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包子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包子事件
2007年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播出"纸做的包子",节目一开始援引"业内人士马先生"爆料称,用废纸制作肉馅"已经成了行内公开的秘密",并安排记者在
朝阳区十字口村暗访这种现象,随后联系朝阳区左家庄工商所做突击检查,相关商贩因为没有营
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被取缔。
节目最后还通过海淀区的卫生执法人员,提醒观众识别纸箱馅包子
的方法。
7月10日,北京卫视(BTV-1)《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
事。
随后,多家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报纸转载此报道,并结合猪肉涨价的背景,海外媒体也开
始关注。
7月16日有报道称,"纸馅包子"摊主仍然在逃,而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抽检全市23家
早点摊的包子后,未发现"纸馅包子",负责人表示正在继续扩大监督检查范围,开展在全市范围
的专项治理行动,希望市民举报。
有餐饮业者表示,相关报道对生意有影响。
7月18日晚间,北
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称,"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摄制者已被刑事拘留,北京电视
台向社会深刻道歉。
相关媒体报道:
一、事件的揭露
"纸包子"事件起因于2007年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所播出得"纸做的包子",播出之后引起社会及媒体的普遍关注。
7月10日,北京卫视《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
随后,报道经北京电视台多个新闻栏目转播,又被包括中央电视台、美国ABC、CNN、英国BBC在内的
国内外各大媒体转载,一时间引起群情激愤。
7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用废纸箱加工的"纸肉馅"包子新闻一出,搅得市民对包子这一早餐保留项目产生"信任危机"。
对于"纸包子"的讨论一致持续到2007年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中《北京新闻》中称,"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摄制者已被刑事拘留,北京电视台向社会深刻道歉。
二、新闻体制和法规不健全
"纸包子"假新闻事件曝光后,新闻制度和法规的不健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我国《新闻法》一直迟迟未能出台,新闻出版总署早在几年前就针对虚假新闻就专门出台了一项惩处假新闻制造
者的规定。
但因惩治规定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所以被惩处的造假者非常少。
即便假新闻被揭
露,除了媒体曝光、扣发稿酬或暂时封杀外,对假新闻的作者、编辑以及媒体领导人往往没有实
质性的惩处。
有的造假者被此媒体解雇了,旋即又被彼媒体聘用。
这又怎能遏止假新闻呢?可见
新闻立法严重缺位。
为此,2007年11月3日,新华社发表时评指出,随着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
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自身却因为缺乏监督,在职业规范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
"纸包子"假新闻
事件的出现,再一次将对假新闻等媒体失范现象的反思提到公众前面。
10月23日,《青年记者》发表文章指出,"纸馅包子"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经年不绝说明,在商业化浪潮下,新闻与娱
乐的界限在媒体报道上越来越模糊,电视唯收视率、报刊唯发行量"马首是瞻"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浮躁的风气下,新闻正呈现传闻化、演绎化的可怕倾向,不能让事实影响了可读性正成为
行业竞争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8月10日《山西日报》发表了山西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袁文丽的评论《担当社会责任是传媒的第一要务》指出,当今假新闻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在于,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
严格的专业训练,对新闻媒体的各种操作规范了解不够;另外,新闻体制和法规不健全,致使相
关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对虚假新闻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三、观众的猎奇心理和对媒体的高度信任
在对我国现有新闻体制提出质疑的同时,受众的猎奇心理和对媒体的高度信任似乎为假新闻的诞生和传播提供了途径。
学者陈力丹指出:"出现这么多假新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观众喜欢看负面报道,并乐于对被揭丑的单位和个人品头论足。
假新闻的造假者正是抓住了受众的猎奇和看客心理。
2007年7月20日的《新京报》发表文章指出,假新闻的恶劣程度,并不完全在于其编造手段的吊诡和离谱,而在于它愚弄了这个社会的现代化意识,愚弄了人们关注自身权利的信念。
如果放任这种底层信念被愚弄,那么社会将失去最基本的共同信仰。
7月20日,《财经》杂志刊发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所谓"纸包子"是由官方媒体北京电视台播出的新闻。
这条假新闻造成巨大的社会不良影响,不仅由于其内容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播出平台是政府电视台,使得人们确信消息来源可靠无疑。
因此,可以说,这起事件是滥用媒体公信力的恶劣范本。
媒体公信力被滥用,要从系统中查找原因。
北京电视台应当准备付出更大的代价。
媒体不可忘却自身的社会职责,对批评报道也绝不能因噎废食。
四、媒体的社会责任
就在关注观众对报道的影响力的同时,对于媒体社会责任的拷问,也从北京电视台延伸到所有电视的、平面的、网络的各类媒体。
"纸包子"报道不仅受到了海外媒体的关注,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信任度,迎合了部分外国媒体炒作的需要。
2007年第8期的《WTO 经济导刊》发表文章《"纸馅包子"与媒体的社会责任》指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炒作"、"造假"、"恶搞"。
许多人把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在很多新闻事件中,的确也体现出我国媒体的道德感和勇气。
但是如果媒体滥用"话语权",那么媒体最终失去的,将是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
2007年7月23日,《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发表评论指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媒体不仅向社会大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而且承担为政府决策提供线索和民意表达的责任。
很大程度上,公众和政府对于社会情势的认知和判断,都与新闻媒体的报道有关。
尤其,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容易出现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领域,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非常有利于平息事态、稳定民心以及事件的妥善处理。
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
在真实的前提下,舆论监督才是有力量的,媒体的"收视率"或者"发行量"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实现媒体在真实性和知名度上的双赢。
五、事件后续发展
2007年7月2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电视台决定以此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全台深入开展整改教育工作。
2007年8月12日,《财经》杂志报道,根据《刑法》221条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即"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违犯者"可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纸包子"案主角訾北佳因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一审获刑一年。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电视台相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给予北京电视台台长通报批评,给予北京电视台总编辑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北京电视台主管副总编辑记过处分,三人分别做出深刻检查;给予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该中心无正职主任)、分管《透明度》栏目的副主任、《透明度》栏目制片人等三人撤职处分。
7月19日,根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记协就《纸做的包子》虚假报道发出通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
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
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代表全国广大新闻
工作者对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表示谴责,要求新闻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纸馅包子”事件回放
2007年07月19日 16:56:57 来源:综合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Email推荐:】
·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播出“纸做的包子”,节目一开始援
引“业内人士马先生”爆料称,用废纸制作肉馅“已经成了行内公开的秘密”,并安排记者在朝阳区
十字口村暗访这种现象,随后联系朝阳区左家庄工商所做突击检查,相关商贩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和卫
生许可证被取缔。
节目最后还通过海淀区的卫生执法人员,提醒观众识别纸箱馅包子的方法。
·7月10日,北京卫视(BTV-1)《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
随后,多家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报纸转载此报道,并结合猪肉涨价的背景,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
·7月16日有报道称,“纸馅包子”摊主仍然在逃,而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抽检全市23家早点
摊的包子后,未发现“纸馅包子”,负责人表示正在继续扩大监督检查范围,开展在全市范围的专项
治理行动,希望市民举报。
有餐饮业者表示,相关报道对生意有影响。
·7月18日晚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称,“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摄制者已
被刑事拘留,北京电视台向社会深刻道歉
假新闻事件:纸包子露馅
2007年12月29日17:06[我来说两句(1)] [字号:大中小]
来源:南都周刊
假新闻事件:纸包子露馅
纸馅包子】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引起了北京地区群众极大的食品恐慌。
后经公安机关查明,此节目内容是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原因只是这位年轻记者太想出名。
文/叶伟民
先将纸箱浸泡,再加入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工业火碱,然后将湿纸剁成纸浆,按6:4的比例加入肉馅,这样制作纸馅包子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纸馅包子”子虚乌有,是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导演的“新闻戏”。
一边是热腾腾的包子,一边是散发着霉味的废纸箱,而前者正是由后者做成的。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讲述的这一幕让无数首都人民找到了呕吐的感觉。
一个名叫訾北佳的记者通过暗访,把北京市朝阳区一包子摊“纸箱变肉馅”的不法行为公之于众,还称“这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报道里描述的这个骇人听闻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将纸箱浸泡,再加入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工业火碱,纸箱很快就褪色且一捏就碎。
将湿纸剁成纸浆后,再按6:4的比例加入肉馅,再撒上猪肉香精,这个特殊的包子馅就完成了,蒸熟后颜色还没什么异样。
这则调查节目播出后马上引发轰动。
很多自觉成了奸商废纸篓的北京市民纷纷上网发帖,谴责这些泯灭良知的行为,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吃包子了。
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恐慌引起了更多媒体的注意,他们或全文转载訾北佳的报道,或亲自跟进寻找黑作坊。
而訾北佳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更怒斥这些黑心商贩“麻木”。
随后,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
节目播出3天后,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在朝阳区展开拉网式的专项检查行动,但半个星期下来却一无所获。
工作人员最后不得不请来专家做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蒸熟后纸肉馅呈散状,且很容易分辨”。
这些与报道相左的情况让工作人员的工作陷入困局,公安机关随之介入调查,并成立专案组。
公安人员把注意力重新放在首揭黑幕的北京台记者訾北佳身上,他们反复观看訾拍摄的原始录像带,结果疑点频现,如虚构举报人,对包子和肉馅未进行法定监测等。
几经侦查,訾北佳最终承认做假,“纸包子惊魂”是他一手策划导演的“新闻戏”。
结果让人啼笑皆非。
那个引得京城人人得而诛之的“黑心商贩”原来只是一个“假想敌”,訾北佳记者也只是贼喊捉贼。
訾北佳在向警方的交代中承认,今年6月初,节目组通过了他报的“纸馅包子”选题,但随后他用了10多天在北京各处暗访都没吃出过什么不妥。
随着截稿时间临近,急于立功的他就花钱请了几个包子工导演了这场戏。
其中肉纸比例、火碱说法也是由訾所创,然后教与一个农民工说出,以增加节目的视觉、听觉效果。
“我既想出名,又想赚钱。
”訾北佳被刑拘后的这番自白很快就把人们原先对“纸包子”的愤怒迅速吸引过来。
感觉被戏弄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抨击这起假新闻及其造假者,有网友用“信任危机”来形容此次假新闻事件对媒体社会公信力所造成的难以挽回的损害,“媒体用公信力去换取收视率,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而一路为造假者开绿灯的北京电视台则向社会深刻道歉,相关栏目负责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2007年8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案。
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这起峰回路转、情节跌宕的媒体事件,终落帷幕。
欢迎订阅南都周刊,邮发代号45-139。
网络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京电视台《透明度》纸包子事件回顾
2009年06月24日15:53凤凰网综合整理【大中小】【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2006年一月,《透明度》节目在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
主持人在第一期节目中说:“我们的节目会一如既往的帮助您看清整个消费市场,帮助您打造透明生活。
”之后,节目组一直以揭黑为己任,做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节目。
直到“纸包子”造假事件,将相关当事人及该
节目推上风口浪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纸馅包子起因
訾北佳,原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
2007年6月间,他通过查访,在没有发现有人制作、出售肉馅内掺纸的包子的情况下,为了谋取所谓的业绩,化名“胡月”,冒充建筑工地负责人,到本市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内,对制作早餐的陕西省来京人员卫全峰等四人谎称需定购大量包子,要求卫全峰等人为其加工制作。
后訾北佳携带秘拍设备、纸箱和自己购买的面粉、肉馅等再次来到十字口村13号院。
訾北佳以喂狗为由,要求卫全峰等人将浸泡后的纸箱板剁碎掺入肉馅,制作了20余个“纸箱馅包子”。
与此同时,訾北佳秘拍了卫全峰等人制作“纸箱馅包子”的过程。
在节目后期制作中,訾北佳采用剪辑画面、虚假配音等方法,编辑制作了虚假电视专题片《纸做的包子》播出带,对北京电视台隐瞒了事实真相,使该虚假新闻得以于2007年7月8日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相关行业商品的声誉。
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纸做的包子》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市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此报道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人员,每天对北京早点市场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早点市场存在“纸箱馅包子”。
北京市公安部门介入后组成专案组全力核查。
2007年7月11日至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有形市场内的小餐饮摊点、小吃店,同时,重点抽检了太阳宫、定福庄、团结湖、芍药居、大洋路、双井、六里屯、麦子店等地区经营包子摊点的包子及肉馅样品。
经北京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三站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
2007年7月18日的“北京新闻”中,北京电视台承认生活频道对《纸做的包子》报道“审核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并承认报道播出后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表示要“高度重视这一恶劣事件,深刻汲取教训,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
事后,网上的《透明度》节目主页被关闭,大陆主要新闻网站有关"透明度"栏目的很多视频、照片、文章被删除。
据了解,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有关黑心食品节目中的"假羊肉串"、"黑心元宵"和假醋等节目,均是由《纸做的包子》同一记者訾北佳报道的,部分节目名单如下:1、《透明度》追查黑心元宵。
2、《透明度》羊肉的秘密,3、《透明度》"拔"出来的毒鸭肉,4、《透明度》"速"冻饺子,毒馅危机,5、《透明度》催肥小龙虾,6、《透明度》假肉串的绝密配方,6、《透明度》假扒鸡现形记,7、《透明度》黑心血肠,8、《透明度》
变味的水果月饼,9、《透明度》致命的毒洗涤灵,10、《透明度》追查问题猪肠,11、《透明度》火碱面包,12、《透明度》让人上瘾的"麻辣诱惑",13、《透明度》神奇的人造鸡蛋,14、《透明度》纳米保健品的惊天秘密,15、《透明度》探秘黑心熟食,16、《透明度》纸做的包子。
处理结果:
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北京电视台相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给予北京电视台台长通报批评,给予北京电视台总编辑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北京电视台主管副总编辑记过处分,三人分别做出深刻检查;给予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该中心无正职主任)、分管《透明度》栏目的副主任、《透明度》栏目制片人等三人撤职处分;解除《透明度》栏目有关编辑与北京电视台的劳务关系;鉴于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临时人员訾某涉嫌违法,司法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
北京电视台党委召开会议,决定以此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全台深入开展整改教育工作。
展江:从“纸包子事件”看中国的媒体现状
2008年03月25日13:28 南方都市报评论0条
第 1 2345页
展江
——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
主办: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承办:南方都市报协办:广东人文学会、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时间:9月8日地点: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法学博士。
曾在海军部队服役9年,从事报纸工作8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新闻媒介运作机制和新闻传播理论,著有《战时新闻传播诸论》、《正义与勇气》等,译有《美国新闻史》、《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等。
主题简介:北京电视台记者訾北佳因炮制“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结果法院以损害商品声誉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引发了公众对新闻真假的讨论。
济南遭遇大暴雨,一位网名叫“红钻帝国”的女网友,因为在网上跟帖讨论,被警方以“恶意散布谣言,意图在群众中制造恐慌气氛”为由拘捕,引发了公众对信息真假及言论自由的讨论。
如何看待新闻的真假?如何看待信息的真假?
1.三起新闻事件背后的问题
各位朋友们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纸包子事件”看媒体现状》。
这个已经成为一个公众事件,之所以成为公众事件,一定有非常深刻的社会原因。
我想对我们新闻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同时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媒体如果说要完成公众所赋予它的使命,要在当下非常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承担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依法治国的国策能够在新闻领域得到体现。
很遗憾地说,目前在新闻领域里基本上是一个无专门法可依,或者说还是人治的状态,包括刚才所说的“纸包子事件”爆发、处理、判刑的。
那么公众在其中,只能通过一些场合表达一些怀疑、困惑,很难具体地参与到事件中,而媒体的表现应该是由公众评判的,至少公众的评判占据主要成分。
我们都知道,“纸包子事件”确实是让国内外感到非常震惊,但是我们从今年年初回顾一下,应该说今年媒体所出现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已经不止一次了,至少今年有三起让人大感意外的事情。
一月份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概念,就是所谓媒体“临时聘用人员”,这个称呼是有严重问题的,我下面也会继续说到。
那个人在所谓的“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被打死了,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国际上的反应非常强烈。
事件发生之后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也有媒体打电话采访我,我解释说这个事情可能跟因公殉职没有什么关系,他去世了,我们应该说感到痛心,但
是他这次去大同的一个煤矿,到底是为了什么前往煤矿,这实在是可以怀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山西这个省份比较特殊,一方面是煤炭的红火,另外一方面是假记者大量出没。
在山西这个地方出现假记者,而且是成群地出没,而且出现一个“史上最牛”的假记者。
这些事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中之一,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是有可能受到威胁的,尽管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特别突出。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新闻工作者目前的人身安全状况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我有一个参照系,今天还有很多类似于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比如说俄罗斯、拉丁美洲的很多国家,那些国家的记者人身安全状况比我们差得多。
但是我们的问题可能不在于人身安全的危险有多大,而是所谓的新闻从业者是在干什么。
比如说被打死的这位叫兰成长的人,据调查没有写过一篇报道,和他同去的一个50多岁的人,据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头衔,《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英文采编中心主任,这就是我们的新闻制度问题了。
媒体记者站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少数媒体之外,可以说绝大多数媒体驻各地的记者站,都有大面积的腐败行为,也就是说他们的存在,主要不是从事新闻工作,而是寻租。
所以合理地推断,兰成长那次去煤矿,主要还是涉及经济利益,而不是新闻工作。
我刚才说了,中国记者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主要体现在人身安全有多大的威胁,因为从全国的范围来说,最近几年媒体的从业者被打死也就是仅此一例,之所以大家关注,是因为这样的事件不多。
但是往往我们的记者,或者媒体从业者不是从事我们认为他们应该从事的事情,这是兰成长事件透析出来的问题。
当然问题也很多,包括“临时聘用人员”这个称呼现在的问题也很大。
从兰成长到制造“纸包子事件”的訾北佳,最后也被贴上了“临时聘用人员”的标签,这样就被相关的媒体“隆重推出”,你跟我们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关系,而且你是作为我们最基层的聘用人员,所以要处理一定是处理你这样的人,而媒体的主管是安全的。
第二个事件就是“訾北佳事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质疑,我也听到了很多。
一开始我也跟大家一样,不相信这个新闻是假的,但是现在我们所掌握的事实表明,他确实是在造假,但是为什么要造假,这就比较复杂了。
我的简单分析是这样的,中国现在的媒体身份是有所改变的。
改革开放之后媒体重要的改变,就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这个企业化运作就让媒体带上某种企业的属性,也就是说要去盈利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改变,让媒体走向市场自负盈亏。
但是走到今天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媒体一些正常维护公共利益的、维护公平正义的功能被遏制了,受限制了,然后盈利的那一面,恰恰得到了助长,因为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反对、都不会制止媒体去盈利,媒体自身的从业者、主管,媒体的管理者,包括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
媒体应该说对社会事物的发言或者批评也好,对于掌握市场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人进行权力制衡,这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媒体的现状,一方面要履行喉舌的功能,另外市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