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使(兼):炙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药性
运用
▪ 辨证要点: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
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第二节 清营涼血
清营汤 《温病条辨》
▪ 【组成】犀角 生地黄 元参 竹叶心 麦冬 丹参 银花 黄连 连翘
▪ 【主治】热入营分证 ▪ 【病机】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 【治则】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 【病机】热毒深陷血分,耗血、动血
▪ 【治则】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证病机分析
热 血分属阴,阴血受损—身热夜甚

舌绛
血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
分 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斑疹
方解
▪ 君:犀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 臣:生地——清热凉血,滋阴养血。 ▪ 佐:芍药——养血敛阴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芍药多用赤芍,亦有用白芍者。
配伍要点:
▪ 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 散血。”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
▪ 不能透热转气,只宜凉血解毒,散血化斑。
运用
▪ 辨证要点: 各种失血,斑疹紫黑,神昏谵语,身
热,舌绛。
类方比较(主治功用)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均能清营凉血,用治热入营血之身热, 心烦,谵语,舌绛等。
以凉血药配清气药组成, 重在清营解毒并能透热转 气,用治温热病热初入营 分尚未动血之身热夜甚, 心烦不眠,斑疹隐隐,舌 绛,脉细。为清营透热之 剂
主证病机分析
营分属阴,营阴受伤: 身热夜甚,口不渴 或口渴舌绛而干,脉细数 营气通心,热扰心营: 心烦不眠,时有谵语 迫近血分:斑疹隐隐

透热养阴

清热解毒


方解
▪ 君:犀角——清营解毒
▪ 臣:
生 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 地 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运用
▪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便秘溲 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 【组成】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药 当归尾 甘 草 皂角刺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 银花 陈皮
▪ 佐: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透热转气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配伍丹 参要点?清 防心热除与烦血,结活,血引散药瘀入心
运用
▪ 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
而干,脉数。
犀角地黄汤 《外台秘要》
▪ 【组成】犀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 ▪ 【主治】
1. 热灼心营证 2. 热伤血络证 3. 蓄血瘀热证
▪ 2. 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 和甘草,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正.
运用
▪ 辨证要点: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应用注意
▪ 1、关于用法--米熟汤成;温服 ▪ 2、关于石膏用量--30~60g
竹叶石膏汤 《伤wk.baidu.com论》
▪ 【组成】竹叶 石膏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粳米 炙甘草
▪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 津两伤证。
▪ 【病机】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 【治则】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证病机分析
薰蒸于内:身热多汗、虚烦不寐
余 热
犯胃,胃气不和:心胸烦闷,气

逆欲呕。

气津两伤:口干喜饮,舌红少
苔脉虚
方解
▪ 君: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竹叶——清热除烦
▪ 臣: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养阴生津
▪ 佐:半夏——降逆止呕 粳米——养胃和中
由凉血药组成。重在凉血 止血,兼能活血散瘀。用 治热毒身入血分,血热妄 行之吐衄、尿血、便血、 斑色紫黑,舌深绛等。为 凉血散血之剂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肘后备急方》
▪ 【组成】黄莲 黄芩 黄柏 ▪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 【病机】火毒充斥三焦 ▪ 【治则】泻火解毒
栀子
主证病机分析
热盛于脉—脉洪大有力
方解
▪ 君:石膏——辛甘寒,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 臣:知母——苦寒质润,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石膏、知母相须为用,加强清热除烦,生津 止渴的作用。
▪ 佐、使:粳米
和中益胃,
生津止渴;
炙甘草 调和药物。
配伍要点:
▪ 1. 辛甘大寒之石膏与苦寒质润之知母,君 臣相须而用,清热之力倍增;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伤寒论》
▪ 【组成】石膏 知母 炙甘草 粳米 ▪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 【病机】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津液损伤 ▪ 【治则】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主证病机分析
▪ 温病热邪内传气分,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
充斥内外—壮热,心 烦
气 分
热邪伤津—烦渴引饮
热 盛
热邪迫津外泄—大汗
第四章 清热剂
概说
▪ 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里热证。
▪ 二、范围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
4. 清脏腑热—脏腑热证 5. 清虚热—虚热证 ▪ 三、使用注意: 1、辩别热邪所在部位; 2、辩别热证真假; 3、辩别热证虚实; 4、注意保津、护胃; 5、寒凉,不宜过用; 6、服用格拒时,可用反佐法
疮,咽痛吐衄。 热灼伤津—身热口渴
热积于中 燥实内结:便秘,溺赤 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
▪ 君:连翘——清热解毒,去上焦热 ▪ 臣:黄芩——清胸膈郁热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 佐:薄荷、竹叶——轻清疏散,解热于上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导热于下 ▪ 佐使:白蜜、甘草——益胃护中,缓和药
性。 ▪ 配伍要点:清上泻下,以泻代清
而热毒解。
运用
▪ 辨证要点:烦热,津液受损,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 名词解释: ▪ 以泻代清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大黄 朴硝 甘草 山栀子仁 薄荷 黄芩 连翘
▪ 【主治】上中二焦大热证 ▪ 【病机】热聚上中二焦 ▪ 【治法】清上泄下,泻热通便
主证病机分析
上焦热甚
热聚胸膈—胸膈烦热。 火热上冲—面赤唇焦,口舌生
▪ 火毒热盛,充斥三焦 ───→ 大热烦躁 ▪ 火毒内盛,表里皆热,神明被扰 ──→
错语,不眠 ▪ 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 吐血、
衄血、发斑 ▪ 瘀热蒸薰外越 ───────→ 黄疸 ▪ 热壅肌肉 ───────→ 痈肿疔毒
方解
▪ 君:黄连—泻中焦之火,清心经之热。 ▪ 臣:黄芩— 泻上焦之火,清肺热。 ▪ 佐:黄柏— 泻下焦之火,清肾经虚热。 ▪ 使:栀子— 通泻三焦之火,导火下行 ▪ 配伍特点:四味苦寒药物合用,使火邪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