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通用版)
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
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工作面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煤层自然发火发生后,不仅会造成矿井安全事故,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是煤矿安全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规律及其防治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煤层自然发火是指煤层内在没有受到外部热源干扰的情况下,由于特定条件的存在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的热氧化煤的热氧化是煤层自然发火的主要机理之一。
煤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热量。
如果煤层内的氧气供应充足,就会导致煤层内部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2. 煤的自燃煤的自燃是指在煤层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煤自身就能够开始燃烧的现象。
当煤层内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煤的自燃就会发生,然后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3. 煤的火源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中还包括了外来的火源。
在矿井内部,可能会有一些不明火源,比如机械设备的摩擦热、电气设备的发热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煤层自然发火的火源。
以上就是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机理的了解,就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理煤层自然发火。
煤层自然发火的规律主要包括了发火的条件和发火的规律两个方面。
1. 发火的条件煤层自然发火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氧气、煤、热量和火源。
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存在时,才会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煤层自然发火的规律主要包括了发火的时间、发火的地点和发火的程度。
一般来说,煤层自然发火的时间是比较难以确定的,有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的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发生。
而煤层自然发火的地点一般是在煤层的深部,因为那里的氧气供应比较充足。
煤层自然发火的程度也是比较难以确定的,有的可能只是轻微的燃烧,有的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火灾。
针对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和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治理煤层自然发火。
1. 加强巡检通过加强对矿井的巡检,发现矿井内部的异常情况,比如异常的温度、气味等,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减少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煤层自然发火是指煤矿井下煤的自发性氧化和燃烧现象,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在煤层自然发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高温,对矿井和人员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需要加强煤层自然发火管理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主要是煤的氧化和燃烧,其具体原因如下:1.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决定了煤的易燃性。
煤的煤种、粒度、含水率等都会影响煤的自燃性。
2. 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决定了煤的易氧化性。
煤的氧化活性、氧含量、挥发分含量等都会影响煤的自燃性。
3. 煤堆中的外部因素:如空气、水分、温度等外部因素会促进煤的氧化和燃烧。
4. 静态和动态因素:静态因素主要是煤的储存条件和堆放方式,动态因素主要是煤的运输、装卸等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和破碎。
5. 其他因素:如地质构造、测量误差等也会影响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
二、煤层自然发火的危害1. 有害气体:煤层自然发火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CO、CO2、SO2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可导致窒息和中毒。
2. 高温:煤层自然发火会产生高温,导致矿井温度升高,严重时会引发火灾。
3. 矿井烟尘大:煤层自然发火会产生大量烟尘,影响矿井的通风和透光状况,增加矿井事故的发生几率。
4. 矿山设备和基础设施损坏:煤层自然发火引起的高温和火灾会导致矿山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损坏。
5. 矿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煤层自然发火会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矿工在遇到自然发火时容易被困、中毒或烧伤。
三、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管理措施为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需要全面加强煤层自然发火的管理,下面提出几点管理措施:1. 加强煤层自然发火预测和监测:通过对煤层气体含量、煤温变化、煤体的氧化特性等进行监测和预测,及时掌握煤层自然发火的动态情况。
2. 严格煤矿通风管理: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保持矿井内部空气流通,降低煤矿内部氧浓度,减少煤的氧化和燃烧。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措施引言煤矿自燃和火灾是目前全球煤矿安全问题的重要热点。
这不仅影响着煤矿的生产安全,也直接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了解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煤层自燃的原因煤层自燃是指煤体在没有明显的外部热源作用下自然地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热量。
当这种反应发生时,火源所在的位置很难被确定,且火势会逐渐扩大,直到煤层完全被包围或堵塞。
自燃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是由于煤层中的煤与空气的接触,会引起“氧化反应”,煤炭还可能含有一些容易引燃的可燃气体,如甲烷等,衍生气体也容易形成自燃。
此外,在采掘时煤体小块化及水分含量降低对自燃的发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防治自燃和发火的措施煤层采取应孔把气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安装特制通风孔,在煤层内部达到一定的氮气浓度和阻挡氧气的进入,从而减轻氧化反应的发生机会。
此外,还可以通过暴风抽放法积极控制瓦斯的积聚量,从而控制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优化煤炭物理性质提高煤的水分含量有助于阻断氧气,降低自燃的可能性。
处理注意不超过垛高3m,过多的堆积有不利后果,提高煤的容重可减少氧气进入的数量和降低容易受潮的体积。
此类措施都可以有效避免煤层因过于干燥而容易自燃。
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降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在公司内部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对煤矿设施的设备和日常生产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从而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
预防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易导致火灾和煤矿事故发生,要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气象遭遇恶劣天气时暂停采矿作业,以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保证抽水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确保排水系统通畅。
结语煤层自燃和火灾是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和工人安全的问题,防治煤层自燃和火灾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几种对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如优化煤炭物理性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等,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露天矿煤炭自燃的原因及防治
露天矿煤炭自燃的原因及防治随着矿业工业的发展,露天矿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采矿方式。
然而,由于露天矿的开采方式特殊,常常会出现煤炭自燃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对矿山开采造成影响,还会给采矿工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露天矿煤炭自燃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露天矿煤炭自燃的原因1. 低温氧化:煤有吸氧能力,在露天矿堆积时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低温氧化的现象。
一些煤种在空气中温度达到了40-50度就会开始自发的低温氧化,一旦放任不管,可能会形成自燃。
2. 集肥:露天矿采用挖掘车和掘进机举行装载,运输,煤种在运输中不时会有割裂掉的,煤块所割裂下来的细末由于受到挤压的原因,会产生空气被梳理,这和在室外打开散缩煤堆有相似之处,因此,长时间堆积下来,零头的细末会产生高温,再加上其容易和氧气结合,引发火灾。
3. 窖缝空气热交换:露天堆积煤层中,所干的细小倾角、穿堆停堆、梳子的堆砌等处,都有非常丰富的煤层接触面。
在干时期,空气可以大面积流动,引发空气中热交换,容易引发自燃。
二、露天矿煤炭自燃的防治1. 预防低温氧化:在露天矿中,预防低温氧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因此,在采取装载、运输等要领时必须慎重处理每一段岩石,严禁在生产中过早装载,挑拣煤堆的过渡要做得越简略越好。
此外,还可以利用覆盖物,比如专门的防燃覆盖被布置,在煤的堆积中进行掩护,降低自燃的风险。
2. 加强堆积管理:堆积煤的波动比较大,特别是受雨雪天气影响大,且面积比较大,一些角落不容易管理。
此时就需要设立设施提高管理的水平,比如设置专门的监控系统,每日进行巡查管理,及时散煤,防止大量烟尘和灰尘的堆积。
3. 做好现场消防:露天煤矿堆积贮存,是煤层自燃最容易发生的环节。
因此在现场不能缺少有效的消防设备。
同时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为了防范露天矿煤炭自燃的风险,主要还是要预防为主,加强堆积管理,减少煤在露天堆积过程中的低温氧化,加强消防设备等措施,彻底防范煤炭自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模版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模版煤层自然发火问题是矿山开采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版。
本文将从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预防措施、应急处置以及后期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一份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模版。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分析1. 煤层自身属性:煤层中含有一定的易燃物质,如硫、铁、磷等,这些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煤层自然发火。
2. 外界因素:地震、风化、氧化等外界因素都可能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3. 人为因素:矿井开采、矿井充填、矿井透水等人为活动可能导致煤层发火。
二、预防措施1. 强化巡视监测:加大煤层巡视频率,对矿井内部进行及时有效的巡视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上级。
2. 保持矿井湿度:通过加强矿井降温、喷雾降温、增加湿度等手段,控制矿井内部湿度,降低煤层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3. 控制烟尘浓度: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降低矿井内烟尘浓度,减少自然发火的风险。
4. 合理施加支护:对于存在自然发火风险的煤层,需采用合适的支护方法,增强煤层稳定性,减少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5. 加强培训教育:对矿工进行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自然发火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应急处置1. 发现煤层自然发火,首先要通知所有相关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 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同时通知指挥中心和消防队伍前往现场。
3. 在灭火过程中,必须要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煤层火灾的扩散。
4. 根据火灾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应急决策,采取合适的灭火措施,确保灭火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后期管理措施1. 事后对煤层自然发火事件进行全面的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完善管理措施。
2. 加强煤层自然发火预警系统的建设,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自然发火的预警能力。
3. 定期组织矿工进行煤层自然发火安全教育,强化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1. 煤炭自燃机理煤炭在长期堆放或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自燃。
煤炭自燃是指煤炭在空气中氧化产热,炭渣在热的作用下又反过来氧化,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热,不断形成自蒸自燃的链式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煤堆自燃。
1.1 自燃的原因自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煤本身所含的杂质会使氧化反应更加迅速; 2. 煤的结构特性,例如表面积、孔隙率、含水率等都对煤的自燃性质有影响; 3. 煤的存储和运输中遇到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会产生影响; 4. 存储堆放方式不合理,破坏了煤堆的组织结构、增加了煤堆的密度和湿度等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5. 存放时间过长,不适当的处理方式等也会导致自燃。
1.2 自燃的过程煤的自燃过程发生在空气中。
煤堆中的空气和煤堆表面的空气形成煤堆空气层。
在运动的空气的作用下,煤堆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导致煤堆表面温度升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的水分挥发,煤内部局部升温。
当局部温度达到煤的自燃点时,就会引起自燃。
同时,煤中还可能存在化学反应,例如氧化、聚合等反应,加速了自燃的过程。
1.3 自燃的类型自燃可分为三类:微观自燃(微小的火花、电火花等导致)、局部自燃(局部温度升高、氧化反应开始时产生)、全面自燃(煤堆内多处同时发生火灾,煤炭质量严重下降)。
2. 煤炭自燃防治措施为了预防煤堆自燃,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 1. 煤堆的布放和运输要注意放置、通风和排水,保证煤质的稳定。
2. 在堆放和运输中,要注意煤堆的密度和高度,堆放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煤的自然风化和氧化。
3. 堆放地的基础要坚实,同时要注意煤堆的密实度和排水,确保煤堆安全。
4. 监测煤堆的温度,及时检测异常情况,采取相应防止措施,避免煤的自燃。
5. 对煤堆的管理要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以便提高效益,节约资源。
6. 加强对科研和技术的投资,提高煤堆的安全性,有选择地适当地提高煤的自燃点,减轻煤的自然风化和氧化过程。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三篇)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煤层自然发火会引发煤矿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于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分析煤层自然发火是由于煤体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引起的。
主要原因包括:煤体中的煤中硫、煤中氧以及火成岩中的硫矿石等与呼吸过程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使煤体氧化产生热量,引起火灾。
二、煤层自然发火的危害煤层自然发火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煤矿火灾:煤层自然发火是引发煤矿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煤矿瓦斯爆炸:煤层自然发火会导致煤矿瓦斯大量释放,增加了瓦斯爆炸的风险。
3. 煤层变形破坏:煤层自然发火会引起煤层的变形和破坏,导致矿井安全失控。
三、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煤层自然发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1. 煤质优化:选用低硫低热值煤和无烟煤,减少煤体中的易燃物质含量。
2. 减少氧气:控制通风量,减少煤层中氧气的含量,降低煤体的氧化速度。
3. 加强巡检:定期对矿井进行巡检,及时发现煤层自然发火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管理员培训:加强煤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能力。
5. 安全设施完善:煤矿应配备完善的自动监测、报警和灭火设备,及时发现并扑灭煤层自然发火。
四、煤层自然发火的管理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工作需要通过规范的管理来实施。
1. 建立预防机制:通过编制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煤层自然发火的预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煤矿的各项指标,提前预警。
3.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针对煤层自然发火可能引发的火灾,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和队伍,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4. 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对煤层自然发火的科学研究力度,研究解决煤层自然发火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总结: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加强管理和加强预防工作。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煤层自燃发火是指煤矿内煤层自身产生高温,然后由于氧气接触,引发火灾的现象。
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隐患,它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设施损毁,还会释放有害气体和会破坏环境。
下面将从原因和治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了解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煤层自燃发火的主要原因如下:1.煤炭成分:一般来说,煤中含有的氧化性物质越高,易发生自燃发火。
例如,含有较高硫和较低灰分的煤比别的煤更容易发生自燃。
2.煤层温度:煤层内部的温度过高也是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之一、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煤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燃烧,最终引发火灾。
3.煤层中的气体:煤层中包含的甲烷气体也是自燃发火的一种重要原因。
因为甲烷是易燃气体,一旦气体泄漏并遇到点火源,就会引发火灾。
治理煤层自燃发火的方法主要包括预防、监测和灭火等措施。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预防措施:在开采煤矿前,在煤岩构造存在自燃隐患的地方进行预探。
对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岩要及时探明其隐秘火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煤层发生自燃。
此外,采取煤层注氮等方法降低煤层温度,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2.监测措施:对煤炭矿井进行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自燃发火的迹象。
通过盗风、微风和典型气体等监测方法对煤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火灾的发生。
3.灭火措施:一旦发现煤层自燃发火,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喷洒水、压缩空气泡沫灭火剂等。
此外,也可以采用加汽止热、盖板平压等措施,将煤炭进行深埋或覆盖,降低氧气的接触,使之停止燃烧。
总之,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炭矿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但通过预防、监测和灭火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自燃发火的概率,并及时处理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煤矿的安全。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概述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长期以来煤炭的储存和运输却面临着不安全和高消耗的问题。
其中,煤堆自燃是煤炭储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煤堆自燃往往是因为煤堆中的煤质过差,储存条件不当以及储存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
本文将针对煤堆自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原因分析煤堆自燃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煤质过差煤的品质是影响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如果煤中含有过多的杂质和水分,就容易导致自燃。
同时,如果煤中含有硫、磷等物质,还会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硫酸和磷酸等化合物,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体健康。
储存条件不当煤的储存条件也是影响自燃的重要因素。
煤堆的堆积过高或密度不当,会导致煤堆内部的通风不良,难以散发热量,从而引发煤堆自燃。
此外,如果储存场地地面陡峭,自然排水不畅,也会给自燃造成隐患。
储存时间较长煤的反应性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储存时间有关。
长时间的储存,容易使煤质老化、降低燃点,从而增加了自燃的危险性。
外来因素某些情况下,煤堆自燃的原因也可能与外来因素有关。
例如,局部天气情况异常,暴雨等气候灾害造成的关门堵塞等。
此外,如果煤堆附近存在高热源或者火源,也会给煤堆自燃带来隐患。
防治措施针对煤堆自燃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煤堆自燃的发生。
煤质控制煤堆内部的煤质控制是预防煤堆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采购优质煤炭,防止煤质低劣的煤炭影响整个堆场的品质。
其次,在储存期间,要经常检查煤堆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环境控制储存环境的控制也是防治煤堆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煤堆的堆积要避免过于密集,保证煤堆内部的通风良好。
同时要保持储存地面的平整,以免堆积高地点产生自然排水不良的问题。
对于堆场排水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并且要采取有效的防风措施。
安全管理煤堆自燃的预防和治理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安全措施。
例如,加强安全巡检,及时发现隐患,加大检查力度;设置避雷装置,减少雷击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损失;强化消防设施,及时出动消防车辆和人员开展抢救。
煤矿自燃如何解决火灾事故
煤矿自燃如何解决火灾事故一、煤矿自燃的原因煤矿自燃是由于煤中的有机质在受热和氧化的作用下产生高温,从而引发煤层内部的火灾。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原因:煤矿地层中存在地下水及其他水体,煤与水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使煤自燃。
2.气体原因:煤层中存在的煤层气、油页岩气等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高温,使煤自燃。
3.温度原因:煤层深部由于地热和火山热等原因产生高温,使煤自燃。
4.人为原因:煤矿作业中存在违章操作、高温作业、矿井火灾、封闭区域通风不良等人为因素,导致煤矿自燃。
以上是造成煤矿自燃的主要原因,煤矿管理者和矿工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二、煤矿自燃的预防措施煤矿自燃的预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煤矿自燃,煤矿管理者和矿工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煤矿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2.定期对煤矿地质条件进行检测和评估,排查煤层中的地下水及其他水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严格控制煤层气和油页岩气的开采,及时排放和处理煤层气。
4.加强煤矿的工作安全管理,严禁违章操作、高温作业等危险行为。
5.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煤矿自燃预防措施,煤矿管理者和矿工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煤矿自燃的发生率。
三、煤矿自燃的应急处置即使做足了预防工作,有时煤矿自燃事故仍然会发生。
面对煤矿自燃,煤矿管理者和矿工们需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煤矿自燃应急处置方法:1.排水降温:通过地下水的排放,使煤层受到降温,从而减轻或扑灭煤矿自燃。
2.纵火控制:在煤矿自燃的早期阶段,通过控制引发自燃的火源,加大通风换气,从根本上解决煤矿自燃。
3.湿煤制止:对于已经燃烧的煤层或煤炭,可以进行湿降温,从而扑灭煤矿火灾。
4.爆破处理:通过设置爆破点,将煤层内部的热能向外释放,减轻煤矿自燃。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煤层自然发火。
煤层自然发火指的是煤炭中的煤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高温,并引发火灾。
这不仅会造成矿井的破坏和能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生产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进行探讨。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煤层自然发火主要是由于煤中的有机质在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下产生氧化反应,生成大量的热量。
还有一种情况是煤中的金属铁、铝等在潮湿条件下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煤起火。
此外,一些细菌和真菌的代谢活动也能产生热量,加速煤层的自然发火。
二、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1. 有效控制温度:煤层自然发火的前提条件是温度达到煤的燃点,因此降低煤层的温度是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关键。
可以通过合理的通风和降温措施,减少煤层温度的升高。
例如,在煤矿井下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利用强制通风和降温措施,降低煤层的温度,从而减少煤层自然发火的风险。
2. 解决煤矿井下水文问题:水是影响煤层自然发火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煤层自然发火与地下水的渗透有关。
因此,解决煤矿井下的水文问题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合理的井下水文管理措施,包括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渗透等措施,有效地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3. 加强煤层表面覆盖:煤层表面的覆盖层是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在煤炭堆放区域覆盖土壤、石灰或其他耐火材料,可以有效隔绝煤层与外界氧气的接触,降低煤层自然发火的风险。
4. 加强煤矿井下监测:及时发现煤矿井下的异常情况对于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安装灵敏的监测设备,监测煤层温度、气体浓度等指标,并及时报警和采取措施,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扩散和蔓延。
5.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煤矿工作人员是煤矿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加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防范和处理煤层自然发火的能力,对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自燃安全防治措施
煤层自燃安全防治措施概述煤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煤炭的化学组成特性,煤层自燃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一旦发生煤层自燃,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煤炭生产中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治措施,以确保煤炭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介绍煤层自燃的原因及其安全防治措施。
煤层自燃的原因煤层自燃是由于煤在长期存放过程中,与空气等物质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能,达到自燃点而自燃。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含水量:煤的含水量对于煤的自燃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煤的含水量较大时,不容易发生自燃。
2.煤的化学成分:煤中的S、Fe、Mn、Cu等元素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催化煤的氧化反应,促进其自燃。
3.煤质:煤的组分及其分布与煤的自燃性密切相关,如高挥发份、高粘度、低灰分等均是煤的自燃性好的因素。
4.存放环境:空气流通、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煤的自燃。
防治措施1. 煤炭采取保温处理对于长期堆放的煤炭进行保温处理是预防煤层自燃的有效措施。
将煤炭堆放在封闭的煤仓中,加热热风或加热电器将煤的温度升高到70℃以上,并且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使煤的水分蒸发,切断煤层自燃可能发生的温度支持,实现有效地控制煤层自燃。
2. 排放废气煤炭中的氧气是煤层自燃产生的基础条件,通过排放废气可以有效地切断煤层自燃的氧气供应。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废气控制非常重要,必须专业设计和设备来控制废气的排放。
利用高效过滤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 加强煤层监测通过设立煤层自燃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地发现煤层自燃的迹象,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现代煤矿往往配备了煤层自燃检测、报警、监管装置。
通过精准的煤层监测,早期发现自燃隐患,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控制煤层自燃的发生。
4. 保持通风在爆炸危险较大的地方设置通风设备,通过激流管、皮斯道夫等方法,保证煤矿的通风畅通,降低煤矿爆炸的风险。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煤炭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自燃的危险性。
煤炭自燃火灾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煤炭质量、储存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微生物、发热自燃物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对煤炭自燃火灾进行分析,并介绍采取的安全措施。
一、煤炭自燃火灾的成因1.煤炭自身属性煤炭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物体,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挥发分、水分和氧化物。
这些物质在空气的存在下,通过氧化反应会产生热量,若处理不当会导致煤炭质量下降和引发自燃。
2.储存环境煤炭在储存时将收到一系列的环境影响,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湿度、温度等。
湿煤的水分与煤的内在热能反应相结合,造成了进一步的热量释放。
若存放环境通风不良,氧气供应不足,煤炭内的氧气也会过度消耗,因此难以维持内部平衡。
当煤堆内温度升高时,煤炭内的水分将开始蒸发,进一步加剧煤体内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自燃火灾的产生。
3.微生物煤堆中会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对煤炭的分解产物活跃和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和茁壮的煤。
微生物分解的成分包括仍未分解的有机分子、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物质。
当煤堆处于适温和适湿度的情境下,会给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这将产生进一步热能,造成煤的自燃。
二、采取的安全措施1.定期检查煤堆的评价和检查将有助于预防煤炭自燃火灾的产生。
为了避免自燃火灾,需要通过视察、观察、有针对性的检测,进行煤堆的检查。
如发现发热的煤,应及时清理和处理。
2.加强通风通过对煤堆进行通风,有助于煤堆内外环境空气的交换,促进水分和紫外线的清除,平衡煤堆内部环境。
应适当调节通风风量,控制通风时间,保证煤堆内部空气流动,消除堆内吸附的湿气和挥发物。
3.储存温湿度控制煤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将影响煤的自燃。
应保持储存地点通风,环境干燥,温度控制在20℃以下。
在储存煤炭过程中,必须将煤质分界、保持检定数据、记录储存时间等信息。
4.消防设施煤炭自燃火灾的应急处理必须是消防和安全管理的责任所在。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范本(3篇)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范本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从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入手,介绍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管理范本。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煤体因长时间热力作用在原煤中积累的热量超过煤的自发燃点,导致自然发火;2. 煤层温度升高,导致煤中的固定碳和揮发分自发氧化,产生热量,进而引发自然发火;3.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火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引发煤层自然发火;4. 煤矿通风不畅,导致煤层内积聚的煤气不易排散,引发煤层自然发火;5. 煤矿库区温度过高,煤层中的煤气可能因为高温而自发氧化,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范本(二)为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煤矿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为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管理范本:1.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案煤矿应根据具体的矿井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案。
采煤方案应充分考虑煤层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并在采煤过程中尽量避开易发火区域。
2. 加强煤矿通风管理煤矿应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确保通风系统运行正常。
通风管道、风机等通风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通风采暖系统运行情况要保证煤矿内空气流通畅通,不留死角。
3. 对煤矿库区温度进行有效控制煤矿库区温度是煤层自然发火的重要因素之一,煤矿应加强对库区温度的检测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增设降温设备、调整通风系统等,确保库区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 加强火源管理煤矿应加强对火源的管理,对于易引发煤层自然发火的火源,如明火、电气设备等,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设置防火门、防火墙等,防止火源进入煤层。
5. 加强巷道巡查和监控煤矿应加强对巷道的巡查和监控,对于发现异常情况,如煤层温度升高、煤体产生自发燃等,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防止自然发火的扩散。
6. 定期进行煤层检测和监测煤矿应定期对煤层进行检测和监测,了解煤层的温度、瓦斯浓度等情况,同时还要及时分析和评估煤层自然发火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范本(2篇)
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范本煤炭自然发火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防治,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为了有效预防煤炭自然发火,下面将介绍一些防治措施。
1. 定期检测煤炭堆放区域应定期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火源和火灾隐患。
检测仪器可以使用热像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煤堆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
2. 加强通风通风是预防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通风设备和通风孔,保持煤炭堆放区域空气流通,有效降低煤堆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火源的积累。
3. 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因素。
采取科学调节措施,控制煤堆的湿度,可以有效降低煤炭的自燃性。
可以喷水降温或使用防护覆盖物防止煤堆过度干燥。
4. 隔离火源在煤炭堆放区域周围设置防火隔离带,远离可能存在的火源。
将电线、电缆等易燃材料与煤炭相隔离,减少火灾扩散的风险。
5. 合理堆放煤炭堆放应遵循合理的堆放原则,保证堆放稳定和通风。
要尽量避免单一大堆煤炭的堆放,以免堆放过密导致内部积聚热量难于散发。
6.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煤炭堆放区域,及时清理堆放区域积聚的煤尘和煤渣。
煤尘和煤渣是易燃物质的积累,清理可以减少火源积累,降低发火风险。
7. 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煤炭自然发火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培养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让他们了解煤炭自然发火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并且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
8.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煤炭自然发火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处置流程。
预案中应包括煤炭堆放区域的疏散路线、紧急通讯设备、灭火器材等,以便在发生煤炭自然发火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9.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煤炭自然发火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改进,并向员工提供培训和指导。
10. 引进高科技防治手段引进高科技防治手段,如红外线监测、智能温湿度监控等设备,提升煤炭自然发火的监测和防控水平。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煤堆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火灾。
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
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不仅造成了矿井资源的浪费,还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煤层自然发火,需要深入探究其发火机理及规律,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防治应用。
本文将从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规律以及防治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煤层自然发火是指煤层内部由于自身的化学、物理作用而引起的燃烧现象。
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质因素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首先与煤的化学成分有关。
煤是一种多孔的、易氧化的有机质,其中含有丰富的碳和氢元素,是燃烧的燃料。
当煤层中存在硫、铁等元素时,这些元素会参与到煤的氧化与燃烧过程中,促进了煤的燃烧反应,加速了煤层的自然发火的过程。
煤中还含有挥发分和固定碳,挥发分在高温下挥发出来,产生易燃气体,加速了煤层的燃烧。
煤质的不同会对煤层自然发火产生重要影响。
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还与煤层的构造有关。
煤层的构造特征会直接影响煤层内部气体的分布和流动,煤层内部的氧气、渗透水和地热会直接影响煤层的自然发火。
在煤层构造较为复杂、气体聚集的地方,更容易发生自然发火。
煤层中存在的裂隙、节理等也会对煤层的自然发火产生重要影响。
3. 外部条件因素外部条件也是引发煤层自然发火的重要因素。
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煤层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氧气的供应增加,容易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气候变化、气温升高等外部条件也会对煤层的自然发火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主要与煤质、煤层构造和外部条件有关,而要有效防治煤层的自然发火,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煤层自然发火的规律包括其发火规律、燃烧过程规律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规律,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煤层自然发火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有效预防和治理。
1. 发火规律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火规律主要包括煤层自然发火的时间规律、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规律。
研究表明,煤层自然发火的时间规律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夏秋季节是自然发火的高发期。
2024年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3篇)
2024年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煤炭的自然发火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大难题。
煤炭自然发火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还会引发严重的矿井火灾,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2024年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煤炭自然发火的原因分析:煤炭自然发火是指煤炭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由于煤体内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自燃现象。
其主要原因如下:1. 煤炭中的黏土矿物的影响:煤炭中的黏土矿物容易吸湿,造成煤体水分过高,进而导致煤炭自然发火。
2. 煤炭中的有机质和氧化剂的作用:煤炭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热量,从而引发煤炭自燃。
3. 煤炭储存条件的问题:不合理的煤炭储存条件,如通风不畅、温度过高等,也容易造成煤炭自然发火。
二、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煤炭的自然发火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煤炭质量的检测和筛查:通过对煤炭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查,尽可能排除质量不合格的煤炭,减少煤炭自然发火的风险。
2. 优化煤炭储存条件:确保煤炭的储存环境符合安全要求,包括通风良好、温度适中、湿度控制等,以减少煤炭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3. 定期开展煤炭的透气性检测:通过定期检测煤炭的透气性,及时发现煤炭自然发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煤炭自然发火的发展。
4. 加强煤炭的湿降处理:对于容易自燃的煤炭,可以采取湿降处理的方法,将煤炭的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煤炭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5. 提高煤炭消防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率:加大对煤矿消防设备的投入,提高消防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率,增强煤炭自然发火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煤炭自然发火防治的建议: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治2024年煤炭自然发火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煤炭质量监管:加大对煤炭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提高煤炭的质量,减少煤炭自然发火的风险。
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
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煤炭自然发火指的是煤炭在储运过程中由于自身化学反应或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自发燃烧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引发自然发火的原因、自然发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应对自然发火事故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发自然发火的原因1. 煤炭品质问题:煤炭中的硫、磷等元素以及挥发分含量高的煤炭容易引发自然发火。
2. 氧气供应:长期储存会使堆放煤堆中的空隙得到足够的给氧,从而满足自燃反应的需求。
3. 湿度问题:湿度过高会使煤炭中的氧气被水分占据,不利于自燃。
但是,一旦湿度降低,水分会逐渐蒸发,释放的水蒸气又会使煤炭中的氧气重新得到补充,从而引发自然发火。
4. 温度问题:高温是自燃反应的前提条件,当煤炭堆放在高温环境中时,温度越高,自然发火的风险就越高。
5. 机械损伤:煤炭堆放时受到机械损伤会导致煤炭的形态发生变化,增加了堆内空隙,使得氧气供应充分。
二、自然发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优化煤炭品质:采购时优选低硫、低磷等优质煤炭,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2. 控制堆内空气流动:采用科学的堆放方式和理论堆高,减少堆内空隙,限制空气的流动,减少氧气供应。
3. 控制湿度:通过喷水、降低环境温度等控制湿度,减少煤炭中的水分蒸发,降低自然发火的风险。
4. 控制温度:采用降温措施,如隔热、通风和增加水分等方式来降低煤炭的温度,减少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5. 机械损伤的预防:在运输、堆放过程中避免使用过于粗糙的操作方式,减少对煤炭的机械损伤。
三、应对自然发火事故的措施1. 发现自然发火迹象要及时报警,并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及时疏散附近人员,防止人员伤亡。
3. 封堵发火区域,阻断火势蔓延的可能。
4. 推进降温和灭火工作,可采取喷雾降温、二氧化碳灭火等措施进行扑救。
5. 搬迁易燃易爆危险品,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检测与监控1. 定期对储煤场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复采工作面自然发火的防治技术范本(二篇)
复采工作面自然发火的防治技术范本复采工作面是指已经采完煤炭的区域,然后重新进行采煤的工作。
由于煤炭的存在,在复采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自然发火的现象。
自然发火是指煤炭内部自身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火灾。
因此,为了防止自然发火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来保障矿井的安全运营。
本文将介绍自然发火的原因、防治技术范本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自然发火的原因1.煤炭的物理性质:煤炭是一种含有丰富有机质和氧化性物质的燃料,其物理性质使其易于发生自然发火。
例如,煤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吸附气体和水分,水分蒸发后会增加煤炭的温度;此外,煤炭还具有开放的孔隙和裂隙,容易形成导热管道和气体扩散通道。
2.煤炭的化学反应:煤炭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自身燃烧反应。
例如,煤炭中的有机质在高温和氧气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和热,进一步导致自燃。
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自然发火的原因之一。
例如,煤矿作业人员在采煤过程中可能产生明火、电气设备故障等,从而引发自燃。
二、自然发火的防治技术范本1.煤炭质量管理:严格控制煤炭的质量,避免低质煤、含破煤、有毒煤等进入复采工作面。
在原煤储放、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煤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煤炭的挤压和受潮。
2.通风管理:合理设计和设置通风系统,调整风流布局和方向,保持作业面通风畅通,加强新风的供应和废气的排放。
通过通风系统可以控制复采工作面的氧气含量,降低煤炭自燃的风险。
3.温度监测:建立稳定可靠的温度监测系统,对复采工作面进行实时、连续、多点的温度检测。
利用温度数据进行预警和预测,一旦发现温度升高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散热或隔离。
4.气体监测:设置可燃气体和有害气体的监测装置,及时发现气体异常情况。
例如,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测煤炭工作面的甲烷含量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5.灭火措施:采用多种灭火方法,如喷雾灭火、泡沫灭火、干粉灭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通
用版)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朱仙庄煤矿位于宿县矿区宿东向斜的北部,设计年产量120万t,1983年投产。
主要可采煤层为10煤层(平均厚度2.3m),8煤层(平均厚度9.98m)和7煤层(厚度1.5m)。
煤层间距分别是75m和20m,倾角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层煤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
从1986年至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
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
为此,朱仙庄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地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强化了安全管理。
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
1朱仙庄矿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及特点
1.1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
朱仙庄煤矿自1986年至1998年12a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
层煤,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2
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231d,1992年8月28日和1992年2月10日和1997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d。
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CO,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1.2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
(1)生产接替紧张,打乱了生产布局,导致一个区段布置多个采煤工作面同时进行回
采,采煤工作面之间的压茬时间和压茬距离均不够,有些采煤工作面的开切眼和收作线不可避免地落在高负压区,增加了采空区漏风。
(2)矿井地压大,巷道失修严重,巷道围岩裂隙发育,封闭墙墙体时常被压坏,致使采空区封闭困难。
同时,因巷道失修严重,通风断面缩小,通风阻力增大,增加了采空区的压差。
(3)预测预报手段落后,对于高温点不能及时发现,导致了火灾
范围扩大。
总之,煤层自然发火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煤层本身具有自然倾向是内因,有足够时间的供氧条件和蓄热条件是外因。
2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防火意识
针对近年来全矿区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的频繁发生,威胁着矿井安全,制约了矿井生产能力的发挥这一现实。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预防煤层自然发火15条措施》,把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与瓦斯综合治理一并作为集团公司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集团公司、矿都成立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解决发火工作所需的人、财、物。
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活动,提高全员防火意识和防火技能。
2.2组织防火会战促进防火措施的落实
为把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切实把防火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任组长,以集团公司通风、生产副总、安监局副局长、朱仙庄煤矿矿长任副组长,以集团公司生产、通风、计划、供应、工资、财务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通防处,负责会战的日常工作。
制定了会战目标、会战重点、会战措施及奖罚方法和防火会战工程量。
半年进行一次考核验收,实现了会战目标的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会战目标或出一次高温及发生事故的,视情节给予罚款或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3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1)加强全矿高温点的探查工作。
矿成立专业精干的防火隐患探查小组,认真做好防火的预测预报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全矿的高温火点的普查工作。
对放顶煤工作面机、风巷及及上隅角的普查,主要采用了远红外测温仪、CO检测报警仪和锥形管取样等方法进行普查。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实用、可靠,能够查出所有自然发火不安全的隐患。
对查出的隐患点,实行挂牌、建档、填图管理;并根据隐患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2)装备矿井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进行煤层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报。
为更好地做好煤层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朱仙庄矿安装了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在开切眼、收作线等可能发火的地点埋管监测,进行煤层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报,将高温点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现有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技术改造,达到能化验分析标志自然发火的烯、烃、烷类气体的要求。
(3)加强采煤工作面均压通风工作。
从龙头抓起,严把设计关,避免将开采切眼和收作线布置在高负压区内;同时,合理安排生产接替和生产布局,保证上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压茬时间大于6个月,压茬间距大于200m。
对于高瓦斯工作面,要加强瓦斯抽放,减少配风量。
同时,要加强采煤工作面两巷的维护,降低通风阻力,以降低其进、回风侧的压差。
(4)做好喷浆、堵漏工作。
对可疑地点或出现隐患地点进行全封闭喷浆,隔绝空气,控制煤层氧化,是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有效手段。
朱仙庄矿地压大,封闭墙难以维护,漏风大,是导致自然发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对所有的永久封闭墙进行喷浆处理。
喷浆范围包括墙面和墙前5m范围内的巷壁,喷浆厚度不小于110mm,每次喷浆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加强防火的灌浆和注氮工作。
采煤工作面收作前,通风区必须按规定把灌浆管路接到收作线,留好三通,并沿收作线向下5~10m 安设试通管路,经矿收作面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再移交给施工单位使用。
对8层煤所有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实行随采随灌,对倾斜较长的采煤工作面,下部必须进行洒浆,并重点落实采后集中灌浆的质量。
另外,根据工作面直接顶的稳定性、推进度及工作面漏风压差等参数,
确定每次灌浆间距和灌浆量。
一般情况下,工作面每推进25m,每次灌浆量不少于360m3。
管好用好现有的井下移动式制氮机,制氮机设专人进行维修与保养,备足其易损件。
保证制氮气纯度不低于97%,并随时可以向采空区注入氮气和调往其它发火隐患地点进行注氮工作。
(6)注凝胶防火。
注凝胶防火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防火措施。
朱仙庄矿采取注凝胶防火技术处理了8410—2机、风巷,831—3上风巷及8413—2上风巷冒顶区的高温和CO隐患,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8410—2工作面为简易放顶煤工作面,其机、风巷由于沿底板掘进,巷道顶部为全煤,在施工过程中共发生40多处2~5m左右的冒顶。
为此,采取了在每处冒顶区,及时地打一个注浆孔,共打46个,经取样化验分析,孔内CO最高达600×10-6以上,随即对各孔进行注凝胶处理。
共注水玻璃6.36t,化肥4.79t,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孔内CO 浓度均大幅度地下降,有些孔内CO绝迹。
从而排除了这些冒顶区的自然发火隐患,保证了8410—2放顶煤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