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3.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马的诗歌
4.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5.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特种用途的汽车: 包括建筑工程用汽车、市政公共事 业用汽车、农用汽车、竞赛汽车……
(二)按汽车对道路的适应性分: 普通汽车和越野车。
(三)按汽车动力装置型式分: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气轮汽车。
汽车品牌(轿车)
奥迪 宝来 宝马 奔驰 本田 标致 别克 波罗 昌河 大发 大 宇 大众 道奇 东风 丰田 风神 福特 富士 红旗 华利 皇冠 霍顿 佳美 捷达 雷诺 林肯 凌志 铃木 罗孚 美日 尼桑 欧 宝 奇瑞 起亚 三菱 绅宝 拉达 水星 速波 土星 夏利 现代 雅阁 云雀 中华 里程 思域 佳美 风度 蓝鸟 尊荣 阳光 通 用 富豪 宾利 无限 富康 吉普 赛欧 奥拓 羚羊 悦达 吉利 本特利 菲亚特 阿库拉 海尔登 马自达 美洲虎 兰西亚 桑 塔纳 帕萨特 派里奥 庞蒂克 斯柯达 松花江 太脱拉 沃尔 沃 西亚特 雪佛兰 雪铁龙 英格尔 s2000 公爵王 波尔舍 依诺斯 阿尔法 法拉利 长安奥拓 吉利豪情 凯迪拉克 克莱 斯勒 劳斯莱斯 普利茅斯 悦达起亚 神龙富康 丰田佳美 道 奇捷龙 丰田皇冠 玛莎拉帝 奥兹莫比尔 沃克斯豪尔 陆地 巡洋舰 阿斯顿·马丁 阿尔法罗米欧 丰田沙漠王子
牛字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农耕文化
牛:勤劳朴实,任劳任怨
西方文化:蠢、笨、莽撞的象征。(工业文化)
【九牛一毛】【九牛二虎】【牛刀小试】【牛耳之盟】 【牛衣对泣】【牛山濯濯】【牛角挂书】【牛鬼蛇神】 【牛头马面】【牛马风尘】【牛溲马勃】【牛鼎烹鸡】 【牛头不对马嘴】【汗牛充栋】【泥牛入海】【疤丁解 牛】【对牛弹琴】【钻牛角尖】【初生之犊】【舐犊情 深】【黎牛之子】【风马牛不相及】【一牛吼地】【九 牛一毛】【九牛二虎】【丙吉问牛】【休牛放马】【做 牛做马】 【偷渡黄牛】【亡羊得牛】【床下牛斗】 【庖丁解牛】【如牛负重】【呼牛作马】【吴牛喘月】 【问牛知马】【大吹牛皮】【放牛吃草】【放牛归马】 【多如牛毛】【土牛木马】【壮气吞牛】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3 实践中应用汉语与文
化知识的能力
通过实践运用汉语和理解 文化,将汉语与文化紧密 结合,提高语言能力。
2 汉语口语与文化的关系
口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礼仪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特点。
3 地区和方言的影响
中国各地方言和口音在汉语口语中有一定影响,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汉语写作与文化
1 汉语写作的基本要素
和风格
汉语写作要注重结构、逻 辑和修辞手法,体现了中 国文化的审美追求。
2 汉语写作的文化影响
汉字与文化
1 汉字的演变和历史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并经 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2 汉字的组成和结构
汉字由基本部首和偏旁组 成,结构复杂而形象。
3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与诗词、书法等 深深相连。
汉语口语与文化
1 汉语口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汉语口语注重语气、语调和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 的影响。
3 文化背景对写作的影
响
写作受到社会背景、历史 事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 影响,展现了文化的多样 性。
文化障碍
1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障碍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2 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文化差异表现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距离感等方面的差异,根源于历史、地理和环境 等因素。
3 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通过学习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减少文化障碍的影响。
总结
1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基 2 汉语学习中文化的重
本概念和关系回顾
要性
汉语词汇是中国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 历史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 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词汇及其解释: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和谐。
3.佛教: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4.诗词歌赋: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学作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5.戏曲音乐:中国的戏曲和音乐艺术形式历史悠久,这些表演艺术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统。
6.书法绘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7.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词汇,实际上还有更多深奥和丰富的文化概念等待人们去探索和了解。
21词汇与文化
词汇与文化王勤语言是是人类精神文明活动成果之一。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的疑聚体。
民族文化的积累存在于语言之中。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是语言基本构成要素,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所以词汇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词汇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古代和现代的文化现象在词汇中存留下来,落实在词语之中。
例如,现在对女孩称为“闺女”,它反映的是古代汉族住房建造样式和女孩在家庭中的生活状态的文化现象。
古代汉族大户人家第二道门叫闺门,闺门内是主人居住的内宅,女孩生活在闺门之内故称“闺女”。
后来又创造出与“闺”有关的词语。
富贵人家的女孩叫“闺秀”,女孩子的卧宝叫“闺房”,称他人之女叫“闺爱”,有高尚品德的妇女叫“闺范”,京剧中专攻表演少女的演员叫“闺门旦”等等。
“五保户”这个词是指现实中国农村中基本丧失劳动力,无依无辈、无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残人员。
国家对五保户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政策,反映了当前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新中国农村生活的文化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反映了文化现象,但不是每个词语都含有文化现象。
表示自然界的山、石、水、河、树等就无文化现象。
如果“山”被社会命以名称,就含有文化现象了。
如“庐山”就包涵有文化意义。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建一茅庐隐居此山中,后周定王派人去访问,未见七兄弟,而茅庐尚存,此后人们就把此山称为“庐山”,也叫“匡庐”。
这个传说道出了庐山的文化内涵。
词语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十分宽泛,丰富。
从物质文化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器物等到精神文化政治、法律、教育、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科学技术艺术等等都蕴藏在词语之中。
词语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类活动的一切文化现象在词语中能够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从词语中可以观察到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
词语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十九世纪前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主义侵略弱国的浪潮席卷全世界,英法俄美等国大举向中国进攻,进行经济侵略,倾销他们的商品。
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文化是一个大范畴。
广义上讲, 它既有物质内涵又包括精神方面的东西, 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认知世界, 语言翻译的过程其实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 因而对词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构成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文化制约着交际, 文化制约着语言。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词汇的理解与互译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的普遍性决定词汇的共同性, 形成翻译的一致性不同语言之间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之所以成为可能, 一个重要的前提取决于文化的普遍性(C ul tu o l un i二二al s ) 。
何为文化的普遍性? 简而言之, 指各文化中的共核部分。
譬如,身居世界任一角落的人们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理结构; 他们生存所需的外部环境也几乎一致: 山、水、房屋、衣、食、住、行等; 伴随世界历史的向前发展, 不同肤色的民族还创造出了许许多多颇具共性的人类文明: 音乐、绘画、雕塑⋯⋯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又服务于文化, 反映文化需要。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制约着语言的派生。
众所周知,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核心, 词汇的变迁可以折射出文化的发展、变化, 文化内涵因而在词汇上得以充分表现。
比较任何两种自然语言的词汇表, 我们立即就可查找到众多具有相同内涵的“等价词汇”( E 卿计al e nt rd ) : sk 抓天空) 、I n an ( 男人) 、fo d ( 食物)等有些词汇在中英文中, 其联想意义也一样。
如蛇( s na ke 、S e rp en t ) , 中文里“蛇”的引申意义和联想意义都不佳, 美女蛇、水蛇腰(指女人弯曲的腰身, 用以勾引他人) 。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首先,词汇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而词汇则是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
例如,学习英语中的节日词汇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和感恩节,以及相关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这种文化内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词汇的文化内涵对于语言的准确使用和交流也至关重要。
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隐喻和象征,这些都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理解词汇的多重意义和用法。
例如,单词"apple"在英语中代表苹果,但在文化上也与知识、智慧和禁忌有关。
了解这种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误解或冒犯。
此外,词汇的文化内涵也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时,学生需要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并将其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写作时,学生需要运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语境中传达文化内涵。
因此,通过词汇的文化内涵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英语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教授词汇的文化内涵。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文化背景介绍、多媒体资源等方式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与词汇的学习相结合。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如观看英语电影、阅读英语原版书籍、与英语母语者交流等,以加深对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
通过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提高语言准确使用和交流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词汇与文化
例6:现代化学的发展,创造出氖、氕、氯、氨、 氮、氧、氰等等。现代物理学发展出原子、电子、 中子、质子、核子、粒子等词语。 例7:十年文革,又出现了许多极具政治色彩词 语:大串连、工宣队、插队、打砸抢、文攻武卫、 逼供信、黑帮、黑五类、造反派、忠字舞、红五 类、红宝书、样板戏„„表现出的是人们激进、 盲目、盲从的心理状态。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是文化。那么文化语言学既可以是从文化来视角 来研究语言,也可以从语言的视角来研究文化。 这是双向的。所以,广义的文化语言学的定义如 下: 文化语言学是通过语言来研究文化、通过文 化来研究语言的交叉学科。
这种交叉如下所 示: 文化 语言 学 狭义的文化语言学是仅指: 通过文化来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分支。 即: 文化 语言 学
例5:汉代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有关佛教的 词语,有些已进入了日常词语中:佛、塔、僧(梵语 samgha)、菩萨、地狱、世界、因果、结果(佛教以 种树栽花比喻人的行事,结果比喻人的归宿。用以泛指 人事的最后结局)、庄严(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佛教 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指宏伟精妙境界)、圆满(佛教 语。谓佛事完毕)、魔(梵语mara)、苦海、慈悲、执 著(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真谛(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大慈大悲(佛菩萨对众 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四大皆空(佛教称地、水、 火、风为四大,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而四大又 从空而生,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旧时以 ‚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生老病死、人生如梦、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小和尚念 经——有口无心、尼姑头上难插花——无发(法)。和 尚打架——都抓不住辫子、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词汇方面,它与文化的关系体现得最 为直接,外观。现在人们所做的文化语 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研究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是文化的表现,文化与词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汇不仅能够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而且也会影响文化思想的转变和发展。
因此,研究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语言虽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语言和文化却并不是同义词。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化是一种民族、社会或群体的行为模式、信仰、价值观、艺术风格和风俗习惯等的总和。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和表达方式。
语言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将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表达出来。
同时,语言也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会影响不同语言的形成和演变。
二、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洪涛教授认为,“词是用语言称呼世界的基本单位,它是语言思维的基本概念,是表达人类思想的基本手段。
”词汇是语言与文化之间联系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词汇会受到不同的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在词汇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体现出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经典词汇,如“道”,“德”,“仁”,“义”,“礼”,“智”等都是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
这些词汇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社会语言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表现。
词汇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当前,全球化的浪潮和文化碰撞的趋势使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
这也导致了不同语言词汇在文化传播和使用中的深层次交互和融合。
比如,“文化冲击”这个词汇代表了现代社会文化交流和碰撞的新趋势。
此外,“人肉搜索”,“熊孩子”,“佛系青年”等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代表了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新生文化和新生活方式。
三、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词汇是文化的表现,同时也是文化建构的基础。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汉语词汇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语言,它所包含的词汇与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从字面上来看,汉字就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小小的符号,却有着人类价值的复杂内涵。
正是这样的复杂性和深度让汉字成为最独特,最具表现力的文字之一。
汉语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体现在日常沟通中,也体现在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
以文学为例,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媲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所使用的词汇与语言表达方式,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还有就是宗教文化,中国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等。
在每一个宗教中,汉语词汇的使用方式和特点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四谛和八正道需要用特定的术语来解释,以及虽然它们的翻译可能不同,但是总体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历史上,汉语词汇的使用方式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通过词汇的选择以及作者的描述方式来体现。
例如“千古奇冤”、“忠孝双全”、“义薄云天”这些词语都不仅仅是词语,更是体现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符号。
总的来看,汉语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语言,涵盖了很多与文化密切关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反映了中国文化在不同领域的独特性和深度,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珍贵遗产。
同时,也像我们现在在学习国外语言的时候,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便于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汉语也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并深入了解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和内涵,打破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壁垒,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分享这些宝贵的财富。
文化与词汇的关系
文化与词汇的关系摘要:有怎样的文化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语言,而一种语言的根基就是词汇,所以可以这样说不同的文明衍生出不同的词汇,而不同的词汇又可以继承和发展其所蕴藏的特有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
同时有些词汇经过历史的发展,又有了其特定的含义,也许表达了其所在地的特有民俗,也许象征着一些事物,还有可能代表着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词汇有时不仅仅只是表达了其本来的字面意思,其文化内涵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关键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词义中西文化差异正文: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有句名言:“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
而词汇又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
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 (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
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英文单词与文化
英文单词与文化
摘要:
1.英文单词与文化的关系
2.英文单词的来源和演变
3.文化对英文单词的影响
4.英文单词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5.学习英文单词的重要性
正文:
英文单词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单词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英文单词的来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各种语境下的使用,都反映了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英文单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这些语言背后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英文单词的形成和意义。
例如,“democracy”(民主)这个词,就来自于古希腊语,反映了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
同样,“salad”(沙拉)这个词,则来自于拉丁语的“salata”,意为“盐”,反映了罗马时期的饮食习惯。
文化对英文单词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英语世界中的许多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都有对应的英文单词,这些单词反映了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例如,“Christmas”(圣诞节)这个词,就来自于古英语的“Christes maesse”,意为“基督的弥撒”,反映了这个节日的宗教意义。
英文单词也对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英语的全球化,许多英文单词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词汇,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例如,
“globalization”(全球化)这个词,虽然源自英语,但其意义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因此,学习英文单词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理解和接触其他文化的途径。
汉语词汇和文化-
❖ PS:另外“时辰” 类词语的“旧”属性客观性最强,因为 “子时”“丑时”等一套计时名称确实已经逐渐消逝了。
由甲骨文中反映出来的上古词汇,我们可得知当时的整个文 化生活特征,除了必要的农业、畜牧业等物质生产活动外,社 会政治活动大都集中在祭祀祈祷、占卜问吉、征战克敌、治国
率民上。
在宗教和祭礼上, 有图腾崇拜,如:“勺”“福”“岁”“御”“帝”“告”“求”“祝”; 有神的崇拜,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土地、诸神一体化。这些事物 都被视作神的使臣而得到祭祀。
汉语词汇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 化的重要载体。
在语言体系中,词汇最为庞杂。词的文化意义 有时会表现的很外在,人们可以轻易的从一个个 具体的词语现象分析出某一具体的文化因子。有 时它又会表现的最为深沉。词汇文化意义的这种 繁杂,有时还会表现为单个词语与词语群体所含 有的文化意义之间的巨大差异。下面从“单个词 语”“词语类聚”“词汇系统”三个角度进行探 讨其文化内涵,试着建构起分析词汇文化的框架。
❖ 主观认识的变化。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认识角度不同,同 意客观事物会在同一词语的不同时代中形成不同的概念义内 容。如“风骚”。
㈡感情色彩义的变迁
感情色彩义是词义中主观成分最浓的部分,实质上是对事物的 文化性质所作的一种判断、定性,它属于具体文化体系中观念 层次上的东西。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反映其背后的种种政治、
义演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语的产生与消失
㈠词语的历史断代显示作用 ㈡词语的消退与文化走势
第六章 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二节
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及其含 义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在有些文化落后地区的语言里,颜色词 较少。而在文化先进的地区的语言里,颜 色词则特别丰富。 汉语中的颜色词就相当多,而且蕴含着 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与感情色彩,具有丰 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黄色
黄色是我国古代的所谓正色之一。 在五个正色中,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 北四方,黄则被视为‚中央之色‛。 班固的《汉书· 律历志上》:‚黄色,中之色, 君之服也。‛他在《白虎通义》中对黄色的解 释又加入神学和儒学的观点,认为‚黄者,中 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即黄色是万 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 这种色代表了天德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 所以成为尊色,成为高贵的正色。
“二”
“二”是偶数之首,其他偶数均为二的倍数。 汉民族的原始宗教和道教都尊崇偶数,认为好 事成双,偶数是吉利的数字。 《周易》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 仪指的是天地或阴阳,阴阳的对立转化,体现 了“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辩证思想观念。
中国人以方和圆为美,自古就有反映古人天地观 的“天圆地方”的说法,方和圆体现了整齐,对称, 完整,统一,和谐的美学原则。 偶数的排列客易实现整齐,对称,和谐的美, 这就自然形成了汉人崇尚偶数的欣赏心理,视偶数 为美好,幸运的象征,并在一切文化领域和文明活 动中无不以或偶或双或对为至善至美至尊的境界。 从人以婚配成双成对为美满到饰物,送礼等要成双, 有句俗语说:“送双不送单”;从建筑布局,器物装 饰图案讲究结构对称到汉语诗歌,对联讲究对仗工整, 无不以“偶”为最高形式美。
红色
红色也是汉民族最常用的颜色之一。在古代,红色又称作 ‚赤、朱、丹‛等。 在中国古代,朱紫是两种相近的红色,它们也是古代贵官衣 服的颜色。 杨伯峻为《论语· 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作注云:‚古代大 红色叫朱,这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都属此类, 也连带地被重视,不用为平常家居衣服的颜色‛。 春秋时齐国,紫衣曾是齐国的君服。唐代朝廷命官三品以上 服紫服,五品以上服朱服。 所以朱、紫色有高贵的文化附加意义。这就使‚红‛色有了 高贵、吉利的语义色彩。 红色在民俗中是喜庆的颜色,结婚被称作红喜事。所以新娘 子要穿红裙子,盖红盖头,新郎要披红绸带,戴大红花。大 门要贴红喜联,晚上要点红烛,送喜钱也要用红纸或红布包 裹等。
浅谈词汇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浅谈词汇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词汇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词汇也同样具有无法比拟的魅力。
它反映着中国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
标签:词汇中国文化地名姓名颜色数词词汇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词义的变化无不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政治活动以及人们的观念息息相关。
从词的变化就可以窥见社会的发展变化轨迹,就可以窥见中国文化的印记。
一、颜色词与文化颜色词在每个国家的词汇系统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颜色词在特文化背景下有着一定的特殊含义,颜色词所代表的含义也是因国家而异的。
因此,可以说颜色词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下面主要以中国为例分析颜色词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红色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提到中国就不得不提到红色了,因为红色基本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代表色。
比如几乎在所有的体育比赛中,中国的运动员都会着红色的运动服。
在中国人眼中红色代表了高贵、吉祥、喜庆,这点自古有之。
比如在古代,人们结婚的时候都会穿红色的礼服,直到近几十年才兴起了穿白色婚纱结婚的风尚。
但仍有不少新人会选用传统的礼服,认为那样会更为喜庆。
二、数词与文化数词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其独特的意义,甚至具有一些迷信的色彩。
很多中国人認为数词可能给人带来幸福和财富,也可能给人带来灾难和祸患。
所以,在做某事之前,经常会选一些吉利的数字作为做这件事的日子或者时间。
下面就介绍几个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意义的数字。
“六”和“八”可能是中国人普遍喜欢的数字了,因为“六”被视为“顺”,它包含“顺利”的意思,比如:“六六大顺”就是这类意思的典型代表。
“八”就更不必说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八”是“发”的谐音,寓意着“发财”。
因此,人们很喜欢“8”这个数字,毕竟每个人都想成为有钱人,想过好的生活,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这些都无可厚非。
人们对“8”这个数字的喜爱体现在很多方面,最明显的例证是在选择号码或日期的时候会优先选择这个数字,这一点又在商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关系探析
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关系探析
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关系探析
一、汉语词汇代表汉民族文化
1、汉语中的家国情怀
汉语中有许多词汇传达着汉民族文化中对家国情怀的表达,比如“乡愁”、“家乡”、“故乡”等,对于一个华夏民族来说,这些词汇代表着每个人都心怀家乡之情,也显示出汉族内部社会关系的特征。
2、传承中华文明
汉语中有许多由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明出自的词汇,比如“诗酒”、“乐府”等,这些词汇不仅体现了婉转的文学魅力,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中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二、汉语词汇与传统节日有着紧密的关系
1、汉语词汇与春节有着紧密的关系
汉语中有许多有关春节的词汇,比如“过年”、“拜年”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民族对新年除旧迎新的习俗,同时也体现了汉民族人民对新年寄寓着满心希望的情感。
2、汉语词汇与中秋节有着紧密的关系
汉语中也有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词汇,比如“团圆”、“庆祝”等,这些词語代表了汉民族对和谐团圆家庭的传统文化,体现出汉民族文化中对家
庭的关怀和珍视。
三、汉语词汇中的祖先崇拜
1、汉语词汇中祖先崇拜
汉语中有许多有关祖先崇拜的词汇,比如“祭祀”、“埋葬”等,这些词汇都表达了汉族祖先崇拜的习俗,体现汉族文化中对祖先一直传承的意
识形态。
2、汉语词汇中关于传家守三的传统文化
汉语中有许多体现传家守三的传统文化的词汇,比如“传宗接代”、“家孝”等,这些词汇表明了汉民族文化重视后代子孙传承的精神,也表达
了汉民族对家庭的珍视。
综上所述,汉语词汇反映了汉民族从文明传承,国家情怀,传统节日,祖先崇拜以及家孝等方面的文化,有助于在时代发展中保护和传承汉
民族文化。
解读英语词汇背后的文化密码
解读英语词汇背后的文化密码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核心。
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掌握词汇的表面意义,还要深入了解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密码。
本节将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词汇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对词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文化认同和沟通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例如,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和称谓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待社交礼仪的态度和价值观。
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在英语词汇中,很多词汇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tea"(茶)在英国文化中代表了社交和优雅,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象征着友谊和热情。
通过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文化塑造了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使其具有特定的文化色彩。
另一方面,词汇也反过来影响了文化,成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英语中的"democracy"(民主)一词在古希腊文化中起源,而现代社会中的民主制度则离不开这一词汇的概念。
词汇背后的文化密码词汇背后的文化密码是指通过词汇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可以洞察到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本节将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解读英语词汇背后的文化密码。
家庭与亲情英语中有许多词汇与家庭和亲情有关,如"family"(家庭)、"mother"(母亲)和"love"(爱)。
这些词汇反映了英语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家庭是英国文化的核心,亲情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纽带。
教育与价值观英语中的"education"(教育)一词体现了英国文化对于知识和教育的重视。
文化内涵与词汇的体现
文化内涵与词汇的体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
本文将探讨文化内涵与词汇的关系,并分析词汇如何反映和传递文化内涵。
首先,文化内涵是词汇的源泉。
每个词汇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们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评价的集合。
例如,中国文化中的“家”一词,不仅仅指代一个住所,更是一个温暖、和谐和团结的象征。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一个人生的归宿,是亲情和爱的象征。
这种文化内涵使得“家”一词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承载着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其次,词汇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通过词汇得以体现。
例如,日本文化中的“和”一词,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亲近关系。
这在日本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从家庭到职场,人们都注重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一词则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文化特点在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人们追求自由、尊重个人权利和独立思考。
此外,词汇还可以传递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传统,而这些历史和传统往往通过词汇得以传承和延续。
例如,中国文化中的“孝顺”一词,传承了几千年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规范。
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孝顺被视为一种美德,代表着对长辈的尊重和关怀。
这种传统通过词汇的传递,使得孝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词汇还可以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新的词汇不断涌现,旧词汇也可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种现象反映了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例如,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科技词汇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不断出现。
这些词汇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和变革。
而一些传统的词汇如手写信、黑白电视等则逐渐被淘汰或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也反映了文化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
综上所述,文化内涵与词汇的关系密不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进入农耕时代,有几类词语特别发达,如与金属有 关的词:银、铅、镣(纯美的银子)、锡、铜、铁、铣 (光泽度极好的金属)、销(加热使金属变成液态)、铄 (镕化)、锻、镜、镬(无足鼎。古时煮肉及鱼之器)、 锉(一种锅)、镐、铫(yao2,大锄)、铉(xuàn,举鼎 的器具。铜制,钩状,以之提鼎的两耳)、锭(一种炊具, 用来蒸食物)、銎(qiong1,斧上装柄的孔)、錾(zàn, 小凿。雕凿金石的工具)、钱(jian3,古农具名,似今 之铁铲)、锐(dui4,古兵器之一。矛属)、锤(锤子; 榔头)、锯、钳、钻(穿孔的工具。)、锥(锥子)、锾 (huan2,钱币)、钓(鱼钩)、铎(duo2,古代乐器。 青铜制)、铙(nao2,古代军中用以退军的乐器。青铜 制)„„(《说文》中其有197个)
例6:现代化学的发展,创造出氖、氕、氯、氨、 氮、氧、氰等等。现代物理学发展出原子、电子、 中子、质子、核子、粒子等词语。 例7:十年文革,又出现了许多极具政治色彩词 语:大串连、工宣队、插队、打砸抢、文攻武卫、 逼供信、黑帮、黑五类、造反派、忠字舞、红五 类、红宝书、样板戏„„表现出的是人们激进、 盲目、盲从的心理状态。
例8:改革开放至今出现的词语更是代表了当今 时代的特色,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自由的
氛围和心态。
(2)词的命名——民族、地 域的文化、心理、习俗的溯源
例9:‚嫁‛‚娶‛‚妇‛所体现的父系氏 族社会的婚姻家庭观念。
‚嫁‛,《说文》:‚女适人也。‛‚适‛的本 义指‚往、至‛,后引申为‚女子出嫁‛,适人 即为‚嫁人‛。‚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出, 适人为家。‛‚适人为家‛指妇女嫁人才算有家。 因此,‚嫁‛字反映出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社 会观念以及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从属性、被动性 和依附性。
词汇方面,它与文化的关系体现得最 为直接,外观。现在人们所做的文化语 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
2、从哪些方面研究文化词汇学
(1)词语的产生和消失——文化因素的消长 进退 (2)词的命名——民族文化、心理、习俗的 溯源 (3)从词语的借入与借出看中西文化的交流 (4)词语的内部结构中的文化因素 (5)词的附加义中的文化因素 (6)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因素 (7)汉语词汇对比与中西文化差异
‚娶‛,‚娶者,取也。‛王筠解释说:‚以取 释娶,明‘娶’为‘取’之分别文也,字本作 取。‛古汉语中表示婚娶意义的字原先也写作 ‚取‛。《论语》:‚君娶于吴而为同 姓。‛‚取‛字在甲骨文中形似用手取耳朵。古 代战争中,用割取敌人的耳朵来计数报功,所以 ‚取‛字本义为‚获取‛。因此,‚娶‛字在古 汉语中有‚夺取妇女‛的内涵义。以‚取‛字表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 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 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 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它是一种显性的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 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 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 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 教、礼仪、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 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 论体系。
广州一带,人们把猪舌叫作‚猪月 利‛,因为舌与蚀同音,经商之人忌讳 蚀本,改称猪月利则含有月月盈利的意 思。
北京话‚舌‛与‚折‛同音,也有折 本之不吉利的意思,因此,京津等地把 猪舌称为口条。 丝瓜叫作‚胜‛瓜,‚丝‛与‚输‛ 谐音。
送人礼物忌送伞与钟,新娘上门作 客禁吃瓜(与寡同音,怕成寡妇),和 亲友吃梨时不能分吃一个梨。
我们还是采用这种广义的定义。 既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也就 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语言;也从语 言的角度来看文化,也就是从语言 的角度来解释文化。
苏沪一带忌讳死,口语中把死改说成 [ i], 与 ‚ 洗 ‛ 同 音 , 又 进 而 忌 讳 ‚洗‛,把洗说成‚汰‛或‚净‛。 这里既有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有语 言对文化的影响。
例11:雪:广州人把雪与冷放在一起联想时, 冰箱会说成雪柜,冰棒会说成雪条,冰场会说成 雪场,冰淇淋会说成雪糕,冰雹会说成雪珠。雪 与冰冻联系起来,冰镇说成雪镇,把猪肉冻起来 说成雪猪。
(3)从词语的借入与借出看 中西文化的交流
中国自古以来接触的民族比较多,像印 度、伊朗、波斯、马来、暹罗(泰国旧 称)、高丽、日本等东方古国,以及匈 奴、突厥、蒙古等少数民族,近代以来 又与欧美各国有过许多接触。每个文化 潮流都会留下一批外来词语与外来文化。 比如:
例15:祖母绿。又写助木绿、助木剌,由阿拉伯 文zumunrud译音而成。 例16:胡同。蒙语音译词,原指水井,后指较窄 的街巷。 例17:阿哥(父母称儿子)、贝勒(亲王)、额 (母亲)娘、格格(皇族女儿)。源于满语。 例18: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科学术语、政治术语、 医学术语、生活用语就更多了:地球、重心、地 平线、几何、比例、德谟克拉西、赛因师、摩登、 沙龙、基因、苏打、阿斯匹林、马拉松、巧克 力„„ 例19:再看外传出去的一些词。马来语里有许 多词借自闽南语。Angkin借自闽语的‚红 裙‛,bami借自‚白面‛,bak/bek借自墨, tjit借自拭,niya借自领,tehkowan借自茶罐, tehko借自茶鼓。
示娶妻反映出古代社会存在着掠夺婚或抢婚习俗。
‚妇‛的本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已婚女子。‛ 《说文》:‚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服为服劳役之义。打扫房间是一种典型的家务活, 这里用它来代表各种家务劳动。‚妇着,服也。 服于家事,事人者也。‛所以,‚妇是以服役而 得名的,其地位则与奴隶相等„„妇之服役实际 上也就与奴隶活人畜无别,因此可以说妇即奴隶 之名。‛这足以证明在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处于被 统治的地位,并受到整个社会的歧视。
例5:汉代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有关佛教的 词语,有些已进入了日常词语中:佛、塔、僧(梵语 samgha)、菩萨、地狱、世界、因果、结果(佛教以 种树栽花比喻人的行事,结果比喻人的归宿。用以泛指 人事的最后结局)、庄严(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佛教 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指宏伟精妙境界)、圆满(佛教 语。谓佛事完毕)、魔(梵语mara)、苦海、慈悲、执 著(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真谛(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大慈大悲(佛菩萨对众 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四大皆空(佛教称地、水、 火、风为四大,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而四大又 从空而生,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旧时以 ‚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生老病死、人生如梦、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小和尚念 经——有口无心、尼姑头上难插花——无发(法)。和 尚打架——都抓不住词语的产生和消失—— 文化因素的消长进退
每一个时代有一个的独特的一批词汇。 有一大批词语是随着时代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时代的消失而消失。
例1:贝字旁的有关财货的词,是上古时期社会 发展的真实记录。 例2:上古汉民族又是一个神灵崇拜非常突出的 社会,唯神灵是听。出现了一批关于神灵、祭祀 的词:祜(hu4,福,大福)、礼(敬神。谓事神 致福。在鼓乐声中用玉器来祭祀)、祥(亲丧的 祭名。古代居父母、亲人之丧,满一年或二年而 祭的统称)、祠(祭名。春祭)、祓(fu2,古代 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祭礼)、祈(向天或神求祷 )、祖(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神 、祚(上天赐给的福运)、祟(鬼神的祸害。古 人以为想像中的鬼神常出而祸人)、祷(向神祝 告祈求福寿)、祧(tiao1, 祖庙;祠堂)„„示, 是神祖牌。
例12:‚师子‛(狮子),一般认为来自古伊朗 语的音译。 例13:葡萄:《史记》记载这种东西是张骞出使 西域带回来的。记作蒲陶、蒲萄、蒲桃。有人考 证说,它是从大夏(Bactria)都城Bactra的音译。 例14:站,本义是久立。‚驿站、车站‛义是从 蒙古语jam借来的。《元史》中所谓‚站赤‛ (jamci)是管站的人。
例10:嫂之为嫂,是因为‚嫂、叟,老者称也‛ (释名·释亲)。在中国古代的嫡传社会里,兄 长在家庭成员中享有不一般的地位。长兄如父, 兄嫂如母,尊兄当然也须尊嫂,在这样的伦理环 境中,弟妹对兄嫂,兄嫂对弟妹,已超出了一般 的手足关系,而带上晚辈与亲长关系的意味。所 以在父母亡故后,兄嫂对年幼的弟妹总要承担起 抚养成人的责任。
我国北方旧有婚俗是向新婚夫妇床 帐里撒枣、栗子,取谐音‚早立子‛。 闽南方言‚枣‛与‚早‛不同音,所以 为新婚夫妇撒帐时不是撒枣,而是撒花 生,意为既生男又生女。
北方吃年夜饭之前时,要包水饺。如 果包得不好,饺子在煮的时候会破,破 容易引起‚破财‛这样的不好的联想, 于是改说‚挣‛,挣即挣破之意,但它 有‚挣钱‛的联想义。
好累,休息一会吧!
二、文化词汇学
1、词汇与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直接、 外观。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其中语法与文化的关系最远,某种语法 规则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个很 难用文化学的方法来解释。
语音方面的文化学解释现在也多起 来了。胶东半岛的语音为什么和辽东半 岛的语音是一样的,因为历史上的移民 形成的,中原地区人多地少,清代有大 批的汉人从胶东半岛走海路,进入辽东 半岛,在东北谋生,大批的中原移民带 来了中原的语音,所以这两个地方是同 一种官话,叫做胶辽官话。
例3:进入了畜牧社会,关于牲畜颜 色、年龄、大小、性别的词语别发达。 古人对鸟、猪、马、鹿、狼、羊、牛 都有详细的以示区别的词语。比如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在‚马‛ 部中收了115个字,其中分辨马的颜 色的词就有22个,分辨马的形体的有 30余个,比如:
驹:马二岁曰驹,三岁曰[马兆]。 [马八]:马八岁也。 [马间]:马一目白曰[马间],二目白曰鱼。 [马垂]:马小貌。 骄:马高六尺为骄。 [马来]:马七尺为[马来],八尺为龙。 骊(li2):马深黑色。 骝:赤马黑毛尾也。 [马勺]:马白头也。 [马丕]:黄马白毛也。 骥:千里马也。 冯:马行疾貌。 [马及]:马行相及也。 骈:驾二马也。 驾:马在轭中。 [马我]:马摇头也。 骏:马之良材者。 [马必]:马饱也。 驻:马立也。 „„ 有些词有些随着畜牧时代的结束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