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剂量计算汇总

合集下载

中药剂量换算单位参考表

中药剂量换算单位参考表

中药剂量换算单位参考表中药剂量换算单位参考表2012年08月03日 10:51 来源:吉莲神农——————————————————————————1斤 = 16两 1斤 = 500克 1钱= 10分1分= 10厘———————————————————————————1两= 10 钱一两= 31.25克二两 =62.5克三两= 93.75克四两= 125克五两 = 156.25克六两= 187.5克七两= 218.75克八两=250克九两= 281.25克十两 = 312.5克十一两 = 343.75十二两 = 375克十三两 =406.25克十四两= 437.5克十五两 =468.75克十六两 = 500克———————————————————————————一钱=3.125克二钱= 6.25克三钱= 9.375克四钱= 12.5克五钱= 15.625克六钱= 18.75克七钱=21.875克八钱=25克九钱=28.125克十钱= 31.25克———————————————————————————一分= 0.3125克二分=0.625克三分=0.9375克四分= 1.25克五分= 1.5625克六分= 1.875克七分= 2.1875克八分= 2.5克九分=2.8125克———————————————————————————说明:1、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在使用剧毒药物的时候,用量宜小,并以少虽开始,视症情变化,再考虑逐渐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应逐渐减少或立即停服,以防中毒或产生副作用。

在使用一般药物的时候,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叶之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易煎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用量应较大;新鲜的药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较大些,干燥的应较少些。

过于苦寒的药物,多用会损伤肠胃,故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大一些;在复方应用时比单味药用量要小一些。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1 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1 合 =2 龠 = 20 毫升1 龠 = 5 撮 = 10 毫升1 撮 = 4 圭 =2 毫升1 圭 = 0.5 毫升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1 分 = 0.231 厘米1 石 = 四钧 = 29760 克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1 两 = 24 铢 = 15.625 克1 圭 = 0.5 克1 撮 =2 克1 方寸匕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半方寸匕 = 一刀圭= 一钱匕= 1.5 克一钱匕 = 1.5-1.8 克一铢 = 0.65 克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一分 = 3.9-4.2 克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1桂枝汤方:12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给药剂量计算的公式有多种,具体取决于给药的类型、目标群体和给药途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给药剂量计算公式:按体重计算:这是西医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应以实际测量的体重为准或按公式计算获得。

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要量。

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法
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

近年来多主张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kg)×0.035+0.1;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剂量/(平方米)。

按年龄计算:此方法主要用于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

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此外,还有按新生儿体重、体表面积等计算方法。

总之,在选择给药剂量计算公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常用药品剂量计算及配制

常用药品剂量计算及配制
ml0.5mg=500ug • ⑤皮内注射0.1ml,即含50ug.
h
13
• 药品规格 1.5g • 配制过程: • 第一种 1 ml含0.5mg=500 ug • ①加生理盐水6ml,即1 ml含250mg • (1.5g÷6ml=0.25g=250mg/ml) • ②取上液0.2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 含50mg。 • (0.2 ml ×250mg/ml=50mg/ml) • ③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含5mg • (0.1ml ×50mg/ml=5mg/ml) • ④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ml含500ug • (0.1ml ×5mg/ml=500ug/ml)
h
10
• 2)头孢类:要求配制液1mL含头孢500ug,皮内 注射含头孢50ug.
• 便捷公式:需加生理盐水=剂量÷0.25g
• 药品规格 0.5g
• 配制过程:
• ①加生理盐水2ml,即1 ml含250mg( 0.5g÷2ml=0.25g=250mg/ml)
• ②取0.2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 含50mg
(1g÷4ml=0.25g=250mg/ml) • ②取0.2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 含50mg • (0.2 ml ×250mg/ml=50mg) • ③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 ml含5mg • ④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1ml0.5mg=500ug • ⑤皮内注射0.1ml,即含50ug.
• ⑤皮内注射0.1ml,即含50ug.
• (0.1ml ×500ug/ml=50ug)
h
14
• 配制过程: • 第二种 100ml含50 mg • ①加生理盐水6ml,即1 ml含250mg • (1.5g÷6ml=0.25g=250mg)

各种加药量的计算

各种加药量的计算

各种加药量的计算加药量的计算是药品加药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准确计算加药量能够保证药物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根据不同的药品和用途,加药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加药量计算方法。

一、静脉输液加药量计算1.根据剂量和体重计算:首先确定药物的剂量,单位通常为毫克/千克/小时。

然后根据患者的体重,将体重转换为千克,用药物的剂量乘以体重得到加药量。

加药量(mg)= 剂量(mg/千克/小时)× 体重(千克)2.根据剂量和体表面积计算:首先确定药物的剂量,单位通常为毫克/千克/小时。

然后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重,使用身高体重指数计算出体表面积(BSA),用药物的剂量乘以体表面积得到加药量。

加药量(mg)= 剂量(mg/千克/小时)× 体表面积(m²)二、口服药物加药量计算根据剂量和剂型计算:口服药物的剂量通常有标准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计算出总需量,然后根据药物的剂型,计算出每次用药的数量和频率。

三、中药煎煮加药量计算根据处方和剂量计算:中药的用量通常是按照处方中的比例计算的,其中有些是按重量比例计算,有些是按体积比例计算。

根据处方中的比例和剂量,计算出每味药物的用量。

加药量=处方中每味药物的用量四、饲料加药量计算根据饲料量和浓度计算:饲料中的添加剂通常按照浓度计算,根据饲料的总量和添加剂的浓度,计算出所需的添加剂量。

加药量(g)= 饲料量(kg)× 浓度(g/kg)加药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药物的特性、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剂型等。

在计算过程中要确保准确性,以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在进行计算前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等,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之,加药量的计算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能够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给药剂量、浓度、配比……计算方法汇总,医学生值得一看!

给药剂量、浓度、配比……计算方法汇总,医学生值得一看!

给药剂量、浓度、配比……计算方法汇总,医学生值得一看!一、给药剂量的计算药品规格与剂量单位换算重量单位五级: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纳克(ng)。

容量单位三级:升(L)、毫升(ml)、微升(μl)二、滴速计算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

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

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

即1毫升有10、15、20滴!输入时间(min)=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滴系数/每分钟的滴数三、抗生素及维生素换算1、抗生素换算:理论效价:系指抗生素纯品的质量与效价单位的折算比率,多以其有效部分的1μg作为1IU(国际单位)。

如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以纯游离碱1μg作为1IU。

少数抗生素则以其某一特定1μg的盐或一定重量作为1IU,如青霉素G钠盐以0.6μg为1IU;青霉素G钾盐以0.6329μg为1IU;盐酸四环素和硫酸依替米星以1μg为1IU。

原料含量的标示是指抗生素原料在实际生产中混有极少的但质量标准许可的杂质,不可能为纯品。

如乳糖酸红霉素的理论效价是1mg 为672 IU,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1mg效价不得少于610IU,所以产品的效价在610-672IU之间,具体效价需在标签上注明,并在调配中进行换算。

2、维生素类药物换算:维生素A的计量常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每1U维生素A相当于RE0.344μg。

即:1U维生素A=0.3RE。

维生素D:每40000U=1mg。

维生素E:以生育酚当量来表示。

维生素E 1U相当于:1mg dl-α生育酚酰醋酸,相当于0.7mg dl-α生育酚,相当于0.8mg d-α生育酚酰醋酸。

四、肠外营养能量配比计算肠外营养:是指营养物从肠外,如静脉、肌肉、皮下、腹腔内等途径供给,其中以静脉为主要途径,故肠外营养亦可狭义地称为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物质的组成:主要为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

沙丁胺醇 2.4mg/片(2mg/片)禁忌症: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慎用。

成人1-2片 tid儿童0.1-0.15mg/kg tid ;雾化吸入0.1-0.2mg/次;丙卡特罗 25ug/片 1ug/kg bid 6岁以上 25ug bid 1-2岁 半片 bid ; 3-5岁 2/3片 bid ; 氨茶碱:0.25/支;成人:0.5g 、qd-bid ;+5-10%GS 静滴。

小儿:2-4mg/kg.次。

多索茶碱:0.2g/片;通常成人0.3-0.4g bid 。

(初期中毒症状)服用过量可能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阵发性痉挛危象。

急性心梗、哺乳期妇女禁用。

复方福尔可定溶液(奥特斯) 2岁以下:2.5ml tid ; 2-6岁 :5ml tid ;8岁以上及成人:10ml tid 氨溴特罗口服液(易痰静) 8月以下:2.5 ml ,bid ; 8月-2岁:5.0ml bid ; 2-3岁 :7.5ml ; 4-5岁 :10.0ml ; 6-12岁:15.0ml ;肺力咳合剂:100ml 清热解毒、镇咳祛痰; 7岁以内:10ml tid 7-14岁 15ml tid ; 成人:20ml tid ;酮替芬 1mg/片<3岁者 0.5mg bid >3岁者1mg bid 泰诺林 15ml/瓶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20 mg/kg , 1-3岁 1-1.5ml 4-6岁 1.5-2ml 7-9岁 2-3ml 10-12岁 3-3.5ml美林 100ml :2g ;即20mg/ml布洛芬混悬液 1-3岁 4ml 4-6岁 5ml 7-9岁 8ml 10-12岁 10ml美林适用年龄美林®混悬滴剂:6-36个月婴幼儿,6个月以下遵医嘱美林®混悬液:2-11岁儿童、扑尔敏2mg )3岁以下:1/3包 tid 3-5岁:半包 tid ; 6-14岁:一包 tid ; 成人2包tid ;双黄连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黄颗粒:清热解毒 1袋bid ;小柴胡颗粒:解毒散热,疏肝和胃。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计量考: 1斤=250克两=15.625克升=200毫升合=20毫升撮=2克1铢=0.7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1分=4克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5克乌头小者=3克大者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1.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五,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 破八片):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温再服用。

2.通脉四逆汤: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

3.通脉四逆猪胆汤: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4.四逆人参汤: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五钱, 炙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5.茯苓四逆汤: 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6.吴萸四逆汤: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五钱, 炙甘草二两, 吴萸一两。

7.干姜附子汤: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

8.白通汤: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 葱白四茎。

9.百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 葱白四茎, 人尿(即童便)五合, 猪胆汁一合。

10.甘草干姜汤: 炮干姜二两, 炙甘草四两。

(附子, 先煮二小时左右, 到不麻口为止)如果附片未煮透服, 被麻醉不安者, 即以好肉桂三到五钱泡水服之, 轻者立解, 重者渐愈, 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附方:潜阳封髓丹: 附子二两, 西砂三钱, 龟板四钱, 黄柏二钱, 甘草二钱。

大回阳饮: 附片二两, 干姜一两, 肉桂四钱, 炙甘草三钱。

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

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枚, 石膏半斤, 炙甘草二两。

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 杏仁四十枚,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五味半升, 半夏三两, 生姜二两, 细辛三两。

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 细辛二两。

常用药配药量计算公式

常用药配药量计算公式

常用药配药量计算公式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常常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来计算药物的配药量。

正确的配药量计算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药学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药配药量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1. 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计算的公式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剂量来确定配药量的计算公式。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剂量是以mg/kg为单位来计算的,即每千克体重需要的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剂量(mg/kg)。

例如,如果患者的体重为60kg,需要给予的药物剂量为10mg/kg,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药物剂量为60kg×10mg/kg=600mg。

2.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相对成人更为复杂,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通常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儿童用药剂量(mg)=(年龄+1)×体重(kg)×剂量(mg/kg)。

其中,年龄以月为单位。

例如,如果一个4岁的儿童体重为20kg,需要给予的药物剂量为10mg/kg,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药物剂量为(4+1)×20kg×10mg/kg=1000mg。

3. 静脉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给药剂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药物的浓度、速度和时间来确定配药量的计算公式。

通常情况下,静脉给药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静脉给药剂量(mg/min)=浓度(mg/mL)×速度(mL/min)。

例如,如果一种药物的浓度为5mg/mL,需要以每分钟10mL的速度给药,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静脉给药剂量为5mg/mL×10mL/min=50mg/min。

4.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会降低,因此需要根据肝肾功能的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通常情况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mg)=正常用药剂量(mg)×(1-肝肾功能指数)。

临床剂量学中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资料

临床剂量学中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资料

f SAD
( SCD )2 SAD
常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一般均在SSD=100,SCD=100+dmax及 参考射野10×10 cm2条件下刻度,所以:
f SAD
(100 dmax 100
)2
独立准直器和非对称野
忽略准直器位置的改变引起散射成份的微小变 化,以及非对称野引起的体模散射的改变;此 外,还忽略非对称野中心轴原射线剂量分布 (TMR和PDD)因射线质的微小变化而引起的 变动,只考虑原射线强度的离轴变化。即用 OAR(离轴比)做校正,保持计算公式其它部 分不变。
临床处方剂量计算
通常加速器都是在标准条件下刻度的,即 SSD=100cm,参考射野10×10 cm2,参考深 度d0=dmax (即最大剂量深度)的条件下, 将输出量刻度成1MU=1cGy,也就是调节剂 量的阈值电位器,使积累1cGy对应的电荷 后检测器(Monitor Unit)做一次计数。
固定SSD照射
将有效长方形野再转化成等效方形野,再将上 述参数代入到相应的公式中计算即可。
若 PDD(10cm)=67% 则:Dmu=DT÷PDD(10cm) Dmu=200÷67% Dmu=299(cGy)
等中心(SAD)照射
采用TMR概念计算剂量,摆位时通过升降、平移
治疗床而把肿瘤中心置于机架旋转等中心处,与
肿瘤剂量Dd对应的机器记数为:
MU
Dd 100
TMR(d , rd ) Sc (rc ) S p (rd ) fSAD
其中OAR(x)是深度d处的离轴比,它定义为离 轴距x处离轴点的剂量与同一深度射野充分开 启式中心轴对应点剂量之比。
独立准直器和非对称野
在SSD照射方式中:
MU

处方中剂量和用法简写

处方中剂量和用法简写

处方中剂量和用法简写:g ---------克q.d. ------- 每日一次aa ------- 各 b.I.d.-------每日二次mg---------毫克t.I.d.-------每日三次ug --------微克q.I.d.-------每日四次ml---------毫升q.4.h.----- 每四小时一次u ---------单位q.6.h.----- 每六小时一次s或Sig--- 用法q.8.h.--- 每八小时一次p.o.-------口服 A.S.T.-------皮试后p.r.-------灌肠im. -- ------肌肉注射st ------ 立即iv. -------- 静脉注射A.C.-------饭前v.gtt -------静脉滴注P.C.-------饭后s.c. --------皮下注射A.M.-------上午H.S. --------睡前P.M.-------下午q.n.------- 每晚p.r.n.--------按病情而定(长期医嘱)S.O.S.--------必要时用(24小时内有效)po 口服ad us,int 内服ad us,ext 外用sig 用法,指示NPO 禁食Di 停用Rp 取ss 一半Ad 加至ps 适量Dil 稀释et 及,和MDS 混合后给予co;comp 复方的No;N 数目,个lnj 注射剂Tab 片剂pil 丸剂caps 腋囊剂Amp 安瓿剂Mist 合剂Emul 乳剂Syr 糖浆剂Tr 酊剂Neb 喷雾剂Garg 含漱剂Gtt;gutt 滴,滴眼剂collyr 洗眼剂Ocal 眼膏Liq 溶液剂Sol 溶液Lot 洗剂Linim 擦剂Crem 乳膏剂Ung 软膏剂past 糊剂Ol 油剂Enern 灌肠剂Supp 栓剂iH 皮下注射im 肌肉注射iv 静脉注射iv.gtt,iv.drip 静脉滴注sc,结膜下注射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常用药品剂量计算及配制

常用药品剂量计算及配制

常用药品剂量计算及配制首先,剂量的计算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以及疾病情况来确定的。

常见的剂量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 静脉注射剂量计算:首先需要了解药物的浓度,然后根据患者体重和给药速度来计算剂量。

计算公式为:剂量(mg)= 体重(kg)× 剂量(mg/kg)÷ 浓度(mg/mL)。

2. 口服剂量计算:口服剂量通常以每日剂量(mg/day)来计算。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日剂量为给定剂量(mg/kg)× 体重(kg),儿童的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计算。

3. 肌肉注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药物的浓度和剂量,以及患者的体重和要注射的部位。

计算公式为:剂量(mg)= 体重(kg)× 剂量(mg/kg)÷ 浓度(mg/mL)。

除了剂量计算,药物的配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配制包括药物的溶解、稀释和混合等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配制方法:1.药物溶解:有些药物需要溶解后才能给予患者。

溶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药物粉末溶解在溶剂中,另一种是将药物溶解在小量的溶剂中,然后再加入大量的溶剂。

2.药物稀释:药物的稀释主要是为了调整剂量。

一般情况下,将药物加入足够的溶剂中稀释,然后按照指定剂量给予患者。

3.药物混合:有时候需要将多种药物混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混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两种药物分别溶解后再混合,另一种是将两种药物直接混合在一起。

在剂量计算和药物配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医嘱和临床经验进行操作。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另外,配制药物时需要注意卫生、无菌和精确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和误用药物。

临床常见给药公式

临床常见给药公式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用一些给药公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给药公式:
1. 体表面积法:这个公式基于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剂量。

最常用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根据Dubois公式:BSA = 0.007184 ×身高(cm)^ 0.725 ×体重(kg)^ 0.425。

通过计算出的体表面积,可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mg/kg法:这个公式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计算剂量。

通常以毫克(mg)为单位的药物剂量会被除以患者的体重(kg),得到每千克体重所需的药物剂量。

3. 滴定法:滴定法主要用于液体药物的给药,根据药物浓度、滴定速率和治疗目标来计算滴速。

4. 固定剂量法:固定剂量法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如应用强效药物或需要严格控制剂量的药物。

通过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或其他因素,选择一个固定剂量进行给药。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给药剂量的计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药物特性和治疗目标来确定。

因此,在使用这些给药公式时,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根据临床判断进行调
整和个体化的治疗。

在任何情况下,都建议在临床实践中遵循医学指南和专业意见,并咨询医生或专业药剂师的建议。

处方中剂量和用法简写

处方中剂量和用法简写

处方中剂量和用法简写:g ---------克 q.d. ------- 每日一次aa ------- 各 b.I.d.-------每日二次mg---------毫克 t.I.d.-------每日三次ug --------微克 q.I.d.-------每日四次ml---------毫升 q.4.h.----- 每四小时一次u ---------单位 q.6.h.----- 每六小时一次s或Sig--- 用法 q.8.h.--- 每八小时一次p.o.-------口服 A.S.T.-------皮试后p.r.-------灌肠 im. -- ------肌肉注射st ------ 立即 iv. -------- 静脉注射A.C.-------饭前 v.gtt -------静脉滴注P.C.-------饭后 s.c. --------皮下注射A.M.-------上午 H.S. --------睡前P.M.-------下午 q.n.------- 每晚p.r.n.--------按病情而定(长期医嘱)S.O.S.--------必要时用(24小时内有效)po 口服 ad us,int 内服ad us,ext 外用 sig 用法,指示NPO 禁食 Di 停用Rp 取 ss 一半Ad 加至 ps 适量Dil 稀释 et 及,和MDS 混合后给予 co;comp 复方的No;N 数目,个 lnj 注射剂Tab 片剂 pil 丸剂caps 腋囊剂 Amp 安瓿剂Mist 合剂 Emul 乳剂Syr 糖浆剂 Tr 酊剂Neb 喷雾剂 Garg 含漱剂Gtt;gutt 滴,滴眼剂 collyr 洗眼剂Ocal 眼膏 Liq 溶液剂Sol 溶液 Lot 洗剂Linim 擦剂 Crem 乳膏剂Ung 软膏剂 past 糊剂Ol 油剂 Enern 灌肠剂Supp 栓剂 iH 皮下注射im 肌肉注射 iv 静脉注射iv.gtt,iv.drip 静脉滴注 sc,结膜下注射。

处方剂量计算.

处方剂量计算.

Supp1.17#.)。
另外一种方法是计算的方法,即 面积- 周长比(A/P )
法。当矩形野和一个方野的面积 -周长比相等,则两野就
可认为相互等效。 C2/4C=ab/2(a+b)
C/4 = ab/2(a+b)
C = 2ab/(a+b)
式中,C为方野的边长;a、b分别为矩形野的两个边长。
如果一个矩形野的两个边长分别为a=12cm,
处方剂量计算简介
吸收剂量测量
放疗中吸收剂量的测算是临床辐射剂量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要根据国际原子能 结构(IAEA)第277号技术报告(97年版) “高能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定”,对用 户自己使用的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进行吸收 剂量的测量。
加速器的刻度
通常加速器都是在标准条件下刻度的,即在
SSD=100cm ,水模内 10cm×10cm 射野中心轴上最
大剂量点处使用经国家基准试验室或次级标准试验
室校准过的剂量计,通过调节加速器上剂量监测系
统的阈值电位器使1cGy=1MU。
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
百分深度剂量定义为沿射线中心轴、某一 深度 d 处的吸收剂量率 Dd 与参考深度 do 处的吸 收剂量率 Ddo之比,即: PDD= Dd/ Ddo×100 在临床上,对深部 X 线,参考深度选在体模表 面( do=0 );而对高能 X 射线,参考深度选在
度剂量和组织最大剂量比又不能全都列表和测
量,则需进行对方野的等效变换。
射野等效的物理意义是:如果矩形或不规则形射 野在其射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或组织最大剂量 比与某一方野相同时,该方形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野
或不规则射野的等效射野。
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中最为简捷的方发 是查表,表3 矩形野与方野等效转换表给出的数据可供临 床 使 用 , 它 刊 登 在 英 国 放 射 学 杂 志 增 刊 上 ( BRJ

处方剂量计算汇总

处方剂量计算汇总

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示意图
例如:假设加速器的 6MV X 射线是在体模内 1.5cm (最大剂量点)和 SSD=100cm ,水模表面照 射 野 为 10cm×10cm 条 件 下 刻 度 的 , 肿 瘤 深 度 为 10cm,肿瘤剂量DT=200 cGy,问医生给出的处方剂 量是多少? 若 PDD(10cm)=67% 则:Dm(MU)=DT/PDD(10cm)
度剂量和组织最大剂量比又不能全都列表和测
量,则需进行对方野的等效变换。
射野等效的物理意义是:如果矩形或不规则形射 野在其射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或组织最大剂量 比与某一方野相同时,该方形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野
或不规则射野的等效射野。
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中最为简捷的方发 是查表,表3 矩形野与方野等效转换表给出的数据可供临 床 使 用 , 它 刊 登 在 英 国 放 射 学 杂 志 增 刊 上 ( BRJ
峰值吸收剂量深度,do=dm处。
根据患者体内任一深度 d 处的百分深度 剂量PDD和应给予该深度处肿瘤照射的剂量 DT ,可以计算出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 Dm 即:
Dm=DT/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例如:一患者的肿瘤中心位于其体内 6cm深度 处,其照射野 FSZ=4cm×4cm ; PDD ( 6cm ) =86.2% , 若肿瘤剂量 (DT) 需 300cGy/ 次,则医生开出的处方 剂量(Dm)应为:
(SCD)2/(SSD+ dmax)2
(100+dmax)2/(SSD+ dmax)2
如SSD=120cm,dmax=1.5(6MV X射线)则: SSD因子=(100+1.5)2/(120+ 1.5)2 =0.698 PDDf2=(f2+dm /f1+dm)2× (f1+d /f2+d)2 ×PDDf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架因子 ft: 水模内线束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加
托架与不加托架的剂量率的比值。
楔形板的应用有三种方式:
1. 固定角度的楔形板(机械楔形板)
2. 电动楔形板(一楔多用)
3. 动态楔形板(独立准直器)
由固定源皮距 SSD 改为等中心 SAD 照射病人时, 则须进行SAD因子的修正. SAD因子=(SSD+dmax)2/SAD2 SAD因子=(100+1.5)2/1002
峰值吸收剂量深度,do=dm处。
根据患者体内任一深度 d 处的百分深度 剂量PDD和应给予该深度处肿瘤照射的剂量 DT ,可以计算出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 Dm 即:
Dm=DT/PDD
例如:一患者的肿瘤中心位于其体内 6cm深度 处,其照射野 FSZ=4cm×4cm ; PDD ( 6cm ) =86.2% , 若肿瘤剂量 (DT) 需 300cGy/ 次,则医生开出的处方 剂量(Dm)应为:
Dm=DT/ PDD(6cm)
Dm=300/ 86.2% Dm=348(cGy/次)
影响PDD值大小的因素
1.射线能量↑,PPD↑ 2.体模深度↑,PPD↓ 3.射野面积↑,PPD↑ 4.源-体表距(SSD)↑,PDD↑
放射治疗通常使用射野分析仪即三维水箱对 各种尺寸的方野进行PDD曲线的测绘和TMR数据 的测量,有的三维水箱虽不能直接测量TMR数据,
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示意图
例如:假设加速器的 6MV X 射线是在体模内 1.5cm (最大剂量点)和 SSD=100cm ,水模表面照 射 野 为 10cm×10cm 条 件 下 刻 度 的 , 肿 瘤 深 度 为 10cm,肿瘤剂量DT=200 cGy,问医生给出的处方剂 量是多少? 若 PDD(10cm)=67% 则:Dm(MU)=DT/PDD(10cm)
处方剂量计算简介
吸收剂量测量
放疗中吸收剂量的测算是临床辐射剂量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要根据国际原子能 结构(IAEA)第277号技术报告(97年版) “高能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定”,对用 户自己使用的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进行吸收 剂量的测量。
加速器的刻度
通常加速器都是在标准条件下刻度的,即在
Dm(MU)=200/67%
Dm=299(MU)
若使用某一角度的楔形板和有机玻璃托架, 应做楔形因子FW 和托架因子ft 的校正,则上面 公式应改写为:
Dm=DT/(PDD • FW • ft)
楔形因子FW和有机玻璃托架因子ft的修正
楔形因子 FW : 水模内线束中心轴上 10cm 深度处加
楔形板与不加楔形板的剂量率的比值。
医生的处方剂量应为:
Dm=DT/(TMR • FW • ft • SAD因子 • OAR)
模体中任意一点的吸收剂量是由原射线和散射线
两部分组成,当射野改变时,散射体积发生变化,其
是必影响该点的总剂量。根据肿瘤的形状而设计的照 射野不一定是个方野,可能是个矩形野,而且更不可 能都是10cm×10cm的照射野。因此,医生开出的处方 剂量应做总散射因子Sc,p的修正。
但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测得的PDD数据进行计
算和处理后,获得TMR数据。
组织模体比TPR与百分深度剂量PDD测量方法的比较
放疗中通常采用列表的方法,表示各种大
小方形野的百分深度剂量(PDD)和组织最大
剂量比(TMR)随组织深度的变化,但因临床
上经常使用矩形野和矩形或方形野加铅挡块形
成的不规则照射野,而对这些照射野的百分深
度剂量和组织最大剂量比又不能全都列表和测
量,则需进行对方野的等效变换。
射野等效的物理意义是:如果矩形或不规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射 野在其射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或组织最大剂量 比与某一方野相同时,该方形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野
或不规则射野的等效射野。
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中最为简捷的方发 是查表,表3 矩形野与方野等效转换表给出的数据可供临 床 使 用 , 它 刊 登 在 英 国 放 射 学 杂 志 增 刊 上 ( BRJ
SSD=100cm ,水模内 10cm×10cm 射野中心轴上最
大剂量点处使用经国家基准试验室或次级标准试验
室校准过的剂量计,通过调节加速器上剂量监测系
统的阈值电位器使1cGy=1MU。
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
百分深度剂量定义为沿射线中心轴、某一 深度 d 处的吸收剂量率 Dd 与参考深度 do 处的吸 收剂量率 Ddo之比,即: PDD= Dd/ Ddo×100 在临床上,对深部 X 线,参考深度选在体模表 面( do=0 );而对高能 X 射线,参考深度选在
b=6cm,问其等效方野的边长是多少?
C = 2ab/(a+b) =2(12×6)/(12+6) =8(cm)
高能 X 射线和电子束的 PDD 曲线形状及临 床应用的差别
高能 X 射线由于表面剂量低和深部剂量高 等特点适于治疗深部肿瘤而电子束 PDD 曲线的 形状表明电子束更适于治疗表浅的和偏向人体 一侧的肿瘤。
SAD因子=1.030
其计算公式改为: Dm=DT/(TMR • FW • ft • SAD因子)
肿瘤中任意一点(即非肿瘤中心,也就是 非射野中心轴上的点)的吸收剂量可通过射野
离轴比(OAR)来修正。
离轴比( OAR)定义为:射野中任意一点(d,x、
处的剂量率 D ( d , x )与同一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 (d,0)的剂量率D(d,0)之比。 OAR(d,x)=D(d,x)/D(d,0)
总散射校正因子 Sc,p 其定义为:给定射野在参考
深度处的剂量率与参考射野剂量率之比。
处方剂量计算公式为: Dm=DT/(TMR • Sc,p• FW • ft • SAD因子 • OAR…) 或 Dm=DT/(PDD • Sc,p • FW • ft • SSD因子 • OAR…)
Supp1.17#.)。
另外一种方法是计算的方法,即 面积- 周长比(A/P )
法。当矩形野和一个方野的面积 -周长比相等,则两野就
可认为相互等效。 C2/4C=ab/2(a+b)
C/4 = ab/2(a+b)
C = 2ab/(a+b)
式中,C为方野的边长;a、b分别为矩形野的两个边长。
如果一个矩形野的两个边长分别为a=12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