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拓展语文把栏杆拍遍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认为辛弃疾“拍栏杆”时心情如
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辛弃疾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 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 悲愤 《破阵子》 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 又能向何处使呢?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 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 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 形象。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 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 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 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 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 作品奖。有三篇散文(《晋词》、《觅渡,觅渡, 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 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 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下片:直接言志。11句,分4层意思。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 现在已是深秋时分,连大雁都知道南飞,何况我 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 金人的统治之下,想回去也回去不了! 既写出有家难回的乡思。又有对金人,对南宋朝 廷的激愤。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买地置房。 像你这样琐屑的小人,自己有何面目去见像刘豫 州那样的英雄人物?
梁衡
这副对联写谁?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 匾额挂于辛弃疾纪念祠。
你还能背几首 辛弃疾的词吗?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 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
作者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 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 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 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 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很 有见地的精辟之语。
三部分;(17节)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 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1)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 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 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 打…… 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涨,冲击 积聚。 (2)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 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败。“断鸿”--指失群 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回归南宋,原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 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可是,南宋统治者不把辛弃疾看 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词人觉 得自己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吴钩”--本指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是战场上用作 杀敌的税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 “栏杆拍遍”--宣泄已郁结心中已久的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苦闷之情。 无人会,登临意--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可是 无人知晓,无人理解,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正可谓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第15节辛弃疾的词与其他人的词相比,其独 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 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 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 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 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辛弃疾及行伍经历: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领 导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
• 绍兴三十二年(1162)擒拿张安国。 • 宋高宗任命其为江阴签判,开始他在 南宋的仕宦生涯,时才23岁。
• 淳熙八年(1181)冬,42岁时,受弹 劾被免职,归居上饶,闲居20年。
辛弃疾
1140-1207 字幼安,号稼 轩居士历城人。
对比
第一处对比:《破阵子》与《满江红》 对比
作者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 媲美,然后又与杜甫“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 逐,大雪满弓刀”与之对比,认为 “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 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 杀气和磅礴之势”。
• 第二处对比:是将辛弃疾与陶渊明、白居易的 从政经历对比 作者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 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 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因为“对国 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 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 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 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 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 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做比较。
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 将“苏辛”并称的,但作者却在同中见出异来, 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 水之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 有民族仇、复国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 金戈鸣来壮其词威”。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 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 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 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 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而辛词正是这样的词。
诗词鉴赏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本词作于1168~1170。作者南归已8、9年了,却 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 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 情之景。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楚天千里,辽 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 何处是它的尽头。所以,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放眼望去,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 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 的发髻,这些都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辛弃疾的为官经历
3.第8段,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 朝廷喜欢呢?
1.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 烦他,忌用他。 2.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时刻摆出一服要冲 上前线的样子。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 3.闽南与漠北相隔虽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国情、 复国志。
主观原因:忧国情、复国志 客观原因:朝廷(君王)苟安
sikao:为什么说他在 文人中的唯一性和 在历史上的独特地 位?
为什么说他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 地位? 1、横刀跃马,奔走沙场,血染征袍(辛弃疾的词不
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有凛然杀气和磅 礴之势)
2、笔走龙蛇,泪洒宣纸(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 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哭诉、表白、扶栏远眺, 望眼欲穿) 3、与豪放派比较: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 4、与婉约派比较:辛的婉约言愁,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 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真理。 小结: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 政人。他由武而文,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之间 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月夜行黄沙道中· 调寄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 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 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流年”--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 雨飘摇之中。“树犹此”--典故《世说新话》: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所种之树已长到几 围粗,感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忧 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 原的愿望难以实现,辜负了自己雄心壮志。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壮 志难酬而流下的热泪? 可是,时无知已,得不到同情得不到激励, 只能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 主战派人士,已64岁的他被任为绍兴 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 (1205)重回故宅闲居。
走进文本
文题思考: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 拟为“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有哪 些含义?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看不惯丑恶世相,他 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 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十 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 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 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 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 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 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 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 象。”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 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
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
特地位。
第二部分:(2-16)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
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
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的。
第三部分(17)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
辛弃疾。
• 第一部分:(1)辛弃疾在 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 • 特地位。
第二部分:(2-16)辛弃疾的词不是 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 而成的。 思考;------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
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 成的”,“不是用墨来写, 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的”?
1.“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 பைடு நூலகம்,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艺术探究
辛弃疾是历史上独特的词人,那么 本文在介绍他的时候有什么独特性? ——知人论世 与岳飞 同类作家比较
引用大量作者的作品
善于做比较
异类作家比较
与苏轼 与陶渊明
与柳永、李清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