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四首(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 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 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 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友人崔 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 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 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 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 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 岑参
(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 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 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 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 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 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 的无限感慨。 借用典故抒情 。
比喻
执法如山
热海炎气为之薄
敬重友人
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 炎威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热”与朋友的“霜威” 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
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异 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 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 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 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 好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 婆雪处城。 ”
杜甫
边塞诗的发展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 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阴山胡儿语
表明所说为真
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 沙砾燃云、浪波煎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岑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
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 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 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 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 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 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 成就。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7),唐代诗人。字君虞,中晚唐的重 要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 登进士第。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六年 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擅长绝句,尤工 七绝。他善于从乐府民歌里吸取其生动活泼的精神, 用凝练精美的语言,塑造出鲜明无比的形象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裹 尸而还。 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归。 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只 轮无返。
四句中句句 用典,凝练 形象,准确 生动。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惟愿
伏波裹尸还 何须
反问
不希望活着回家 宁愿战死沙场,保家卫国
生入关
莫遣
比喻
只轮
海窟 仍留
敌人
借代
用典:杀敌要彻底
沙漠中的敌营
一箭
比喻
唐朝军队 用典:应有队伍留守要塞 定天山
作者简介

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 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 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 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 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 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 《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Biblioteka Baidu
这首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的余
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 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
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
动.
直抒胸臆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 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 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射天山 比喻
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 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 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
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 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 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 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 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 败秦典故;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 是正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 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四句中, 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箭”,有所变化 但未改典故原意。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 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 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 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 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 煎煮一样。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 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 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 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 热海“之”热“。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醉 夕阳落 柏台 霜威 送别时间之长 御史台 秋霜肃杀
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 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 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 果。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 情。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 疆,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 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 主题思想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 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 有的豪壮悲慨 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 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 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 有的委婉清丽 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