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褚遂良楷书孟法师碑铭

合集下载

国展中获奖的褚体楷书作品

国展中获奖的褚体楷书作品

国展中获奖的褚体楷书作品
1. 《行书帖》,这是一幅褚体楷书作品,以行书的方式书写,展现了褚遂良独特的笔法和书写风格。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金奖,被誉为褚体楷书的经典之作。

2. 《千字文》,这幅作品是以褚体楷书的方式书写的《千字文》,展现了褚遂良精湛的笔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银奖,被视为褚体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3. 《山水诗》,这是一幅结合褚体楷书和山水画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艺术的精髓。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铜奖,被赞誉为褚体楷书与山水画结合的杰作。

4. 《碑帖》,这幅作品是以褚体楷书的方式书写的碑帖,展现了褚遂良对碑刻文化的研究和理解。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优秀奖,被认为是褚体楷书在碑帖领域的重要贡献。

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示了褚遂良的卓越书法技艺,还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

它们在国展中获奖,不仅
是对褚遂良个人的认可,也是对褚体楷书这一字体风格的推崇和传承。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一、先秦书法(一)殷商时期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宰丰骨刻辞》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艅尊》(二)西周时期的金文1、西周前期:《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2、西周中期:《大克鼎》、《询簋》、《墙盘》、《卫鼎》3、西周晚期:《(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钟》、《秦公鎛》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郪虎符》、《秦封宗邑瓦书》秦篆隶变:《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二、秦汉书法(一)秦代书家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二)秦代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三)汉代简牍江淮汉简、西北汉简(四)汉金文1、挺拔、峻险、爽利一类:《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2、柔韧、浑厚、圆转一类:《光和斛铭》、《镜鉴铭》。

(五)汉代刻石1、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张迁碑》碑额、《鲜于璜碑》碑额2、东汉隶书碑刻:(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3、东汉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

(“汉南三颂”:《石》、《西》、《郙》)(六)东汉中后期书法流派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蔡邕的隶书流派。

书法谈谈楷书结构的四个基本原则

书法谈谈楷书结构的四个基本原则

书法谈谈楷书结构的四个基本原则谈谈楷书的结构文/刘小晴结构又称之谓间架、结字、布白,是研究每一字中点画的安排问题,其中不仅涉及到点画在形态上的变化(如肥瘦、方圆、藏露、曲直、刚柔等),还涉及到形式美中的虚实、疏密、黑白、奇正、宾主、开合、伸缩、俯仰、向背等,更还涉及到笔势的裹束和自然美中的参差错落以及意境美中的笔调问题。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构涉及到各种综合性的因素,从而组合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情有意,合理合法的生命单位,同时也就形成了一个上下相望,左右相顾,四隅相招,大小相副,虚实相生,疏密得宜,长短阔窄,临时适变,八方点画皆拱中心的一个空间单位。

而楷书从总体上来说要求我们写得端庄、沉着、匀称、熨帖,骨肉停匀,修短合度,精神团聚,姿态生动,寓险绝于平正,含飘逸于端重乃佳。

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在研究楷书结构时首先就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01楷书结构大致可分为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两大类型。

平画宽结源自隶法,斜画紧结肇于北碑,前者势平正而不板滞,后者势若奇而反正。

初学者宜从平正一路作基,则体势自然沉稳,而不致流于空滑,至于斜画紧结者横画虽势向右上倾斜,但必有一画将字之重心拉正,暗中自有拨转机关,能于险绝的姿态中保持重心的平稳方为高手。

同样写平画宽结一路(如《伊阙佛龛》、《孟法师碑》以及颜楷等)宜在点画的俯仰、向背、开合、伸缩上下功夫,切忌上下一等,前后齐平,状如算子的排列;写斜画紧结一路(如《九成宫》、《虞恭公》及李邕行楷等)宜于欹侧起伏,宾主揖让中保持重心的平稳,切忌在横画重叠或竖画并列时朝一个方向斜,而应如折扇之排列使其产生角度上的变化。

姚孟起《字学忆参》谓:“字宜上半右边欹,至末画放平,欹故峭,平故稳。

”而一字中之主画或主竖,其势宜平宜直犹屋之楹梁,起到支撑重心的作用。

▲褚遂良《孟法师碑》(局部)02凡一幅字中必须保持统一的笔调,或肥劲或瘦硬或方或圆或向或背,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谓:“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龙藏寺碑》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启示

《龙藏寺碑》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启示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龙藏寺碑》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启示董文强(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 要:隋代书法以《龙藏寺碑》为代表,其融会南北书风之众长,开初唐一代书风,有“隋碑第一”之称,艺术魅力影响深远。

《龙藏寺碑》南北书风融合的特质,启示着当代书法仍然要以碑帖融合为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至上之路。

关键词:《龙藏寺碑》;艺术风格;历史启示;碑帖融合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

随着政权的统一,文化领域的趋同也开始明显。

隋朝在历史上立国时间较为短暂,但在政治文化上却影响深远,尤其是其创立的科举制度对古代中国影响最大。

隋立国虽短暂,但书法艺术非常繁荣,在融会南北书风方面作用最大,有承六朝之风、启唐之面貌的贡献,突出体现在对唐代书法“法”的确立和深化上。

隋代书法以智永为代表的书家独树一帜,除此以外所存书作今以碑志为多,其中尤以楷书作品为多,如《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隋元公墓志铭》等。

这些楷书已完全脱去隶书的特征,成为唐楷的前奏,其中尤以《龙藏寺碑》最具代表性。

1 《龙藏寺碑》的艺术影响力《龙藏寺碑》,齐开封参军张公礼撰,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开皇六年(586)立石于河北省正定县寺内[1]。

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共1447字(图1)。

《龙藏寺碑》乃南北书风融合之代表,已开启初唐书法之风范,具有承上启下之重要地位。

《龙藏寺碑》在隋代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有“隋碑第一”之称。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唯有《龙藏》。

《龙藏》统合分隶,并《吊比干文》《郑文公》《敬使君》《刘懿》《李仲璇》诸派,荟萃为一;安静浑穆,骨鲠不减曲江,而风度端凝,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虞、褚、薛、陆传其遗法,唐世唯有此耳。

中唐以后,斯派渐泯,后世遂无嗣音者,此则颜、柳丑恶之风败之欤!观此碑真足当古今之变者矣。

《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答案(已按首字排序)

《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答案(已按首字排序)

《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答案一、单项选择“草圣”指的是(C.张芝)。

“临池作书、池水尽墨”讲的是(C.张芝)。

“妙悟八法、留神古雅”指的是(D.赵构)的书法。

“上款”通常写在正文的(B.右上角)。

“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赞扬的是(A.孙过庭《书谱》)“一笔书”指的是(A.《中秋帖》)。

“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指的书法作品是(B.《古诗四贴》)。

“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指的是(D.《十七帖》)。

“字划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语出(D.邓石如)。

(A.斗方)是指在正方形纸上书写的作品。

(A.苏轼)的书法为“宋四家”之首,“尚意”书风的首创者,开一代风气。

(A.唐代),楷书是取仕的必要条件之一。

(B.黄庭坚)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草书大师。

(B.甲骨文)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B.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B.秦小篆)的特点是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B.隋唐)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

(C.《毛公鼎》)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C.楷书)是用来初学最好的字体。

(D.《虢季子白盘》)为西周中期金文的代表,形成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

(D.隶书)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不欲速,速则失势力、不欲迟,迟则缓怯”出自(B.《玉堂禁经》)。

“点画编次,无使其平,如鳞羽参差之状”语出(C.《论用笔十法》)。

“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语出(B.《艺概》)。

“母”字三横的开合结构应是(D.交叉)。

“穷款”表示只落(B.姓名)。

“权量文字”中的“权”是指(C )。

“尚法”的主要标志是(D.唐代楷书)。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C.蔡邕)。

“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C.《书谱》)。

“在限制中才显出大师的本领,只有规律才能给我们自由”语出(B.歌德)。

“胄”字取(B.纵式),向上下方向伸展。

“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B.《非草书》)。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的(B.篆书)作品。

十大楷书碑帖

十大楷书碑帖

十大楷书碑帖摘要:一、引言二、楷书简介1.楷书的起源与发展2.楷书的特点三、十大楷书碑帖概述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2.虞世南《孔子庙堂碑》3.褚遂良《孟法师碑》4.薛稷《信行禅师碑》5.欧阳询《皇甫诞碑》6.颜真卿《多宝塔碑》7.柳公权《玄秘塔碑》8.苏轼《醉翁亭记碑》9.黄庭坚《祭侄文稿》10.赵孟頫《胆巴碑》四、每种碑帖的亮点与特点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2.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端庄典雅,气韵生动3.褚遂良《孟法师碑》:线条流畅,韵味悠长4.薛稷《信行禅师碑》:笔法独特,富有变化5.欧阳询《皇甫诞碑》:布局巧妙,气势恢宏6.颜真卿《多宝塔碑》:笔画丰腴,端庄大气7.柳公权《玄秘塔碑》:笔画瘦劲,骨力十足8.苏轼《醉翁亭记碑》:书法优美,抒发意境9.黄庭坚《祭侄文稿》:笔画飘逸,富有节奏感10.赵孟頫《胆巴碑》:结构优美,刚柔并济五、楷书的学习与鉴赏方法1.学习楷书的途径2.鉴赏楷书的要点3.楷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六、结语正文:一、引言楷书,作为中国书法的基础,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它以严谨的结构、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韵味,展现了汉字的韵律美。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十大楷书碑帖的魅力,了解它们的背景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学习和鉴赏楷书。

二、楷书简介1.楷书的起源与发展楷书起源于汉朝晚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逐渐成熟。

到了唐朝,楷书达到了鼎盛时期,许多著名书法家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纷纷涌现。

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2.楷书的特点楷书的特点主要有三点:字形规范、笔画优美、结构严谨。

字形规范是指楷书的笔画和结构符合汉字的基本规范,使汉字看起来更加美观;笔画优美是指楷书的笔画富有变化,既有力度又有韵味;结构严谨是指楷书的每个字的笔画布局合理,相互协调,体现出一种整体美。

三、十大楷书碑帖概述以下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一下十大楷书碑帖,它们分别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孟法师碑》、薛稷《信行禅师碑》、欧阳询《皇甫诞碑》、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苏轼《醉翁亭记碑》、黄庭坚《祭侄文稿》和赵孟頫《胆巴碑》。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 (522年)立。雍正、 乾隆年间出土。该碑是 北魏刻中相当于典型的 模式,结体端严方正, 用笔灵动畅达,尽管刀 痕明显却不呆硬刻板。 字里行间充满人情闲逸 之境。
高贞碑
张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清代为熙帝讳, 一般称《张黑女墓志》。此魏 普泰元平(531年)十月刻。 清包世臣跋:“此帖骏利如 《隽修罗》,圆折如《朱君 山》、疏朗如《张猛龙》、静 密如《敬显隽》。”康有为跋: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 妙,无妙不臻,然遒原精古, 未有比肩《黑女》者。”此志 集雄健、轻灵秀逸、含蓄为一 体,其艺术水平之高,鲜有匹 敌。代表北魏善墓志的最高成 就。
.
天发神谶碑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 属初病虑 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 忧耳 口 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 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 识 口 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 口 称之夏 口 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 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 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 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 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 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 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 重要价值。
刘怀民墓志
《郑文公下碑》,刻 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 年(511年)。系崖 刻,在山东省掖县城 东南的文峰山。此碑 为郑昭道书写,字体 均为楷书,其结字宽 博舒展,笔力雄强圆 劲,有篆隶趣相附, 为魏碑佳作之一。
郑文公下碑
此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清康熙十八年 汉北安平出土。楷书。此志 书法与《郑文公碑》大小虽 殊而体式相近,结字十分严 谨,用笔浑圆迟重,与唐碑 区别甚大。颜,柳用笔两头 顿挫,中间无变化,而此志 笔划中间遒劲多有变化,生 古拙之气。书家评此碑: “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 上”。“书法直接无常。”

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法作品大全

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法作品大全

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法作品大全中国书法教程《褚遂良楷书习字帖》字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古诗》莲池书院法帖《褚遂良千字文》唐褚遂良楷书欣赏《汉兴碑》大图褚遂良正书摹王羲之小楷乐毅论褚河南楷书《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唐禇遂良写大字阴符经真迹高清彩版褚遂良书法字帖《楷书唐诗十五首》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小楷千字文褚遂良楷书欣赏善才寺碑宋拓本褚遂良草书欣赏临摹王羲之《长风帖》褚河南小楷欣赏《灵宝度人经》褚遂良楷书临王献之《飞鸟帖》唐代正书碑刻褚遂良《房梁公碑》禇遂良楷书《司马迁妾随清娱墓志》褚遂良书法欣赏《山河帖》褚遂良行书作品欣赏《潭府帖》褚遂良书法摹《兰亭序》两种褚遂良书法作品欣赏《文皇哀册》褚遂良楷书《伊阙佛龛之碑》褚遂良书法欣赏《枯树赋》大图褚遂良楷书法帖《倪宽赞》长卷褚遂良书法墨迹《大字阴苻经》褚遂良楷书欣赏《孟法师碑铭》褚遂良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褚遂良楷书法墨迹帖《倪宽赞》褚遂良行书书法欣赏《家侄帖》唐代褚遂良楷书欣赏《灵宝经》唐代褚遂良书法长卷《褚摹兰亭序》褚遂良书法《司马迁妾随清娱墓志》。

中国书法史试题

中国书法史试题

1、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距今约有B A、4500年B、3500年C、2500年D、2000年2、历史上青铜器铭文的兴盛时期是 B A、殷商B、西周C、春秋D、战国3、学术界认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隶标本是A P15 A青川郝家坪木牍B侯马盟书C温县盟书D长沙子弹库楚帛书4、秦代丞相李斯采用新定的小篆颁行天下作AP22 A、仓颉篇B、媛历篇C、博学篇D、文字志5、东汉后期的书家曹喜开创了一种书法流派它是AP47 A、篆书流派B、隶书流派C、行书流派D、草书流派6、《贺捷表》的作者是DP58 A、皇象B、索靖C、王献之D、钟繇7、王羲之的早期作品还保留着隶书痕迹这件传世作品是BP66 A、兰亭序B、姨母贴C、初月贴D、贺捷表8、洛阳龙门造像中阳刻的造像是D P85 A、牛橛造像B、姚伯多兄弟造像C、杨大眼造像D、始平公造像9、开创了以行草入碑典范的是A P99 A、唐太宗B、武则天C、李邑D、褚遂良10、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属于CP117 A、小草B、章草C、狂草D、行草11、宋太宗诏修的《淳化阁帖》其中五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大约占C 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一半D、全部12、苏轼的行书代表作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 B P148 A、丰乐亭记B、黄州寒食诗帖C、醉翁亭记D、杜甫桤木诗帖13、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 A P175 A复兴晋唐书风B延续宋代书风C南北书风融合D追求个性解放14、书法与中国画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源于C P176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5、明代前期的“三宋”除了宋克、宋广以外还有 C P205 A、宋濂B、宋绶C、宋遂D、宋钰16、被袁宏道称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是 A P231 A、徐渭B、傅山C、张瑞图D、王铎17、晚明个性解放影响下的书家董其昌崇尚D P230 A、天成B、童心C、性灵D、率意18、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B A、赵孟铫书风B、董其昌书风C、以碑破帖书风D、碑派书风19、被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清代书家是 A P263 A、刘墉、王文治B、刘墉、梁同书C、翁方纲、王文治D、翁同和、王文治20、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即D P278 A、南北书派论B、北碑南帖论C、艺舟双楫D、广艺舟双楫21、甲骨文 B 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A、1800年B、1898年C、1919年D、1818年22、属于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的东汉碑刻是A A、乙瑛碑B、礼器碑C、曹全碑D、张迁碑2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C A、崔瑗B、李斯C、许慎D、赵高24、书体演变的终结期是C A、西汉B、东汉C、魏晋D、唐代25、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晋系文字最典型的是B A、石?奈?B、侯马盟书C、温县盟书D、秦公大墓石磐刻石26、传世的东晋唯一的文人书家墨迹是A A、王珣《伯远帖》B、王献之《鸭头丸帖》C、王羲之《丧乱帖》D、王羲之《兰亭序》27、褚遂良的楷书之最也是其最晚的作品是B A《孟法师碑》B、《雁塔圣教序》C《伊阙佛碑》D、《枯树赋》28、几乎一生全用行书书写碑版而且还自撰自书的唐代书家是 A A、李邕B、李世民C、贺知章D、怀素29、《补怀素自叙帖前六行》的书家是 A A、苏舜庆B、苏舜元C、徐锴D、李建中30、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B A、赵孟俯书风B、董其昌书风C、以碑破帖书风D、碑派书风31、《谢鲲墓志》和C 1965年出土后郭沫若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引发了“兰亭论辩”。

智慧树答案楷书临摹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楷书临摹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写楷书一定要严格做到横平竖直。

答案:错2.楷书的产生也几乎和草书、行书同时。

答案:对3.《九成宫醴泉铭》《黄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都是欧阳询的楷书作品。

答案:对4.《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楷书代表作。

答案:对5.褚遂良楷书作品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倪宽赞》《房玄龄碑》等。

答案:对6.《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都是柳公权的楷书作品。

答案:对7.楷书的“楷”当楷模讲。

答案:对8.以下都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

(《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郭家庙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帖》《大唐中兴颂》《郭虚己墓志》)答案:对9.《洛神赋》又称《玉版十三行》,是王羲之的小楷作品。

答案:错10.《神策军碑》是柳公权的作品。

答案:对第二章1.三国时的制墨家韦涎,被后世奉为制墨祖师。

答案:对2.即便将生宣纸揉成一团,也可以经过处理恢复如初。

答案:对3.清末将河南洛阳的澄泥砚与洮、端、歙,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答案:对4.赵孟頫说过“用笔千古不易”。

答案:对5.于右任先生说他绝不会为了美观而违背自然。

答案:对6.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认为“磨墨如病夫。

”答案:对7.毛笔四德包括:尖、齐、圆、健。

答案:对8.钟繇为了得到笔法秘籍,就不惜派人去挖别人的坟墓,留下了痴迷书法的佳话。

答案:对9.宣纸产于安徽宣城,宣纸是因地得名。

答案:对10.宣纸有生熟,书法中极少使用生宣。

答案:错第三章1.选出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答案:《孟法师碑》柳公权2.选出下列哪一幅是颜真卿的作品()答案:3.此图出自颜真卿的哪一件作品()答案:《多宝塔碑》4.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父。

()答案:对5.《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

()答案:对6.颜真卿师法张旭,黄庭坚师法苏轼。

()答案:对7.易经中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答案:对8.《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

艺术常识之书法艺术(讲义+笔记)

艺术常识之书法艺术(讲义+笔记)

艺术常识之书法艺术(讲义)文字和书法字体的演变著名书法家(一)字体演变1.甲骨文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善的文字。

字形:柔弱纤细,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

“甲骨四堂”:甲骨四堂,郭董罗王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

2.金文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字形:较甲骨文更为粗壮、浑圆质朴小篆秦李斯简化大篆得小篆,字形瘦长,为秦统一中国后推行的标准文字。

4.隶书隶书是汉朝主要字体,东汉末年达到顶峰。

其字字形扁平,呈现出肥瘦方圆、结字紧密的特点,较篆书更易书写。

5.楷书楷书亦称真书或正书,其书体表现出横平竖直的特点。

三国时期钟繇为楷书之祖。

到了唐代,楷书已成为官方文字,并沿用至今。

三国演义剧照6.草书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

“天下第一草书”为唐代书法家怀素《自叙帖》章草始于汉初今草始于汉末狂草7.行书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

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书: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二)著名书法家二王:王羲之(书圣)、王献之。

二王父子美名传,天下第一兰亭序。

2.颠张醉素:张旭,代表作有《古诗四帖》《草书心经》《肚痛帖》;《古诗四帖》《草书心经》《肚痛帖》怀素,代表作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

《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颠张醉素在唐代,肚痛写诗书心经自叙吃鱼加苦笋,二人对饮到颠狂。

初唐四大家:欧、虞、储、薛。

前三者也被称为“初唐三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褚遂良(《孟法师碑》)薛稷(《信行禅师碑》)欧虞褚薛唐四家,除去薛稷唐三家4.颜筋柳骨:颜真卿,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柳公权,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冯宿碑》《李晟碑》颜真卿像柳公权像颜家多宝祭贤侄,柳公策军玄秘塔。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笔尖上的中国—书法鉴赏(山东联盟)》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笔尖上的中国—书法鉴赏(山东联盟)》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5分)甲骨文研究名家有“四堂”,“观堂”是下面哪一位:A.罗振玉B.王国维C.董作宾D.郭沫若2【单选题】(5分)《铁云藏龟》的作者是?A.王懿荣B.刘鄂C.范维卿D.陈介祺3【单选题】(2分)铁山摩崖是()所刻。

A.王远B.安道壹C.郑道昭4【单选题】(2分)泰山经石峪,经文为()刻,原经文分上下两卷。

A.志南B.陶弘景C.安道壹5【多选题】(2分)甲骨文研究的四堂是()。

A.雪堂B.鼎堂C.彦堂D.观堂E.梅堂6【判断题】(2分)1899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字。

A.错B.对7【判断题】(2分)董作宾在其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

A.错B.对8【判断题】(2分)董作宾先生在其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

A.错B.对9【判断题】(2分)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5分)以下青铜器中不是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是:A.散氏盘B.司母戊大方鼎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单选题】(5分)以下青铜器中,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是:A.毛公鼎B.散氏盘C.大克鼎D.虢季子白盘3【多选题】(2分)青铜器四大国宝是()。

A.虢季子白盘B.司母戊鼎C.毛公鼎D.散氏盘E.大盂鼎4【判断题】(2分)青铜器上的文字又被称为吉金文字。

A.错B.对5【判断题】(2分)左宗棠曾经将大盂鼎赠送给潘祖荫。

A.错B.对6【判断题】(2分)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

A.对B.错7【判断题】(2分)淮军将领、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战乱中发现了是落在民间的虢季子白盘。

A.对B.错8【判断题】(2分)虢季子白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A.对B.错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5分)《泰山刻石》又称()。

楷书十大碑帖,你认为哪一个是代表楷书最高水平的,当为后世楷模

楷书十大碑帖,你认为哪一个是代表楷书最高水平的,当为后世楷模

楷书十大碑帖,你认为哪一个是代表楷书最高水平的,当为后世楷模一:《张猛龙碑》张猛龙碑刻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公元五二二年),碑文正书印刻,无撰书人姓名。

碑阳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

原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碑石陈列馆。

碑文记载张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

此碑书法俊秀刚健,开唐欧阳询、虞世南之先导,属于魏碑向楷书过度书体。

二:《张黑女》读作张(zhāng)黑(hè)女(rǔ),音(张贺汝),书法的一种碑体;这种字体首次出现在《张黑女墓志》上,《张黑女墓志》全称为《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

此碑成于北魏普泰元年原石已佚,现仅存清何子贞旧藏拓本;清书法家何子贞评之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者”。

三:智永《千字文》楷书《千字文》,为智永的精品楷书书法作品,这与流传到日本的智永《草书千字文》是姊妹篇,为千字文一部分,本卷智永楷书千字文可能是唯一存世的智永楷书贴,极其珍贵。

四: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县碑亭国家4A 级景区(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五: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唐代的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石,凡二石,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两碑碑额、碑文书写方向互相左右对称,两碑共1463字。

六:颜真卿《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书法矛盾之美》连载:《平与险:平正险绝,不为腾溢》

《书法矛盾之美》连载:《平与险:平正险绝,不为腾溢》

《书法矛盾之美》连载:《平与险:平正险绝,不为腾溢》本公众号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所载诗文均为原创,内容遍及书画理论,书画批评,散文随笔,格律诗词。

欢迎关注,欢迎互动,所有留言号主均会认真阅读,并择要回复。

41平与险:平正险绝,不为腾溢“平”与“险”,即平正与险绝、平易与险怪。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这个“三段论”,是书法“平”与“险”问题的最经典表述,有点类似于佛家三重境界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前后两个“平正”含义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了“险绝”的经历,第二个“平正”的含义肯定比第一个“平正”要丰富、复杂得多。

前后两个“是山”“是水”也如此,因为有了“不是山”“不是水”的经历,第二个“是山”“是水”肯定要比第一个更有意义。

一个没有大富大贵、大风大浪经历的人宣称视富贵如粪土、如浮云,与历经人间繁华而复归平淡的人说出同样的话,含义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定律在起作用,人的认识已经呈螺旋式上升了。

书法为什么要先平正,再险绝;能险绝,复平正呢?一直平正不行吗?一味险绝不好吗?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回答道:“一于平易则不奇,过此鄙矣。

一于险怪则不律,过此贼矣。

”原来“平则不奇”,“险则不律”,而要平中有奇,险中有平,平与险相反相成,恰到好处,皆不能太过。

《梦奠帖》【唐】欧阳询书那么,何谓书法之“平”与“险”?窦臮《述书赋》云:“险,不期而然曰险。

”“不期而然”,辞典的解释是“不希望如此而竟然如此”,放到书法的语境,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是:没有设想、没有预料,却出现了这样的效果,这就叫“险”。

反推一下,“平”的意思应该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四平八稳,一切按照预期的那样创作为什么“循规蹈矩”的书法就不好呢?书法书法,必定循法。

“循法”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一味“循法”而自以为能,逐渐流于习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