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和分类

胶体和分类
胶体和分类

胶体和分类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大试管内依次加入20 mL蒸馏水、10 mL无水酒精、7 g硫酸铵晶体,充分振荡后静置片刻,形成液体分层、部分固体沉淀的现象; 再用激光笔测试, 仅上层液体出现右图所示现象。依据上述描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铵的溶解过程属于熵增的过程

B.上层可能是硫酸铵在乙醇中形成的胶体

C.该温度下,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D.再向该试管内滴入甲基橙试剂振荡后静置,上层液体显无色,下层液体出现红色

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B.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 nm~100 nm之间

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4.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利用Ba(OH)2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

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D.通过向瓶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证明一瓶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用N

A

A.常温常压下,16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1/3N A

B.标准状况下,2.24L三氧化硫所含的分子数为0.1N A

C.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 A个电子,则阴极析出32 g铜

D .1 mol FeCl 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

为N A

6.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

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

B .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

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

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三鹿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伪蛋白”,其分子结

构如右图所示,其化学式为C 3H 6N 6。

D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的

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人。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

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 .二氧化硫在接触室被氧化成三氧化硫,再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制成浓硫酸

C .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 -和SO 42-,先加BaCl 2溶液,滤去沉淀后再加AgNO 3

溶液

D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 3溶液

8.下列与胶体性质或用途无关的事实是

①MgCl 2能用于止血; ②硅胶能用作吸附剂; ③明矾用于净水; ④在陶瓷、

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 ⑤药皂里加苯酚能消毒; ⑥三氯化铁溶

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⑦KMnO 4溶液通电时阴极区溶液颜色变

浅,阳极区溶液颜色加深

A .①②④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⑦

9.下列有关物质类别判别的依据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晶体:晶体的熔点是否很高

B .电解质:水溶液是否导电

C .离子化合物:是否含有离子键

D .酸性氧化物:能否与碱反应

10.将等质量的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

最多的是

A .2mol ?L -1的H 2SO 4溶液

B .18mol ?L -1的H 2SO 4溶液

C .6mol ?L -1的KOH 溶液

D .3mol ?L -1的HNO 3溶液

11.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

正确的是:【 】

12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①用pH 试纸测定Na 2CO 3溶液的pH

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④探究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 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 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A .②③⑦

B .②⑤⑦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1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L 液态水中含有的H + 数目大于10-7N A

B .足量Zn 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 气体时,转移的

电子数为2N A

C .常温下,pH=1的醋酸溶液中,醋酸分子的数目一定大于0.1N A

D .1molFeCl 3完全水解生成N A 个胶体粒子

14.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直观形象、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

是[ ]

A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关系:

B .分散系的分类:

C .AlCl 3和NaOH 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D .Na 在O 2中的燃烧产物:

1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碘水中的碘,用酒精萃取

C.鉴别硅酸胶体与碳酸钠两种无色液体,用丁达尔效应

D.检验Fe2+可用KSCN溶液和氯水

16.“纳米材料”(1nm=10-9m)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

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是溶液②能全部透过半透膜③有丁达尔现象④可以全部透过滤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粉中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的糕点疏松

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18.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向无色溶液加BaCl

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

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

2-

B.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C.欲制备Fe(OH)

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

3

饱和溶液并长时间

煮沸

D.为鉴别KCl、AlCl

3和MgCl

2

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

19、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w.w.w.k.s.5.u. c.o.m

A.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B.为鉴别KCl、AlCl

3和MgCl

2

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

C.欲制备Fe(OH)

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

3

饱和溶液并长时间

煮沸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减小误差,容量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20.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2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48 L H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0.2×6.02×1023

B.1mol FeCl 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能生成N A 个胶粒

C.4 g 重水(D 2O )中所含质子数为0.2×6.02×1023

D.2.8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6.02×1023

22.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

的是【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肿瘤鉴别诊断用磁共振造影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磁性纳米晶体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前景。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

的是: A .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

B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 +CO = 2Fe 3O 4 +3H 2O + CO 2

C .在反应②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D .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溶剂中,它与溶液分散质直径相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的氯化物的浓溶液分别滴入冷水、热水中,得到黄色和红褐色液体,区别两种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与C 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 C 和D 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很高,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

(5) F 与E 可以按原子个数比2:1、1:1形成两种化合物X 、Y ,区别X 、Y 这两种物质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与C 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 、N ,所含电子数分别与X 、Y 相等,请写出M 的电子式___________,N 的化学式___________.

(6)在上述六种元素中,选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甲,甲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5.u.c.o.m

参考答案:

1D2D3A4CD5C6D7D8D9C10A11D12B13B14B15B16D17C18D19B20C21D22C23D 24 答案

(1)(2分)Fe 2O 3 + 3CO 3CO 2 + 2Fe (2)(1分)让一束光分别透过两种液体,从侧面能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红褐色(胶体),无此现象的为溶液。

(3) (1分)Mg 2+<N 3- (4) (1分)原子晶体 (5) (2分)分别加入MnO 2有大量气泡产生的为H 2O 2 N 2H 4

(6) (1分)NH 4H

·· H H N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2 课时) 长铁一中 谭惠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3.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4.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探究式、启发式 思路: 分散系及其分类 常见的胶体 Fe(OH)3胶体的制备 [问题1]怎么证明制得的分散系就 是胶体而非浊液或溶液 [科学探究1]: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①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没有[问题2 为什么?] ②分散质粒子大小关系:浊液>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练习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1] 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 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归纳与整理1] 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引出分散系定义) 溶液(溶液)澄清透明且无论放置多久都均一稳定; 不同点:CuSO 4 泥浆水(浊液)浑浊不透明,静置后分层。(引出分散系的分类)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组成 ①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②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溶液(CuSO4溶液)和浊液(泥浆水)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豆浆属于哪类分散系呢?] 2.分散系的分类 溶液:澄清、透明且均一、稳定 ( 实例:食盐水) Ⅰ)分散系胶体:澄清、透明且较均一、较稳定 ( 实例:豆浆、牛奶) 浊液:不澄清、不透明且不均一、不稳定 ( 实例:泥浆) [思考与交流2] 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2] 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Ⅰ)常见的胶体 牛奶、豆浆、墨水、血液、果冻、蛋清、胶水 Ⅱ)胶体性质的探究 胶体的制备 ①Fe(OH) 3 [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1~2mL。继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 3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发布:多吉利:.duojili.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β-环状糊精、羧甲基纤维素(CMC) 增稠剂和胶凝剂是一类能提高食品粘度或形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可起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弹性、稳定、悬浮等作用,使食品获得良好的口感。亦常称做增粘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因都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亦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增稠剂的特性 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水中强化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迅速溶解或糊化。 3、水溶液有较大粘度,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 4、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凝胶和薄膜。 常用增稠剂有:琼脂、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果胶、阿拉伯胶、槐豆胶、瓜尔豆胶、羟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糊精、环状糊精(β-CD)、羧甲基纤维素(CMC) 【CMC-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白色纤维状粉末。易分散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遇二价金属离子生成盐沉淀,失去粘性。不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硫酸铝之类的金属盐能赋予防水性。对油脂和蜡的乳化力大。用做增稠剂、稳定剂、组织改 进剂、胶凝剂、泡沫稳定剂、水分移动控制剂。广泛用于冰淇淋、饮料、酱体、面点等食品中。因吸水后膨胀性极强,又不被消化吸收,可做减肥食品填充物。FH9与FH6都是高粘度胶体。FH9粘度还要高,并分耐酸与不耐酸两种。耐酸型主要用于高酸性制品:酸奶、高酸性饮料、发酵制品等等。其他型号还有FM6,为中粘度胶体。 【卡拉胶】:又名角叉菜胶。 一种用处较普遍的食用胶,用做增稠剂、稳定剂、悬浊剂、凝胶剂、粘结剂。一般分κ、λ、τ三种主要型号。κ型能形成易碎脆性凝胶;λ型能形成弹性凝胶;τ型不能形成凝胶。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三种不同型号的卡拉胶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用处的卡拉胶。如:果酱专用(增稠但不必形成凝胶,以τ型为主);果冻专用(必须能形成弹性凝胶,以λ型为主);肉食专用(以κ型为主形成强凝胶)拌入盐类(氯化钾)增加凝胶强度、粘度。 一般添加量:肉食品、果酱、果冻等为3~8‰;酱油、饮料等为1~3‰。 【明胶】:又名食用明胶、全力丁 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必需。有吸水性与凝胶性,它不溶于冷水、加水后逐渐膨胀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化学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作业本,你会到哪里寻找?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 学生:因为超市和图书馆里的东西都是按不同的类别摆放好的。 老师:很好,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摆放在货架和书架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物以类聚,所以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同样的运用了分类的方法。那么物质又是怎么被分类的呢?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推进】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讨论】运用分类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回答】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讲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单一分类法,单一就是标准唯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就是按照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 【回答】就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讲述】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的唯一标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A+B=A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就是AB=A+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同样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Word版

2.1.3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课) 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 二、学习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问题导学: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2独立完成;3、4小组合作;用时10分钟) 1、概念:。 2、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例如:糖水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硫酸钠溶液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 3、按,分散系共有种组合方式。 4、请将下列分散系按上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分散系 物质举例 (请选择正确的连线)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 气 硫酸铜溶液

液 + 气有色玻璃固 + 气烟 气 + 液雾 液 + 液泡沫塑料固 + 液空气 气 + 固汽水 液 + 固牛奶 固 + 固珍珠

5、实验探究: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冷水、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有什么相同点? 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 冷水中 沸水中 氢氧化钠溶液中 现象 相同点 6、实验探究:分别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悬浊液。 过滤后的现象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铁悬浊液

结论与解释 7、实验探究:将装有淀粉与氯化钠溶液的半透膜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约2-3分钟,取烧杯中的溶液1-2毫升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滴加碘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与解释 从烧杯中取1-2毫升液体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 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并滴加少量碘水

胶体的性质

第二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胶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胶体的性质,能够分析胶体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借助胶体制备实验载体,通过观察,层层思考理解胶体的 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感受化学实验之精妙,激发 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电泳、胶体的聚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分类对比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胶体制备实验中观察到的三个阶段的现象吗?你们下来对它们的解释思考得怎样? 【回顾实验】第一阶段:制备前药品为饱和氯化铁溶液,用激光笔照射无通路产生第二阶段:加入5滴氯化铁溶液煮沸到红褐色时,激光照射出现通路 第三阶段:继续煮沸好几分钟,通路变暗,最后消失,出现类似沉淀的浑浊现象 【引导】根据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分析第一阶段转化为第二阶段的原因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1 nm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 nm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 nm 【学生思考解释】: 【本质分析】(投影) 解释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

一、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1)成因:胶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2)是区分溶液与胶体的一种最简单的物理方法。 【过渡】对于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微小,都会做布朗运动 2.布朗运动:胶粒在不停地、做不规则运动。 所以溶液、胶体都存在布朗运动的性质 【过渡】正因为两者均有这样的动态性质,才在它们的外观上呈现出稳定的特征。但是为什么我们说胶体是介稳性的呢? 【学生思考】 【过渡】这是因为胶体存在这样的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胶体的电泳实验视频,得出结论: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并解释带正电荷的原因。 3.电泳: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定向移动的现象 (1)常见胶体胶粒的带电情况 ①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如:Fe(OH)3胶体、 Al(OH)3胶体、Fe2 O3胶体 ②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H2SiO3胶体、土壤胶体等 例:As2S3胶体、As2 O3胶体、SiO2胶体 ③胶粒不带电荷的胶体:淀粉胶体(它不发生电泳) ★带电的为胶粒,胶体整体不带电。 【小结】正因为同一胶体的胶粒带同种电荷,在做布朗运动时,胶粒相互靠近,因表面积比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大,接触集结成更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的可能性大,但又因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阻止了集结的可能,从而使胶体能比较稳定的存在。一旦这样的排斥力遭破坏,这样的稳定性很可能消失。这种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因而叫介稳性。 4.介稳性 成因:a. 同一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主要) b. 胶粒的布朗运动 【过渡】解释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现象?继续加热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而继续加热胶体,出现通路消失,沉淀产生的不稳定现象。从胶体粒子运动方面看

胶体金法的定义和分类

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 和Taytor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和快速免疫金渗滤法(Dot-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用于检测 HBsAg、HCG 和抗双链DNA抗体等,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 等。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化学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作业本,你会到哪里寻找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 学生:因为超市和图书馆里的东西都是按不同的类别摆放好的。 老师:很好,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摆放在货架和书架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物以类聚,所以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同样的运用了分类的方法。那么物质又是怎么被分类的呢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推进】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讨论】运用分类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回答】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讲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单一分类法,单一就是标准唯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就是按照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 【回答】就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讲述】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的唯一标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A+B=A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就是AB=A+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同样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物质的分类和胶体

物质的分类和胶体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 二、知识解析 1、物质的分类 2、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质 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涵义:分散系 分散剂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 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 , 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 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起 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液体分散剂的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三种。 3、胶体

1)定义:粒子大小在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在与光线方向上观察到一条,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聚沉现象加热,搅拌,加浓溶液可以使胶体沉淀 4、胶体的应用 1)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肥皂水、豆浆等。 2)胶体的应用 ①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涂料、颜料、墨水、喷雾剂、洗涤剂的制造等。 ②土壤的保肥作用③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④明矾净水原理、污水的处理。⑤工业除尘 ⑥误服重金属盐,急救措施是立即喝大量的牛奶、豆浆或蛋清。 ⑦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练习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3.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4.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石灰水 B.Ca(OH)2 C.CaCO3 D.CH4 6.下列各物质,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A. 纯净物,混合物 B.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7.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A.Na2CO3B.CH3OH C.CH3CH2OH D.Cu(OH)2 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 FeSO4 真题 (200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B.液氯C.海水 D.盐酸 (200910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氯水B.液氯C.氧气D.氯化氢(201010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海水 B.胶体 C.铝热剂 D.氯化钠(2010608)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纯碱属于碱类 B.漂白粉属于混合物 C.氧化铜属于氧化物 D.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胶体和分类

胶体和分类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大试管内依次加入20 mL蒸馏水、10 mL无水酒精、7 g硫酸铵晶体,充分振荡后静置片刻,形成液体分层、部分固体沉淀的现象; 再用激光笔测试, 仅上层液体出现右图所示现象。依据上述描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铵的溶解过程属于熵增的过程 B.上层可能是硫酸铵在乙醇中形成的胶体 C.该温度下,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D.再向该试管内滴入甲基橙试剂振荡后静置,上层液体显无色,下层液体出现红色 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B.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 nm~100 nm之间 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4.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利用Ba(OH)2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 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D.通过向瓶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证明一瓶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用N A A.常温常压下,16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1/3N A B.标准状况下,2.24L三氧化硫所含的分子数为0.1N A C.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 A个电子,则阴极析出32 g铜

胶体和物质的分类

胶体和物质的分类 1.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②用明矾净水;③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 ④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A.①②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全部都无关 2.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B.化合物、电解质 C.溶液、胶体D.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是纯净物 B.一种化合物分子中至少含有两种不同的原子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物质变化,不一定有能量变化 D.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备出一种新核素 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浓硫酸、漂白粉、水银②化合物:CaCl2、烧碱、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5.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涉及胶体知识的是() 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 B.用半透膜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 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元素由游离态转化合态,一定被氧化 C.较活泼金属一定可以把较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8.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H2SO4 ③向AgI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 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Na2SiO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⑤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现代研制的油漆中一般不使用甲醛、酚类等化合物,因为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有毒 ②我国从2000年起逐渐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因为二氧化氯杀菌、消毒能力强,持效长 ③我国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铅资源短缺 ④明矾能使水中的悬乳物凝聚,可做净水剂 ⑤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都与相关物质颜色有关 ⑥给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可减少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⑦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 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④⑥⑦ C.②④⑤⑥D.全部 1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原子的数目⑤反应前物质的 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 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1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区分开来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 D.胶体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20.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2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22.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Fe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能生成N A个胶粒 24. 关于胶体的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胶体分散质都带有一定的电荷 B.可用渗析来分离胶体分散质和沉淀颗粒 C.胶体中通过一束光,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叫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微粒作有规律的运动,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25.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食醋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 C.用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分子组成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C.混合物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的物质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水银 B.碱:Ba(OH)2、Cu2(OH)2CO3、NH3·H2O C.盐:醋酸钠、氯化铵、纯碱 D.氧化物:H2O、 CO、 HCOOH 3.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4.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烧碱、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1所示 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6.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碳酸钠粉末⑥蔗糖晶体⑦熔融氯化钠 请用序号填空: a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b.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c.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d.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 7.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采用不同分类法对纯碱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酸式盐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8.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 9.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发布:多吉利来源: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β-环状糊精、羧甲基纤维素(CMC) 增稠剂和胶凝剂是一类能提高食品粘度或形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可起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弹性、稳定、悬浮等作用,使食品获得良好的口感。亦常称做增粘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因都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亦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增稠剂的特性 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水中强化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迅速溶解或糊化。 3、水溶液有较大粘度,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 4、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凝胶和薄膜。 常用增稠剂有:琼脂、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果胶、阿拉伯胶、槐豆胶、瓜尔豆胶、羟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糊精、环状糊精(β-CD)、羧甲基纤维素(CMC) 【CMC-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白色纤维状粉末。易分散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遇二价金属离子生成盐沉淀,失去粘性。不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硫酸铝之类的金属盐能赋予防水性。对油脂和蜡的乳化力大。用做增稠剂、稳定剂、组织改

进剂、胶凝剂、泡沫稳定剂、水分移动控制剂。广泛用于冰淇淋、饮料、酱体、面点等食品中。因吸水后膨胀性极强,又不被消化吸收,可做减肥食品填充物。FH9与FH6都是高粘度胶体。FH9粘度还要高,并分耐酸与不耐酸两种。耐酸型主要用于高酸性制品:酸奶、高酸性饮料、发酵制品等等。其他型号还有FM6,为中粘度胶体。 【卡拉胶】:又名角叉菜胶。 一种用处较普遍的食用胶,用做增稠剂、稳定剂、悬浊剂、凝胶剂、粘结剂。一般分κ、λ、τ三种主要型号。κ型能形成易碎脆性凝胶;λ型能形成弹性凝胶;τ型不能形成凝胶。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三种不同型号的卡拉胶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用处的卡拉胶。如:果酱专用(增稠但不必形成凝胶,以τ型为主);果冻专用(必须能形成弹性凝胶,以λ型为主);肉食专用(以κ型为主形成强凝胶)拌入盐类(氯化钾)增加凝胶强度、粘度。 一般添加量:肉食品、果酱、果冻等为3~8‰;酱油、饮料等为1~3‰。 【明胶】:又名食用明胶、全力丁 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必需。有吸水性与凝胶性,它不溶于冷水、加水后逐渐膨胀软化,可吸收5-10倍的水,在热水中溶解,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溶剂,一般形成胶冻的浓度在15%左右,明胶的水溶液长时间煮沸则发生变化。即使冷却也难于再凝固胶化,再加热则成膘。 用途:作冰淇淋的稳定剂和火腿肠的粘合剂。食品中应用于冰淇淋、糖果、罐头等方面,在糖果生产中能使用权糖坏饱满,具有稳定的韧性和弹性,不易变形,生产啤酒或酒精时可做澄清剂,用量为0.2%,可以做成各种凝胶型产品,本身有营养价值。 【琼脂】: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的分类 胶体》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胶体 [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同素异形体。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4.会制备Fe(OH)3 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同素异形体 (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 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

(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 (1)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 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 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 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物质的分类 胶体

物质的分类(粘在教材P24—25) 单质 金属单质。如Na Mg Al Fe Hg 非金属单质。如H 2 N 2 O 2 F 2 Cl 2 He Br 2 I 2 S 氢化物 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H 为+1价)。如HCl H 2O H 2S NH 3 CH 4 金属元素的氢化物(H 为—1价)。如NaH CaH 2 纯 按 酸性氧化物(酸酐)——与水反应只生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的氧化物 组 金属的高价氧化物。如CO 2 SO 2 SO 3 SiO 2 P 2O 5 Mn 2O 7 成 碱性氧化物(金属的低价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净 和 氧化物 Na 2O CaO MgO FeO Fe 2O 3 CuO 性 两性氧化物(与强酸强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 2O 3 (第三章学习) 质 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 NO 物 分 酸 强酸(都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如HCl H 2SO 4 HNO 3 HBr HI HClO 4 弱酸(在水溶液中少部分电离)。如HF CH 3COOH H 2CO 3 H 2S H 2SiO 3 HClO (中强酸H 2SO 3H 3PO 4 也属于弱酸类) 碱 强碱(活泼金属的氢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如KOH Ca(OH)2 NaOH Ba(OH)2 化 弱碱(在水溶液中少部分电离)。NH 3 H 2O M g (O H )2~AgOH(不活泼金属的氢氧化物) 正盐(由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如NaCl Na 2SO 4 Na 2CO 3 Na 2SO 3 Na 2S Na 3PO 4 合 盐 酸式盐(由碱根离子和酸式根离子组成)。如N a H S O 4 NaHCO 3 NaHSO 3 NaHS 碱式盐(由碱根离子和OH —、酸根离子组成,相当于由碱和盐组成)。如Cu 2(OH)2CO 3 物 复盐(由多种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相当于由多种盐组成)。如KAl(SO 4)2 按结 离子化合物(一般含金属阳离子或NH 4+的化合物,即金属的化合物和铵盐) 构分 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自身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 按电离 属的化合物。强酸、强碱、常见的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与否分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的 氧化物、NH 3、乙醇和蔗糖等绝绝绝大部分有机物 混合物——如溶液、胶体、悬浊液(固液混合物)、乳浊液(不溶的液液混合物)等。 【注】1、酸的分类还有:一元和多元(二元、三元)酸、含氧酸和无氧酸、挥发性酸(如HCl HNO3)和难挥发性酸(如H 2SO 4)、氧化性酸(如HNO 3 浓H 2SO 4 HClO)和非氧化性酸(如HCl 稀H 2SO 4 H 2CO 3 H 3PO 4)。 2、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前提条件是化合物、纯净物,所以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如Fe Cu C Cl 2 NaCl 溶液 稀H 2SO 4 。 3、Na 2O 2不是碱性氧化物,NO 2不是HNO 3的酸酐。 分散系(混合物)之:胶 体 一、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注:①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划分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的化学组成可 以相同、但是其分散质的大小不同,如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 ②1~100nm 等于10—9~10—7m 。 物 质

胶体定义

定义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编辑本段分类 1、按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固溶胶,液溶胶; 2、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编辑本段实例 1、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 2、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四、胶体的性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聚沉,产生电泳,可以渗析,等性质 五、胶体的应用: 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13 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 4、自然地理:江河人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 编辑本段胶体的应用 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应用也很广泛。 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不仅可以改进材料的耐冲击强度、耐断裂强度、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还可以改进材料的光学性质。有色玻璃就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的。 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到病灶,从而提高疗效。 国防工业中有些火药、炸药须制成胶体。一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冶金工业中的选矿,是有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过程都会用到胶体。 编辑本段具体介绍 为了回答什么是胶体这一问题,我们做如下实验:将一把泥土放到水中,大粒的泥沙很快下沉,浑浊的细小土粒因受重力的影响最后也沉降于容器底部,而土中的盐类则溶解成真溶液.但是,混杂在真溶液中还有一些极为微小的土壤粒子,它们既不下沉,也不溶解,人们把这些即使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颗粒,含有胶体颗粒的体系称为胶体体系.胶体化学,狭义的说,就是研究这些微小颗粒分散体系的科学. 通常规定胶体颗粒的大小为1~100nm(按胶体颗粒的直径计).小于1nm的几颗粒为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大于100nm的为粗分散体系.既然胶体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为依据的,显然,只要不同聚集态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则在不同状态的分散介质中均可形成胶体体系.例如,除了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都是气体而不能形成胶体体系外,其余的8种分散体系均可形成胶体体系. 习惯上,把分散介质为液体的胶体体系称为液溶胶,如介质为水的称为水溶胶;介质为固态时,称为固溶胶. 由此可见,胶体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溶胶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物质,不是物质的本性.任何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晶体的形态存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可以胶体的形态存在.例如,氯化钠是典型的晶体,它在水中溶解成为真溶液,若用适当的方法使其分散于苯或醚中,则形成胶体溶液.同样,硫磺分散在乙醇中为真溶液,若分散在水中则为硫磺水溶胶.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二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可以使学生在同类事物相似性方面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能做到由此及彼,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此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的物质分类方法和分散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理解胶体的概念 (3)知道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胶体所特有的性质 2、能力目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他性质系。 了解分类法的重要意义及胶体性质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他性质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对物质的分类,重点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交叉分类法。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别,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 五、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课前完成预习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装置和药品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 _________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___________的规律。 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事先一般要设定分类的__________。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