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

合集下载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颅脑损伤是指因头部受伤而导致的大脑、颅骨或头皮的损伤,从轻微的头痛到严重的脑损伤都属于颅脑损伤的范畴。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的躯体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应激性溃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外伤、手术或疾病等应激情况下,由于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造成胃黏膜的血流减少,黏膜自身受损和细胞代谢异常,导致溃疡形成的一种病理变化。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病情严重、伤员过度紧张等原因,易出现应激性溃疡。

这种溃疡不仅会影响患者康复,还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严重后果。

二、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1. 观察症状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时的症状主要包括:(1)局部疼痛:溃疡部位出现灼热、刺痛等感觉。

(2)红肿:溃疡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或发热。

(3)渗液:溃疡部位可能会有渗液现象,甚至出现脓液。

(4)恶臭:溃疡部位有发出不愉快的气味。

2. 观察部位颅脑损伤患者最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的部位主要包括:(1)背部:颅脑损伤患者长时间卧床,加上医护人员未能及时翻身,背部很容易出现压疮。

(2)头部:头部受伤导致皮肤受损,容易发生溃疡。

3. 观察时间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观察时间应该是持续的。

医护人员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多次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三、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护理1. 定期翻身颅脑损伤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压疮的产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减少对背部皮肤的压迫,预防压疮的发生。

2. 保持皮肤清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为患者进行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减少溃疡的发生。

3. 合理营养颅脑损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

合理的营养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 局部护理对于已经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溃疡部位进行局部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是指颅脑损伤患者因应激反应而出现的皮肤和黏膜损伤。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体位改变少,且内脏功能容易失调,因此很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

观察1. 疼痛:应激性溃疡常常伴随疼痛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皮肤红肿:皮肤受压、磨擦和湿度过高等因素易出现皮肤红肿。

如果患者的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肿现象,需要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3. 皮肤变硬:长期卧床时,患者的皮肤易出现硬结,影响血液循环。

护士应该帮助患者做到体位改变,避免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

4. 溃疡:应激性溃疡通常发生在患者身体比较薄弱的部位,如背部、臀部、头部和足底等位置。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了溃疡,需要及时进行清创处理和发现溃疡原因,避免溃疡扩大。

护理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时,护士需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积极汗液和其他分泌物,这样有利于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 改善体位: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流血不畅,因此需要通过改善体位来避免长时间压迫某一点而引发的应激性溃疡。

每2小时左右需要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也可以采用弹簧床垫等辅助设备。

3. 按摩和翻身:按摩和翻身是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的最基本的护理方法之一。

护士需要在每天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和翻身,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压力。

4. 治疗溃疡:如果患者出现了应激性溃疡,需要及时走进行清创和伤口处理等措施,避免溃疡扩大。

对于患者的伤口处还需要进行经常的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总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通过细致的护理和清晰准确的观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改变。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易变、多变,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源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

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

出血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控制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20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0例,女性45例,男性55例,年龄15-60岁,病人住院天数均超过7 d,住院期间均发生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认定参照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应激性溃疡的建议[1],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认定为应激性溃疡:①出现便血或黑便且潜血试验阳性;②胃肠减压呈红色或黑色,咖啡色血便,潜血试验阳性;③虽无上述表现,但血红蛋白(Hb)不明原因下降>20g/L。

同时排除:①胃肠道手术致胃肠道创伤;②近期胃肠道行有创操作(如胃镜、肠镜),存在血液吞入消化道情况(如颅底骨折、面部外伤病人);③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

1.2 结果应激性溃疡经治疗与护理 后好转69例,好转后再次出血20例,未愈自动出院10例,死亡1例。

2 护理2.1 降低高颅压,减轻脑水肿 重型颅脑损伤后10 d内为脑组织水肿高峰期,颅内压较高,应高度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2]。

因此,应严格遵医嘱定时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减轻高颅压对下丘脑、垂体、脑干的压迫、刺激和损害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关键。

特别对病情重、意识障碍深的病人应15 min~30 min观察1次意识、瞳孔变化。

有资料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干预摘要】根据应激性溃疡患者临床表现及临床化验结果判断出胃内出血的特点及严重程度,早发现、早治疗及干预性护理。

重型脑损伤病情严重、变化快,应持续监控,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广泛脑挫裂伤。

应激性溃疡,即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出血性胃炎。

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病死率30~50%。

且出血量与损伤程度呈正比[1]。

1 病情观察 1.1 观察先兆症状在颅脑损伤后(或术后)1周内是发生急性溃疡的高峰期,故该一周内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重点监察时段。

随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脉搏、SpO2、瞳孔、意识变化,如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呃逆、恶心、心率增快、黑便、血压下降等应高度重视,及时向医生报告。

应激性溃疡明显症状是呕吐咖啡色液体或血液,排黑便或柏油样大便。

若呕血的颜色呈鲜红色,或排暗红色血液,提示出血量大、速度快。

1.2 出血量的估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 ml,出现呕吐咖啡样胃液提示出血量250~300 ml,出血量<500 ml患者可无症状,出血量在1 000 ml以上出现循环衰竭症状,清醒患者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全身症状,昏迷患者主要根据血压、脉搏的动态观察,结合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压积测定估计失血程度[2]。

2 护理干预2.1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情况对症施护。

首先,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强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其紧张情绪,尽快促使病人角色转变;加强对昏迷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为其提供信息及情感支持,减轻家属的恐惧、焦虑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

2.2 饮食干预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出血时必须禁食,出血停止后可给温流质、易消化、少渣无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增加维生素C、纤维素的摄入。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应激性溃疡是重度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严重创伤、重大手术后,死亡率达30%。

重型颅脑损伤后容易引起下丘脑和脑干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胃酸分泌增加,血管痉挛,从而造成胃肠粘膜缺血、缺氧、溃烂和出血。

对其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病人80例,通过尽早诊治,精心护理,治愈65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性65例,女性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0.5岁。

损伤类型:弥漫轴索损伤3例,脑干损伤6例,单纯脑挫裂伤35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或者颅内血肿24例;硬膜外血肿12例。

80例应激性溃疡病人出现呕血、黑便32例,仅黑便48例。

溃疡出血发生时间:伤后或术后当日出血5例,2d内出血11例,3-7d出血45例,8-14d出血15例,15d以上4例。

1.2 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出血征象。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15-30min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变化。

重症病人如出现难以控制的呃逆,肠蠕动增加时,提示病变波及下丘脑及脑干,有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的可能;予以监测胃液,如果胃液PH值<4.5,应加以重视,置胃管若抽出咖啡样液体,潜血检查阳性,证实有出血,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同时做好大出血的抢救准备工作。

及时应用抑酸制剂。

2 结果8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治愈65例,7例因原发病加重、5例因消化道大出血、3例呼吸衰竭死亡。

3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容易引起下丘脑和脑干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胃酸分泌增加,血管痉挛,容易引发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糜烂、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病情越重发生率越高。

及早准确地评估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至关重要。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外伤,不仅对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还容易导致并发症,其中应激性溃疡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

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全身应激状态下,由于胃黏膜血供减少、酸性胃液分泌增加以及黏膜抵抗力下降所致的消化道溃疡,其中颅脑损伤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失去自控、大面积烧伤、休克、长期手术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极大困扰。

对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护理措施、并发症及预防以及饮食调理,希望能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状态下易发生溃疡的机制,深入了解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通过饮食调理提高康复效果。

通过对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总结出对护理工作的启示,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机体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导致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颅脑损伤后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应激性物质释放增加,以及血液循环的改变也可能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过程。

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持续性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可能对应激性溃疡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内皮功能受损、变性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在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时,除了关注神经系统的恢复外,也要重视消化道黏膜屏障的保护,减少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从而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颅脑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外伤,常常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颅脑损伤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面对长期的卧床生活,部分患者会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情况。

应激性溃疡是一种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皮肤和组织受损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应激性溃疡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颅脑损伤患者在长期卧床休息的情况下,皮肤容易出现受压和磨擦,导致组织发生损伤,从而形成应激性溃疡。

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及时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应激性溃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颜色和温度:应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各部位的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如发现局部皮肤颜色异常、发红或发紫,或者局部温度异常升高或降低,应及时提醒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观察和处理。

2. 血管充盈情况:应观察患者皮肤血管充盈情况,如果发现有局部血管充盈不良或者有静脉曲张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3. 皮肤完整性:定期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的皮肤完整性,及时发现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或糜烂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护理。

4. 患者自觉疼痛和不适感:及时询问患者有无局部皮肤疼痛、不适感或灼热感,及时进行观察和处理。

5. 体位和肢体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合理的体位和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应激性溃疡,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护理的目的是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加速患者的康复。

下面是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应激性溃疡护理方法:1. 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颅脑损伤患者,应定期协助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和减少局部压迫,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给患者进行局部皮肤清洁,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局部细菌感染和炎症,加速伤口愈合。

3. 合理饮食和营养: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增加患者皮肤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4. 避免摩擦和压迫:减少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摩擦和压迫,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和损伤。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随着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增多,颅脑损伤的患者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颅脑损伤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影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是颅脑损伤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刺激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溃疡。

患者因此非常容易感染,症状就会进一步恶化。

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溃疡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一、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颅脑损伤患者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应激刺激后,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

其典型表现为皮肤红肿、表面渗出液体,并且疼痛明显。

随着溃疡症状的恶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一旦发现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应尽快进行溃疡护理和治疗。

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及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观察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颜色:颅脑损伤患者皮肤颜色苍白、苍黄或出现灰白者,提示皮肤供血不足,需要及时解除患部的压迫。

2. 皮肤温度:触摸患者皮肤,温度一般应与周围皮肤相等。

若患部皮肤温度偏低,应及时排除皮肤受压,促进血液循环。

3. 皮肤湿度:应激性溃疡患部渗液明显,皮肤湿度高,需要及时更换干净的敷料,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

4. 皮肤完整程度:检查患处是否有红肿、破溃、渗液等情况,如有溃疡情况,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敷料更换。

5. 患者疼痛感受:颅脑损伤患者一般疼痛感受减退,若出现明显疼痛感受,需要及时进行疼痛管理。

以上观察重点对于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颅脑损伤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容易出现皮肤摩擦和受压,导致皮肤溃疡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选择舒适柔软的床上用品,避免摩擦和压力过大。

2. 科学合理的翻身护理颅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翻身的方法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避免造成过多的皮肤摩擦和受压。

浅谈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

浅谈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

浅谈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应激状态下,胃和十二指肠以及偶尔在食管下段发生的急性溃疡,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

颅脑损伤越严重,应激性溃疡发病率越高,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多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3.2%-19.2%[1]。

自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致应激性溃疡出血42例,通过对患者的细致观察、正确处理和精心的护理,其中38例痊愈出院,1例因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因脑部损伤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硬膜下血肿17例,硬膜外血肿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

2 病情观察2.1 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的观察应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监测,同时做好记录。

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出冷汗及烦躁不安等表现,在排除脑部情况外,应警惕是否与应激性溃疡有关。

2.2 观察胃肠道症状颅脑损伤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不明显,一般以解柏油样便或经胃管回抽咖啡色胃液为主要表现,应尽早留置胃管,定期行胃液潜血试验,尽早发现胃出血征象,并监测胃内容物pH值,维持胃内容物pH值>5。

密切观察病人呕吐物、胃液及大便的颜色、性状和量,为医生提供依据,以便其正确估计出血量。

2.3 如发现患者面色、甲床、球结膜苍白,提示有贫血征象,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行血常规检查掌握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情况。

3 护理3.1 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3.1.1 尽早留置胃管,接负压引流盒,但吸力不宜过大,吸出胃内容物,减少胃内容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3.1.2 病人禁食,按医嘱给予保护胃粘膜的抗酸解痉药物,禁用糖皮质激素。

3.1.3 遵医嘱给予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2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或奥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或给予云南白药等药物鼻饲。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1. 引言1.1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定义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是指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因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皮肤和黏膜组织损伤的病变。

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或黏膜糜烂、坏死、溃疡和感染等症状。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常见于头部外伤、颅脑手术或颅脑损伤患者中,尤其是重症患者和危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更易发生。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形成与机体应激反应、微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导致皮肤和黏膜组织的供血不足、缺氧、代谢紊乱,使组织发生营养不良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溃疡的形成。

患者因长期卧床、体位改变不当、摩擦力过大等原因,也会增加溃疡的发生风险。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还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及时识别和有效管理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2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危害1. 增加感染风险:由于患者在颅脑损伤后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应激性溃疡的形成会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和康复进程。

2. 增加出血风险:应激性溃疡的溃疡面积较大且深度较深,破坏了皮肤和组织的完整性,容易导致出血不止,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 延迟康复时间:应激性溃疡的形成会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因为溃疡需要长时间愈合,延误了康复治疗的进程,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和病人的痛苦。

4. 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应激性溃疡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及早预防和有效治疗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密切关注和合作,以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危害。

1.3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重要性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发生机理及处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发生机理及处理

交感神经强烈兴奋致胃肠粘膜缺血 严重颅脑损伤时,因严重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强烈兴奋,体内大量儿茶酚胺类物 质大量释放增加,使胃粘膜血流量迅速减少,是形成急性上消化道病变的基础。
胃粘膜缺血可导致两种后果
一是胃上皮细胞内能量缺乏,上皮更新速度减慢、完整性受到破坏,易 引起胃粘膜损伤引起溃疡形成。二是可能破坏胃维持酸碱平衡的正常机制。 胃粘膜缺血缺氧,粘液分泌减少,限制了粘膜清除或中和胃酸的能力,导致H +发生反向弥散,引起粘膜内酸中毒,结果有氧代谢发生障碍,引起高能磷酸 键匮乏,加重粘膜细胞的损害。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发 生机理及处理
概述
颅脑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6%~47%,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 中高达40%~80%。1932年,Cushing首先描述了3例颅内肿瘤病人术后短 期内发生的胃或肠道上段急性穿孔,并把此种病变命名为Cushing’s溃疡, 后称应激性溃疡。
Cushing溃疡一般较深,常侵及食管、胃、十二指肠壁的全层,有10%~20%患者 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颅脑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粘膜病变发展的 结果,后者的发生率高达91%,临床上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变主要为溃疡或出 血性胃炎,是严重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死亡率高达 30%~50%。
胃蠕动
胃蠕动能将致伤因素由粘膜损伤处移开,减少与粘膜的接触时间,呕吐及局部 胃壁的收缩等就是胃的保护性运动形式。这种反应是由粘膜刺激通过内在的或 外在的神经反射所引起的。胃蠕动还能使胃内压维持在一定水平,对防止十二 指肠返流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它内源性或外源性保护因子的作用
含有疏基的氨基酸及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 某些胃肠肽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构成胃粘膜防御机制的第一道防线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

• (2)胃粘膜血流 适宜的胃粘膜血流对 维持粘膜完整性极为重要。许多实验表 明胃粘膜血流量的降低是诱发粘膜损伤 的重要因素之一。胃粘膜血流量下降、 供氧及营养成份不足,碳酸氢盐分泌减 少,胃粘膜中和反弥散的H+的能力下降, 这些均增加胃粘膜对致伤因子的易伤性。
• (2)胃粘膜血流 适宜的胃粘膜血流对 维持粘膜完整性极为重要。许多实验表 明胃粘膜血流量的降低是诱发粘膜损伤 的重要因素之一。胃粘膜血流量下降、 供氧及营养成份不足,碳酸氢盐分泌减 少,胃粘膜中和反弥散的H+的能力下降, 这些均增加胃粘膜对致伤因子的易伤性。
因此,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是由于丘脑下部或 低位脑干损伤,造成神经体液调节与内分泌失调后,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胃粘膜屏障破坏是颅脑损伤 后应激性溃疡病变形成的基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 袭作用则是促使病变发展和引起溃疡出血的必要条件。
三、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高 危因素
• (1)代谢性酸中毒 正常时胃肠内反弥散的H+主要由 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碳酸氢盐和间质碳酸氢盐 中和,组成一化学性屏障,并且有抑制胃蛋白酶的活 化及对弥散入胃粘膜的胃蛋白酶进行灭活的作用。代 谢性酸中毒时,HCO3-浓度降低,上述屏障作用降低, 因而不能有效的中和或灭活反弥散的H+或胃蛋白酶, 造成胃粘膜损伤,且会增加胃粘膜对致伤因子的易感 性,可能是其引起上消化道病变最后出血的主要机制。
• (2)胃粘膜屏障破坏、H+逆扩散 严重颅脑损伤后急
性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麻痹,胃肠蠕动减弱甚至消
失,易发生胆汁返流,直接造成胃粘膜损伤,破坏胃
粘膜屏障。胃粘膜屏障破坏,使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刺
激增强,致胃粘膜防御功能减退。粘膜缺血,细胞肿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颅脑损伤是指头颅与脑组织发生明显的力学暴力作用,使脑的组织发生破坏。

颅脑损伤之后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情况并不少见。

应激性溃疡是指出现在内脏或胃肠道上皮层下的黏膜下层或气压下皮下的慢性或急性病变,其形成与压力、创伤、感染等因素有关。

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本文将就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进行阐述。

观察应激性溃疡的症状: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呕吐、恶心、体重下降和消化道出血等。

在医院中对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应加强对其病情的观察,特别是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应更加重视其消化道的症状变化,尤其是有发热、腹泻、呕吐、便秘等情况时要尽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护理应激性溃疡的措施:颅脑损伤患者在出现应激性溃疡的症状时,需要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并进行胃肠道的保护性治疗。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抑制胃酸分泌,同时也可以给予抗生素治疗来防止消化道的细菌感染。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休息管理,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动作,并保持情绪稳定。

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端坐位,减少食物残留在胃内的时间。

加强病案记录:颅脑损伤后患者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病案记录,并在记录中详细记录其病情的变化及护理措施的取得。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胃肠道症状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记录数据调整护理措施和药物方案。

总之,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我们需要对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加强对患者的胃肠道保护性治疗,并建立完整的病案记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时机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时机分析

采取综合措施, 有效控制高 血压特别是中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 ,是我们临床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 文献 [] 刘 国仗. 血压 的诊 断与分 类 [ . 内科杂 志, 9 , () 7 . 1 高 J 中华 ] 1 9 88: 2 9 3 5 [] 任冬 莉 . 缩期 高 血压 的 临床 意 义与 探 讨 [ _ 心血 管 杂志 , 2 收 J 中华 】
1 9 , () 5 . 9 91 4: 9 3 2
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对象 ,特别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 。 。 。 中老 年人一定要定 期做 检查 :①心 电图和超声心动 图检查 ,以检 查 有无左 心室肥厚和 心律紊 乱。②x 线和其它检查 ( 必要时行 血管造 影, T C 检查 ,定位诊 断) ,以判断有无主动脉扩张 ,延长或缩窄 。③ 尿常规及 。 肾功能检查 ,检查 尿蛋 白,尿糖 、血肌酐 、尿素氮 。血钾 、 血尿酸水 平。④眼底检查动 脉硬 化程度 。⑤血糖 、血 脂、血钙水平检 查等 。争取做 到早发现 、早诊 断 ( 包括分型诊断 )、早 治疗 。而我们 也应在积 极{疗高血压 的同时大力开展一期预 防,因地制宜地进行宣 台 教 ,提 高群众的 自我保健 能力 ,自觉改变行为危 险因素 ,努力提高高 血压的知 晓率 、治疗率 、使 全人群 的血压水平维持在正 常水平 。 高 血 压患 者更 应定期 检查 ,提 高患者 自我 保健意 识 :①合 理用 药 :根 据病情合理用药 ,使血压保持在正 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⑦心理
3 ・临床研究 ・ 2 2
发展并使 心肌耗氧量增 加 ,可出现心绞痛 、心 肌梗死 、心力衰竭及 猝 死 。长期高血压可形成小动脉的微动脉瘤,血压骤升可引起破裂导致脑 出血 ;高血压也促进脑动脉硬化 发生 ,可引起短暂 性脑缺血 发作及脑血 栓形成 ;严重高血压可促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常可致命 ; 血压极度增 高 ,可发生高血压脑病 ,血压降低可 以逆转。而收缩期高血压 并发症的 发生率所 占比 更高,如收缩期高血压并发脑卒 中者 ,老年组 明显高于 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TBI)在平时和占时均常见,仅次于四肢伤,平时主要因交通事故、坠落、跌倒所致,战时则多因火器伤造成。

外力造成颅脑损伤的方式有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是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间接损伤是暴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然后传导至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06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将结合患者损伤类型、伤后昏迷时间、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格拉斯哥评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Ⅰ级)、中型(Ⅱ级)、重型(Ⅲ级)。

程晓斌[1]对轻型颅脑损伤进行分类,将GCS15分、无放射学阳性征者称为I型轻型颅脑伤,而将GCS13或14分、及GCS15分并有早期放射学征阳性者称为II 型轻型颅脑伤,其研究表明,II型轻型颅脑伤需神经外科处理的可能性明显较高,而预后较差,建议引起医生的重视。

应激性溃疡(stress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或严重心理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肠道粘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可使原有疾病的程度加重及恶化,增加病死率。

应激性溃疡是TBI的常见并发症,严重颅脑外伤为应激源诱发的SU称为Cushing溃疡。

有效防治SU,能够增加TBI患者的生存率。

1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 3]1.1临床表现1.1.1临床特征(1)SRMD多继发于原发病发生后的3~5d内,少数可延至2周;(2)通常无明显的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是上腹痛或反酸;(3)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或)黑便,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1.1.2内镜所见(1)病变多见于胃体和胃窦部,也可见于食管、十二指肠及空肠;(2)典型内镜表现为多发性黏膜糜烂或溃疡,深度可至黏膜下、肌层甚至浆膜层。

1.1.3实验室检查(1)胃液或粪便潜血阳性;(2)如血红蛋白值降低>20g/L或红细胞压积4h内下降10%,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1.2诊断有应激源相关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在原发病后2周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即可拟诊SU;如内镜检查发现糜烂、溃疡等病变存在,即可确诊SU。

2发病机制2.1西医机制2.1.1胃黏膜防御机能减低2.1.2胃黏膜损伤因子增强:胃酸、胃蛋白酶原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分泌增多。

2.1.3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室旁核、边缘系统是应激反应的整合中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可能介导了SU的发生。

2.2中医病机[4-6]SU属于中医学吐血、呕血、便血、胃痛、腹痛等范畴。

根据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实际观察结果,SU发生与气滞、血瘀、痰热、瘀热有着密切联系。

颅脑外伤之后,脑络受损,生为瘀血,继而引发全身气血逆乱,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失调,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内蕴化热,烧灼脉络,血溢脉外。

外伤导致出血,日久气血亏虚,加之外伤导致情志失调,日久伤脾,脾失健运,水液失于输步,化生为痰;气血化生不足,气虚无以运血,终致气滞血瘀。

气滞及瘀血均可导致胃痛。

以上体现了SU虚实夹杂的特点。

实证病机:外伤-气血逆乱-血脉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胃痛)-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胃出血)-生为瘀血-郁久化热-加重出血。

气滞血瘀证、瘀热互结证虚证病机:过度惊吓、外伤出血-气血亏耗-气虚、气滞-血瘀(胃痛)气血两虚证、气虚血瘀证。

3治疗3.1西医治疗3.1.2预防质子泵抑制剂(PPI)、组胺-2受体拮抗剂(H2RA)、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3.1.3并发出血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的止血措施。

(1)迅速补液,维持血容量;(2)提高胃内PH值;(3)内、外科止血;(4)抗溃疡。

3.2中医治疗3.2.1中药及中药制剂陈锐娥[7]等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方剂,传统中医常用其治疗湿热蕴于肝胆、脾胃及大肠所致的各种病症,经历代医家证实其临床疗效确切。

现代研究显示,该药对的药理作用广泛,具有良好的抗肿瘤、镇痛、抑菌及抗炎活性,对应激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应激性溃疡常用的方剂为左金丸。

李冲[8]等研究参七白及汤(人参15g,阿胶15g(烊化),三七10g(打碎先煎),白及30g,生地黄30g,侧柏叶炭9g,冬瓜子12g,茜草12g,血余炭5g(研末),鲜白茅根50g,大黄10g,海螵蛸10g)对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监测胃液潜血和胃液pH,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及大便潜血情况,检测血浆内皮素水平(ET-1)和胃泌素水平,记录腹胀、腹泻及胃潴留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参七白及汤能降低SU患者ET-1和胃泌素水平,升高胃液pH值,促进胃肠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赖跃进等[9, 10]精选生大黄、白及、田七等中药制成糊剂治疗应激性溃疡,对照组予法莫替丁口服,监测胃液潜血试验和胃液p H ,血红蛋白( H b ) ,血红细胞数( R B C ) , 红细胞压积( H C V ) ,大便潜血试验,连续观察7天,观察应激性溃疡出血率及胃液p H 的变化。

结果显示,此糊剂能够有效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率,提高胃液PH值。

赵智宏[11]用新订乌贝散(乌贼骨、贝母、白及、砂仁、肉桂、沉香、甘草)治疗消化性溃疡,对照组予雷尼替丁口服,结果表明新订乌贝散对症状改善、溃疡病灶愈合情况均优于雷尼替丁组。

3.2.2 针刺Wang ZH[12]比较合募配穴、俞募配穴对胃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合募配穴更适用于急性疾病,发热性疾病和脏腑的疾病,俞募配穴更适用于慢性胃溃疡,其中,合募配穴(中脘CV 12、足三里ST 36)对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效果可靠。

Han YJ[13]观察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对应激性溃疡大鼠的疗效,结果显示,针刺能提高胃肠蠕动率,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降低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提高下丘脑中β-内啡肽含量,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改善胃肠功能。

黄艾[14]观察电针足阳明胃经对应激性溃疡大鼠的疗效,观察组选取四白、梁门、足三里穴,对照经脉取足少阳经同水平段上的阳白、日月、阳陵泉,比较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血流量、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比较,结果显示电针足阳明胃经组均优于对照组。

Shi JJ[15]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溃疡大鼠的疗效,检测胃黏膜溃疡指数和胃黏膜组织血栓素B2含量,结果显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及胃黏膜组织血栓素B2含量,减轻胃黏膜损伤。

Qin M[16]研究表明电针足三里能有效防止胃黏膜受高湿热刺激伤害,抑制胃黏膜损伤。

3.2.3 艾灸易受乡等[17-19]艾灸足三里、梁门穴,观察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研究显示预先艾灸足三里、梁门穴可显著降低随后的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指数, 降低胃黏膜ET和血浆DA含量, 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降低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保护胃黏膜,且作用优于艾灸非穴位组。

Yang ZB[20]艾灸胃经穴位梁门、足三里与非经穴(原穴位旁横向1cm),比较两组在在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变化,检测胃黏膜相关标记蛋白表达差异,证明艾灸梁门、足三里可以有效修复胃黏膜损伤,调节胃粘膜细胞相关标记蛋白。

3.2.4 穴位埋线潘文斌予四合汤(高良姜、制香附、蒲黄各6~10g,百合、丹参各30g,檀香(后下)、砂仁(后下)各6g,五灵脂(包煎)、乌药各9~12g)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

穴位埋线治疗,取穴:中脘,双侧脾俞、胃俞、足三里。

对照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予三联疗法,结果显示四合汤配合穴位埋线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组。

3.2.5 耳穴贴压郑丽维[21]取耳穴:十二指肠、脾、胃、交感、神门、皮质下,检测血清胃泌素含量、观察消化性溃疡疾病量表积分及胃镜下胃黏膜形态,证明能有效降低血清胃泌素,消化性溃疡疾病量表积分显著提高,胃镜下溃疡面愈合较好。

4 疗效评价4.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吐血的疗效评定[001.9-94 Z Y T.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D]. , 1994.]治愈:吐血控制,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转阴,血色素正常,X线或内窥镜检查正常。

好转:吐血量明显减少,症状改善。

未愈:吐血,及其他症状无变化。

4.2危重病监护治疗学[M].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临床治愈:引流胃液无咖啡色或血性液体,胃液潜血(OB)试验在开始治疗24 h转阴或由++++变为+ ;显效:胃液OB 试验在开始治疗48 h 内转阴或由++++变为+ 或+++变为-或+ ;有效:胃液OB 试验在开始治疗72 h 内转阴或由+++变为+或++++变为++;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如在72 h时后出血情况加重,改用其他治疗方案,则视为无效。

References[1] 程晓斌, 姚元章, 简华刚, 黄显凯, 邓志隆. 轻型颅脑损伤分型初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17(3):165-167.[2] 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2015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0(20): 1555-1557.[3] 应激性黏膜病变预防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专家共识(201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7):728-730.[4] 张丹, 周海平, 朱敏.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9. (02): 38-41.[5] 凌江红, 黄李平, 黄熙等. 颅脑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杂志. 2015. (10): 836-840.[6] 谢天一, 沈锦, 农云凤, 凌江红. 颅脑损伤中医证候的聚类分析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05):1267-1269.[7] 陈锐娥, 胡杨洋, 王胜鹏, 陈美婉, 王一涛. 中药药对的系统研究(Ⅳ)——黄连吴茱萸药对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 (02): 1334-1341.[8] 李冲, 王艳芳, 丁长霞. 参七白及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12): 297-299.[9] 赖跃进, 罗洪勇, 覃进等. 泻胃化瘀止血糊剂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101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02): 165-166.[10] 赖跃进, 罗洪勇, 覃进等. 泻胃化瘀止血糊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04): 440-441.[11] 赵智宏, 马兴婷, 段红霞. 54例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08):2078-2079.[12] Wang ZH, Zhang JJ, Wang FC. [Effect of different acupoint prescription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stress gastric ulcer]. Zhongguo Zhen Jiu. 2014. 34(2): 149-51.[13] Han YJ, Dai WW, Peng L, Zhou L, Ma HF.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ontents of beta-endorphin in theplasma and hypothalamus in rats with stress-induced gastric mucosal injury]. Zhen Ci Yan Jiu. 2011. 36(5):341-6.[14] 黄艾, 阳仁达, 严洁等. 电针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UI、GMBF及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08): 637-639.[15] Shi JJ, Huang LF. [Effect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of "Zusanli" (ST 36) on gastricmucosal injury in exercise stress-induced gastric ulcer rats]. Zhen Ci Yan Jiu. 2013. 38(3): 181-5.[16] Qin M, Rao ZR, Wang JJ, et al. [Influence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fluorocitrate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electroacupuncture on gastric mucosa in high humid heat stress rats]. Zhen Ci Yan Jiu. 2007. 32(3): 158-62.[17] 易受乡, 彭艳, 常小荣, 彭娜, 严洁, 林亚平. 艾灸足三里、梁门穴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33): 3163-3168.[18] Chang XR, Peng L, Yi SX, Peng Y, Yan J. Association of high expression in rat gastric mucosal heat shockprotein 70 induced by moxibustion pretreatment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stress injury.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 13(32): 4355-9.[19] Yi SX, Peng Y, Chang XR, Peng N, Yan J, Lin YP. Effect of pre-moxibustion on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of gastric mucosa cell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15): 2174-8.[20] Yang ZB, Wang CG, Gong A, Xie YF, Liu Q, Yang Q. [Regulation of moxibustion for expression of gastricmucosa cell-related marker protein in rats with acute gastric ulcer]. Zhongguo Zhen Jiu. 2013. 33(11): 1017-21.[21] 郑丽维, 周宁, 林瑜, 郑建洵, 黄惠榕, 卢爱华. 耳穴贴压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1): 1020-1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