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之我见
【论文摘要】:
中国古乐,源远流长,竟有着8千多年的历史,1986--1987年间在河南舞阳县出土的一批有七音孔至八音孔的古笛可以为之证明。

在诸子百家齐鸣的文化背景下,音乐活动相当繁荣,并产生了孔子、墨子、老子为代表的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

从大体上看,各派对于音乐的看法主要分为倡乐和非乐,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站在了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倡导着音乐的发展。

本文是以我自己对孔子的角度分别从孔子的音乐思想、对音乐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儒家、孔子、音乐美学、尽善尽美、净化心灵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涵盖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孔子的教育思想将形上理想与形下履践结合为一体,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活的人本精神,显示出永久的生命力。

孔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音乐家,他不仅懂得声乐韵律,而且会弹古琴,吹笛吹箫。

他经常唱歌弹琴,以音乐表达情意和感受。

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的宗旨。

孔子认为音乐家可以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但在感情上必须受到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伦理准则。

音乐美学是试图阐明作为艺术作品的音乐的特殊审美本质的学问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则是阐明中国的传统音乐的特殊审美本质的学问,对音乐美学的思考,暗含于音乐学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古代的统治者和许多思想家都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美与善相统一的音乐标准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得很早,可追溯到两千八百年前的西周。

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深化。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也十分重视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道德渗透进音乐的同时也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

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

孔子在美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以“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很多,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观点。

出于实现某种社会理想的强烈愿望,儒家思想家视音乐为教化人的理想手段,这是因为他们注意到了音乐的特殊作用。

儒家“乐以治性”,“成性亦修身”,也正是基于音乐对人的培育不是靠外在的强制,而是以音乐之美感化心灵,调理性情,和谐身心,完善人格。

音乐美除了对人格的培养,还具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

在这里我主要想说的是孔子音乐审美态度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一种情感表达适度的观念,孔子要求音乐的情感表现要有所截止,适度而不过分,实际上就是音乐审美的内在情感,体验与外在表现都要保持正确恰倒好处而又和谐的状态。

作为大学生的我颇有认识。

有关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疲劳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变动阶段,各种心理矛盾容易发生;二是有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他们应对,如
果处理不当,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因为不能恰当调适个人情感问题而出现心理偏差;学习的紧张、焦虑,经济和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也常常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内心深处与外界常充满矛盾与冲突,因而构成动荡的心理现实,加之大学生存在自我分裂与整合心理、闭锁心理、抗拒心理、情绪激荡等特点,使他们在大学校园这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和压力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乐”是人的心受了外界事物的影响,激动起来,便产生了一定的思想感情,然后用按一定规律组织成的声音和舞蹈动作去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的。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表达人的心灵语言和情感的一种形式。

音乐语言、音乐艺术的情绪性、情感性,使音乐成为人的情感活动的重要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无所不在,因种类繁多,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有自己所喜欢的音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音乐可以用来哼唱和可以聆听,在路上,课堂上,家里,公车上,电视上等,无时无刻都可以听到音乐,也可以说音乐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不同的乐曲都会影响听者的情绪。

简单指的是优美的乐曲往往很容易受到众人的喜爱,即使他(他们)对音乐不甚了解,娓娓动听的乐声或旋律很自然地令人为之陶醉,就像美丽的色彩或形象很自然地为众人所喜爱一样,这是人类美学认识上的共性表现。

因此一般说,播放众所周知的优美乐曲就可以对健康人或病人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作用。

所以我们要选择正确的音乐来听,不要去听人们所说的靡靡之音,
纵观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这场论争,儒家学派对音乐的见解最为积极。

它否定了商周以来把音乐从属于“神”的传统观念和种种否定音乐存在的见解,肯定了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音乐的现实主义传统。

“和”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乐和“,即指音乐自身的婉转柔和,雍容典雅,强弱适度,高低和谐.其次是“人和“,即音乐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音乐与人的互相影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也会影响到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性情.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孔子提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的“和“的音乐思想.只有在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中保持“和“的思想,
才能实现音乐的表现力以及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1】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孙继楠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3】吴中杰著《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上海古籍出版社【4】祈忠祥著《中国美学通史》人民出版社【5】张景艳,谢莉莉,以美养善美善合一——谈孔子的音乐审美观〔J〕【6】王佳,试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礼”与“仁”〔J〕.音乐探索,20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