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运移理论-(二)水动力弥散系数24页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公式求出 D L
8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在双对数坐标上,横坐标取 Pc ,纵坐 标取
9
Pc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得到经验公式
当
较大, 可忽略,得
纵向弥散系数是横向弥散系数的30倍左右
10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Fried以 为纵坐标,以 Pc为横坐标, 双对数坐标,结果可分为5个区
a ijmn 是四阶张量。但对各向同性介质,只有36个
非零分量;仅涉及两个数 L 和
(3-5)
4
毛管网络模型
三维直角坐标中,的3个分量为 x、 y和 z,
则机械弥散系数张量有9个分量;
Z方向仍存在横向弥散
毛管网络模型
取x,yz0,则机械弥散系数张量
DX' X、Dy' y、Dz' z弥散系数主值 多孔介质分子扩散系数 D~" 也是二阶对称张量,
第Ⅳ区:纯机械弥散状态,分子扩散可忽 略,仍遵守Darcy定律;
第Ⅴ区:超Darcy流动的机械弥散; 13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Klotz和Moser:除外,影响因素还 包括颗粒不均匀系数 和颗粒大小
随着 的增大,介质的有效孔隙率n变 小,D L增大;对于
不均匀系数是解析野外弥散实验中 D L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基准尺度是研究区大小的尺度,一般用污染物运移到观 测孔的最大距离表示,或研究区的近似最大内径长度代 替。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综合上述图表知纵向弥散度尺度效应的变化特征: (1)数值模型所计算出的尺度效应较解析模型变弱了, 即由数值模型所得到的纵向弥散度随研究尺度增加而增 大的速度小于用解析模型所求出的值; (2)随着模型维数的增加,分维数减少,即随着维数的 增加纵向弥散度随尺度效应增加而增大的速度渐小; (3)利用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所求出的非孔隙介质中尺 度效应分维数与孔隙介质中相应的值不同
三、尺度效应
传统观点: 以典型单元体假定为前提,对于不同尺度的多孔介质, 在相应的典型单元体上定义弥散与渗透参数,得到一个 相对稳定的弥散度。随研究范围扩大,相应的典型单元 体增大,所计算出的弥散度增大。 缺点: (1)典型单元体不稳定,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连续 变化; (2)典型单元体没有定量信息,为虚设量,无法具体 测量大小
一、理论模型研究
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 将实际的多孔介质用一个假象、简化的模型
来代替,从而将在该模型中发生的弥散现象用精确 的数学方法来分析。对弥散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逐 项讨论,将其结果类推到实际多孔介质中。
1
圆柱状毛管模型
Taylor 弥散系数表达式
缺点:过于简单 Bear和Bachmat
将多孔介质钙化为相互连通的空间毛管网 络,假定水流为层流运动
其分量为 T ij"多孔介质曲折率张量的分量
毛管网络模型
令
,机械弥散系数 D' 与平均孔隙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度成线性关系;
一般情况,应被考虑,表达式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在充满均质砂的砂柱中预先用不含示踪剂的 流体饱和,并将其控制在某个流速水平上,
在砂柱的一端引入定浓度示踪剂,以驱替原 有的不含示踪剂的液体,并在另一端测量示 踪剂浓度,或在中间插入若干个浓度传感器 测出流体的示踪剂浓度,
11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第I区:纯分子扩散状态;速度 较少
等径的球状颗粒组成的均质介质,曲折率近似地等于0.6712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第Ⅱ区:机械弥散于分子扩散重叠状态, 随着 Pc 增加,机械弥散明显起来;
第Ⅲ区:机械弥散优势状态,但分子扩散 不能忽略;相互控制,横向分子扩散将导 致纵向物质迁移减弱;
综上,非均匀性是产生孔隙介质水动力弥散尺度效应主要原因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分维是分形的定量表示。若把单位长度扩大到2倍,并 假定它能成为具有2D倍的量,称为D维数的量。若具有 D维测度的量假定为X,长度为L,则
将溶质运移距离Ls视为度量弥散度的基准尺度。将弥散 度与基准尺度的关系标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若为直线, 则从另一角度说明尺度效应具有分形特征,直线斜率即 为尺度效应的分维。
三、尺度效应
克服尺度效应的方法: (1)确定性方法:从微观尺度重新检验对流弥散方程; (2)随机方法:考虑非均质含水层; (3)室内与野外试验: (4)低纬的对流弥散模型模拟高纬度溶质运移问题, 使弥散度偏大;
三、尺度效应
对尺度效应的解释: (1)弥散度是反映空隙介质骨架结 构的特征长度,对理想均质介质, 弥散度是一个常数,而实际中不存 在绝对均质; (2)水动力弥散受空隙介质空间上 变化特征影响; (3)而求解问题是典型单元体的假 定是“均匀”的;
比室内试验大几个数量级的原因之一
14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确定横向弥散系数的试验:
三、尺度效应
多孔介质水动力弥散尺度效应:指空隙介质中弥散度 随溶质运移距离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具体表现: (1)野外弥散试验求出的弥散度远远大于室内试验 结果;4~5个数量级; (2)同一含水层,溶质运移距离越大,计算的弥散 度越大;
2
毛管网络模型
二次平均法: (1)先在毛管截面上求平均,并将所得的平
均值放在毛管横截面轴心上; (2)沿毛管轴在典型单元体上进行平均;
(3-2)
3
毛管网络模型
机械弥散系数
D
' i,
j
的影响因素包括:
(1)多孔介质弥散度由多孔介质的空隙性决
定;(2)速度二阶张量 ;
(3)函数
,其中Peclet数
8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在双对数坐标上,横坐标取 Pc ,纵坐 标取
9
Pc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得到经验公式
当
较大, 可忽略,得
纵向弥散系数是横向弥散系数的30倍左右
10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Fried以 为纵坐标,以 Pc为横坐标, 双对数坐标,结果可分为5个区
a ijmn 是四阶张量。但对各向同性介质,只有36个
非零分量;仅涉及两个数 L 和
(3-5)
4
毛管网络模型
三维直角坐标中,的3个分量为 x、 y和 z,
则机械弥散系数张量有9个分量;
Z方向仍存在横向弥散
毛管网络模型
取x,yz0,则机械弥散系数张量
DX' X、Dy' y、Dz' z弥散系数主值 多孔介质分子扩散系数 D~" 也是二阶对称张量,
第Ⅳ区:纯机械弥散状态,分子扩散可忽 略,仍遵守Darcy定律;
第Ⅴ区:超Darcy流动的机械弥散; 13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Klotz和Moser:除外,影响因素还 包括颗粒不均匀系数 和颗粒大小
随着 的增大,介质的有效孔隙率n变 小,D L增大;对于
不均匀系数是解析野外弥散实验中 D L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基准尺度是研究区大小的尺度,一般用污染物运移到观 测孔的最大距离表示,或研究区的近似最大内径长度代 替。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综合上述图表知纵向弥散度尺度效应的变化特征: (1)数值模型所计算出的尺度效应较解析模型变弱了, 即由数值模型所得到的纵向弥散度随研究尺度增加而增 大的速度小于用解析模型所求出的值; (2)随着模型维数的增加,分维数减少,即随着维数的 增加纵向弥散度随尺度效应增加而增大的速度渐小; (3)利用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所求出的非孔隙介质中尺 度效应分维数与孔隙介质中相应的值不同
三、尺度效应
传统观点: 以典型单元体假定为前提,对于不同尺度的多孔介质, 在相应的典型单元体上定义弥散与渗透参数,得到一个 相对稳定的弥散度。随研究范围扩大,相应的典型单元 体增大,所计算出的弥散度增大。 缺点: (1)典型单元体不稳定,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连续 变化; (2)典型单元体没有定量信息,为虚设量,无法具体 测量大小
一、理论模型研究
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 将实际的多孔介质用一个假象、简化的模型
来代替,从而将在该模型中发生的弥散现象用精确 的数学方法来分析。对弥散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逐 项讨论,将其结果类推到实际多孔介质中。
1
圆柱状毛管模型
Taylor 弥散系数表达式
缺点:过于简单 Bear和Bachmat
将多孔介质钙化为相互连通的空间毛管网 络,假定水流为层流运动
其分量为 T ij"多孔介质曲折率张量的分量
毛管网络模型
令
,机械弥散系数 D' 与平均孔隙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度成线性关系;
一般情况,应被考虑,表达式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在充满均质砂的砂柱中预先用不含示踪剂的 流体饱和,并将其控制在某个流速水平上,
在砂柱的一端引入定浓度示踪剂,以驱替原 有的不含示踪剂的液体,并在另一端测量示 踪剂浓度,或在中间插入若干个浓度传感器 测出流体的示踪剂浓度,
11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第I区:纯分子扩散状态;速度 较少
等径的球状颗粒组成的均质介质,曲折率近似地等于0.6712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第Ⅱ区:机械弥散于分子扩散重叠状态, 随着 Pc 增加,机械弥散明显起来;
第Ⅲ区:机械弥散优势状态,但分子扩散 不能忽略;相互控制,横向分子扩散将导 致纵向物质迁移减弱;
综上,非均匀性是产生孔隙介质水动力弥散尺度效应主要原因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分维是分形的定量表示。若把单位长度扩大到2倍,并 假定它能成为具有2D倍的量,称为D维数的量。若具有 D维测度的量假定为X,长度为L,则
将溶质运移距离Ls视为度量弥散度的基准尺度。将弥散 度与基准尺度的关系标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若为直线, 则从另一角度说明尺度效应具有分形特征,直线斜率即 为尺度效应的分维。
三、尺度效应
克服尺度效应的方法: (1)确定性方法:从微观尺度重新检验对流弥散方程; (2)随机方法:考虑非均质含水层; (3)室内与野外试验: (4)低纬的对流弥散模型模拟高纬度溶质运移问题, 使弥散度偏大;
三、尺度效应
对尺度效应的解释: (1)弥散度是反映空隙介质骨架结 构的特征长度,对理想均质介质, 弥散度是一个常数,而实际中不存 在绝对均质; (2)水动力弥散受空隙介质空间上 变化特征影响; (3)而求解问题是典型单元体的假 定是“均匀”的;
比室内试验大几个数量级的原因之一
14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确定横向弥散系数的试验:
三、尺度效应
多孔介质水动力弥散尺度效应:指空隙介质中弥散度 随溶质运移距离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具体表现: (1)野外弥散试验求出的弥散度远远大于室内试验 结果;4~5个数量级; (2)同一含水层,溶质运移距离越大,计算的弥散 度越大;
2
毛管网络模型
二次平均法: (1)先在毛管截面上求平均,并将所得的平
均值放在毛管横截面轴心上; (2)沿毛管轴在典型单元体上进行平均;
(3-2)
3
毛管网络模型
机械弥散系数
D
' i,
j
的影响因素包括:
(1)多孔介质弥散度由多孔介质的空隙性决
定;(2)速度二阶张量 ;
(3)函数
,其中Peclet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