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生物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生物教学反思引言呼吸作用是生物的一种重要生命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对我在进行《呼吸作用》教学时的一些反思和总结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在进行《呼吸作用》教学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2.掌握呼吸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和相应的器官结构;3.能够分析不同生物在呼吸作用中的适应性特征;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呼吸过程及其参与者;3.呼吸作用的适应性特征;4.呼吸作用在生物界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生物的呼吸速率变化,让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发现呼吸作用的规律。
2.讨论式学习: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和相应的器官结构。
比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生物在呼吸作用中的适应性特征,并向全班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比如,可以使用动画片来展示呼吸过程中气体的运动和交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1.课堂小测试:通过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小测试,检查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组内评价:在讨论式学习中,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批评,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学习主动性。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上《呼吸作用》教案及反思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上《呼吸作用》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解释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
2.能力: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背景〗新课改最明显的特点是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每次课前我都认真备课,理清教学思路,积极准备教学资料,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最大的活动空间。
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在我为学生付出劳动汗水的同时,学生也以优秀成果回报了我,展示出他们无穷的创造力,使教师为之感动,为之骄傲。
《呼吸作用》一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就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呼吸作用》是第5章第2节的内容。
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来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意在和前一节“光合作用”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并供给植物生命活动。
有机物的分解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来完成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实施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1.教材内容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从哪里来?通过分解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得来。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如何分解?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来完成。
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一样,都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
本节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探究活动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认识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及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教学重点是:①植物的呼吸现象;②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实验;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呼吸作用》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中的要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是十大主题之一,本主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呼吸
作用的`知识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植物的呼吸作用"为标题,以"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呼
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为线索的"
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思路,而是以"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为标题,以"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线索,突出了"生物圈中的
绿色植物"这一主题,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线索是引导学生学会推理、
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以绿
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的科学知识为"材料",以推理、归纳的科学
思维方法为"针线",缝制一件精美的"衣服"--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好教材的内容,比如,调整教学的内容,改良实验等,尽管教学内容
没有探究性的实验,但同样要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创造
机会让学生动手,促使学生讨论和思考,因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便被动为主动,这才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通用6篇)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呼吸作用》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吸作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篇1《呼吸作用》一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怎样才能让初步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理解所要探究的内容,又能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能力?这堂课从准备到上完的整个过程让我收获很多。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感受。
1. 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注重知识结构的自然生成。
对于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三个实验结论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逐步推导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每一个演示实验都做到演示——观察——分析——结论,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是很适合于学生探究的内容,在设计之初,我们想如果照搬书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没有探究性,意义不大;如果把改进好的装置都组装好、材料也都选好,只让学生直接操作,探究的意义也不大。
所以我们刚开始给学生设置的探究环节比较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让他们自己组装合适的装置完成“植物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由于学生们对实验原理不明了,很难达到老师的预期效果。
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既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又能给他们进行探究实验呢?方案经过几次修改和试讲,我们一致觉得应该以课本的几个演示实验为依托,首先让学生来演示实验,老师在一旁协助,帮学生弄清楚实验原理后,再抛出问题,实验装置可以怎样改进?学生明白后就可以思考改进装置的办法,老师再给出几个改进方案,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其次,再在实验材料方面引导,学生最容易误认为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我们就引导学生用最简易的装置来探究叶片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叶片用的是西番莲的叶片,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植物,自然非常感兴趣。
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模仿完成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爱惜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设计思路:本堂课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鉴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引导、启发为主,通过探究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尽可能多地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学习平台。
让大多数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做、讲、听、论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
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感受呼吸作用的存在,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及知识处处和生活相联系的道理。
但要注意,在新教材和新课改中,学生对探究实验缺少基础培训,要确保课堂内实验的成功,教师必须要事先进行实验操作,以便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更多地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因为七年级学生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有一定的了解,加之上节课有种子呼吸实验的基础,教师采用课前指导实验的方法都为本节课教学做了铺垫,同时配以课件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必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分析创新的能力。
教学设计:导入: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假如我们把嘴闭上,把鼻子捏紧,会有什么感觉?生:上不来气儿。
生:很难受。
师:这说明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如此呢?本节课我们共同继续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板书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种子的呼吸是在细胞中进行的,那么植物的其他器官的细胞是否也能进行呼吸呢?下面请各小组根据上节课自己设计的实验,准备好材料进行实验,让事实来说明吧!(屏幕出示:祝你成功!)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实验。
呼吸作用的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的教学反思第一篇:呼吸作用的教学反思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以生物课程标准理念为教学的指导,遵循初中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教法具有多样性,在学生讨论、观察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教学气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设计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设计实验;教师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
我设计这种课堂形式,期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利用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中的要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是十大主题之一,本主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呼吸作用的知识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植物的呼吸作用”为标题,以“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为线索的“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思路,而是以“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为标题,以“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线索,突出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线索是引导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以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的科学知识为“材料”,以推理、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为“针线”,缝制一件精美的“衣服”--课堂教学。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细胞的呼吸作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的定义和意义。
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意义。
使用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功能和能量需求。
提出问题:“细胞如何获取能量?”引发学生思考。
使用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第二章:有氧呼吸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有氧呼吸的深入理解。
2.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有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深入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使用实验视频和动画展示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体验有氧呼吸的过程。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第三章:无氧呼吸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无氧呼吸的深入理解。
3.2 教学内容无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无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深入理解无氧呼吸的过程。
使用实验视频和动画展示无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无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体验无氧呼吸的过程。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氧呼吸的理解。
第四章:细胞呼吸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教学反思一、呼吸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呼吸作用是以实验为先导,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PPT的演示来向学生解释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教师给出以下三个设计要点:(1)怎样严格控制自变量(有氧、无氧条件控制)?(2)怎样严格检测因变量(CO2、酒精的检测)?(3)怎样控制无关变量?(4)呼吸产物:有氧装置中,酒精含量为0;无氧装置中,酒精含量逐渐增多。
由此可知,有氧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只有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5)呼吸速率: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O2或释放CO2的量定量表示呼吸速率。
以CO2为例,这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相同时间内呼吸速率的计算。
图中可以看出,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利用问题导向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到本节的重难点。
二、光合作用这节课讲下色素的提取。
色素的提取这个实验很重要,但又不能重头念到尾,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介绍原理,提问下关于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是关于这个实验的原理,直到现在也是他们的一个难点,这里面要用到溶解和扩散的原理,溶解度高的扩散得快,其实这一点他们是很难接受的!关于这个实验的结果,色素的排列,我说“胡黄ab",好像这个他们一直记得。
然后就是关于结果的一些应用。
接下来看看色素吸收光的差别。
这个放在一节课,最好是实验先做,如若没有,可以给学生看段视频。
简单的东西可以讲得有趣点,在这个基础上去深入,突破重点和难点。
关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这个其实可以放在一节课里讲,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出发,让他们自己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对光合作用有所影响,又将怎样影响?请同学画出不同影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请同学加以解释。
这其实可以借助化学反应的基础,也就变成了探究影响因子对化学反应的作用了,他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
几个图画在黑板上,强调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为后面的净光合作用单位做铺垫),然后引导他们综合起来看,比如说在不同的光照影响下提高CO2浓度,再让他们思考这个曲线会怎么变?同时介绍下光饱和点以及该点对应的最大光合速率的概念。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呼吸作用》教学反思《呼吸作用》教学反思1《呼吸作用》一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怎样才能让初步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理解所要探究的内容,又能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能力?这堂课从准备到上完的整个过程让我收获很多。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感受。
1. 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注重知识结构的自然生成。
对于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三个实验结论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逐步推导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每一个演示实验都做到演示——观察——分析——结论,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是很适合于学生探究的内容,在设计之初,我们想如果照搬书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没有探究性,意义不大;如果把改进好的装置都组装好、材料也都选好,只让学生直接操作,探究的意义也不大。
所以我们刚开始给学生设置的探究环节比较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让他们自己组装合适的装置完成“植物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由于学生们对实验原理不明了,很难达到老师的预期效果。
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既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又能给他们进行探究实验呢?方案经过几次修改和试讲,我们一致觉得应该以课本的几个演示实验为依托,首先让学生来演示实验,老师在一旁协助,帮学生弄清楚实验原理后,再抛出问题,实验装置可以怎样改进?学生明白后就可以思考改进装置的办法,老师再给出几个改进方案,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其次,再在实验材料方面引导,学生最容易误认为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我们就引导学生用最简易的装置来探究叶片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叶片用的是西番莲的叶片,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植物,自然非常感兴趣。
老师先做对照组,学生再操作实验组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效果明显好很多。
注重联系珠海本地生物资源。
在探究实验环节应用的实验材料是西蕃莲的叶片和果实,也与十中朱琦校长的名师工作室所研究的课题“珠海本地生物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相吻合。
呼吸作用(竞赛课)教案及反思
《呼吸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明确高考大纲要求,做到复习有目的性。
2. 全面复习呼吸作用知识点。
3. 理解并掌握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相关高考题训练。
二、重点: 1. 呼吸作用知识点的复习。
2. 呼吸作用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呼吸作用高考题分析和规律总结。
三、难点: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的应用分析及高考题分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大纲要求: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意义。
细胞呼吸的意义,高考题中很少出现有要求,在此,我们做个简单复习。
其意义就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其中间产物丙酮酸是物质合成的枢纽物质,为各种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二)知识结构:(三)知识巩固: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中,包含有“水”,虽然在产物里也有“水”,但是我们不能再反应式中将“水”约去,因为生物反应和化学反应很不相同。
有氧呼吸过程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进行的,这个总反应式只是个大概的过程描述,具体反应过程包括如下3个阶段:说明:3个阶段的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具体位置。
同学们如果高二时,没有记清楚,请现在补充上去。
细胞呼吸的另一种类型是: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是依据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划分的,对应的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乳酸。
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图示如下:上述过程中,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能量,后一阶段不产生能量,请同学切记。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有:高等植物,水果等。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有: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高等动物、红细胞、肌肉细胞。
总结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反应式:产生酒精的同时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注意这个差别,不要弄乱了。
简单测试一下同学们理解和反应:1.长期放在塑料袋中的苹果会产生什么气味?2.长期放在塑料袋中的马铃薯块茎会产生什么气味?3.激烈运动后,肌肉为什么会酸痛?同学们集体回答:1.是酒味,因为苹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是酸味,因为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3.人剧烈运动肌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 能够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2. 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教学图片和视频。
3. 实验器材和试剂。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运动员运动时的呼吸,引出细胞呼吸作用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意义、基本过程和类型。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酵母菌呼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总结细胞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
6. 作业: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细胞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作物栽培和养殖。
2. 介绍细胞呼吸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疾病诊断和治疗。
3. 介绍细胞呼吸作用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如燃料电池和微生物发电。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时,可以使用图表和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理解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掌握有待提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反思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反思《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质疑、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实施计划、交流讨论的上课模式来进行的。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在探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现将本节课作出以下反思:一、提出问题探究性实验结果不是预先确定的,是要学生从生活观察发现的。
通过观察思考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能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是搞好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探究活动的第一步程序可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
二、作出假设本节课探究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维持生命运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假设出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释放能量。
在探究活动中,假设是探究的目标,是做出探究计划、制定探索方案的依据。
接着同学们分组准备材料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三、制订探究计划本节课让学生在作出假设后,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寻找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证据,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后,根据假设制订探究计划,并要求设计详细的探究方案,这是探究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和实践探究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变量的原则。
由于在探究活动中,探究计划、方案全由学生自行设计。
探究计划、方案的合理与否关系探究成败的关键,在探究计划、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四、实施计划探究计划及方案设计好以后,下一步就是根据方案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取材、观察、培养、动手实验或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需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探究过程以生物实验为基础,加强常规实验技能、技巧的指导与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设计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呼吸作用是说有植物活细胞都具有的证明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理解细胞内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掌握常见呼吸肌的分布与功能;•能够简单地识别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教学重难点:•呼吸作用的细胞内过程;•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识别。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首先给出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呼吸?有什么意义?一般会有同学回答:呼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新鲜;呼吸可以让我们把氧气带进来,把二氧化碳排出去。
然后教师给出合理解释。
第二步: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将空气中的氧气和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一项基本生命活动。
人类和动物需要呼吸来获得氧气,以进行细胞呼吸(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同时,也需要将旧的空气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保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第三步:呼吸作用的过程1.外呼吸:氧气从口鼻进入体内,进入肺泡,然后被血液吸收。
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从血液中排出,进入肺泡中,最后从口鼻呼出体外。
2.内呼吸:氧气通过血液和红细胞进入各个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被带到肺泡中排出体外。
第四步:呼吸肌与运动•呼吸肌主要包括肺部周围和腹部的肌肉;•颈部和腹部的肌肉运动会影响呼吸,可以用这种影响来诊断呼吸疾病。
第五步:讲解呼吸道疾病及处理方法这一步需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里只列出部分比较常见的疾病:1.哮喘: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用药器给药等。
2.肺炎:咳嗽、胸闷、胸痛、发热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3.慢性阻塞性肺病:气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戒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第六步: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空气污染与人类健康关系在最后一步,可以让学生对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一点进行讨论。
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与空气污染相关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讨论这种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呼吸作用的教学反思
呼吸作用的教学反思呼吸作用的教学反思篇一:细胞呼吸教学反思ATP的来源——细胞呼吸教学反思江津几江中学廖云在上课之前,我精心进行了教学设计。
遵照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
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一节探究活动课,如何保证探究活动的效果,教者做了充分的准备。
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本堂课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同样的历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评价结果等,学生在这种多侧面的活动中,真正体验和领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特别是高一学生,探究活动刚刚起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本堂课教师既没有全程包办代替,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在学生探究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果。
2.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本堂课学生实验中发生的意外,成为进一步探究的新问题,这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3.注重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本案例中,设计了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例如:我们吃的馒头和面包为什么比较松软,如何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家庭如何酿酒,为什么酿酒时要挖一个洞,酿酒过程中如何控制发酵环境中的氧气,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2《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难度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参与作的布置,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运动后会感到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在运动中获取能量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呼吸作用。接着,我会简要回顾光合作用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呼吸作用打下基础。
4.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进步,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解答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和反馈,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呼吸作用知识的学习体会,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强调呼吸作用在生物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例如运动后为什么会喘气、为什么需要保持空气流通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第2节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
一、教学反思
1、关注利用科学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
生活中会有一些误区,如在卧室里摆放较多的绿色植物。
本节课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期望他们能够自觉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
2、教学中事例的选用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应该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如蔬菜、水果运输过程中的低温保存,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3、关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控制演示装置的制备时间和种子的选取。
4、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体地位。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思考的时间,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学动画和演示实验活动,从中总结出知识的要点,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概念的归纳和反应式的总结部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二、存在问题反思
1、没有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活动、体验的时间。
2、自身运用教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
2、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多听、多学、多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呼吸作用》教学反思1《呼吸作用》一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怎样才能让初步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理解所要探究的内容,又能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能力?这堂课从准备到上完的整个过程让我收获很多。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感受。
1.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注重知识结构的自然生成。
对于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三个实验结论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逐步推导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每一个演示实验都做到演示——观察——分析——结论,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是很适合于学生探究的内容,在设计之初,我们想如果照搬书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没有探究性,意义不大;如果把改进好的装置都组装好、材料也都选好,只让学生直接操作,探究的意义也不大。
所以我们刚开始给学生设置的探究环节比较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让他们自己组装合适的装置完成“植物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由于学生们对实验原理不明了,很难达到老师的预期效果。
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既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又能给他们进行探究实验呢?方案经过几次修改和试讲,我们一致觉得应该以课本的几个演示实验为依托,首先让学生来演示实验,老师在一旁协助,帮学生弄清楚实验原理后,再抛出问题,实验装置可以怎样改进?学生明白后就可以思考改进装置的办法,老师再给出几个改进方案,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其次,再在实验材料方面引导,学生最容易误认为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我们就引导学生用最简易的装置来探究叶片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叶片用的是西番莲的叶片,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植物,自然非常感兴趣。
老师先做对照组,学生再操作实验组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效果明显好很多。
注重联系珠海本地生物资源。
在探究实验环节应用的实验材料是西蕃莲的叶片和果实,也与十中朱琦校长的名师工作室所研究的课题“珠海本地生物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相吻合。
2.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觉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在学生探究部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中继续研究。
本次的实验材料用了萌发的种子、西番莲的叶片、西番莲的果实(课下探究),那植物的花、根、茎呢?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继续尝试。
实验装置有没有其他更好更简便的呢?也许一堂课很难做到完美,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让它适合学生的发展。
《呼吸作用》教学反思2一、教材分析1、综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
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理现象------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
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2、教学目标:课标对于此内容的知识要求是:“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隶属于了解的水平,能够达到识别、回忆、举出实例即可。
即:“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植物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的类比能力。
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
3、知识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偏离以下主线。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到种子呼吸的三种表象:呼吸放热、呼吸吸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得出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分析呼吸的意义(实质)阐述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应用《思考》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践活动。
4、难点、重点分析:实验设计。
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与呼吸的关系。
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
实验中涵盖的`基本思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实际应用中的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定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尺码。
如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
2、知识基础:虽然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这部分内容一般都安排到7年级上册讲述。
学习的群体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
3、能力定位: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
4、性情特点: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学习中的障碍击退,学习中的依赖情绪强。
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度,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生热衷的层面这些都应是教师课前了解的方面。
5、教师自身分析:由于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能较好的驾御开放式的课堂。
三、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改的理论依据,将本节课基本定位为:开放性、实践性强、具备一定知识容量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生会做的、能做到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决不能由此而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关键。
2、基本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引发争论,互助学习。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生生互平,组祖互评,师生互评。
3、难、重点的突破: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突破难点,层层深入。
由表象引发推测,借助已有经验思考推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探讨实重点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多次重复,加以巩固。
4、几个关键:(1)、{导入}的创设要生活化、含一定思维量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氛围}的创设要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全体积极参与、轻松和谐的气氛。
尽量给学生减少压力,用评价激励学生。
(3)、{师生交流}要真正的平等、教师对学生态度要充分的尊重。
教师和蔼、机智、民主的情愫要感染学生。
5、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准备好。
(一)导入:用一生活实例---------“夜晚,把花草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科学的原因,逐渐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二)设计实验:渗透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这个环节要充分放给学生,包括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充分、时间要充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方案设计稿,强调合作意识,注重集体的智慧。
结合学生的特点,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示意图,使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
为了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每小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即可。
这时教师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也可以与他们共同设计,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展示、交流、观察、提升、延伸:1、依据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展示实验方案设计稿,体现生生互动,其他学生就实验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预测:学生也许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遇到困难,而不能考虑周全。
(1)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当场操作,演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疑问:(1)为什么用“活种子”和“死种子”?(2)为什么用四个保温瓶?(3)这时学生遇到了学习障碍,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到位。
3、及时渗透实验基本思想-----“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的变量?四个装置研究了三个问题,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关于植物呼吸释放热量是学生不易注意到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密封,课上让学生将手伸到塑料袋中,感觉到微热。
为进一步引申实验和理解呼吸的含义打下基础。
5、让学生总结植物呼吸现象,教师用板书汇总,为下一步出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公式打下基础。
切忌在教学中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的总结,学生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同等重要。
再回归到导入的实例中,使学生真正明确,夜晚卧室内的植物呼吸会与人争夺氧气,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因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是由导入的实例引发而来的,所以要前后呼应。
6、提升、引申-:假如用绿色植物的叶做为实验材料应怎样进行?并且注意什么?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四)引出概念:1、由表象过渡到实质是个难点,虽然初一的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的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透彻,但是如果利用前面光合作用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就可以降低难度。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公式入手,分析呼吸释放的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来自于有机物。
2、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要在氧的参与下,有机物释放能量后,要产生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五)引出实质:教师设问:植物为什么呼吸?学生讨论?预测: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热量;教师指导:用实验室的材料“活种子”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是生命的特征。
生命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初呼吸的实质。
进而学生就容易明白了是“活细胞呼吸”,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
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完成,但是学生是否能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还要通过运用来验证和巩固。
因此题目的选择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际应用从“促进呼吸和抑制呼吸”两个角度去分析。
“促进呼吸强调旺盛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提供,促能够呼吸要为其提供利于呼吸的条件”。
“抑制呼吸要强调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必要的环境条件”。
(六)知识内在联系:重点就是理解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还是应从实质入手,从能量进行分析。
教学方式以学生分析为主,也许学生只是从浅层面分析,但是教师不要替代,可以逐步的引导,使学生最终理解光合与呼吸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不同,而是植物获取生命活动的动力不可缺少的两个密切象过渡过程。
也许此部分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时间完成,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是在进行探讨。
(七)巩固提升:1、设计可行的小实践活动--------选择同样成熟的水果两个,一直只放入冰箱储存,另一只在室温下保存(注意防止腐败)。
几天后感受水果的口味变化。
2、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多层面训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增加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难度。
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
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一节课完成教学流程的七个过程,相对来说容量较大,往往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太精细,在衔接上不太从容,感觉较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