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合集下载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以独特的语言形式描绘出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意境。

意象是指通过文字描绘出的形象,而意境则是通过这些形象在读者心中产生的情感和思绪。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并通过几个实例来展示它们之间的奇妙关系。

一、意象的力量意象是诗歌的独特之处,它可以通过文字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诗人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来构建意象,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感知。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这一意象通过诗人的描绘,使读者眼前似乎浮现出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的场景,产生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意象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可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吸引人。

二、意境的构建意境是指意象所引发的读者的感情和思绪。

诗歌通过意象的构建,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反应,引发共鸣和共同体验。

意境可以是宁静、悲伤、欢乐、恐惧等各种情感,它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壮志豪情,营造出一种雄浑壮丽、豪放不羁的意境,使读者体验到一种豁然开朗、振奋心灵的情感。

意境的构建不仅仅依赖于意象的选择和描绘,还需要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来支撑。

诗歌的韵律、押韵和格式都会对意境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宋词《声声慢》通过押韵和缓慢的节奏,构建了一种伤感、忧郁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深深的思绪和秋意渐浓的寂寥。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紧密相连,它们相互补充,共同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意境需要通过意象来构建和表现,而意象则通过意境来获取更深层次的诗意和感受。

意境可以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来构建,也可以通过一个真实而具体的意象来触发。

无论是哪种方式,意象和意境都是诗歌的核心要素,是使诗歌独具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三、意象与意境的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意象和意境的关系,以下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它们之间的奇妙关联。

诗歌意象、意境

诗歌意象、意境

一、内涵不同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

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

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

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

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

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

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意象、意境赏析【考点解读】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

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题型分析】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技巧】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一、诗歌的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

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

“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

“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

“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

“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

“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

“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作为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通过对语言的精炼和运用,表达出独特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感官的描写来表达诗歌中的意思和情感;而意境则是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运用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

一、意象的概念与表达意象是诗歌表达的基本元素之一,它通过对具体形象和感官的描写,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义。

意象可以是视觉上的形象,也可以是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形象。

它们通过细腻、形象的描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写月光和霜花的视觉形象,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这种具体形象的运用,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内心的思考。

二、意象的作用与效果意象在诗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有趣。

同时,意象还可以让读者通过感知形象来理解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于意象的细致描写,诗歌可以更好地触动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意象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将事物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的含义相结合,诗人能够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通过描写溪亭日暮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深深陷入其中的情感和无法自拔的境地。

这种以具体形象为载体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三、意境的构建与传达意境是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运用来营造出的一种特定氛围和美感。

它是诗歌作品中对于情感、思想和主题的综合体现,通过对于意象的精准运用和巧妙组合,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情感的交融和审美的享受。

意境的构建首先需要选取和运用合适的意象,并将其组织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一、意象的概念与分类1.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思想的具象事物。

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载体。

2.意象的分类:(1)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社会意象:如战争、宫廷、民生、节令等。

(3)人物意象:如诗人自我、他人、英雄、美女等。

二、意境的含义与特点1.意境的定义: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形成的艺术空间,是诗人情感、思想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的产物。

2.意境的特点:(1)朦胧美:意境中的意象往往具有模糊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深远美:意境蕴含丰富,使人回味无穷。

(3)和谐美:意境中的意象组合协调,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三、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方法1.了解诗歌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年代、社会环境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通过对意象的分类和了解,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

3.分析意象的组合与关系:分析诗歌中意象之间的联系,理解意象组合所形成的意境。

4.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的主旨。

5.运用想象和联想:在解读诗歌时,运用想象和联想,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6.注重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对于意境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要注重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

四、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和意境案例1.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领略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习题及方法:1.下列诗句中,哪个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A. “床前明月光”B. “海上生明月”C. “红豆生南国”D. “春风又绿江南岸”解题思路:通过分析选项中的意象,可以看出A、B、C三个选项中的意象与月亮有关,而D选项中的意象与春风、江南岸相关。

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一、意象与意境1.意象: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2.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⒈ 含蓄性。

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有的以物喻人,有的以物寄情思。

⒉ 特定性。

在不同的诗人笔端,特定的意象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

⒊ 丰富性。

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

同样是美酒,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三、诗歌主题与意向①送别诗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②爱情诗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③哲理诗特征: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⑤田园山水诗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⑥行旅诗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⑧咏物诗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四、“柳”的特定意象⒈ 抒写离愁别恨。

“柳.留.惜别.依依不舍”。

⒉ 倔强的弱者形象。

白居易《有木诗八首》“枝弱不胜雪。

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和意境一.花草植物1.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作为傲霜之花,有人赞它坚强,有人赞它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也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高洁人格的象征。

因为它总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香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傲霜斗雪的典范,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以浓艳的桃李和攀附他人的藤萝反衬松的孤直耐寒与卓尔不群。

4.莲------或赞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或以莲表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诗歌意象意境

诗歌意象意境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 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
思意趣的感性对象。 意象是 局部的、具体的。
一、意象分析
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 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 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 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 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 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 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 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1、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2、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3、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
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 是传书的信使,所以常用来 表达相思
1、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好把音书 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李 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 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 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 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 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 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 或凡夫俗客。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
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1、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2、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
4、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诗歌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之“意象”与“意境”

【内容提要】一、诗歌“意象”与“意境”的区别与联系二、诗歌意境的创造示例三、诗歌意象举例解读一、诗歌“意象”与“意境”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评论诗歌时,经常会运用“意象”与”意境”这两个文学理论词汇。

然而有些读者或作者,对这两个词汇的概念并不是太清楚,有时甚至混为一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1、什么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

如果分开来说,“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象”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客观物象。

意象就是作者意中之象,不同于纯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

用康德的话说就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

”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中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在这里,童先生把意象与典型又联系起来,认为意象就是艺术典型,这好像有点牵强,其实,意象离艺术典型还有一段距离,不能划等号。

但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意象到底是什么。

意象一词,在中国古代已有,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

意象如果细分,还可分为:象征性意象,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通感性意象等。

2、什么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西方国家文学理论中没有“意境”之说。

但是西方国家的小说散文中有意境的创造。

比如《简爱》中,对桑菲尔德庄园的环境氛围的营造,就是一种意境。

“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语出佛经,为南朝诗学借用。

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之语,可见意境说初见端倪。

王昌龄的《诗格》首创了“意境”一词。

到了唐代,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说”,即由境而来,由思而来。

司空图《诗品》提出“境生于象外”之说。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或漂泊流浪: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或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
(张可久)
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 轼)
或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刘 安)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漂泊、流徙、客居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 词铺排。(说意象)
(二)乐景和哀景
关乎情感生成的重要概念
四组情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二)之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训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之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 艳明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 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但作者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 物与羁旅思归的主观感受形成 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 自不待言。

诗歌的意象意境

诗歌的意象意境

诗歌的意象意境1.概念:意象是指诗歌中用来表达诗人情感、思想的物象或景象。

它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基本元素,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传达抽象的情感和理念。

(1)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社会意象:如历史、现实、人物、事件等。

(3)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哲理、信仰等。

3.作用: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营造氛围,二是寄托情感,三是寓意哲理。

4.概念:意境是指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思想和哲理的总体氛围,是诗人通过意象组合所创造的一种审美境界。

(1)写景意境:以自然景观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意境。

(2)抒情意境:以诗人内心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意境。

(3)哲理意境:以诗歌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意境。

3.作用: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升诗歌的艺术美感,二是丰富诗歌的内涵,三是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意象与意境的关系1.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

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意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中,诗人通过选择合适的意象,并巧妙地组合它们,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从而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3.方法: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其次要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最后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4.意义: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下列诗句中,哪一个意象最能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方法:分析每个选项中的意象,A选项描述的是辽阔的大漠和壮美的长河,C 选项描绘了寂静的山林,D选项表现了夜晚的风雨和凋谢的花朵。

而B选项中的菊花和南山,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零霖》: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二、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 竹、柳
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梧桐:表示凄苦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
小人 庸客俗夫
沙鸥;
飘零 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
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流逝 岁月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 的发展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猿啼:在古诗中象
征着悲伤的感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巴水天边路, 啼猿 伤客情。
四、器乐类: 羌笛、胡笳
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
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代对月思人,望月怀人的诗句很多。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 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 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 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 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 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意识和 人生喟叹。如《春江花月夜》就是此 类。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⑶咏史抒怀诗
1. 常见意象:诗人凭吊的古迹如京 口北固亭、赤壁、乌衣巷、武侯 祠、寺庙等。 2. 常用表达技巧:借古讽今,用典, 对比。

⑷忧国伤时诗
1. 常见意象:写故国故土如金陵、 零丁洋,写农夫行人等。 2. 常用表达技巧:含蓄,象征,直 抒胸臆。
⑸惜别送别诗
1. 常见意象:写离别之地的如长亭、 灞陵、楼阁、客舍、舟船等,绘 离别之景的如风雨、杨柳、酒 等。 2. 常用表达技巧:直抒胸臆,铺叙, 烘托,渲染。
3、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 一幅画面,这幅画面里面凝聚着作 者独特的情思。 意境=图景 + 情思
4、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 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 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 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而 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诗歌按题材的分类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诗 人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情思 物象 意(抽象) 象(具体) 意象=物象+情思
2、意象的作用
(1)对诗人而言,他必须通过意象 来表达主观情思。 (2)对我们读者而言,必须通过意 象去审视诗人的主观情思。 因此,通过意象的分析能使我们快 捷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常见意象及常用表达技巧
⑴咏物抒怀诗
1. 常见意象:较宽泛,但就言志抒 怀而言,古人喜用竹、松、梅、 荷、树、水等意象。 2. 常用表达技巧:融情于景,即景 生情,托物言志。
⑵山水田园诗
1. 常见意象:山水景象如山、石、 泉、溪,田园风光如阡陌、村舍、 草稼、炊烟、鸡狗等,人文景观 如西湖、岳阳楼等。 2. 常用表达技巧:融情于景,即景 生情,虚实,动静,烘托。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 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 (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 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三尺: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 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作法律的代 称,也叫“三尺法”。
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 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 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 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8
梅花 象征高洁人格
•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
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 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24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 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 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 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 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 主。”辛弃疾有“美芹十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
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 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梧桐: 凄苦 柳: 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 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 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 人肺腑,名为杜鹃。

完整版)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完整版)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完整版)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研究要点: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

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1.意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XXX《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XXX,春风不度玉门关。

——XXX《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XXX残月。

——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XXX《送李端》2.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XXX,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XXX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象是具体的,与词句相关;意境则是抽象的,与全篇对应,是一种氛围。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意象=意境。

范例剖析:赏析意象与意境: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XXX《临安春雨初霁》)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

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

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

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

示例1】绝句二首(其一)XXX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XXX睡鸳鸯。

此诗抓住江山、花草、燕子、鸳鸯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春日江山的美丽景色,营造了温暖、生机勃勃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在高中我们学习过感受、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以及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其实,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初步学习过了,但在高中,就诗歌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本质特征——意象和象征手法,仍属启蒙性质。

但是,我们对诗歌中的形象与意象,意象与意境往往含混不清,混为一谈。

从而影响我们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很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据此,我在这里特别地就如何识别诗歌中的意象与形象、意象与意境等问题,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以帮助你们识别意象和意境,提高自我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意象我们先看看下面两个相关例子:例一世上有“斗牛”这么一幅名画,两头牛的尾巴翘起,有人认为这名画有个缺点,这就是姿势不对,尾巴应该夹起来,尾巴翘起来那是要拉屎了。

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呢?原来,观众看画是用形象观来看问题的,而画家则是根据意象观来看问题的。

尾巴向上,这是一种力,一种向上升的力,这种力把“斗”的精神显示出来了。

例二张大千的弟弟喜欢画虎,而且家里还专门养了一只老虎,以专供自己画画之用,因此,他的虎画得特别酷,特别像,但他的画就是不好卖。

有一次,张大千酒后画了一只虎,后来被他的弟弟偷偷拿去卖了,赚了一大笔钱,从此,他弟弟的名声大震。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张大千的弟弟画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老虎,是形象,是生活中的原形,而张大千画的则是融入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形象,是意中之象,它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中的老虎,即意象。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

”苏珊•朗格在这里对意象的内涵作了系统的解说,其要点是:(一)意象是个整体,意象中每一个成分都和整体联系在一起。

(二)意象中充满情感和生命。

它与形象的内容不同,它所表现的东西,我们不是称它为“意义”,而是称为“意味”。

(三)意象是富有个性的“活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形式。

(四)文学意象是通过语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

由此可知,意象即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

换言之,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文学由意象构成,但这不是说文学中的每个成分(形象)都是意象”,譬如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我们在分析时,多以为这句诗中包括了“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和“晨霜”这六个意象,应该说这种提法是不够严密的。

其实,它们是六个形象,或者说是六个意象元素。

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以便使同学们更准确地识别诗歌中的意象。

例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表现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乡念家之情。

全诗情感之所以复杂而流动,是因为诗中有四个意象,四个意象即是四幅画面,第一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传达萧瑟、衰老的心境,由“枯藤”、“老树”、“乌鸦”三个形象形成;第二个意象“小桥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的向往,由“小桥”“流水”“人家”三个形象组成;第三个意象“古道西风瘦马,”表现怆冷、瘦惫的感受,由“古道”“西风”“瘦马”三个形象组成;第四个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呈现的是漂泊者的忧伤和惆怅,由“人”、“天涯”、“夕阳”三个形象组成,这四个意象相对独立,但联系起来。

又综合成一个总的中心(意味):“秋思”。

我们在分析时,就不能说作品中的每个名词都是意象,因为它只是构成意象的一个个元素(形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特别注意。

例二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的第2-5诗节中,集中描绘了康桥自然风光的秀美以及自己重游康桥时灵魂的陶醉。

诗人在写景时选择了以下一系列具有柔美、宁静、和平等美感特征的自然风光意象:1、夕阳中灿烂若新娘的金柳;2、碧波中依依摇摆的青荇;3、倒映着晚霞彩虹般的清潭;4、暮色中苍翠的水草;5、夜幕下满载星辉的小船。

这些优美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带有梦幻色彩的仙境般的图画,有力地烘托出了诗人重游康河时满怀喜悦,美不胜收之内心感受,这些意象是意和象的契和,这里的金柳、清潭、小草、小船再也不是原来的单纯的形象,寻常的事物,它已灌注了作者的情思,已是意中之象,成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

综上所述,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如张大千的弟弟画的老虎就是形象。

而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它不同于形象,它有如此特点。

第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着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

例如,《再别康桥》中的金柳、小草、清潭、夏虫等,都是寻常的事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看来,它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第二、意象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个意象应用得好坏,不仅在于这个意象是否鲜明,还在于它在整体中的作用。

如果一个意象和作品所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关系不大,没有和其他意象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这个意象就是多余的。

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淤滩上的驳船”等单个意象在传达的意思上既有重叠又各有侧重,它们有机组织起来就构成了诗人心目中苦难深重、步履维艰的祖国的形象。

第三,意象要鲜明、有力。

诗歌是一种形象鲜明、语言精练的文体,因此,在意象的选用上,要求鲜明、有力。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意象外,还常常离不开意境。

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分开来讲,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但单独的“意”构不成意境,而单独的“境”也构不成意境。

譬如:有人问顾恺之会稽山川之状时,他描绘道:“千岩竟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这里所概括的江南自然风光,形象鲜明,脍炙人口,但不能说它有意境,因为它无“意”。

我国几千年诗歌理论传统,非常强调诗歌的思想感情,早在《尚书•舜典》中就提出了“诗言志”学说,意思是说诗要表现诗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诗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汉代的《毛诗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里的“志”,可理解为思想,这里的“情”即指感情。

可见,世上没有不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情”与“境”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既形象可感,又隽永含蓄,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艺术境界。

二.意境中国诗坛上有一诗画俱佳,且将两者结合妙绝的诗人王维,他在其代表作《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作者写的是秋天一个雨后的傍晚山中的景色: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叮咚石上,月光下泻,犹如一条素练,山林多么的静美。

当然,生活在这一片静美土地上的人勤劳善良,无忧无虑,也是一大亮丽的景点。

我们知道,作者写山居之景只是表层意思,不是真正意图,作者的真正目的在于要摆脱对狭隘的功名利禄的渴望,从在污浊的政治空气中逃脱出来。

于是,作者在尾联中写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青草就随它的意衰败吧,王孙自可留在山中。

至此,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已全部灌注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之中,情与境交融在一起,从而水到渠成,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情景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意象与意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所以,我们在对诗歌学习中,要善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以提高自我鉴赏诗歌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对诗词的理解时,应做到以下要求:第一、我们在读诗词的过程中要能理解和试着解说诗中意象及象征手法,多作练习,反复推敲,以分清意象和形象。

第二、从意境出发,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

1 在学习中要明确意境的定义,不要把形象当作意象,把意象当作意境,并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能通过具体实践掌握一些要领。

2 掌握体会意境的方法:⑴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

譬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感受。

⑵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联想画面。

我们要用联想去感受诗人那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

这些画面往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的结晶,是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譬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上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我们在理解此诗时,就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这首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⑶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中往往有所流露,因此,我们就要紧紧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条脉络去感受诗歌的意境。

在这里,我们要明白诗歌中情景结合的基本方式:①即景抒情;②直抒胸臆;③寄情于景;④情景相生。

第三、弄清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第四、我们要调动自己全部的心神投入到涵咏诗意,品尝意境的活动中。

首先,我们要熟读背诵、美读作品。

诗歌本来就是供吟诵的,只有熟读背诵,才能融入意境。

其次,领悟、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尝诗歌意境的好办法。

诗人在创作时,将其思想感情由联想、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于语言文字。

我们读诗时,就要通过语言文字去追溯,去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让语言文字活起来,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另外,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在感受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并且和诗人取得共鸣,或者从诗人那里得到新的启迪,从而真切地欣赏到诗的意境。

形象不是意象,意象不是意境。

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识别和辨认意象和意境,不能混淆。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