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课
张岱《四书遇》说:“不知不可为而为之,
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所谓“不可为”, 不是不能去做,而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实现 的可能性,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 认为没有必要去做。孔子不因为是否成功才 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正所 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孔子在听了接舆委婉的劝说之 后,为什么“欲与之言”?你觉 得孔子会以什么态度对待接舆? 又会说什么?
孔子听完接舆的话后,应该能够明白接
舆的意图,即认为从政已岌岌可危了, 应避祸为是,别去救治,要孔子及时悔 改。但以孔子的一贯追求和主张,他必 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坚持。
探究三:
读“长沮桀溺”思考: “津”指什么?长沮说“是知津矣”有何深意? “滔滔者”比喻什么,桀溺的话是什么意思?孔子 “怃然”表现了他什么心理,他赞同隐士的观点吗? 要点: 孔子以天下为己任,应该知道天下的出路的;天下 滔滔,谁能改变,“避人之士”不如“避世之士”; 失落无奈;正因为天下越乱,才越要去改变呀。
探究四:
读“荷蓧丈人”思考:
丈人如何评价孔子?子路又是如何评价丈人 的?
要点:周游求仕,不事稼穑;长幼之序不可
废,君臣之义岂可废,这是乱大伦,君子不 为也。
探究五:
读“击磬于卫”思考:
“深则厉,浅则揭”比喻什么,它是针对什 么而说的? 要点: 孔子不得志,荷蒉者认为应该通达权变,洁 身自好。
解题
知 其 不可 而 为 之
知道 代词 它, 不可能实现 却 做 代词, 具体指前面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基础知识整理之重要词语:
1、孔子沐浴而朝:指斋戒,包括沐浴、洁食、
禁欲等。2、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3、 趋而辟之:趋:快步走;辟:通“避”。4、 使子路问津焉:渡口。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 士也:通“尔”。6、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同…相处。7、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改 变。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对老年男子的 尊称。9、植其杖而芸:植:立;芸:通 “耘”。10、明日,子路行:第二天。11、 使子路反见之:通“返”。12、鄙哉,硁硁 乎:偏狭。斯己而已矣:守己,洁身自好。 13:深则厉,浅则揭。 14、末之难矣:辩驳。
击磬于卫
楚狂接舆 荷条丈人 凤鸟不至
探究一:
读“沐浴而朝”思考:
孔子这时已经不是鲁国的司寇了,但为 什么听到“陈成子弑简公”后要“告于 哀公”?为什么还要“沐浴而朝”?
要点:对礼的虔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评点: 陈成子弑(不用“杀”字,而用 “弑”字,一针见血)简公。孔子沐 浴(以示庄重和虔诚)而朝,告于哀 公曰:“陈恒(孔子直呼其名,主要 体现了孔子对他弑君行为的愤怒)弑 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 子!”(实属无奈,鲁国公室衰微, 私室强大,三桓掌握了实权,以致国 君都没有实际的决断权。)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
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 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
凤歌笑孔子,并非纯粹反对孔子,只是觉得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难以实现。接舆是一个隐 者,他不满社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回而 知难而隐。他对孔子传道济世的思想持悲观 态度,接舆善意地讽喻孔子,希望其急流勇 退。古人认为凤凰是一种有德行的鸟,它在 天下太平时出现,而在乱世时隐藏不出。楚 狂人把孔子比作凤凰是对孔子的尊重,是说, 现在是乱世,你为什么要还要寻求出仕呢? 难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
Biblioteka Baidu 《论语》选读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学习目标
1、通过启发式的提问,隐士与斗士对比探讨,
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2、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树 立坚毅品质。
重点: 1、通过隐士与孔子之徒的对比,理解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2、辩证地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内 涵。 难点: 品味语言,分析孔子孤独、寂寞于乱 世,却锲而不舍地追求“道”的品德。 主要是认识“不可”与“为”的关系。即使 明知结果必定毫无结果,但他认为此事该 “为”,明知“不可”也要“为”。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即“谁与”,与谁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吾非与斯 人之徒而与谁 3、晨门曰:“奚自?”:自奚 4、莫己知也:莫知己也 5、果哉,末之难矣:末难之矣 固定结构: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之士哉:与其…… 哪比得上……
内容概括:
沐浴而朝 长沮桀溺
春秋笔法
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
贬,后来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 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探究: 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 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 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 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 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探究二
读“楚狂接舆”思考:李白有诗“我本楚狂
人,凤歌笑孔丘”,接舆为什么嘲笑孔子?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 的内心? 要点:“凤鸟待圣君乃见”,当时政治礼崩 乐坏,孔子不应这样做。 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 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 悲凉。
接舆为什么要对孔子唱歌?他的凤歌有什 么含义?
正音:
舆 长沮 执辔 辍 怃然 耰 yú jū
pèi chuò
wǔ yōu ǒu
耦
词类活用
1、止子路宿:使动,使……止、留。
2、杀鸡为黍而食之:sì ,使吃,给吃。
3、见其二子焉:xià n,使……相见。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均为使动。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孔子)之三子告(之),(三子)不可。 2、(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 3、子路行,以(之)告。 4、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5、丘不与(之)易也。 6、(子路)至,则(丈人)行矣。
张岱《四书遇》说:“不知不可为而为之,
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所谓“不可为”, 不是不能去做,而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实现 的可能性,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 认为没有必要去做。孔子不因为是否成功才 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正所 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孔子在听了接舆委婉的劝说之 后,为什么“欲与之言”?你觉 得孔子会以什么态度对待接舆? 又会说什么?
孔子听完接舆的话后,应该能够明白接
舆的意图,即认为从政已岌岌可危了, 应避祸为是,别去救治,要孔子及时悔 改。但以孔子的一贯追求和主张,他必 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坚持。
探究三:
读“长沮桀溺”思考: “津”指什么?长沮说“是知津矣”有何深意? “滔滔者”比喻什么,桀溺的话是什么意思?孔子 “怃然”表现了他什么心理,他赞同隐士的观点吗? 要点: 孔子以天下为己任,应该知道天下的出路的;天下 滔滔,谁能改变,“避人之士”不如“避世之士”; 失落无奈;正因为天下越乱,才越要去改变呀。
探究四:
读“荷蓧丈人”思考:
丈人如何评价孔子?子路又是如何评价丈人 的?
要点:周游求仕,不事稼穑;长幼之序不可
废,君臣之义岂可废,这是乱大伦,君子不 为也。
探究五:
读“击磬于卫”思考:
“深则厉,浅则揭”比喻什么,它是针对什 么而说的? 要点: 孔子不得志,荷蒉者认为应该通达权变,洁 身自好。
解题
知 其 不可 而 为 之
知道 代词 它, 不可能实现 却 做 代词, 具体指前面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基础知识整理之重要词语:
1、孔子沐浴而朝:指斋戒,包括沐浴、洁食、
禁欲等。2、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3、 趋而辟之:趋:快步走;辟:通“避”。4、 使子路问津焉:渡口。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 士也:通“尔”。6、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同…相处。7、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改 变。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对老年男子的 尊称。9、植其杖而芸:植:立;芸:通 “耘”。10、明日,子路行:第二天。11、 使子路反见之:通“返”。12、鄙哉,硁硁 乎:偏狭。斯己而已矣:守己,洁身自好。 13:深则厉,浅则揭。 14、末之难矣:辩驳。
击磬于卫
楚狂接舆 荷条丈人 凤鸟不至
探究一:
读“沐浴而朝”思考:
孔子这时已经不是鲁国的司寇了,但为 什么听到“陈成子弑简公”后要“告于 哀公”?为什么还要“沐浴而朝”?
要点:对礼的虔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评点: 陈成子弑(不用“杀”字,而用 “弑”字,一针见血)简公。孔子沐 浴(以示庄重和虔诚)而朝,告于哀 公曰:“陈恒(孔子直呼其名,主要 体现了孔子对他弑君行为的愤怒)弑 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 子!”(实属无奈,鲁国公室衰微, 私室强大,三桓掌握了实权,以致国 君都没有实际的决断权。)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
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 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
凤歌笑孔子,并非纯粹反对孔子,只是觉得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难以实现。接舆是一个隐 者,他不满社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回而 知难而隐。他对孔子传道济世的思想持悲观 态度,接舆善意地讽喻孔子,希望其急流勇 退。古人认为凤凰是一种有德行的鸟,它在 天下太平时出现,而在乱世时隐藏不出。楚 狂人把孔子比作凤凰是对孔子的尊重,是说, 现在是乱世,你为什么要还要寻求出仕呢? 难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
Biblioteka Baidu 《论语》选读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学习目标
1、通过启发式的提问,隐士与斗士对比探讨,
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2、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树 立坚毅品质。
重点: 1、通过隐士与孔子之徒的对比,理解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2、辩证地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内 涵。 难点: 品味语言,分析孔子孤独、寂寞于乱 世,却锲而不舍地追求“道”的品德。 主要是认识“不可”与“为”的关系。即使 明知结果必定毫无结果,但他认为此事该 “为”,明知“不可”也要“为”。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即“谁与”,与谁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吾非与斯 人之徒而与谁 3、晨门曰:“奚自?”:自奚 4、莫己知也:莫知己也 5、果哉,末之难矣:末难之矣 固定结构: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之士哉:与其…… 哪比得上……
内容概括:
沐浴而朝 长沮桀溺
春秋笔法
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
贬,后来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 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探究: 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 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 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 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 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探究二
读“楚狂接舆”思考:李白有诗“我本楚狂
人,凤歌笑孔丘”,接舆为什么嘲笑孔子?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 的内心? 要点:“凤鸟待圣君乃见”,当时政治礼崩 乐坏,孔子不应这样做。 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 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 悲凉。
接舆为什么要对孔子唱歌?他的凤歌有什 么含义?
正音:
舆 长沮 执辔 辍 怃然 耰 yú jū
pèi chuò
wǔ yōu ǒu
耦
词类活用
1、止子路宿:使动,使……止、留。
2、杀鸡为黍而食之:sì ,使吃,给吃。
3、见其二子焉:xià n,使……相见。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均为使动。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孔子)之三子告(之),(三子)不可。 2、(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 3、子路行,以(之)告。 4、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5、丘不与(之)易也。 6、(子路)至,则(丈人)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