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主要内容: ①思想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 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意,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 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 ②思想实质:董仲舒的新儒学实质上是外儒内法,思想 专制,是为封建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提倡 儒家的德治、礼治和仁治;提倡等级观念和道德规范;再辅 以“天人感应”的观念论证皇权的神圣性,为加强皇权提供 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政体大体上定型。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圈”共同体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形
成了。
3) 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为中国正统思想结束了战国百
家争鸣的局面,对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限制与遏制 的消极作用;但统治者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 的重视,又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思想文化 (一)思想:
1.秦:将法家思想作为基本统治思想,焚书坑儒 评价: 1)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 2)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 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3)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4.宗教:佛教传入(西汉末年), 道教兴起(东汉)
(二)科学技术
1、造纸术: (1)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 纸。 (3)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 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4)对欧洲的影响: 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 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明
清
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及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 (1)经济: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 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 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 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政治:地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 (3)思想基础:儒家传统思想。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 一、经济发展: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
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背景、内容: 影响:
• 秦朝官僚机构的 特点:权力高度 集中 • 地方权力集中到 中央, • 中央的权力集中 到皇帝身上。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核心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 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 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 和随意性——皇帝制度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 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 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
2、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 2)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兴太学, 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在中央设太学, 在郡国兴办学校,置五经博士官,授儒家经典 “五经” 。 3)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三)文学艺术
1、文学: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 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 张衡的《二京赋》、班固《两都赋》 2书法: 秦-小篆 秦汉-隶书 大多实用性的文字 东汉-楷书 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 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商业: 政策:“重农抑商” 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汉 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 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 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 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 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阶段 (前221年—220年)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到220 年魏国的建立,共40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 期的总体特征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 封建大一统时期,具体表述为:
│ 阶特段征
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开创了一整套加强统治 的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郡县 制、监察制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封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原先进生产方式 开始向边疆传播;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重农抑商的基本国 策。 对外关系上,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古代积极开放的外交思 想,开创了对外交往的标志路线——丝绸之路,外来文化— —佛教也开始传入我国,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思想文化上,秦汉文化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展现了 大一统和多民族的特色,展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 遥遥领先于世界。值得一提的是秦汉也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 河,同时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1、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统治者的政策: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 建驰道;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2、表现: 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 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宛、 成都等; 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坊市分开,设 令、长管理。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
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汉代:汉承秦制——在调整中巩固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 一、经济发展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
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汉代:汉承秦制——在调整中巩固
西汉——中央集体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1、内容:
①形成了“内朝”“外朝”之分,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基本 解除了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实行刺史制度; ③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了思想上的控 制 ④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私营工商业者受严重打击,无法与国家 抗衡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 一、经济发展: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
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内容
(1)建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政府机构:三公九卿制 (3)全面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一整套各级地方官僚体系
制度
类别 朝代不同 条件不同 内容不同
分封制
西周实行
郡县制
秦朝推广
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 分的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 一、经济发展 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铁犁改进、耧车(西汉) 2、手工业:
①冶铁技术:西汉用煤做燃料;
②丝织业:汉代我国丝织业达到很水平,丝织品种类多样,
技术精湛,远销欧洲,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丝国)
③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发展成熟,出现青瓷
3、商业:对外贸易——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两条) 歧视商人、盐铁官营、算缗—私营工商业 者受沉重打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历史影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对于巩固大 一统的国家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唯心主义的成分应受 到批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 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限制了其他各种学术思想的发 展;“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属于神学迷信思想,但要求 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 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思维发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封建专制 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主 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 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 一、经济发展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
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汉代:汉承秦制——在调整中巩固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 一、经济文明发展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
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背景:
(1)国家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疆域扩大
(2)分封制无法适应需要
(3)法家思想的理论和战国时期的实践
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掌握方法
1.理清脉络、宏观把握。利用阶段特征,理 清本单元的知识线索,通过阶段特征的展示, 应该让学生初步认清我们对于中国古代史上的 各个朝代一般都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从宏观角度把握 知识的能力。
2.深入探究重点与难点。本单元首先是理解 秦王朝具备了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 从而开创了秦汉的大一统局面。政治制度的创 新是高考的侧重点之一,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监察制、选官制 等,总之秦朝开创;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这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外关系除与朝、日、西 亚及欧洲往来的史实之外,丝绸之路是一个重 点。文化要从整体上理解其体现了秦汉时期的 时代特征。对于上述难点,将在各讲中进行重 点探究和考查练习,从理解的层面夯实基础。
(2)特点:
①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②建立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 ③将政治专制和思想控制相结合 ③影响: 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重大历史时期,表现在:
1) 中国的“大一统”政局得到巩固,两千多年高度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历史背景: ► ①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继续威胁着中央政权。汉武帝为 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需要一种符 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②过去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 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恢复发展后的变化。 ③当时儒学代表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的主张, 对儒学加以改造和发挥,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 袭并拥有封地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 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 力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拥有俸禄没有土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 一
作用不同 特点不同
贵族政权
官僚政治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 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考点
对本时期的考查主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魏晋时期的文化、科技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要重点复习。 但对于国家大分 裂、民族大融合的整体特征也要理解。
2、天文: 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比欧洲早1700年。 3、医学:
①西汉成书《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 ②东汉张仲景(医圣)编写《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望、 闻、问、切”四诊疗法,中医临床学经典。 ③东汉末年华佗“神医”——最早“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年、五禽戏;
4、数学: ①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西汉)比西方早 500年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 ②东汉《九章算术》中许多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形成时期:先秦文明 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 文明和隋唐文明 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文明(14~19世纪 中期)
│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考点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大一统正式形成和发 展时期,在古代史中地位重要。高考对本单元 的知识经常命题,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偶有 材料解析题出现。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秦 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汉的制度、 秦汉经济、两汉的文化等
3、绘画: 代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4、篆刻: 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 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 融合了隶书风格。 ③ 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皇权和相权 中央和地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 巩固统一局面,稳定统治秩序,防止分裂割 据 发展社会经济 加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兴起 控制思想,阻碍进步 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束缚社会生产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 一、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