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元璋的功过是非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介绍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介绍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
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明史》“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
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
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
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赵翼:盖明祖之性,实帝王,豪杰,盗贼兼而且也。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
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
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
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毛泽东:“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十六帝对历史的功过?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十六帝对历史的功过?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先后定都南京和北京。
有人说明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那么我们看看明朝的历任皇帝都有什么样的功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朱元璋出身寒酸,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牧羊,家里的至亲病死连掩埋尸首的坟地也没有,后来为了活命,出家当了和尚。
朱元璋二十四岁投军,在基本肃清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他在位期间汲取了元朝末年权臣作乱,贪污成患的教训,励精图治,精简税务,大举进行政治改革,废除了丞相制,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使得大明王朝仅仅数年的功夫,便焕然一新,奠定了大明二百多年的基业。
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法治,刑用重典。
洪武十五年,设立专门从事特务工作的锦衣卫。
明太祖在加强专制统治过程中,两次兴起大狱,打击功臣、官吏和富豪,只丞相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牵连被杀者就有三万余人,开国功臣几乎被他杀光了,对后期明朝政权的巩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明惠帝朱允炆(1377-?)太子朱标没等到继承皇位就过世了,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1398年,朱元璋抛离他紧握的权柄,长辞人世。
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朱允炆性慈厚,深受儒家经典教育熏陶,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邢省狱,严惩宦官,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帝即位后,弱君在朝,强藩在外,辅臣齐泰、黄子澄等立主削藩,以巩固中央集权。
削藩本为长策,但几位辅臣十分迂阔,缺少处理现实政治问题的机变和才能,结果削藩太快,引发了“靖难之役”,建文帝把皇位搞丢了不说,本人也失踪了,他的失踪成了千古之谜。
▎明成祖朱棣(1360-1424)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即“靖难之役”,朱棣终于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帝宝座。
不可否认的是,朱棣虽然冷酷、残忍、权欲熏心、好大喜功,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凭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编修《永乐大典》、1421年迁都北京、派郑和六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是在朱棣死后第6年(宣德5年))、纵横天下巩固边疆,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永乐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的历史功绩
明太祖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作者:陈梧桐来源:《月读》2019年第06期朱元璋一生的经历曲折复杂,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青少年时期(1328—1351),包括两个阶段:从天历元年到至正三年(1328—1343),在凤阳农村跟随父母过着贫困的生活;从至正四年到十一年(1344—1351),入於皇寺为僧,其问曾在淮西流浪三年多的时间。
第二个时期是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1352—1367),包括三个阶段:从至正十二年到龙凤元年(1352—1355),参加郭子兴起义队伍,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统率全军的将领;从龙凤二年到十二年(1356—1366),渡江营建江南根据地,进而击灭陈友谅,逐步走上封建化的道路;从龙凤十二年到吴元年(1366—1367),击灭张士诚,进而开展南征北伐,完成封建化过程,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第三个时期是创建大明皇朝时期(1368—1398),包括三个阶段:从洪武元年到八年(1368—1375),推翻元朝统治,奠定明朝开国规模;从洪武九年到二十二年(1376—1389),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成统一大业,恢复社会经济;从洪武二十三年到三十一年(1390—1398),诛戮功臣,进一步巩固帝业,发展社会经济。
那么,朱元璋登上帝位后,有些什么历史功绩呢?本文结合明初具体的历史条件来分析,他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进一步统一全国,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明朝建立后,面临着进一步统一全国的任务。
朱元璋首先集中兵力,继续向元朝的残余势力展开斗争。
克复大都的当年,他挥师西向,先后攻占山西、陕西和甘肃,并北征蒙古,迫使北元势力步步后撤。
洪武十四年,又派兵攻入云南,扫平梁王势力。
二十年,再出兵平定辽东,迫降纳哈出。
寻又进军漠北,击溃北元势力,招降兀良哈部。
至此,元朝残余势力已被压缩到漠北草原,从而基本解除了其对明朝的威胁。
在与北元做斗争的同时,朱元璋还用武力消灭四川明昇和大理段氏的割据势力,并成功地招抚了西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包括西藏、青海和川西的藏族和撒里畏兀尔等族,东北部分地区的女真族,以及南方的少数民族土司。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的举措带来了一些利弊得失,具体表现如下:利:1.提升中央集权:废除丞相一职,使皇帝在政治层面上具有更大的权力和决策权。
朱元璋的强化皇权有助于加强对地方行政、军事和财务事务的集中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优化决策效率:废除丞相一职,减少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权力争斗,减少了政治决策的阻滞和延误,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效率。
这让朱元璋能够更迅速地采取行动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3.加强皇帝威望:强化皇权有助于加强皇帝的威望和权威,巩固统治地位。
废除丞相后,皇帝能够更直接地接触下属官员和民众,加强了皇帝与百姓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稳固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
弊:1.缺乏制约和平衡:废除丞相后,朱元璋拥有了更集中的权力,缺乏相应的制约和平衡机制。
这可能导致权力滥用、独断专行,以及主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一旦皇帝犯错或出现不良决策,将缺少相应的内部约束与平衡机制。
2.建立个人威权:强化皇权可能导致皇帝个人威权的建立,使朝廷政治更加依赖于皇帝的个人才能和决策能力。
这可能对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政治体制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一人的能力和品质。
3.削弱官僚体系:废除丞相后,原本有较大独立权力的官僚体系被削弱。
一些得失衡权力的官员可能会感到不满或失去积极性,对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政策推动可能出现一定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的举措带来了一些利弊得失。
其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提升决策效率和加强皇帝威望等方面带来了一定好处,但也存在权力滥用、缺乏制约和平衡、建立个人威权以及削弱官僚体系等负面影响。
评说朱元璋的功过是非
评说朱元璋的功过是非,是回避不了他的“恐怖政治”(吴晗语)的。
如果说,明朝初期的“洪武四大案”在历史上尚有争议的话,那么发生在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则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
关于“南北榜案”的历史记载不少,本文选用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科试考》,此文集是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记录明朝史事的私人著述,该书记载的明朝典故考订周详,被时人比之为一代实录。
文集中的《科试考》卷记载了这桩冤案。
洪武三十年(1397),科举会试(丁丑科)在全国举行。
朱元璋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吉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当时录取了宋琮等五十一人。
经朱元璋当廷面试,赐闽县陈安(安阝)为第一名﹑吉安尹昌隆、会稽刘谔分别为第二、第三名。
这五十一人中没有一个人是长江以北的人,于是,那些没有考取的北方人上书朱元璋,说刘三吾等考官都是南方人,只为他们各自的家乡,是营私行为。
朱元璋闻之大怒,命令儒臣们将那些落榜者中文理稍微强些的人再录取一部分,并指定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长史黄章﹑纪善周衡、萧揖,以及刚刚经廷试取录的陈安﹑尹昌隆﹑刘谔,每人各批阅十份试卷。
进过认真查阅考卷,北方举人确实没有一人能及格,全国科举会试是公正的。
但是,北方举人还是上书告状,说刘三吾﹑白信蹈指使张信等人只查不及格的卷子。
朱元璋更是大发雷霆,亲自出题主考,录取了韩克忠﹑王恕﹑焦胜等六十一名原来不及格的北方人,并授予第一名韩克忠为翰林修撰,第二名王恕为编修,第三人焦胜为行人同副,进士陈性善为行人,陈诚为检讨。
考官白信蹈等都被肢解处死,刘三吾以年老被发配边疆充军,只赦免了戴彝﹑尹昌隆、陈安、刘谔,任命他们为司宾司仪署丞,后来又遭诛杀。
宋琮被任命御史,后以检讨掌助教官辞退。
另据史料,洪武三十年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指斥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三人为“蓝玉余党”,尤其是抓住了刘三吾十多年前曾上书为胡惟庸鸣冤的旧账,认定刘三吾为“反贼”,结果涉案诸官员皆遭到严惩。
朱元璋的历史评价与争议
朱元璋的历史评价与争议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稳定了国家局势,奠定了明朝的基石。
然而,对于朱元璋的历史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朱元璋进行评价和讨论。
一、开创明朝并实现统一朱元璋是明朝的创始人,他通过一系列胜利的战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结束了动荡的南宋时期,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他率领农民军队,采取了“攘夷必先争储”的政策,先后推翻了其他农民军,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他的这一举措,不仅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也为明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统一者之一。
二、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朱元璋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为明朝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推行了行省制度,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
他还推动教育改革,加强了封建礼教的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养。
此外,他还在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这些改革措施都为明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三、残酷的统治手段尽管朱元璋在统一和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也常常以残酷的手段维持统治。
他对内推行严苛的法律制度,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和反叛行为。
他对外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让无数人遭受了战乱之苦。
此外,朱元璋辅佐的丞相冯胜也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手段,大胆地整肃了宋朝遗留下来的势力。
这些统治手段不仅让人民遭受了痛苦,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四、家族内斗与杀伐决断朱元璋的家族内斗问题也是评价他的一个关键点。
他的家族内部长期存在着权力斗争,争夺明朝的继承者地位。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通过一系列的杀伐决断,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保护了明朝的繁荣。
然而,他的家族内斗也给明朝的统治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给后世留下了一定的争议。
综上所述,朱元璋的历史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他的开创明朝和实现统一的功绩不可忽视,他的改革政策也为明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朱元璋是仁君还是暴君?看过这些雷事就能明白
朱元璋是仁君还是暴君?看过这些雷事就能明白本文导读:这位草根出身的帝王,一生顽强逆袭,硬生生从社会的最底层,走上了君临天下的宝座,然后三十年铁腕治国,全国折腾得鸡飞狗跳,为此也招来非议多多,贬他的人说他残暴无情,对待功臣更是翻脸不认人,多年如一日的残酷屠戮。
甚至好些火遍武侠圈的演义小说,更是把他怎么丑陋怎么写。
但夸他的人,却无不仰慕他的雄才大略,赞叹大明王朝血雨腥风下,那百姓丰衣足食的建设奇迹。
各种的争吵,至今依然不少。
其实,倘若能看懂朱元璋人生里的这几件“雷事”。
这位帝王一生的是非功过,想必就能更清楚。
一:一语成谶的朱元璋朱元璋登基以后,一桩花了多年心血的大事,就是教育太子朱标。
为了培养好这个未来大明帝国的接班人,朱元璋简直不惜血本,除了以明朝开国两大智囊刘基和章溢领军,组成了最强教育团队,更给儿子制定了“仁明果决”的学习标准。
也就是不止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掌握帝王必须有的心术智慧。
为了达到这个高标准,百忙之中的朱元璋更常亲自上阵,与儿子研讨为君之道。
网络配图而《明实录》里,也就记录了一段父子间颇有意义的对话,朱元璋问儿子在读什么书,朱标老实回答,在读西汉七国之乱的材料。
朱元璋这下来了兴致,问你认为动乱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朱标回答说,是因为七国图谋叛乱,罪有应得。
没想到朱元璋立刻怒了:你小子懂什么?就是因为汉景帝先打死了吴王太子,然后又在晁错的教唆下削王族的土地,否则哪会有这大乱?明初优厚的藩王待遇,就可以从朱元璋这番话里找到原因,当然朱元璋更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去世不久,一场堪比七国之乱的大明靖难之役,更是革掉了亲孙子的皇位。
参考这段对话,简直一语成谶。
二:朱元璋的用人观虽说在宗亲问题上,朱元璋有局限,但是他另一个足以叫明末皇帝反思的,却是用人观。
洪武元年十一月,朱元璋特意派遣魏观等文臣,全国各处撒网搜索,只要是人才,都要拉到大明王朝的朝堂上来。
此举本不稀罕,但在这群大臣临行前,朱元璋却又一通长篇唠叨,谆谆教诲该搜罗什么样的人才。
贪欲乃万恶之源: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反腐
贪欲乃万恶之源: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反腐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反贪运动开始的时候,他规定了凡有人贪污六十银两的,就要剥皮食草,还要摆在衙门前示众。
这一规定再此看来已经残酷至极了,但是他后来公布的政策却更为极端:“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
他对待贪污行为,是宁肯杀错一千人,也不肯放过一个贪污之人。
他还规定了,凡是有贪污的行为,都必须经过层层的调查,寻根究底,直到把全部案情弄清,将贪污腐败之人一网打尽为止。
当然朱元璋反腐也知道光没有监督也是不行的,于是他设立了监察机构,从朝廷到地方处理事情之严厉,权力之大,都是历代前所未有的。
在中央朱元璋还设立都察院,将刑、检、法职等都集于一身。
不久后又设置六科给事中,专门检举揭发六部中的贪官污吏。
在地方上,除了有朝廷亲自派遣的御史之外,还在各省地设立了按察司,专门掌管监察之职;后来又设立了巡抚制度,由朝廷亲信监察地方官员。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之后,朱元璋的反腐的制度也随之偃旗息鼓。
而后来非常讽刺的是,朱元璋死后不久朱家叔侄便因为争夺最高政权而大打出手;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规定太监不得干涉朝政,甚至不允许太监识字,他的子孙们却不断地纵容刘瑾、魏忠贤等阉党捣乱朝政、使朝堂腐败得一塌糊涂。
朱元璋名言朱元璋是我国古代元朝时期的开国皇帝,也是伟大的皇帝,出身布衣,参与反元斗争,朱元璋在位期间也写了很多的名言警句。
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元璋名言里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前半句是“笑天下可笑之人”,后半句是“骂天下可骂之人”。
这是他说的,但又不太像座右铭。
朱元璋的自私是毋庸质疑的,由于对人不信任,使他不分功臣有没有忠心,不看功劳有多大,不顾有无情谊,把凡是在朝廷之上有一点威信的功臣不由分说的全部杀掉,由此可看出他因为自己的私心对待别人是那么的毫不留情。
打天下他总是很有攻略策谋的,很宽大的,因为需要他们为自己服务的,一得到天下之后就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帝王一般都会有些肚量的,但他却是历史上少有的非常自私的开国帝王。
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此 后 , 了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与 辽 宋 夏 金 元 时 期 的 两 除
次 大 分 裂 之 外 , t 比较 强 盛 的 统 治 王朝 , 然 统 一 j- 他 虽 的 范 围 都 比秦 朝 扩 大 , 也 都 未 能 完 全 实 现 我 国 整 但 个疆 域 和 所 有 民 族 的 统 一 。 就 以 大 一 统 的 元 朝 而 言 , 统一 的 疆 域 和 民 族 虽 然 远 远 超 出 历 代 所 有 的 其 中原 王 朝 , 当时 的西 域 包 括 新 疆 部 分 地 区 , 处 在 但 还 察哈台后 王 的统 治之 下 , 不 直 接 归 属 元朝 管 辖 。 并 只 有 清 朝 的 大 统 一 , 最 终 实 现 了 我 国 整 个 疆 域 和 才 所 有 民族 的 完 全 统 一 。 既 然 如 此 , 什 么学 术 界 一 为
皇帝 , 同秦 皇 、 武 、 宗 、 汉 唐 宋祖 相 比 , 明太祖 ; 统一 多民族国家; 封建专制 中央集权 ; 养生 息; 休 洪武之治 中 图 分 类 号 :K 4 . 28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0—5 4 (0 2 0 2 2 2 0 )4一O 4 O 4—0 7
但是 , 朝 的 统 一 , 不 是 我 国整 个 疆 域 和 所 有 民族 秦 还
的统 一 。 当时 在 我 国 的 疆 域 之 内 , 秦 并 存 的 还 有 与 东北 的 东 胡 , 部 的 匈 奴 , 北 的 乌 孙 与 众 多 城 国 , 北 西 西 部 的 氐羌 , 南 汉 藏 语 系 与 南 亚 语 系 的众 多 部 落 。 西
明朝十六位皇帝功德,素材
明朝十六位皇帝功德,素材大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享国276年的时间里,共有16位帝王,他们各有功过,共同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起伏跌宕!1、朱元璋:开天辟地朱元璋的功绩为明朝最大,包括:驱逐鞑虏,建立明朝,重新建立起了汉人的统治;轻徭薄赋,注意民生;厉行反腐,净化社会环境;开疆拓土,持续打击蒙古,创立卫所制度,巩固了边疆,确立了对蒙古的巨大优势,明朝疆域在朱元璋时期达到即极盛。
2、朱允炆:守成不足建文帝时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朱元璋的基础上,继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永乐盛世奠定了基础;而且,建文帝执行削藩政策,是顺应历史潮流的;3、朱棣:雄才大略虽然朱棣上位手段不光彩,但是不代表其没有能力,事实上,在明朝16位帝王中,朱棣是能力仅次于朱元璋的皇帝。
朱棣在位时期,向内编修《永乐大典》,完善内阁制度,迁都北京,巩固北方边防;向外继续执行削藩策略,加强大一统;派遣郑和下西洋,恢复朝贡体系;收复交趾,设置奴儿干都司和关西七卫;五次亲征蒙古,对鞑靼和瓦剌形成沉重打击;4、朱高炽:修养生息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10个月,但是其功绩不容抹杀。
首先他结束了劳民伤财的郑和下西洋,改变了朱棣时期的扩张战略,开始全面休养生息。
这是明朝得以续命的关键!朱高炽在位时期,为朱棣时期清洗镇压的建文帝旧臣平反,这种拨乱反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朱瞻基:全面收缩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位的11年,被称为“仁宣之治”,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然而,朱瞻基却在盛世之下,选择主动放弃大片土地。
首先是在1427年放弃交趾,然后在1435年撤销奴儿干都司,导致明朝的疆域大大萎缩。
不仅如此,明宣宗还内迁开平卫,直接导致明朝长城以北防线出现无法挽回的缺口,最终明朝不得不全线退守长城,导致“天子守国门”!到朱瞻基去世后,明朝实际控制的土地也就只有“两京一十三省”!6、朱祁镇:跌宕起伏朱祁镇有一个闪光点,就是在临死前决定废除人殉制度,这一政策在后世得到了遵守!7、朱祁钰:力挽狂澜明代宗朱祁钰最大的功绩,就是坐镇北京,指挥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此次胜利彻底击碎了也先想要重新占领中原的梦想,保全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祁钰相比于哥哥而言,是一个更加励精图治的君主,在位8年时间,明朝逐渐从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中走出,国力得到了恢复!8、朱见深:老女之友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继续疯狂迷恋万贵妃,这导致明朝朝政更加乌烟瘴气。
朱元璋的功绩
朱元璋的功绩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为中国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考虑到朱元璋的功绩,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朱元璋拯救了明朝的国家,努力恢复和恢复民族精神。
明朝失去了许多土地,经济萎缩,社会动荡。
在朱元璋的领导下,他统治下的军队打败了令唐朝失去昆仑北山和大清朝领土的洪贤军,恢复了历史上失去的领土,使中国拥有更多可发展的土地。
此外,太平军在朱元璋领导下,击败了清军,建立了满清政权,使中国获得政治上的稳定。
其次,朱元璋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朱元璋推出了许多政治结构,以增强政治的稳定,其中包括政府的分权,建立贵族秩序,启动科举制度,建立太康大计,并革新文治武功,以提高国家的政治质量。
动态的全民教育等。
另外,朱元璋还坚定不移地追求内政实效,重视文化教育,建立了殿试、科举制度,以及入关、禁贸等政策。
此外,朱元璋不仅改善了国家的内政管理,还采取了外交政策,扩大了明朝的影响。
朱元璋非常重视与外国贸易,在南中国海和波斯湾的航海活动甚为活跃,进出口商品繁多,改善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此外,他还重视与邻国的关系,派遣使节进行外交。
另外,他还派遣宋江赴俄罗斯,推出中国文化,大大拓宽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让世界了解中国。
总之,朱元璋确立了明朝统治,为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光明。
所以,朱元璋的功绩是无可置疑的,它将永远留在中国历史的记录中,世世代代的
被铭记在心。
朱元璋的功过_历史故事
朱元璋的功过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在基本肃清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汲取了元朝末年,权臣作乱,贪污成患的铭心刻骨的教训之后,朱元璋励兵图志,精减税务,大举进行政治改革,以及经济建设,摒弃了元朝末路一些陈规陋习,使得大明王朝仅仅数年的功夫,便焕然一新,奠定了大明二百年基业的基业。
后来,大明天下初渐端倪,已呈现出一幅繁华昌盛的景象,百姓们个个安居乐业,对外敌觊觎之心的国家,善用其人,将大明天下的功勋们,比如一直追随起义的蓝玉,徐达,李善长等卓著功勋的人,封为公爵,侯爷,先抚慰其心后,便懿旨下达,驱除外敌,使得人尽善其长,而将一些文臣置放在自己身边,譬如拥有“后世诸葛亮”之称誉的刘伯温,李善长,还有后来居上的胡惟庸尽摆布在自己的龙架前,垂手听命,岂不闻伴君如伴虎,越是靠的近,那么危险的机会便多了一分,而武将却是天壤之别,因为他们均是九死一生的战场上,获得的崇高地位,自是大受宠爱,如此一来,可就滋长了武将们,嚣张跋扈的气焰,特别是淮西子弟,更有恃无恐,收敛百姓财帛,朱元璋坐镇南京,对于外界的诽言,略有耳闻,他平生多疑,等将军们个个春风得意的回到南京的时候,已处心积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厮杀,只是需得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方可全歼,以保证不受波及名声的影要说这一天,春暖花开,一片迤逦,朱元璋像往日一般,游逛在水花相间的后花园,旁边站着正是刘伯温,眼看淮西子弟凯旋而归,朱元璋开口道:“伯温呀!你可知道我心中的忧虑。
”刘伯温正沉浸在鸟语花香的景象之中,被朱元璋如此一问,心中立刻警惕下来,便道:“殿下操劳国事,天天夙夜难眠,还在呕心沥血为大明江山批改奏章,必然心力交瘁,而现在好不容易大将们归来,殿下就越加对他们操心了,臣下能体会殿下的心情。
”朱元璋瞅了一眼刘伯温,只见他语言恭维,丝毫不见异常,又转过话题道:“伯温呀!说实话,这些文臣武将之中,我最看重的就是你,你不爱功名利禄,为了俺们的大明江山可算是费心竭虑,要说这李善长独自独揽大权,一人坐拥左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我对他的观察,他实在对我唯命是从,但是性子没有一些男儿的肝胆豪气,略微显得有些羸弱,我想了一晚上,还是你的性格比较适合,不知你怎么想呀?”刘伯温冷汗直冒,诚惶诚恐道:“皇上,我刘伯温除了安心过晚年之外,并无所求,至于功名利禄,我更是不太感兴趣,况且臣下老矣,不敢当此咨重的地位,望殿下明鉴。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过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过朱元璋,明朝时期开国帝王,在元末的时候带领起义军最终攻破皇宫,成为一代帝王。
那么朱元璋的功过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朱元璋的功过,希望对你有帮助!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过朱元璋是从一介农民一路征战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明君,因为他大力惩治贪官,对百姓来说是非常好的,在朱元璋时期,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大力的改善。
对于百姓来说,朱元璋功过这个问题一定是肯定的答案。
但是朱元璋的过在于他太过在乎自己的出生,可能因为他的出生卑微,所以他心里其实是自卑的,在当上皇帝之后就越发的不能听别人说到任何有可能和他出生有关的事情,所以野史上有说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非常严重。
这一点来说朱元璋的过还是挺大的。
另外在最开始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最后都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杀了,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朱元璋是不仁不义的。
所以说朱元璋功过不能简单的评定,要看他对历史发展是不是有推进,也要看他在政事上是否清明。
朱元璋时期,他推行的改革以及一系列的惩治贪官的举措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百姓眼中,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正是他们需要的,但是,朱元璋发明的一系列残酷的刑罚,在官员看来也确实是暴君。
不过总体来讲,因为朱元璋的整体行为是对这个国家有利的,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朱元璋功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功大于过的。
明太祖朱元璋简介朱元璋是明朝时期开国帝王,即为明太祖,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人,生于公元1328年,最终死于1398年6月24日,死后被葬在明孝陵。
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是以为地主放牛来生活的,后来为了活下来就进入了当时的寺庙皇觉寺做和尚,当时正好处于各地起义,人民反对元朝暴虐统治的时候,朱元璋在寺庙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毅然决然的加入了起义军的行列。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马皇后。
马皇后的父亲是一个起义军的首领,非常欣赏朱元璋,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且死后将自己的起义武装力量都给了他。
朱元璋的个人力与领导能力明太祖的领导风格与影响力分析
朱元璋的个人力与领导能力明太祖的领导风格与影响力分析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领导人,其中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作为明朝的创立者,他展现了卓越的个人力量和领导能力。
本文将分析朱元璋的领导风格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朱元璋的个人力朱元璋生于明朝建立之前的乱世,他出身寒微,没有任何优越的背景。
然而,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在政治、军事和治国方面展示了卓越的个人力量。
首先,朱元璋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在起义初期即显示出卓越的军事天赋,通过灵活的战略和勇敢的战斗,成功地击败了其他起义军和倭贼,最终在明朝取得了胜利。
其次,朱元璋具备杰出的政治才能。
在明朝建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例如实行土地革命、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开疆拓土等。
这些政策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拥有卓越的领导力。
他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勉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领导团队。
他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能够激励他人与他一同前进。
二、明太祖的领导风格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展现了独特的领导风格。
他的领导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强调纪律和法治。
明太祖在建立明朝后,全面加强了法律体系的建设,并采取了严格的纪律措施来维护社会秩序。
他注重吏治,对官员廉洁自律有严格要求,使国家政治更加廉洁和高效。
其次,朱元璋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他提倡儒学,并大力支持经学、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
他建立了明朝的科举制度,为士人提供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使国家得到了一批才德兼备的官员。
最后,他倡导谦虚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明太祖不仅自己谦逊谨慎,也要求他的子孙后嗣保持这种品质。
他的这种谦虚坚韧的品质使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并且广为影响后世。
三、明太祖的影响力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开创了明朝的繁荣时期。
通过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朱元璋使明朝成为东亚最富裕和强大的国家之一。
论朱元璋作文
论朱元璋作文论朱元璋作文「篇一」他被许多人视为英雄,也有许多人因他的残暴而不齿,更多则认为他功过参半,这就是他,明太祖朱元璋的写照。
他出生卑微,父母在一次饥荒中死去,连入土为安都差点没成。
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当和尚,但又被朝廷逼得造反。
经过无数次挫折与打击,他变得意志坚强、见识长远,行动周全谨慎,成为了一代枭雄。
在我眼中,他具备了无人可比的军事才能。
濠州到滁州、滁州到南京,再兵临元大都城下,他所向披靡。
有无数人想让他被历史所埋没,可他无所畏惧。
从他分析局势,决定先攻打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这件事,足以证明他的远见与军事才能。
他把握住敌人的弱点,正如一只潜伏于黑暗中的蝎子一般发出致命一击。
在我眼中,具备独到的眼光。
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在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人,都被他一一挑选出来,委以重任。
而他们也不负重任,为朱元璋打败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在建国后成为了明朝的重要支柱。
在我眼中,他具备勤奋的品质。
丞相制度虽然被他废除,可他当政期间明朝的秩序井井有条。
他是皇帝中的特例,别人都进入梦乡了,他还在挑灯夜战,批改剩下的文件,十分可敬。
但他也有残暴的一面。
别的朝代的开国功臣享尽荣华富贵,但他却将伴他出生入死的功臣赶尽杀绝。
冯胜、傅有德、蓝玉,各各都死不瞑目,这是一场悲剧。
功过并不论证一个人的好坏。
就像朱元璋,一生克敌无数,建立大明王朝,成就华夏辉煌,同时他也十分专政,诛尽开国功臣。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他击败陈友谅后微服私访时题于紫金山禅院中的诗,杀气与豪气透过字里行间,穿过几百年时空扑面而来。
这便是我眼中的朱元璋,一个霸气非凡、功过参半的朱元璋。
论朱元璋作文「篇二」世人皆知,农民的儿子想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简直是无稽之谈、痴心妄想。
而他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思想禁锢的局面。
他,就是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朱重八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
因元朝皇帝的昏庸无能与官吏的贪得无厌,朱重八的父母与大哥相继饿死,他的家支离破碎。
试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32神州文化试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聂建尧 钟少帅空军工程大学摘要: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朱元璋的功过是非评价也是不一的。
朱元璋作为出身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经过一番奋斗无疑又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对其功绩以及历史地位进行评论也是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就朱元璋的功绩以及历史地位进行加以阐述分析。
关键词:朱元璋;功绩;历史地位0.引言朱元璋少年只是放牛娃,勉强为了生活而四处流浪,并当过和尚。
从二十四岁投奔农民起义军,又从小兵进行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征战最终一跃成为一国之帝,这其中有运气也有努力。
关于朱元璋的评价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参半的,但无论如何,朱元璋的传奇一生都是我国历史皇帝当中的耀眼明星。
1.朱元璋的功绩对朱元璋这一历史人物的功绩进行评价,就要结合其活动进行阐述。
朱元璋在元朝末年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此时就是朱元璋的初次登上历史舞台。
在当时发展当中,整体的农业以及手工业的生产没有超过宋代水平,元朝末年的时候更是朝政腐败,加上土地集中以及赋役地租等沉重的负担,使得农民起义频繁发生,此时的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社会不但没有得到发展,还向后退步[1]。
朱元璋一生的经历比较复杂,在其一生的重要功绩上主要有几个层面,首先就是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和统一了全国,对多民族国家实现了巩固统一。
至正十九年在农民起义军主力北方红巾军失败后,朱元璋出兵攻灭了张士诚以及陈友谅等,随后发动南征北战,字洪武元年的时候攻占了大都建立了明朝。
在二十多年的都长当中,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到了漠北草原分裂成三个大部落,基本瓦解了对明朝的威胁[2]。
统一全国之后朱元璋就实施了恩抚为主的政策,于是朱元璋就在北方的地区进行集中了兵力对元朝的残余势力进行不休的斗争,并且通过怀柔手段来进行争取元朝的官吏投向。
从朱元璋在统一全国这一功绩上来看,的确是比较大的亮点。
从朱元璋的功绩方面能够看到,其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方面也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对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以及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浅谈朱元璋的管理思想
浅谈朱元璋的管理思想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但同时也最具有争议的帝王之一,朱元璋的许多治国之策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安邦定国的思考与实践,构成了他的社会控制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法治思想、民本思想、教化思想以及社会和谐思想。
他着重从宏观上缓解社会矛盾,避免矛盾积聚的治安思路至今仍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他对民生的管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思想措施以及整顿吏治三方面论述其管理思想。
关键词:朱元璋重视民生君主专制整顿吏治积极意义消极影响在中国历代开国之君中,朱元璋是位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出身寒微,亦无多少文化修养,且曾因生计所迫而入沙门。
元末,社会大乱,群豪并起,他因图“自全”而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然而朱元璋竟在十余年时间里,力挫群雄,赶跑元顺帝,成就了一代帝王之业,创建了明王朝。
朱元璋同时也是一位政绩显著的封建帝王,本文将对其最为重要的一些管理思想进行分析。
一、重视民生(一)施仁政朱元璋认为“以仁义定天下,虽迟而长久”,舍弃仁义就无以治国。
大明建初,朱元璋告诫诸将:“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
并说“人莫不好生恶死,当省刑罚、息干戈以保之;莫不厌贫喜富,当重农时,薄赋敛以厚之;莫不好佚恶劳,当简兴作、节徭役以安之”。
对背仁政而行的贪官污吏及豪强不法行为,朱元璋力主重典惩治,着力打击官吏贪赃和豪强作恶。
(二)藏富于民朱元璋极为关注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
一是鼓励垦荒,他颁布了许多鼓励垦荒的法令条文,并用免租的方式来吸引人们进行垦荒。
二是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颁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其田多者率以是为差”,规定“不种桑者输绢,不种麻者输布” ,并令“有司亲临督劝”。
三是兴修水利,朱元璋在位期间,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水利建设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潴蓄以备旱,宣泄以防霖潦”。
(三)减免税粮为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朱元璋的功过是非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伟大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在建立明王朝,推行系列改革中做出众多举措,功过是非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其在历史上的功过进行简要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从他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入手,不能以当代人的尺度去衡量和评价他们,有失公允。
就象不能想象朱元璋会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样。
那么想更多地了解朱元璋,就让我们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主要经历来入手吧。
元末民族矛盾尖锐,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
乱世出英雄的时代就此来临,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元璋就会象他的爸爸朱五四,他的爷爷朱初一,太爷爷朱四九一样当个佃户,一辈子种地还债了。
再看看他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放牛;1344年-1347年当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1347年-1352年当和尚,主要工作好些了是撞钟;1352年-1368年主要工作是造反;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当皇帝。
可以说他的一生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阶层从最低到最高走了个遍。
这也注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不可能是向着一个方向发展。
从最初的憎恨地主剥削到最后的保护地主阶级,成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身份地位的变化,心态的变化都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
这样的人注定要被千年评说的。
那么,我们就先看看朱大地主有什么功劳吧!
一、求贤纳士,从谏如流
采纳李善长的劝说,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
并接受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学习刘邦的做战思路,立稳根基,不当出头鸟;1360年,邀请刘基(刘伯温)做他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议,被采纳。
建立明王朝后,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
对于封建时代而言,完全打破了一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惯例。
赋予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权力,是中国几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创举。
二、勤政廉政,一生操劳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
称帝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
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
三、慷慨大度,善于用人
他是个不吝惜金钱的人,反元斗争中他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1356年三月,攻破张士诚部军营,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
因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
四、打击贪官,肃清腐败
朱元璋在位期间,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最清廉的时期,对贪官的惩办力度空前绝后。
这与朱元璋出身贫苦,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有直接关系,建国后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监管官员,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
利用残酷刑法处置贪官,采取“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
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在他在位期间,能把官做到退休可以说是个奇迹。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位明太祖又有什么过错呢?
一、急功近利,处置过火
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恨不得把子孙的活儿全干完了,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目的在于减少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可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孙可没他那么敬业,既然老子都给干完了,那他们索性什么也不做,一切以老子的为准;兴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培养顺从官员。
官员思想守旧,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设厂卫特务机关,公开收集情报。
楚方玉在遗作中说“大臣们上朝每天均与家人告别,好像上朝后不一定能再回家”。
用东厂威胁百官,不准后宫干政,留给子孙的只能是信任那些不懂历史,不懂军事,不懂知识的宦官,明朝后世宦官专政也为历代之最;酷刑厉法,在处置郭桓案、蓝玉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惩处过度,手段残忍,以连坐式的诛九族最为常见,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共杀了七、八万人,而胡惟庸、蓝玉两狱,株连死者且四万”。
二、杀害功臣,危机无将
徐达被朱元璋列为第一功臣,因受到猜忌虽已告老还乡还得到背疽(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就赐蒸鹅给他吃,没几天就死了,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也失宠被杀,连退休在家已77岁的李善长一家70多口也一齐被杀,功臣被杀,朱元璋更多考虑的是功高盖主,威胁年幼的朱允炆,可最后当朱棣大军打过来的时候,朱允炆身边无一猛将可用。
总的来说,朱元璋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全新政治体系对明清政治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同时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推广棉花和桑枣果木的种植;严惩贪官污吏等功不可没;但其过失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都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关。
但这都不影响他成为中国历
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但我觉得为了成为一个帝王,他付出了太多,或许在某一个夜晚,他会更想去过那种贫苦但自由,平淡无奇的岁月吧。
引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2月第32卷第1期
吴晗《朱元璋传》2008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百度百科朱元璋词条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