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海绵城市项目设计规范及图集

合集下载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 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而是利用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附件1: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T29-207-2017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津17WJ-2-1)2017年6月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本设计专篇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调整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供修订时参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城建大厦,电话:,,网址: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编制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支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赵乐军刘洪海李明吕红亮宋现财陈曦刘琳于德淼刘聪王松熊林张中秀审查专家:孙杰李旭东周鹏阚薇莉田恬项劲松目录第一部分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5)5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5)6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0)7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1)8 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2)9 河湖水系海绵城市要点 (13)10 雨水回用设计要点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4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筑与小区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河湖水系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图纸 (84)附录F(资料性附录) 推荐植物应用名录 (94)参考文献 (96)海绵城市设计图集1 范围本图集规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及单项海绵设施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雨水综合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本图集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规定,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图集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T 5056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T 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DB4403/T 24—2019GB 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ECS 353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CECS 361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45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CJJ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48公园设计规范CJJ1 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T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 236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ZJG 32 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JG 37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10SS705 雨水综合利用14J206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15S41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15SS510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15MR105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205 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6S518 雨水口16MR20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3 术语和定义3.1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可参考下表)主要规范名录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DB22/T168-2017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

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

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标签:景观实景景观设计海绵城市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色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色屋顶底层有轻质土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途径、建设内容及策略图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途径、建设内容及策略图

——
详细规划 指标 控制 布局 控制 实施 要求
政策:实施 办法、导则、 奖励办法等
其他
建筑与小区 设计 设计 原则 设计任务书 设计 道路 工程 预算 绿地与广场 水系 其他 运行维护 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多 专业协调与衔接
建设实施
技术 要求
指标 落实
设施 布局
设施 设计
审查监督
渗透铺装 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措施 源头控制 植被浅沟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植被浅沟 源头控制
生态景观 景观功能提升 生态系统修复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目 标 及 策 略
XXX河、XXX水域 XXXX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下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地 生物滞留措施
源头控制
植被浅沟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新 区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内 容
源头控制
绿色屋顶
目标 排水防涝 径流总量控制率80% 内涝重现期30年 雨水管渠2-5年 防洪重现期50年 复
实施途径
技术措施 断接 初雨弃流 雨水花园 高位花坛 植草沟 微型雨水塘/湿地 雨水罐/蓄水池 新建雨水管 截流井/截流管 大型雨水塘 大型雨水湿地 雨水调蓄池 生态浮岛 生态驳岸 土壤渗率循环净化 水系修复 水资源调配 河道疏浚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责任主体 规划 排水 道路 城市人民政府 园林 交通 项目业主 其他
专项(专 业)规划 规划 理念 纳入 总体规划 实施 目标 实施 策略
城市水系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用地/竖向/绿地/道路/ 排水/水系等系统协调
海 绵 城 市 低 影 响 开 发 雨 水 系 统 构 建 途 径 示 意 图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源头陈分散家、镇系海统绵布局系的统调规蓄划机制布局
生态滞留塘 非下凹绿地
径流方向
中心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 雨水分区
单元雨水调蓄箱
蓄水池 下凹绿地 城市河道 植被草沟
城市河道
城市道路
城市绿地
城市广场
建筑屋顶
+ 自然驳岸
植被草沟
+ 生态滞留塘
溢流
+ 蓄水池
溢流
+ 单元雨水调蓄箱加组 团中心雨水花园
溢流
屋顶绿化
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20%—50%
透水铺装率
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 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总面积
透水铺装率≥50% 公共区域≥ 70%
下垫面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STEP1施工图设计流程——方案交接+ 会议在进行海绵景观施工图设计前,生态总控会充分协调海绵景观方案团队与施工图团队交接,针对该海绵方案的特色亮点和设施效果要求进行重点确认,以保证海绵方案的落地性与经济性。

针对海绵目标、项目特点,对雨水流线系统、雨水管网系统、重点节点展示、设施结构、植物配置进行二次设计,并进行相关材料及设计图纸的交接。

STEP2海绵城市总平面系列图施工图专业应充分细化汇水分区及场地标高,使每一处雨水都有序进行收集消纳,从而使得海绵系统可以高效运作。

同时海绵设施的形态、大小、距离应根据景观条件进行细致化设计调整。

如在人行动线较多的区域,海绵设施应预留安全距离,防止踏空。

道路边植草沟与实际乔木种植范围线和照明路灯电路范围应预留避让距离,防止海绵设施布局空间与景观条件的冲突。

STEP3海绵设施结构大样海绵设施结构的二次设计,要对形状布局、材料样式和结构要求提出最优化设计。

海绵设施结合周边的景观条件进行结构设计,如下凹绿地可以在绿地边界设计硬质收边台阶,下凹设施的入水口缓冲区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如使用卵石石笼/ 碎石沉淀池或火山石等不同材料或组合形状提升海绵景观品质效果。

雨水花园等复杂性海绵设施在要求高渗透/ 高净化的情况下,种植土层一般会考虑换土,有专门的提供介质配方土的厂家,也可以现场购买材料搅拌配比,我们在实际项目中研究和实践发现,配方土壤在4 ∶ 4 ∶ 2 的种植土、粗砂、椰糠(椰糠要晒干)的比例是最经济和实用性效果较好的配方。

各层结构需要透水土工布进行包裹,以防止周边泥水污染,透水土工布要求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宜为300~500g/m2,握持强度≥ 1.1kN,撕裂强度≥ 0.4kN,CBR 顶破强度≥ 2.75kN,厚度不小于0.5mm。

过薄的土工布在铺设和运作中会发生撕裂等现象,影响雨水收集质量。

在低成本情况下,雨水花园底部结构可以减少粗砂过滤层和碎石排水层厚度,特殊情况下可以取消粗砂过滤层以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的增量成本。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图纸编排及常用比例、基本内容及深度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图纸编排及常用比例、基本内容及深度

附录A图纸编排及常用比例A.0.1方案文件的编排顺序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一般为封面、方案编制单位设计资质、营业执照证书、扉页、设计文件目录、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

封面应标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

扉页应标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审定人、审核人、校核人、设计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A.0.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一般为:封面、扉页、设计资质、设计文件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工程概算书。

封面应标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扉页应标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设计说明如业主无特殊要求应单独成册,按目录顺序编排。

设计图纸按设计专业汇编,可单独成册。

工程概算书应单列装订成册。

A.0.3施工图文件的编排顺序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一般为封面、扉页、设计资质、设计文件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合同要求的工程预算书。

封面应标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设计文件目录,按设计专业分别编制。

设计说明,按设计专业分别编写施工图说明。

设计图纸,按设计专业分别汇编。

A.0.4图纸常用比例34表A-1 方案设计图纸常用比例35表A-2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图纸常用比例36附录B 图纸基本内容及深度B.0.1方案设计主要图纸的基本内容及深度应符合表的规定表B.0.1 方案设计主要图纸的基本内容及深度3738B.0.2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图纸的基本内容及深度应符合表B.0.2的规定39表B.0.2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图纸的基本内容及深度40414243。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及图纸pdf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及图纸pdf
2.初步设计评审会意见执行情况
4.海绵城市工程措施
本项目拟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凹侧绿化带、排涝通道等措施,实现区海绵城市建设控 制指标要求。机动车道横坡坡向侧分隔带,路面雨水经侧石开口处(间距 3m)汇入下凹绿带, 下凹绿带设置溢流式雨水口,蓄水饱和后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混合车道横坡坡向 硬路肩,近期经设置于路肩下的过水暗涵排至道路外侧植草沟。远期两侧预留 4m 人非共幅带 拓宽工程,将硬路肩与 4m 预留共幅带设置为透水铺装,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行道树+生 态树池,进行人非物理隔离。混合车道路面雨水经开孔缘石进入生态树池,生态树池设置溢流
根据《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服务项目》(初步方案稿),本项目湘江大道景观道~ 茶山路段为湘江东片管控区,茶山路~彩陶路为石渚河管控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如 下: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 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 24.14mm; 2、TSS 去除率不低于 60%;
1、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湘 2015SZ103)幅宽 46m,全长 2.652km。道路横断面组成:1.5 米(硬路
2/5
湘江大道北延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至铜官段)建设工程一期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肩)+7.0 米(机非混合车道)十 1.5 米(绿化带)+11.5 米(车行道)+3 米(中央分隔带)+11.5 米(车行道)+1.5 米(绿化带)+7.0 米(机非混合车道)+1.5 米(硬路肩)=46 米。
强度≥0.4kN,CBR 顶破强度≥2.75k,厚度不小于 0.5mm。
土工织物连接可采用缝合法或搭接法。缝合宽度不应小于 10cm,结合处抗拉强度应达到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图集,导则,手册,指南,规范,海绵城市设计手册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图集,导则,手册,指南,规范,海绵城市设计手册
《15MR105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
《昆明雨水利用--海绵城市标准图集》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
需要以上海绵城市图导则/手册/规范
曾红舟编辑
“海绵城市水工网”主要包括以下海绵城市图集/导则/手册/规范:
以下图集免费下载和使用: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图集》
《广西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济南市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
《湖南海绵城市技术标准图集》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图集广西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济南市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湖南海绵城市技术标准图集15mr105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昆明雨水利用海绵城市标准图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可编辑需要以上海绵城市图集到海绵城市水工网学习和交流

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图集

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图集

惠州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方案
图集
2017年3月
图纸目录
图纸编号图名数量
1 示范区区位图 1
2 示范区下垫面用地分析图 1
3 示范区高程坡度分析图 1
4 示范区建设分区图 1
5 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1
6 居住小区典型设计图-金山湖花园2区 2
7 居住小区典型设计图-金山湖花园3区 3
8 公共建筑典型设计图-河南岸汽车站 1
9 公共建筑典型设计图-河南岸中心小学 4
10 市政道路典型设计平面及断面图 4
11 市政道路典型设计大样图 5
12 金山湖公园典型海绵设计图 2
13 金山湖景观改造总平面布置图 1
14 示范区新建雨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1
15 示范区新建污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1
16 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图则25
I 修复改进区
A-A 断面
A B-
B 断面
B
B
C-C 断面
C
C。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5)5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5)6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0)7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1)8 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2)9 河湖水系海绵城市要点 (13)10 雨水回用设计要点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4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筑与小区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河湖水系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图纸 (84)附录F(资料性附录) 推荐植物应用名录 (94)参考文献 (96)海绵城市设计图集1 范围本图集规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及单项海绵设施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雨水综合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本图集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规定,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图集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T 5056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T 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DB4403/T 24—2019GB 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ECS 353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CECS 361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45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CJJ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48公园设计规范CJJ1 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T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 236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ZJG 32 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JG 37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10SS705 雨水综合利用14J206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15S41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15SS510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15MR105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205 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6S518 雨水口16MR20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3 术语和定义3.1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