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 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 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2.文学: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水利灌溉 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 普遍。 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 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4.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 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 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 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
3.绘画 (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 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4.书法 (1)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K12课件
10
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
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E政v以a德lu”a“t节i用on而爱o人n。ly”. ith②③孟荀As子子p的的o民民s本本e.思思S想想l::民“i君d贵舟e君s民轻水f、。o痛”r恨暴.N政E和T战争3。.5 Client Profile
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⑥。
——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
(1)起C源o:刻py画r在i早g期ht陶器2上0的04简-单2符0号11被认A为s是po中s国e文字Pt的y起源L。td.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雚鸟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K12课件
7
4.文学 (1)《诗经》 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2)实C质o:古py代r儒i家g思ht想中2的0“04民-本2”0思11想是A以s维po护s“e君”Pt为y中心L的td,并.不
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K12课件
11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转型期的文化震荡——百家争鸣的背景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
(2)政C治o:周py王r室i衰g微ht,诸侯2纷00争4,分-2封0制1瓦1解A,专s制p主os义e中央P集ty权萌L芽t。d.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思想和科技文化(共48张PPT)
1.背景: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
__儒__家__经__典__,批评时政,反对郡县制。
2.经过: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秦始皇坑儒,以警告天
下的文化人。 3.评价
(1)“焚书坑儒”是对_先__秦__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
重点1 展现人情世界趋向平民化的文学特点 【史料印证】
史料一 (2015·高考江苏卷)
1.历史素养——历史概念解读
(2015·高考福建卷)右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
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
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
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官方文化,是封建正统思 想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 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材料二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上林赋》。
古代中国文学成就与社会环境的关联
(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 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 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 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描绘 恢弘气势的时代。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秦汉思想科技文化(共31张PPT)
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 实行内朝外朝 实行察举制 盐铁官营,发展经济 打匈奴,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经济恢复,国力强 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土地 兼并、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解答
五、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2
1.科技方面:
( 1 ) 造 纸 术 : 西 汉 时 期 发 明 纸 , 东 汉 时 蔡伦改进造纸术
(2)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2)地位:儒家思想官方化;
罢黜百家=?禁绝他家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它学派加以“灭”、“绝 ”,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其它学说只是被剥 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 压。
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 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 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 ……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 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儒表法里, 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 2、董仲舒主张: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3、特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
【核心突破】 对比归纳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董仲舒新儒学
先秦儒学
重点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特点
为现实政治服务 外儒内法,兼采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教学资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教学资料[背景材料]在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化,其中包括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来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样,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发展也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问题设置]1.秦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2.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有哪些重要的发展?3.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针对问题一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时期,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发展。
这一时期,铁器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新型农具,如犁、耧等。
同时,水利工程的修建也得到了发展,著名的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手工业和商业也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发展。
手工业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形式,商业则主要依靠道路和驿站等交通设施进行交易。
同时,货币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针对问题二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在思想方面,儒家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被广泛接受和推崇。
同时,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发展。
这些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科技方面,造纸术、冶铁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这些科技的发展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大家和名著。
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针对问题三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经济的发展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其次,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手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讲义
(2)楚辞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吗? 试答
提示:否。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 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政”不是 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它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 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思考 1 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 经济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试答
史料解读:①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私田的大量出现, 各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这为士阶层的活跃提供了物质基 础。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力 量壮大,他们要求变革,因此,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专题综合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 1.思想特点 (1)儒家提出仁政、德治、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 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法家主张推行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 治的理论武器。
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 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心意自得”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画面,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的特点,结合题干 无法得出“生活富裕”的结论,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 意。故选 C 项。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5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5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内容(1)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2)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特点: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4.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图解历史]董仲舒的新儒学二、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但不宜书写。
②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作“蔡侯纸”。
(2)天文:东汉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与候风地动仪。
(3)数学:东汉时期:《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4)医学①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②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五禽戏”。
2.文化(1)汉字与书法①统一a.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b.汉代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②特点: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汉赋①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②特点:专注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展现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轻巧识记]书体演变及其特点考点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1.2.2秦汉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二)董仲舒的主张 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 2.主张确立儒学的 独尊 地位。 (三)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 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 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1.董仲舒“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
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
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3.影响 (1)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 平等竞争 的局面,扼制了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 正统思想 ,对民族 历史文化的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本思想。 2.依据上述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答案: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
系。 3.史料四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答案: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的形成。
《创新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一轮总复习:2.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自主复习•
考点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 天人合一 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和“ ” “天人感应”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5.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
专家史论•
目录
自主学习
目录
自主复习•
考点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 、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为此汉武帝需要在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 从“无为”到“有为” 上 。 2.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 度之宜”。这表明他的思想 ( ) B 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 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 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 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 3.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 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 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B )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 D.春秋大一统
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汉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的全面发展
) B
5.[史料]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公孙弘以《春 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目录
自主复习•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 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 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 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 传了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考点1
栏目索引
2.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a.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⑤ 司南 ”。 b.商周时期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硫磺和硝石,这为 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考点1
栏目索引
3.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
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
的是 ( A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治大国如烹小鲜”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答案 A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法家的
(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
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
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
高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1
栏目索引
思维启迪 牟复礼在《中国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 “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请 分析牟复礼所说的学派指的是哪一学派。 提示:该学派蔑视世俗,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自在,因此是道家学派。
拓展深化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考点1
栏目索引
秦汉史第6节 秦汉的文化和科技 提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第6节秦汉的文化和科技一、文化要点提示: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选择性必修三P8)。
秦朝思想推崇法家学说(选择性必修三P3)、焚书坑儒(中外历史纲要上P17)汉朝思想黄老无为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中外历史纲要上P20)儒家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由此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选择性必修三P3)宗教佛教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法并在洛阳修建白马寺请西域高僧传教(中外历史纲要上P42)道教东汉末年,本土宗教道教兴起(中外历史纲要上P42)史学《史记》作者西汉司马迁(中外历史纲要上P23)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P23)体裁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中外历史纲要上P23)地位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中外历史纲要上P23)《汉书》作者东汉班固(中外历史纲要上P23)体裁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上P23)文学①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汉赋、乐府诗上(中外历史纲要上P23)②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中外历史纲要上P23)③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外历史纲要上P23)艺术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中外历史纲要上P43)【错误曝光台】错误:焚书坑儒使先秦以来的所有文化书籍毁于一旦。
正解:焚书坑儒主要销毁的是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等,其他如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等没有销毁。
二、科技汉朝医学《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学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P23)(选择性必修二P84)《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中外历史纲要上P2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博采众方,提出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选择性必修二P84),被后世誉为“医圣”(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华佗“麻沸散”是从植物中提取、适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中外历史纲要上P24)“五禽戏”是健身方法(选择性必修二P84)数学《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最早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中外历史纲要上P24)《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历史纲要上P23)造纸术造纸术改进蔡伦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P23)地理学候风地动仪张衡测定地震方位(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天文学《灵宪》张衡天文学专著(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农学《氾胜之书》氾胜之 (中外历史纲要上P24) 《四民月令》崔寔(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图现历史】五禽戏【错误曝光台】1.错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两汉文化的特点 (1)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 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绸之路流入中 国,中华文化广泛外传。 (3)气势恢宏。两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
易错点
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的鼓风冶铁工具。 2.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抑制的是私营工商业,官营商业却大 力发展。 3.中国的丝绸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到达了地中海东海岸。 4.焚书坑儒主要销毁的是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 《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等,其他如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等没有销毁。 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
第一单元
先秦至秦汉时期
第4讲
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
时空重点
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字;焚书坑儒
前221年 秦朝建立
前207年 秦朝灭亡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重农抑商、丝绸之路 独尊儒术
前202年 西汉建立
9年 西汉灭亡
蔡伦改进 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
25年
105年
220年
东汉建立
东汉灭亡
主题概览
西南丝 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绸之路 作用: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
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上丝
条件:航海技术的发展
绸之路
西汉: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1.思想
秦朝
思想 思想
推崇法家学说(选必3,第1课子目1)、焚书坑儒 黄老无为 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
第3节 先秦的文化和科技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
第3节先秦的文化和科技一、文化要点提示: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选择性必修三P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选择性必修三P1),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选择性必修三P2);②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性必修三P6);③中华文明历程: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青铜时代(夏商周)→铁器时代(战国以后)(选择性必修三P2);④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选择性必修三P8)。
原始社会——文化基础化石遗址旧石器时代已发现的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元谋人铲形门齿)(中外历史纲要上P2)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已发现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P3)夏朝——文化起源发源地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选择性必修三P2)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中外历史纲要上P5)商周——文化形成特点多元一体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选择性必修三P2)以农为本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选择性必修三P2)本土性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选择性必修三P6)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选择性必修三P6)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选择性必修三P6)凝聚性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选择性必修三P6)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选择性必修三P6)内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点商人相信上天和鬼神,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选择性必修三P5)本质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选择性必修三P5)以人为本民本思想观点西周初年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选择性必修三P4)影响①孔子提倡西周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选择性必修三P4)②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政治伦理上的人本思想),后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选择性必修三P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观点西周初年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选择性必修三P5)影响不仅在春秋战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选择性必修三P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观点《周易》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选择性必修三P5)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选择性必修三P5)和而不同观点西周末年太史伯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和”)才能产生新事物(选择性必修三P6)影响“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选择性必修三P6)提倡爱国家国情怀观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选择性必修三P5)价值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选择性必修三P6)②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选择性必修三P6)载体甲骨文含义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外历史纲要上P5)内容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中外历史纲要上P6)地位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证实了文献记载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中外历史纲要上P5、P6)青铜器铭文①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中外历史纲要上P5)②西周何尊青铜器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中外历史纲要上P6)春秋战国——文化认同和百家争鸣文化认同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选择性必修三P2)百家争鸣■背景经济社会经济重大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P10)政治①列国纷争,战争日益剧烈(中外历史纲要上P9、P11)②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③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中外历史纲要上P12)社会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中外历史纲要上P11、P12)■代表及其思想儒家孔子①提出“仁”,主张统治者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反对苛政(选择性必修三P4)②主张以天下为己任(选择性必修三P5)③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选择性必修三P5)④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选择性必修三P6)⑤“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孟子①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中外历史纲要上P12),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选择性必修一P46),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择性必修三P4),批评统治者“途有饿殍而不知发”(选择性必修一P102)②主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天下为己任(选择性必修三P5)③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选择性必修三P5)④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选择性必修三P5)⑤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选择性必修三P5)荀子①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②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选择性必修三P5)《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择性必修三P5)道家老子①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朴素唯物论)(选择性必修三P5)②揭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朴素辩证法)(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③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时代(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庄子崇尚逍遥自由(中外历史纲要上P12)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墨家墨子①提倡节俭(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②主张“兼爱”“非攻”(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③主张以天下为己任(选择性必修三P5)④提出“尚贤”,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选择性必修三P5)⑤主张政府实施社会救济,认为“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选择性必修一P102)⑥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中外历史纲要上P12)法家韩非①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中外历史纲要上P13)②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选择性必修一P46)③主张君主要赏罚分明(选择性必修一P46)④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选择性必修一P46)⑤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其他管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选择性必修三P4)屈原主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选择性必修三P5)■评价实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内的反映(中外历史纲要上P1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上P13)影响百家争鸣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外历史纲要上P13)【图现历史】何尊中的“中国”和五行相生相胜【错误曝光台】1.错误:西周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后来他在“国人暴动”中联合召公执政,史称“共和执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将秦汉时期知识点整理如下,快来看看吧。
高三历史知识点:秦汉时期知识点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政治腐败[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二课时2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名师公开课精品课件(31张)
人感应”和“ 君权神授 ”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2. 综合上述史料,分析说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提示:(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符合
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 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书法艺术
①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 书写为形式。 (1)主要特点②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 意境 ,具有特殊 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 的 审美价值 。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发展演变
字 体 时 间 特 点
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纸的发明
①西汉早期发明书写用纸。 (1)概述 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 ②东汉 蔡伦
①在四大发明中, 纸的发明 影响最为久远。 (2)意义②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③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手工业
①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 (1)经营 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形态②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 政府 垄断 煮盐、冶铁等行业。
①纺织业: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 (2)主要 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 丝国 ”。 成就②冶铁业: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 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水排 。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中国古代史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研析考情考向课时作业落实主干知识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私人讲学(4)影响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②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想解放轻巧识记“百家争鸣”2.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②强调统治者“”;③“克己复礼”。
(2)教育:“”“因材施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①“”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性本善仁义道家老子(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提出“”的政治主张;(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近年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2021年整理)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的全部内容。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秦汉时期的经济汉代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1汉代铁业官营的影响2汉代田庄经济的发展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董仲舒“大一统”思想4东汉政府社会控制范围的扩大5秦汉时期汉字字体演变的意义6综合7一、选择题1。
(2018·山西太原月考)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
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解析:C 跨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民间手工业,故B项错误;平民墓葬中出土的漆、陶器上有“市”“亭”等戳记,表明市场上出售的产品部分出自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说明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故C项正确;贵族和平民在汉代不可能破除身份等级,故D项错误。
2。
(2018·福建厦门模拟)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 竹木简、帛。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 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 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 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美]德克· 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造纸术问世前人类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纸草: 易断裂,难以保存 巴比伦泥板: 笨重 印度桦树皮: 不易保存 希腊羊皮: 昂贵 甲骨;青铜;竹木简;丝絮 中国: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2.备考策略:(1)首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大一统,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文化的大一统等角度归 纳相知识,形成秦汉时期总的时代特点。 (2)秦汉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却差 异很大,学习中注意归验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 影响,并能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
一、秦朝文化
统一文字
(1)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 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 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 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 定。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 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 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 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 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 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儒生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 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 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 即为“坑儒”。
董仲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归之,若归父母,……”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 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 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C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 一体,兼采百家。 (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以神权限制王权。
汉武帝刘彻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 河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
板块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秦汉 2.3 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汉武帝刘彻
董仲舒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或奠基)时期,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时 期。 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政体确立和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奠定了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秦汉形成了统一的经济体制;汉代社会经济空前繁 荣;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 成熟,黄河流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古 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实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儒家思 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文化昌盛,科技方面奠定世界领先地 位;外来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 汉武帝尊儒措施 A 政治 B 教育 ③ 作用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以儒家标准选拔人才,选用儒士参与国家大政。 初步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以儒学为指导的教育体系
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二、西汉的建立和统治
1、汉初的政治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 经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 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 奠定了物质基础。 间成群”,但“无为”所带来消极影响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 也日益明显,社会潜伏着重大危机:王 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 国问题、土地兼并、商贾势力膨胀,边 定。 境不宁等等,积极“有为”成为时代的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需要。 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考题角度
思想 (1)2016· 全国工卷,2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2015· 全国I卷,40:汉代儒汉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君权神授”) ( 4)2014· 海南卷,2:东汉儒法思想的融合 科技文化 (1)2016· 海南卷,2:国家强力推行的字体 (2)2013· 海南卷,3: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发展(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