态,时人也曾感慨“儒门淡泊,收拾不住”[1]。
当时众多社会精英投身佛学,创立众多佛学流派,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佛教的极盛。
佛教的传播由来已久.东汉初年,汉明帝梦见金人而遣郎中蔡愔、博士子弟秦景等,到印度访求佛法,后在洛阳建白马寺。
佛教开始受到社会上层的关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长足发展,甚至一度在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
到唐朝时期达到鼎盛,这一期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周武帝灭佛,梁武帝的佞佛、以及唐初的抑佛,直到武则天时期,佛教才兴盛起来,其影响波及后世,从而形成了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
关于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众多的学者已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整体把握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做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参考、吸收前辈们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从武则天个人的宗教信仰、政治与佛教的关系来重点探讨佛教在这一时期兴盛的原因。
笔者认为武则天对佛教的信仰是比较虔诚的,作为政治家有必要运用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同时也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武则天在位之前佛教的发展状况佛教自从东汉初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译述介绍阶段,从汉代到南北朝,历时约五百年;第二阶段创造发展阶段,隋唐时期,历时约三百余年;第三阶段儒释道三教合一阶段,从北宋到鸦片战争,一千余年”[2] 。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过程。
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只是运用当时的思想观念去理解它,而是把它看做神仙方术的一种。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层玄学盛行,后来随着玄学的的衰落才逐渐转向佛教,“自向秀、郭象注《庄子》,创崇有派新理论之后,东晋玄学的理论重心,已经转向佛教义学方面。
东晋名士普遍向名僧求教,阐发佛理,就是这一转变的标志”[3]。
这段时期在佛教原典的翻译、传播和佛教思想与中国社会相互融合方面有很大进步。
在这段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僧人如沙门昙柯迦罗、佛图澄、道安、鸠摩罗什、支谦、菩提流支等,并翻译和著述了大量佛教经典如《金刚经》、《维摩诘经》、《华严经》、《中阿含经》等。
这些佛教经典可以说为佛教在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信徒、寺庙数量都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南朝时期历代皇帝大多都信仰佛教,如梁武帝、陈武帝等都曾舍身于佛寺,同时寺院经济由于官方的支持也蓬勃发展起来。
北朝统治者也很崇信佛教,他们广做佛事修建庙宇刻筑佛像,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就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凿修建的。
总之,这一阶段佛教经典的翻译、传播和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发展为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的创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社会基础。
随着隋唐的政治统一,佛教此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进入它的全盛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僧人像玄奘、法藏、神秀、慧能等,并形成了几支主要的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
在唐初时期,佛教地位低于儒教和道教。
唐高祖、太宗在位时,为了提高李氏地位,他们认道家始祖李耳为祖先,采取鼓励道教的政策并形成崇道抑佛之势。
“开国皇帝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颁布《先老后释诏》叙三教先后:‘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从客礼。
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4]。
太宗进一步重申:“道士、女冠,宜在僧尼之前”[5]。
虽然唐初高宗、太宗明文规定先道、次儒、后佛,但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并不完全被行政力量所控制,佛教在民间、甚至皇室中也有很大的势力。
如“武德九年,631年(贞观五年)诏以庆善官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太子承乾建普光寺,并敕沙门法长居之,为太子授‘菩萨戒’”[6]。
“佛教在贞观时期并没有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提倡,它的发展是有限的,是一种有限制的发展”[7]。
唐高宗即位后也继续推崇道教。
他第一次把老子封为玄元皇帝,“666年,乾封元年癸未,至亳州,谒老君庙,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
”[8]高宗作为李姓皇帝自然大力提倡道教。
尽管唐初诸皇帝把道教列在第一位,推行崇道抑佛的政策,但佛教在民间经过五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占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佛教义理的细致精密远远盛过儒道两家”[9]并不能影响其在思想领域里所取得的优势而且逐渐向着巅峰发展。
二、武则天的个人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统治者的个人宗教倾向往往对一个朝代的宗教兴盛起到直接的作用。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能够在武则天在位时期出现兴盛局面,特别是出现“鼎盛期”是与武则天的个人信仰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女皇武则天就是在顺应佛教在唐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佛教发展的,并且把政治与佛教紧密联系起来,使两者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以致形成了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达到了“鼎盛”时期。
究其出现兴盛的局面,笔者认为应该从武则天小时侯的家庭影响及其在人生过程中对佛教态度、生活行为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探究。
(一)家庭背景对其产生崇佛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武则天名曌,生于武德七年(624年),是李唐新贵武士彟的女儿,武士彟是山西大木材商人,出身寒微。
早年与唐高祖相识,因追随高祖起义胜利而成为唐朝新贵。
其母是隋宗室宰相杨达之女,由于受隋朝宗室信佛传统的熏陶,而信仰佛教。
她一生习佛修禅,活到九十二岁。
史料记载“杨氏死于咸亨元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
”[10]武则天九岁丧父,和母亲杨氏一起生活,所以她母亲整日拜佛的行为对其信仰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则天14岁时入宫立为才人,传说那时她就在自己的宫里设龛供奉弥勒佛。
贞观二年(649年)太宗卒,武则天入感业寺当时是26岁,成为佛门弟子,每天参加诵经、礼佛等佛事活动。
永徽四年(653年)高宗召其重新入宫,才结束其僧尼生活。
这四年寺庙生活的佛教氛围和修持的熏陶影响又进一步加深了她的佛学修养和对佛教的感情。
如《全唐文》卷九七《三藏圣教序》中她强调“朕幼崇释教,夙慕皈依,思欲运道于兹舟”明确表明她自己从小时就信仰佛教,并发誓一定要弘扬佛教,还假想把自己化身为菩萨,用慈舟普度众生摆脱苦海,可见其宏扬佛教的决心。
(二)个人的生活行动中也表现出尊崇佛教武则天在她在位时期曾多次大量施舍财物,修建佛寺、开凿佛像等活动。
史书记载“公元660年(显庆五年)高宗及武后巡幸至童子寺,开化寺瞻礼两大佛像。
大舍珍宝,财物衣物”,“诏迎岐州法门寺佛骨之东郡,入室供养。
武后舍所寑衣帐直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雕镂奇穷。
”[11]“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武则天曾出宫内王玄策督造的弥勒菩萨塑像于敬爱寺供养。
”[12]“公元670年,武后母荣夫人卒,后出内瑞锦为之造佛像追福。
”[13]希望她去世的母亲可以得福。
现存的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等等,都有很多的唐窟龛及净土造像,尤以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开凿的窟龛最多。
此外,武则天还在东都洛阳、京都长安建造万象神宫、天堂、大型天枢等佛教化的宫殿和佛像。
这些史料都表明武则天非常崇信佛教,并相信佛教布施得福宗教观念,而且身体力行,大行布施和供养、造佛像、建寺庙。
她的这些做法也赢得了僧俗信众的广泛支持。
武则天也喜欢钻研佛教经典,学习佛法而且还具有很大的兴趣。
在高宗武则天时期,佛教高僧辈出,民间佛教信仰者也是人数众多。
武则天对一些高僧极其恭敬、虔诚并且敕令他们翻译佛教经典,并且亲自礼拜禅师,并给予他们特殊礼遇。
“公元691年,令神秀禅师入京行道,肩舆上殿,则天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问道。
王公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
”[14]。
菩提流志,姓迦叶氏,南天竺国人、洛京长寿寺高僧,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被朝廷谴使迎接至东都洛阳。
武则天对其敬重有加,敕住东洛福先寺。
于是他在福先寺翻译了《宝雨经》、《华严经》等经典十一部。
武则天登基称帝后还屡次加封带有“金轮”二字的称号。
如在长寿二年九月,加号“金轮圣神皇帝”,延载元年五月加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次年正月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这些材料都表明她对佛教的深刻信仰,并把自己的统治寄希望于能得到佛法的帮助和保佑,更好的赢得人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