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全新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
![2024全新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a8aa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6.png)
规范使用剂量和疗程
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规范使用,避免超剂 量、超疗程用药。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调整 用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建立
建立耐药监测网络
通过全国或地区性耐药监 测网络,收集并分析病原 菌耐药数据。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定期 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临床 合理用药。
严格手术室环境管理
确保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行,定期监测空气 质量,保持环境清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强化手术人员无菌操作
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手 术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加强手术器械消毒灭菌
手术器械需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流 程,确保无菌状态。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消 毒隔离等措施,降低医院 感染发生率,减少耐药菌 产生和传播的风险。
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
制定临床路径标准
针对常见感染性疾病,制定规范 化的临床路径标准,包括诊断、
治疗、护理等方面。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患者诊疗过程 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医疗质 量和安全。
保持社交距离等。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规范
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 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 。
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
医疗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或 灭菌,确保再次使用时无菌。
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 守无菌技术原则,如戴无菌手套、穿 无菌手术衣、使用无菌器械等。
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根据跟踪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8172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c.png)
加强消毒
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全 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防止 感染扩散。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与建议
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消毒隔离措施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治疗,对病区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建议措施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口罩、 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感
染风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滥用问题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抗药性的增强,为治疗带来困难。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 药物。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不断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对抗日益严重的病菌耐药性问题。
严格消毒
对于医疗器械和接触患者 的物品,应该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 感染的风险。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手卫生
经常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能有效减少医院 感染的传播。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 品,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与防护
预防控制措施
对医院感染的患者和携带者进行 隔离,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
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 感染 01 Nhomakorabea根据传播方式
医院感染可经接触传播、血液传播、 呼吸道传播等途径 03
根据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呼吸
道、消化道、血液等 02
医院感染的危害
危害健康
医院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病情 加重、并发症和死亡。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20a6f7240c844769eaee6f.png)
【目的】供无菌操作用 【评估】无菌操作目的、环境,无菌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护理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23a5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6.png)
消毒灭菌制度
总结词
对医疗器械、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无菌状 态
01
总结词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03
总结词
加强消毒灭菌监测,防止交叉感染
05
02
详细描述
对手术器械、注射器、导管等医疗用品进行 彻底清洗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 灭菌,确保无菌提供。
04
详细描述
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器等消毒灭菌设 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和消毒效果。
04
护理人员在感染管理与控 制中的职责
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正确 的感染防控措施。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其对感染防控工作重要性的 认识,增强责任感和执行力。
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
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确保护 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等关键时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
飞沫传播及预防措施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附着在飞沫中, 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易感者的呼吸道。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者 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和面对面 交流,减少飞沫传播的可能性。
空气传播及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通过吸入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进 入易感者的呼吸道。
预防措施:加强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减少人员密度,使用空气净化器 等设备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传播的风险。
维护医务人员健康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力量 ,通过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保护医务 人员的健康。
02
医院感染传播途径及预防 措施
接触传播及预防措施
01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 间接接触,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 个人。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3b8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8.png)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
医院感染现状
据WHO调查,全球平均医院感染率为8.7%。 各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波动在3%-17%,如美国为5%,英国为7.5%,日本为5.8%。 具报道我国普通医院的感染率为5.22% , 37家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感染率为6.25%。 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室有各类型的ICU、新生儿病房、危重病人抢救室、神经外科病房、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病房、血液病房和肾病病房等。
*
深圳妇儿医院手术病人发生龟分支杆菌(脓肿亚型)感染启示我们: (1)应用消毒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不能凭经验或者相当然。 (2)某些消毒剂是具有挥发性的,注意浓度的监测,即使 刚刚配制完毕也应当测试浓度,以防错配。 (3)各种消毒剂的标签明确,避免误用。 (4)《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求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的器械必须达无菌,而戊二醛的灭菌时间为10h, 用过的器械不能直接放入同一消毒剂容器中,以免在未达灭菌情况下误用,引发感染。
*
医院感染现状
我国外科医院ICU感染率达35.9%,有的医院达50%以上,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2.6%。 医院感染发病率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大于1000张病床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率高于500张病床以下的医院,这主要是由于级别高的医院、教学医院与大医院收治的病人病情重,病种复杂,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插入性操作等所致。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患者; 各种侵入性操作; 环境; 药物使用; 医务人员因素; 消毒液 (浓度)
*
—— 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 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术切口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 —— 2004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 2005年,某医院发生10例白内障术后眼球的绿脓杆菌感染,9人眼球摘除。
*
医院感染现状
据WHO调查,全球平均医院感染率为8.7%。 各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波动在3%-17%,如美国为5%,英国为7.5%,日本为5.8%。 具报道我国普通医院的感染率为5.22% , 37家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感染率为6.25%。 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室有各类型的ICU、新生儿病房、危重病人抢救室、神经外科病房、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病房、血液病房和肾病病房等。
*
深圳妇儿医院手术病人发生龟分支杆菌(脓肿亚型)感染启示我们: (1)应用消毒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不能凭经验或者相当然。 (2)某些消毒剂是具有挥发性的,注意浓度的监测,即使 刚刚配制完毕也应当测试浓度,以防错配。 (3)各种消毒剂的标签明确,避免误用。 (4)《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求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的器械必须达无菌,而戊二醛的灭菌时间为10h, 用过的器械不能直接放入同一消毒剂容器中,以免在未达灭菌情况下误用,引发感染。
*
医院感染现状
我国外科医院ICU感染率达35.9%,有的医院达50%以上,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2.6%。 医院感染发病率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大于1000张病床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率高于500张病床以下的医院,这主要是由于级别高的医院、教学医院与大医院收治的病人病情重,病种复杂,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插入性操作等所致。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患者; 各种侵入性操作; 环境; 药物使用; 医务人员因素; 消毒液 (浓度)
*
—— 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 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术切口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 —— 2004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 2005年,某医院发生10例白内障术后眼球的绿脓杆菌感染,9人眼球摘除。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0e7e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4.png)
2、光照消毒法:
原理—利用紫外线、臭氧及高能射线,使细菌菌体蛋 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酸、酶遭到破坏而死 亡。 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霉菌、酵母菌更弱。
(1)日光曝晒法 —适用于:床、 垫、、、、, 曝晒6小时,每2小时 翻动一次。
(2)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法
—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紫外线波长254 埃米) 1)方法: 灯亮后5—7分钟计时,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关灯 后需间歇3—4分钟再开启),关闭门窗。消毒空气时, 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先扫净尘埃;消毒物品时,有 效距离不超过1米,物品需摊开或挂起。
【注意要点】 1、每1周过滤1次,每2周更换消毒剂1次 2、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
洗, 3、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锈剂 4、内窥镜连续使用需间隔消毒10min,每天使用前后
各消毒30min
◆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高效】
【适用情况】 1、 0.2%-手的消毒,浸泡1-2min 2、 0.2%-0.5%--物体表面10min 3、0.5%-餐具消毒,30-60min 4、1%-2%-室内空气消毒,8ml/ m3加热蒸熏,密闭 门窗30~120m
原理:
煮沸100 ℃ ,5∽10分钟,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加入 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 点至于105℃,除增加杀菌外, 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①玻璃包好冷水放; ②橡胶包好沸水放; ③小物包好沉水中; ④轴节、盖盖要打开; ⑤碗、盆相同不重叠; ⑥尖锐器械不煮它。
方法:
物品浸没,水沸计时 (中途添加再次沸), 及时取出放无菌容器。
【适用情况】 2%溶液--皮肤消毒 2.5%溶液--脐带断端的消毒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79c5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0.png)
分开,洁污分开 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灰、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3a1e7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5.png)
疗器械和设备
04
定期检查和评估 消毒和清洁效果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
加强医疗废物的 管理,防止医疗 5
废物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卫生管 理,提高医护人 4
员的卫生意识
定期对医院环境 1 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通风,保 2 持室内空气流
通
定期对医疗设 3 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01
02
03
04
预防与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 度,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机构在医 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 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若处 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 性质、来源、危害程度等,可分为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物理性废物等。
D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F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院 内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处理方法: 包括隔离、 消毒、抗生 素治疗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感 染率、死亡 率、治疗效 果等指标进 行评估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加 强环境消毒、 加强医疗设 备消毒等
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人 员培训、加 强感染控制 管理、加强 感染监测等
04
定期检查和评估 消毒和清洁效果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
加强医疗废物的 管理,防止医疗 5
废物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卫生管 理,提高医护人 4
员的卫生意识
定期对医院环境 1 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通风,保 2 持室内空气流
通
定期对医疗设 3 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01
02
03
04
预防与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 度,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机构在医 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 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若处 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 性质、来源、危害程度等,可分为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物理性废物等。
D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F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院 内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处理方法: 包括隔离、 消毒、抗生 素治疗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感 染率、死亡 率、治疗效 果等指标进 行评估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加 强环境消毒、 加强医疗设 备消毒等
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人 员培训、加 强感染控制 管理、加强 感染监测等
院感控制相关的知识PPT课件课件
![院感控制相关的知识PPT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6ac5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5.png)
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有效的院感控制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在医院内获得感 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 院感控制工作,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维护医务人员健康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通过加强院感控制 工作,可以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重点环节管理策略
重点部门管理
加强对感染高风险部门的管理, 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重点人员管理
对感染高风险人群,如免疫力低下 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采 取针对性防护措施。
重点环节监控
加强对医院感染易发环节的监控, 如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感染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智能化监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院感控制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提高院感防控的效 率和准确性。
推广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未来将进一步推广相 关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院感风险。
强化国际合作
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挑战,分享经验和资源,提升全球院感控制水平。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 化学物品。如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 化学试剂等。
医疗废物处置方式选择及实施
焚烧处理
适用于各种传染性废物,焚烧 时应达到规定的温度和时间,
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适用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医疗 用品的消毒,通过高温高压蒸 汽达到灭菌的效果。
化学处理
适用于某些难以用物理方法处理 的废物,如废弃的化学试剂等, 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无害化。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PPT课件精选全文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148e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08.png)
各国的NI发生率据报导为3%-17% 平均为8.7%
五、医院感染控制
控制措施
组织落实、网络报告 感染病例监测 教育培训——3h/6h 消毒、灭菌 隔离预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
1.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三级网络)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剌激而产生的炎症 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个人方式同传
染病 ——交叉感染:从其它住院病人、工作人员或陪护 家属获得的感染
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 (三)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四)与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口不断增长与拥挤 免疫力不断下降(年龄、疾病、治疗) 新微生物的出现 不断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
三、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
我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八 十年代。为在全国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 卫生部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并研究制订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 标准。
目的:旨在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 则,强调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以维护人民群 众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出微生物。
*3、易感者
A.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接受各种 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B.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 C.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D.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者; E.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手术时间长者;
五、医院感染控制
控制措施
组织落实、网络报告 感染病例监测 教育培训——3h/6h 消毒、灭菌 隔离预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
1.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三级网络)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剌激而产生的炎症 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个人方式同传
染病 ——交叉感染:从其它住院病人、工作人员或陪护 家属获得的感染
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 (三)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四)与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口不断增长与拥挤 免疫力不断下降(年龄、疾病、治疗) 新微生物的出现 不断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
三、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
我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八 十年代。为在全国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 卫生部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并研究制订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 标准。
目的:旨在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 则,强调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以维护人民群 众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出微生物。
*3、易感者
A.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接受各种 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B.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 C.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D.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者; E.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手术时间长者;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21df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b.png)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369f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c.png)
02
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
微生物的传播
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微生物通过空气、接触、飞沫 等途径传播,导致患者之间交 叉感染。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也可能引 起感染,如病房内的空气、床 单、医疗器械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01
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可能导致感染 ,如手术操作不严格、注射器重 复使用等。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 间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群体 性、易感性等特点。
医院应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实施严格的空气净化措施,定 期对医疗器械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同时,医院应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 的管理,确保其来源可靠、质量合格。
隔离感染源
总结词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感染源 ,防止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详细描述
医院应根据感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措 施,如单间隔离、床边隔离等。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个人 防护措施,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01
02
03
04
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培 训,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指导原则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 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对不规范用药行为进行干预。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4209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3.png)
医院声誉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 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 响,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 任度。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 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如握手、共用医疗器
械等。
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 生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血液传播
血液中携带的病原体通 过输血、注射、手术等
途径传播。
环境传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研究表明,手卫生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呼吸系统、手术部 位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消毒与灭菌
详细描述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 毒剂浸泡、干热灭菌等,灭菌则通常采用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是消除病原体的重要手 段,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
医院内的环境如空气、 水、物体表面等可能成 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02
CHAPTER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手卫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来减少细菌传播 。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况下进行手卫 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除微生物。
A
B
C
D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如果不经过彻底的消毒与灭菌, 可能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导致医院 感染的发生。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对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敷 料等医疗用品的清洁和无菌状态保持至关 重要。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25f7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d.png)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疗设施清洁和消毒工作到位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无菌环境
加强医疗设施的 清洁和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 行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卫生意识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 理制度,确保环境 卫生得到有效控制
严格控制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和管理,防止滥用 或不当使用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确性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1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事件
3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5
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01 案例分析:选 取 典 型医 院 感 染案例,分析原因和预防措 施
02 借鉴经验:学 习 其 他医 院 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 成功经验
03 培训与教育: 加 强 医护 人 员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04 制度建设:建 立 健 全医 院 感 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预 防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 生、加强消毒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
加强手卫 生:勤洗 手,保持 手部清洁
正确使用个 人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
套等
加强环境消 毒:定期对 医院环境进
行消毒
加强医疗废 物管理:规 范处理医疗 废物,防止
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 理:对患者 进行健康教 育,提高其
预防意识
加强医护人 员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 的感染预防 意识和技能
院内感染的控制和消毒隔离课件PPT
![院内感染的控制和消毒隔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603f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a.png)
03
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感染监测的方法
01
02
03
04
日常监测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 验室检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
病例。
目标性监测
针对特定部位、特定病原体或 特定人群进行监测,如手术部
位、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主动监测
通过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筛查 ,及时发现潜在感染病例。
实时监测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院感染 病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推广智能化消毒设备
利用先进技术研发智能化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操
作带来的误差和风险。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院内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
和措施,促进全球医疗质量的提高。
03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行为,确
保消毒隔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
违法成本。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耐药菌株的增多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给院内感染 控制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防控。
医护人员短缺
医护人员短缺可能导致工作负荷过重,影响消毒隔离措施 的执行效果。需要增加医护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不配合 消毒隔离措施,影响防控效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
VS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 ,通过尿道进入膀胱。为了预防和控 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医生需要选 择合适的导尿管,并定期更换。同时 ,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定期进行清洗 。此外,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尿量 ,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细菌的滞留 和繁殖。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c7b0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b.png)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 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20b8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0.png)
医疗废物
眼罩与面罩
常见危险动作,您有没有?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卫医发[2005]73号须遵从以下原则:
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 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 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 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 灭菌。
消毒与灭菌效 果监测:
灭菌设备 化学消毒剂 清洗质量监测 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 设备: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 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化学消毒剂监测:应当进行浓度监测和微生物细菌培养。
▪ 清洗质量监测:日常监测、定期检测
医院 感染 预防 与控
制
规章制度 布局合理 手卫生 职业暴露 器械清洗 医疗废物
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规章制度
(1)消毒隔离制度(包括环境、物品、人员的消毒隔离措 施)。
(2)人员培训制度。(医务人员与工勤人员) (3)标准操作规程(包括诊疗技术、器械消毒灭菌具体操作
规程)。 (4)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包括人员操作防护要求、防护用品
双眼 ▪ 帽子胶鞋,鞋套(?)
▪ 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 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
正确佩戴口罩 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
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外科口罩:无纺布品罩,直接挂耳朵就行.一般颜色深的一面朝外,有金属条的朝 上,可夹着鼻子不漏气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fe26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5.png)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
1)管理制 度:如健全清洁 卫生制度、消毒 灭菌制度、隔离 制度和医院感染 管理报告制度等。
2)监测制度: 包括对灭菌效果、 消毒剂使用效果、 一次性医疗器材 及常用器械的监 测;对感染高发 科室,如血透室、 手术室、分娩室、 重症监护室、换 药室等消毒卫生
• 2.病理因素
• 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放疗、化疗、 皮质激素的应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皮肤或黏膜损伤、局部 组织缺血、创伤等,均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诱发感染。 意识障碍也会引起医院感染,如昏迷病人因发生误吸而引起的吸入 性肺炎。
• 3.心理因素
• 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 能和抵抗力,如情绪乐观、心情愉快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 少感染机会。
2)消毒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芽 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 物。
3)灭菌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 包括细菌芽孢。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清洁、消毒、 灭菌
(一)物理消毒灭菌 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 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光照消毒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 4.微波消毒灭菌法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
(一)健全医院感染管 理组织
各级医院都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机构,并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 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的规 模设置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办公室,由专职人 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 科的指导下,各临床科室建立由科主任、护 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师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 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2ccf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4.png)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通知
•
医疗机构空气净化技术规范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1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文件
• 2009年
• 规范性文件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控制
6
医院感染管理
• 如履薄冰 • 如临深渊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7
主要内容
• 1、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措施 • 2、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
监测与效果评价 • 3、手卫生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8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文件
• 2011年
• 规范性文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5
消毒灭菌方法
• 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物理消毒灭菌法及化学消毒 灭菌法
• 物理消毒灭菌法:过滤、电离辐射、光照、热力 (燃烧、干烤、微波、煮沸、低温蒸汽、压力蒸 汽)
• 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擦拭法、喷雾法、熏 蒸法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6
• 如何确保物品的清洁、消毒、与灭菌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5
爆发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爆发事件吗?为什么总是 要等到事件爆发后才会有领导去重视医院感染呢? 为什么好的正确的建议不能受到重视?为什么日 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 而总是需要亡羊补牢呢?
• 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做一次根本性的反思吗?
2/18/2021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2
卫生部关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 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8年8月19日
• 四、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新生儿科在建筑布 局、工作流程、消毒隔离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 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 流相互交叉;
• 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 毒方法;
• 12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全部 患者被急送上海一家医院治疗,至17日9名患者相继实施 单眼球摘除手术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4
宿州眼球事件
• --------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 术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 手术的基本要求
2/18/2021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程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2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文件
• 2010年
• 规范性文件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
• 2002年
• 法律 职业病防治法
• 部门规章 消毒管理办法
• 2003年
• 行政法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部门规章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规范性文件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9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文件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21Fra bibliotek手卫生
• 手卫生的目的 • 手卫生指征 • 手卫生设施 • 手卫生方法 •
医院感染控制
17
• 没有适当的清洁,大多数消毒和灭菌的过 程将失败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8
不适当清洗的主要危害
• 初次清洗失败,污物累积,清洗更难; • 清洗后残留物易形成生物膜,增加消毒难度,特
别是管腔类器械; • 碎屑和污物会: • --影响灭菌剂穿透:EO,过氧化氢 • --灭活消毒剂和灭菌剂:尤其液体消毒剂 • --热源反应,过敏反应 • --堵塞管道 • 清洗剂可能残留在器械上,对工作环境污染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9
主要内容
• 1、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措施
• 2、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监测与 效果评价
• 3、手卫生 •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20
洗手
• 控制医院感染 •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
•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 染20%----30%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3
主要内容
• 1、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措施
• 2、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监测与 效果评价
• 3、手卫生 •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4
清洁
• 一、概念 • 清洁: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
尘埃和有机物。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 医务人员没有规范进行手卫生;
• 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示等;
• 据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
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
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
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3
宿州眼球事件
• 2005年12月 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 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情况,其中9人单眼眼球被 摘除
• 2004年
•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 部门规章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
• 规范性文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 2005年
• 部门规章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诊分诊管理办法
• 规范性文件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
•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0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文件
• 2006年 • 行政法规 艾滋病防治条例 • 部门规章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2008年
• 规范性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
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最重要的,医院不能给病人 带来伤害
-----南丁格尔
2/18/2021
医院感染控制
1
卫生部关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8年8月19日
事件发生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 生儿自9月3日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 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与9月 5-15日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 名新儿经医院治疗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