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简介及作品特点

合集下载

郁达夫及其创作

郁达夫及其创作

郁达夫旧居
日本留学期间旳郁达夫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三弟兄
风雨茅庐
郁达夫手迹
《沉沦》第一版封面
二、有关名词概念
1、发明社:直抒情感,“主情主义”
1923年由一批在日本留学旳青年作家组织成 立旳文学社团。发明社主要组员有郁达夫、 郭沫若和成仿吾等。发明社旳作家从理论到 实践都强调小说旳主观性和抒情性。他们旳 作品大都有一种抒情主人公旳自我形象,作 者不着意于经过人物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 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旳强烈 感情,去打动读者。这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 是一全新旳样式,也是对老式小说观念旳一 种新发展。
所以买通了郑秀岳,买到了满口金牙旳青年 男子等。
大胆前卫旳恋爱理念,着重于肉体感官享有
“恋爱就是性交,性交就是恋爱,所以恋爱 应该不择对象,不分畛域旳。不论对方旳是 猫是狗,是父是子,一道玩玩,又有什么不 能够呢?”
美与丑,善与恶 对比强烈
强调主观抒情旳其他作家
叶灵凤(1905-1975) 《菊子夫人》、《姊嫁 之夜》
——成仿吾《沉沦旳评论》
2、《迷羊》:爱情旳迷失
王介生 体弱多病旳文学青年 谢月英 一种演老生旳女戏子 最终因为经济原因,谢月英离开了王介生,
跟随了一种有钱旳老头。 情欲?爱情?
《她是一种弱女子》构思1927年,1932年出 版,起初被政府指为“普罗文艺”被查禁, 后更名《饶了她》,并删节处理。
以新军阀混战为背景,塑造三位女性。女性 之间旳情爱关系,他们旳不同人生路向。
官宦之后:郑秀岳
清贫之家:冯世芬
土豪之女:李文卿
郑秀岳: 软弱贪婪
情感上依赖冯世芬,生活上羡慕有钱人。
逐渐在金钱和肉体旳引诱下被李文卿控制。

故都的秋作品介绍

故都的秋作品介绍

故都的秋作品介绍摘要:1.故都的秋作品概述2.作品的主题与背景3.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影响4.作者简介正文:故都的秋是一部描绘民国时期北平(今北京)秋日景象的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郁达夫。

该作品通过对故都秋日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下面我们将从作品概述、主题与背景、文学价值与影响以及作者简介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作品概述:故都的秋是一部以民国时期北平为背景的小说,通过描绘故都的秋日景色,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作品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作品的主题与背景:故都的秋以民国时期的北平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作品主题主要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时局的忧虑。

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动荡的时期,内忧外患,民生凋敝。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描绘故都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对时局表示了忧虑。

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影响:故都的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写景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品中的描绘细腻入微,文字优美动人,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

故都的秋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也是新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

郁达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被誉为“文学的良心”。

他的代表作品有《故都的秋》、《背影》、《春蚕》等。

综上所述,故都的秋是一部描绘民国时期北平秋日景象的小说,通过对故都的秋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郁达夫的简介及作品特点

郁达夫的简介及作品特点

郁达夫的简介及作品特点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2.7—1945.9.17),浙江富阳人。 ) 浙江富阳人。
3
郁达夫的“卑己和自牧” 郁达夫的“卑己和自牧”: 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 浙江富阳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 成长在国家极为衰败,民族备受凌辱的时期。 国家极为衰败,民族备受凌辱的时期。 卑己: 家庭贫困, 包办婚姻,患上肺病,这一 切不幸造成他既多愁善感又嫉恶如仇,既 刚强自尊又自卑自怜的复杂性格。特别到 日本留学后,更深切地感受民族歧视给弱 国子民带来的不堪忍受的痛苦和莫大的屈 辱。
文学院
郁达夫和他的小说 郁达夫和他的小说
一、郁达夫其人 二、创作成就—自叙传抒情小说 三、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 四、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内涵
2
一、郁达夫其人
在五四文坛上,郁达 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 家。即使在整个20世纪 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 位不能够忽视作家。在 五四文坛上,郁达夫的 小说仅次于鲁迅的小说。
10
四、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内涵
• (1)在内容方面,郁达夫小说鲜明地表达
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郁达 夫用抒情的方 式塑造出了真 实感人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
12
• (3)在艺术表现方面,其时代内涵要从郁
达夫所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中去把握。
13


!
14
着重心理剖析, 着重心理剖析, 开掘灵魂深层。 开掘灵魂深层。 (3) )
(4) ) 结构的散文化。 结构的散文化。
9
• 他的抒情文笔,是舒徐地,飘逸地,宛如 他的抒情文笔,是舒徐地,飘逸地,
悠扬的弦乐,韵律轻盈,从容。叙事时, 悠扬的弦乐,韵律轻盈,从容。叙事时, 他不慌不忙,娓娓而谈, 他不慌不忙,娓娓而谈,于行云流水间显 示潇洒地气度。 示潇洒地气度。 ——许子东《郁达夫新论》 许子东《 许子东 郁达夫新论》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一八九六年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一八九六年

事物
颜色
声音
文章的结构
(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 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 之情。 (3--1 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 议论两部分描写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 象,赞美北国之秋。 (1 2 --1 3 ):总括全文,强 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 北国之秋的眷恋。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 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 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 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 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 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 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 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 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郁达夫(右)、郭沫若 (中)、斯诺在一起



悲一 凉九 三 。四 年 八
月 北 平

秋 闲 话
小 槐 树
秋 景

奇 景











情 景 一 体
以 景 显 情
以 情 驭 景
选词填空:




邻,

雨 灯
A.绿

中 下BΒιβλιοθήκη 破旧业贫。
树, 人。
D.残
(黄 )叶 白
C.黄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 A.诗中一个“风”字,一个 “掷”字,写出了秋风尽吹、 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枝叶繁密之状。 B.这首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诗 风,把红叶 人独具慧眼,发现“绿色”非 掷到脚跟前。 同寻常的意义。 噢, C. “经霜”一语双关,既是对 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指 秋天! 诗人经受的外部环境的考验。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D.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了 经霜后我才发 “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读者 现…… 在简约精练的诗句中自然领会 所蕴含的一番情思。

郁达夫简介及作品分析

郁达夫简介及作品分析

郁达夫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

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

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

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

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

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

郁达夫及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介绍

郁达夫及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介绍

淦女士:《卷葹》

题 1. 怎样认识《沉沦》的思想内容? 2.试论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贡献。
青年时期郁达夫
1
2
[例1]
沉 沦
(节选)
郁达夫
……要跑出外面去,不得不由主人的房门口经过,因 为主人和他女儿的房,就在大门的边上。他记得刚才进来 的时候 ,主人和他的女儿正在那里吃饭。他一想到经过她 面前的时候的苦楚,就把跑到外面去的心思丢了。 拿出一本G.Gissing的小说来读了三四页之后,静寂 的空气里,忽然传了几声刹刹的泼水声音过来。他静静儿 的听了一听,呼吸又霎时急了起来,面色也涨红了。迟疑 了一会,他就轻轻的开了房门,拖鞋也不拖,幽脚幽手的 走下扶梯去 。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 ,他尽兀自的站在 便 所的玻璃窗口偷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 壁,从便所的玻璃窗里看去,浴室的动静了了可见。他起 初以为看一看就可以走的 , 然而到了一 看之 后,他竟同 被钉子钉住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
那一双雪样的乳峰! 那一双肥白的大腿! 那全身的曲线! 呼气也不呼,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会,他面上的筋肉, 都发出痉挛来了。愈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颤得历害,他那发颤的前额竟同 玻璃窗冲击了一下。被蒸汽包住的那赤裸裸的“伊扶”便 发了娇声问说:
“是谁呀?……”
他一声也不响,急忙跳出了便所,就三脚两步的跑上 楼上去了。 他跑到了房里,面上同火烧的一样,口也干渴了。一 边他自家打自家的嘴巴,一边就把他的被窝拿出来睡了。 他在被窝里翻来覆去,总睡不着,便立起了两耳,听起楼 下的动静来。他听听泼水的声音也息了,浴室的门开了之 后,他就听见她的脚步声好象是走上楼来的样子,用被包
着了头,他心里的耳朵明明告诉他说:
“她已经立在门外了。” …… 他屏住了气息,尖着了两耳听了一会,觉得门外并无 动静,又故意咳嗽了一声,门外亦无声响。他正在那里疑 惑的时候,忽听见她的声音,在楼下同她的父亲在那里说 话。他手里捏了一把冷汗,拼命想听出她的话来,然而无 论如何总听不清楚。停了一会,她的父亲高声笑了起来, 他把被蒙头一罩,咬紧了牙齿说: “她告诉他了!她告诉他了!”

郁达夫简介及生平事迹

郁达夫简介及生平事迹

郁达夫简介及生平事迹郁达夫,原名郁振铎,字达夫,号雨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将从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两个方面来介绍他。

一、生平事迹郁达夫于188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1902年,郁达夫考入了南洋公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在南洋公学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1904年,他辍学回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第一篇小说《春蚕》发表于《新民丛报》,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1912年,郁达夫创办了《晨钟报》,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份以文学为主的报纸。

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社论,对当时的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9年,郁达夫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了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在运动中发表了《狂人日记》等一系列具有强烈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927年,郁达夫因参加了南昌起义而被捕,不久后被杀害。

他的英勇牺牲,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成就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散文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

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

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摘要:他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是左联的发起者之一,作为五四时期的文学巨匠,郁达夫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上的造诣如今仍为人们称道,在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有着浓郁的浪漫色彩还有真实的自我描述,本文从他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特点说起,研究他的文风形成与发展过程,还原一个真实的郁达夫。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写作风格;作品特点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古典文学根基深厚,旧体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小说注重写人、写情,是中国新文化史上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郁达夫处于旧中国历史上极为黑暗的时期,他把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时代的呐喊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是与鲁迅齐名的文学家,很多人认为他在旧体诗的创作上要超越小说,但是因为小说是新兴文体,与时代接轨,并且能够触及到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所熟知,特别是他以为爱国活动被日军残害,他被称为20 世纪中国最富才华最具个性最有民族气节的文人之一。

一、郁达夫的作品特点郁达夫倡导自述式的创作,他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都在作品中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同时作为一个爱国青年,郁达夫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气息,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

二、郁达夫作品的写作风格1、“自叙传”色彩郁达夫主张的是“自叙传”创作,因此,自述式的创作是一个特色。

在郁达夫的40余篇小说中,除了少数几篇小说外,其他的都是自述式的创作。

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人物塑造和身世经历上边都是比对着自己来写的,婚姻的不幸、怀才不遇、孤独又清高、敏感且自卑,不甘沉沦却无路可走,进而厌世颓废,玩世不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影子。

2、坦率大胆的自我剖析我们说郁达夫写的是自己,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自我暴露,他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也都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郁达夫专升本考点

郁达夫专升本考点

郁达夫专升本考点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文化思想家,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思想深刻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沉沦》、《边城》等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专升本考试中,郁达夫的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将从郁达夫的生平、作品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郁达夫,原名郁金章,生于1884年,逝世于192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期间,郁达夫曾经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散文作品《沉沦》在当时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之作。

郁达夫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思想深刻而著称。

他在作品中常常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苦难的关切。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展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触动和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郁达夫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开创了散文的新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郁达夫是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文化思想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思想深刻而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专升本考试中,了解郁达夫的生平、作品特点以及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信通过对郁达夫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瑰宝。

郁达夫生平和小说概述

郁达夫生平和小说概述
在文坛产生巨大影响。《沉沦》是 中国现代第一部小说集。 郁达夫主要从事小说和散文创 作。这两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其
有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 《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 等。
从小说创作上说,在五四文坛上,
郁达夫的小说仅次于鲁迅的小说。郁
达夫的独特性在于开创了现代抒情小 说。作为创造社作家,他是自我抒情 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小说 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于自我的 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很 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
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 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 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 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 害。
主要作品: 《沉沦》集(《银灰色的死》《南迁》《沉
回家的时候,不敢白天走进 家门,怕遇到人,晚上天黑以后 偷偷回去。得到一点钱,把钱放 在鞋里,认为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对金钱的憎 恨的感情;一是安全,不被小偷偷去。 这种很独特的感觉,正是郁达夫的文学才华所在。
但是,这种穷,显然是 夸张的。只郁达夫愤世嫉俗 的感情的表达。其实郁达夫 并不穷,和现在的知识分子 比,要算最富裕的了。
的一些作品,要是现在发表,也一定会成为禁书和畅销书的。《迷羊》在欲望方面
最突出,甚至写到了同性恋。
他的这种作品往往是知识分子与低层女性的爱情 故事。(也说是古代的“倡优士子”的模式。)男主人公往往是 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是第一人称为主流社会 所压迫。被称为“零余者”,“生则于世无补,死也 于人无损”, 愤世嫉俗,孤傲善感,放浪形骸,以一 种自虐而绝望的姿态对抗主流社会。 女性,或者是风尘女子, 或者是旅馆的服务员、招待 员等。两方面往往是一见钟 情,遭遇激情。然后,缠绵 悱恻,如胶似漆。有点类似 《琵琶行》的那种情感。

郁达夫_精品文档

郁达夫_精品文档

郁达夫郁达夫(1888-1927)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

他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郁达夫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散文和文论,用文字深情地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郁达夫的创作涉及广泛,包括小说《伤逝》、《牡丹之歌》、《我所知道的林徽因》等,散文集《孤独者》、《湘行散记》、《散文新编》等,以及文论集《文学意见》、《文艺复盛的明天》等。

他以其清新的笔风、独特的观点和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文学界的先驱。

在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中,他经常描写人们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纠葛。

《伤逝》是郁达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通过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与束缚、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故事主线是一个女主人公碧玉与他人婚姻的纠缠,以及她与另外两位男性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

郁达夫在小说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情感的复杂性,使读者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产生共鸣。

郁达夫的散文作品同样引人注目。

在他的散文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孤独者》一书,郁达夫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表达了对孤独和自由的思考。

“孤独”成为他的主题之一,他认为只有在孤独中,人们才能真正寻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真正的自由。

这些散文作品充满着思考和感悟,使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了创作文学作品外,郁达夫的文论对中国文学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在《文学意见》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中国文艺发展的思考和观点,提出了许多对中国文学界而言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

郁达夫强调写作的真实性和自由性,倡导追求独立思考和艺术个性的表达。

他的观点挑战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学的束缚,对当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达夫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他也对社会和政治时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中国的民主运动中,他是积极的参与者,致力于倡导民主和现代化。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及作品简要介绍“自叙传”抒情小说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一、沉沦(1921年)1、弱国子民心态认为日本学生孤立他,嘲笑他。

2、渴慕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3、自慰熏风日夜的吹来,草色渐渐儿的绿起来,旅馆近旁麦田里的麦穗,也一寸一寸的长起来了。

草木虫鱼都化育起来,他的从始祖传来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

4、偷窥房东女儿洗澡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这全身的曲线!5、偷窥别人野合地上的落叶索息索息的响了一下。

解衣带的声音。

男人嘶嘶的吐了几口气。

舌尖吮吸的声音。

女人半轻半重,断断续续的说:“你!……你!……你快……快XX罢。

……别……别……别被人……被人看见了。

”他的面色,一霎时的变了灰色了。

他的眼睛同火也似的红了起来。

他的上腭骨同下腭骨呷呷的发起颤来。

他再也站不住了。

他想跑开去,但是他的两只脚,总不听他的话。

二、名家评论1、郭沫若《论郁达夫》他那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清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2、徐志摩的评价创造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

三、郁达夫小说公的特点1、欲望与道德的冲突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尽管常常为欲所困,游走于妓院等风月场所,表现上看是放荡不羁,但实际上他们在道德上却仍然是保守的,有着一种类似于强迫症的道德洁癖,会把自己内心的欲念看作是不干净的、邪恶的,但是他们又是意志薄弱之辈,无法控制自己,所以每次放纵之后又禁不住要感到后悔、内疚,不断地谴责自己。

这种欲念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也是当时那个过渡时代的一个反映。

一方面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旋律肯定了情和欲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把性视为不洁之物的传统道德仍然对人们有着较强大的约束力。

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生平简介

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生平简介

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生平简介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郁达夫生平简介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在寒风里》、《孤独者的哀愁》、《我的忏悔》等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郁达夫,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郁达夫简介吧!1896年,郁达夫在浙江一个知识家庭出生。

三年后,郁达夫的父亲去世,郁达夫在家人支持下,开始到学堂读书。

1912年,郁达夫考上了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而遭到学校开除。

第二年,郁达夫和哥哥郁华前往日本留学,1914年7月份时,郁达夫考入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并选择学医。

随后,郁达夫一面学医,一面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1916年,郁达夫从医科部转至政治学科学习。

第二年,郁达夫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经济领域的知识。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1年,郁达夫和好友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开办了“创造社”,并发表了他人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2年,郁达夫学成回国,并在多所高校任职授课。

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领土,侵害中国人,这激发了郁达夫创作灵感,他积极号召中国人反抗日本人的侵略。

随后,郁达夫辗转多个地区,为抗日战争不断努力着。

1938年,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战争宣传工作。

1945年,郁达夫遭到汉奸告发,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中。

郁达夫在文学上的成就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位文学家,《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从总体上来说,郁达夫在文学上有何成就呢?郁达夫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包含三点,接来下我们分别浅谈一下郁达夫的文学成第一,郁达夫首创了自传体小说形式,进而丰富了文学创作体裁。

在郁达夫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便是郁达夫“以我之口,叙述故事”。

郁达夫原名郁文终稿课件

郁达夫原名郁文终稿课件

后世评价与争议
高度评价
郁文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之一,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
争议与批评
对于郁文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如对 其作品中的悲观情绪和消极思想 等。
对现代文学的启示与借鉴
重视现实主义
郁文的文学作品注重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映,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交融与碰撞, 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流派和思潮。
郁文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
郁文的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 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民对于
自由、平等、民主的渴望。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 色彩和人道主义情怀,关注个
体的命运和社会的正义。
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对于传统文 化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现代 文明的追求和探索。
郁文的作品还启示了现代文学创作者要关注社会现实,深 入挖掘人性的本质,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这些也是现代 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展望
郁文的作品对于未来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未来的文学创作者可以 从郁文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营养,继续探索人性的奥秘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同时,未来的文学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局限,更加 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郁文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将继 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郁文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紧密 相连,他的作品不仅是对时代 的反映,也是对时代的思考和 探索。
03
CHAPTER
郁文作品分析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郁文的作品主题多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以及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 命运。他的作品充满人道主义情怀,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按时间分类其作品特点是:1、早期作品特点: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代表作:《沉沦》《银灰色的死》等2、中期作品特点:中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同时还表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3、晚期作品特点: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按体栽分类其作品特点是:1、散文:(1)“自叙传”独特风格色彩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2)忧郁感伤的情凋。

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

(3)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4)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2、自传体小说:(1)由于郁达夫的特有性格经历及对艺术审美的感受,使其作品有强烈的抒情性。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
• • • • • •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 写作特色 郁达夫与自叙体小说 贡献 人格魅力
简介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 - ), 浙江富阳人,名文, 浙江富阳人,名文,是创 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和最重 要的小说家,在散文、 要的小说家,在散文、旧 诗词、文学理论、 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 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 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 小说创作成就最高、 小说创作成就最高、影响 最大。 最大。
• 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我”,即 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他”、“于质夫”等都是这样的。如果, 读一下郁达夫传记,郁达夫的经历,和他 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大致一致。如《沉沦》 中,主人公“他”,出生于富春江上的一 个小城,14岁和哥哥到日本留学。和郁达 夫本身的经历基本是一致的。
主人公的分析
• 主人公的变态心理
①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 遇到女学生慌乱 自悔 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 羞愧、 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 羞愧 恐惧、 人面 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非常, 怕得非常, 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 怕得非常 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 一边打嘴巴,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 一边打嘴巴 一面偷听, 你去死罢,你去死罢, 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 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 ⑤踏进妓院大门 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 的人了” 的人了”
兴起
• 在日本的留学生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 学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 于文艺活动”,同时吸收1921年-1926年 间正风靡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 和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加以创造性的发 展,主张再现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 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 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 艺术手段。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简介一、背景介绍郁达夫 (1895年3月七日 - 1945年12月十日) 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散文和小说作品闻名于世,并且对于推动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郁达夫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使他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生平经历郁达夫于1895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吴江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地主,而母亲则来自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

在父母的教育下,郁达夫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展示出卓越的才华。

在北京读初中期间,郁达夫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撰写自己的作品。

他的作品很快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使他开始步入文学界。

在青年时期,郁达夫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迅速成为一个知名的革命家。

他致力于为社会主义和进步事业奋斗,并通过笔触表达他对于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郁达夫的生活并不平静。

在1927年,他因为参与左翼运动而被逮捕,并被迫离开中国。

在流亡期间,他继续写作,并发表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直到1945年,郁达夫在台湾去世。

三、文学成就郁达夫以他的散文作品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他的散文经常以纯粹而优美的风格展示,探索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复杂性。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郁达夫通常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他以真实和直观的方式描绘了人们的内心挣扎,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除了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外,郁达夫还致力于翻译工作。

他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引入中国,使中国读者能够接触到世界文学的精华。

他的翻译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四、影响与遗产郁达夫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作品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深深地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内心。

他的写作风格和翻译技巧也对后来的一代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他的散文和小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成为中国文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逝世后的几十年里,郁达夫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郁达夫的名人故事

郁达夫的名人故事

郁达夫的名人故事郁达夫(1895年-1945年),原名郁仁,字达夫,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郁达夫以其深刻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思想见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为您介绍郁达夫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贡献。

一、生平事迹郁达夫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兼作家,从小就培养了郁达夫对文学的兴趣。

郁达夫在浙江绍兴上了私立文渊学校,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

后来,他前往上海求学,并进入了交通大学学习。

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很快显露出来,他在上海开始创作小说,以及投稿各种杂志和报纸。

他的短篇小说《胪行闲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使他一举成名。

此后,他陆续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纪事》、《春上旧《类》》等。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落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除了文学创作,郁达夫还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反封建的思潮,倡导革命、民主与科学。

郁达夫积极呼吁青年人追求独立自主和知识解放,他的鼓舞人心的演讲深受观众的喜爱。

然而,郁达夫的一生并不顺利。

由于他公开批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公,他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打压和封禁。

他的作品经常被封禁,他也被迫离开上海,奔赴了巴黎。

正是在巴黎的岁月,郁达夫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伤逝》、《许鸿才》等。

然而,郁达夫仍然思念着祖国,他决定返回中国继续为民族文学事业而奋斗。

1945年,郁达夫不幸在重庆去世,享年50岁。

他的离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二、文学贡献郁达夫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位巨人,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通常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激烈的批判,同时也突出了他对女性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以描写人物心理为特点,深入探索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创造了一系列深情而悲伤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

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

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

如英国的湖畔诗人,俄国的屠格涅夫等。

(西方文学影响)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

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

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

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

主张回到自然。

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

他认为,人天生就是美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

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性。

凡是人性天然具有的,都是美的和善的。

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而不是按照外部的规定和习俗而生活。

激烈反对外部文明对人的压制和束缚。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他有个很著名的作品《忏悔录》,就是以内心真实而著称。

把内心很秘密的情感、欲望包括悲琐的东西都呈现出来。

郁达夫在卢梭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日本小说影响)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私小说的影响。

日本私小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

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叙述。

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态的心理都有描写。

有一篇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私小说。

(民族意识)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

五四时代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

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弱国子民的身份,成为他的巨大的精神压力。

那种弱国子民的屈辱感,始终是他情绪的中心,由此产生出渴望民族富强。

这种渴望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抒情风格)《沉沦》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典型风格。

它是一部抒情小说,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早形式,就是自叙传抒情小说。

(1自叙传)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他”、“于质夫”等都是这样的。

大胆无疑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己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的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

作者深信,透过”自我“的观照,能够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

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2主观抒情性)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件。

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

特别是内心世界中非常个人化的隐秘情感,甚至变态情感。

是灵与肉的冲突。

道德与欲望的冲突。

《沉沦》就是这样的内容。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主体对于客体的感受。

作家在写作是时候,不是写看到了什么,而是写感到了什么。

就是外部事物在心灵中的体验,所引起的感情。

那么,这里就需要对他的自叙传的文学观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的自叙传,并不是记录自我外部经历。

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

在郁达夫那里,文学就是心灵的东西,而不应该是所谓的写实外部世界。

(浪漫主义三大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主观性;二回到自然;三回到中世纪。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前两个方面比较突出(3、“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如《沉沦》中主人公“他”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伤情调来贯穿前后,形成作品结构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

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确立的。

、(4朴素、质白的语言)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

郁达夫的小说,笔触所及,都显示出“清、细、真”的特色。

淡远和清愁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有呼之欲出的情韵,有时着墨绮丽,甚至纤浓,却也不掩一腔真情,更多时是以朴素、质白取胜,随兴而至,平淡无奇的文字间,先出跌宕多姿的笔意。

(零余者)这个“零余者”、“多余人”的感受,给他的创作暗示了一个主题和一种渲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使他从自我的忧郁情绪出发,描绘,甚至夸饰“多余人”的种种病态心理。

(孤独痛苦表现在哪)与世人绝不相容——敏感于别人的目光——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到更孤独——仇恨日本人——仇恨中国人——仇恨自己的兄长。

在与人的相处之中,他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转嫁了,于是与所有人对立,气量极其狭小。

这正是他自卑的一种体现,他需要在不相容、疏远和仇恨中减轻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自卑感,从而缓冲自己的孤独、苦闷。

(对自然的眷恋)(看到女学生的表现)①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人面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⑤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产生病态心理的原因)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遭受难以容忍的民族歧视,却又得不到安慰。

祖国现状:长兄从日本W大学毕业回北京,在法部任职事实时为人正直铁面无私,却受到忌惮、排斥——辞职,而在外鬼混几个月的人享受荣华安乐。

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气质,使他无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沉沦的意义与价值)①谭国棠:描写的手法脱胎于《红楼梦》、《水浒》、《金瓶梅》等几部老“杰作” 。

②沈雁冰:《沉沦》的灵肉冲突,描写得失败了。

《南迁》与《沉沦》结尾有些“江湖气”。

③徐志摩:非难郁达夫是“浪漫作家”、“颓废文人”,④伪君子、假道学者:伤风败俗,庸俗下流,是诲淫之作……(思想内容)第一,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

第二,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仍从内心希望祖国富强起来。

第三,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大胆描写“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击。

这种大胆暴露,一方面体现了对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道学家、伪君子们“感受着作假的因难”(郭沫若:《论郁达夫》,《沫若文集》第12卷第547页),另一方面却也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主人公的愤激和反抗,最终往往变成自戕,爱国心又常与个人欲望相联系,再加上作品笼罩着一层悒郁颓丧的气氛,就构成了《沉沦》的严重缺点。

这说明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的郁达夫不仅接受了欧洲资产阶级所谓世纪末文艺思潮的影响,而且沾染了中国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式的哀愁(郁达夫以放浪形骸的方式表示对统治势力的反抗和蔑视)。

(艺术角度)《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

它带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作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

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主观感情,带有浓重的浪漫气息。

2、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

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

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